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和计算标准管理办法

文件类型 : 体系文件

部门 : 生产部

版本 : A/0

文件编号 :

发行时间 :

汇编 : 周小威

审核 :

审核日期 :

批准 :

批准日期 :

目录

1. 目的---------------------------------------------------------------------------------------------------------------------3

2. 范围---------------------------------------------------------------------------------------------------------------------3

3. 职责---------------------------------------------------------------------------------------------------------------------3

4. 程序---------------------------------------------------------------------------------------------------------------------3

4.1 定义----------------------------------------------------------------------------------------------------------------3

4.2 算法----------------------------------------------------------------------------------------------------------------6

4.3 规范重点----------------------------------------------------------------------------------------------------------6

5.缩略词-----------------------------------------------------------------------------------------------------------------10

6.附录--------------------------------------------------------------------------------------------------------------------10

7.质量记录--------------------------------------------------------------------------------------------------------------10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以及相关算法,使标准工时更具完整性,使相关系统和管理运行更加顺畅合理。范围

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部对于本文件的受控实施和监督执行。

程序

4.1.定义:

4.1.1标准工时:

4.1.1.1标准工时: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普通熟练工作者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

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4.1.1.2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是用于补偿个人需要、不可避免的延迟以及由于疲劳而引起的效能下

降。增加宽放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a).作业宽放由来:通常如果工作能以最快的速度永不停歇的进行下去,这样的产出将是

最高效的。但即便是机器设备也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养、维护才能确保使用寿

命和工作稳定。

b).作业宽放目的:劳动者在任何工作环境下作业,都必须适当予以宽放时间用来补偿

个人需要,才能与实际作业所需时间相吻合,更趋人性化。

4.1.1.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

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1.2员工定义:

4.1.2.1直接人员:指生产产线上从事生产操作人员。包括装配、调整、检查检测和不良品维

修人员。他们是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

4.1.2.2间接人员: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此处包括车间班长,物料配送人员、设备

保养人员、工具保养人员。间接员工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操作,但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4.1.3 时间定义:

4.1.3.1正常作业时间:指以每天8小时为基准的作业时间,其单位为分钟。正常作业时间包括“前准备时间”和“净作业时间”。

4.1.3.1.1前准备时间(95分钟):

a).早会(早会,交接班)10分钟

b).清洁(工治具、设备、车间、更衣) 30分钟

c).中餐时间 15分钟

d).间隙时间(上午15分钟,下午15分钟) 30分钟

e).首检时间 10分钟

4.1.3.1.2净作业时间:指对作业对象作业的内容,规则地、周期性地重复进行的作业部分的时

间。

4.1.3.2 标准时间:指普通技能熟练的工人,以正常速度,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以规定的操作方法,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的一个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

4.1.4一般工时定义:

4.1.4.1出勤工时:实到人数与正常作业时间(8小时)之乘积。

4.1.4.2加班工时:加班人数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1.4.3受援工时: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4.1.4.4援外工时:支援外部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4.1.4.5实际生产工时:指生产线内实际投入生产作业之总工时。

4.1.4.6异常工时: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线无法正常生产,延误,停线所产生的无效人工工时。

4.1.4.7除外工时: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如社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培训等)。

4.1.4.8生产总工时:指生产线内投入生产作业之总工时(包含加班)。为实际生产工时+异常

工时+加班工时之和。

4.1.4.9非生产工时:指当日未进行生产或无产出价值之工时。为异常工时+除外工时之和。

4.1.5“异常”工时分类:

4.1.

5.1异常类别:

1).计划(PD /MC/PC:资材部)

2).物料(PD /MC/PC:资材部)

3).质量(QD:质检部)

4).研发(RD:研发部)

5).水电气(CD:行政部)

6).设备设施(PRO:生产部)

7).生产异常(PRO:生产部)

4.1.

5.2异常类别项目:

1).计划 : 生产计划(如排程调配调整问题;停产待工),补料欠料(或物料供应调

度),料器采购延误,无工单(没有生产制令)。

2).物料:物料异常(脏污,异物,披锋,丝印,缺料,气泡,气纹,色差,变

形,尺寸,结合线,磨痕龟裂,光亮等)。

3).质量:品质判断,首检判断。

4).研发:频率干扰,试样验证,工程软件异常,工程软硬件变更,研发欠料,研

发维修,结构设计异常。

5).水电气:停水,停电,停气。

6).设备设施:工装治具异常,硬件异常,设备故障损坏异常。

7).生产异常:操作失误,离岗(非间隙时间无人替岗喝水、上洗手间,取放递物

品)等。

附加:供应商来料问题,所耗工时,由资材部通过公司流程嫁接给供应商,公司内

部划分到资材部。

4.1.

