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概述】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和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均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多称作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而脑脊液检查采用涂片及培养方法找不到细菌和真菌,病理形态学改变又和病毒感染相似的缘故。

病毒经肠道(如肠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进入淋巴系统繁殖,然后经血流(虫媒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感染颅外某些脏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病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病理改变大多弥漫分布,但也可在某些脑叶突出,呈相对局限倾向。

脑部大体观察一般均无特殊异常,可见脑表面血管充盈及脑水肿的表现。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主要在软脑膜,可查见蛛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大脑浅层可有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但深层脑及脊髓组织无炎性改变和神经细胞坏死的证据。

【诊断要点】

由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患病。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痛、全身无力,较快出现颈部强直及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唇周疱疹应考虑是否为疱疹性病毒所致,腮腺肿大者当应考虑有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面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

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质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面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痫性发作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

1.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正常或轻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发病后48h内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但迅速转为单核细胞占优势。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糖、氯化物正常。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2.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鉴别诊断】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著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能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主要治疗原则包括: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3.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4.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每次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由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所致者,一般采用激素地塞米松(氟美松)静脉滴注以控制炎性反应,成人剂量为15mg/d,儿童酌减。早期适量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症状。当考虑尚难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病毒制剂。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及抽搐的患者应对症采用呼吸机,鼻饲饮食及药物处理。

参考资料

朱福棠主编. 实用儿科学,第8版,P811-815

贾建平主编. 神经病学,第6版,P346-348

孙锟主编. 小儿内科学,第5版,P457-459

病毒性脑炎1例

病历摘要 患者,陈xx、男、27岁,以“发热、头痛19天,伴寒颤3天”门诊以“脑炎、发热待查”于2011-07-29收住院。19天前诱因不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4℃\伴有头痛\为头部持续胀痛\退热后头痛无好转.先在外院行颅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检查发现“颅压240mmH2O、白细胞数高(具体不详)”,考虑为脑炎,于2011-07-16转入我院,复查腰穿“颅压275mmH2O2、白细胞37×106/L”,考虑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给予“阿昔洛韦针0.5、q8h、ivgtt”及头孢呋辛、地塞米松针等药物应用后体温恢复正常、头痛缓解,于2011-07-26好转出院。出院后即出现多次寒颤、发热,体温最高达38.4℃,不伴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为进一步诊疗再次收住院。既往史:有“间断精神异常、谵语、发作性全身抽搐”史3年。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扶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病理征(—)、双侧深浅感觉正常、布氏及克氏征(—)。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针抗病毒、头孢曲松钠针抗菌及对症支持治疗。于入院当天行腰穿检查:颅压230mmH2O、脑脊液细胞总数230×106/L、白细胞85×106/L、脑脊液蛋白质1603mg/L、葡萄糖3.6mmol/L、氯化物114 mmol/L、ADA0.7U/L、。12小时脑电监测:清醒期以中低幅9~10Hzα波为主、枕区节律差调节调幅差、夹杂较多低幅16~20HzP波及4~6HzQ波,睡眠周期正常、可见Ⅰ、Ⅱ、Ⅲ期睡眠脑电图、两侧纺锤对称,睡眠期可见偶发尖波。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两周病情无好转。次日改为“更昔洛韦针0.25、q12h、ivgtt”抗病毒治疗。低热、全身乏力及反应迟钝逐渐好转。此后两次复查腰穿颅压及脑脊液检查均逐渐好转(具体见下表)。于2011-08-16好转出院。 日期颅压(mmHg)细胞总数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ADA 革兰氏墨汁抗酸07-17 275 98 37 1207 5.1 123 1.2 (—)(—)(—)07-29 230 230 85 1603 3.6 114 0.7 (—)(—)(—)08-06 190 70 10 630 6.3 126 0.5 (—)(—)(—)08-13 180 30 10 611 3.8 122 (—)(—)(—)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普通)

