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化综合设计——用matlab进行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

自动化综合设计——用matlab进行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

自动化综合设计——用matlab进行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
自动化综合设计——用matlab进行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

自控课设MATLAB超前滞后校正概要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张弛 专业班级: 电气1002班 指导教师: 刘志立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 求) 1、 M 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 (3) 1基于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概述 (4) 2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原理及步骤 (5)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5) 2.2滞后-超前校正的适用范围 (6) 2.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 (6) 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 (7) 3.1待校正系统相关参数计算及稳定性判别 (7) 3.1.1判断待校正系统稳定性 (7) 3.1.2绘制待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8) 3.1.3绘制待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9) 3.1.4绘制待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 3.1.5利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1) 3.2滞后超前-网络相关参数的计算 (12) 3.3对已校正系统的验证及稳定性分析 (15) 3.3.1绘制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5) 3.3.2判断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 (16) 3.3.3绘制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17) 3.3.4绘制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8) 3.3.5利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9) 3.3.6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小结 (20) 4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计算机控制系统三级项目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目录 一.PID控制概述 (1) 二.PID控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2) 三.课题分析与设计 (3)

一.PID控制概述 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7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 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其输入e (t)与输出u (t)的关系为u(t)=kp[e(t)+1/TI∫e(t)dt+TD*de(t)/dt] 式中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0和t 因此它的传递函数为:G(s)=U(s)/E(s)=kp[1+1/(TI*s)+TD*s] 其中kp为比例系数; TI为积分时间常数; 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 Ti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PID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对其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PID就可控制了。 其次,PID参数较易整定。也就是,PID参数Kp,Ti和Td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整定。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变化,例如可能由负载的变化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新整定。 第三,PID控制器在实践中也不断的得到改进,下面两个改进的例子。 在工厂,总是能看到许多回路都处于手动状态,原因是很难让过程在“自动”模式下平稳工作。由于这些不足,采用PID的工业控制系统总是受产品质量、安全、产量和能源

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内容 (1) 1.2 设计要求 (1) 1.3 Matlab软件 (2) 1.3.1基本功能 (2) 1.3.2应用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 2.1 校正装置计算方法 (4) 2.2 课程设计要求计算 (4) 第三章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辅助分析 (6) 3.1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 (6) 3.2用Matlab仿真 (6) 3.3利用Matlab/Simulink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8) 3.2.1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8) 3.2.2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8) 3.2.3校正前、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比较 (8) 3.4硬件设计 (8) 3.4.1在计算机上运行出硬件仿真波形图 (9)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2)

1 第一章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1设计内容 针对二阶系统 )1()(+= s s K s W , 利用有源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如图所示)进行系统校正。当开关S 接通时为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 11 )(++-=Ts Ts K s W c c α, 其中 1 3 2R R R K c += , 1 ) (13243 2>++ =αR R R R R ,C R T 4=, “-”号表示反向输入端。若Kc=1,且开关S 断开,该装置相当于一个放大系数为1的放大器(对原系统没有校正作用)。 1.2 设计要求 1 1.0)(≤∞e ,开环截止频率ω’≥45°; 2 3) 4)设校正装置网络元件参数R4、5R=100K ,C=1μF 、10μF 若干个); 6)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辅助分析,绘制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验算设计结果; 7)在Matlab-Simulink 下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求校正前、后系 统单位阶跃响应特性,并进行系统性能比较; 8)利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完成硬件设计过程,包括:搭建校正前后 c R R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计算机控制系统三级项目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学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0级机电控制工程1班 小组成员:卢彪冯续桑子涵 董海洋林加城 指导教师:张立杰刘思远 时间: 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一.PID控制概述 (3) 二.PID控制的现实意义 (4) 三.PID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P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1)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5) (2)对稳态特性的影响 (5) 2.PI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 (1)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6) (2)对稳态特性的影响 (7) 3.PID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 四.试凑法简介 (10) 五.PID控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10) 六.感想与体会 (11)