5.2 除外工时类别:

1).社会活动

2).公益活动

3).消防演习

4).培训

4.1. 6 “异常”核计标准:

①异常状态延续〉5min ;实体干扰〉5min ;累计〉5min(首检〉10min计)

②不良率〉5%

4.2.算法(常用计算方法):

4.2.1常用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实到人数*8

2).加班工时=加班人数*加班时间

3).受援(援外)工时=受援(援外)人数*实际支援时间

4).实际生产工时=实际投入人数 *实际作业时间

5).异常工时=延误人力*延误时间

6).除外工时=参入人力*参入时间

7).生产总工时=实际生产工时+异常工时+加班工时

8).非生产工时=异常工时+除外工时

9).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10).生产效率=(产出数量*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异常工时)

11).生产力=(产出数量*标准工时)/(出勤工时+加班工时)

12).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T/(工位数*CT))*100

附加:受援和援外均指公司内部部门间人力支援。

生产总工时包含:净作业时间和加班时间域;实际生产工时属于:净作业时间域4.3.规范重点:

4.3.1标准工时的建立

4.3.1.1构成:

4.3.1.1.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4.3.1.2正常时间计算评比:

4.3.1.2.1正常时间观测对象:

a)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主体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

结构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b)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物品、检查等。

4.3.1.2.2正常时间观测方法:

a).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等。

b).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4.3.1.2.3评比

4.3.1.2.3.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3.1.2.3.2评比技术:

(1)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2)评价结果定量化。

4.3.1.2.3.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2) 努力程度(表现在动作的速度上,工作的重要会影响速度,而工作时集中注意力亦影响

4.3.1.3宽放时间:

宽放种类: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殊宽放、政策宽放。

(1)私事宽放:私事宽放并非影响正常操作时间之因素,而是要维护员工工作舒适所需要的时

间。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厕所、擦汗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在不良的环境下如高

温、吵杂、粉尘、恶臭的环境下,其所需的宽放时间率就要高)。

(2)疲劳宽放:因疲劳而引起的速度减慢或必要的休息。

(3)程序宽放:操作中无法避免强迫等待或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如有两套可使用的设备或工装,其中一个发生故障,变为仅可操作一台。

(4)特殊宽放: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宽放(如佩戴手套)。

(5)政策宽放:它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如机器设备工装性能欠佳时,材料的品质不良,予给以一定宽放。

4.3.1.3.1宽放评价项目和宽放率: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可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 = %

4.3.2标准工时具体的设定方法:(本公司标准工时是由秒表摄影法设定)

1)秒表、像机,笔和笔记本。

2)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观测的操作时间。其中,

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记录5组或以上数据(观测次数可根据准确性适当增或减均

可),挑选出更便捷更合理的数据,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

3)根据产品流程图进行工时测量,便于清楚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操作的正确性。

4)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找出瓶颈工时,并计算出产线时产数量。

4.3.3标准工时更新

1).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2).工治具的增加或改装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4.3.4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工程师建立(如有ERP工时维护员,将标准工时交由

建档和更新。)

5.缩略词:

6.附录:

《工时统计数据库》

7.质量记录:

工时与薪酬管理制度

002 工时与薪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1、公司制定并维持《工时与薪酬管理制度》并确保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2、公司将此管理制度张贴在公告栏上,以供全体员工查阅。 3、公司确保员工每7天周期中至少休息1天。 4、员工依法享受病假、工伤假、法定假、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待遇。 5、员工喝水及去卫生间的私人时间,公司不作限制。 6、停工待料补贴:由于公司原因造成停工、停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 的,公司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支付工资。 7、其它事项见《员工手册》中的“薪酬制度”、“考勤与休假制度”、“员工福利”。 员工加班自由 1、公司确保员工加班出于自愿,员工加班申请如果超时将不予批准,在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 和加班时间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批准员工加班,管理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强迫员工加班。 2、员工自愿加班的,在【自愿加班确认书】签名确认。经员工确认后的【自愿加班确认书】 由班组长交部门负责人审查,再移交人事部审核,确认加班时间与加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并存档

