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综合英语实践》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答题技巧

一、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测试题。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通常,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有三大因素:词汇量、语法知识、背景知识。考生除了要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一般来说,有略读、寻读和细读三种阅读技巧。

1. 略读(Skimming)

略读亦称“浏览”,是指跳过细节,跳过不重要的描述与例子,进行快速阅读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的方法。在题目中时常会用到title,subject,main idea,topic,theme等词。常见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____.

This passage tells us ________.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__________.

略读的技巧尤其适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在略读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文章的首段、尾段,对文章中间的几段,重点放在每段的第一句话并快速浏览句中的关键词语而忽略细节。略读技巧主要用来解决有关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和标题的问题。通读文章后把各段主题句联系起来,一般就能得出文章主题。就整篇文章来讲,首段和尾段一般对于解这类题更为重要。

2. 寻读(Scanning)

寻读(亦称查读)并不要求考生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容,只需通过快速搜寻以了解某一特定细节或具体信息,例如:数字、人物、原因、年代、年龄、时间、方式等。这种方法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本技巧主要用于做细节题。目的是使考生能够迅速地从文章中准确地找到某个问题答案的出处,或从试卷上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准确的答案。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all true except _____.

In the second / third…paragraph, the expression “…” means 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best reason for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tone in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4 …, what / when / who / why is …?

考生最好是先寻读而后略读,即先读文章后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用寻读的方法在文章中找答案。做完细节题之后,再来略读文章以掌握其主旨来对付剩下的有关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在做完有关主旨思想的问题之后,最好再检查一下有关细节的问题。

3. 细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

细读是在找到文章中的有关部分以后,在此围逐句阅读,特别要对关键词或句仔细推敲,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刻、准确的理解。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弄清文章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思。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来推测其词义;对难以看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手段,对其加以分析,以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在做推理性试题时往往要采用细读的方法。这类题目大多含有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most)probably等关键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提问方式: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________.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________.

Wha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正确理解原文语言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意义。对原文中找到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仔细分析,弄清它们的时间、方位、因果、对比等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推理,选定答案。

二、解题方法

大学英语A阅读部分包括2篇短文,每篇短文后面有5个题,每题3分,总共30分。题型都是选择题。阅读部分的短文包括应用文、描述文、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等。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以分为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词义题和观点题。下面就这些题目的解题方法作简单介绍。

1. 细节题

这是最基本的考试题目。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中某些事实的细节和数据的掌握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事件等。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都能够在原文中找到,因为在题干中这类题目的某些结构、词语和表达方式与原文中的某些句子结构是一致的。按所考查的侧重点的不同,细节题可分为:句子理解型、数字计算型和例证说明型。

句子理解型的题目多侧重于考查对段落中某些较难的句子的理解。往往会涉及到一些不常用的或较难的单词和短语。有时句子结构比较松散,甚至会出现双重否定,因此考生应该把上下文中的语句联系起来,经过认真考虑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数字计算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计算。个别题目还会考查学生对某些表示数量的名词的理解。例如:

quarter (1/4), half (1/2), dozen (12), fortnight (14天), score (20), decade (十年),century (百年), millennium (千年) 等。有些数字需要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去换算,例如文章中出现的是华氏温度,而选项中出现的是摄氏温度;文章中出现的是具体年份,而选项中出现的却是某个年代或世纪。这些都需要考生去换算后才能回答。总的来说,大多数答案都能在题目中直接找到,即使要运算也是非常简单的。

对于例证说明型的题目,考生可以通过“回读”原文找到例证说明性的句子。这类题目主要侧重于考查例子的细节、所举例子的目的、该事例的作用等。关键是要弄清楚例子出现的位置,例子前后的那些说明性的句子,通过它们便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2. 主旨题

这类题目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是寻找各段落的主题句。一般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有时在段落的开头,有时在最后;有时也会出现在段落的中间。要排除那些干扰项,即文章的局部信息或细节。这些干扰项可能是某一段话的中心论点,或是其中的某个例子。有些干扰项概括的围超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包括的容多于文章所阐述的容。

3. 推理题

推理题一般需要运用细读的技巧。阅读时,一方面要依靠上下文相关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解题时一般可以通过推测作者的言外之意(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他们往往决定作者的言外之意)来推测各部分的在联系、作者的思路与写作方法。作者常用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例子可以了解作者的观点、推测其写作意图。

