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空调空冷器选型参数需求表(精)

哈空调空冷器选型参数需求表(精)

哈空调空冷器选型参数需求表(精)
哈空调空冷器选型参数需求表(精)

空冷器订货工艺数据表

①如空冷器布置在管廊上,应给出管廊的宽度。

The width of pipe rack shall be provided if the air cooler placed at the pipe rack

②介质组成和物性数据如不能同时提供,可仅填一项。

The alternative is acceptable if medium propor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y information cannot be provided at the same time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一)前表冷器 a.已知: 风量:14000CMH 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3600≈s 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s 空气进、出口温度: 干球:35/17℃湿球:℃ 空气进、出口焓值:㎏ 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 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 计算: 接触系数ε2: ε2= 1-(t g2-t s2)/(t g1-t s1) =1-/≈ 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 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选型分析: ⊙冷负荷Q= q mg ×(h1-h2) ×-≈(235760Kcal/h) ⊙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 得:管内水流速ω≤s [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安全起见,设令: ω=s ⊙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别的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倍计算。但按Vy=s计算表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考虑其它因数K=,β≈,γ≈;ε1≈,提出t w1=℃的不合理要求。由多次的计算看

风机盘管-选型计算

风机盘管在特殊工况下的选型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由此带动了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央空调以其特有的优点,在宾馆、办公楼、高级住宅、百货商场等等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趋向于夏季室温低于27℃ ,向更舒适的方向发展,如相当多的场所要求达到22℃左右的温度。 这就要求设计和生产部门能给用户设计、提供符合不同品味用户要求的设备型号,本文着重讨论风机盘管的选型。空调室内制冷负荷包括显热负荷和湿热负荷,两者之和称全热量。一般空调设备厂提供的产品性能表( 以下称样本)中的制冷量,都是指在干球27C ,湿球19.5 C ,冷冻水入口温度7℃ 时,高档风量下的全冷量, 即使有提供其他温度工况温度冷量也一般只到25 C 室温,那么对于象22℃ 室温情况下将无法直接套用样本选型。在空调室温降低时,一方面由于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更多的室外热量传人空调室, 另一方面, 由于冷冻水与室温的温差减小,又造成风机盘管实际制冷量较样本冷量减小,这就要求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选型,以达到各种工况的要求,根据传热学的原理我们可以用效率法来选型。所谓效率法即用设备的全冷量焓效率和显冷量效率来选择设备。全冷量焓效率是指湿冷工况下,流经盘管的风量和水量为某一确定值时,盘管前后空气的实际焓差与理想的最大可能焓差之比即:

由实验可知,对于某一产品而言,£仅为风量与水量的函数,由于不同厂家的产品结构参数不同,£亦不同。该公司产品在高档风量,样本标定水量运行时,显冷量效率£。为0.601,在中档风量,样本标定水量运行时£为0.658。下面我们来举例选型。 例:已知某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冷湿负荷,室温要求干球27℃,相对湿度50 9/6,室外干球35℃,相对湿度60 ,经窗户、外墙传导进入室内热量为1.29kW ,经玻璃窗辐射进入室内热量为0.25 kW ,人员及电器发热量为1.6 kW ,另室内全冷量为4.6 kW ,现选用风机盘管及新风机。查图表得温度27.C,湿度50 时,空气焓值为56 kJ/kg,而该公司生产的四排管新风机在7_C入口水温,高档风量时,其出口焓值为54 kJ/kg,故选用四排管式新风机能满足要求。由于室内湿球温度相同,故可以直接从样本中选型号,现选用该公司

