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本节主要内容:剖面图的形成与用途,剖面图的分类,剖面图的图示内容及表示方法。

第四节建筑剖面图

一、剖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假想用一个垂直剖切平面把房屋剖开,移去靠近观察者的部分,对留下部分作到的正投影图,称为建筑剖面图,简称剖面图,如图10—14所示。

图10 14建筑剖面图的形成

建筑剖面图用来表达建筑屋内部垂直方向的高度、楼层分层情况及简要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它与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相配合,是建筑施工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图样之一。

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应选择在内部结构和构造比较复杂或有代表性的部位,其数屋的复杂程度和施工实际需要而定。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可以从底层平面图中找到。

二、剖面图的图示内容及表示方法

附图J-9中的某职中实训楼1~1剖面图,是用1:100的比例绘制。从底层平面出1—1剖切平面的位置。剖切平面从上到下剖到了屋面、各层楼面和地面,并且通的上行梯段。

1.图示内容

剖面图中的室内外地面用一单线表示,地面以下部分一般不需要画出。因为基结构施工图中的基础图来表示,所以把室内外地面以下的基础墙画上折断线。至于的层次和做法,可在剖面图中直接表达或在墙身剖面详图中表达,有时在施工说明。各层楼面都设有楼板,屋面设置屋面板,它们搁置在墙或楼(屋)面梁上,平水的需要,屋面板铺设成一定的坡度,并在檐口处或其他需要部位设置天沟板,使水通过天沟排向雨水管。楼板及屋面板的形状可用两条线示意性地表示。当楼板或造层次、做法较复杂时,可用详图表明,简单的可直接在剖面图中注明。

在剖面图中剖切到的门窗洞上方要画出过梁的断面,在结构平面上布置的圈梁、图名、比例;

在剖面图中,除了必需画出被剖切到的构件(如墙身、室内外地面、楼板层、屋顶层,各种梁、梯段、平台等)外,还应画出未剖切到的可见部分(如门窗、楼梯段、楼梯扶手等)。

2.有关规定和表示方法

(1)定位轴线剖面图中的定位轴线一般只画出两端的轴线及其编号,以便与平面图对照。

(2)图线室内外地面线用加粗实线表示。剖到的墙身、楼板、屋面板、楼梯段、楼梯平台等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未剖切到但可见的门窗洞、楼梯段、楼梯扶手和内外墙的轮廓线用中粗实线表示。门、窗扇及其分格线、水斗及雨水管等用细实线表示。尺寸线、尺寸界线、

引出线和标高符号按规定画成细实线。

(3)图例门、窗要按附录Ⅲ的“构造及配件图例”绘制。

在1:100的剖面图中,剖切到的砖墙和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图例画法与1:100的平面图相同。

(4)尺寸标注建筑剖面图中,必须标注垂直尺寸和标高。外墙的高度尺寸一般也注三道:最外侧一道为室外地面以上的总高尺,即底层地面到二层楼面、各层楼面到上一层楼面、顶层楼面到檐口处的屋面等,同时还注明室内外地面的高差尺寸。里面一道为门、窗洞及洞间墙的高度尺寸。此外,还应标注某些局部尺寸,如室内门窗洞、窗台的高度及有些不另画详图的构配件尺寸等。剖面图上两轴线间的尺寸也必须注出。

在建筑部面图上,室内外地面、楼面、楼梯平台面、屋顶檐口顶面都应注明建筑标高。某些梁的底面、雨篷底面等应注明结构标高。

三、剖面图的主要内容

剖面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并可按其顺序识读):

1.图名、比例;

2.定位轴线及其尺寸;

S.剖切到的屋面(包括隔热层及吊顶)、楼面、室内外地面(包括台阶、明沟及散水等),剖切到的内外墙身及其门、窗(包括过梁、圈梁、防潮层、女儿墙及压顶),剖切到的各种承重梁和联系梁、楼梯梯段及楼梯平台、雨篷及雨篷梁、阳台、走廊等;

4.未剖切到的可见部分,如可见的楼梯梯段、栏杆扶手、走廊端

头的窗;可见的梁、柱,可见的水斗和雨水管,可见的踢脚和室内的各种装饰等;

5.垂直方向的尺寸及标高;

6.详图索引符号;

