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 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 4个特点。

?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

?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

?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3.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4. 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 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

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随访一定时间, 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 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病因: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 (cause of disease 。

危险因素:导致人群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5.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抽样调查的原则:1.保证每一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必须随机抽样; 3.足够的样本含量; 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

6. 何为科赫法则?

答:Koch (科赫还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即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

由此形成特异病因说或单病因说。即每一种疾病必定是由某一种特异的病原物(如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第一个被证实符合科赫法则的疾病是炭疽。 (看情况答,未必要

7. 简述病因的探索的程序与方法?

答:(一收集基础资料:通过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以及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可以为形成病因假设提供基础资料。 (二形成病因假设。 (三检验病因假设。

8. 简述病因推导的步骤与方法?

9. 简述病因推断标准?

答:关联强度;时间顺序;可重复性;合理性;生物学效应梯度关系;一致性;特异性;实验证

据;相似性。

10简述诊断试验研究时选择研究对象要点?

答:为了保证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选择研究对象应把握以下要点。

1.病例组应当包括该病的各种不同临床类型:轻、中、重;早、中、晚期;典型的、非典型的; 有、无并发症;治疗过、未治疗过等。

2. 对照组应选自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 并且应包括易与该病相混淆的其他疾病, 一般不能只选正常人做对照。

3. 病例组、对照组均应是同期进入研究的连续样本或者是按比例抽样样本, 而不能由研究者随意选择。

11.何为金标准?常用的金标准有哪些?

答:标准诊断方法也称为金标准” (gold standard 是指临床医学界公认的当前最客观、最真实、最可靠的疾病诊断标准。常用的金标准包括: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 ; 外科手术发现; 特殊的影像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 ;病原学诊断;临床综合诊断;长期随访获得的肯定诊断。

12.何为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似然比、 ROC 曲线?

答:真实性 (validity 是指诊断试验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评价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正确诊断指数等。诊断试验的可靠性 (reliability 又称精确性 (precision 或可重复性 (reproducible,是指诊断试验在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预测值 (predictive value 是指在已知试验结果的条件下,表明有或无该病的概率,又称预告值、诊断价值。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指试验阳性者中患该病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指试验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称之为似然比 (likelihood ratio ,

LR 。 ROC 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是以取不同阳性判断标准时的灵敏度为纵坐标,误诊率为横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它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3.简述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1阳性预测值:指真阳性数占阳性数的百分比。它说明被试人如为阳性时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2阴性预测值:指真阴性数占阴性数的百分比。它说明阴性时未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14.简述确定诊断标准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确定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⑴鉴别诊断试验的繁简程度;

⑵漏掉一个可能病例的后果是否严重,早诊断疗效佳取高灵敏度,反之取高特异度; ⑶隔一定间隔期后再一次检查的可能性;

⑷该病的患病率:患病率高时诊断标准要放宽, 以减少假阴性; 患病率低时诊断标准要严格, 以减少假阳性。

一旦选定了标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更改。

15.简述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答:提高诊断质量就是提高诊断指标质量、提高诊断方法的质量与可靠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尽量选用客观指标。

2. 选择正确而合适的指标, 对计量指标则应考虑合适的分界值, 使其有尽可能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对指标的测量,要把方法及可能影响结果的步骤及条件都进行标化。

16.何为临床试验?简述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答: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给予标准(经典疗法或安慰剂或不给予任何措施,

追踪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毒副作用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基本特征:1.临床试验是实验性而非观察性的研究。 2.临床试验有严格的平行

对照。 3.临床试验属于动态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4.临床试验应特别注意受试者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5.临床试验的效应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

17.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注意或把握的要点?

答: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效应。临床试验设计应围绕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试验效应等 3个基本要素展开。

17.简述临床试验确定效应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⑴客观性:定量指标一般以客观记录为主,定性指标也应尽量用客观方法记录,避免主观心理因素造成偏倚。

⑵特异性:要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 能确切反应处理因素的效应, 因而要尽可能选用特异性指标, 以防止非处理因素的干扰。

⑶灵敏性:对处理因素要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由于医学实验方法日新月异,故应根据专业知识、研究目的和要求,选用新的灵敏指标。

⑷稳定性:任何实验指标都要求稳定性好,能被不同时间、地点和操作者重复证实,误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⑸结局性:尽可能选用结局性指标,少用中间性指标。

18.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设置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实施;重复原则。

19.简述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原则?列举常用对照组类型?