管理。 3、自愿加班的员工,如因故不能加班,可于下班前口头向组长主管讲明原因,即可无需加班。 4、未填写【自愿加班确认书】的员工,若需加班,可向组长主管申请加班。 5、本公司规定生产旺季的工作时数每天不超过12小时,每周不超过72小时。 6、如果员工是非自愿加班,员工或员工代表可向厂长或人事部申诉,共同协商解决。 工作时间 1、所有员工每周正常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星期六、星期天为休息日。 2、上班时间规定如下: a.仓库、装配部、QC部、工程部、喷油部、移印部、写字楼、总务清洁上班时间为: 上午7:30---11:30,下午13:30---17:30。中午休息两个钟。 b. 注塑部: 00:00---12:00直落班,中间吃饭60分钟,不用打卡,计为上班时间。 3、员工若自愿加班的,加班时间为: a. 周一至周五晚上18:30---- b. 周六或周日。 4、工作总时间超过法定正常工作时间的,均按加班计算。 5、员工依法享有带薪法定假日: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试行) 1.0目的 1.1保证公司保持与同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1.2促进车间生产的工作效率 1.3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思想 1.4提高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州精惠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所有一线生产员工 3.0参考资料 无 4.0职责 4.1员工:必须把每天的生产数量自核对后,按照实际数量填写《生产日报表》,交由班组长签字确认。 4.1.1不能虚报、谎报。如发现员工存在虚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该员工100-500元的罚款。并将其当天的工时按照实际数量进行核算。 4.1.2 每天的生产日报表必须按规定填写清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所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己承担。 4.1.3 如遇不合理的工时应第一时间向组长反映,不得以各种借口消极怠工或停工。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4.2班组长:必须每天把员工的上报的生产量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后,应及时交给公司工时管理部门。 编制: 审核: 批准: 4.2.1如发现员工存在虚报、谎报的行为,应及时的向车间管理部门和工时管理部门反映。

4.2.2如发现班组长没有进行核对而签字确认或知道员工虚报、谎报而不上报的,将给予该班组长100-500元的罚款并扣其当月代班费50%。 4.2.3 如遇到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应及时的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出及时的调整。 4.2.4 如遇到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而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公司将严肃处理。 4.3车间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对员工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进行核查,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的与工时管理部门对工时进行调整。 4.4工时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对员工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进行核查,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会同车间管理部门和各班组长对不合理的工时给予及时的做出调整。 4.4.1遇到工时不合理的反映,应及时的会同各有关部门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及时的调整及修改。 5.0通则 5.1残疾人的工作安排 5.1.1参与一线生产的残疾人员工,也将参与工时考核。 5.1.2有条件的残疾人愿意参与工时考核的,需提出申请,由公司管理部门审核。 编制: 审核: 批准: 5.2公司新招收的技术工 5.2.1对于公司新招收的技术工,公司将给予5-10天的试用期,在试用期中新员工不参与工时考核。5-10天试用期以后公司也将对新员工实施工时考核。在试用期中,新员工的工资将按照其基本工资给予支付。原则上试用期的员工不安排加班,如需要加班的,按照公司规定的加班工资给予支付。 5.2.2新进技术工在适应期满时,应由班长提出申请,经车间领导核准后,方可参与工时考核。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1.目的: 1.1推动生产体系效率的改进,实现公司效益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为制定生产计划和标准成本提供基本数据;为生产能力、作业效率、薪资支付、人 员配置等方面管理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机型的生产加工。 3. 权责: 3.1工程部IE专项小组负责标准工时和标准产能的制定和发布;负责推动生产体系效率 的改进、提高和监督。 3.2生产工程课工艺组负责制定作业标准书、工艺流程图、QC工程图等相关文件,参与效 率体系的改进、提高。 3.3 PMC负责依据标准工时、人均产能等相关信息,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3.4制造部组织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积极参与效率的改进和提高。 3.5品质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并积极参与效率的改进和提高。 4. 规定: 4.1标准工时定义: 是指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作业者,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 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4.2标准工时的应用: 标准工时可以使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都可以客观准确的计划、实施并评价其工作结 果,是DXC的作业管理基准,其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制定生产计划。 4.2.2 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4.2.3可以在“4M1E”的其中某个因素不同或发生改变时进行评价。如:不同作业方

法的优劣。 4.2.4用作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基准。 4.2.5对客户的估价和报价。 4.2.6设备与工装的需求计划。 4.2.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4.3标准工时的测量方法: 采用秒表法或MOD法。 4.4生产线的标准工时制定: 在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进行标准化以后,每3个月由工程部IE工程师进行工时测量 和调整,作成“制程规划及标准工时表”(DXC-EDFM-18/2)和“各机种产能表” (DXC-EDFM-10)。 4.5标准工时的管理: 4.5.1随着作业方法及工艺改进而不断更新与提高,需要重新制定标准工时。 4.5.2新产品及新作业量产前的作业时间由生产工程课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来测量 和评估,为设备、工装、人员的配备提供参考依据。 4.5.3标准工时制订出来后,相关部门按照标准工时合理制定产能、人员需求、工装 配置等方面计划。 4.5.4工程部要不断分析和改进影响标准工时的因素,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4.5.5制造部门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并如实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损失时间,每 月进行一次汇总,以对损失工时的责任进行明确区分。 5、记录表格: 5.1 “制程规划及标准工时表”(DXC-EDFM-18/2) 5.2“各机种产能表”(DXC-EDFM-10)

