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答案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答案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答案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答案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界区是指()。

A. 并发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程序段 B .并发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程序段

C并发进程中用户实现进程通信的程序段D?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

2.相关临界区是指()。

A. —个独占资源 B ?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

C ?一个共享资源

D ?并发进程中涉及相同变量的那些程序段

3?管理若干进程共享某一资源的相关临界区应满足三个要求,其中()不考虑。

A —个进程可以抢占己分配给另一进程的资源

B ?任何进程不应该无限地逗留在它的临界区中

C ?一次最多让一个进程在临界区执行

D ?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

4、()是只能由P和V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

A共享变量B ?锁C整型信号量D ?记录型信号量

5 ?对于整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P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

A.不变B ?加1 C减1 D ?减指定数值

6. 在执行V操作时,当信号量的值()时,应释放一个等待该信号量的进程。

A>0 B.<0 C.>=0 D.<=0

7. PV 操作必须在屏蔽中断下执行,这种不可变中断的过程称为()。

A初始化程序B ?原语C ?子程序D控制模块

8 ?进程间的互斥与同步分别表示了各进程间的()。

A ?竞争与协作

B ?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C ?不同状态

D ?动态性与并发性9并发进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的基本关系为()。

A.相互独立与有交往的B ?互斥与同步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D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10 ?在进程通信中,()常用信件交换信息。

A ?低级通信

B ?高级通信

C ?消息通信

D ?管道通信

11 ?在间接通信时,用Send(N,M)原语发送信件,其中N表示()。

A.发送信件的进程名 B ?接收信件的进程名C信箱名D ?信件内容

12 ?下列对线程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不同的线程可执行相同的程序 B ?线程是资源分配单位 C ?线程是调度和执行单位D ?同一

进程中的线程可共享该进程的主存空间

13 ?实现进程互斥时,用()对应,对同一个信号量调用PV操作实现互斥。

A? 一个信号量与一个临界区B ? 一个信号量与一个相关临界区C ? 一个信号量与一组相关临界区D一个信号量与一个消息14.实现进程同步时,每一个消息与一个信号量对应,进程()可把不同的消息发送出去。

A ?在同一信号量上调用P操作B在不同信号量上调用P操作C ?在同一信号量上调用V操作D.在不同信号量上调用V操作

(二)填空题1.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的基本特点是处理器执行指令。

2.进程的_______ 是指进程在顺序处理器上的执行是按顺序进行的。

3.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__________ 和_____ 两个特性。

4.进程的封闭性是指进程的执行结果只取决于 __________ ,不受外界影响。

5 进程的可再现性是指当进程再次重复执行时,必定获得______ 的结果。

6.一个进程的工作在没有全部完成之前, 另一个进程就可以开始工作,则称这些进程为_______________ .

7. 若系统中存在一组可同时执行的进程,则就说该组进程具有 ____________ 。

8.如果—个进程的执行不影响其他进程的执行,且与其他进程的进展情况无关,则说这些并发进程相互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 的。

9 如果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其他进程的进展情况,则说这些并发进程相互之间是_______________

10.有交往的并发进程一定________ 某些资源。

11 .有交往的进程执行时可能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造成不正确的因素与进程___________ 、 _____ 和外界的影响有关。

12.对______ 的使用不受限制,这是使有交往的并发进程执行时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的根本原

因。

13.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与________ 有关的程序段。

14. _____ 是指并发进程中涉及到相同变量的那些程序段。

15.只要涉及相同变量的若干进程的相关临界区__________ ,就不会造成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16.进程的_____ 是指当有若干进程都要使用某一共享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只允许一个进程去

使用。

17. PV操作是在一个信号量上进行的________ 的过程,这种过程也称为 ________

18 ?利用PV操作管理相关临界区时,必须成对岀现,在进入临界区之前要调用_____ ,在完成临

界区操作后要调用_______ 。

19. 若信号量的初值为1,用PV操作能限制一次_________ 进程进入临界区操作。

20. 进程的_____ 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 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

21 _____ 能把它进程需要的消息发送岀去,也能测试自己需要的消息是否到达。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V操作不仅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一种简单而方便的_________ 工具。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时,调用_ 测试消息是否到达,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送消息。