答:⑴一致性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要求除处理因素外,其他条件在理论是应完全一致。在临床试验中,实际上做不到完全一致,但应在防止和减少主要混杂因素的影响

上达到一致。

1组间样本的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烟酒史等应一致;

2病情特点、预后因素以及同时接受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

3试验条件如仪器、试剂及操作人员和方法等都应相同,不能一组用一套;

4组间尽量同步进行,以消除时间因素造成的影响。

⑵对等原则:从统计学角度考虑,组间人数相等的组间合并误差最小,因此,对照组的例数应与实验组例数相等, 一般对照组例数不应少于实验组例数; 同等重视各组以避免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

20.试述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方法?

答:⑴简单随机分组:如采用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具体方法是:事先规定凡遇到

数字 0~4分到 A 组, 5~9分到 B 组。然后随意指定一行随机数字,如:0, 5, 2, 7, 8, 4, 3, 7, 4, 1, 6, 8, 3, 8, 5, 1, 5, 6, 9, 6。则可按此顺序将病人分到 A , B , A , B , B , A , A , B , A , A , B , B , A , B , B , A , B , B , B , B 。结果 20个病人中分到 A 组 8人,而分至 B 组 12人。显然两组人数不平衡。这是简单随机分组的最大弊病。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就诊的时间先后,交替地分配到两组不属于随机化分组。

(2区组随机法:适用于临床病例先后就诊,逐步累积样本的随机方法。可以克服简单随机分组的缺点,任何时候都能保证试验组(A 组与对照组(B 组的病人数保持

平衡。

(3分层随机法:用对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病情特点等先行分层,然后在层内随机分配病人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21.何为预后、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答: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其不同结局发生概率的预测。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体疾病结局的因素。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合理治疗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⑵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的性质、病程、临床类型与病变程度也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⑶病情轻重:病情轻重与预后密切相关。⑷患者身体素质: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⑸医疗条件:医疗条件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⑹社会与家庭因素: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化教养,以及患者职业、行为习惯、文化教养与心理因素等均影响疾病预后。⑺危险因素作用强度:对于多因素慢性病, 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往往也影响预后。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

业暴露石棉 (砷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等、电离辐射等,某病人若是由于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肺癌, 则预后较差。

22.简述预后研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社区还是医院,或来自哪一级(一、二、三级医院还是某地区各级医院,其代表性差别较大甚至显著。⑵各观察组间应均衡可比: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组,除了所研究的预后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等在各比

较组间是否均衡可比。 23.简述预后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要点?答:常见偏移的种类:1.集合偏倚(assembly bias)2.零点偏倚(zero time bias)3.迁移偏倚(migration bias 4.测量偏倚(detection bias)5.回忆偏倚(recall bias)6.报告偏倚 (reporting bias 7 .疑诊偏倚( 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 ) 8 .期望偏倚 9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控制要点: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采用或制定明确、统一与公认的诊断标准,尽可能选择各级医院的早期病人为研究对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2.采用多种对照:采用多种对照,可以对选择偏倚作出估计,减少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研究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意义的宣传,以提高依从性;建立健全随访管理制度,随访要有专人负责,对失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随访;积极回答患者来信的要求,不失信于患者;改进随访信格式与内容,删除使患者及其家属反感的措辞,采用关心体贴的言语。4.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测量变量与指标明确、客观,并力求量化或等级化;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予以标定,试剂药品应符合要求;对资料收集者进行统一培训,以便统一标准、统一方法;通过与所收集资料有联系的鲜明记忆目标帮助患者联想回忆;收集到的患者记忆资料与相关客观记录核实;通过调查知情人或相应调查技术获取敏感问题的正确信息;对研究对象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以取得研究对象的密切合作,提供如实、客观的信息;资料收集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5.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采用“盲法”收集资料有助于减少观察员的测量偏倚,若做不到盲法,应由同一个观察员测量待比较的

