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

导语:对于想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朋友来说,不妨来吃一些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哦!效果都是挺不错的呢!那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呢?

对于想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朋友来说,不妨来吃一些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哦!效果都是挺不错的呢!那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八种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仅供大家参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下面请看具体的介绍。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哪些?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食物有以下几种:

1、莲藕

能通气,还能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亦属顺气佳品,以清水煮藕或煮藕粥疗效最好。

2、萝卜

长于顺气健胃,清热消痰,以青萝卜疗效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如胃寒的女性,可以加排骨、牛肉等炖萝卜汤吃。

3、山楂

擅长顺气活血、化食消积,还可减肥消脂,无论生吃、熟吃、泡水,各种食用法皆有效,但食用要适量,胃酸过多的女性慎用。

4、柑橘

不但味道甜美,还有行气宽胸之功,除果肉外,橘络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橘络泡饮可以通络化痰、理气消滞。

5、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作用。清朝王孟英说它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健脾疏肝功

健脾疏肝功 治疗肝病的有效方法——健脾疏肝功四川省丹棱县肝病研究所李玉银 编者按;我刊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四川丹棱县肝病研究所王春权的“气功治疗病毒性肝炎145例疗效观察”一文,广大读者反映强烈,纷纷来信咨询学功。本期特约该研究所“治疗肝病的专功——健脾疏肝功法”详解,供肝病患友选学。 据《素问?奇病论》篇关于肝病“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的理论为指导,在“六字诀”、“峨眉派气功小练形”及清?寿人经?理脾土决、理肝木诀”的启示下(吸收了医、儒、道、释、俗气功导引的长处,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它对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变、特别是防治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特点是注重功夫,配合少而精的药饵食疗运用,是综合防治肝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其基本功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功育丹——双手抱丹田口诀:育丹虎口夹脐眼,重在呼气守丹田( 内气充盈丹田暖,任脉督脉通自然。 预备姿式:松静站立,两脚平开,约与肩宽,头微上顶,两臂下垂,掌心向内,放于体侧,舌顶上腭,口目微闭,调整呼吸。宁神定志(图1),即可行功。 双手抱丹田:复掌丹田,虎口夹脐,男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图2)。女右掌在下,左掌在上(丹田即气海穴内(在肚脐下1.5寸处。) 意念呼吸:口呼鼻吸或鼻呼鼻吸均可,初学采用自然式呼吸为佳,逐步过渡到逆式呼吸。自然吸气时不用意,任其自然,腹微鼓。呼气时以意引气,舌抵下聘,将气沿任脉送到丹田,腹微内收,用意不用力,呼气时默念“嘘”字;逆式吸气不用意,任其自然,腹微内收。呼气时以意引气,舌抵下聘,将气沿任脉送到丹田,腹微外鼓,用意不用力,呼气时默念“嘘”字,两种呼吸法均耍求“呼吸绵绵,鼓瘪微微。”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03T11:15:32.7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沈洪雷詹莉王哲 [导读]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沈洪雷詹莉王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疏肝健脾降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中医康复科的住院患者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口服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其中治愈患者27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结论: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脂血症。 【关键词】疏肝健脾消脂汤;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19-01 高血脂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2005-2010年,我国血脂异常水平增近1倍,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超过1.6亿。而现有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硬化可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长期将血脂控制在合适的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贝特类和他汀类西药,短期调脂效果较好,但存在部分患者对于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及停药后血脂容易再次升高、疗效难以持久的问题,近年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对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患者中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至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并经辩证属肝郁脾虚型。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4]制定。满足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总胆固醇(TC) ≥6.22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mmol/L。 1.2.2中医辩证诊断标准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有心前区疼痛、心烦不安、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暗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腻或薄白,脉弦涩、弦滑或沉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薏苡仁30g,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0g、柴胡10g、白芍10g、山楂30g,丹参20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8周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实验室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总胆固醇(TC)下降≥20%,甘油三酯(TG)下降≥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mmol/L。有效:总胆固醇(TC)下降≥10%但<20%,甘油三酯(TG)下降≥20%但<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10%但<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无效: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在本组40例肝郁脾虚型高脂血症患者中治愈患者27 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 3.讨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为“痰浊”“血瘀”等范畴,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本脏虚,标实是有痰浊淤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功能之间相互促进,以及肝主疏泄与脾统血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在人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及水液代谢发挥重要作用。一旦肝气郁结就很可能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于运化不化为气血反成湿浊积于体内,久之成“痰浊”,或影响气血运行成“血瘀”,或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故采用疏肝健脾、化瘀祛痰的方法治疗;方中薏苡仁健脾利湿化浊为君,党参健脾益气,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渗湿益脾、山楂消脂且增加健脾燥湿之功共为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赵珺瑜,李红.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5. [2]吴庆生,金少华,刘志荣等.安徽省成年人群血脂异常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 [3]何存弘,夏仕军.浙江省岱山县海岛渔农村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 [4]李风雷,郭海英,耿元卿,孙敏珏.山楂菖蒲饮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4). [5]吴波,刘志诚,徐斌.针刺加叩刺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女性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 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

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 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 g,白术12 g,茯苓30 g,姜半夏12 g,青皮、陈皮各6 g,柴胡9 g,枳壳20 g,香附10 g,煅瓦楞子9 g,川厚朴9 g,白芍10 g,甘草6 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xx中医药报 2011年1月31日 □xxxx中医院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 “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 “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 “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来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亦有饮食劳倦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病案举例 xx,女,45岁, 2010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

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 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 2008年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刻下症见: 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 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西医诊断: 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予李振华自拟理气消梅汤。 处方: 紫苏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橘红10克,云苓5克,陈皮10克,蝉蜕5克,法半夏10克。5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010年10月26日二诊: 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继守上方5剂巩固疗效。 2010年11月2日三诊: 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唯心烦,夜眠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改云苓20克,加首乌藤30克,黄连5克 。6剂,水煎服。 2011年1月2日随访,咽部不适未复发,一切正常。

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疏肝健脾法 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0~60岁,病程1~20年;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伴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糜烂性胃炎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Hp)16例。31例均曾不规则服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硫糖铝等西药,症状改善不明显,停用西药后,改服中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中的有关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以柴胡疏肝散合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组方:北柴胡、杭白芍、姜半夏、炙黄芪、茯苓、桂技、白术、白及各

10g,蒲公英15g,黄莲、甘草各6g。随症加减:肝胃气滞者,加青皮6g;肝胃郁热去白术加郁金、丹皮各10g,泛酸者加海螵蛸15g,吴茱萸5g;脾胃虚寒者加党参10g,吴茱萸5g;胃阴虚者加石斛、沙参各10g。治疗2~5个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显示溃疡面修复或基本修复。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显示溃疡面缩小50%,但仍有炎症。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胃镜示溃疡面缩小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胃镜显示溃疡面无缩小或病情加重。 3.2 结果 31例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 4 讨论 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所伤和脾胃虚弱是溃疡病的主要病因,其病变部位在胃,肝脾起主要作用[3]。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土;饮食不节,包括饮食不洁,腐败和细菌污染的食物,饮食无节制,饥饱无常,过食生冷辛辣刺激之物,过饥则脾胃失养,有损胃黏膜屏障,过饱则虽受纳而运化不及,胃黏膜屏障功能低下,防御因素减弱,升降功能失常。我们根据其中医病机予以疏肝和胃,健脾理气,缓急止痛。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缓肝以解郁;桂枝温阳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