标准工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计算。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的测定、制定、修改等。 3 职责 精工部加工工艺科及生产部装配工艺科工艺人员负责标准工时的测定、制定、修改。 4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4.1定义 4.1.1 标准工时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4.1.2 标准产量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人员以正常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 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4.1.3 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 标准产量(件)=每日工作时间(分)×80% 标准工时(分/件) 4.2 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 4.2.1 作业时间测算 4.2.1.1新产品小批试制时,精工部加工工艺科及生产部装配工艺科工艺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工序要求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4.2.1.2 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10个以内的周期时间。 4.2.1.3周期时间系指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 4.2.1.4工序实测时间=测试总时间/测试周期数。 4.3 标准工时管理 4.3.1标准工时制定与作用 4.3.1.1精工部加工工艺科及生产部装配工艺科测标准工时,并填入作业指导书及工序卡片,分发相关部门。 4.3.1.2如系流水作业,精工部加工工艺科及生产部装配工艺科测定每个工作站标准工时后,应利用工业工程、平衡手法,对每个工作站工作内容、人数进行平衡分析,必要时应对工艺流程作调整,以利生产线平衡。 4.3.1.3流水作业标准产量以该流水线瓶颈站位标准产量为准,即各工作各标准产量最低的一站。 4.3.1.4生产部依据标准工时制定生产计划中产量定额。 4.3.1.5精工部及生产部依据标准工时进行效率管理等作业。 4.3.1.6财务部依标准工时制订标准成本制造费率等作业。 4.3.1.7市场科依据标准式时评估接单量等作业。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文件更改历史 1.0 目的 1.1 规范标准工时管理,相关操作标准化制度化. 1.2 使相关人员对操作加深了解,更好的开展工作.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东品胜电子股分有限公司和四川品胜电子有限公司所有产品标准工时的管理. 3.0 名词解释 标准工时: 合格的作业人员(具有正常的体力和智力,在劳动技术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并具有一定熟练度的工人)在标准的作业方法和条件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完成某一工作所需的時间﹔其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实际作业时间×(1+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宽放率(%): 指为剔除操作者因生理限制、操作方法、客观条件等造成的时间延误影响, 给正常作业时间加入的修正系数,通常以工作抽样法获取基础数据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宽放率= 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100% 评比系数:是校正正常作业速度差异的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评比系数= 实际速度评定值/正常速度评定值 影像分析:通过作业录像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地对作业时间及动作要素,进行测定及研究分析; MOD法:根据人体动作的部位、动作的距离和工作的重量,预测操作所需标准时间的方法; 生产线平衡: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差所造成的等待或滯留现象;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为: 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生产节拍*投入人数))*100% 生产节拍: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其工位的标准工时就称之为生产节拍。 CT:是Cycle time的缩写,即生产周期,两个相同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 SMT: 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 生产部:包括生产一部、生产二部、注塑部 4.0 部门职责 IE部/生产工程部:负责所有产品标准工时的管理、制定和复核; 监察审计部:负责参与处理生产线的标准工时问题的申诉评估; 生产部:严格按照IE部/生产工程部提供的标准工时作业. 5.0 运作程序 5.1 标准工时制定的手法 5.1.1 使用影象分析和MOD法时,其分析的重点在操作动作分析,可只取一个正常的生产周期; 5.1.2 使用秒表法测量,作业时间一致性较好的普通工位最少测量5次连续作业的产品;除此情形外,

精益生产之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精益生产之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 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2.1.定义 2.1.1.标准工时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 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 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 2.1.4.宽裕时间、宽裕率 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

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 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 6)评核系数 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 2.2.1.作业时间测算 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3)周期时间系指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 4)实测时间=测试总时间/测试周期数. 2.2.2.评核系数测算 生技部工艺人员根据观测之作业人员劳动熟练程度,给出评核系数. 2.2. 3.宽裕率之测算 生技部工艺人员根据作业条件测算宽裕,其中: 1)管理宽裕率:一般取3%-10%. 2)疲劳宽裕率:一般取5%-20%, 3)生理宽裕率:一般取2%-5%. 2.2.4.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评核系数*(1+宽裕率) 2.3.标准工时管理 2.3.1.标准工时之制定与作用 1)生技部测定标准工时,并填入作业标准书,分发相关部门.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1.目的 评估作业流程,设定合理的作业人力及标准工时,提供准确的人力成本费用. 透过标准作业流程工时测量,优化,同时协调人员,设备等制造资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东莞铭基电子有限公司电子组装厂各类产品加工工时管控