4. 词义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某些词组或句子意思的判断能力。词义推断有两种类型:一是常用词语辨析,侧重于考查常用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思;二是生词词义猜测,侧重于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有时作者用了一个生词后马上就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解释它,我们就能直接给那个单词定义了。常见标志有连词or,而且多用逗号与生词隔开。例如:The perimeter, or the distance around the circle, is six meters. 单词perimeter对不少考生来说是个生词,但是用一个简单的短语the distance around the circle(圆周的距离)作了解释。因此,考生就可以推断,该单词的意思是“周长”。作者也经常通过某些词语为某一个生词给出定义。常见的有:”is defined as …” , “is said to …”, “refer to…” 和“mean”等。

有时,作者用了一个单词后,为了让读者理解这个生词的意思,往往会在下文中用一个同义词来暗示这个单词的意思。例如:Although I did not approve of the idea, I sanctioned it for I could not think of a better one. 单词sanction比较陌生,但是句中的although以及动词approve暗示了这里的sanction 与approve 是同义词,意为“支持”。

有时,作者通过介绍一个生词的反义词来告诉我们这个生词的意思。因此,表示转折的连接词but, unlike, while, although, however, not, rather than, nevertheless, on the contrary, 就成了这类题目的标志词。例如:The sea lion is a cumbersome animal on land but in water it is one of the most graceful. 本句中graceful意为“优雅的”。句中连接词but 告诉我们cumbersome就是graceful的反义词。由此,我们可以猜出cumbersome 在句中表示“不优雅的”,即“笨拙的”。

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for example, such as 之类的词组。在猜测生词时,通过合适的例子,生词会变得非常清楚和生动。例如:After a day’s hunting, Jack is ravenous. Yesterday, for example, he ate two bowls of soup, salad, a large chicken …before he was finally satisfied. 这里ravenous 是个生词,但是for example 后面的那些东西告诉我们Jack昨天吃了很多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猜出这个生词的意思是“饿的”。

如果你能理解句子的因果关系,那么无论这个生词出现在原因中还是结果中,你都能通过这种因果关系猜出这个生词的意思。

5. 观点题

这种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是否能够了解作者或文章中某人的观点或态度。有时文中既会出现作者的观点,又会出现文中谈到的某个人的观点;有时作者只是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这就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某些关键词的用法及上下文进行推理。考生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出现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因为引语中出现的观点一般都是说话人的观点而不是作者的观点。同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语,如: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I believe, I hold 等。因为这些词语后面跟的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总之,只要采用合适的技巧和恰当的步骤,考生就能较好地做好阅读理解题。

第二部分词汇与结构

答题技巧

词汇与结构部分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20分,题型为多项选择题。

词汇与语法结构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它涵盖了英语的词类、构词法、词语搭配、基本句型、时态和语态、句子成分、从句、倒装、省略、句型转换、标点符号等项目。词汇与语法结构试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词语与语法用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有限信息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熟悉词汇题的形式与特点,其次要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答题技巧。

一、词汇题

1.词汇题的形式与特点

(1)语义题:语义题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和相似词。同义词、近义词的难点在于相似的词汇多,而词义间的差异不易区分;相似词的难点在于拼法相近、词根相同和不规则变化中有相同拼法,容易引起混淆。完成这类试题时,首先应当从词汇的意义入手,了解词义的涵和用法,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词义在具体句子里的特殊用法,从而分辨和体会其区别。

(2)搭配题:搭配题包括短语动词、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以及介词短语和短语介词。短语动词是指动词与介词、副词或名词的搭配;名词短语是指名词与一定的介词搭配构成特定的名词短语,常跟名词搭配的介词有on,to,in,from,with等;形容词短语是指一定的形容词跟一定的介词搭配构成具有特定意思的形容词短语,常与形容词搭配的介词有to,with,or,at,from,in,of,about等;介词短语或短语介词是指特定的介词与特定的名词或再加上介词搭配成介词短语或

短语介词。解这类试题时,不能随意把词组拆开、取舍或更换,要完整地记忆、取义和使用。

2.词汇题的答题技巧

(1)根据构词法识别生词:英语常见的构词法为转化法、派生法和合成法。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对识别生词、扩大词汇量有明显的帮助。解词汇题时,构词法知识也可起到识别生词作用。例如:

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r accident, which irritated the people around.