24 ?用PV操作实现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同步时,在访问共享缓冲区的______ 和 ______ 分别调动P 操作和V操作。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程的互斥实际上是进程的一种持殊情况。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程的互斥是进程间__________________ 共享资源的使用权,其结果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进程的同步则在共享

资源的并发进程之间有一种________ 依赖关系。

27. PV操作也可看作为进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只交换了少量的信息,故称为______

28. 通过专门的通信机制实现进程间交换大量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为______ 。

29. 采用高级通信方式时, 进程间用 ________ 来交换信息。

30. 最基本的通信原语有两条_____ , 它们是原语和原语。

31 .进程通信方式有两种: ________ 和____ 。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通信是固定在进程之间通信,而间接通信以信箱为媒体实现通信。

33.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信息可以由和两部分组成。

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程间通过信件交换信息,可实现。

35 _____ 是进程中可以独立执行的子任务。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程是处理器的独立______ 单位,多个线程可以执行。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程与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线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程在生命周期内会经历、和之间各种状态变化。

39. 采用

多线程技术可把生产者消费者两个进程作为一个进程和进程中的两个线程来处理,这两

个线程仍具有______ ,但不在需要额外的______ 。

40 .在使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时,调用 ______ 相当于申请一个共享资源,调用______ 相当于归还

共享资源的使用权。

41 .在多线程操作系统中,线程与进程的根本区别在于进程作为 _____ 单位,而线程是_______ 单位。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进程的顺序性和并发性?

2. 为什么并发进程执行时可能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如何避免?

3.简述临界区的相关临界区的概念。

4.管理相关临界区有些什么要求?

5 ?假设PV操作用信号量S管理某个共享资源,请问当S > 0, S= 0和S V O时,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6.请给岀PV操作的定义。

7 ?用PV操作实现进程间同步与互斥应注意些什么?

8. 何谓进程通信?最基本的通信原语有哪些?

9. 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有何区别?

10 ?线程与进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四)应用题

1 ?有一南北向的单行车道,在车道A、B两端以外一段距离处有减速标志和自动计数系统,A、B 两处设有信号灯,信号灯的管理要求如下:绿灯行,红灯停,A、B两端红绿灯同时变换,一方红

变绿时另一方绿变红。绿灯保持到同一方向进入的车辆全部驶入AB段,当AB之间无车辆行驶时,

允许到达A端(或B端)的车辆驶入AB段,但只准某一方的车辆进入;一方最后一辆车进入AB段后,双向亮红灯让车辆全部通过(假设2分钟),然后让已在等待的任何一方车辆驶入。试用PV操作管理AB路段车辆的行驶。

2. 在测温系统中要完成采样、转换和显示等任务。采样过程把从传感器上得到的整型微电压值存

入一个缓冲区,转换过程把微电压值从缓冲区中取岀,计算转换成温度值再存入该缓冲区,显示过程把缓冲区中的温度值取岀并显示。试用PV操作实现三个过程共享缓冲区的同步问题。

3. 现有三个进程,Reader进程把键盘输入的一个整数读入缓冲区B1,EXeCUtor进程把B1中的数据取岀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存到输岀缓冲区B2中,最后由Pinter进程将B2中的数据打印岀来。假设B1和n2都只能存放一个整数,请用PV操作管理这三个并发进程的执行.

4. 用进程通信的方法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要求生产者能告诉消费者产品的说明、规格、价格等。而消费者能反馈对物品的评价和处理情况。

答案

第3章进程同步与通信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D

2 . D

3 . A

4 . C

5 . C

6 . D

7 . B

8 . A

9 B 10 B 11 . C 12 . B 13 . C 14 . D

(二)填空题

1 顺序

2 顺序性3. 封闭性,可再现件4 进程本身5 相同6 可同时执行的7 并发性8 无关9 有交往的10 共享11 占用处理器的时间,执行的速度12 共享资源1

3 共享变量1

4 相关临界区15互斥执行16 .互斥17 .不可被中断,原语18 . P操作,V操作19 .只有一个20 .同步21 .同步机制22 .进程互斥,同步

23 . P操作,V操作24 .前,后25 .同步26 .竞争,固定的必然关系,必然的27 低级通信方式28 进程通信29 信件30 Send,reCeiVe 31 直

接通信,间接通信32 一对33 信箱说明,信箱体34 进程同步35 线程36 调度,并发37 轻型进程38 .