一.PID控制概述 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7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其输入e (t)与输出u (t)的关系为 u(t)=kp[e(t)+1/TI∫e(t)dt+TD*de(t)/dt] 式中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0和t 因此它的传递函数为:G(s)=U(s)/E(s)=kp[1+1/(TI*s)+TD*s] 其中kp为比例系数; TI为积分时间常数; 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 Ti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PID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对其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PID 就可控制了。 其次,PID参数较易整定。也就是,PID参数Kp,Ti和Td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整定。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变化,例如可能由负载的变化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变化,PID参数就可以重新整定。 第三,PID控制器在实践中也不断的得到改进,下面两个改进的例子。 在工厂,总是能看到许多回路都处于手动状态,原因是很难让过程在“自动”模式下平稳工作。由于这些不足,采用PID的工业控制系统总是受产品质量、安全、产量和能源浪费等问题的困扰。PID参数自整定就是为了处理PID参数整定这个问题而产生的。现在,自动整定或自身整定的PID控制器已是商业单回路控制器和分散控制系统的一个标准。 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特定的系统设计的PID控制器控制得很好,但它们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自整定要以模型为基础,为了PID参数的重新整定在线寻找和保持好过程模型是较难的。闭环工作时,要求在过程中插入一个测试信号。这个方法会引起扰动,所以基于模型的PID参数自整定在工业应用不是太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以下是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基于遗传算法的小麦收割机路径智能优化控制研究 2、零转弯半径割草机连续翻滚特性参数化预测模型 3、基于MATLAB的PCD铰刀加工硅铝合金切削力研究 4、基于状态反馈的四容水箱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5、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6、Matlab仿真在船舶航向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与仿真 7、基于MATLAB的暂态稳定措施可行性仿真与分析 8、基于MATLAB的某专用越野汽车动力性能分析 9、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设计 10、基于MATLAB和ANSYS的弹簧助力封闭装置结构分析 11、基于Matlab的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计算与分析 12、运用MATLAB绘制接触网下锚安装曲线 13、基于MatlabGUI的实验平台快速搭建技术 14、基于MATLAB的激光-脉冲MIG复合焊过程稳定性评价

15、测绘数据处理中MATLAB的优越性及应用 16、基于MATLAB柴油机供油凸轮型线设计 17、基于MATLAB语言的TRC加固受火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分析方法 18、MATLAB辅助OptiSystem实现光学反馈环路的模拟 19、基于MATLABGUI的电梯关门阻止力分析系统设计 20、基于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手势识别系统 21、基于MATLAB的MZ04型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 22、MATLAB在煤矿巷道支护参数的网络设计及仿真分析 23、基于MATLAB的自由落体运动仿真 24、基于MATLAB的电动汽车预充电路仿真 25、基于Matlab的消弧模型仿真研究 26、基于MATLAB/GUI的图像语义自动标注系统 27、基于Matlab软件GUI的机械波模拟 28、基于Matlab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研究 29、基于Matlab和Adams的超速机柔性轴系仿真 30、基于Matlab与STM32的电机控制代码自动生成 31、基于Matlab的相机内参和畸变参数优化方法 32、基于ADAMS和MATLAB的翻转机构联合仿真研究 33、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增强软件平台设计 34、基于Matlab的旋转曲面的Gif动画制作 35、浅谈Matlab编程与微分几何简单算法的实现

matlab实验九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

实验九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应用频率综合法对系统进行PI校正综合设计; 2. 学习用MATLAB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设计、分析; 二、实验设计原理与步骤 1?设计原理 滞后校正(亦称PI校正)的传递函数为: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图9-1所示,参数表征滞后校正的强度。 2 ?设计步骤 基于频率法的综合滞后校正的步骤是: (1)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K,并按已确定的K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 图; (2)根据动态指标要求试选c,从Bode图上求出试选的c 点的相角,判断是否满足相 位裕度的要求(注意计入滞后校正带来的50 ~ 120的滞后量),如果满足,转下一步。否则, 如果允许降低 c ,就适当重选较低的 C ; (3)从图上求出系统固有部分在c点的开环增益Lg ( c) o如果Lg ( c) >0令Lg ( c) =20lg ,求出,就是滞后校正的强度,如果Lg (c) < 0,则无须校正,且可将开环比例系数提高。 (4)选择21 1 1 (~ ) C,进而确定 1 1 o T 5 10 T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校核相位裕量。 滞后校正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开环增益,但同时使低频段的开环增益 不受影响,从而达到兼顾静态性能与稳定性。它的副作用是会在c点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三、实验内容 练习9-1设系统原有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相位裕度丫40° 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5 S-1

