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新版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新版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新版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1.问:什么叫医养结合?

答:“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

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

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

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

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2.问: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评估。(2)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做好居家医养服务。(3)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社区医养服务。(4)严格标准和规范,做好机构医养服务。(5)发挥特色优势,做好中医药医养服务。(6)推进跨界融合,做好相关产业医养服务。(7)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做好智慧化医养服

务。(鲁政办字〔2018〕28 号)

3.问: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是什么?

答:(1)在导医台放置“老年人就诊服务处”的牌子,要配备轮椅,并放置针对老年人的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出入院等窗口悬挂老年人优

先就医标志。(3)相关窗口人员及导医台护士要熟知《山东省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服务流程,并能提供相应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老年病门诊。(鲁卫家庭字[2018]3号)

4.问: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省级政府补助都有哪些?(民政)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利用现有

医疗资源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住建、消防、环评、卫生防疫等有关前置条件的,可简化

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取得养老机构许可之后,可在其业务范围内增

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鲁卫办字【2018】31号)

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

施方案》,对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相构,在养老机构(不含护理型)一次性建设补助标

准基础上提高20%。根据建设进度先按养老机构(不含护理型)进行补助。待运营经过实地

察后再补助提高20%部分。

提高20%部分

5.问:养老机构申办医疗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养老机构申办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要求符合规定的10个工作日发内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备案人需补正的材料及内容。

6.问:养老机构护理员的服务规范?(民政)

答:应提供24小时服务,记录交接班情况;养老护理理员应了解所服务老年人的基本

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个人生活照料重点、个人爱好、精神心理情况;养老护理应

定时巡查老年人居室,观察老年人身心状况,发现殊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生活照料服务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防止跌倒、烫伤;保持皮肤、口腔、头发、手足指(趾)甲、会阴部清洁,外表整洁,无长指(趾)甲;保持老年人床铺整洁。

7.问:人社部门对医养结合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人设)

答: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提高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将老年人纳入大病保险保障

范围,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实行倾斜性政策。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

好医疗护理和长期护理的有机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

定点,扩大险种覆盖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

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

供相应保障。

8.问:什么叫智慧健康养老?

答:智慧健康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

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包

括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支撑体系、信息平台、老年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等。

9.问:医养结合机构在财政、费税、土地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落实各级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重点面向社区、居家和农村倾斜。

对于基层公立养老机构新建医疗机构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机构,以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适当给予建设资金支持或运营补贴。

对社会力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的,给予同等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要

有土地规划保障。按照每张床位40平方米的标准,安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用地指标。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

机构享受同等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滨政办

字[2018]44号)

10.问: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1)优化行政审服务。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一次注册、多点运营(2)落实财政补贴政。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开办补助。县级可视当地农村幸福院运营状况,按入住老人数量给予一定扶

持。(3)实行激励奖励办法。对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上门服务居家老年人数量多、

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 (鲁卫办字【2018】18号)11.问: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床位的区别

答:养老床位是养老院里可供老人使用的所有床位。护理型床位是指在养老机构内部面

向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需求,体现基本生活照护功能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

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

12.问:什么叫安宁疗护服务?

答:安宁疗护即指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

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主要是针对癌症末期的病人所做的一种支持性疗法。

13.问: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含义和指标。

答:每年都会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饮食方面进行调查,以便健康管理服务的进行,对老年人进行全身检查,在65或65以上的,在社区住半年以上的老年人,都能在当地乡镇医院等地方享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要求达6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临床)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

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

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

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要求达到70%以上。

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老龄化正加速向我们走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 据调查,约10%的老年人患有躯体功能障碍。然而,医院人满为患,老人看病难,不少老人病无所治、老无所依。 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模式,由于受现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养老院只是单一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无法给入住的患病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精神上的疏导。 烟台广济颐养中心将医护和养老有机结合,融入医疗资源并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有益实践?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高龄、失能和慢性病老人医疗和养护经验,在体系架构层面探索出一些推进医养结合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被业界称为“广济医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审批上,烟台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为这种医养结合的创新养老模式开绿灯,在医疗、护理的技术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严格把关,在医疗市场上鼓励行业竞争,同时给予必要指导与支持,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拳头。 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最初构想 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 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说,医养结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理念创新。烟台广济颐养中心一直在探索着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期望能通过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造福天下老人。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山东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而早在1987年,烟台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山东省提前了7年,比全国提前了13年。 截至目前,烟台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201个,养老床位3.5万张,每千名老人只拥有养老床位27张。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甚至需排队等待一年多的时间,可普通的养老机构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少人问津。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 文、和其他应用文档, 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 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 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 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 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

