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TCC 15 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AATCC 15 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AATCC 15 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AATCC 15 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AATCC 15 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这一测试方法用于判断有色织品耐汗的坚牢度可用于染色、印花和其它着色的纺织纤维、纱和各种各样的织物也可用测试织品上的染料。

1.2 RA52委员会的工作表明这种测试于有限的领域研究有关。在进行测试前进行酸、碱性测试然后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测试可以被取消。RA52委员会的工作背景消息和取消碱性测试的决定发表在两篇文章上这两篇文章是纺织药剂师和调色师上的“耐汗和耐化学药品的色牢度”1974.10和“评估耐汗色牢度实验室和穿着测试”1974.11。

1.3虽然这种方法已取消了碱性测试这在国外贸易中某些场合或一些特定的用途仍然需要碱性测试。在这些场合进行碱性测试必须依照1973AATCC方法15进行测试。为方便参考碱性溶液的成份在1

2.7中陈述。

2规则

着色纺织品样品在仿汗溶液中浸湿。在固定装置压力的条件下可以慢慢提高温度慢慢干燥。

3术语解释

3.1 色牢度名词—阻止任何材料改变颜色或使相邻的材料着色由于材料暴露在任何环境中在制定、测试、贮存和使用这些材料时也许会碰到这种情况。

3.2汗液名词—由汗腺里排出的碱性液体。

4安全防范

注意这些安全防范仅供了解。这种防范是从属于测试程序不一定要包括在内。用这种测试方法操作材料时使用安全和正确的技术是使用者的责任制作者必须考虑一些特别的细节如材料安全资表和其它的制作者建议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则都必须考虑和遵循。

4.1必须遵守好的实验室操作规则在实验室所有区域装上安全玻璃。

4.2所有的化学药品都必须小心处理。

4.3观察轧干机的安全特别是在夹点。

5仪器和材料

5.1AATCC汗液测试器汗液测量仪或相关的装置与设备相配备的塑料和玻璃片见12.1。

5.2烘箱—对流式。

5.3NO.10多纤维测试织物或FA见12.2。

5.4AATCC彩色传送比例尺或沾色灰卡见12.3。

5.5测试颜色变化的变色灰卡见12.3。

5.6轧干机见12.4。

6酸性溶液的制备

6.1用蒸馏水配制成一升:10克氯化钠1克乳酸USP85 1克Na2HPO4 0.25克L-盐酸盐一水合物。见12.5

6.2溶液的PH值必须是4.3±0.2用精确的PH计测量。最好不要使用PH试纸因为PH试纸的精确度不好如果准备好的酸性溶液PH超出4.1-4.5范围要重新准备要确保配料称重的准确度。

7核查

8测试样品

8.1剪一块5.7×5.7cm 2.25×2.25英寸的染色材料做样品每块样品上都缝一块或放一块同样大小的NO.10多纤维测试织物如果染色织物里的纤维没有出现在多纤维测试织物上测试中也包括一块没有染色的原材料。

8.2为保持未染色的材料和多纤维测试材料压力相同把它们做成夹层型的样本然后把染色的材料放在中间使用不会溶化的多纤维测试织物会溶解的多纤维测试织物的边缘厚度会变化会导致测试压力不均匀。

9程序

9.1把测试样品浸入刚准备好的溶液中溶液不要放置3天以上见12.815-30分钟并不时地搅拌和压挤以使样品完全湿透由于织物很难湿透已染色的测试样品和未染色的测试样品布必须在测试溶液里和轧干机上反复交替进行操作以使它们完全湿透。

9.2一旦样品完全湿透最后在绞衣机上操作一次使样品的湿重是原来干重的2-2.5倍湿透的染色样品背面用同样大小的多纤维测试织物贴着如果需要的话另一面用未染色的原材料贴着但必须一起过轧干机合起来的重量必须是干重的2-2.5倍。在某种程序上当通过轧干机时样品不能保留溶液的这个量这样的织物可以用纸巾吸干到所要求的湿度后再测试。为了能得到一个真实和一致结果测试中所有的样品的结构都要确认挑选因为污染度会随留下液体的数量而增加。

9.3把测试样品放在两个片之间并插入样品装置中用这种方法当多纤维测试样品放进烘箱时色条处于竖直位置。

9.4按设备性能使用下面的比较方案

9.4.1AATCC汗液测试器不论样品数量把21片全部放进装置里。在放上最后一片

后用可调节弹簧将这些片一对一对地固定在位置上。在上面放上3.628kg8Ib使压力片下总重量达到4.536kg10Ib然后转动螺丝将压力片锁在这个位置上拿开这些重物把装置放进烘箱。