表冷器面积的计算

稀贵系统表冷器面积的计算、 一、贵铅炉 1)烟气条件 烟气量 7422m3/h.台 烟气温度—600℃烟气烟尘—15g/m3 烟气成份(%): SO 2CO 2 N 2 O 2 H 2 O 0.033 4.153 76.604 14.810 4.400 2)主要设计参数 (1)收尘效率 99.55% (2)阻力 3500Pa (3)漏风率 20% 3)冷却烟道烟气从600℃降到150℃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14×107KJ/h,考虑生产波动,选用600m2的冷却烟道4台,每台贵铅炉配置2台。 计算公式:F=Q/3.6×k×△t 其中,F为传热面积(m2);Q为烟气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kJ/h) k:传热系数(w/(m3.℃); △t烟气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差,通过计算取值为325℃ 因Q有两个数据,一个是1.14×107KJ/h;第二个是根据相关的资料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所得,所以,F有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 把以上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F=1.14×107/(3.6×8.1×325)=1203(m2) 第二个答案: 先计算Q值,Q=V[c1-(1+k1) c2t2]+v k1 c k t k 其中:V=7422m3/h ;c1为烟气在高温(600℃)时的比热容,通过计算为1.38 ;t1为600℃;k1为漏风率20%;c2为烟气在低温(150℃)时的比热容,通过计算为1.338 ;t2为600℃;c k为外界温度(本地取30℃)时的比热容,取值为1.325 kJ/( m3.℃);t k为30℃。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Q=7422[1.38×600-(1+0.2) ×1.338×150]+7422×0.2×1.325×30=4.42×106 kJ/h F=4.42×106/(3.6×8.1×325)=466(m2) 二、分银炉 1)烟气条件 烟气量 4000m3/h.台 烟气温度—600℃烟气烟尘—3g/m3 烟气成份(%): SO 2CO 2 N 2 O 2 H 2 O 0.087 4.100 76.603 14.810 4.400

空气处理机组选择计算说明

空气处理机组选择计算 1 电算表格内容、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 1.1 空气状态点计算表 已知某空气状态点的任意2个常用参数,求其他参数: 1、已知干、湿球温度; 2、已知干球温度、相对湿度; 3、已知干球温度、含湿量; 4、已知干球温度、焓值; 5、已知含湿量、焓值。 1.2 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机组的选择计算表 基本已知数据:冬夏季室内热湿负荷、人员所需新风量、冬夏季新风状态、冬季加湿方式(仅限于“等焓”或“等温”加湿) 注:冬季当室内热湿负荷低于设计工况时,空气处理机组则需要较大的加热和加湿量,因此冬季工况表中填入的热湿负荷值应适当考虑开机时室内较低负荷的数值。 1.2.1夏季工况计算表 1、表1:已知室内温湿度,求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送风参数、冷却量、冷凝水量等。适用于 允许采用最大送风温差的一般典型空气处理机组的选型计算。见图1.2.1-1处理过程1(实线)。 2、表2:已知室内温度、允许送风温差,求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送风参数、冷却量、冷凝水 量和室内相对湿度等。可用于要求较小送风温差、但又不采用二次加热或二次回风的空调系统 能否满足要求。见图1.2.1-1(例如下送风舒适性空调),可根据计算结果校核室内相对湿度 2 处理过程2(虚线)。 100% 图1.2.1-1 采用最大送风温差的一次回风系统夏季处理过程 3、表3:已知室内温湿度、允许送风温差,求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送风参数、冷却量、再热 量、冷凝水量等。适用于要求较小的送风温差,不再热不能满足室内湿度要求的情况,以及热湿比较小,采用再热才能将送风状态点处理至热湿比线上的情况等。见图1.2.1-2处理过程。

