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总论

一、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经济领土国外

常住单位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交易经济流量经济存量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

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_____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_____和_____,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2.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称为______。

3.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对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其他积累的计量属于______,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于?_______。

答案:1. 货币账户平衡表 2. 基层单位 3. 经济流量核算经济存量核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

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

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

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

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

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

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

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

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

答案:

(四)判断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2.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是根据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

3.从基本职能而言,国民经济核算并不直接记录实际资源流动本身,而是以经济价值收支流来指代相应的实物流,在核算中体现。()

答案:1.√ 2. × 3. √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生产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固定资本消耗工厂法产品法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二、思考题

1.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要将中间投入价值从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掉,那么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比总增加值更符合增加值的定义,但是,实践中更广泛应用的却是总增加值,为什么

3.现代管理中常常倡导要提高生产的附加值,或者要投资于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何在核算中体现这些要求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经济生产不同于自然生产之处在于,它是在________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

2.无论该单位所有权关系如何,只要属于该地的常住单位,其生产就应该包括在该地生产总值之中,这就是生产核算的“_____”原则。

3.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净值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_____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它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______总价值。

答案:1.人类参与之下 2.属地 3.净增加值净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上海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建立了一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_______的国内生产总值。

A. 上海

B. 广州

C. 上海兼广州

D. 国外

3.在国民经济范围内,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________。

A. 总是对的

B. 总是错的

C. 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 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能成立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_______?。

A.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

B.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框架

C.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

D.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提供了起点

E.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

B.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C.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

D.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时不对其进行产出核算

E.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内在地构成了高校总产出的一部分

3.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固定资本形成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价值

B.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

C.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变化共同构成最终产品使用的一个主要部分

D.在我国,对于超过一年才能建成的固定资产,一般到建成后才记为固定资本形成

E.我国地质勘探队员在新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费用应计入当期的固定资本形成

答案:

(四)判断题

1.某商品房的建筑工程于去年完成但在今年实现销售,因此应按照销售金额计入今年的GDP中。

2.公共消费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消费支出,它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针对居民住户提供的部分,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

3.消费、积累代表了对GDP的主要需求因素,因此,刺激消费、积累的诸多措施,其结果必然拉动本国GDP,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答案:1. ×2. √ 3. ×

(五)计算分析题

1.现有北京2002年国民经济核算有关资料:总产出亿元,中间消耗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亿元,劳动者报酬亿元,生产税净额亿元,营业盈余亿元,农村居民消费亿元,城镇居民消费亿元,政府消费亿元,固定资本形成亿元,存货增加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亿元。试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该地区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

2.

要求: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各产业的贡献率。

3. 假定某经济只包括A、 B、C、D四个生产部门,A 部门作为生产起点没有中间投入。已知某时期各部门的生产资料如下:A 部门产品( 100元)出售给B 部门用做原材料;B 部门产品一部分( 100)出售给C 部门做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50元)出售D部门作进一步加工;C 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D 部门,另一部分(150元)用做个人消费;D 部门产品300元全部用做个人消费。据此要求计算该经济的增加值总计和最终产品价值。

答案:

1. (1)按生产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

=(亿元)

(2)按收入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

=(亿元)

(3)按支出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

=(亿元)

2. 农业中间消耗= 2400 ?= 1200(亿元)

工业中间消耗= 8750 ?= 6300(亿元)

建筑业中间消耗= 1020 ?= 714(亿元)

金融业中间消耗= 480 ?=168(亿元)

其他服务业中间消耗= 3200?= 2048(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400+8750+1020+480+3200)-(1200+6300+714+168+2048)

= 5420(亿元)

(3)某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贡献率= (2400-1200)/ 5420= %

工业贡献率=(8750-6300)/5420= %

建筑业贡献率=(1020-714)/5420= %

金融业贡献率=(480-168)/5420=%

其他服务业贡献率=(3200-2048)/5420= %

3.计算结果如下表:

───────────────────────────

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最终产品

A 100(B) - 100 —

B 100(C)+50(D) 100(A) 50 —

C 100(D)+150 100(B) 150 150

D 300 50(B)+100(C) 150 300

合计 800 350 450 450

─────────────────────────────

(注:第二列括号表示产品去向,第三列括号表示投入来源,表示个人消费。)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查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其中所提供数据,

(1)重新根据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联系实际体会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2)根据三种方法的思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比例,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状况和演变过程。

(3)以居民消费支出为基础计算历年恩格尔系数,考察我国该系数的变动趋势,与收入相联系分析我国居民群体的消费模式及收入水平。

2.查阅历年世界银行之《世界发展报告》,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值增值率、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我国各项目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认清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产品工艺假定部门工艺假定 RAS法改进RAS法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二、思考题

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2.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投入产出表记录的数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______,可以从使用和投入两个方向解

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都只具有一种含义。

2.在各类投入产出表中,产品×产业表反映的是各产业部门______的信息,而产业×产品反映的是各产业部门_______的信息,由于这两类表编制所需数据可以从现有统计体系中较容易获得,故常用于推算产品×产品表。

3.影响力系数表现的是拉动效应,显示的是_____联系;感应度系数表现的是对其他部门变化的敏感效应,反映的是_____联系。

答案:1. 中间流量数据最终使用数据最初投入数据

2. 投入结构所生产的产品结构

3. 后向前向

(二)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从列向上看表示_______。

A.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2.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_______。

A. 钢铁业

B. 炼焦业

C. 煤炭开采业

D. 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3.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答案: C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_______。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2.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______。

A. 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

B. 实物转移

C. 自有住房服务

D. 金融保险服务

E. 自产自用的货物

3.应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一般都是各类投入产出系数,而非各种流量,其原因是各种系数_______。

A.剔除了部门规模的影响

B.可以直接反映出由经济技术因素决定的部门投入结构

C.可以反映出部门间的依赖程度

D.具有可加性

E.以上都可以成立

答案:

(四)判断题

1.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同属于生产核算的范畴,前者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延展。

2.在实际统计体系中,各项最终使用数据往往按购买者价格汇总,因此在编制表时不能直接放入投入产出表中,必须从中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并将这些扣除项分别归入到货物运输与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各流通部门中。

3.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而固定资本一般主要指厂房设备等,所以第一产业产品不会形成固定资产。

答案:1.? 2.? 3.×

(五)计算分析题

1.下表为某地区2004年的三部门投入产出表,请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补充其中的阴影部分(单位:

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该地区去年的GDP;

2)计算直接消耗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3)假定今年该地区三个产业的最终产品分别计划增加15,32,20亿元,问对应的总产出应分别增加多少

1)按照生产法:

3

∑(第i产业总产出-第i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GDP=

1

i=

=(52896-22304)+(345940-249034)+ ()

= 5

= 184694(亿元)

按照收入法:

GDP= 固定资产折旧合计+劳动者报酬合计+生产税净额合计+营业余额合计

= 29212+99840+26824+28818

=184694(亿元) 按照支出法

GDP= 居民消费合计+政府消费合计+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合计+库存净变化合计 +出口合计-进口合计

= 88746+23410+65248-248+46396-38858 =184694(亿元)

2)

利用公式j

ij ij X X a =

可以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利用公式()I A I B --=-1可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3) 利用公式()Y A I X ?-=?-1,可以求得总产出分别增加亿元、亿元和 亿元。

四、 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查阅两个以上省市的投入产出表,观察比较其间在生产和产业关联方面的差异状况。 (1)产业结构上的差异; (2)投入产出系数上的差异;

(3)结合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上述差异的经济意义。

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一. 基本概念

资金流量非金融投资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国民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调整后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资本形成净金融投资

二. 思考题

1.请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

2.为什么世界银行对国家(地区)分组时考虑的主要指标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而不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3.简述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确定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基本含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分界点在何处

4.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一般来说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

三.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而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2.狭义的资金流量主要是指____________,广义定义的资金流量则将其范围从金融流量扩大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