3 定义 秒表测时法(Stop-watch Time Study):以秒表直接测量所欲测量之作业工序(Element),再视受测者之精神状况及工作之难易程度,给予宽放值及评比系数。 基准周期时间(Cycle Time简记为C/T):系指完成一个作业工序之一次循环时间。 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简记为S/T):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宽放率(Allowance Rating):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理因素,疲劳因素,工作环境等因素而给操作者作恰当的宽放,其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 平衡率(Balance Rating):是指反映流水线人员分配之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并配合工作研究组作出改善,力求平衡率达到80%以上。 4 职责权限 业务部:样品提供或新产品工程图面(3D/2D)提供. 工程部:新产品量试主导及试产问题点改善. PMC:试产计划及生产计划安排 IE课: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并制定、修改、维护。 生产部:①组织生产,按时, 保质,保量完成量试及生产任务; ②提出流程/制程优化,会同IE进行效率,品质改善. 5 程序内容 产品标准工时制定 5.1.1 制工接到业务人员或工程人员给出的样品或工程图面(3D/2D).利用合成法,参照类似产品及制作经验,设 定产品生产工艺步骤,并制作初版《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以此作为加工成本依据. 5.1.2 工程部专案人员主导新产品量试,专案制工对试产过程的产品采用秒表测试法进行工时测定,确定标准工 时,对评估不合理部分予以修正.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受控发行. 5.1.3 当工艺变更或制程优化等情形造成标准工时变更时,专案制工应随时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 核准后受控发行. 标准工时的结构 标准工时建立的步骤 5.3.1 标准工时必须建立在合理而良好的被公认的标准工作方法之上,所选择的作业员应该是合格的,即具有 足够的经验,能熟练地进行作业,而且精神体力状态良好。选择好作业员后,测试人员必须对被测作业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在正常速度下操作。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 1.0目的 1.1促进车间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1.2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思想 1.3提高公司在西安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一线生产员工 3.0职责 3.1员工必须把生产任务与物料核对后,按照实际要求填写《生产任务单》内容。如有不清楚或有误的地方应及时核对并改正,否则,所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己承担。 3.1.1 《生产任务单》必须有检验员及库管员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缺一不可。特殊情况下可以由公司其他领导代签,但必须给综合部说明情况。 3.1.2 如遇不合理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向班组长反映,不得以各种借口消极怠工或停工。一旦发现按公司通用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3.1.3班组长:按规定的时间把员工的《生产任务单》进行收集并核对后及时交给公司生产部,生产部每月底交给综合部进行计算(技术质量部出工时标准)。 3.1.4 如发现班组长没有进行产品核对而签字确认导致工时统计错误的,该班组长负全部责任。 4.0通则 4.1公司新招收的工人 4.1.1公司新招收的工人为实习学徒,工资为1800元,公司将视其工作能力给予1-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间新员工不参与工时考核。经定级评审小组考核升为D级后,试用期结束。试用期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公司将不予聘用。 4.1.2新进工人在试用期期满时,应由班长向考核评审小组提出申请,经评审小组考核合格后,方可定级并参与工时考核。如需延长试用期,经考核评定后可适当处理。 4.2 D级工 4.2.1级别为D级的员工各班组应安排一位老员工(师傅)负责,并在其带领下工作。在晋级C级之前,应一直由师傅负责学徒工的操作

规章制度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研究发展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概念定义 标准工时:工作结果的唯一量化标准,例如,600字原创性文本计算为1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与且仅与工作结果挂钩,与实际工作时间、个人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工作速度等影响工 作成果的个人差别量不相关。在本办法中,标准工时有时称为“工时”。 细分标准:为达到对复杂工作进行标准统计所采取的方法,将各类工作按照“职能类、项目、子项目、工作”四级标准将不同的复杂工作细化为相同的基础工作内容,进行标准相同的认定、统 计。 职能类:中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区分的工作类型,职能类暂定为“行内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工作”、“基础研究”四大类。 项目:针对某一任务目标组织实施的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建设”即为一个项目。 子项目:某一项目中,一般会包含几个独立、并行、递进的课题,如果各课题之间工作重点不一,则将项目进一步划分为子项目就存在必要,如将薪酬项目划分为“设计”与“实施”两个 部分,则“设计”部分将侧重资料、学习、讨论、计算等方面,而“实施”部分将侧重于 调研、会议、交通、辅助实施、培训、修改等方面。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 建设”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设计、编制工作”即为一个独立的子项目。 工作:在子项目中针对达到项目成果实施的某一具体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建设”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设计、编制工作”中的“讨论、修改”即为一工作 过程。 工作类型:依据中心职能、工作方法将工作暂定为以下13类: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及访谈、学习研究、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会议、交通 及差旅。 辅助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但工作结果无法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学习研究、会议、交通及差旅6类任务属于辅助工作。 过程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工作结果能够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6类任务属 于过程工作。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A公司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1目的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量产品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3 使用术语及定义 3.1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单位:小时)。计算方式为:加工(注:装配过程含包装)过程中所有工序工时定额的总和。工时定额是公司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的基本依据。 3.2 工时定额由基本时间(Tj)和辅助时间(Tf)组成.其中:辅助时间又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用公式表示为: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 序号项目主要内容备注 3.2.1 基本时间(Tj)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2.2 辅助时间(Tf)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 服务时间Tw 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 休息时间(Tx) 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 准备与终结时间(Tz) 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3 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 管理体系 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公司授权人力资源科统筹公司劳动工时定额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在公司管理框架下,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织自己的工时管理体系。 4.1 职责分工 4.1.1 人力资源科职责 4.1.1.1 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4.1.1.2 负责公司劳动工时定额政策、制度的制定、核查、申报等工作。 4.1.1.3 公司经营范围内各类产品及服务的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的具体管理工作。 4.1.1.4 负责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分析调研及宣传、培训工作。 4.1.1.5 根据工时定额核定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 4.1.2 产品设计及技术部门职责 4.1.2.1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2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改进或革新后完整的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3 为工时定额的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1.3 生产部职责 4.1.3.1 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对当期发生临时工时的派工、检查、验收、核准等日常管理工作。 4.1.3.2 负责劳动工时定额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反馈工作。 4.1.3.3 根据工时定额审核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 4.1.4 各级工时定额使用部门的职责 4.1.4.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公司工时管理规定