表冷器制造工艺标准

文件修订记录表

1.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铝翅片或铜翅片,用铜管胀管制造表冷器。 2.相关标准: 下列标准可视为本标准的统一组成部分。 2.1M-001钎焊工艺标准。 2.2M-003冷媒系统产品制造工艺标准。 2.3M-015铜管加工工艺标准。 2.4约克国际工艺标准《M-656 COIL FABRICATION》。 2.5OMS(操作方法指导书)是本标准的补充,它将详细规定达到本标准要求的操作方法。 3.基本要求: 3.1表冷器制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3.1.1在搬运或贮存过程中防止翅片和薄壁铜管被破坏。 3.1.2密封冷媒系统操作要求铜管内部表面保持清洁。 3.1.3为保证凝结水流畅,翅片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3.2铜管胀管前端头无毛刺。 3.3管内部清洁。 3.3.1表冷器内部清洁应符合M-003的要求。 3.4翅片与铜管的过盈配合。 3.4.1 表冷器中铜管胀管压紧翅片的最小/最大过盈配合。(见表1,括号内为公制尺寸。) 3.4.2 完工的表冷器外观良好。对室外机冷凝器而言,梳整翅片的面积最大不超过面积5%;对蒸发 器而言,最大不超对总面积1%。如果有5‰的翅片破裂到铜管,使翅片与铜管之间的接触断裂,则报废而不允许返工。 3.5 完工的表冷器外观应清洁,应使用挥发性冲片油。 3.6 管端切割平整以便于插入杯口,断面圆整,无毛刺、平斑、凹坑和皱褶。 4.尺寸 4.1所有零件应符合相应图纸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应按图纸检查有关尺寸。 4.2除非另有规定,表冷器有以下关键尺寸:

注:在测量A、C、D时端板应压紧靠在翅片上;加热盘管、蒸汽盘管的A尺寸不受上述限制。

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参数、性能要求、设计工况及各元件设计和选型方法。组合式空调机组基本型号有24个,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长、宽、高是按模数进行设计,标准规定:1M=158mm,基本命名方式为:MKZXXXX,前两为数字表高度上的模数,后两位表示宽度上的模数,尺寸的计算方法为:L=XX*158+50(70)(面板厚度为30mm时取50,面板厚度为50mm时取70)。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组合式空调机组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M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M×N×L(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MK.HRQ3Z 换热器8×24×2015(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每排管数 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L=2015)的左式换热器。 具体名称命名方式可参阅换热器命名。 换热器的设计: 一、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客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L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目前我们公司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别,5000m3/h以上的采用φ16铜管套波纹片,5000m3/h以下的采用φ铜管套开窗片。

空调设计设备选型指南

内容: 1 水冷冷水机空调系统 ☆主要设备 (1)制冷主机(2)冷冻水泵(3)冷却水泵(4)冷却塔 (5)电子水处理仪(6)水过滤器(7)膨胀水箱 (8)末端装置(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 2 冷、热源的选择 1. 冷、热源系统设计选型注意的几个方面 1.1 各种冷、热源系统的能效特性 1.2 冷、热源系统的部分负荷性能 1.3 冷、热源系统的投资费用 1.4 冷、热源系统的运行费用 1.5 冷、热源系统的环境行为 2. 冷源设备选择 2.1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2.2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制冷机组一般以选用2~4台为宜,中小型规模宜选用2台,较大型可选用3台,特大型可选用4台。机组之间要考虑其互为备用和切换使用的可能性。 同一机房内可采用不同 类型、不同容量的机组搭配的组合式方案,以节约能耗。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应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运行的机组。 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2.3 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2.3.1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机型宜按制冷量范围,并经过性能价格比 进行选择。 2.3.2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以下规 定。 2.3.3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冷水机组铭牌上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或样本技术性能表中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是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只能作冷水机组初选时参考。冷水机组在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应根据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主要指冷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按机组变工况性能表、变工况性能曲线或变工况性能修正系数来确定。 2.4热源设备 2.4.1热源设备类型 提供空调热水的锅炉按其使用能源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1)电热水锅炉(2)燃气、燃油热水锅炉 电热水锅炉 电热水锅炉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排放物,安全,无燃烧爆炸危险,自动控制水温,可无人值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规定: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表冷器性能计算书