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 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 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 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 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 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 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 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 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 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 年11月) 依托敬老院,以智能信息化养老为平台,建立医、养、护、便等综合服 务体系的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康复师、护师、生活 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 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等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院导医服务礼仪培训培训课件

医院导医服务礼仪培训 导医培训计划 一、导医的重要性 患者进入门诊大厅,首先见到、接触到的是导医,所以导医的形象、气质。服务、言语、行为很重要,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导医的服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产生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只有第一印象良好,才能乐意接收进一步的服务,否则将不再愿意接受服务,就会流失掉病人。时间久了,流失的病人多了,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甚至很大的损失。所以说导医的形象至关重要,形象就是宣传、就是效益,是医院的生命。 二、导医人员的语言培训 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懂得言谈礼仪,使你的谈吐风趣、高雅、富有感染力。俗话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起来,一句话也能说得人跳起来”。 要掌握基本礼貌用语:包括: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等。 *导医工作中比较常用的礼貌用语有: ⑴欢迎语:欢迎光临 ⑵问候语:您好、早上好、节日快乐 ⑶送别语:再见、请慢走 ⑷征询语: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我的解释您满意吗 ⑸道歉语:对不起、很抱歉、请您谅解 ⑹致谢语:谢谢您的合作 ⑺结束语:请慢走,不要说“欢迎下次光临” *导医接待来客(探访者或咨询病人) ⑴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 您好,请问贵姓 ⑶您好,请问找哪一位

⑷您请坐,我马上叫他来 ⑸对不起,他今天休息(不在),有事情留言,慢走 ⑹对不起,下次请在探病时间来 ⑺对不起,病人需要安静,请小声说话(做事),多谢合作 ⑻对不起,病人病情不宜谈太久,请早点回去,慢走 ⑼请放心,我们会尽力照顾好病人,尽快订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⑽请放心,病人有什么事(或需要)我回马上通知你们 ⑾有什么困难(顾忌、问题、想法)请您提出来,我会尽量想办法帮您解决(或转告) ⑿您的提议(意见)很好,我们一定改进,谢谢您宝贵的意见 ⒀请稍后,我马上帮您联系 语言礼仪禁忌:⑴忌粗俗言语 ⑵忌长篇大论 ⑶自顾自宣泄,不顾对方的反映 ⑷忌不分场合、对象 另外导医人员禁止对客人或患者说不知道,不认识,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乱讲话,或不理不睬,冷漠处之! 三、举止培训 礼貌的举止:举止文明—基本要求 举止优雅—美观、大方、自然 举止敬人 举止有度—合乎常规、符合身份、适应对象、配合场合 四、表情 * 目光目光正视对方的两眼与嘴部的三角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凝视时间不能超过4-5秒给人紧张。如果面对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从容的目光来表达问候,征求意见,这是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时间切忌迅速移开,不要给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不同的眼神传递不同的信息。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杨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姜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刘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独居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医院导医培训大全