公司工时管理规定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员工工时管理暂行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工时制度管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障员工的合法休息权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侨昌集团内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且签订全日制用工合同的在岗职工。 3权责单位 3.1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审核批准本办法。 3.2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修改本办法,并监督本办法的执行。 3.3集团各部门、各部室、全体员工须严格遵守本办法,按时出勤。 4管理 4.1工时制度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化工企业生产要求与各类岗位特点,对公司各类人员分别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度以及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4.2标准工时制度 是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公司除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外的其他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员工,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如公司总部各部门、厂区各行政职能部门,每日工作7-7.5小时。 (1)对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各单位、各部门应严格控制员工加班及延长工时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加班的,应履行加班审批手续,做好加班记录。 (2)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员工加班后,原则上应由各单位安排员工调休。如无法安排调休,双休日加班的,按员工本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员工本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300%支付工资。 4.3不定时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生产特点,需要安排员工机动作业,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采用不确定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4.3.1范围 由于工作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强,不适宜规定固定工作时间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以下人员: (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专职秘书、专职司机; (2)市场营销人员、物质采购供应人员; (3)其他因工作特殊,不适宜规定固定工作时间,需机动作业的人员。 4.4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由于受市场、生产工艺、设计、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季节和天气、工期及交货期等客观条件限制,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集中地连续性工作的人员,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以下人员:

车间计件工时管理办法

车间计件工时管理办法 1.目的 规范工时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2.范围 生产部计件产品及零部件 3.职责 成立工时管理委员会,设置工时测量/核算员。 工时管理委员会由生产部长、工时测量核算员、工程部长/产品工艺员、车间班长(只参与本车间范围工时管理内容)等人员组成。由生产部长任工时管理委员会主任。工时管理委员会主任对工时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负责。 工时管理委员会:负责工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时定额数据测量的组织和安排,工时定额确定,工时定额数据调整,工时管理问题的处理等。为保证工作效率,工时管理委员会主任可对工时调整,工时投诉调查和处理事宜作出即时安排。 工时测量核算员:负责工时定额数据测量的具体实施,工时管理文件

夹的维护和更新。负责对各车间班组每天汇总提交的员工计件数量进行实际有效工时的核算,并在隔两天的早上10:00前公布于各车间班组的公告栏。 4.工时管理规定 4.1工作分类确定 工时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人员,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特点(主要指工作性质不同导致工时计算不同),将各班组的工作分为不同类别,如非计件性工作,临时性计件工作,小批量计件工作,大批量计件工作,列出不同类别的工作范围。 4.2工时定额数据确定 工时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人员,确定各类工作的工时定额数据,形成工时定额数据表。在本制度颁布执行后,工时管理委员会应制定计划,完成各车间的工时定额数据表,并在各车间工时管理文件夹公布。 4.3工时定额数据的确定方式 无争议(以有无收到投诉或反馈为判断标准)的成熟产品零部件的工时定额数据,直接引用。 有争议的成熟产品零部件的工时定额数据,按测量规定进行测量验证确定。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格式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 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2.1.定义 2.1.1.标准工时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2.1.2.标准产量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 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 2.1.4.宽裕时间、宽裕率 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 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 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 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 6)评核系数 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 2.2.1.作业时间测算 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 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3)周期时间系指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 4)实测时间=测试总时间/测试周期数。 2.2.2.评核系数测算