附件1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编号: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阴/阳历) 职业①散居儿童②幼托儿童③学生④其他 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或托幼机构) 家长姓名 家庭住址省市地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居)号家庭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初诊日期年月日; 初诊单位单位级别:①省级②市级③县级④乡级⑤村级初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住院治疗(是/否),如住院,则: 所住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 入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年月日,出院诊断。 病程天。 4.预后:痊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后遗症(有,;无) 5.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普通 三、临床情况 (一)临床症状如有请打“√” 1.发热(有,℃/ 无); 2.皮疹(有,主要部位: / 无) 3.口腔炎:口腔粘膜上出现红色溃疡型疱疹是□否□ 4.呼吸系统:流涕□咳嗽□咽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他:___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头痛□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有□无□ (二)体征 1.颈项强直:有□无□;巴氏症:有□无□; 克氏症:有□无□;布氏症:有□无□ 2.腱反射:正常□亢进□减弱□; 肌张力:正常□亢进□减弱□ (三)辅助检查 1.血象:有,无。有则:WBC(×104/L),N( %),L( %) 2.脑脊液:压力( Pa),外观(正常/异常),细胞记数(个), 1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 一、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3周有/无病毒感染史。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精神改变、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实质)病变。 5.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轻中度增高,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1.抗病毒治疗。 2.糖皮质激素治疗。 3.抗生素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轻症3-4周,重症或并发症严重者6-8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86/G05.1病毒性脑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就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昏迷者进入重症病毒性脑炎路径,余进入轻症病毒性脑炎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

惊厥持续状态诊疗指南

惊厥持续状态诊疗指南 【概述】 惊厥持续状态指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者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的2次或2次以上连续发作达30分钟以上。约85%发生在5岁以内。表现各种各样,分类有所差异。一般以临床和脑电图相结合对诊断较实用。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以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为主。根据发作形式可分为①全身强直-阵挛持续状态或称大发作持续状态;②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③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④肌阵挛持续状态;⑤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也称为持续性部分性癫痫。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病因多种多样,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后遗症较多,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常呈"轻微"抽动、呼吸暂停,肢体强直等奇异动作,发作形式多变,常由一个肢体游移到另一个肢体或由一组肌群移到另一组肌群。某些重症新生儿在ICU抢救期间,可能会因使用呼吸机等原因应用肌松剂,此时惊厥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缺乏,需经脑电图监测方能诊断。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以意识障碍和(或)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可为癫痫的首发症状。常见以下两类:①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凝视、语言中止、自动症和各种精神症状。常有面部阵挛或

抽动,亦可进展为全身性惊厥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数日甚至数月,中间可有波动。脑电图异常电活动常见于颞区、额区或枕区。②失神癫痫持续状态:多见于10岁以内患儿。发作时呈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朦胧状态或仅有思维和反应变慢,严重意识混浊时则缄默不语、少动、定向力丧失,感觉、思维、记忆、认知等均有障碍,可有各种自动症表现,发作后不能回忆。持续数小时、数日、数月不等,可能被误诊为精神障碍类疾病。可进展为全身惊厥性发作。发作时脑电图呈持续性双侧同步对称的3HZ棘慢波(典型失神,长时间发作后波率可稍慢)或持续弥漫性高波幅1~4HZ不规则棘慢波、多棘慢波或慢波(不典型失神)。 【病史要点】 1.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尤为重要。应注意病儿是否有发热,发作前有无精神症状,意识改变程度。首先应判断是否由颅内病变引起的惊厥。持续状态。若系无热惊厥,应考虑电解质紊乱或其它生化改变引起。另一类则可能是癫痫病或肿瘤类疾病等引起发作。必须考虑年龄的特点。新生儿常见病因为电解质紊乱和产伤引起的脑损害、窒息、细菌性脑膜炎,并且发作时可以不典型。常表现为强直-阵挛性或强直发作。婴幼儿期以电解质紊乱、高热惊厥、脑发育不全、脑膜炎、脑炎和婴儿痉挛症等多见。发作类型多数为全身性发作。儿童期的病因多种多样,发作类型也各异。