9.4.2汗液测量仪压片被垂直放在一个显示刻度尺之间一端用一个金属片固定在另一边使用可调节的金属片。通过调整螺丝的方法可移动的片会靠紧测试样品以增加压力。

9.5将已装好的样品装置放在38±1℃100±2°F的烘箱里加热最少6小时。如果这个测试阶段结束后仍然还没有干把样品从样品装置里取下用便利的方法进行风干但温度不要超过60℃140°F。因为这种简便的测试可拖延16小时测试结果显示6小时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色度变化和污染。

10评估

10.1通常不理想的耐汗色牢度是由于渗色或染色材料的颜色变化必须注意的是颜色变化时并没有明显的渗色。另一方面发生渗色时也许颜色并没有变化或渗色和颜色变色同时发生。某种铬的褐色颜料可用来做标准测试然后这些褐色颜料作为显示颜色变化和褪色的用途而为人所知那是由于能明显地吸收汗液与某种碳水氯化物干洗液反应。因此提高酸性条件这部分褪色用稀盐酸5g/l点上和烘干后能加倍。

10.2通过参照颜色变化的本色比例尺来测定测试样品的颜色影响这种比例尺的使用在AATCC评估程序1中讨论。

5级 —本色比例尺5级显示出颜色基本上没有变化。

4.5级—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4-5级相同。

4级 —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4级相同。

3.5级—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3-4级相同。

3级 —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3级相同。

2.5级—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2-3级相同。

2级 —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2级相同。

1.5级—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1-2级相同。

1级 —颜色变化与本色比例尺上1级相同。

10.3用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或测污本色比例尺来测定污染度。这些比例尺使用在AATCC评估程序2和3中讨论

5级 —几乎没有颜色传送。

4.5级—颜色传送与测污本色比例尺上的4-5级相同。

4级 —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第4行或测污色比例尺第4级相同。

3.5级—颜色传送与测污本色比例尺上的3-4级相同。

3级 —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第3行或与测污色比例尺第3级相同。

2.5级—颜色传送与测污本色比例尺上的2-3级相同。

2级 —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的第2行或与污色比例尺第2级相同。

1.5级—颜色传送与测污本色比例尺上的1-2级相同。

1级 —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的第1行或与污色比例尺的第1级相同。

11报告

报告9.2中的颜色变化测试的等级和9.3中多纤维测试织物中六根纤维的污染等级也要陈述测污时所用的比例尺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或测污本色给比例尺。见12.6

12精确度和误差

12.1精确度这种测试方法的精确度还没有确立目前还没有考虑给这种方法确立精确度使用这种方法时在实验内中的测试结果比较或实验室间平均测试结果比较要用标准的统计技术。

12.2误差耐汗色牢度只能在一种测试方法的条件下被测定没有其它的方法来测定它的真正价值作为测定这种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分辨误差。

13注意

13.1一个装置必须放置充足的塑料片。

13.2这种方法必须用10六纤维测试织物或无溶边的FA。

13.7碱性溶液10克氯化钠4克碳酸氨USP1克Na2HPO40.25克单水氯化氨用蒸馏水配成1升溶液的PH必须是8.0。

13.8 RA52委员会确立了霉菌在酸性汗液中会生长在自然的室温下存放三天后溶液的PH值会逐渐上升即使是贮放在密封的瓶子里也会这样。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常用的纺织品染色色牢度标准: 项目名称相关标准概述 皂洗牢度(washing)aatcc 61 no.1a -5a iso105 c06 tes t a-e gb/t 3921. 1-5 gb/t 12490 tes t a-e 目的:模拟纺织品在实际洗涤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及对其他织物的 沾色情况。 原理式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式样通过与容器及不锈钢珠的碰撞作用模拟实际洗 涤,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 织物的沾色。 干洗牢度(drycle aning )aatcc 132 iso 105 d01 gb/t 5711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干洗的能力。 摩擦牢度(rubbin g/crocking)aatcc 8 iso 105 x12 gb/t 3920 目的:测定染色织物因摩擦而沾色的程度。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试样和标准摩擦小白布摩擦,用灰卡评定转移到小白布上的沾色程度。 适用范围:适合于纱线、色织、印染等纺织品。 光照牢度(ligh)iso b02 aatcc 16e gb/t 8427 目的:测试染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等对光、日晒的抵抗性。 原理:将试样和标准布一起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曝晒后评级。 汗渍牢度(perspiration)aatcc 15 iso 105 e04 gb/t 3922 目的:衡量染色织物耐汗渍的色牢度。 原理:试样和贴衬织物同时在汗渍溶液浸泡后,在有压力的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用灰色样卡评定有色试样颜 色变化和贴衬织物沾色的程度。 水渍牢度(water)aatcc 107 iso 105 e01 gb/t 5713 目的:测定染色、印花或其它有色织物的耐水渍牢度。 原理:当试样和贴衬织物在一定温度的水中充分浸泡规定时间后,夹在汗渍测试仪上,放置在烘箱内一定时间,评定试样的颜色变化和 沾色程度。 耐海水(sea-water) aatcc 106 iso 105 e02 目的和范围:本测试方法规定了各种有色纺织品的颜色耐海水浸渍能 力的测试方法。