7.旋工说明等。

总结

作业:P95 7、8、9

本节主要内容:建筑立面图的形成,命名方式,图示内容。

第五节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投影面平行于建筑物各个外墙面的正投影图,建筑立面图是用来表示建筑物的外貌,并表明外墙装饰要求的图样。

对有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宜根据两端定位轴线编注立面图名称(如①~⑩立面图面图),无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可按平面图各面的方向确定名称(如南立面图)有按建筑物立面的主次,把建筑物主要入口面或反映建筑物外貌主要特征的立面称为从而确定背立面图和左、右侧立面图。

一、立面图的图示内容和要求

现以附图J一6某职中实训楼的①~⑩立面图来说明立面图的图示内容和图示要求。

1.图示内容

①~⑩立面图是实训楼的南立面图,采用1:100的比例绘制,两端的定位轴线为①~⑩。

该实训楼为四层建筑。立面图上表达了外墙面上设置的门、窗形式及位置。从底层走廊到室外地面设有砖砌踏步,从图中可以看出楼层走廊栏杆的形式。檐口部分设计成挑檐,对照剖面图,可知挑檐采用了封檐做法。

立面A图10—15建筑立面图的形成~立面图上还注明了外墙面、挑檐及楼层走廊栏杆的装饰要求,如挑檐下部贴白色部贴琉璃瓦,楼层走廊的栏杆及楼西侧两间外墙面均贴白色面砖。

立面图上标注了室内外地面、各层楼面、檐口及檐口顶面的标高,在垂直方向刊道尺寸,其内容与建筑剖面图相同。

2.有关规定和表示方法

(1)定位轴线在立面图中一般只画出两端的轴线及其编号,以便与平面图对照。

(2)图线一般立面图的外形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室外地面线用特粗实线(阳台、雨篷、门窗洞、台阶、花台等轮廓线用中实线表示;门窗扇及其分格线、引条线、有关说明的引出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和标高等均用细实线表示。图例及符号由于立面图的比例较小,所以门窗可按规定图例绘制(详见图例)。有时立面图中的阳台门和部分窗中画有斜的细线,那是门窗开启方某外开,细虚线表示内开,开启线两条斜线的交点表示门窗转轴的位置。凡是同的,只要画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其余部分可只画出门窗洞轮廓线。

有关详图索引符号的要求与平、剖面图相同。

(4)尺寸标注立面图上一般应在室外地面、室内地面、各层楼面、檐口、窗台篷底、阳台面等处注写标高,并宜沿高度方向注写各部分的高度尺寸。

(5)其他规定平面形状曲折的建筑物,可绘制展开立面图,圆形或多边形可分段展开绘制立面图,但均应在图名后加注“展开”二字。较简单的对称式孳篓福晶件等,在不影响构造处理和施工的情况下,立面图可绘制一半,并在对称轴线号。

二、立面图的主要内容

立面图的主要内容分列如下(并可按其顺序识读):

1.图名、比例;

2.立面两端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3.门窗的形状、位置及开启方向;

4.屋顶外形及可能有的水箱位置;

5.窗台、雨篷、阳台、台阶、雨水管、水斗、外墙面勒脚、其他线脚、外部装饰等的位置、状和做法;

6.标高及必须标注的局部尺寸;

7.详图索引符号;

8.施工说明等。

总结

作业:P9510、11、12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建筑祥图的用途,主要内容,外墙节点祥图

的图识内容。

第六节建筑详图

一、建筑详图的用途和主要内容

因为建筑平、立、剖面图用较小的比例,在这些图上难以表示清楚建筑物某些部位,(阳台、雨水管等)及一些构造节点(如檐口、窗台、勒脚、明沟等)的形状、尺寸、材料、祥细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建筑详图是建筑细部的施工图,是建筑平、剖、立面团等基琴纸的补充和深化,是建筑工程的细部施工、建筑构配件的制作及编制预算的依据。对于套用标准图或通用图的建筑构配件和节点,只要注明所套用图集的名称、型号或页次吲符号),就可不必再画详图。

对于建筑构造节点详图,除了要在平、剖、立面图中的有关部位绘注索引符号外,还应在图上绘注详图符号或写明详图名称,以便对照查阅。对于建筑构配件详图,一般只要在所画的详图上写明该建筑构配件的名称或型号,就不必在平、剖、立面图上绘索引符号了。