等待态,就绪态,运行态39并发性,公共缓冲区40 . P操作,V操作41.资源分配,调度和执行

(三)简答题

1 进程的顺序性是指进程在顺序的处理器上严格地按顺序执行。若系统中存在一组可同时执行

的过程,则该组程序具有并发性。可同时执行的进程是指这些进程执行时在时间上是重叠的,即

一个进程的工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另一个进程就可以开始工作。2.有交往的并发进程可能会同时使用共享资源,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控制,由于进程占用处理器的时间、执行的速度和外界的影响等,就会引起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只要使若干并发进程的相关临界区互斥执行,就可避免造成这类错误。

3.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相关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涉及到相同变量的那些程序段。

4.管理相关临界区有三点要求:(1) 一次最多让一个进程在临界区执行;(2) 任何一个进入临界

区执行的进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3) 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

5. 信号量S的物理意义如下:S > 0时,S表示可使用的资源数或表示可使用资源的进程数。S = 0时,表示无资源可供使用和表示不允许进程再进入临界区。S V 0时,∣S丨表示等待使用资源的

进程个数或表示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个数。

6. PV操作是指在信号量上进行的P操作和V操作。假定信号量为S,则P(S)和V(S)的定义如下:

Procedure p(Var S:Semaphore);

begin S:=S-1; if S<0 then w(S) end;

Procedure V(Var S:Semaphore);

begin S:=S+1; if S<=0 then r (S) end;

其中,W(S) 表示将调用P(S) 过程的进程置成“等待信号量S ”的状态,且将其排入等待队列。R(S)表示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 ”的进程,该进程从等待队列退岀并加入就绪队列中

7. (1) 对每一个共享资源(含变量)都要设立信号量,互斥时对一个共享资源设一个信号量,同步

时对一个共享资源可能要设两个或多个信号量,视由几个进程来使用该共享变量而定。(2) 互斥时信号量的初值可大于或等于1, 同步时,至少有一个信号量的初值大于等于1。(3)PV 操作一定要成对调用,互斥时在临界区前后对同一信号量作PV操作,同步时则对不同的信号量作PV操作,PV 操作的位置一定要正确。(4)对互斥和同步混合问题. PV操作可能会嵌套,一般同步的PV操作在外,互斥的PV操作在内。

8通过专门的通信机制实现进程间交换大量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为进程通信。最基本的通信原语有

Send 原语和receiVe 原语,前者负责发送信件,后者负责接收信件。

9 ?直接通信是固定在一对进程间进行的,而间接通信时以信箱为媒体实现通信。因此在Send和receiVe 原语中, 第一个参数互不相同。直接通信时分别为接收者进程名和发送者进程名,而间接

通情时均为信箱名。

10. 在采用线程技术的操作系统中,线程与进程的根本区别在于:进程是资源的分配单位,而线

程是调度和执行单位。

( 四) 应用题

1 分析:本题可参考读者写者问题,相当于两组读者使用一个共享文件的互斥问题。对共享资源AB路段设一个信号量S ,对A、B两端的共享计数器CA和CB应设两个信号量SA和SBO所设计的程序段如下:

BEGIN S,Sa,ab: Semaphore; Ca,Cb:integer; S:=1; Sa:=1; Sb:=1; 入AB段}

p(sb); cb:=cb-1; if cb=0 then begin {A,B 两端都亮红灯 2分钟 } v(s) end; end; coend; end; 2分析:此题类似于两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采样过程相当于生产者,转换过程相当于消费者, 显示过程为消费者,而转换过程还充当生产者。

为此设立三个信号量:SS 表示采集的微电压值能

否存入缓冲区,初值为1; SC 表示缓冲区中是否有微电压值要转换成温度值, ,初值为0; SD 表示

冲区是否有温度值要显示,初值为 0。解决此同步问题的程序段为: BEGIN SS,Sc,Sd: Semaphore; buffer : integer; SS:=1; Sc:=0; Sd:=0; Cobegin

ProceSS Sample;

Begin L1: get a Sample; p(SS); buffer:= Sample; v(Sc); goto L1 end; ProceSS convert;