民营医院导医培训 一、导医的重要性 患者进入门诊大厅,首先见到、接触到的是导医,所以导医的形象、气质、服务、言语、行为很重要,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导医的服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产生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只有第一印象良好,才能乐意接受进一步的服务。否则将不愿再接受服务。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的第一站服务没有到位,失败了。就会失掉病人。时间久了,流失的病人多了,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甚至很大的损失。所以说,导医的形象至关重要,形象就是宣传、就是效益,是医院的生命。 二、导医的作用 1、体现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导医经专业的相关培训,其端庄大方的仪表,温柔可亲的语言,不俾不亢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其有效的良好沟通、周到的服务无形中起到了联系医院和病人之间,临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成为医院护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护士从繁杂的非护理事务中解放出来。 导医取代了现在许多医院所设置的办公室护士的角色,分担了大部分非治疗性的工作,从而使护理人员能集中精力从事专业护理工作;把时间还给病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因而能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3、有利于科室工作的有序开展。 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或交由同事处理,自己暂时离开病人,绝不能与病人争吵。 (四)、导医服务创新培训 1、引导就诊为病人指导就医方向、路线,预检、分诊,对孤寡老人、离退休干部、残疾虚弱者的陪同就诊和选择最佳检查程序,代挂号、付费、配药的一条龙服务。导医的执情接待和一声问候,可以消除病人及家属初来医院的茫然,感觉到亲切和温暖。 2、方便病人门诊,为病人和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是体现医院便民服务的一个方面,准备笔墨、纸张、胶水、一次性茶杯等,从点点滴滴做起,为病人提供方便。尤其是测量血压,为就诊、随访、服药指导提供第一手资料,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3、护送病人入院对各科需要入院的病人,由导医护送到住院部,并与病区护士一起送到床位,进行必要的交接。使病人进入医院后有连续性的服务,缩短了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住院病人对医院、病区环境的熟悉时间。 4、健康教育宣传从最初的向病人发送医院情况简介和就医指南,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各诊室各科有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向就诊病人和家属宣传预防常见疾病科普知识和健康保健的常识,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不断扩大健康教育面,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影响。 5、健康咨询病人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就病看病,治病、问病,

_医养结合_养老模式的必要性_困境与对策_黄佳豪

·人口与健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黄佳豪1*孟昉2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2.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必要性;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4.06.011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Necessity,dilemmas and solutions HUANG Jia-hao1,MENG Fang2 1.Research Center for City Management,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 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eing worse off continuously,the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 is growing.The current system of pension service and medical service are discrete and separate,and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a.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odel for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funding,neg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erfect methods of service delivery;high toll levels and single,rigid service contents;and bull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hard to enforce.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service delivery model,identify servic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service object,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Aging;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Necessity;Dilemma;Solution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而在政策出台之前,青岛、合肥、郑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围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目前,学术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系统的总结,多从医学角度探讨具体护理技术问题[1-5],未能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养老的现状和政策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执行的必要性、部分地区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36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9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开放项目;安徽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黄佳豪,男(1978年—),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福利与社会政策。E-mail:hjh2589@https://www.doczj.com/doc/4e14835892.html, 通讯作者:孟昉。E-mail:ahbbmf@https://www.doczj.com/doc/4e14835892.html,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3种,慢性病发病率%,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倍。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自然病理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了适应部分老人养老需要,发展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必要。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探索,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以下三种医养结合模式:(1)整合照料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综合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据合肥市的统计资料,截至2013年底,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市现有公办及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6家、民办养老机构43家,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3个。存在的问题:一是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老城区养老服务用房紧张,养老服务机构所占比例偏低,面积偏小、空间不足、设施简陋。二是医疗服务条件较差。大部分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

订协议,该合作方式操作较为简便,但大部分流于表面,对养老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有限。三是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四是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设施难以承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想要大规模推开,仅仅靠市场,靠民办机构自己是做不到的,政府应该在引导和扶持上唱主角。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政策建议 1.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选择居家养老或入住普通养老机构;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可以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所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对这些对象,养老服务是基础,医疗服务是重点。在进行生活护理服务的同时,着重为他们提供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服务。同时,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估数据库,通过第三方,对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2.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依照就近、共生的原则,设置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争取做到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地方政府应根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标定位,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

2020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您 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 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 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 能帮助到你们!2020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

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 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 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 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 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 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 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年11月) 依托敬老院,以智能信息化养老为平台,建立医、养、护、便等综合服 务体系的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康复师、护师、生活 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 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等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医养结合项目介绍一、医院基本情况二、项目基本情况 xx 年,我院新建住院大楼并考虑将原住院部改建为养老院区。经反复论证和调研,xx 年,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赣市发改社会字?xx?339 号)批准同意,我院投资 2000 多万元改造老院区建设康复养老项目。该项目是我院特色品牌,区占地 30 亩,建筑面积近 10000 ㎡,设五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 300 张。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新增项目工程,室内装修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改造及附属设施的建设,预计 9 月份投入使用。 该院区分医老区和养老区。 医老区为全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料理、康复治疗、医疗护理等服务;养老区为生活能自理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帮助、文化娱乐、康复冶疗等服务。 该院区按照无障碍和老年心理元素设计,绿树成荫,环境优越,布局合理,装修高雅。公寓(病房)设施功能齐全,配备空调、电视、家具、热水、床头(卫生间)中心呼叫、中心供氧系统、老年独立卫生间及电梯等设施。同时配有 1000 余平米的康复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棋牌室、门球场、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