A. disclaim

B. declaim

C. exclaim

D. acclaim

题解:前缀dis-:不,取消;de-:非,离开,(加强意义)使成……;ex-:前任的,使(做)……;ac-:(加强意义)使成……,用在c,k,q前;词根claim意为“大喊、大叫”,开加上不同的前缀,有了不同的含义:disclaim:否认,拒绝;declaim:巧辩, 演讲;exclaim:呼喊, 惊叫;acclaim:欢呼, 称赞;根据语境中responsibility,accident,irritate的提示,选择含否定意义的disclaim符合句义,所以答案为A。

(2)利用语境猜测词义:虽然词汇题一般都只有一两句子,所给的语境不如阅读理解所提供的多,但是相当部分试题仍然提供一定的语境供考生理解、判断题意。解词汇题时,必须充分利用语境猜测词义。例如:The president made a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ports meeting,which encouraged the sportsmen greatly.

A. vigorous

B. tedious

C. flat

D. harsh

题解:vigorous:充满活力的;tedious:冗长乏味的;flat:单调的;harsh:刺耳的;通过定语从句中的encourage 表明了校长所作发言的特点是积极的,肯定的;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vigorous是一个褒义词,所以答案为A。

(3)借助语法结构排除干扰:有些词汇题的选项看起来似乎都可填入空格处,干扰了考生的选择。但是,如果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就能够排除掉不符合句法结构的词汇。例如:

Experts say walking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for a person to healthy.

A. preserve

B. stay

C. maintain

D. reserve

题解:从四个选项的词义来看,均有“保持”的含义。但动词后面能直接跟形容词作表语的只有stay,其它三个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后面应当接宾语,所以答案为B。

(4)运用逻辑推理选择词汇:有些词本身表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递进、对比、转折和让步等关系,较为常见的这类词有连词、副词、介词短语等。解词汇题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有助于选择正确的词汇。例如:Even though the young man was guilty,the judge did not send him to prison.

A. sensible

B. righteous

C. merciful

D. confident

题解:sensible:明智的,有判断力的;righteous:正直的;merciful:仁慈的;confident:自信的;通过even though 引出的让步关系、让步状语从句中的guilty(有罪的)和主句的意思,表明法官是一个“仁慈”的人,所以答案为C。

(5)利用固定搭配确定选词:英语中有许多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介词短语,它们多数属于固定的搭配,通常要完整地使用。如果考生能能熟记它们,解词汇题时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确定所选词汇。例如:If you the bottle and cigarettes, you’ll be much healthier.

A. take off

B. keep off

C. get off

D. set off

题解:take off:起飞,离开;keep off:远离……;get off:下来;set off:出发;句义为“如果你不喝酒(这里bottle 代指酒)、吸烟,你就会更健康”,所以答案为B。

二、语法结构题

1.语法结构题的形式与特点

(1)时态和语态题:时态题包括完成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完成进行时)及一般时态等。语态题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都涉及到时态和语态,测试时态的同时也在测试语态。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句中提供判断时态的时间状语和动词是否是及物动词,因为及物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而不及物动词只有主动语态。

(2)非谓语动词题:非谓语动词题包括动名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考试的难点在于形式变化复杂,考点多样化。解这类试题时应按照非谓语形式的规则和用法,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判断和选择。同时还要注意谓语动词是后接不定式还是接动名词;不定式、动名词或分词是用主动形式还是用被动形式;某些动词后接的to是介词to还是不定式符号to;分词的独立主格与时间、原因、条件、结果等状语从句有哪些区别;哪些连词可以直接接分词作状语等问题。

(3)虚拟语气题:虚拟语气题除了用于含非真实条件句的主从句外,还会应用于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中,用来表示愿望、建议、劝告等。由于虚拟语气表达的是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行为或状态,是一种假设,所以其谓语动词的变化不同于述语气。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迅速发现解题信息词,确定虚拟语气类型,然后按各类虚拟语气的特定表达方式,根据结构或题句中其它暗示确定动词的形式。

(4)情态动词题:情态动词题的重点是情态动词+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和某些情态动词的特殊用法。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情态动词在表达推测、责备、建议、命令等时与虚拟语气助动词的区别,根据其含义确定动词的形式。

(5)连词题:连词包括并列连词、主从连词和关联连词,试题有两种形式:结构型试题——解题时先从结构上入手,看是否有要求与选项中某个词构成固定搭配的关联词,或看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已暗示出选项中的连接词;逻辑句意题——解题时要确切理解句子的逻辑意思,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6)固定的句型、搭配和词序题:固定的句型、搭配和词序题包括英语基本句型、强调句、倒装句、平行结构和词序等。解这类题时,需要熟悉这些句型结构以及构成这些句型的的关键词。

2.语法结构的题答题技巧

(1)借助排除法,简化解题过程:排除法是指根据选择项的特点,利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通过题干部分分析出选择项存在的错误而排除该项或直接找到答案,从而简化解题过程。例如:

The man in the corner confessed to a lie to the manager of the company.