风量25000m3/h,要求的制冷量127KW,表冷器前的参数为t干=27℃,t湿=19.5℃,焓值=56KJ/Kg,表冷器后的参数t干=15.3℃,t湿=14.6℃,焓值=40.8KJ/Kg 确定表冷器为4P,表冷器净长1750,表冷器高40孔。 表冷器的迎风面积=表冷器净长*表冷器高*38/1000000=1750*40*38/1000000=2.66m2表冷器迎面风速=风量/3600/迎风面积=25000/3600/2.66=2.61m/s 表冷器换热面积=表冷器排数*排间距*表冷器孔数*孔间距*表冷器净长/片间距*2/1000000-3.14*8*8*表冷器排数*孔数=4*32.91*40*38*1750/3.0*2/1000000-3.14*8*8*4*40=234m2 水量=冷量/5/1.163=127/5/1.163=21.9m3/h 铜管内的水流速=水量/3600/(排数/管程数*单管内的流通面积*表冷器也数)=21.9/3600/(4/8*0.0002*40)=1.53m/s 析湿系数=(表冷器入口焓值-表冷器出口焓值)/干空气定压比热/(表冷器入口干球湿度-表冷器出口干球温度)=(56-40.8)/1.01/(27-15.3)=1.28 传热温差=((入口干球温度-12)-(出口干球温度-7))/LN((入口干球温度-12)-(出口干球温度-7))=((27-12)-(15.13-7))/LN((27-12)-(15.13-7))=11.3 传热系数=1.038*(1/(1/(28.943*迎面风速0.619*析湿系数0.816)+1/(174.513*铜管内的水流速0.8))=0.943*(1/(1/(28.943*1.730.619*2.510.816)+1/(174.513*1.15770.8))=47.9W/(m2. ℃) 传热量=传热温差*传热面积*传热系数/1000=11.3*234*47.9/1000=127KW 传热量满足制冷量的要求,即所选表冷器的排数与尺寸合理。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表冷器计算书 (一)前表冷器 a.已知: ①风量:14000CMH 空气质量流量 q mg =(14000×/3600≈s 空气体积流量 q vg =14000/3600≈s ②空气进、出口温度: 干球:35/17℃湿球:℃ ③空气进、出口焓值:㎏ 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 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 b.计算: ①接触系数ε2: ε 2= 1-(t g2 -t s2 )/(t g1 -t s1 ) =1-/≈ 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 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 2 =~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

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分析: ⊙冷负荷 Q= q mg ×(h 1 -h 2 ) ×-≈(235760Kcal/h) ⊙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 得:管内水流速ω≤s [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安全起见,设令: ω=s ⊙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别的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

表冷器

表面冷却器吊装措施 1、概况 表面冷却器E-5109是CO2压缩机厂房内的卧式设备,外形尺寸为7626mm*3479mm*2642mm,重量46.39t,因其安装位置在框架底层中间位置,基础高度较高(2.964米),空间狭小,吊装难度较大,吊装准备措施较多,特编制此施工措施方便施工。 2、编制依据 2、1、设计院提供的设备一览表、设备布置图; 2、2、《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2、3、《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SH/T3536-2002 3、吊装方法及准备措施 3、1、表面冷凝器的吊装方法如下: CO2压缩厂房的表面冷凝器位号为E-5109,安装在压缩机基础正下方的设备基础上,安装标高为+2.964m。因其基础在压缩机基础的正下方,可操作空间很小,不能使用吊车直接吊装就位,据此情况,考虑以下吊装方法: 由于冷凝器冷凝液出口底标高与底座平首先将冷凝液出口法兰卸掉,制作一个高度与设备基础相同的钢托架,使用260吨履带吊(鉴于现场吊车100吨汽车吊使用较少且费用较高所以选用260吨履带吊)将E-5109表面冷凝器吊至钢托架上并用螺栓把设备与托架固定牢固,然后在钢托架的下方安放滚杠,将设备与钢托架一并移动到设备的南侧的基础边后,把设备用4支32t的千斤顶顶起,再在设备底座与钢托架中间放置Ф30mm的滚杠,使用倒链移动设备至安装位置就位。钢架尺寸:5000mmL×2600mmW×3094mmH.设备拖运至安装位置时,使用四个32吨千斤顶将凝汽器顶起,拆除滚杠及临时钢架后,将表面冷凝器缓慢放下,使设备底座在基础上就位。 3、2、吊装前准备: a、设备移动通过的道路要用毛石垫平夯实,并铺设钢板; b、表面冷凝器吊装临时,钢架制作如附图所示;因场地所限,临时钢架在吊装时实际摆放位置实地制作,临时钢架顶平面略高于凝汽器基础上平面约100mm; c、钢托架制作完成后,按照设备螺栓孔的中心距在钢托架上平面的H型钢上钻出螺栓孔,并配备M30*80的螺栓8套;