Begin L2: p(Sc); take a Sample from buffer; convert the Sample to temperature; buffer:= temperature; v(Sd); goto L2 end; ProceSS diSplay;

Begin L3: p(Sd); take a temperature from buffer; v(SS); diSplay the temperature; goto L3 end; Coend; end;

3.分析:本题也可看作是两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Reader 进程为生产者, Executor 进程既是消

费者又是生产者,Pri nter 进程为消费者,由于这里有两个缓冲区,所以要设四个信号量: SR 表 示是否能把数据存入缓冲区

B1,初值为1; SEl 表示缓冲区Bl 中是否已存有数据可供处理,

初值为

0; SE2表示是否把处理过的数据存入缓冲区 B2,初值为1; SP 表示缓冲区B2中是否已存有数据可 供打印,初值为0。用PV 操作管理这三个并发进程的程序如下:

BEGIN Sr,Se1,Se2,Sp: Semaphore; b1,b2 : integer; Sr:=1; Se1:=0; Sp:=0; Se2:=1; Cobegin ProceSS reader; Var number:integer;

Begin L1: read a number ; p(Sr); b1:= number; v(Se1); goto L1 end; ProceSS executor; Var number2:integer;

Begin L2: p(Se1); take a number from b1; v(Sr); proceSS the number to number2; p(Se2); b2:= number2; v(Sp); goto L2 end; ProceSS printer;

Begin L3: p(Sp); take a number from b2; v(Se2); print the number; goto L3 end; Coend; end;

4.设生产者消费者进程要设立的公用信箱

B ,假设现在信箱中放一封初始信件,

表示物品已取走。

用进程通信管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程序如下: begi n …

Cobegin

PrOCeSS car-ai;{l=1,2,

...... }

Begin p(Sa); Ca:=Ca+1; if Ca=1 then p(S); V(Sa); { 入 AB 段}

p(Sa); Ca:=Ca-1; if Ca=0 then begin {A,B PrOCeSS car-bj;{j=1,2,

...... }

Begin p(Sb); Cb:=Cb+1; if Cb=1 then p(S); V(Sb); 使信号灯A 端绿,B 端红,车辆从A 端驶

两端都亮红灯 2分钟 } V(S) end; end;

使信号灯B 端绿,A 端红;车辆从B 端驶

PROCESS Producer;

L1: Produce a product;

L2: receive(B,H);

If {x 中没有表示物品已取走} then go to L2

else begin {组织回信M,M中含产品完成存放地点,产品说明,规格,价格等} Send(B,M); end; goto L1 end; PROCESS consumer;

L 3 :receive(B ,Y);

If {Y 中表示产品已完成} then begin {按信件中地址取岀比物品,组织回信M回信中表示

物品已取走,并反映对产品的评价和处理情况} send(B ,m); goto L3; end;

...... .. E nd; end;

通信原理实验 思考题

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 第三章数字调制技术 实验一FSK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后思考题: 1.FSK正交调制方式与传统的FSK调制方式有什么区别?有哪些特点? 答:传统的FSK调制方式采用一个模拟开关在两个独立振荡器中间切换,这样产生的波形在码元切换点的相位是不连续的。而且在不同的频率下还需采用不同的滤波器,在应用上非常不方便。采用正交调制的优点在于在不同的频率下可以自适应的将一个边带抑制掉,不需要设计专门的滤波器,而且产生的波形相位也是连续的,从而具有良好的频谱特性。 2.TPi03 和TPi04 两信号具有何关系? 答:正交关系 实验中分析: P28 2. 产生两个正交信号去调制的目的。 答:在FSK 正交调制方式中,必须采用FSK 的同相支路与正交支路信号;不然如果只采一路同相FSK 信号进行调制,会产生两个FSK 频谱信号,这需在后面采用较复杂的中频窄带滤波器。用两个正交信号去调制,可以提高频带利用率,减少干扰。 4.(1)非连续相位 FSK 调制在码元切换点的相位是如何的。 答:不连续的,当包含 N(N 为整数)个载波周期时,初始相位相同的相邻码元的波形(为整数)个载波周期时,和瞬时相位是连续的,当不是整数时,波形和瞬时相位 也是可能不连续的。 P29 1.(2)解调端的基带信号与发送端基带波形(TPi03)不同的原因? 答:这是由于解调端与发送端的本振源存在频差,实验时可根据以下方法调整:将调模块中的跳线KL01置于右端,然后调节电位器WL01,可以看到解调端基带信号与发送端趋于一致。 2.(2)思考接收端为何与发送端李沙育波形不同的原因? 答:李沙育图形的形状与两个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都有关。 3. 为什么在全0或全1码下观察不到位定时的抖动? 答:因为在全0或全1码下接收数据没有跳变沿,译码器无论从任何时刻开始译码均能正确译码,因此译码器无须进行调整,当然就看不到位定时的抖动了。 实验二BPSK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后思考题: 1.写出眼图正确观察的方法。 答: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 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

