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读后感--读《向庄子借智慧》有感

庄子读后感--读《向庄子借智慧》有感

庄子读后感--读《向庄子借智慧》有感
庄子读后感--读《向庄子借智慧》有感

人生困惑问庄子读《向庄子借智慧》有感庄子是道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庄子自有一套他的处世方式,庄子一生时运不济穷困潦倒,地位亦不显赫,家中无甚钱财,但是庄子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看破功名,不屑名利,以福祸相依一笑置之;丧妻之伤,他击缶而歌泰然处之,其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庄子的哲学深深地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直至今日《庄子》书中的人生智慧依然充满生机,予今人宝贵的启示。《庄子》中的很多故事,如庖丁解牛、鼓盆而歌等等,也是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典故。今人从《庄子》里处处感悟到他的处世智慧和对人生困惑的启示。

留存于今的《庄子》一书中蕴含着大智慧。在天地之间,可以说庄子勘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穿了世间种种。生活在乱世的庄子,从天地大道。到生死名利,理性的小寓言中,包含着无穷的哲理。就是在今天,他的有些智慧也是难以参透的,庄子可谓是超越了几千年的哲理家。

一、顺其自然、游刃有余人的一生何其长,又何其短,功名利禄,悲欢情仇,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消极者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正是佛家所谓“四大皆空”。翻阅《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这则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人生的烦恼困惑忽而豁然开朗。“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一名厨师,替文惠君肢解杀牛。他手的所接触的,肩

所依靠的,脚上所踩踏的,膝盖所抵住的,无不哗哗作响。刀插进去,则霍霍有声,无不切中音律。既配合《桑林》舞曲,又吻合《经首》乐章。文惠君不由得:“啊! 好极了! 技术怎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呢?”这脏兮兮、血淋淋的屠牛过程,竟然可与音乐演奏相媲美?显而易见,庖丁的工作态度不是疲于奔命,不是推诿应付,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每一次解牛都精益求精、倾情投入,他快乐工作,从而享受工作。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庖丁的自知之明,在于其自得其乐,让生命安于每一个当下。我们亦不妨从庖丁的故事中,吸取其处世之道的营养,用全力以赴的努力,以顺其自然的心态,享受游刃有余的快乐。

二、有用无用,物极必反老子《道德经》有曰:“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这是

说明世事无常的道理,因为事物富于变化,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庄子?人世间》中有一个关于社树的故事:一名木匠带着徒弟入山,看见有棵巨大无比的被奉为社神的栎树。大到它的树荫可遮蔽好几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粗直,粗到可以拿来当做造船的材料,许多路人围观,啧啧称奇,但这名木匠却不看一眼,径直走了。徒弟问师父

说:“师父,这棵树木这么大,您怎么不肯看一眼掉头就走?”师父解释道,那是没有用的木头,这树用来做船会沉,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会长蛀虫,就因为没有用,才会这么长寿、高大。“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审时度势,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用、没用”,都是人为所界定的。庄子认为,人的价值体现,“有用之用” 和“无用之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也难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二者的界限不过是暂时的区别而已。

三、福祸相依。冷暖自知

《庄子?徐无鬼》中有个捆的故事。子綦想知道儿子们未来的遭遇,他请算命师来为他的八个儿子看相。算命师说:捆最有福气。子某惊喜地说:“他会怎么样呢?” 算命师说:捆终身都会与国君一起饮食。”子綦一听这话就伤心流泪说:“我的儿子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绝境呢? 算命师看到子綦的异常反应,不禁责怪他说:“夫与君子同食,泽及三族,而况于父母乎?今夫子闻儿泣之,是御福也。子泽祥矣,父则不详。子某此时只好说出一番庄子式的大道理了。他说:“汝何足以识之。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 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 后来的事情也不幸被子某言中。没过多久,子綦不幸派捆去燕国办事,途中,捆被强盗掳走,强盗砍了捆的脚,把他卖到了齐国,捆正好去担任齐康公的守门人,过上了与君王一起饮食,终身都有酒肉吃的日子。对于捆来说,虽然确实有酒肉可供享用,但是却成了无脚的守门人。试问:有酒肉可吃,就算是福气了么?由此可见,世间的福祸相生相依,甚至变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好运的过程与结果如此这般大相径庭,有道是得失寸心知、冷暖自知。

四、勘破生死。鼓盆而歌庄子书中谈到死亡的段落很多,他以大智慧面对人间的痛苦与罪恶,提醒我们如何看待死亡。庄子对生死观最精彩的表述莫过于《庄子?至乐》里的记载:“庄子妻

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

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

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也是人,当然也有常人的情感,妻死而哭,理当如此,庄子又怎么会不难过?但是就在这个重大事件上,他反省观察妻

子的一生是怎么回事,由此想通了死亡的意义。庄子的鼓盆而歌,化解了凡人对死亡的感伤与恐惧,由此减少我们对生命的执著与妄念。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们只有设法在有生之年,多多享受精神上的自在与逍遥。

庄子不为世俗羁绊,欣赏世间每一事物,享受生命每一刹那。庄子在陋巷著书,批评浑浊的社会,向往神秘的自然,他的一生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庄子的处世智慧,是庄子思想中最富魅力和最具特色的部分。他的超然卓绝的生命智慧延续至今,发人深省。庄子的游刃有余,有用无用,福祸相依,生死观等智慧的火花不胜枚举,对庄子处世智慧的认识思考,对于帮助人们淡泊利禄诱惑,淡忘恩怨情仇,对于帮助人们洞悉万物存在与人间价值的玄机,对于人们用“出世”、“入世”的人生态度,以超然脱俗的处世智慧面对生活,追求自然理性的人生,亦必大有裨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