3.资金流量表涵盖了两个基本平衡关系,一个是纵向平衡,即____________,反映了每个部门内部收入与支出的来源项目和去向项目,另一个是横向平衡,即____________,反映了各种流量的来源部门和去向部门。

答案:1. 实物循环资金循环

2. 金融交易流量收入分配流量收入使用流量

3. 部门内部平衡交易项目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资金流量核算表中,每个机构部门列出“运用”和“来源”两个栏目,其中前者记录________,后者记录________。

A支出或者资金流出 B支出或者资金流入

C收入或者资金流出 D收入或者资金流入

2.由于海啸发生,2005年印尼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 对国外净劳务输出增多

B 对外净金融投资规模扩大

C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

D 接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

3.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A 原始收入

B 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 可支配收入

答案: D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下列属于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范围的有________。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自给性家务劳动中所耗用的材料

C.股票交易中所获取的价差

D.企业向学校的捐款

E.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区分资本转移和经常转移的标准有________。

A、如果转移的对象是资产,则为资本转移,否则为经常转移。

B、规模大、频率低、无规律的往往是资本转移。

C、资本转移的对象不包括实物,都是现金。

D、只影响接受转移一方的投资水平,而不影响其消费水平的是资本转移。

E、即使转移的对象本身不是资产,但只要接受转移一方以形成资产为目的使用所获得的转移,也应归入资本转移。

3.根据资金流量核算原理,下列等式中可以成立的是________。

A 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可支配收入

B 公共消费支出-公共实际消费=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

C 总消费+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

D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

E 总储蓄+最终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

答案:

(四)判断题

1.资金流量核算所覆盖的经济活动都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发生的,是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等价交换,因此都属于货币性交易。()

2.劳动者报酬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缴款以及其他劳务收入,还包括了劳动者接受的困难补助、救济等收入。()

3.无形非生产资产交易可以发生在国内外之间,但有形非生产资产交易一般只能发生在常住单位之间。()

答案:1.× 2.× 3.√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0亿元,利息收入亿元。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2.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中,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试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企业的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已知A部门有关投资及资金筹集的资料如下: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420亿元,库存变化为25亿;

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

总储蓄363亿元;

应收资本转移为21亿元,应付资本转移为28亿元;

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产净获得都是0。

要求:(1) 计算净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净贷出或者净借入指标,

(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A部门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答案:1.原始收入=亿元

可支配收入=亿元

2.消费率

2470

58.8%

4200

===

最终消费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储蓄率=1-消费率41.2%

=

当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变,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有结构变化后:

消费率

2226

53%

4200

===

最终消费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储蓄率=1-消费率47%

=

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表明:居民和政府是实现最终消费的主要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会产生消费。因此,当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变,且各部门的消费率保持不变时,居民和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例减少,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例增加时,会导致居民和政府可用于最终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减小,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最终消费额和消费率的下降。

3. (1)净储蓄=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363-100=263(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420+25=445 (亿元)

净贷出\净借入=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263+(21-28)-445= -189(亿元)

(2)由于A部门存在资金短缺,说明A部门为企业部门而非居民部门。

四. 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搜集中国1992-2001各年资金流量表,依照下述思路对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和非金融投资状况做系统分析。

(1)各机构部门对收入之占有结构的变化;

(2)政府部门在收入再分配中所发挥作用的变化;

(3)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整体收入使用结构(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变化;

(4)各部门非金融投资结构以及资金余缺状况的变化;

(5)中国对外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

(6)将上述分析加以综合,对10年间中国国民经济状况给予一个基本判断。

2.资金流量表中包括一个住户部门,系统列示了居民住户的收入形成和使用状况;《中国统计年鉴》中还包括分别城镇和农村的住户调查资料。请查找有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各自适合分析的问题。

第五章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

一、基本概念

金融资产金融交易非金融交易金融工具或有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通货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权益保险专门准备金资产证券化其他应收应付款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净金融投资取净值合并原则

二、思考题

1.资金流量中金融交易核算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中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根据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特征区分金融资产的不同类别这些类别如何对应机构部门的资产和负债