各组。6.尽量采用客观指标的信息:如应用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记录作为资料的来源。此外,可以采用虚变量来分散研究对象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信息准确性的影响。7.随机分组 8.配对 9.标准化 10.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24.何为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答: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普遍性,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仍然有效,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 25.简述偏倚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答:定义: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或资料分析阶段,由于设计者、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在选择观察对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资料或解释结果时产生的各种系统误差。特性:偏倚是从样本研究中所得结果不能如实反映目标人群真实结果的一种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6.何为选择偏倚?简述选择偏倚控制方法?答:选择偏倚: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与所研究的目标人群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的系统误差。控制方法:1)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2)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或制定明确、统一与公认的诊断标准,尽可能选择各级医院的早期病人为研究对象。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研究中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减少失访与退出。4)采用多种对照:采用多种对照,可以对选择偏倚作出估计,减少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7.何为信息偏倚?简述信息偏倚控制方法?答:信息偏倚: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控制方法:1.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2.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3.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4.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 5.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6.如有可能,在收集时可增加一些“无关”信息,以分散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7.研究者应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搞好研究工作的质量控制。 28.何为混杂偏倚?简述混杂偏倚控制要点?答:

定义:混杂偏倚(confounding)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的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confounder)。控制方法:研究工作中可在3 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混杂偏倚。在研究设计阶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杂因子发挥作用;在资料收集阶段详细准确收集潜在混杂因子的资料;在资料分析阶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

流行病学复习题研究生课程班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 二、名词解释 三、填空题 四、简答 五、问答和计算 流行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包括英文) 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1.死亡率及其专率: 1、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 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3、发病率及其专率: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 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4、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 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5、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 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 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6、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 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流行: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着超 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午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7、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长期 趋势:也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 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 生的的变化。 8、病因 9、描述性研究: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 据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 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 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10、现况研究:通过对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 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 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从观察时间上来说,其所收集的资 料是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情况,一般不是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 情况,也不是追踪观察将来的暴露与疾病情况,故又称为横断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重点思考题

《流行病学》思考题 一、绪论 1.目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什么?该定义包含哪些特征?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4.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5.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二、疾病的分布 1.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联系和区别?使用发病率时应注意什么 2.若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和民族差异,其原因有哪些? 3.某地人口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稳定,经三年观察,某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患病率略有升高,可能是什么原因? 4.若某病分布呈现出家族聚集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描述性研究 1.简述现况研究的特点 2.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3.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4.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现况调查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四、队列研究 1.什么是队列研究?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简述队列研究优缺点 3.试述队列研究的便倚及其防止 4.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 5.0/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21.0/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指标,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与评价。

五、病例对照研究 1.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何谓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其含义是什么? 3.什么叫配比?什么叫匹配过度?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正确进行配比? 4.如何正确理解、分析和解释OR值?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真实验和类实验?真实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3.现场试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是什么? 4.什么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影响实验流行病学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七、理论流行病学 1.什么叫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有什么用途? 2.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抽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3.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4.试述理论流行病学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意义。 八、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关系 1.什么是病因?其判定标准是什么? 2.试述研究的变异性与研究的真实性的关系 3.简述因果推断的标准 4.什么叫危险因素,从疾病的因素模型来看,流行病学研究的危险因素多为哪一层次的病因,特点是什么?请简要举例阐述研究该层次病因的意义。 九、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3.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4.在人群中实施计划免役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I、incidence rate):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罹患率(attack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4、患病率(P、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7、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人。 8、地方性: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9、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民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10、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11、概率论因果观:因果联系是一种“或然性”,即确定的原因导致不确定的结果。 12、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13、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14、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15、普查(census):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指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16、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的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17、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18、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有无所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因素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19、匹配过头: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可能一致,不仅会丢失某些重要信息,而且会增加选择对照的难度和工作量,这种情况被称为匹配过头。 20、单盲(single blind):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21、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 22、三盲(triple blind):是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 23、阳性预测值(PV+):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病人(用金标准确诊患某病者)所占的概率。对于一项诊断试验来说,阳性预测值越大越好。 24、阴性预测值(PV-):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结果中真正无病(用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的概率。该值越大越好。 25、并联试验(parallel test):也叫平行试验,即同时应用多个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只要有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只有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阴性。 26、串联试验(serial test):也叫系列试验,即依次应用多项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阳性,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定为最终结果阴性。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考试题库【2020年最新】