制冷机房计算书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 (2) 1.1 建筑资料 (2) 1.2 设计步骤 (2) 第二章制冷机房 (3) 2.1 制冷机房的位置选择 (3) 2.2 冷水机组的选择 (3) 2.2.1 冷水机组的类型 (4) 2.2.2 冷水机组的选择依据 (5) 2.2.3 冷水机组的台数 (4) 2.3 冷却塔的选择 (6) 第三章水力计算 (8) 3.1 冷冻水水力计算 (11) 3.2 冷却水水力计算 (11) 3.3 补给水水力计算 (10) 第四章水泵的选择 (11) 4.1 冷冻水泵的选择 (12) 4.2 冷却水泵的选择 (11) 4.3 补水定压装置的选择 (11) 第五章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14) 5.1 软水器和软化水箱 (14) 5.2 水处理仪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设计任务 1.1 建筑资料 本设计是上海市景文百货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建筑单体共1层,层高4.5m,建筑面积约1450m2,空调面积为1227m2,该商场的空调冷负荷为184kw。据此条件对制冷机房进行设计。 1.2 设计步骤 (1)选择定型冷水机组并确定台数 定型冷水机组有风冷冷水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两大类,水冷冷水机组又有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两种,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所选用的冷水机组种类。 (2)选择冷却塔 材质推荐使用玻璃钢,注意冷却塔的设计条件应与冷水机组匹配,否则应进行修正。 (3)布置冷却水管道、冷冻水管道 确定管径,并进行阻力计算,选择过滤器、电子水处理仪等。 (4)选择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 根据流量和扬程进行确定,并考虑备用泵。 (5)选择确定定压补水设备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绘制机房平面图、系统图

表面冷却器的选型计算实例

声明:本实例为“非暖通专业人事”编制,仅为工作经验的汇总,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表面冷却器的选型计算实例 【实例1】已知空调使用地点在江苏苏州,大气压力p C =1.01Kpa ,夏季室外平均空气参数:干球温度1t =34℃、焓1i =90.2kj/kg 、湿球温度1s t =28.2℃、相对湿度1?=64.5%。要求室内空气参数:干球温度2t =22℃、焓2i =43.1kj/kg 、湿球温度2s t =15.5℃、相对湿度2?=50%。要求新风比:10%。空调作用面积2302m ,单位负荷466.4W/2m 。 求:冷量、风量、表冷器规格、进出水温度和水量、水阻力、风阻力、除湿量。 3) 风量 假设空调机组出风空气参数:干球温度4t =10.5℃、焓4i =29.5kj/kg 、湿球温度 4s t =10.1℃、湿度4?=95% 根据公式:Q=G(3i -4i ) G=107.3/(47.8-29.5) =5.9Kg/s =17700 h m /3 实例1图 【解】: 1)查湿空气的焓湿图, 求回风参数。A 点为室外 工况,B 点为室内工况。再根据新风比确定C 点,查出C 点工况:干球温度3t =23.2℃、焓 3i =47.8kj/kg 、湿球温度3s t =17.1℃、湿度 3?=54%。 2) 需要的总冷量 Q=230 m 2×466.4 W/2 m =107.3KW