3.如何区别两类不同的金融交易理解金融交易与非金融交易的关系,其意义何在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金融资产作为一种无形的权利,往往借助于一些有形的载体而存在,这些载体就是_________。

2.根据对称性,金融资产对应着___________,从交易者来说,即___________对应着债务人。

3.引起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交易有两类:货币性实物交易和___________,在第二类交易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的对象不涉及实物,而只限于___________。

4.资金流量表上记录了机构部门通过金融交易在核算期内获得的金融资产、发生的金融负债,二者相减,结果称为___________。

答案:1. 金融工具

2.金融负债债权人

3.严格的金融交易金融资产

4.净金融投资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一国或者一地区来说,当期国民可支配收入在用于最终消费后,如果其储蓄和投资不相等,就需要通过___________来调剂。

A 非金融交易

B 黄金储备

C 国际储蓄资产交易

D 金融交易

2.以下不属于金融交易的是___________。

A、房产的买卖

B、购买人身保险

C、企业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D、股价下跌导致市值的损失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只有债权人没有债务人

B 通货是发行机构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

C 证券是持有者的资产,发行人的负债

D 保险专门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的资产。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

A 金融资产常常与金融负债对称存在

B 非金融资产所有者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非金融资产创造利润而获益,金融资产所有者则是通过分享其他单位的生产成果而获益

C 金融资产是无形的而非金融资产则是有形的

D 金融资产有所有权和收益权

E 作为一种无形的权利,金融资产必须借助于一些有形的载体而存在

2.金融资产所具有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

A 与负债的对称性

B 具有明确的所有权

C 收益性

D 可流通性

E 可转让性

3.下列情况中可以引起净金融投资的是___________。

A 用银行存款购买股票

B 企业产品销售中形成的应收款项

C 住户按揭购买汽车

D 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E 用银行存款购买住房

答案:

(四)判断题

1.金融资产也是经济资产,因此它也必须满足经济资产的条件,即所有权条件和收益性条件。()

2.住户提取存款购买股票,则存款资产减少,同时股票资产等额增加,因此不会影响住户的净金融投资水平。()

3.资金流量表的金融交易部分是一个二维矩阵结构的平衡表,每个机构都包括运用和来源两列,运用方(左方)记录负债的净增加,来源方(右方)记录金融资产的净增加。( )

答案:1.√2. √3. ×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一国某时期总储蓄为45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222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378亿元,存货变动为28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为10亿元,其他非金融投资项目为0,应收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又知当期对外金融资产净获得84亿元,负债净发生50亿元。要求据此从非金融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方向上计算净金融投资,并由此说明金融交易与非金融交易的联系。

2.以下是简化后的2001年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其中包括一些没有给出的项目,要求:

单位:亿元

(1)根据资金流量核算的概念和平衡关系,计算出表中字母标识项目的数值。

(2)根据上述提供的有关数据,分析国内外的金融状况。

答案:

1. 从非金融交易角度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

=455+(-5)-(378+28+10)

=34(亿元)

从金融交易角度

净金融投资=对外金融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发生

=84-50

=34(亿元)

非金融交易中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的差额最终表现为非金融投资环节的净贷出/净借入(即净金融投资),而金融交易中金融资产变化与负债变化的差额最终表现为金融交易环节的净金融投资(即净贷出/净借入),这两个净金融投资大小完全相等。

2.(1)A=45754 ,B= 8077, C= 7096, D=13802, E=1436, F=44318, G=4474 , H=10611.(2)略。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搜集中国1992-2001各年资金流量(金融交易)表,依照下述思路对金融交易状况做系统分析。

(1)金融交易项目结构状况的变化

(2)金融交易部门结构的变化

(3)各部门净金融投资状况的变化

(4)中国对外金融状况的变化

(5)金融机构中介作用的变化

2.搜集金融统计资料,将银行信贷等数据资料引入资金流量表,尝试编制三维的详细资金流量表(如果资料不能全面支持,可以考虑编制局部意义的表),并观察三维表与二维表相比的优势所在。