-1- 该院区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医护人员照料。目前已安排副主任医师 1 名,医学硕士 1 名,主治医师 4 名,住院医师若干名,护士 20 余名,康复治疗师 10 名,赴人实行 24 小时生活料理。 根据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院今年在新住院大楼腾出一层楼试运行医养结合项目。目前,已有住院老人 30 余人,还有 200 余人预订我院老院区房间。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一所省内一流、与国际接轨,集养老和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人生活中心,为赣南苏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促进赣南民政事业振兴发展和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 1.人才队伍保障。 。每年培养大量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如: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和心理学专业,可以保障老年护理院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每年还可以选派大批各类专业实习生到该院实习和优秀毕业生充实该院的人才队伍。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龄化社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养老模式吧。 1.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空床率相对较高的医疗机构,通过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养结合,逐步向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转变。这类方式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慢性病老年人拖占床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另一类是三甲医院、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等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强化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养老照护功能。 2.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 当下我国的养老机构还没有实现医疗资质的全覆盖,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获得医疗资质是关键。2014年,国家卫计委大幅度调整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护理站、相关照护人员及设备的资质审批标准,以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相关的医疗服务。以此为契机,一些养老机构设立了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CT室、检验科、疗区病房科室等,并定期聘请职业医师指导老年人康复,为新入院老年人进行全面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配备健身康复器材,以提高为老服务的针对性,提升医养结合的有效性。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国家鼓励和倡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不具备养老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合作组建,二者之间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模式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双方因合作而产生的风险。 4.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模式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医疗问题。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针对家庭的医疗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问:什么叫医养结合?答:“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2.问: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评估。(2)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做好居家医养服务。(3)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社区医养服务。(4)严格标准和规范,做好机构医养服务。(5)发挥特色优势,做好中医药医养服务。(6)推进跨界融合,做好相关产业医养服务。(7)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做好智慧化医养服务。(鲁政办字〔2018〕28 号) 3.问: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是什么? 答:(1)在导医台放置“老年人就诊服务处”的牌子,要配备轮椅,并放置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出入院等窗口悬挂老年人优先就医标志。(3)相关窗口人员及导医台护士要熟知《山东省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服务流程,并能提供相应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老年病门诊。(鲁卫家庭字[2018]3号) 4.问: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省级政府补助都有哪些?(民政)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住建、消防、环评、卫生防疫等有关前置条件的,可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取得养老机构许可之后,可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鲁卫办字【2018】31号)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1.问:什么叫医养结合 答:“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2.问: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评估。(2)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做好居家医养服务。(3)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社区医养服务。(4)严格标准和规范,做好机构医养服务。(5)发挥特色优势,做好中医药医养服务。(6)推进跨界融合,做好相关产业医养服务。(7)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做好智慧化医养服务。(鲁政办字〔2018〕28 号) 3.问: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是什么 答:(1)在导医台放置“老年人就诊服务处”的牌子,要配备轮椅,并放置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出入院等窗口悬挂老年人优先就医标志。(3)相关窗口人员及导医台护士要熟知《山东省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服务流程,并能提供相应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老年病门诊。(鲁卫家庭字[2018]3号) 4.问: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省级政府补助都有哪些(民政)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住建、消防、环评、卫生防疫等有关前置条件的,可简化

导医培训内容

导医培训内容 一导医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3语言文明,礼貌待患,态度和蔼,服务周到 4根据病情做好分诊工作 5负责每天有关统计报表 6负责办理病人入院手续,并引导到病房护士站,交病房护士接待 7帮助病人划价,挂号,取药,告知用药方法 二导诊定位 1导诊是我们医院的第一服务窗口 2导诊是我们医院的第一形象 3导诊是我们医院的第一道风景线 4导诊是我们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开始及组织者 三服务对象 1导诊的服务对象是病人,病人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他们是带着需要和要求找到我们的 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他们应受到周到的关注 2 病人是医院的贵宾和朋友,病人是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人,病人给我们工作的机会,工作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我们对病人出售的是服务。 四导医人形态要求 1、形象 (1)衣帽整齐,文雅,端庄,大方。 (2)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不浓妆艳抹,化淡装 2、语言 (1)文明用语,请字当头。 (2)语言要简单易懂。 (3)说话要轻,语速要慢。语气要温和。 (4)态度要亲切,同情,关怀和体谅。 (5)解释要耐心细致。 3、仪表 (1)走路要轻,要稳。 (2)与病人同行时,距离要保持30-50CM, (3)站立距导诊台20CM, (4)站立时双手交叉,右手扣于左手。置于腹前。 五、病人易提出的几个问题 1、你们医院是民营的吗?(你们医院是什么性质) 回答:我们医院是经卫生局批准的二级综合医院。 2、你们医院有哪些科室。 回答:我们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中医科,牙科,骨科,理疗。科。聘全国各地专家教授。 3、收费问题。 回答:我们按照卫生系统收费标准。我们的设备都是现在国内外比较先进的。 4、患者问病得几天治好。