4) 确定表冷器规格 计算需要的接触系数,确定表冷器排数。 查附录1表,当通过表冷器的截面风速为2.5m/s 、通过铜管的水速为0.8m/s 时,湿工况下的6排管表冷器的实际接触系数为0.934。理论上计算,6排管已经可以满足性能要求。 5) 求析湿系数 6) 求传热系数 水流速设为:0.8m/s(查表时的水速) 7) 求冷水量 表冷器的传热面积:40×1.3×6×0.84=262.08 2m 表冷器的通水截面积(铜管内):181.4584×40×610-=0.0073 2m 21.024T/H kg/s 5.84100.80.0073得:W ω10A 根据W 33W ==??== 查附录4 可得进水管径为DN65。 3 34421s s t t t t --- =ε0.93417.1 23.210.110.51ε2 =---=) (2121t t c i i p --=ξ 1.4310.5) 1.01(23.229.5 47.8ξ=--=1 0.80.7250.529y s 222.797ω1ξ34.492V 1K -???????? +=) ·/( 05.522℃m W =??????+??=-1 0.80.7250.529 s 222.7970.811.422.5 34.4921K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与选型文档实例分析与热工计算说明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与选型文档实例分析与热工计算说明 甲方要求 设计对象的基本情况 1额定风量22500m3/h 2室外夏季空气温度34/28.2°C,室外冬季空气温度-4°C,相对湿度70%。 3机外余压要求350Pa 4送风空气洁净度10万级 5要求送风温度为22°C相对湿度60%(一年四季均相同要求)温度的波动范围为2°C,相对湿度波动范围为5%。 6新风比:15%,新风为顶入形势,回风为后回风,送风为平送风 7机组噪声≤75dB(A)在离送风口1m处测量平均值 8电源380V/3PH/50Hz 9机组外形尺寸需要满足集装箱要求 10加湿优先考虑干蒸汽加湿方法 11在适当功能段设置检修门以供人员检修时进入 11冷热源条件:冷冻水7/12°C,热水65/55°C 具体设计: 1、箱体最终尺寸:宽1940x高1920x长6750 2、系统排列及各功能段尺寸: 分成3个箱体: 第一个箱子:总长1900 A、混风段:(顶端)新风口尺寸:500*800、(后端)回风口尺寸:1200*1200、(侧面)检修门(维修过滤设备用),该段总长为600(不包含外箱,50厚) B、板式G4和中效过滤F7:长400(不包含外箱厚) C、换热器型表冷器:长700(不包含外箱厚)选型:40x1600x4,管径DN65. 第二个箱子:总长1850 D、电机+风机(电机侧面装检修门,维修电机、表冷器用)总长1750 电机:15KW-4,1450r/min. 风机:EDK5.6B, 静压:1079Pa, 914r/min. 第三个箱子:总长3000 E、中间段检修门(侧面,维修风机、加热器用)总长600 F、热交换型加热段+干蒸汽加湿器段总长850 加热器选型:40x1600x1,管径DN50 G、中间段(侧面装检修门,维修加湿器、亚高效过滤器用)长600 H、亚高效过滤器F9 长700 送风口尺寸:1000*1000 3、部分功能段的尺寸选择说明: A、混风段:新风量V=15%*22500=3375m3/h=0.9375m3/s,设定新风流速为2.5m/s,得新风口尺寸S=0.9375/2.5=0.375㎡,取0.4㎡(安排500*800),回风量V=19125m3/h,设定回风风速为4m/s,回风口尺寸S=1.33㎡,安排1200*1200(=1.44㎡),检修门设定400宽(参考人体本身的宽度而设),该段总长600(检修门左右各加100) B、过滤器选择:个数x=22500÷3400=6.6≈7 为了便于安装排布,选取7.5个袋式过滤器,每个袋式过滤器尺寸为610*610*298,过滤段宽为610*3=1830<1940,高为610*2+305=1525<1920,长定为400>298. C、表冷段之所以加设挡水板,是因为面风速偏大(v=(22500/3600)/2.43=2.56m/s>2.5m/s)另外,表冷器列数N=22500÷(3600*2.5*1.6*0.038)=41(取40列,其中,2.5为面风速,1.6m为有效管长,0.038为管间距)