建筑详图的主要内容有:

1.图名(或详图符号)、比例;

2.表达出构配件各部分的构造连接方法及相对位置关系;

3.表达出各部位、各细部的详细尺寸;

4.详细表达构配件或节点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其规格;

5.有关施工要求及制作方法说明等。

二、外墙节点详图

向构造及其与墙身等其他构件的关系,还表明了门窗顶、窗台、勒脚、

散水(或明沟)等的详图用较大的比例(1:20)画出。画图时,往往在窗洞中间处断开,成为几个节点详图组合。如果多层房屋中各层的情况一样时,可只画底层、顶层或加一个中间层来表示。

附图J一10中的3--3剖面即为某职中实训楼的外墙节点详图。现以此为例,简要说明外墙占详图表达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剖面的编号,对照附图J-2底层平面图上相应的剖切线,可以看出该剖面的剖切位置枵影方向。

在详图中,对屋面、楼面、地面和挑檐的构造,采用了多层构造说明方法表达出截面的次、J覃度及所用的材料、做法等。

从檐FI部分,可以了解到屋面的承重层、女儿墙、挑檐的构造。如在本详图中,屋面的重层是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上有油毡防水层和架空隔热层。

从楼板与墙身的连接部分,可了解各层楼板(或梁)的搁置方向及与墙身的关系。

从详图中,可以看出窗台、窗过梁(或圈梁)的构造情况。

从勒脚部分,可知房屋外墙的防潮、防水和排水的做法。

详图的线型与剖面图一样。因为采用较大的比例,剖切到的断面应画上规定的材料图(详见附录材料图例),墙身应用细实线画出粉刷层。

在详图中,一般应注出各部位的标高、高度方向和墙身细部的尺寸。图中标高注写两12的数字时,括号内的数字依次表示高一层的标高。

三、门窗详图

在门、窗详图中,应有门、窗的立面图,并画上开启方向符号。对门、窗立面图要画外立面图图门内开平面门框除号指节点面形扇筑是符的断的立面图用较小的比例画出(此处是1:50),从开启符号看,上部为中悬窗,下部门。在立面图上高度和宽度方向都注有三道尺寸。最外一道尺寸是洞口尺寸,也就图和剖面图上所注的尺寸(称为标志尺寸);第二道尺寸是门框的外包尺寸;第三道门扇的立面尺寸。

门的立面图外,详图中还绘有门的不同节点的剖面详图。在门的立面图上用剖面出了详图的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剖切线要整齐布置,尽量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剖面详图要用较大的比例画出(此处是1:5)。详图中表达了门框、门扇各节点部状、断面尺寸,框、扇之间的连接及扇架和镶嵌材料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应表达门四周如过梁、墙身等的构造关系。

图lO一17是钢窗详图,其表示内容与表达方法与门基本相同。

总结

作业:P95 13、14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结构施工图的图示内容,是表达建筑物承重构件的布置、形状、大小、材料、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图样。

第十一章结构施工图

第一节概述

I级钢筋(即3号光圆钢筋)——Ⅱ级钢筋(如16锰人字纹钢筋)——Ⅲ级钢筋(如25锰硅人字纹钢筋)—1V级钢筋——V级钢筋——冷拔低碳钢丝—钢筋的直径、根数或相邻钢筋中心距一般采用引

出线方式标注,其尺寸标注有下面两种形式.

三、常见钢筋图例

在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图线用粗实线画出,在断面图中钢筋用小圆点涂黑表示图线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画出。

为表示出钢筋端部形状、两根钢筋搭接情况及钢筋的配置,钢筋在施工图中一般采用表112、表11-3中的图例来表示。

总结

作业:P111 3

本节主要内容:有关基础的概念,基础图的表达内容。

第三节基础图

一、基础的有关概念

基础是在建筑物地面以下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构件。常用的形式有条形基础和单(见图11-1)。

(口)条形基础 (6)单独基础

图11—1基础的型式图11-2基础的形成

以墙基础为例(见图11—2),基础底下的天然的或经过加固的土壤叫地基。基坑(基为基础施工而在地面开挖的土坑。坑底就是基础的底面。基坑边线就是放线的灰线。埋是从±0·000到基础底面的深度。埋入地下的墙叫做基础墙。基础墙与垫层之间做成阶梯体,叫