公司工时管理办法

员工工时管理暂行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工时制度管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障员工的合法休息权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侨昌集团内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且签订全日制用工合同的在岗职工。 3权责单位 3.1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审核批准本办法。 3.2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修改本办法,并监督本办法的执行。 3.3集团各部门、各部室、全体员工须严格遵守本办法,按时出勤。 4管理 4.1工时制度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化工企业生产要求与各类岗位特点,对公司各类人员分别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度以及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4.2标准工时制度 是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公司除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外的其他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 员工,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如公司总部各部门、厂区各行政职能部门,每日工作7-7.5小时。 (1)对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各单位、各部门应严格控制员工加班及延长工时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加班的,应履行加班审批手续,做好加班记录。 (2)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员工加班后,原则上应由各单位安排员工调休。如无法安排调休,双休日加班的,按员工本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员工本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300%支付工资。 4.3不定时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生产特点,需要安排员工机动作业,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采用不确定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4.3.1?范围? 由于工作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强,不适宜规定固定工作时间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以下人员:? (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专职秘书、专职司机; (2)市场营销人员、物质采购供应人员;? (3)其他因工作特殊,不适宜规定固定工作时间,需机动作业的人员。? 4.4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由于受市场、生产工艺、设计、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季节和天气、工期及交货期等客观条件限制,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集中地连续性工作的人员,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以下人员: (1)从事生产车间、设备检修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作业人员,以及直接为其提供支持、服务的管理、辅助及后勤服务等人员;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一、范围 公司生产部 二、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特制定本规定。 三、原则 1、遵循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 2、遵循同工同酬和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的原则。 3、工价从优的原则。即在工价标准制定中,采用同类企业普遍较高工价标准 三、程序 1.工时标准的制定由公司生产部牵头组织根据工艺方案和实际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持,技术部审核 2.工价标准的制定由总经办依据同业调查结果和“相对较高”的原则,提交工价建议方案批准后执行。 四、标准 1、实时工时的原则。即在工时标准制定中,立足我司生产实际情况和用时情况为主的原则。 2、适时规范的原则。即随着企业产品发展,对新增的产品(工序),生产部负有即时制定工时方案,报批后执行. 3、适时调整的原则。即随着生产状况的变化,生产部负有适时调整相关标准,使工时标准客观反映生产实际情况。 4、先试行后实行的原则。即新的工时标准出台后,由生产部牵头、技术部配合进行试行或实测,并根据情况调整后批准执行。 5,对于不同型号的同类产品(工序),以生产量相对较大产品(工序)的工时为基准,结合实测数据,以系数形式确定其它产品(工序)的工时标准。 6.对于临时性生产任务,由生产部根据实际完成任务时间给出临时性工时。在月底上报综合管理部。 五.实施 1,员工如遇工时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向工艺工程师反映,不得以任何借口消极怠工或停工,一旦发现公司将给予处理。 2,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各员工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如遇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应立即上报及时做出回应 3、生产管理人员需及时对返修件、零星加工件的计时工时签字确认, 对于返修件,原则上不计本工序的加工工时,不做另外的处罚;另外考虑员工的经济承受,最高扣除工时不超过2小时 4、对于报废零件,给予每月1%的报废率,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⑴、当材料价值小于100元,全工序的加工工时小于2小时,免于处罚 ⑵、当材料价值大于100元小于200元,全工序工时小于4小时,按损失(材料+工时费用)的20%处罚 ⑶、大于以上两种情况,经生产部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办审批,酌情处理。六、工时计算与工价标准