第六章资产负债表

一、基本概念

资产经济资产经济存量经济流量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非生产资资产负债核算净值积累核算未来收益现值法资产物量其他变化重估价核算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资产负债比率金融相关比率资本产出比率权益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

二、思考题

1.试说明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金融资产和负债在进行估价和总量核算时所采取的估价方法,并总结不同估价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何谓国民财富假设已知某年度资产负债表,如何度量求得国民财富

3.请阐述与资产有关的经济交易、资产其他物量变化、价格变化这三要素是如何影响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的,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4.简述名义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和实际持有损益之间的联系。试结合不同的资产类型,举例予以说明。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将经济资产界定为“执行________的实体,并且有________单个地或联合地对它行使所有权,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或持有这些实体,所有者可以获取________”。

2.资产负债核算的目的是对该经济体各部门所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进行系统核算,以反映资产、净资产的总量、结构及其变动状况。

3.对于土地、地下资产等自然资产,如果有相关市场交易价格,应按照_____________核算资产价值;在没有市场交易参考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____________估算其资产价值。

答案:1. 价值贮藏功能机构单位经济利益

2.经济资产负债净资产

3.实际的或类似的交易价格估价未来收益现值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A 12500万

B 7500万

C 5000万

D 2500万

2.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

3.下列哪一活动属于资产物量其他变动核算范围_____。

A 非典时期药价上涨,库存中囤积的板蓝根价值增加

B 个人上缴的物业税

C 某学生用兼职收入购买股票

D 由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某养殖场收购的野鸡等动物被林业派出所无偿没收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经济资产的是_____。

A. 大兴安岭的新鲜空气

B. 克拉玛依地区已探明的可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

C. 山西某地区有一段煤层,但预期尚没有成熟的技术加以开采

D.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特别提款权

E. 购买的企业商誉

2.下列有关流量和存量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 生产资产被直接用在生产中,提供产品,创造收入

B. 持有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存款和贷款)可以为所有者提供财产收入

C. 自然资产没有进入生产过程,也没有发生收入分配和消费投资,因而是存量中少数与流量没有关系的存量之一

D. 存量变动仅是由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投资这三个流量形成的,即:期末存量=期初存量+当期流量

E. 在未用于消费的收入(即储蓄)基础上进行投资,可以积累起新的资产

3.资产其他物量变化包括______。

A 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

B 非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

C 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

D 巨灾损失和无偿没收

E 分类和结构变化

答案:1. BDE 2. CD 3. ABCDE

(四)判断题

1.鱼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由于其自身较强的流动性,尤其在两国交界的水域内,无法确定该资源的产权,所以国民经济核算中不把这部分资源作为“资产”来看待。()

2.中国目前主要采用历史成本价编制国民资产负债表,因而国民资产负债就是各企业资产负债的加总。()

3.中性持有损益的“中性”是由于对所有资产都“一视同仁”,无论何种资产,其中性持有损益相对于资产期初价值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1.√ 2. × 3. √

(五)计算分析题

1.某国期初资产规模为1000亿美元。当期固定资产增加200亿美元,存货减少了150亿美元,新发现勘探可采石油储量价值50亿美元,与某一国外政府签订的20亿美元贷款到期因政治原因无需偿还,当期该国政府还由于进行了严格的金融控制,大批银行资本流入实业部门,致使企业部门资产增加了240亿美元。

根据上述材料,试计算该国期末的资产价值.

2.用永续盘存法试推算我国某省份的固定资本存量净额

永续盘存法

答案:

1. 期末资产总量=期初资产总量+核算期积累=1000+200-150+50+20=1120(亿美元)

2.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2005年7月21日起,中央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日交易价格调整为元人民币/1美元,汇率即日升值2%。

要求:搜集近一段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数据,计算并分析以下问题:

(1)中国储备资产的持有资产损益,以及其他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持有损益;

(2)分析汇率变化对股市、债市、对外贸易活动、直接投资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2.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资产存量增长并不代表实际经济能力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总体的泡沫。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等问题,可以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经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存在经济总体泡沫时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我国目前确实存在“泡沫经济”,这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何种影响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反映了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是一种由位置决定的平均数。可以没有众数也可有两个。