实验三 进程通信doc(DOC)

实验三进程通信(二) 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通信原理和基本技术 2、了解linux系统进程间通信机构(IPC); 3、理解linux关于共享内存的概念; 4、掌握linux支持进程间共享内存的系统调用; 5、巩固进程同步概念。 实验内容: (一)闹钟。用c语言编程,实现进程间通过信号进行通信。 用fork()创建两个进程,子进程在等待5秒后用系统调用kill()向父进程发送SIGALRM 信号,父进程用系统调用signal()捕捉SIGALRM信号。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int alarm_fired = 0; //闹钟未设置 //模拟闹钟 void ding(int sig) { alarm_fired = 1; //设置闹钟 } int main() { int pid; printf("alarm application starting\n"); if((pid = fork( )) == 0) { //子进程5秒后发送信号SIGALRM给父进程 sleep(5); kill(getppid(), SIGALRM); //exit(0); return 0; } //父进程安排好捕捉到SIGALRM信号后执行ding函数 printf("waiting for alarm to go off\n"); (void) signal(SIGALRM, ding); pause(); //挂起父进程,直到有一个信号出现 if (alarm_fired) printf("Ding!\n"); printf("done\n");

通信原理思考题

通信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答:数字通信即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通信。 优点:(1)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2)传输差错可控;(3)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存储;(4)易于集成;(5)易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 缺点:传输带宽较大,系统设备较复杂。 1-7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答: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1-8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答: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来分类。 单双工: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例如:广播、遥控、无线寻呼。 半双工: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例如:对讲机、检索。 全双工: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例如:电话、计算机间的高速通信。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有效性: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差错率,包括误码率和误信率。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码元速率:又称传码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 信息速率:又称传信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 R b=R B log2M(b/s)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误码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N进制中,误信率比误码率更低,在二进制中,误码率和误信率在数值上相等。 第三章 3-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哪些?分别表征随机过程的什么特性? 答:均值(数学期望):表示随机过程的n个样本函数曲线的摆动中心。 方差: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t相对于均值a(t)的偏离程度。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进程间通信实验报告