截止频率为c=0 . 5 S1 要求: (1)用频率法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串联滞后校正控制器; (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 图 ( 3)用Simulink 对校正前后的闭环系统进行仿真,求出其阶跃响应; (4)分析设计效果。 k0=5;n1=1; d1=conv(conv([1,0],[1,1]),[0.5 1]); w=logspace(-1,3,1000); sope=tf(k0*n1,d1); figure(1) margin(sope);grid on wc=0.5; num=sope.num{1}; den=sope.den{1}; na=polyval(num,j*wc); da=polyval(den,j*wc); g=na/da; g1=abs(g); h=20*log10(g1); beta=10A(h/20); t=10/wc; bt=beta*t; gc=tf([t,1],[bt,1]) sys1=sope*gc [mag1,phase1,w]=bode(sys1,w); [gm1,pm1,wcg1,wcp1]=margin(mag1,phase1,w); figure(2) margin(sys1); grid on; 滞后: 20 s + 1 173.5 s + 1 练习9-2 设被控对象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相位裕度丫400

毕业设计用matlab仿真

毕业设计用matlab仿真 篇一:【毕业论文】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含matlab源程序)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 第一章绪论 本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应用前景。首先阐述了人脸图像识别意义;然后介绍了人脸图像识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一般框架构成;最后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结构。 1.1 研究背景 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人类视觉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对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投入很大的热情,并形成了一个人脸图像识别研究领域,.这一领域除了它的重大理论价值外,也极具实用价值。 在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人们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让机器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以及识别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因此从解剖学、心理学、行为感知学等各个角度来探求人类的思维机制、以及感知事物、处理事物的机制,并努力将这些机制用于实践,如各种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因为人们发现许多对于人类而言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而让机器来实现却很难,如人脸图像的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

如果能够开发出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机器识别机制,就能够逐步地了解人 类是如何存储信息,并进行处理的,从而最终了解人类的思维机制。 同时,进行人脸图像识别研究也具有很大的使用价依。如同人的指纹一样,人脸也具有唯一性,也可用来鉴别一个人的身份。现在己有实用的计算机自动指纹识别系统面世,并在安检等部门得到应用,但还没有通用成熟的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出现。人脸图像的自动识别系统较之指纹识别系统、DNA鉴定等更具方便性,因为它取样方便,可以不接触目标就进行识别,从而开发研究的实际意义更大。并且与指纹图像不同的是,人脸图像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人脸表情的多样性;以及外在的成像过程中的光照,图像尺寸,旋转,姿势变化等。使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拍摄所得到的人脸图像不同,有时更会有很大的差别,给识别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在各种干扰条件下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也就更具有挑战性。 国外对于人脸图像识别的研究较早,现己有实用系统面世,只是对于成像条件要求较苛刻,应用范围也就较窄,国内也有许多科研机构从事这方而的研究,并己取得许多成果。 1.2 人脸图像识别的应用前景 人脸图像识别除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以及极富挑战

基于Matlab仿真PID校正

基于matlab 仿真的pid 校正总结 PID 控制器是目前在过程控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控制器,它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比例控制器,0;D I K K ==比例微分控制器,0;I K =比例积分控制器,0; D K =标准控制器。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PID 控制器的设计过程。 假设某弹簧(阻尼系统)如图1所示,1,10/,20/M kg f N s m k N m ==?=。让 我们来设计不同的P 、PD 、PI 、PID 校正装置,构成反馈系统。来比较其优略。 系统需要满足: (1) 较快的上升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 (2) 较小的超调; (3) 无静差。 图1 弹簧阻尼系统 系统的模型可描述如下: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论文( 2011) () 2 ()1()X s G s F s M s fs k = = ++ (1)、绘制未加入校正装置的系统开环阶跃响应曲线。 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程序如下: clear; t=0:0.01:2; num=1; den=[1 10 20]; c=step(num,den,t); plot(t,c); xlabel('Time-Sec'); ylabel('y'); title('Step Response'); grid;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 图2 未加入校正时系统的开环阶跃响应曲线