病毒性脑炎案例研究分析

病毒性脑炎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病毒性脑炎的暴发调查处理 学习目的:1、掌握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掌握暴发调查中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熟悉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在暴发调查中的应用 4、实验室检测在暴发中的作用 5、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培训时间:3.5小时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和讨论,时间1小时。教员从基本的信息开始,引导学员逐步深入讨论。 2009年7月20日,某省卫生厅接到所属某市卫生局报告,内容如下: 省卫生厅: 自2009年6月18日以来。我市某县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屯陆续出现病毒性脑炎病例,发病年龄以13-14岁为主,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截至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7月15日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此次突发事件,向县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的同时紧急启动“宝清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由我县临床学、流行病学等专家组成的“事件调查小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此次事件为:“青原镇局部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爆发原因不明。恳请省市专家查明我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原因,提出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我市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疫情发展。 附1:《某县清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 某市卫生局

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 (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7月18日) 2009年7月15日上午,县疾控中心接到青原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该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近一段时间,有27人先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病人,经2级以上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例”,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赶往现场核实相关情况,现将对此次事件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村概况 青原镇共2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为28000人,0-15周岁人口数为4210人,此次暴发集中在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和本北村4个村屯,其中前进村人口998人、兴东村人口3320人,庆东村人口1180人,本北村人口2600人,4个村0-15岁人群人口数为1100人,病例集中的3-14岁人群人口数为1041人,均为农业人口。4个村屯均位于我县东北部平原地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兴东村、前进村、庆东村三个村屯距离较近(每个村屯相距大约为1500米左右)。除庆东村水源为自来水外,其余饮用水水源均为自家压把浅井。发病的4个村屯家庭厕所均为室外坑式厕所。发病村西侧有河流过(本北村离河较远),东侧为宝清镇-青原镇通乡公路,6月18日-7月17日该镇天气以阴雨天为主。 二、发病经过 自2009年6月18日该镇前进村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村屯陆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病毒性脑炎症状病例,发病年龄以3-14岁为主,并呈逐渐增加趋势,截止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已治愈出院7人,出院病例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其余病例均在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 三、临床表现 27 例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100%)、头痛(100%)、和恶心为主,部分病例有呕吐现象、少数病例咽痛或咽红,无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共对 1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病人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生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家有小溪 一、查房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人的病因病理 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要点 掌握发病后的病情观察,急救处理 探讨护理中的重点、难点 二、汇报病例:一般情况,病情进展,辅助检查,治疗,目前情况 三、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根据累及部位不同,表现为脑炎和脑膜炎,当病毒感染累及脑膜时称病毒性脑膜炎,仅累及脑实质时称病毒性脑炎,而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时称病毒性脑膜脑炎。 四、病因及病理 病因: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脑炎,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即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他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 病理:脑组织水肿、软化及坏死,脑膜充血,脑膜及血管周围有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神经髓鞘变性以及神经元破坏。 发病机制 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人体,在淋巴系统繁殖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到达各种脏器,在入侵神经系统之前,机体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可迅速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导致的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不足。 病毒性脑炎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由于: ①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 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②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剧烈的组织反应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和 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损伤,而血管病变又影响 脑循环加重脑组织损伤. 六、什么叫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 其特征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而神经细胞相对保持完整。髓鞘的作用是保护神经元并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得到很快的传递,所以,髓鞘的脱失会使神经冲动的传送受到影响。 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 1、前驱症状:一般为急性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腹泻。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 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4、头颅影像学脑CT和MRI显示颅内病灶可呈多灶性分布,伴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或小脑炎者见脑干、小脑部位病灶。HSV脑炎可见颞叶底部或额叶病变,可呈出血坏死型脑炎,或继发脑梗塞。