统计学计算题

解:基期总平均成本=1800 12001800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2.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入如下, (元) 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60.11664000.2127008320 1664012700)()(11=++++=∑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3.某中学正在准备给一年级新生定制校服。男生校服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规格, 分别适合于身高在160cm 以下、160~168cm 之间和168cm 以上的男生。一直一年级 新生中有1200名男生,估计他们身高的平均数为164cm ,标准差为4cm 。试由此粗 略估计三种规格男生校服分别准备多少套? 解: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规格 身高 分布范围 比重 数量(套) 小号 160以下 0.15865 190.38 中号 160-168 均值±1*标准差 0.6827 819.24 大号 168以上 0.15865 190.38 合计 1200 4. 根据长期实验,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先对某新型飞机进行了 15次试飞,测得各次试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单位:米/秒)为: 422.2 417.2 42 5.6 425.8 423.1 418.7 428.2 438.3 434.0 412.3 431.5 413.5 441.3 423.0 420.3 试对该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数学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解: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 n-1=72.049, S 14=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 (n-1) t α×2.1916=4.7005 所求μ425-4.70<μ<425+4.7t0,即(420.30,429.70)。 5.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他们从某地区 已购买了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 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调查结果依次为: 300 450 900 50 700 400 520 600 340 280 380 800 750 550 20 1100 440 460 580 650 430 460 450 400 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了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i =∑= 估计量 n i i 1 1y n μ=== ∑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 1 *291537520*)2200301(-=1743.1653 其中 () ??? ? ??= = ∑∑==2n 1i 2i n 1 i 2 i 2n -y 1-n 1-y 1-n 1 s = () 2 494*308858600*1 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一个市场分析人员想了解某一地区看过某一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的比率。该地区共有居民150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并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先前所做的一个调查,有25%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要进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应当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解: ()222 22222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 ?+-?+??-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 7.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 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2425053.73 t X X -=∑ 647.88X = () 2 262855.25t Y -=∑ 549.8 Y = ()()334229.09t t Y Y X X --=∑ 试利用以上数据:(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作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2β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1) ()() () t t 22 Y Y X X 334229.09|=0.7863425053.73 t X X β--==-∑∑ 12|=Y-X=549.8-0.7863* 647.88=40.3720β β (2) ( )() ( )( ) 2 2 2 334229.092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t t t t Y Y X X r X X Y Y ?? --??===--∑∑∑ ()() 2 2 2 143.6340t e r Y =--=∑∑ 2.0889 e S = = (3)02 12:0,:0H H β=≠ 20.003204 S β = = 2220.7863 245.41200.003204 t S β β β == =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 说明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0.3720 + 0.7863*800 = 669.41(f Y =万元) f e S = = 2n-2f f e Y t S α± 669.41 2.228*1.0667 =± = 669.41 2.3767± 即有:664.64 674.18f Y ≤ ≤ 8.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 和体重X 进行观测,并以得出以下数据: 2 i i Y=13.54;Y =22.9788∑∑ 2 i i X=472;X =28158∑∑ i X 803.02i Y =∑ (1) 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 (3) 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 (4) 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 (5) 对回归系数2β进行显著性检验 9.某商业企业某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库存额及流量费用额资料 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流通费用额/销售额)。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额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2880+2170+23403 = 19802+1310+1510+156024-1 2466.333= =1.61 1530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费用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 () ()230+195+2023 = 2880+2170+23403209 ==8.48%2466.333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1)“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 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2)统计的本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1、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学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性、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 3、统计学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区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集合,也称为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1)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可变性) 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发生变化; 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转换 (2)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样本是所要研究的对,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总体和样体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来看,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能用文字来表现品质标志,也能用数字来表现数量标志。 (2)标志与指标的联系: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综合表现而来的;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指标与标志同属于变量的范畴。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同一总体多个反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表现形式: 数学等式关系:若干统计指标之间可以构成一个等式关系 相互补充关系:各个指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开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 相关关系:各个指标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原因、条件和结果关系:若干指标中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则为结果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简答题