AATCC耐摩擦色牢度

Colorfastness to Crocking: AATCC Crockmeter Method Copyright ? 2007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AATCC Technical Manual/2008 TM 8-2007 17 Developed in 1936 by AATCC Committee RA38; revised 1937, 1952, 1957, 1961, 1969, 1972, 1985, 1988, 1996, 2004, 2005, 2007; reaffirmed 1945; 1989; editorially revised and reaffirmed 1968, 1974, 1977, 1981, 1995, 2001; editorially revised 1986, 2002. Partly equivalent to ISO 105-X12. 1. Purpose and Scope 1.1 This test method i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lor transferred from the surface of colored textile materials to other surfaces by rubbing. It is applicable to textiles made from all fibers in the form of yarn or fabric whether dyed, printed or otherwise colored. It is not recommended for use for carpets or for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AATCC15耐汗渍色牢度

耐汗渍色牢度AATCC 15 1.目的: ★这一检测方法是用来检测在酸性汗液的作用下,着色物质的色牢度。此法适用于染色的、印 花的、或者是其它形式的有色物质,如纤维、纱线和一些织物。 2.原理: ★织物及其它纤维材料在模拟酸性汗液中浸湿,然后进行挤压和在逐渐增大压力的情况下慢慢 干燥,在条件控制好以后,再评价其颜色的改变,并对其它纤维做颜色的沾色深浅的评价。 3.仪器和材料: ★AATCC汗渍培养箱 ★AATCC酸性检测液 ★精确度为±0.001克的电子天平 ★精度为±0.1PH计 ★两边没有熔凝的多纤维衬布 ★沾色及变色灰卡 4.试剂的准备: ★制备酸性汗液:在1L的容量瓶中装上一半的蒸馏水,加入以下物质:10±0.01克的氯化钠,1±0.01克的无水磷酸氢二钠,1±0.01克的乳酸,0.25±0.001克的L-组氨酸盐酸盐,并使之完全溶解,然后把容量瓶中的水加入到刻度线,使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即1L。 ★用PH计测定配制的汗液的PH值,如果其PH值不在4.3±0.2的范围内,弃去所配的汗液,再重新配制,配制时保证所有组分的质量准确。 ★不要使用配制后放置三天及三天以上的汗液,因为细菌在汗液中的生长,即使在有塞子的瓶 子中,室温下放置三天后溶液的PH值也会偏高。 5.测试样品: ★剪6*6±2厘米的样品,和同样尺寸的多纤维衬布 1