病毒性脑炎案例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暴发调查处理 学习目的:1、掌握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掌握暴发调查中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熟悉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在暴发调查中的应用 4、实验室检测在暴发中的作用 5、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培训时间:3.5小时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和讨论,时间1小时。教员从基本的信息开始,引导学员逐步深入讨论。 2009年7月20日,某省卫生厅接到所属某市卫生局报告,内容如下: 省卫生厅: 自2009年6月18日以来。我市某县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屯陆续出现病毒性脑炎病例,发病年龄以13-14岁为主,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截至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7月15日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此次突发事件,向县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的同时紧急启动“宝清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由我县临床学、流行病学等专家组成的“事件调查小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此次事件为:“青原镇局部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爆发原因不明。恳请省市专家查明我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原因,提出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我市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疫情发展。 附1:《某县清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 某市卫生局

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 (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7月18日) 2009年7月15日上午,县疾控中心接到青原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该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近一段时间,有27人先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病人,经2级以上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例”,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赶往现场核实相关情况,现将对此次事件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村概况 青原镇共2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为28000人,0-15周岁人口数为4210人,此次暴发集中在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和本北村4个村屯,其中前进村人口998人、兴东村人口3320人,庆东村人口1180人,本北村人口2600人,4个村0-15岁人群人口数为1100人,病例集中的3-14岁人群人口数为1041人,均为农业人口。4个村屯均位于我县东北部平原地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兴东村、前进村、庆东村三个村屯距离较近(每个村屯相距大约为1500米左右)。除庆东村水源为自来水外,其余饮用水水源均为自家压把浅井。发病的4个村屯家庭厕所均为室外坑式厕所。发病村西侧有河流过(本北村离河较远),东侧为宝清镇-青原镇通乡公路,6月18日-7月17日该镇天气以阴雨天为主。 二、发病经过 自2009年6月18日该镇前进村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村屯陆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病毒性脑炎症状病例,发病年龄以3-14岁为主,并呈逐渐增加趋势,截止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已治愈出院7人,出院病例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其余病例均在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 三、临床表现 27 例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100%)、头痛(100%)、和恶心为主,部分病例有呕吐现象、少数病例咽痛或咽红,无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共对 1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病人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生

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典型案例 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例摘要 周某,女,38岁,已婚,菜农。因急起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无故发笑、少言少动、右侧肢体运动欠灵活14天,于1984年7月21日入院。 起病较急,无明显诱因。1984年7月7日晨患者上街卖菜,下午回家时显得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对家中来客不予理睬,表情淡漠,径直上床睡觉,丈夫做好饭要她起来吃,只说“头痛,不饿”,不肯起床。对其他问话,回答不得要领。家人以为她过于劳累,让她休息,次晨仍不起床,以手示意要丈夫扶她去小便,步履有些拖曳。家人触其皮肤,觉得有点发热。下午,患者时时以手指门,示意有人来了(实无人)。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小孩跌伤无动于衷,整日卧床,很少言语,有时自笑,进食很少,7月12日起,完全卧床不起,小便于床,不食不语,问话不答,对亲友毫无表情,但仍时时独自发笑,显得幼稚呆傻。病中曾呕吐一次,非喷射性。 既往体健,从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史,无高血压病史。家中成员及同村人中无类似患者。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入院时体查:体温38℃(腋),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6mmHg。急性重病容,体型消瘦,但无明显脱水征。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和粘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五官正常,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肺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音正常,律齐。腹软,肝脾未扪及。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呈嗜睡状,触动之能睁眼,对一切问题不予回答。头颅无异常,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好,眼球无震颤,双侧眼底正常。右侧鼻唇沟略浅。颈略有抵抗感。四肢主动活动甚少,针刺下左侧肢体躲闪活动度较右侧大,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高于左侧,四肢腱反射活跃,右侧更为亢进。腹壁反射未获。右侧Babinski征及Gordon征阳性。右侧有持续性踝阵挛。Kernig征可疑。未见不自主运动。 精神状况:两眼呆视,面无表情,缄默不语,对亲人呼唤亦无动于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VirusMeningitis) 本病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临床表现类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温病、痉证范畴,乃由温热外袭,化热人营,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所致。其传变规律多按卫、气、营、血发展,临证时当据具体证候灵活辨治。 西医治疗本病一般疗效较好,多数在l~2周内能治愈,不留后遗症。极少数反复发作可致迁延难愈。中医治疗亦疗效较佳,且不易复发。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2/3以上病例可确认为某种病毒引起,多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如ECHO病毒4、6和9型,柯萨奇A、B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少见的有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另外,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腺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除引起脑实质炎症外,也可仅累及脑膜。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发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脑膜炎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与腮腺炎同时流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则以晚秋和冬季较常见,而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或由单纯疱疹病毒的直接接触感染,或为潜在感染后的重复反应引起。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素体正气不足而感受温疫之邪,温热疫邪侵袭肺卫,外邪入里,进入气分。其发展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温热疫邪传变更为迅速。温疫之为病,从口鼻而入,传变入里,扰及神明;或上扰于肺,上犯脑窍,蒙蔽脑神,导致脑窍闭塞,经络营卫闭阻,气血逆乱,出现神昏、谵语、厥逆、闭证等。《重订广温热论》记载:“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蔽厥脱等危症,……虽由于心包络及胃肝脾肾任冲督等之结邪,而无不关于脑与脑系。盖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血毒所