工时管理办法

1 目的 确保工厂生产运营的有序进行,准时给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力争工厂各环节准时化进行,推行精益化生产,不断标准化各种流程,推行科学的工时管理,制定标准工时,为做好产能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的各生产单位。 3 职责: 3.1定义: 3.1.1生产运营部出勤工时分类: 3.1.2各类工时定义: 3.1.2.1总出勤工时 : 生产运营部所有人员出勤工时的总和(含加班支持工时)。 3.1.2.2应出勤工时 : 所有人员在公司规定下的正常应出勤工时总合(不含加班工时)。 3.1.2.3缺勤工时: (1) 事假、病假、婚假、丧假、产假、公假 (公伤、无薪公假) 等均属缺勤工时。 培训、出差均为正常出勤,直接人员应以除外工时申报,不列为缺勤工时。 3.1.2.4直、间接人员划分: (1)直接人员:从事生产操作者。(即标准工时测定范围者) (2)间接人员:生产运营部直接人员以外的所有人员。 3.1.2.5直接工时 : 生产运营部直接人员出勤工时的总和。 即:直接工时=直接应到-直接缺勤-出援+入援+直接加班。 3.1.2.6间接工时 : 生产运营部间接人员出勤工时的总和。 即:间接工时=间接应到-间接缺勤-出援+入援+间接加班。 3.1.2.7除外工时 : 直接人员使用于非生产性事务的工时总和。 3.1.2.8实作工时 : 实际运用于正常生产的工时总和。 3.1.2.9异常工时 : 直接人员于生产中发生异常的工时总和。 3.1.2.10出援工时 : 生产人员支持其它单位,处理非隶属生产单位的工作时数。 3.1.2.11入援工时 : 其它单位人员支持生产单位 ,处理隶属生产单位的工作时数。 3.1.2.12标准工时(S.T) : 由作业纯熟的作业者,对指定的制程工作项目,在符合作业标准状 态下,以正常速度完成该项操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作成日:2002年10月4日 修改状态 : 0 1.目的 为规范标准工时的测定和维护程序,以及〈标准线体说明书〉的编写和发放程序,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标准线体说明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产线平衡率、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三维光电厂制造系统 3. 名词解释 3.1实测时间:用秒表通过密集抽样法实际测定得到的观测时间,需要通过综合评比才能成为正 常时间。 3.2综合评比:将操作单元的实测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较,得到该操作单元的比较系数,再取其 平均系数,作为该观测周期中所有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 3.3正常时间:指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 特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模特法预定的时间即为正常时间,不需评比。秒表测定的时间评比后才成为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秒表实测时间*综合评比系数 3.4宽放时间:被研究对象在工作过程中以处理私事(如喝水、上厕所等)、恢复疲劳、应付管 理、少量的搬运、突发事件等而发生的时间,包括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政策宽放以及特别宽放。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00% 3.4.1私事宽放: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而给的时间。 3.4.2疲劳宽放:操作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觉或劳动机能衰退的现象,会影响工 作效率,所以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综合评比系数(P )= 实施日:2002年10月10日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实测时间评比因素私事程序特别政策疲劳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宽放时间 相同操作单元实测平均时间(T ) 模特法预定标准时间(F )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和计算标准管理办法 文件类型 : 体系文件 部门 : 生产部 版本 : A/0 文件编号 : 发行时间 : 汇编 : 周小威 审核 : 审核日期 : 批准 : 批准日期 :

目录 1. 目的---------------------------------------------------------------------------------------------------------------------3 2. 范围---------------------------------------------------------------------------------------------------------------------3 3. 职责---------------------------------------------------------------------------------------------------------------------3 4. 程序---------------------------------------------------------------------------------------------------------------------3 4.1 定义----------------------------------------------------------------------------------------------------------------3 4.2 算法----------------------------------------------------------------------------------------------------------------6 4.3 规范重点----------------------------------------------------------------------------------------------------------6 5.缩略词-----------------------------------------------------------------------------------------------------------------10 6.附录--------------------------------------------------------------------------------------------------------------------10 7.质量记录--------------------------------------------------------------------------------------------------------------10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

工时管理制度细则(试行) 1.0目的 1.1保证公司保持与同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1.2促进车间生产的工作效率 1.3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思想 1.4提高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州精惠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所有一线生产员工 3.0参考资料 无 4.0职责 4.1员工:必须把每天的生产数量自核对后,按照实际数量填写《生产日报表》,交由班组长签字确认。 4.1.1不能虚报、谎报。如发现员工存在虚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该员工100-500元的罚款。并将其当天的工时按照实际数量进行核算。 4.1.2 每天的生产日报表必须按规定填写清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所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己承担。 4.1.3 如遇不合理的工时应第一时间向组长反映,不得以各种借口消极怠工或停工。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4.2班组长:必须每天把员工的上报的生产量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后,应及时交给公司工时管理部门。

4.2.1如发现员工存在虚报、谎报的行为,应及时的向车间管理部门和工时管理部门反映。 4.2.2如发现班组长没有进行核对而签字确认或知道员工虚报、谎报而不上报的,将给予该班组长100-500元的罚款并扣其当月代班费50%。 4.2.3 如遇到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应及时的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出及时的调整。 4.2.4 如遇到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而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公司将严肃处理。 4.3车间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对员工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进行核查,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的与工时管理部门对工时进行调整。 4.4工时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对员工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进行核查,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会同车间管理部门和各班组长对不合理的工时给予及时的做出调整。 4.4.1遇到工时不合理的反映,应及时的会同各有关部门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及时的调整及修改。 5.0通则 5.1残疾人的工作安排 5.1.1参与一线生产的残疾人员工,也将参与工时考核。 5.1.2有条件的残疾人愿意参与工时考核的,需提出申请,由公司管理部门审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