A. have told

B. be told

C. being told

D. having told

题解:根据confess + 介词to后接动名词的语法要求,排除了动词不定式形式的A、B项;通过空格后的宾语a lie,

说明动名词应该用主动语态,排除了C项,所以答案为D。

(2)捕捉关键词,提高答题准确率:在某些试题中,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提供的信息可以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尽量捕捉这样的关键信息词,便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

I’d rather read than watch television; the programs seem all the time.

A. to get worse

B. to be getting worse

C. to have got worse

D. getting worse

题解:通过时间状语all the time可以推断get worse是一个渐变过程,应该用进行时;动词seem后接不定式,可以排除D项,所以答案为B。

(3)运用句型规律,直接获取答案:英语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型,其规律如同数学中的公式,掌握了这些有规律的句型,即使有时不能理解句子的大意也能选择到正确答案。例如:

It’s high time we something to stop air pollution.

A. do

B. would do

C. did

D. are doing

题解:It’s high time是一个引导虚拟语气的句型,其规律是从句的谓语动词都用过去时态,所以答案为C。

(4)利用标点符号,判断句子结构:标点符号是语法的一部分,它能提供十分重要的解题信息。考生要特别注意逗号和分号在句中的作用:逗号除了可以用来隔开一系列三个以上并列的词、短语或者从句外,还可以表明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从属关系;分号常用于分离没有连接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句。充分利用标点符号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判断句子结构,从而迅速、准确地答题。例如:

All the airlines because of the snowstorm, many passengers could do nothing but take the train.

A. had been canceled

B. have been canceled

C. were canceled

D. having been canceled

题解:因该句前后两部分之间没有连词连接,却用逗号说明这两者之间是从属关系,所以前半部分不是单句,不能采用谓语动词形式。本题用all the airlines + having been canceled构成分词的独立主格作状语,表示原因,所以答案为D。另外,本题还可以兼用排除法,因为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谓语动词,只有D项是非谓语动词的分词形式。

总之,只要考生能够仔细审题,从句子结构、词语的搭配、习惯用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推理,有机地结合、灵活地运用多种答题技巧,就能正确理解题意,找出填入空格处能使句子结构完整并符合题意的选项。

第三部分完型填空

答题技巧

完型填空部分有一篇短文,短文中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20分,题型为多项选择题。

完型填空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测试题,既可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可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它不同于单纯的语法或词汇测试题,而是要求考生从语篇的整体容出发,借助词汇、句子结构、文化背景、上下文等来作出判断与选择。考生在这类题目中失分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对上下文理解不透、不明前后指代关系或逻辑关系所致,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段首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为了给考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出题者在设计完形填空试题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或是大半个完整的表达主旨的句子。这个段首句很重要,它具有开篇启示作用,往往点出了文章的主题与背景,帮助考生判断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为推测全文的大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段首句提供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寻找文章的脉络与线索。

2.快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

答题之前一定要快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在快速通读时,要依据段首句提供的启示,通过逻辑推理,捕捉文中关键词语的语义信息,了解语境,掌握大意。了解语境的重点应放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上。考生切勿错误地认为通读全文是可有可无的步骤.于是在未通读前就边阅读边选择填空。只有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上下贯通,首尾相顾。

3.紧扣文章主题,综合思考选项要素

经过通读全文,考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要综合考虑选项要素,然后作出选择。一是语言方面的要素,主要是指语法、习惯用法、词语搭配、词汇的意义及其用法等;二是非语言方面的要素,主要是指行文逻辑、人物心理逻辑、生活常识以及事物发展的—般规律等。这样才能做到前后照应,准确对比,顺理填空。

4.分析篇章结构,准确理解逻辑关系

分析篇章结构,理解篇章逻辑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这要求考生掌握表达文章逻辑关系的一些词语,如表示列举(first, second, next, then,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原因(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结果(so, 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让步和转折(however, though, yet,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whatever)、对照(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mparison)、补充(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目的(so that, in order that)、条件(if, suppose (that), supposing (that), unless, in case, on condition (that), provided (that))等。

5.充分利用上下文,仔细寻找解题信息

由于完形填空的文章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因此在行文中词语的重复、替代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一写作规律,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出现的词语或相关词语。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词语之间的有机联系来捕捉相关信息,确定答案。因此,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或概括词等。

6.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注意文中的不同搭配

考生在做题时,应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文章中的各种搭配,如逻辑方面的搭配,包括过渡词、连接手段、指代关系、肯定、否定等;语义方面的搭配,包括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