卫生部《脊髓灰质炎临床诊疗指南》

附件1 卫生部《脊髓灰质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头痛或无菌性脑膜炎,少数出现肢体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本病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自采取疫苗预防本病以来,发病率显著下降。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35天,一般为9~12天。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 最为常见,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不显现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 (二)顿挫型 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本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下列三种临床表现: 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有感冒症状,咽部不适,咽部淋巴组织充血、水肿。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可有中度发热。 3.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上述症状持续约1~3天,即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 临床上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临床表现相似,数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患者可呈现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克氏(Kernig)和布氏(Brudzinski)征阳性。三脚架征(患者在床上起坐时两臂向后伸直支撑身体)和Hoyne征(患者在仰卧位时,将其肩部抬高可见头向后倾)亦可呈阳性,但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患者一般在3~5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 (四)瘫痪型 约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 %。患者具有无瘫痪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损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按病变部分可分为脊髓型、脑干型和脑炎型三型,以脊髓型最为常见。本型分为以下5期: 1.前驱期本期临床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在儿童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主,在成人则为全身肌肉、骨骼酸痛及皮肤感觉过敏。经1~2天发热期,再经4~7天无热期,然后再度发热,进入瘫痪前期。双相热型主要见于儿童中的10%~30%病例。大多数病例,包括成年病例皆缺乏前驱期而进入瘫痪前期。

病毒性脑膜炎

1——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2011年10月) 目前,在有效的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l)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药物中,除膦甲酸和西多福韦外,其他所有抗病毒药物均为核苷类似物。其中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均为适用于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而西多福韦、膦甲酸、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二线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对a疱疹病毒亚科病毒也有效,尤其是治疗抗阿昔洛韦的单纯地疹病毒分离株。本文对1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进行全而综述。 一、阿昔洛伟 阿昔洛韦为原形抗病毒药物,也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约20年,证明其无论对免疫力正常还是低下的轻至重度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1.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阿昔洛韦为脱氧鸟苷类似物,带有一无环侧链,该侧链3-羟基基团缺乏天然核苷。因此,阿昔洛韦可被受染细胞优先摄取,再被经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单膦酸化,宿主细胞胸苷激酶大约在百万倍数量级上将阿昔洛节转化为单膦酸化衍生物;随后宿主细胞进一步使其二膦酸化和三膦酸化。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阿昔洛韦三膦酸盐水平为非受染细胞的40~100倍。阿昔洛韦膦酸盐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从而阻止病毒DNA合成。口服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极差,仅15%~30%口服药物能被吸