苏教版七上《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第1课时)word教案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第一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的课时分配为 2课时,第一课时讲《开花和花的结构》。 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 是识别植物种类的 重要依据。植物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了解当地常见花卉的 花期是学生应 该具有的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花, 但他们对花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 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花冠是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观察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 一一雄蕊和雌蕊。要使学生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 地进行观察。观察之后,要让学生认真绘出花 的各部分结构简图,以加深对花的结构的认 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 知识的积累与疏导: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能说出花的各 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花中哪 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二) 技能掌握与指导: 1、通过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生物学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制作花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智能提高和训导: 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四)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 感。 2、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 、障碍与生成关注 说出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第五节 科学态度。 1、 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花的主要部分。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 五、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预习本课内容。 ②搜集有关花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①实验用具及材料(镊子、刀片、胶带等) ②准备有关多媒体光盘和百合花、康乃馨及桃花模型等。 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是些什么花? 生:这是一朵百合花,那是一朵康乃馨,还有一个是桃花模型。 师:你能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这些花吗? 生: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师:欣赏这些花,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板书) 请一个同学说说什么是开花?(板书《开花》) 生:花瓣慢慢展开的现象叫开花 师:在校园里你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你认为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生:花可以美化环境,花可以增添色彩…… 师: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告戒人们什么呢? 生:小心,另U碰我。要保护我,要爱护我。 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季节不同,请你们互相讨论,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植物开花?生:春天:桃花、水仙花等。[ 夏天:荷花、广玉兰等。 秋天:菊花、桂花等。 冬天:腊梅、枇杷等。 师:那你们说说桃花是哪一个月开放的?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古诗们齐声朗 (多媒体现诗)请同学读。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

《建筑制图与识图》导学 一.学习内容及安排: 1、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名称:借用焦永和主编的《工程制图基础》 本学期主要学习该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2、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借用教材是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由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与教学辅助光盘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字教材是基础,阐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学习者可根据所学章章前的学习指导,了解学习目的,通过章后的小结总结和融会贯通学过的内容。复习思考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练习,学习者应认真完成,对学习效果自行评价。 录像教材是针对本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文字教材难以表现的实体和场景录制的。学习者注意两种教材的配合使用,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辅助教学光盘提供了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答案。 3.文字教材中符号说明 摄象机:表示该小节有录象。 灯泡:为重点提示。 ★:知识要点小结。 问号:为复习思考题。 4. 教学安排 本课程课内学时共54学时。学习者可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体。学习者应按期完成四次大作业,并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推荐的学习方法是: 先阅读教材,看录像,目的学懂知识;通过做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有不明白的知识点看教学辅助光盘,请教辅导教师,完成作业。 二.本课程的任务 1. 了解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制图标准。 2. 研究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 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4. 培养空间想象、空间构思及其分析表达能力。

5. 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要求 1. 掌握制图一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 2. 掌握单个尺寸的四要素及尺寸的标注标准; 3. 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 4. 了解平面图形的分析(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与作图步骤的关系; 5. 了解绘图步骤和方法。 二.学习要点 1. 常用几何作图方法; 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为整个课程实践训练所必须的、法规性质的知识,很繁琐,但每次作业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应在画图时查阅、执行,在作业中巩固、掌握。 2. 熟悉制图一般规定,应特别注意图线画法和尺寸标注方法。 (1)图线画法 1)相互平行的两条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图内粗线的宽度,且不宜小于0.7mm。 2)虚线、单点长画线、双点长画线的线段长度宜各自相等。 3)虚线与虚线应相交于线段处;虚线不得与实线相连接。单点长画线同虚线。 4)单点或双点长画线端部不应是点。在较小的图形中,单点或双点长画线可用细实线代替。 (2)尺寸标注方法 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四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1. 尺寸的组成图2. 尺寸界限

