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

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正确)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正确)

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

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正确)

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正确)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错误)

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错误)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D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B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

A、有益

B、有害

C、不变

D、不能判断

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判断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

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

C、市场出清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

A、绝对价格

B、相对价格

C、不变价格

D、以上三种都不是

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

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

C、没有优势

D、以上三种都不是

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

A、市场占有率

B、技术优势

C、竞争优势

D、贸易条件

四、简述题:

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2、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3、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贸易发生在大国和小国,对大国的该产品价格影响不大,而对小国的该产品价格影响相对较大,而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明显高于小国在国际商场上的影响力,因此大国该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处于引导地位的,小国的产品价格属于从属地位。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重要

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他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试推导贸易提供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2、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二、是非判断题

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正确)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

专业化的程度。(错误)

3、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正确)

4、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的基础。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正确)

5、在古典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指的是劳动和资本。(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

1、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

据比较成本说( C )

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和出口手表

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D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 D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 )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6、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Y。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是(A )

A、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

B、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B国少

C、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比B国少

D、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一切投入都比B国少

7、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是(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战略性贸易政策

D、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8、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A )

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魁奈

9、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观点是( A )

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

C、要素禀赋论

D、人力资本论

10、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经济资源能够(A )

A、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B、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C、不能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D、不能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四、简述题

1、试用图形或数学模型分析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1、该理论的数学分析

表1

表2

结论

(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约劳动时间;

(3)分工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益;

(4)分工可以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2、(1)该理论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2)该理论所说的贸易利益是短期利益

(3)按该理论观念,当今的贸易应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事实恰好相反。

3、(1)比较优势的定义: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

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2)主要内容:

A.较大的绝对优势或较小的绝对劣势成为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贸易双方均获利。

B.国际分工改善了两国福利,贸易利益来源于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

C.贸易模式是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即比较优势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2、试说明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

仅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

1、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分工应按地区、自然条件及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即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参与分工应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2)数学模型或图形的分析比较。

(3)意义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

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2、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3、里昂剔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考察美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时,发现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二、是非判断题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正确)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正确)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正确)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错误)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存在

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

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C )

A、斯托尔泊

B、萨谬尔森

C、里昂剔夫

D、俄林

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D )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3、俄林认为( C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C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以上都不是

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C )

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C )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

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C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

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

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四、简述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1)商品的价格差

(2)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价格差

(3)出口和进口

2、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1)贸易基础: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

(2)贸易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贸易利得: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

(4)贸易政策:自由贸易

五、论述题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每个国家应密集使用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商品,应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2)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价格差异;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借鉴意义:灵活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2产业内贸易: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3. 产业间贸易:国家间不同产品的双向贸易。

4. 产品生命周期:把产品从诞生到衰落的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阶段,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在各国发生。

5. 规模收益递增: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二、是非判断题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

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正确)

2、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错误。即使两国间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3、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

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正确)

4、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错误。产业间贸易的

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5、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会发生两国关系之间同质产品更新换代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正确)

6、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会使两国的福利恶化。(错误。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后,两国市场结构皆由完全垄断转

变为寡头市场结构,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市场价格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产品中,( B )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 D )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论 D.新贸易理论

3.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D )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金融

D.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 B )之间

A.富国与穷国

B.类似的高收入国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

5.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 B )

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

C.制鞋业

D.小企业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B )

A. 赫克歇儿

B.弗农

C.小岛清

D.马歇尔

7.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B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

8、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C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

9.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

10.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K/L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四、简述题(任选一题)

1、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两者都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属于动态分析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属于静态分析理论。

2、试简述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是如何扩大市场和提高社会福利的

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使市场扩大:一方面,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品种数量。从社会福利的提高来看:一方面,生产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3、简述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发意义

发展中国家生产成熟产品具有劳动力的优势。

2、区别“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很有用吗为什么

有用。用产业间贸易理论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

3、试论述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仍是互利的。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可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利益;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技术进步;贸易可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品种。

第六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一、名词解释

1、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2、有效保护率: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3、掠夺性倾销:厂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4、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5、持续性倾销:倾销是无限期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

6、自愿出口限制: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金额。

二、是非判断题

1、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

2、最佳关税或最佳关税率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最佳关

税使外国的利益转变成本国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

3、厂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它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