收。静脉应用阿昔洛韦(2.50~15.00mg/kg)后其稳态血药浓度范围为 6.70~20.60ug/mL。该药在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阿昔洛韦还可通过胎盘并在母乳中蓄积。其与蛋白质的结合率为9%~33%,至少20%的药物代谢为无生物活性产物。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对于大龄儿童和成人其药物半衰期为2~3h;新生儿肌苷清除率为2.50~5.00h。60%以上的药物通过尿液排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排出时间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阿昔洛韦半衰期约为20h,肌酐清除率<50mL/(min·1.73m)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阿昔洛韦,但阿昔洛韦不能被连续的腹膜透析所清除。 2.抗病毒治疗(l)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此类型患者需要静脉应用阿昔洛韦,剂量30mg/kg,1次/d,连续治疗14~2ld。有些专家推荐静脉予大剂量阿昔洛韦(45~60mg/kg,l 次/d),但大龄儿童和成人随着剂量的增加也使神经毒性随之逐渐严重并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未经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死率>70%,幸存者中仅 2.50%患者神经功能能够恢复至正常水平;即使给予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和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病死率为19%,62%的幸存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目前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阿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总剂量为60mg/(kg·d)静脉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 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可以引起炎症性的和非炎症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根据病原学中病毒核酸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能够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DNA 病毒中的单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RNA 病毒中的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等。 病毒性脑炎其发病机制有三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急性病毒脑炎病毒直接经过血流神经轴索或细胞到细胞的传递方式侵犯脑基质,造成脑的炎症。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的变化造成静脉周围的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样改变。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形成潜伏状态或者持续性的感染状态,早复发性和慢性转移。 病毒性脑炎临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它的病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前驱症状都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有的可以发热、全身不适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脑实质受累的症状比较突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者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等等。 在体征上我们可以查到脑炎的病人意识的障碍、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椎骨受损害等等,脑适质受损的体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者可以轻度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多。脑脊液蛋白可以轻度增高,脑脊液的糖的含量一般正常。这和其他细菌性感染是有区别的。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以及脑脊液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阳性的改变。病毒性脑炎还有一个确诊的依据,就是经过脑活检可以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的改变,而且细胞核内可以出现嗜酸性的包含体,电镜下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毒颗粒,这也是我们确诊的依据。

病毒性脑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护理疾病查房记录表(一) 查房题目: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姓名: 周XX 年龄:4Y3M 住院号:诊断:病毒性脑炎、肠炎 查房时间:2016.06.17 主查者及职称:李玉华护师 查房目标: 1.了解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与病理,发病机制 2.熟悉病毒性脑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掌握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 重点分析内容: 1.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2.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 拟提问题: 1,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2,病毒性脑炎的急性期护理 3,腰穿的术后护理 4,颅高压三主征 小结: 呼吸科极少收治此类疾病的患儿,通过本次护理查房,使全体护理人员熟悉病毒性脑炎定义及临床表现,掌握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以便日后护理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护理疾病查房记录表(二) 一、简要病史资料 1、一般资料: 患儿,周XX,男,4Y3M,因“头痛呕吐伴发热1天余”拟“病毒性脑炎”于2016-06-05 14:05收住入院。 2、病史: 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在家中出现头痛不适,持续发作,伴有烦躁不安及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为胃内容物数次,未见胆汁及咖啡渣样物,后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无寒战畏寒,无惊厥抽搐,无嗜睡/精神差等明显改变,无腹痛腹泻,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扁桃体炎、头痛原因待查”,血常规提示感染,予“青霉素、舒普深”静滴、未见明显改善,前来我院就诊,予甘露醇对症处理后症状有缓解,进一步查腰穿、脑电图提示异常,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脑炎”收住入院。 3、既往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过敏史;否认重大疾病和治疗史。 4、个人史: 出生地:临安 长期居住地:临安 胎产次:G1P1足月破腹产 出生体重:3.75Kg 难产史:否认产伤窒息史 喂养史:混合喂养,目前普食 生长发育史:生长、发育同同龄儿童 预防接种史:按卡接种 5.家庭史: 家中类似疾病:无 家族遗传病:无