(2)、加入P 校正装置 我们知道,增加p K 可以降低静态误差,减少上升时间和过渡时间,因此首先选择P 校 正,也就是加入一个比例放大器。此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0(20) p c p K G s s s K = +++ 此时系统的静态误差为 120p p K K - +。所以为了减少静差,可以选择系统的比例增益 为300p K =。这样就可以把静差缩小到0.0625。虽然系统的比例系数越大,静差越小,但是比例系数也不能没有限制地增大,它会受到实际物理条件和放大器实际条件的限制。一般取几十到几百即可。增大比例增益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加入P 校正后,程序如下: clear; t=0:0.01:2; Kp=300; num=[Kp]; den=[1 10 (20+Kp)]; c=step(num,den,t); plot(t,c); xlabel('Time-Sec'); ylabel('y'); title('Step Response'); gird; 加入P 校正后系统的闭环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

matlab实验九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

实验九 控制系统的PI 校正设计及仿真 一、 实验目的 1. 应用频率综合法对系统进行PI 校正综合设计; 2.学习用MA TLAB 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设计、分析; 二、实验设计原理与步骤 1.设计原理 滞后校正(亦称PI 校正)的传递函数为: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图9-1所示,参数β表征滞后校正的强度。 2.设计步骤 基于频率法的综合滞后校正的步骤是: (1)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K ,并按已确定的K 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 图; (2)根据动态指标要求试选c ω,从Bode 图上求出试选的c ω点的相角,判断是否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注意计入滞后校正带来的0012~5的滞后量),如果满足,转下一步。否则,如果允许降低c ω,就适当重选较低的c ω; (3)从图上求出系统固有部分在c ω点的开环增益Lg (c ω)。如果Lg (c ω)>0令Lg (c ω)=20lg β,求出β,就是滞后校正的强度,如果Lg (c ω)〈0,则无须校正,且可将开环比例系数提高。 (4)选择C T ωω)10 1~51(12==,进而确定T βω11=。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校核相位裕量。 滞后校正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开环增益,但同时使低频段的开环增益不受影响,从而达到兼顾静态性能与稳定性。它的副作用是会在c ω点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三、实验内容 练习9-1 设系统原有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相位裕度γ0 40≥ 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5 S -1 截止频率为c ω=0.5 S -1

(1)用频率法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串联滞后校正控制器;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 (3)用Simulink对校正前后的闭环系统进行仿真,求出其阶跃响应;(4)分析设计效果。 k0=5;n1=1; d1=conv(conv([1,0],[1,1]),[ 1]); w=logspace(-1,3,1000); sope=tf(k0*n1,d1); figure(1) margin(sope);grid on wc=; num={1}; den={1}; na=polyval(num,j*wc); da=polyval(den,j*wc); g=na/da; g1=abs(g); h=20*log10(g1); beta=10^(h/20); t=10/wc; bt=beta*t; gc=tf([t,1],[bt,1]) sys1=sope*gc [mag1,phase1,w]=bode(sys1,w); [gm1,pm1,wcg1,wcp1]=margin(mag1,phase1,w); figure(2) margin(sys1); grid on; 滞后: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装置设计(优选材料)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装置设计 初始条件: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要求设计校正环节Gc (s ),使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0,使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量045≥γ,幅值裕量dB h 10≥.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用MATLAB 作出原系统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 度。 (2) 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校正装置,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 用MATLAB 进行验证。给出所设计的校正装置电路图,并确定装置的 各参数值。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R(t) -- ) 01)(1(010++s s s