★使用时把多纤维衬布放在测试样品上,或者是和样品缝合在一起 6.实验步骤: ★用电子天平称量样品和多纤维衬布的重量M1,并记录下来 ★把制备的每个样品放在直径9厘米,高2厘米的培养皿中 ★加入新制备的汗液直到汗液的深度为1.5厘米 ★把样品放在汗液中浸泡30±2分钟,并在浸泡的过程中不停地搅拌,保证样品浸透。难以浸透的样品要采取交替浸润样品的方法,并把浸润的样品放入浸轧机中浸轧,使之被汗液完全浸透。★30分钟之后,取出样品并挤压,然后称量其重量M2,使其为M1的2.25±0.05倍 ★把每一个测试样品放在树脂或者玻璃表面皿上,使布条的排列方向和盘的长方向保持垂直★不管样品的编号,把21个盘放在一起,盘放在有固定金属片指示标和另一端可移动的指示标之间的垂直位置 ★把两个盘用平衡弹簧固定,在顶部放上重物,使的得压板下受到4.54千克的压力,并扭动螺丝钉来固定压板的位置 ★去掉重物,把21个盘一起放在烘箱中 ★烘箱的温度控制在38±1℃,时间为6小时±5分钟 ★把检测样品从烘箱中取出,并把多纤维衬布和样品分开放一夜,控制环境条件(21±1℃及65±2%RH) 7.评级 ★把试样与测试前的样品对比,对其颜色的改变用变色灰卡评级 ★把测试过的多纤维衬布与没有做过测试的多纤维布对比,对其沾色程度进行对比,使用沾色灰卡进行评级 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ISO欧洲标准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ISO 欧洲标准 水洗色牢度: ISO 105 C06: 1994/Cor.2:2002(E):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的色牢度;BS EN ISO 105-C06: 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的色牢度 干洗色牢度:ISO105 D01:1993/BS EN ISO105 D01:199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洗色牢度 耐水色牢度:ISO 105 E01: 1994/Cor.1:2002(E):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耐海水色牢度:ISO 105 E02: 1994/Cor.1:2002(E):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海水色牢度 汗渍色牢度:ISO 105 E04: 1994/Cor.1:2002(E) :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耐干热色牢度:ISO 105 P01: 199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BS EN ISO 105-P01: 199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摩擦色牢度:BS1006 X12:199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EN ISO105 X12:200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耐热压色牢度:BS EN ISO 105 X11: 199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热压色牢度 光色牢度:GB /T8427-1998 纺织品 耐人造光色牢度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作业指导书) 1范围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采用GB/T3920-2008标准,其规定了各类纺织品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类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他绒类织物。 每一样品可做两个试验,一个使用干摩擦布,一个使用湿摩擦布。 2引用文件 GB/T 2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61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 GB/T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7568.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衫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3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供了两种组合试验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 4设备和材料 4.1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具有两种可选尺寸的摩擦头作往复直线摩擦运动。4.1.1用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19mm×2 5.4mm。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运动为(104±3)mm。注:使用直径为(16±0.1)mm的摩擦头对绒类织物试验,再评定对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由于摩擦布在摩擦圆形区域周边部分会产生沾色严重的现象,即产生晕轮。对绒类织物试验时,使用4.1.1所述的摩擦头会消除晕轮现象。对绒毛较长的织物,即使使用长方形摩擦头评定沾色是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4.1.2用于其他纺织品:摩擦头由一个直径为(16±0.1)mm的圆柱体构成,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4.2 棉摩擦布,符合GB/T 7568.2 的规定,剪成(50mm±2mm)×(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4.1.2的摩擦头,剪成(25mm±2mm)×(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4.1.1的摩擦头。 4.3 耐水细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金属网。 注:宜注意到使用的金属或砂纸的特性,在其上放置纺织试样试验时,可能会在

摩擦色牢度比较

耐摩擦色牢度 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为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中美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比较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是测定纺织晶的染色牢发方法之一.是纺织品染色牢度的重要考核指标。其目的是测定纺织品的颜色对摩擦的耐抗力及对其他材料的沾色.通过沾色色差评级来反映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质量的优劣。 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标准摩擦白布的含水率和测试仪器类型等测试参数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耐摩擦牢度测试方法对于同一测试样布会有不同的结果。虽然有时只有0.5~1级之差.但对于判断耐摩擦牢度是否达到合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中美两国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进行了比较: 1 中美测试方法标准比较 1.1 取样 GB/T 3920-2008规定.若被测纺织品是织物或地毯.必须裁取两组不小于50 mmx200 mm的样品.每组2块.一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用于经向的干摩和湿摩:另一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用于纬向的f摩翻湿唪?j若被测纺织品是纱线.将其编织成织物.并保证试样的尺寸不小于50mmx200 mm.或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 而AATCC 8-2004规定.试样至少裁成50 mmxl30 mm.合理地放置试样在仪器上.并保持长度方向和经纬向或纵横向成斜角(45°)。纱线可以织成织物并保证尺寸至少为50 mmxl30 mm.或将纱线缠绕成50 minxl30 mm形式.纱线沿摩擦方向拉紧。AATCC 8-2004的试样是斜向裁取的.斜向裁取的样品弹性较大.放置在摩擦试验仪上时较难放平.而且在AATCC摩擦仪上试验时.常会出现摩擦白布沾色不均的现象。在受摩擦头垂直压力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大的织物会有一定的伸长.从而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GB/T 3920-2008在取样时是顺着织物的纹路去裁的.做摩擦试验时也是顺着织物的纹路去摩的,所以沾色较重一点. 1.2调湿 AATCC 8-2004规定.试样和干摩擦方布应进行预调湿和调湿.且每个试样都应在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条件下调湿4 h以上。而GB/T 3920-2008则在具体操作中没有规定须进行调湿。 1.3标准摩擦白布含水率