弹性是相同的。(×)

4、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6、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7、在现实中,对国内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8、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9、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能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减少。(×)

10、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11、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12、出口补贴是非关税壁垒最常用的一个手段。(√)

13、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三、单项选择题

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2、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的议定书上签字的缔约国共有(B )

个个个个

3、商品倾销的目的主要是( C )。

A、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B、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

C、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D、进行促销

4、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C )。

A、禁止关税

B、名义关税

C、有效关税

D、正常关税

5、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的方法是(A)

A. 竞争性拍卖

B. 固定的受惠

C. 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C. 政府适时分配

6、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A)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后者大于前者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

7、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 D )

A. 特惠税

B. 普遍优惠制

C. 差价税

D. 海关估价

8、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 B )

A.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 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制

C. 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D. 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9、从出口补贴中得益的利益集团是( A )

A、出口国的生产者

B、出口国的消费者

C、出口国的政府 C、进口国的生产者

10、从征收进口关税中受损的利益集团是( A )。

A、进口国的生产者

B、进口国的消费者

C、进口国的政府

D、出口国的消费者

11、WTO原则上是反对和禁止( A )。

A、出口补贴和商品倾销

B、出口退税

C、关税同盟

D、自由贸易区

12、对一个大国来说,最优关税率是(C )。

A、零关税率

B、禁止性关税率

C、在禁止性关税率和零关税率之间

D、5%

13、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 B )。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消费者剩余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

D、生产者剩余增加

14、通常所说的非关税壁垒是指( C )。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配额制

D、禁止性关税

15、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倾销(B)

A.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10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800元

B.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8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900元

C. 某物品出口量特别大

D. 某物品出口价格等于国内市场价格

16、当达成自愿出口限量协定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D)

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 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

17、当征收关税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C)

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 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

四、简述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征收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国内需求弹性大于零,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此即关税的消费效应。

2、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给予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

国内消费者支付比国外消费者更高的价格,并且国内消费者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一部分政府给予国内生产者的补贴,因此出口补贴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3、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他们会选择那种措施

(1)进口配额和关税的异同(2)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五、论述题

1、贸易保护政策到底保护了谁

第七章外汇市场

一、名词解释

1、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3、汇率制度: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规定。

4、外汇管制: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

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是非判断题

1、直接标价法是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正确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短缺是因为经济发展阶段落后,创汇能力低于外汇需求(正确)

3、外汇管制只适用于国际收支逆差国。(错误)

4、远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总是大于即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正确)

5、外汇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与货币利率成正比。(错误)

6、外汇短缺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性的。(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

1、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 D )。

A、中央银行

B、外汇银行

C、外汇经纪人

D、财政部

2、按照IMF的定义,一国若能实现( A )下货币的自由兑换,该国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基本项目 C、错误和遗漏项目

3、1994年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为( D )。

A、固定汇率制

B、清洁浮动汇率制

C、钉住浮动汇率制

D、单独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 C )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A、日元

B、德国马克

C、美元

D、欧元

5、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 A )时,卖出外币,回笼本币。

A、过高

B、过低

C、不一定

D、都不是

四、简述题

1、外汇市场的主要功能。

(1)国际清算: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

(2)信贷功能:贸易中的延期付款相当于向买方提供融资信贷

(3)套期保值:买进或卖出等值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实现

(4)投机:寻找汇率风险或者暴露头寸以期望盈利

2、发展中国家实行外汇管制的原因。

3、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

1、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什么理论上的优劣在我国经济逐步开放的情况下应采取哪种制度

第9章汇率决定

一、名词解释

1、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

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二、是非判断题

1、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表明,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和高通胀时是成立的。(正确)

2、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升值幅度。(正确)

3、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将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归结为三组变量: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对实际收入和相对利息率。(错

误)

4、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不具有充分可替代性,而资产组合平衡法则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有充分可替代性。(正确)

5、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升

值(错

6、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都是一样的。(错误)

7、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在下列情况下,本国货币必将发生贬值( A )。

A、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

B、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C、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D、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2、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属于存量分析的有(D )。