表冷器校核计算

4.2.3表冷器校核计算 表冷器选型计算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计算,另一种是校核计算。对于新风机组的表冷器的大小,那这个计算过程属于后者。首先确定表冷器迎风面积,风量/风速 =表冷器迎风面积。又表冷器是安装在新风空调机组的内部,表冷段的宽高尺寸基本确定。根据迎风面积和表冷段空间去分配表冷器的宽高。确定出宽高并不是完整的计算过程。你还需要根据所需冷热量去校核该表冷器是不是合理,比如是不是可以达到要求的冷热量,水阻力是不是满足国标要求。如果不能满足那就需要扩大空调箱或者调整回路数来满足这些要求。 以体育馆一层一区系统夏季为例进行表冷器校核计算,已知该区被处理的空气量为4885m 3/h (1.71kg/s ),空气的初参数为1t =28℃,1h =67/kJ kg ,1s t =22.6℃,冷水量为1.33/kg s ,冷水初温为1w t =6℃。 (1) 求表冷器迎面风速y V 及水流速ω 由风量看出,可以选用JW10-4型表冷器,迎风面积F y =0.944m 2,每排散热面积F d =12.15m 2,通水断面积20.00407w f m =,所以 y 1.71 1.51/0.944 1.2 y G V m s F ρ===? 33 1.330.33/100.0040710w W m s f ω===?? (2) 求表冷器可提供的'E 根据查表,当y V =1.51m/s 时、N=4排时,'E =0.841 (3) 假定2t 确定空气终状态 先假定2t =18℃(一般可按21(4~6)w t t =+℃假设)。 根据()()2211'1s s t t t t E =---可得: 218(2822.6)(10.841)17.1s t =---=℃ 查焓湿图,当2s t =17.1℃时,248.2/h kJ kg =。 (4) 求析湿系数

组合式空调机组知识及设计选型

组合式空调机组知识、设计选用、ZK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第二章风机和风机电机的设计选型 第三章加湿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四章风阀及电动执行器的设计选型 第五章过滤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六章消声器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七章减震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八章转轮热回收装置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九章框架防冷桥原理介绍 第十章挡水板的设计选型方法和工作原理

概述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型号很多,不同公司的产品也不一样,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组合式空调机组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项目供冷工况供热工况备注 干球温度℃27+ 21+ 湿球温度℃+ -- 进水温度℃7+ 60+1 有蒸汽加热的,不同 公司的产品不一样 出水温升℃5+ -- 风量(m3/h) 名义风量 出口风压(Pa) 根据客户需要选择合适的风机 功能段功能段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匹配,无具体的设计要求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

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 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 ,M 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 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 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的系列代号方法如下: 完整的换热器的表示方法如下: MK .HRQ3Z 换热器M ×N ×L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MK .HRQ3Z 换热器8×24×2015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每排管数 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 (L=2015)的左式换热器。 具体名称命名方式可参阅换热器命名 。 换热器的设计: 一、 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客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 、L 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 、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 、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目前我们公司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别,5000m3/h 以上的采用φ16铜管套波纹片,5000m3/h 以下的采用φ铜管套开窗片。 换热器基本代号,换热器汉语拼音缩写,用HRQ表示 空调末端产品基本代号,美的空调汉语拼音缩写,用MK表示MK ·HRQ 部件分隔符,用“·”表示 □换热管代号,φ16换热管缺省不表示,φ9.52用U表示 □换热器总水管代号,用1、2、3、4表示,分别代表通径 为DN40、DN50、DN65、DN80的总水管 □ 左、右式换热器区别代号,左式用Z表示、右式用Y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