阿迪达斯耐洗色牢度

目的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用来评定各种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 这种测试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同一织物上不同明暗颜色之间的串色程度,而且当一块儿织物含有明暗不同的多种颜色时,必须进行该项测试。 原理 ⅰ)将纺织品试样与DW ISO 105-F10多纤维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搅拌。为了增加摩擦作用,可以在皂液中放一些小钢球。用相应的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 ⅱ)将明暗多色织物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搅拌。为了增加摩擦作用,可以在皂液中放一些小钢球。用相应的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 设备 合适的机械装置,在可以调温的水浴锅中心装有一根旋转轴杆,盛有多只不锈钢容器,转速为40±2 r/min。 不锈钢容器的大小为:直径7.5㎝,高度为12.5㎝,容量为550±50ml 不锈钢球,防腐蚀,直径大约为0.6㎝,重为1公斤 符合ISO-F10标准的的DW多纤维粘衬织物 250ml的塑料量筒 250ml的烧杯 移液吸管 2公升塑料或者玻璃杯 温度计(0~100℃) 数字计时器 阿迪达斯集团专有和机密信息: 本手册包含专有和机密信息,仅限于阿迪达斯集团和其授权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使用。本手册的收件人必须遵守使用要求,不得向除需要使用该信息的本公司员工以外的任何人透露本手册包含的任何信息。

平缝机 白色缝纫线 变色评定灰色样卡 沾色评定灰色样卡 对色灯箱 试剂 符合ECE要求的磷酸盐B型洗涤剂(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或符合AATCC标准的WOB型洗涤剂(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蒸馏水/去离子水,三级 试样准备 织物: 类型(ⅰ)剪取长×宽=10㎝×4㎝的测试布样,对于彩色织物,印花布或者条纹布,要根据织物颜色的种类设计多组试验,试样的留边不能超过5㎝。 剪取多纤维贴衬织物长×宽=10㎝×4㎝ 将测试试样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用缝纫线沿短边进行缝合形成 组合试样。 类型(ⅱ)剪取两块儿长×宽=10㎝×4㎝的测试试样,一块儿为深色的布样,另一块儿为浅色的布样。 浅色织物和深色织物的重量和结构要相同(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的话应使 它们的纤维成分保持相同) 将测试试样用缝纫线沿短边进行缝合形成组合试样。 颜色的阿迪达斯集团专有和机密信息: 本手册包含专有和机密信息,仅限于阿迪达斯集团和其授权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使用。本手册的收件人必须遵守使用要求,不得向除需要使用该信息的本公司员工以外的任何人透露本手册包含的任何信息。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标准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标准 1.概述 1.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耐汗渍色牢度试验。 1.2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具有规定压力的平板之间,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放置规定的时间,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1.3引用标准: ISO 105-A01: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 ISO 105-A02,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3,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4,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ISO 105-A05,色泽变化分级率的测定和仪器评定 ISO 105-F01,羊毛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2,棉和粘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3,锦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4,涤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5,腈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6,丝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7,二醋酯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1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多纤维贴衬织物规格

2.设备和材料 2.1 试验设备:包括一个不锈钢架;一块重5kg、底部面积11.5cm×6cm的重锤,并附有尺寸相同,厚度为0.15cm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组合试样必须为10cm×4cm,以保证试样受压12.5kPa。 2.2 恒温箱:保温在37±2℃。 2.3 试剂: 1).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02N3·HCl·H20),化学纯; 2).氯化钠(NaCl),化学纯; 3).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Na2HPO4·2H20),化学纯; 4).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化学纯; 5).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 2.4 贴衬织物:用一块多纤维贴衬或用两块单纤维贴衬。 当选用单纤维贴衬时,每个试样需两块,每块尺寸为(40±2)mm×(100±2)m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下表规定的纤维制成。 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 2.5评定变色及沾色用灰色样卡。 3.试样准备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染色情是纺织行业必须的生产项目,消费者身着绚丽的服装都是经过染色才能展示出来的,纺织品染色那么必然会存在掉色和褪色这一类情况的发生,而且纺织品的染色和褪色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多。 一、影响染色织物耐摩擦牢度的原因 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检验的一项,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指染色织物经过磨擦后的掉色程度,是考核染料对机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其原理是将规定尺寸的纺织试样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摩擦试验仪平台,再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最后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对照标准灰色样卡,共分5个等级,等级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很多,下面分析其中的几个因素。 1、织物表面形态的影响 由于未固着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在干态条件下,对于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织物,坚硬如麻类织物,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若进行干摩擦极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质磨下来,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纤维断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对磨绒或起毛织物而言,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2、活性染料化学结构的影响 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在进行耐湿摩擦色牢度实验时,引起颜色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时被转移到了摩擦织物上,使原样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二是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时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纤维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造成沾色。因此,可能影响活性染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活性染料自身的结构与特性;织物的性质;前处理效果、布面破损及表面光洁度等;染色工艺及染色后皂洗的效果;织物染色后的固色处理效果;染色织物后整理的影响等。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GB/T 5711-1997;ISO 105-D01:1993;BS EN ISO 105-D01:1995; DIN EN ISO 105-D01:1995;EN ISO 105-D01:1995; AATCC 132-2004; 9. 《纺织品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GB/T 6152-1997;ISO 105-X11:1994;EN ISO 105-X11:1996; DIN EN ISO 105-X11:1996;BS EN ISO 105-X11:1996 AATCC 133-2004 10. 《纺织品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测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1、测试的目的和原理 1.1 目的:测试颜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对汗液的抵抗性 1.2 原理:将附有标准多纤布的试样浸于人造汗液中,然后在规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压放于耐汗色牢度测试仪内一 段时间,然后将试样和多纤布隔开晾干,再用标准灰尺对试样的色变和多纤布的沾色进行评级。 2、参考测试方法 2.1 ISO 105 E04 :1994 / BS EN ISO 105 E04 :1996 3、设备和材料 3.1 AATCC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 3.2 21块尺寸为60mmx115mmx1.5mm的塑料板 3.3 烘箱(37+2°C) 3.4 SDC或1号标准多纤布 3.5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6 ISO/BS 标准褪色灰尺和沾色灰尺各一把。 3.7 标准光源 3.8 氯化钠(NaCl)