A、购买力平价理论

B、利率平价理论

C、国际收支理论

D、资产市场法

3、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市场说中资产组合包括( B )。

A、实物资产

B、金融资产

C、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D、货币和黄金

4、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A )。

A、流动借贷

B、国际借贷

C、固定借贷 C、长期借贷

5、假设意大利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法国只有2%,根据购买力平价,法国法郎相对于意大利里拉将( A )。

A、升值8%

B、贬值8%

C、升值12%

D、贬值12%

6、假设预期实际汇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则在下一年度美元对于日元将

( B )。

A、升值4%

B、贬值4%

C、升值6%

D、贬值6%

7、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就会(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四、简述题

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1)汇率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

(2)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

(3)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4)一价定律

3.简述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1)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2)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不同利率水平决定的理论

4.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及保持其与黄金可兑换性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期维下去,存在着崩溃的必然性。

五、论述题

1、试述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逻辑与发展趋势。

2、试述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予以分析。

影响:(1)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一般表现: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本币贬值,将引起所有国外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和所有本国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上升,,本国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下降,改变了进出口数量。本币贬值,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

(2)对国内物价影响。如果本币贬值,即反映了本币购买力的下降,将直接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增加引起货币投放量增加,增加通货膨胀预期。

(3)对就业。本币贬值,将促进出口量增加,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一般来说,贬值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对资源配置。本币贬值,出口量增加将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进口量减少将促进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调节。

第十章国际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国际金块本位制: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实行的金铸币本位基础上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与会议并商定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3、史密森协议:1971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十国于史密森尼学会所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协定。

4、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主要目标是要建立名为欧元的单一欧洲货币

5、东南亚金融危机:

6、特里芬难题: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及保持其与黄金可兑换性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期维下去,存在着崩溃的必然性。

二、是非判断题

1、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只能流通由国家统一铸造的金币。(╳)

2、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汇率方面规定,IMF成员国的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基本职能是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4、《牙买加协议》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5、特别提款权是一种国际支付工具。(╳)

6、牙买加体系建立后,美元占国际储备的比例持续提高。(╳)

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超过%。(╳)

8、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钉住汇率制。(√)

9、六十年代以来所采用的进口替代策略是引发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

10、1999年1月1日欧盟正式启动欧元,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

三、单项选择题

1、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 )

A. 固定汇率制

B. 浮动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联合浮动制

2、最早实行金本位的时期是在( C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3、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D )

A.“双挂钓”制 B.单一汇率制 C.固定汇率制 D.浮动汇率制

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 )

A.美国全面经济逆差 B. 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 C. 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D. 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5、目前,特别提款权的定植方法是(D)

A. 与黄金挂钩

B. 与美元挂钩

C. 用16种货币定植

D. 用5种货币定值

6、国际货币基金的普通贷款额度是根据会员国的(C)大小来决定的。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际储备

C. 缴纳的份额

D. 进出口额

7、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波动以(B)为界限。

A. 黄金输送点

B. +1%

C. +%

D. +%

8、布雷顿森林协议在对会员国缴纳的资金来源中规定 C

A.会员国份额必须全部以黄金或可兑换的黄金货币缴纳

B.会员国份额的50%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50%的份额以本国货币缴纳

C.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75%的份额以本国货币缴纳

D.会员国份额必须全部以本国货币缴纳

9、史密森协定规定市场外汇汇率波动幅度从±1%扩大到A

A.±% B.±6% C.±10% D.自由浮动

10、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B )

A. 印度尼西业

B. 泰国

C. 日本

D. 韩国

四、简述题

1、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

(2)储备货币使用黄金,并以黄金作为国际计算工具,各国的国际收支可以使用黄金的输出很输入自动平衡。

2、简述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优点

A.固定汇率

B.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2)缺点

A.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

B.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助长了美国的对外扩张。

C.汇率僵化

D.美国不存在责任

E.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解决

3、简述特别提款权的功能。

(1)含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2)参加国分得特别提款权以后,即列为本国储备资产,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即可动用。使用特别提款权时需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它指定一个参加国接受特别提款权,并提供可自由使用的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还可以直接用特别提款权偿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支付利息费用;参加国之间只要双方同意,也可直接使用特别提款权提供和偿还贷款,进行赠予,以及用于远期交易和借款担保等各项金融业务。特别提款权的利息开始时较低,1970 年间仅为%,1974 年6 月起提高到5%。以后,特别提款权利率的计算方法,大致是根据美、德、日、英、法5 国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加权平均计算而得,每季度调整一次。