1、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有何区别和联 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联系: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描述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和前提,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关键。 2、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P5-6)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3、简述数据误差来源?(P33-38) 统计数据的误差来源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相对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4、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P96-104)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5、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 要的分布?(P142)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6、有人说,标准化与中心化的两个变量的 协方差就是它们的相关系数,你认为正 确吗?请说明理由? 7、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P213, 最后一段) 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8、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它 们的含义(P179-180) 一般地说,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三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无偏性是指估计量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有效性是指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于被估总体的参数。 9、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和推理方法是什 么?(P210-213) 进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是说概率很小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根据小概率原理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就是概率意义下的反证法,其思想是:为了检验原假设 H是否正确,我们首先假定“0H 正确”,然后来看在 H是正确的假定下能导出什么结果。如果导出一个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的结果,则说明“ H正确”的假定是错误的,即原假设 H不正确,于是我们应作出否定原假设 H的决策;如果没有导出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的结果,则说明“ H正确”的假定没有错误,即不能认为原假设 H是不正确的,于是我们应作出不否定原假设 H的决策。 10.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P212-213)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根据所研究问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简答题(完全)

简答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 (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 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能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 3.时期指标有什么特点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表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总量;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直接相关,时期越长,时期指标数值就越大。 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动程度(总体内部差异程度); (2)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3)抽样组织方式; (4)取样方法(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 5.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只有名称,没有数值;而质量指标是统计指标中的一种,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综合性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组成。 联系: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之间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利用按某一品质标志分组的资料,计算各组某种质量指标,研究这种质量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变动规律,这时两者之间便产生了一定的联系。 6、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区别 (1)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 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处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 (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 时点指标则不能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

1.“统计”一词有哪些含义?什么就是统计学? (1)统计工作或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 (3)统计学:就是关于数据的一门科学 统计学就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2.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测度: 集中趋势的测度(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离散程度测度(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偏态与峰度测度(偏态及其测度、峰度及其测度) 3.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4.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最容易计算,但不就是永远存在,它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作为集中趋势代表值应用的场合较少,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在编制物价指数时,农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常以很多摊位报价的中数值为代表。 中位数很容易理解、很直观,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既就是它有价值的方面,也就是它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的地方; 均值就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的最充分,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它在整个统计方法中应用最广,对经济管理与工程等实际工作也就是最重要的代表值与统计量。 5.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6、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如何?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总体单位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分层抽样。 (3)系统抽样:在抽样中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直至抽取n个单位形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调查时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再以群作为调查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进而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个体单位进行调查或观察。 (5)多阶段抽样:先抽取群,但并不就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就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群就是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抽取的就是最终抽样单位。将该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就称为多阶段抽样。 7、什么就是抽样分布? 就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8、什么就是匹配样本? 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这样的样本称为匹配样本。 9、假设检验的思想以及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就是什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思想就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 第一章 1.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统计一词包含三个含义: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统计,统计什么和如统计”的思想,就是围绕研究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法,去获取真实客观的有关统计数据,做出必要的统计分析,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真相。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 统计学是关于如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学科。 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畴而言,具有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的关系如?试举例说明。 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母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1.总体的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以发生变化。 3.随着研究围的变化,总体和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如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标志是用于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如某人是男性,教师。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以及数值,如09年全国人口13亿。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看变量不仅指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试举例说明。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统计指标构成,但并不是单个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表现形式:1.数学等式关系 2.相互补充关系 3.相关关系 4.原因、条件、结果关系 第二章 1.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举例说明。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1 (1)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表:某企业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的指标值。 表: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7、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1 8、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2

9、某百货商场某年上半年的零售额、商品库存额如下:(单位:百万元) 试计算该商城该年上半年商品平均流转次数(注:商品流通次数=商品销售额/库存额;6月末商品库存额为24.73百万元)。 10、某地区2000-2004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p71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简洁法计算); (2)预测200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9.8705万人,(1)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总数控制在10.15万人以内,则今后三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2)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千克,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千克的水平,则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10.15万人,则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统计学计算题