3.9 单盐酸基组氨酸(CH9O2N3HCl.H2O) 3.10 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Na2HPO 4.2H2O) 3.11 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NaH2PO 4.2H2O) 3.12 氢氧化钠(NaOH) 3.13 容量瓶500ml,100ml 3.14 滴瓶50ml 3.15 棕色细口瓶装1000ml 3.16 电子磅 4、试样的准备。 4.1 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和多纤布,并沿试样和多纤布的一条短边将试样和多纤布面对面车缝在一起。 5、试剂的配制。 5.1 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将2g的氢氧化钠溶于500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0.1N的氢氧化钠溶液 5.2 碱性汗液 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5g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溶于1L 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然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0 5.3 酸性汗液 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2g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溶于1L

耐摩擦色牢度 iso 105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2001 2010-01-17 22:12:31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范围 1.1.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1.2.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1.3.每一样品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干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a01: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份﹕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份﹕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 iso 13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供两种测试条件﹕一个用于绒类织物﹐一个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设备 4.1.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具有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 19mmx25.4mm。摩擦头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注1﹕当用16±0.1mm直径的摩擦头测试绒类织物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一个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对于其它各种纺织品﹕摩擦头是由直径为16±0.1mm的圆柱形组成的﹐直线往复动程为104±0.3mm﹐垂直压力为9±0.2n。 注﹕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技朮手册中描述了一个合适的设备﹐aatcc8使用4.1.2﹐aatcc165使用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中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清楚。 4.2.摩擦用棉布﹕退浆﹑漂白﹑不含任何整理剂的棉织物﹐剪成50mmx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圆形摩擦头﹐或剪成25mmx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长方形摩擦头。参见iso 105-f09。 4.3.防水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滴水网。 注﹕使用不锈钢丝或砂线时﹐要注意可能会在织物上留下印迹影响最终的评级。测试纺织品时最好使用砂纸。 4.4.灰卡:评定沾色用﹐应符合iso 105-a03。定期确认测试的操作和校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用一块内部试样或已确定的摩擦试样﹐进行三次干摩擦试验。 5.试样准备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流程和评估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流程和评估方法 汗渍色牢度测试仪广泛应用于测试纺织品耐汗液、海水、唾液、蒸馏水等的色牢度。将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经试液处理后,去除试液并夹在试样板中间,在规定的压力下加压一定时间,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后观察颜色的变化情况。不锈钢样品架可容纳20个试样,配有丙烯腈分隔板,同时提供AATCC、ISO、BS等标准砝码。配套使用汗渍色牢度烘箱,以及适合AATCC和ISO汗渍测试用化学试剂套装,包括500g氯化钠,500g正磷酸二氢钠,500g磷酸二氢钠,200g L-组氨酸盐。 一、实验测试程序 1、把测试样品浸入刚准备好的溶液中(溶液不要放置3天以上,见12.8)15-30分钟,并不时地搅拌和压挤,以使样品完全湿透,由于织物很难湿透,已染色的测试样品和未染色的测试样品布必须在测试溶液里和轧干机上反复交替进行操作,以使它们完全湿透。 2、一旦样品完全湿透,最后在绞衣机上操作一次,使样品的湿重是原来干重的2-2.5倍,湿透的染色样品,背面用同样大小的多纤维测试织物贴着,如果需要的话,另一面用未染色的原材料贴着,但必须一起过轧干机,合起来的重量必须是干重的2-2.5倍。在某种程序上,当通过轧干机时,样品不能保留溶液的这个量,这样的织物可以用纸巾吸干到所要求的湿度后再测试。为了能得到一个真实和一致结果,测试中所有的样品的结构都要确认挑选,因为污染度会随留下液体的数量而增加。 3、把测试样品放在两个片之间,并插入样品装置中,用这种方法当多纤维测试样品放进烘箱时,色条处于竖直位置。 4、按设备性能,使用下面的比较方案: 5、.1AATCC汗液测试器:不论样品数量,把21片全部放进装置里。在放上最后一片后,用可调节弹簧将这些片一对一对地固定在位置上。在上面放上3.628kg(8Ib)使压力片下总重量达到4.536kg(10Ib),然后转动螺丝将压力片锁在这个位置上,拿开这些重物,把装置放进烘箱。