建筑制图与识图试卷及答案

建筑制图与视图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建设制图中的主要可见轮廓线应选用粗实线 2、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_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 3、标高有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相对标高的零点是青岛附近黄海海平面 4、房屋施工图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 设备施工图 5、指北针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 6、在建筑平面图中,横行定位轴线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依次编写;竖向定位轴线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 7、工程制图图幅幅面主要有5种。 8、根据不同的剖切方式,剖面图有全剖面图、阶梯剖面 图、展开剖面图、局部剖面图和分层剖面图。 9、为保护钢筋、防蚀防火,并加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钢筋至构件表面应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这层混凝土称为__混凝土保护层__。 10、民用建筑一般由基础、___墙和柱____、楼板层和地坪层、

___楼梯__、屋顶、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11、混凝土是由__水泥、沙子、石子和水__按一定例配合,经搅拌、捣实、养护而成的一种人造石。 二、单选题 1、在建筑平面图中,位于2和3轴线之间的第一根分轴线的正确表达为(A)。 (A) (B) (C) (D) 2.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 B )级。 A、3 B、4 C、5 D、6 3、填充不得穿越尺寸数字,不可避免时。应该是(A) A、图线断开 B、二者重合 C、省略标注 D、前述均可 4、7-9层的住宅属于(C) A、低层 B、多层 C、中高层 D 、高层 5、建筑平面图中的中心线、对称一般应用。(C) A、细实线 B、细虚线 C、细单点长画线 D、吸双点画线 6、建筑施工图中定位轴线端部的圆用细实线绘制,直径为(A)。 A、8-10mm B、11-12mm C、5-7mm D、12-14mm 7、建筑施工图中索引符号的圆的直径为(B)。 A、8mm B、10mm C、12mm D、14mm 8、建筑施工图上一般注明的标高是( B )。

生物开花和结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概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 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 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 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田里产生的下列现象: (1)玉米果穗常出现空瘪的籽粒; (2)白粒玉米上常出现黄色籽粒; 五、诊断评价: 1、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柄和花托 B、花萼和花冠 C、雄蕊和雌蕊 D、子房和胚珠 2、若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作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结果实 B、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不结果实 C、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结果实

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4 人教版必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宇航员与月球车》

开花和结果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二章标题为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根不断生长及植株枝繁叶茂的原因。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花芽) 同学们对桃花应该很熟悉,语文书上形容它“粉的像霞”,有哪位同学近距离的观察过

桃花,估计都没有。下面我们就以桃花为例来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活动:翻到书P102“桃花的基本结构”,快速的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分钟)投影:对照投影检查学生对各部分结构名称的记忆情况。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胚珠的内部结构。 提问:平时我们所看的是桃花的哪部分结构?(花瓣) 提问:对花自身来说,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雌蕊、雄蕊,因为开花是为了结果,这些结构是产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雌蕊和雄蕊是如何产生果实和种子的? 播放视频:(3分钟) 讲述: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提问:花粉是如何落到柱头上的?(昆虫、风) 小结:通过播放的视频,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花颜色鲜艳、有香味可以吸引昆虫,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的花,花粉多而轻盈,借风来传粉,即:风媒花、虫媒花。这些也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注意要联系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传粉以后就会结果实了吗?(不行,还必须通过受精过程才能结果实) 投影:受精过程动画 讲述:(结合投影)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同时一个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子,到达胚珠,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极核结合,这就完成受精作用。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动画显示子房膨大形成果实 从动画中同学们可看出,受精作用完成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它结构都纷纷凋落。子房发育形成果实。 提问:果实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果皮和种子) 种子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种皮和胚) 投影:启发学生得出子房各部分与果实相对应的结构。 四、人工辅助授粉 投影:正常玉米果穗和缺粒玉米果穗 提问:为什么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传粉不足)

开花和结果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 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 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 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出示学习目标: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你手中的桃花的基本结构,画出你喜欢的花,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花的哪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画出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4、教师释疑:教师巡视、指导,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与点拨。 5、当堂反馈:①出示桃花图片,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板书)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三)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1、目标引入: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2)技能目标:能利用气球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来类比宇宙的膨胀 (3)情感和价值观: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以及宇宙起源的多种学说,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宇宙之后,来进一步探究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但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证据---------星系运动模型的建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引入: [师]宇宙是什么?《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也就是宇宙=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师]那么宇宙从哪里来,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结局如何? 活动2【讲授】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学生阅读了解宇宙起源的有关神话传说。1、盘古开天辟地;2、上帝创造宇宙万物;3、盖天说;4、浑天说;5、宣夜说……