1、单项选择题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A.2大类25种 B.2大类35种 C.3大类25种 D.3大类30种 E.3大类35种 本题答案: E 2、填空题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为主要表现。 本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 3、问答题简述暴发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要点:①黄疸 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单项选择题司他夫定(stavudine)() A.免疫调节剂 B.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本题答案: D 5、多项选择题某患者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血象检查会出现哪些改变:()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增高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E.血小板减少

本题答案:A,B,C,D,E 6、单项选择题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本题答案: C 7、单项选择题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本题答案: A 8、多项选择题有关HIV感染Ⅱ期正确的描述是:() A.为无症状感染期 B.时间不长于2年 C.全身有多组淋巴结肿大 D.有传染性 E.血中能检测到HIV及其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本题答案:A,D,E 9、单项选择题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https://www.doczj.com/doc/4e17740309.html,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本题答案: A

临床流行病学-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5.8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0.5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5.9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了解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与健康0.5学时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e17740309.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第二十二章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 1.制定长远的糖尿病防治国家计划; 2.加强与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多地区的协作,进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 3.建立糖尿病三级防治和疾病监测网,使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开展社区综合防治; 5.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倡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同时,强调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6.有计划地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糖尿病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 7.研究和评价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机制,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糖尿病防治。 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1.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3.提倡膳食平衡,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限盐,防止能量的过度摄入;4.预防和控制肥胖。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筛检试验: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检验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积极的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十三章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正黏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中间层为类脂膜下面的基质蛋白(M1)形成的厚的球形蛋白壳,具有维持病毒外形及保护核衣壳的作用。最内层为核衣壳,由病毒基因组与核蛋白组成。 流感病毒的分类: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抗原变异性最强,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小型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的抗原性比较稳定,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 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亚型),宿主如果是人可以不写。乙、丙型无需注明亚型。 抗原变异: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流感大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1.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是指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的变异,属于量变。漂移的结果往往引起流感的季节性流行。 2.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是指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的新亚型,属于质变。转换的结果常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2.DME: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与评价,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 3.重复(replication)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4.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某病发病率=某年(期)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 同年(期)暴露人口数。 5.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某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 6.死亡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常用的指标。 7.病死率: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8.生存率:指观察开始至少到某时点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概率。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常用1年和5年生存率来反映疾病严重性和预后指标。9.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比较,其区别在于罹患率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使用比较灵活,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10.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暴露组发病率/ 非暴露组发病率 11.优势比OR:OR=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 非暴露人数// 对照组中暴露人数/ 非暴露人数。 12.归因危险度(AR)又叫率差(rate difference, RD)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4.误差(error)是指研究的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离,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15.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由抽样而产生的误差,可影响研究的精确性,一般可通过统计学方法予以估计或评价。 16.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又称偏倚(bias),发生在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推断等各阶段,可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17.偏倚指的是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它系统地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真实联系。 18.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暴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9.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0.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也叫结果变量,简称为结局。 2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将合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病死率、治愈率),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供参考

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 个特点。 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 、人 益。 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病因: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cause of disease)。 危险因素:导致人群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 因素(risk factor)。 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抽样调查的原则:1.保证每一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2.必须随机抽样;3.足够的样本含量;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 6.何为科赫法则? 答:Koch (科赫)还提出了着名的科赫法则,即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由此形成特异病因说或单病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一般为 1, 2 天、1, 2 周或 1, 2 个月,最长不宜超过 2, 3 个月。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 RR (relative 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 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 Over matching: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 Double blind: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 Nest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思考题

对流行病学学科有什么样的认识? 通过对流行病学历史的学习,我认识到:流行病学的发展最早始于对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随后因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促使的学科迅速发展,并成功将流行病学用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而现代流行病学则将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从传染病扩大到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同时对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发展至今,流行病学已逐渐开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流行病学这门学科,我认为它是研究对象具有群体特点,通过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人群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与全面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干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目的的一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 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说明流行病学这一学科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历史发展使其逐渐形成学科特点,并通过学科先驱们的不断努力,是流行病学逐渐成熟,使人们对其定义逐渐清晰明朗。而定义应用于现代,对其的诠释包括一、流行病学是以传染病为主的研究内容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扩大到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二、流行病学任务包括三个阶段;1、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2、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3、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或措施。三、从方法学看,流行病学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以观察法最重要。四、流行病学学科中三大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1、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 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