DIN53160-2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DIN53160-2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4e18809479.html, 2007-02-09 09:44:53 来源:收藏 前言 这个暂行标准,在NPE、NAB工作委员会14“着色剂的分析方法”的NPE、NAB工作范围14.1“汗渍色牢度”中被编写。 为避免误解,指出:根据这个暂行标准的检测方法不同于DIN ENISO-E0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及ISO105-E04、EN ISO105-E04所给出的试验方法。 1、用范围: 暂行标准在汗渍色牢度中确定了检测样品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种易带 入口中或与皮肤有直接接触的样品的检测。通过测试,可以确定被检样中的着色剂中五湖四海可以从使用物品转移到皮肤上。 该暂行标准不适用于那种与被规定的食品相接触,以及使用物品的一部分或使用物品所有脱落,提供限制性作用的着色剂的被检样品。 这种检测方法,对所有使用物体都适用,与配色方法(例如:上色、加工、涂层)、一种可能的机械性损耗(例如:在壳涂层机械性磨损之后,有色层的剥落,不被考虑)无关。

2、引用标准 通过注明数据的说明或不注明的说明,本试验标准包含不源于别的出版物的规定,标 准说明被引用于文章的各自地方,并且出版物在下述被提及,在注明数据的说明中,出版物之后的改进和修改仍属于这个暂行标准,一旦有改进和修改的新的出版物出现,建议使用新的出版物。 DIN12491 玻璃试验设备——真空——干燥皿 DIN12880-1 电动实验设备——热柜——安全技术要求和检测——一般技术要求 DIN55943 着色剂——术语 DIN EN971-1 清漆和涂层材料——定义和术语 DIN ISO3696 分析实验用水——专门说明和检测方法 3、测试仪器 3.1质量分析用多纤维贴衬:中密,15mm×8mm。 3.2胶粘带:无色的带粘性的透明塑料胶带。 3.3干燥皿:根据DIN(德国工业标准)12491规定。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 解决办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何控制纺织品色牢度可直接购置色牢度检测设备进行直接的色牢度把控。 服装面料染色牢度(统称纺织品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色牢度检测是必要的。如纺织品面料生产商在连色牢度上过不了关,是留不住客户的。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 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耐摩擦色牢度检测设备:干/湿摩擦色牢度测试仪用于检测染色织物在干/湿状态下,经摩擦力作用下的脱色性能。 原理:使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一定的行程内与白棉布反覆摩擦规定的次数,经过将白棉布与染色牢度沾色灰色样卡对比评定脱色等级,为改良织物染色提供依据。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水洗色牢度检测设备:不锈钢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用于衡量洗涤对有色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不仅可测试水洗色牢度还可进行干洗色牢度测试。 原理:试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试样通过与洗涤剂及不锈钢珠的搅拌作用完成,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耐日晒色牢度不合格。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日晒色牢度检测设备:用途:适用于纺织品、油漆、、、橡胶、塑料、木地板以及纸张等材料的耐光色牢度、耐气候色牢度、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及光老化试验。 4.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汗渍色牢度检测设备: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可测定纺织品对耐水和耐汗渍的色牢度。本仪器提供1个不锈钢样品架,可容纳20个10cm×4cm试样。试样之间为丙烯腈分隔板。本仪器还提供BS、ISO和AATCC标准压重物,要求使用高精度烘箱。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 1.0范围 1.1 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每一试样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于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0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 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 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 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0 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高两种测试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0 设备