思考讨论1: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故事。 2: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活动3【讲授】2、从的“地心说”到“日心说” 学生阅读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讨论说说,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 [师]“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而集大成者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学生阅读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说说,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师]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思考讨论3: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4:日心说中有关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提法也是不正确的,用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师]不能因为地心说的错误抹杀托勒密的历史功绩。不能因为地心说被占统治地位的教廷利用而贬低地心说。不能因为“日心说”反宗教而过分地迷信。那么,宇宙有中心吗?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活动4【讲授】3、现代宇宙学说 让学生阅读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

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

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建筑制图与识图》导学 一.学习内容及安排: 1、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名称:借用焦永和主编的《工程制图基础》 本学期主要学习该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2、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借用教材是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由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与教学辅助光盘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字教材是基础,阐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学习者可根据所学章章前的学习指导,了解学习目的,通过章后的小结总结和融会贯通学过的内容。复习思考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练习,学习者应认真完成,对学习效果自行评价。 录像教材是针对本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文字教材难以表现的实体和场景录制的。学习者注意两种教材的配合使用,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辅助教学光盘提供了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答案。 3.文字教材中符号说明 摄象机:表示该小节有录象。 灯泡:为重点提示。 ★:知识要点小结。

问号:为复习思考题。 4. 教学安排 本课程课内学时共54学时。学习者可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体。学习者应按期完成四次大作业,并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推荐的学习方法是: 先阅读教材,看录像,目的学懂知识;通过做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有不明白的知识点看教学辅助光盘,请教辅导教师,完成作业。 二.本课程的任务 1. 了解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制图标准。 2. 研究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 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4. 培养空间想象、空间构思及其分析表达能力。 5. 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要求 1. 掌握制图一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 2. 掌握单个尺寸的四要素及尺寸的标注标准;

初中生物《开花和结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 媒体教学。 6、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 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7、课时安排:1 课时 8、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新鲜的花及其它用具;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讲桌及每位同学均有一朵花)开门见山导课:有花的课堂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继而板书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二)师生齐看课件,了解学习任务,师指一生读学习任务加深印象,然后指 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预习课本 (三)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师说:花能形成果实,可是化是花是怎样形成果实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 们先研究花的结构, 板书一花的结构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工程等价、水电设备安装 开课学期:一学期 学时:6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在工程中,经常要在平面(图纸)上画出空间的形体,空间形体是三维的,而平面是二维的。为了在二维的平面上正确表达三维形体,就必须规定和采用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就是画法几何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应用画法几何知识,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这部分是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 突出使用形, 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用正投影法的原理,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用图解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2)通过学习,应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图示特点和表达方法; (3)了解并熟悉国家标准中有关符号、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有关规定; (4)具备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 (1)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熟练掌握点、线、而、体等基本几何元素的概念,投影规律,作画方法,才能往下进一步学习。 (2)必须经常注意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和空间几何元素与投影图形的联系,掌握投影规律。作画原理、方法、弄清它们的空间意义和空间关系;善于运用到每一张工程图样中去。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有制图基础知识、正投影原理、轴测投影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等。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 (一)正投影原理 学习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识读投影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建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明确概念。 2、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Word版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 六、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课件、电子白板等。 学生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透明胶。 简单说明:接到徐老师下达的任务“从教材中自主选择一节内容上一节公开课”。思来想去,选择了《开花和结果》这一节,一是因为以往每次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要么是第一学期末,或是第二学期初,每次都在遗憾,没有那么多的实物给学生做实验。而这个季节上这一节课还比较赶趟,能消除这个遗憾!二是因为从上学年,我们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实验课都必须真做,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不定时到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评。所以想在这节课中,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与知识的探究结合起来,以适应这个严峻的教学形式。做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八、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6.2浩瀚的宇宙 教案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第 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天体的多样性、天体系统的层次性;2.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掌握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组成、分类、运动、小行星带、物理特征;4.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 5.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解释说明法、推理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难点 1.建立宇宙中的空间概念; 2.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1.观测过程 (1)古代:、地心说 ①天圆地方说: A.产生背景: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很小,再加上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因此往往 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世界。如当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方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方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之说。正