进程间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0网工三班学生姓名:谢昊天学号:1215134046 实验目的和要求: Linux系统的进程通信机构 (IPC) 允许在任意进程间大批量地交换数据。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熟悉Linux支持的消息通讯机制及信息量机制。 实验内容与分析设计: (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①使用系统调用msgget (), msgsnd (), msgrev (), 及msgctl () 编制一长度为1k 的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程序。 ②观察上面的程序,说明控制消息队列系统调用msgctl () 在此起什么作用? (2)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段接。 使用系统调用shmget(),shmat(),sgmdt(),shmctl(),编制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同的程序。(3)比较上述(1),(2)两种消息通信机制中数据传输的时间。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 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1)先后通过fork( )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2)在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 。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使用Key为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最后的一个消息,既是 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父进程在 SERVER和 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2.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 (1)先后通过fork( )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共享区,并将第一个字节置为-1。作为数据空的标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该字节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收到了该消息,进行处理.然后再次把它的值设为-1.如果遇到的值为0,则视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 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显示”(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建立一个为75的共享区,当共享取得第一个字节为-1时, Server端空闲,可发送请求. CLIENT 随即填入9到0.期间等待Server端再次空闲.进行完这些操作后, CLIENT退出. CLIENT每发送一次数据后显示”(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实验结果: 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由 Client 发送两条消息,然后Server接收一条消息。此后Client Server交替发送和接收消息。最后一次接收两条消息。Client 和Server 分别发送和接收了10条消息。message 的传送和控制并不保证完全同步,当一个程序不再激活状态的时候,它完全可能继续睡眠,造成上面现象。在多次send message 后才 receive message.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消息转送的实现机理。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 便于加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 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7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差错率有误码率,误信率。 1-12 何谓是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码元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信息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单位是 bit/s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 1)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指错误的码元数在传输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Pe= 错误码元数 /传输总码元数。(2)误信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指错误接 收地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占得比例Pb= 错误比特数 /传输总比特数。 ( 3)它们是描述差错率的两种不同表述。在二进制中,二者数值相等。 1-14 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 消息出现概率; B 消息的种类; C 消息的重要程度。选 A 2.2. 试分别说明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特性。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大众传播 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15.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16.经验学派认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变革)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1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18.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9.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 20.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 3 进程同步与通信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 3 进程同步与通信 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 D D C B C A B A A 题号11 12 答案D C 二、综合题 1、答:临界资源也称独占资源、互斥资源,它是指某段时间内只充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比如打印机等硬件资源,以及只能互斥使用的变量、表格、队列等软件资源。各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必须互斥执行的程序代码段称为临界区,各进程中访问同一临界资源的程序代码段必须互斥执行。 为防止两个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可采用软件解决方法或同步机构来协调它们。但是,不论是软件算法还是同步机构都应遵循下述准则: ①空闲让进。②忙则等待。③有限等待。④让权等待。 2、答:忙等待意味着一个进程正在等待满足一个没有闲置处理器的严格循环的条件。因为只有一个CPU 为多个进程服务,因此这种等待浪费了CPU 的时钟。 其他类型的等待:与忙等待需要占用处理器不同,另外一种等待则允许放弃处理器。如进程阻塞自己并且等待在合适的时间被唤醒。忙等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办法来避免。例如:执行请求(类似于中断)机制以及PV 信号量机制,均可避免“忙等待”现象的发生。 3、答: 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Producer 进程中P(empty)和P(mutex)互换先后次序。先 执行P(mutex),假设成功,生产者进程获得对缓冲区的访问权,但如果此时缓冲池已满,没有空缓冲区可供其使用,后续的P(empty)原语没有通过,Producer 阻塞在信号量empty 上,而此时mutex 已被改为0,没有恢复成初值1。切换到消费者进程后,Consumer 进程执行P(full)成功,但其执行P(mutex)时由于Producer 正在访问缓冲区,所以不成功,阻塞在信号量mutex 上。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两者均无法继续执行,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会产生死锁。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中,V 操作的次序无关紧要,不会出现死锁现象。 4、答: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 1-5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分类? 根据传输中的信道是否经过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按信号特征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应的系统分别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是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工作方式,通信双方只有一个进行发送,另一个只能接受,如广播,遥测,无线寻呼等。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进行收发信息,但是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如使用统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如电话等。 1-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以组成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其优势是传输速度快,无需附加设备就能实现收发双方字符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数字通信即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通信。 数字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传输的信号是离散式的或数字的; (2)强调已调参数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 (3)抗干扰能力强,因为数字信号可以再生,从而消除噪声积累; (4)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5)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6)便于加密,可靠性高; (7)便于实现各种信息的综合传输。 缺点: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信息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一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二是完成模/数转换。 (3)加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4)信道编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5)数字调制: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6)信道是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7)解调:在接收端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数字基带信号。 (8)信道译码: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相应的逆规则进行解码,从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9)解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解密,恢复原来信息。 (10)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11)受信者:是接受消息的目的地,其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1-5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按调制方式,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频带或调制)系统。基带传输是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传送,如音频室内电话;带通传输是对各种信号调制后传输的总称。 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它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 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来分类。 (1)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如:广播,遥控,无线寻呼等例子。 (2)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如:普通对讲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 表1-1 传播的定义

要点具体内容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 表1-2 信息

要点具体内容 2.社会信息(见表1-3) 表1-3 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

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 表1-4 社会信息系统 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 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