(4)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进行原理分析,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及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并包含Matlab源程序或Simulink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任务时间(天)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 2 料 分析、计算 2 编写程序 1 撰写报告 2 论文答辩 1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 2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3 设计的总体思路 (1) 4 用MATLAB作出原系统的系统伯德图和根轨迹 (2) 5 超前校正过程 (4) 6 滞后校正过程 (6) 7 用simulink仿真 (10) 8 设计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完整版)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张迎

指导老师:曹延生 完成时间:2013.05.28

摘要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等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广泛应用在身份验证、刑侦破案、视频监视、机器人智能化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商用价值。人脸特征作为一种生物特征,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具有有好、直接、方便等特点,因此使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更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人脸识别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人脸的非刚性、表情多变等因素,使得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学习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处理的matlab实现人脸识别方法,这种实现简单且识别准确率高,但其缺点是计算量大,当要识别较多人员时,该方法难以胜任。 利用MATLAB实现了一个集多种预处理方法于一体的通用的人脸图像预处理仿真系统,将该系统作为图像预处理模块可嵌入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并利用灰度图像的直方图比对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判定。 关键词:图像处理, Matlab, 人脸识别, 模式识别

ABSTRACT Human face recognition focuses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 ng andother subjects.It is widely used in authentication,investigation,video surveillance,intelligent robots,medicine and other areas.Facerecognition ha s wide application and business value.Facial feature asabiological character istic,compared with others is direct,friendly andconvenient.Facial featuree mployed in authentication are user-friendly. The technology of face recogni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obtained the v ery big development, but due to the face of nonrigid, expression and chang eablefactors, the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fa cing great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im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 s the relevant papers and researchreports on stud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 nalysis, some units within the data sensitivity places need to enter personne l to carry out limitation design and develop a set of identity verification ide ntification system, the system uses PCA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therealiza tion is simple and the accuracy rate of recognition is high,but itsdrawback i s that a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when to identify more staff,this metho d is difficult to do. The realization of a set of various pretreatment methods in one of the generic face image preprocessing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MATLAB, the system is used a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can be embedded in a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using the histogram matching gray image to realize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face images to determine.

基于MatlabSimulink控制系统校正器的设计与仿真

第3卷第3期2003年9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0u瑚】ofN皿j堍hlsdn】te0f111dus田Tcchnology V0l3.No3 SeD..2003 基于Matlab/Simulink控制系统校正器的设计与仿真 周昱英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介绍了№dab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軎'.并利用其提供的siⅡ出nk,讨论了如何进行控制系统校正嚣的设计和仿真。 关键词:M“d日b软件;陆ntdink;模糊控制器;P∞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挖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6“(2003)03—0017—04 D鹤ignaIldSimIllationofthe C咖pen鼢torinControlSyste】咀 byUsiIlgMauab/SimuliIll【 ZHOUYu—ving 【肫唧曙肺∞i№。,h妇叫z酗∞妇y。讹耐昭210016,蕊iⅥ) Al妞rad:Thispaperi11删ucesthemajor矗mcti蚰s锄dfhturesofMadabsoftwar|e锄ddiscusses110wtodesj即andsir眦latethe∞mpensa时inconnolsystemby毓删b11l【0fMadab. K叮words:mtlab蚓ham;simlllink;血可con嘣1er;PDcon响Uer 引言 作为研究控制系统重要手段,计算机仿真技术随着计算机语言的不断更新,也在不断发展。Madab作为一套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及图形处理等强大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计算语言,最早于1984年由Mat}1works公司推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出色的仿真软件之一。作为强大的科学计算平台,它几乎能够满足所有的计算需求,其强大的扩展功能为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面向控制领域,它推出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等工具箱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其领域内仿真研究的发展。 №dab的最新版本为MaL】ab6.1,它具有一系列新的优势和特点,其中包括更加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增强的模块集和工具箱,实用的程序接口和发布平台等。特别是它的模块化设计和动态仿真工具simuliI】k4.1,使用的时候,不需要编写任何MaⅡab语句,只要利用鼠标直接在模型窗口上“画”出所需要的控制系统模型,然后直接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和线性分析,从而使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仿真变得相当容易且直观,简化了设计过程,减轻了设计负担,提高了仿真的集成化和可视化。鉴于6.1版的这些特点,本文将利用它的SiIllIllink来研究如何进行控制系统校正器设计、仿真和分析。 1基于Simllink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假设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专淄=r墨未b,其中c(s)=溅,求它的阶跃输出 响应。在simdh山环境中,利用鼠标将相应的模块 收稿日期:20∞一晒一26 作者简介:周昱荚(1976一),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讲师.工学硕士。