病毒性脑炎考核试卷

病毒性脑炎考核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4*2) 1.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主要的病毒为、等肠道病毒。 2.病毒性脑炎的传播途径有、、。 3.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炎症。 4.脑膜刺激征包括、、。 5.病毒性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以、、、、 为主。 二.选择题(4*3) 1.临床最常见的脑炎是: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E.腺病毒性脑炎 2.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检查结果中可出现: A.外观浑浊 B.压力降低 C.细胞数减少 D.蛋白质正常 E.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3.患儿男,5岁,一周前流涕.继之高热、头痛、嗜睡、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口 唇有疱疹。白细胞正常。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基本正常。首先应考虑: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脑脓肿 E.脑栓塞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用更昔洛韦治疗B.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C.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D.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 E.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颅压等 三.简答题(2*30) 1.简述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检查变化。 2.简述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考核试卷答案: 一.填空 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2.呼吸道、消化道、蚊虫叮咬 3.脑实质 4.颈强直、Kernig征(克氏征)、Brudzinski征(布氏征) 5.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惊厥、脑膜刺激征 二.选择题 BECC 三.简答题 (1).多数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为10~300 ×106/L ,病初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2).答出大概即可 1.一般处理: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被咬伤, 根据病情给氧。 2.控制惊厥:选用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 3.减轻颅内高压: (1)20%甘露醇0.5~1g/kg /次,速尿0.5mg -1mg/kg /次 (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0.5mg/kg/天 4.退热: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高热不退、惊厥持续状态可予亚冬眠疗法。 5.抗病毒治疗: 1)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每次5—10 mg/kg,每8小时静脉注射1次(在1小时内给完),疗程1—2周。 2)其他病毒感染可酌情选用干扰素、更昔洛韦、病毒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6.抗生素治疗: 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7. 支持疗法: 保证足够热量和水分供给,发病早期液体应限制在每日40~50ml/kg,生理盐水占1/4,以后渐增至每日60~70ml/kg。 病重者输血浆或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各种脑炎的康复指南

各种脑炎的康复指南 【各种脑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炎症过程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大多数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发热、恶心、呕吐、嗜睡、烦操不安易激惹(婴儿)、头痛(年长儿)、较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及惊厥,可有脑膜刺激征,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及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可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病程多在2-3周。 辅查: 1)脑电图背景慢化,可伴痫性放电; 2)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病毒培养阳性,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意识障碍、惊厥、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热、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 2)颅压增高表现。 3)脑膜刺激征 辅查: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显著增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实质,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高热、恶心、呕吐、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病理反射、肢体瘫痪,重症患儿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 辅查:脑脊液:白细胞增高,<5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分离出乙脑病毒。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以中枢性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脑症状、脑干症状、脊髓症状。 辅查:脑脊液: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高。脑电图弥漫性慢波活动。MRI:脑白质多发性散在非对称性信号。 【脑炎后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 1、严重程度和分级: 1)急性期:Glasgow昏迷量表、Glasgow-Liege昏迷量表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概述】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和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均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多称作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而脑脊液检查采用涂片及培养方法找不到细菌和真菌,病理形态学改变又和病毒感染相似的缘故。 病毒经肠道(如肠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进入淋巴系统繁殖,然后经血流(虫媒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感染颅外某些脏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病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病理改变大多弥漫分布,但也可在某些脑叶突出,呈相对局限倾向。 脑部大体观察一般均无特殊异常,可见脑表面血管充盈及脑水肿的表现。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主要在软脑膜,可查见蛛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大脑浅层可有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但深层脑及脊髓组织无炎性改变和神经细胞坏死的证据。 【诊断要点】 由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患病。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痛、全身无力,较快出现颈部强直及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唇周疱疹应考虑是否为疱疹性病毒所致,腮腺肿大者当应考虑有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面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