医养结合之路有感

“医养结合”之路有感 2015-12-8社区医生进养老院的体会 “养老不治病,致病不养老”的模式,延续了很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促生了“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即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并整合了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医养结合”,覆盖了生命周期的完整系统。 “看病难”“看病贵”“床位紧张”是目前很严重的问题,在政府还没有能力解决之前,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老人押床,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让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可以出院的人无处可去。全身插满管子,失职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急需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治疗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优越的护理关怀。 于是,政府提出“医养结合”,在养老院开展医疗,可以刷医保卡,可是作为当事的一名医生,觉得想法很圆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期间,有太多的困惑和难题,是政策的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本来就很紧缺,不肯接受养老院,把重担子推给了社区。可是,凭借社区现有的模式和医疗器械,怎么能应付得了慢性病累加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就一个发热,没有设有发热门诊,T>38.5度,社区就无能为力了,仅靠退烧片治标不治本。老年人本来体质弱,慢性病多,肝肾功能差了,用药就要谨慎。再看看发热的病因:有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性发热,血液病、肿瘤性疾病、结核等等。不能够确诊,怎么能用药?可是,这些如果与病人家属沟通,他们是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我们住进来就是来在养老的同时又能治病的,你让我转院,折腾来折腾去,要你们“医养结合”的单

位有什么好处?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在哪了?老百姓看不到,我们从医人员也很困惑,医疗我们要听卫生部的,养老是听民政局的,刷医保要听医保办的,这是还不健全的体质的问题,没有成熟就没必要宣传过度,让老百姓听到的和体会到的相差甚远。在摸索的过程中,体质不改变,“医养结合”的路只会越走越艰难。让工作在养老院的医生们承担着太大的压力和家属们的解气筒。 “医养结合”,简单的四个字,实现养老和医疗资源跨界整合,它涉及到民政、卫生、医保各部门多管理的协调发展和合作。人都会有老年,都要养老,真正让老年人在生病后接受优良的医疗服务和细致的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健康的养老需求。希望早日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难题,让更多的老年人的晚年更幸福,也盼望着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可实施方案。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民政部2020发布)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遵循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作出了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应当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等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要求。 1. 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备案。 2. 提供膳食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机构科室设置、设施设备配备等要求。 1.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信息化建设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类型,相应地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版)》《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诊所基本标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 2.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养老机构,应当符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在设施设备配备方面适用《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29353)、《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38600)、《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提供康复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配备老年人常用的康复辅助器具。 三、养老服务管理 (一)养老服务管理制度。 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照护评估等服务。养老机构一线照护人员应当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有关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1. 生活照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鼓励老年人自行完成或协助老年人完成清洁、穿脱衣物、饮食、排泄、睡眠等行为;维护老年人生活环境清洁,对环境及常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为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协助观察失智老年人的异常行为。 2. 基础照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为老年人进行体征观测、护理协助、风险应对;协助老年人口服或外用药物并观察记录用药反应;对环境及物品进行消毒或清洁、预防老年人常见传染病;为失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并制定应对措施;对临终老年人家属提供心理慰藉及哀伤应对、协助老年人家属处理后事。 3. 康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协助老年人进行体位转换、功能促进、认知训练;对老年人进行康复评估;示范、指导老年人开展康乐活动;应用音乐、园艺、益智类游戏等活动照护失智老年人。 4. 心理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辅导;与老年人及家属及时沟通。 5. 照护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对适老环境进行评估、对老年人康复辅具使用需求进行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