注:此为会计班统计学计算题重点。有些我们习题册上包括,有些未涉及,大家可供参考,希望大家考试顺利! 1、某车间30 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2、某班50 要求:(1 中值。 (2)绘制茎叶图。 3、利用第2题的资料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径叶图。

4、(1)某企业本期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3%,实际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本期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3、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10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13、已知甲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又 14、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15、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B品种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版本

⒈什么是统计,一般有几种理解? 答: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3.简述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 答: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是整体与个体、集合同元素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动,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不同点:⑴三种调查从总体中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重点调查是抽取一部分重点单位,是有意识进行的;典型调查在确定调查单位时,也是有意识进行的,抽选出的单位不是重点单位,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是排除人们主观意识的。⑵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能用被抽出的那部分单位所计算出的数据去推算总体的有关数据,而抽样调查能推算。 2.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联系:有时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个,例如工业企业普查,每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这时二者是一致的。 3.某工业企业为了解本企业工人的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工人业余文化技术学习,于2005

统计学计算题

六、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 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 编制一 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学生成绩次数分布表: 成 绩 学生人数(人) 频率(%) 60分及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3 6 15 12 4 7.5 15.0 37.5 30.00 10.00 合 计 40 100.00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2、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资料如下表: 等级 单价(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一级 二级 三级 20 16 12 216 115.2 72 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平均商品销售价值8.16=∑∑=x M M x (元/公斤) 3、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1003 % 105%100%95=++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153 15 1218=++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统计学简答题1

1. 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 (1)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包括总体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地,一个个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个单位的入样概率是相等的。 (2)分层抽样。是将抽样单位按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里独立、随机的抽取样本。 (3)整群抽样。将总体若干个单位合并成组,这样的组成为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4)系统抽样。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5)多阶段抽样。首先抽取群,然后再进一步抽样,从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将这种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及称为多阶段抽样。 2.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数据可分为哪几类数据? 统计学就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数据。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种类型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种有序类别的分数字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按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是 欧诺个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按照被描述的现象的时间关系,可以将推荐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顺序。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 3、 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众数只有在数据量较多时才有意义,数据量较少时不宜使用。主要适合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的分布偏斜较大时,使用中位数也许不错。主要适合作为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平均数对数值型数据计算的,而且利用了全部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近似对称分布时,三个代表值相等或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1 (1)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7,78 《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的指标值。

9 元)。 10

要求:(1 (2)预测200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万人,(1)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总数控制在万人以内,则今后三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2)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千克,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千克的水平,则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万人,则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解: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 =% 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 =% 14 15、某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服从μ=6000元,σ=1200元的正态分布,求该市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 (1)在5000~7000元之间的概率;(2)超过8000元的概率;(3)低于3000元的概率。(注:Φ()=,Φ()=,Φ()=,Φ()=)

16、一种汽车配件的平均长度要求为12cm ,高于或低于该标准均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汽车生产企业在购进配件时通常要对中标的汽车配件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以决定是否购进。现对一个配件提供商提供的10个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单位:cm ) 假定该供货商生产的配件长度服从正态分布,在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该供货商提供的配件是否符合要求(查t 分布单侧临界值表,262.2)9()9(025.02==t t α,2281.2)10(025.02==t t α;查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表, 96.105.0==z z α)。 17、假设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某地一次数学统考中随机抽取了36位考生的成绩,算得平均成绩为分,标准差为15分。在显着性水平05.0=α下,是否可以认为这次考试全体考生的成绩为70分(查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表得,96.105.0==z z α) 18、某种纤维原有的平均强度不超过6g ,现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其平均强度。研究人员测得了100个关于新纤维的强度数据,发现其均值为。假定纤维强度的标准差仍保持为不变,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对该问题进行假设检验。(645.105.0=z 96.12 05.0=z )(1)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说明其抽样分布是什么样的(2)检验的拒绝规则是什 么(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你的结论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