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a.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b.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通信实验思考题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思考题P1-4: 1、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原理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答:位同步和帧同步是数字通信技术中的核心问题,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发送端按照确定的时间顺序,逐个传输数码脉冲序列中的每个码元,在接收端必须有准确的抽样判决时刻(位同步信号)才能正确判决所发送的码元。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收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序列代表一定的信息。通常由若干个码元代表一个字母(符号、数字),而由若干个字母组成一个字,若干个字组成一个句。帧同步的任务是把字、句和码组区分出来。尤其在时分多路传输系统中,信号是以帧的方式传送的。克服距离上的障碍,迅速而准确地传递信息,是通信的任务,因此,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 2、自行设计一个码元可变的NRZ码产生电路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答:设计流程图如下。 提示:若设计一个32位的NRZ码,即要求对位同步信号进行32分频,产生一路NRZ码的帧同步信号,码型调节模块对32位码进行设置,可得到可变的任何32位码型,通过帧同步倍锁存设置的NRZ码,通过NRZ码产生器模块把32位并行数据进行并串转换,用位同步信号进行一位一位输出,循环输出32位可变NRZ码即我们的设计完毕。 实验二思考题P2-4: 1、实验时,串/并转换所需的帧同步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必须小于一位码元的宽度,为什么? 答:如果学生认真思考,可以提出没有必要一定小于一位码元的宽度。如24位的数据在串行移位时,当同步信号计数到第24位时,输出帧信号,通过帧信号的上升沿马上锁存这一帧24位数据,高电平没有必要作要求。主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考虑问题。 2、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实现串/并转换?请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原理图及各点理论上的波形图。 答:终端模块采用移位锁存的方法实现串/并转换,此方法目前是最好的方法了。 实验四思考题P4-6: 1、在分析电路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本实验HDB3编、解码电路只能在输入信号是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时才能 正常工作? 答:因为该电路采用帧同步控制信号,而1帧包含24位,所以当NRZ码输入电路到第24位时,帧同步信号给一个脉冲,使得电路复位。HDB3码再重新对NRZ码进行编译。且HDB3码电路对NRZ进行编译的第一位始终是固定的值。 因此HDB3编译码电路只能在输入信号是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才能正常工作。但是由于HDB3码很有特点,现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观察HDB3如何进行编译码,我们对电路进行了改正,去掉了帧同步控制信号,所以现在对任意位的NRZ码都可以进行编码。 2、自行设计一个HDB3码编码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答:根据HDB3的编码规则,CPLD电路实现四连“0”的检测电路,并根据检测出来的结果确定破坏点“V”脉冲的加入,再根据取代节选择将“B”脉冲填补进去。原理框图如下: 3

进程同步实验报告

实验三进程的同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更深一步的了解fork()的系统调用方式。 二、实验内容 1、预习操作系统进程同步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编写一段源程序,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程序的输出是什么?分析原因。 3、阅读模拟火车站售票系统和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源代码,查阅有关进程创建、进程互斥、进程同步的系统功能调用或API,简要解释例程中用到的系统功能或API的用法,并编辑、编译、运行程序,记录程序的运行结果,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 4、(选做)修改问题2的代码,使得父子按顺序显示字符“a”;“b”、“c”编辑、编译、运行。记录程序运行结果。 三、设计思想 1、程序框架 (1)创建两个子进程:(2)售票系统:

(3)管道通信: 先创建子进程,然后对内容加锁,将输出语句存入缓存,并让子进程自己进入睡眠,等待别的进程将其唤醒,最后解锁;第二个子进程也执行这样的过程。父进程等待子进程后读内容并输出。 (4)修改程序(1):在子进程的输出语句前加上sleep()语句,即等待父进程执行完以后再输出。 2、用到的文件系统调用函数 (1)创建两个子进程:fork() (2)售票系统:DWORD WINAPI Fun1Proc(LPVOID lpPartameter); CreateThread(NULL,0,Fun1Proc,NULL,0,NULL); CloseHandle(hThread1); (HANDLE)CreateMutex(NULL,FALSE,NULL); Sleep(4000)(sleep调用进程进入睡眠状态(封锁), 直到被唤醒); 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INFINITE); ReleaseMutex(hMutex); (3)管道通信:pipe(fd),fd: int fd[2],其中: fd[0] 、fd[1]文件描述符(读、写); lockf( fd,function,byte)(fd: 文件描述符;function: 1: 锁定 0:解锁;byte: 锁定的字节数,0: 从当前位置到文件尾); write(fd,buf,byte)、read(fd,buf,byte) (fd: 文件描述符;buf : 信息传送的源(目标)地址;byte: 传送的字节数); sleep(5); exit(0); read(fd[0],s,50) (4)修改程序(1):fork(); sleep(); 四、调试过程 1、测试数据设计 (1)创建两个子进程:

通信原理实验习题解答

实验一 1.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 答: 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Ts 归零码特点:<Ts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不一定相同。因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1”、“-1”相间出现,而HDB3码中的“1”,“-1”不但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0”码有关。举例: 信源代码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AMI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HDB3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2. 设代码为全1,全0及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给出AMI及HDB3码的代码和波形。 答: 信息代码 1 1 1 1 1 11 AMI 1 -1 1 -1 1-1 1 HDB3 1 -1 1 -1 1 -1 1 信息代码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MI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HDB3 0 0 0 1-10 0 1-1 0 0 1 -1 信息代码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AMI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HDB30 1 -1 1 0 0 -1 0 0 0-1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3. 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 位同步信号HDB3 整流窄带带通滤波器整形移相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f S(f 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0个数不超过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f S成分,故可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同步信号。

操作系统实验-进程同步与互斥

实验四:进程的管道通信 实验题目 进程的管道通信 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学习进程创建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进程并发执行的实质。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掌握Linux系统中进程间通过管道通信的具体实现 实验内容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系统调用fork()分别创建两个子进程,它们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如: 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分别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当然,仅仅通过屏幕上输出这两句话还不能说明实现了进程的管道通信,为了能够更好的证明和显示出进程的同步互斥和通信,在其中要加入必要的跟踪条件,如一定的输出语句等,来反映程序的并发执行情况 实验要求 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独立编制程序。两个子进程要并发执行。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

作时,另一个欲写入管道的子进程必须等待。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便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返回后,才将其唤醒。 为了清楚的反应进程的同步,在子进程完成相应的操作后,调用sleep()函数睡眠一段时间(程序中定为3s)。父进程先执行wait()函数,当有子进程执行完毕后,会得到子进程的返回结果并清理子进程。若子进程没执行完,父进程一直执行wait()进行监听,知道有一个子进程执行完成为僵尸进程。 程序中用到的系统调用 因为程序时在linux系统上进行编写的,所以其中要利用到相关的linux提供的系统调用。 所用到的系统调用包含在如下头文件中。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讲课稿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消息与信息有何区别?信息和信号有何区别? 答:消息必须转换成为电信号,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人们接受消息,关心的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或者说是有效内容。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1.6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答: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压缩编码。信号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1.7何谓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调制包含调节或调制的意义。调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经过编码的信号特性与信道的特性想适应,使信号经过调制后能够顺利通过信道传输。 1.8数字通信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可靠性和有效性。用一下指标来衡量:传输速率、错误率、频带利用率、能量利用率。 1.10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的种类有哪些? 答:无线信道的种类:视线传播、地波和天波、散射;有线信道的种类:明线、对称缆和同轴电缆1.13何谓多径效应? 答:多径效应移动体(如汽车)往来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衰落。 1.16什么是快衰落?什么是慢衰落? 答:通常将由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称为“快衰落”。衰落的起伏周期可能以若干天或若干小时计,这种衰落就是“慢衰落”。 第二章信号

2.11何谓平稳随机过程?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和严格平稳随机过程有何区别?答:若一个随机过程X(t)的统计特性与时间起点无关。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只与t1和t2的间隔有关。 2.12何谓窄带平稳随机过程? 答:若信号或噪声的带宽和其“载波”或中心频率相比很窄。 2.14何谓白噪声?其频谱和自相关函数有何特点? 答: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所有频率具有相同能量的随机噪声称为白噪声。 2.15什么是高斯噪声?高斯噪声是否都是白噪声? 答:高斯白噪声:如果一个噪声,它的幅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而它的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分布的,则称它为高斯白噪声。 2.23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什么? 答: 第三章模拟调制系统 3.1调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通过调制可以把基带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附近。二、通过调制可以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3.2模拟调制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3.3线性调制有哪几种? 答:振幅调制、双边带(DSB)调制、单边带(SSB)调制、残留边带(VSB)调制。 3.4非线性调制有哪几种?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在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目录 隐藏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大众传播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0.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11.1复习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