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错误原因:“天圆地方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后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实践,逐渐发现这个学说是错误的,它与许多实际情况不相符。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 )。 C.有力证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海边的观船情景、地球的卫星照片等,都有力证明了地球呈球形并不是方的,地不是方的同样天也不是圆的。说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说”、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说” 、古巴比伦的“闭合箱子说” 。 ②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2世纪在《天文学大全》中提出地心说。A主要 理论:该学说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就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 B.错 误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能直接感觉到地球的运动,却能直接感觉到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转,所以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C.进步局限:地心说与天圆地方说相比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地心说认识到了“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地心说认为“地球是 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2) 近代:日心说、星系 ①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6世纪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 A.主要理论:该学说认为,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宇宙就是太阳系,所有天体均在围绕太阳运转。B.沉重代价:由于日心说违背了封建统治者的意愿,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因此哥 白尼遭到了灭顶之灾而葬身于火海,他为追求科学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C.进步局限: 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日心说认识到了“地球 在围绕太阳运转” ,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日心说认为“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宇宙就是太阳系,所有天体均在围绕太阳运转”,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②星系:地球和太阳均不是宇宙中心,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宇宙既没有边 界也无所谓中心。18 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此时的星系实际上就是宇宙的同义词,现在的星系成为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的简称。 (3) 现代:上百亿年、上百亿光年 ①17 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在漫长的年代里只能靠肉眼来观测宇宙,能看到的星星只有 六、七千颗。②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是人类观测宇宙的眼界大开。③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明了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它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3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 施工图中的标高数字以( C )为单位。 A. 毫米 B. 厘米 C. 米 2. 平行于H面且倾斜于另两个投影面的直线叫做(A)。 A. 水平线 B. 正平线 C. 侧平线 3. 特殊位置直线不包括(C)于投影面的直线。 A. 平行 B. 垂直 C. 倾斜 4. 点的Z坐标反映其到(A)面的距离。 A. H B. V C. W 5. 直线的正投影不可能为(C)。 A. 点 B. 直线 C. 平面 6. 图纸的大小规格称为(A )。 A. 图幅 B. 图标 C. 图框 7. 平面的正投影不可能为( A )o A. 点 B. 直线 C. 平面 8. 平面截割圆锥,若截平面平行于圆锥的两条素线,截交线为( C )o A. 椭圆 B. 抛物线 C. 双曲线 C. 投影是否平行 10. 标注尺寸时,(A )应与被标注长度垂直。 A. 尺寸界线 B. 尺寸线 C. 尺寸起止符号 11. 数字与汉字同行书写时,其大小应比汉字( B )o A. 大一号 B. 小一号 C. 一样大 C. 一定不 13. 下列何者不是投影形成的必须要素?(B) A. 投影中心

C. 投影面 14. 点的H面投影到X轴的距离与W面的投影到Z轴的距离(B )o

B. 相等 C. 无关 15. 平面截割圆锥,若截平面通过锥顶,截交线为(A )。 C. 椭圆 16. 图纸中(C )不能用作断开界线。 A. 波浪线 B. 折断线 C. 虚线 17. 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寸线,距图样最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B) A. 6mm B. 10mm C. 15mm 18. 已知两直线(B),则此两直线必定不属于同一平面。 A. 相交 B. 相叉 C. 平行 19. 已知直线的某面投影与一平面的同面迹线重合,则该直线(B)属于该平面< A. 必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20. 在三面正投影体系中,投影面平行线在(B )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投影轴 A. 1 B. 2 C. 3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 相互平行的图线间距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宽度。(V) 2. 直线的V面投影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正平线的V面投影,则直线与平面垂直。 (V ) 3. 相互平行的图线间距不宜小于中粗线宽度。(X ) 4. 只要直线平行于属于平面的任一直线,该直线便与该平面平行。(X ) 5. 若二直线的同面投影相交,则它们在空间也必然相交。(X ) 6. 曲面立体均可由基本几何元素旋转获得。(X ) 7. 点属于直线,则点的投影必 然属于直线的同面投影。(V) 8. 空间二直线相交,则其同面投影也必然相交或者重合。(V) 9. 任意的一点和一条直线就可以表达一个平面。(X ) 10. 直线的投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直线。(X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分,共2小题,每小题5分) 1. 建筑制图采用的图线按宽度不同分为粗、中、细三种。 2. 棱柱体的上、下底面相互平行.且全等。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0分,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