单位负反馈系统

题目: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装置设计初始条件: 日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要求设计校正环节Gc(s),使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0,使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量 450,幅值裕量h 10dB.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用MATLAB作出原系统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校正装置,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用MATLAB进行验证。给出所设计的校正装置电路图,并确定装置的各参数值。 (3)用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进行原理分析,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及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并包含Matlab源程序或Simulink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 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目录 摘要 (1) 1设计题目 (2) 2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2) 3设计的总体思路 (2) 4用MATLAB作出原系统的系统伯德图和根轨迹 (3) 5超前校正过程 (5) 6滞后校正过程 (8) 7用simulink仿真 (13) 8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7)

摘要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还有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的,所谓系统设计,就是根 据给定的被控对象和控制任务设计控制器,并将构成控制器的各元部件与被控对象适当组 合起来,使之按照一定的精度完全控制任务。本次课程设计为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在系统的校正过程,熟练作用软件MATLAB 进行仿真操作,能够更加清晰看出系统 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变化过程。 MATLAB 的名称源自Matrix Laboratory,它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 处理数据。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 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而 且利用MATLAB 产品的开放式结构,可以非常容易地对MATLAB 的功能进行扩充,从 而在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同时,不断完善MATLAB 产品以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系统设计校正MATLAB

(完整版)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毕业论文

创新实践报告
报 告 题 目: 学 院 名 称: 姓 名:
基于 matlab 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息工程学院 余盛泽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温 靖

二 O 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仿真分析与测试 ................................................................................................... 4
2.1 随机信号的生成 ............................................................................................................... 4 2.2 信道编译码 ........................................................................................................................ 4 2.2.1 卷积码的原理 ........................................................................................................ 4 2.2.2 译码原理 ................................................................................................................ 5 2.3 调制与解调 ....................................................................................................................... 5 2.3.1 BPSK 的调制原理 .................................................................................................. 5 2.3.2 BPSK 解调原理 ...................................................................................................... 6 2.3.3 QPSK 调制与解调 ................................................................................................. 7 2.4 信道 .................................................................................................................................... 8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汇总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陈启宏_______ 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K G(s) s(1 0.05s)(1 0.5s) 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45。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 位裕量。 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E程序和 MATLA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2012 年12月17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 超前校正设计 1、超前校正概述 i.i、何谓校正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校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当我们在调整放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合适的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按照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可以将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两种。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一一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常用的PID调节器。 在实际的分析设计中,具体采用哪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的校正要求、信号的性质、系统各点的功率、可选元件和经济条件等。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为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G(s) K s(1 0.05s)(1 0.5s) 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 2 所以接下来将对超前校正进行相应的介绍。45

实例-单位反馈系统2

电气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题:单位负反馈系统设计校正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任务书 一 设计目的 1. 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 掌握对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和剪切频率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要求 设单位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ksm2) ) 20s )(5s )(4s (s ) 10s (160)s (G 0++++=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Kv=500 (2)超调量Mp<55%,调节时间Ts<0.5秒。 (3)相角稳定裕度在Pm >20°, 幅值定裕度Gm>30。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 和-π穿频率Wcg 。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目录 第一章校正前系统分析 (5) 1.1 校正前系统分析 (5) 1.2 系统稳定性 (6) 1.3 根轨迹图 (7) 第二章系统的校正 (9) 2.1 校正的概念 (9) 2.2 系统的校正 (9) 2.3 校正后系统检验 (14) 2.4 校正后系统仿真 (16) 第三章课程设计小结 (18)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