4.1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地毯等﹕ 一个19mm x 25.4 mm长方形表面的摩擦手指,摩擦手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 mm。 注一﹕当绒类织物与16毫米直径圆型摩擦指摩擦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其他织物 (16±0.1 mm圆柱形直径) 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注解: 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级数手册中描述了合适的设备,AATCC8中的4.1.12,AATCC165中的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但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明确。 4.2 纯棉标准摩擦布,已进行褪浆、漂白但不含任何整理剂棉织物,剪成一块50mm x 50mm±2mm的正方形大小。(符合ISO 105-F09) 4.3 软防水摩砂纸或20mm间距1mm直径粗度的不锈钢网。 注意:应注意支撑试样的格网或砂的特性,因为它们通过织物会留下印痕,这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级。对于纺织品最好用砂纸。 4.4使用沾色灰尺评级。(符合ISO 105-A03) 定期确认测试的操作和校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用一块内部试样或已确定的摩擦试样,进行三次干摩擦试验。 5.0 试样准备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综述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耐汗渍色牢度的检测方法(GB/T 3922-1995) 耐汗渍色牢度分耐酸汗渍色牢度和耐碱汗渍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各种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 ⒈检测准备 ⑴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具体如下: ①如试样是织物,取10cm×4cm试样一块,夹在两块贴衬织物之间,或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并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整个试验需要制备两个试样。 印花织物试验时,其正面与两贴衬织物每块的一半相接触,剪下其余一半,交叉覆盖于背面,缝合二短边。或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缝一短边。如不能包括全部颜色,需制备多个组合试样。 ②如试样是纱线,将纱线编成织物,按织物试样制备;或以平行长度组成一薄层,用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夹于两块贴衬织物之间,或夹于一块10cm×4c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同尺寸染不上颜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将纱线固定,形成一个组合试样。整个试验需要两个组合试样。 ③如试样是散纤维,取其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将散纤维梳、压成10cm×4cm的薄片,夹于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或夹于一块10cm×4c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同尺寸染不上颜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将纤维固定,形成一个组合试样。整个试验需制备两个组合试样。 ⑵试剂:试验用试剂分碱液和酸液两种类型,分别用蒸馏水配制,现配现用。 ①碱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水合物(C6H9O2N2·HCl·H2O)0.5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5g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HPO4·2H2O)2.5g,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8。 ②酸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水合物(C6H9O2N2·HCl·H2O)0.5g,氯化钠5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2.2g,用0.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5.5。 ⑶试验用贴衬织物:每个组合试样需两块贴衬织物,每块尺寸为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AATCC 8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摩擦仪法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标准用来测定带颜色纺织原料上的颜色通过摩擦转移到摩擦白布上的程度。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纺织原料,不论是以纱线还是织物,不论是染色还是印花或其它着色方式。本标准建议不要用在毛毡织物或当其印花块面很小的印花织物,这种印花织物请采用AATCC 116测试。1-2 测试程序采用白色方形棉布,可以以干燥或用水浸湿的方式测定。 1-3 由于经过洗涤、干洗、缩水、熨烫或整理等会影响原料颜色的转移程度,这样测试前或后可经过上述处理后再作测定。 2. 原理 2-1 在规定条件下,将一白色摩擦布在一带颜色的测试样上来回摩擦。 2-2 颜色转移到白色摩擦布上的情况可通过和沾色灰卡或9级彩色沾色灰的比较而定一个级数。 3. 术语 3-1 色牢度:材料抵抗颜色变化的能力,包含本身的颜色变化和沾到相邻布上的情况,这种可能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测试、储存及使用过程中。 3-2 摩擦:通过摩擦行为将带颜色的纱线或织物上的着色剂转移到相接触的另一织物的表面。 4. 安全措施 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 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 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5. 仪器和原料 5-1 AATCC摩擦仪(见13-2); 5-2 测试白布:剪成50mm的方形样品(见13-4); 5-3 9级彩色沾色灰 5-4 沾色灰卡; 5-4 AATCC 白色吸水纸; 5-5 摩擦仪试样夹持器。 6. 校验 6-1 测试仪器的校咽确认应定期进行并且其结果应保持较长时间。以下正确的操作行为是很重要的,并且能避免错误的测试结果,另外一些不正常的摩擦图像会影响并导致最终的 评级结果: 6-2 采用内部已知耐摩擦色牢度很差的织物作为校验试样,并做3块干摩测试。 6-2-1 测出的摩擦沾色图像不是很圆并且沾色不均匀,这表面摩擦头表面不平整。 6-2-2 摩擦沾色图像拖长并形成类似椭圈表明夹样金属套环夹。 6-2-3摩擦沾色图像拉长并伴随有条状表明摩擦白布成斜对角夹持,其经向应平行于摩擦仪 的长度方向夹持。 6-2-4 测试试样的边缘有擦痕,表明夹样金属套环的位置太低,应高一点,防止夹样金属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