五、论述题

1、产生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1)债务负担日益加重

(2)偿债负担的加重由于发展中国家难以用商品的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3)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于乐观,大量举债。

(4)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一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From 1959 to 2000,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 l economy.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课后题答案.doc1

第3章课后题答案、 1、商品的相对要素强度:不同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不同,通过比较可判断该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 国家的相对要素丰裕: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要素拥有的相对状况。 贸易的商品构成:即使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一国终将出口密集的使用其相对丰裕(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 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的相互替代:如果加拿大或者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设立保护性贸易壁垒,那么,美国企业就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立工厂,在这些国家之内进行生产,绕过贸易壁垒。(P37) 里昂剔夫悖论是否证实了这种解释?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里昂惕夫利用计算结果表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 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需求逆转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2、要素比例理论不是产业内贸易的一个良好的解释。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 6、区别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分别举例。请提供有关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产业间贸易:是国家之间完全不同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 ?产业内贸易:是国家之间高度相似的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例子:略 7、根据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包括: ?对于生产者: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每个种类商品的生产成本 ?对于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商品种类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4章课后题答案 2:有效保护率是指关税使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a.对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率取决于 ?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和投入品的名义税率。 ?取决于商品国内附加值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有效保护率,对进口原材料免税或者低的关税。 b用有效保护率的分析方法解释下列政策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深化: 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实行保护性的高关税,并对投入品进口免征关税,进而开始建立起总装配厂。 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国内生产投入品,并给予他们高保护,进而开始深化国内加工程度。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的关税率升级: ?关税升级: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而实施逐渐上升的有效保护率,鼓励了发 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和半加工商品,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第5章课后题答案 2、关税、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都使美国的钢铁进口量减少 区别: (1)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实行进口关税时,美国政府获得了关税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C h a p t e r7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M o v e m e n t 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 I 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 I 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 t 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 t 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 t 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 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 i 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 N 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 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英语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 后答案英语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C H A P T E 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 D COMPARATIV 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ANSWERS TO TEXTBOOK PROBLEMS 1.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a straight line that intercepts the apple axis at 400 (1200/3) and the banana axis at 600 (1200/2). b.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is 3/2. It takes three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n apple but only two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 banana. If one foregoes harvesting an apple, this frees up three units of labor. These 3 units of labor could then be used to harvest bananas. c.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Thus, the relative price equals the relative costs, which equals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apples divided by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bananas. Since wages are equal across sectors, the pric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which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2.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linear, with the intercept on the apple axis equal to 160 (800/5) and the intercept on the banana axis equal to 800 (800/1). b.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constructed by determining the supply of apples relative to the supply of bananas at each relative price. The lowest relative price at which apples are harvested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flat at this price. The maximum number of apples supplied at the price of 3/2 is 400 supplied by Home while, at this price, Foreign harvests 800 bananas and no apples, giving a maximum relative supply at this price of 1/2. This relative supply holds for any price between 3/2 and 5. At the price of 5, both countries would harvest apple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again flat at 5. Thu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step shaped, flat at the price 3/2 from the relative supply of 0 to 1/2, vertical at the relative quantity 1/2 rising from 3/2 to 5, and then flat again from 1/2 to infinity. 3. a.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cludes the points (1/5, 5), (1/2, 2), (1,1), (2,1/2). b.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foun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This is the point (1/2, 2), where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tersects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Thu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is 2. c. Home produces only apples,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each country trades some of its product for the product of the other country. d.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Home could gain three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and Foreign could gain by one apple foregoing five bananas. Trade allows each country to trade two bananas for one apple. Home could then gain four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while Foreign could gain one apple by foregoing only two bananas. Each country is better off with trade. 4.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kers at Home shifts out the relative supply schedule such that the corner points are at (1, 3/2) and (1, 5) instead of (1/2, 3/2) and (1/2, 5).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is now in the lower horizontal section, at the point (2/3, 3/2). In this case, Foreign still gains from trade bu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ananas in terms of apples for Home is the same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trade, so Home neither gains nor loses from trade.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