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精编】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精编】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精编】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1概述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建设目标1

1.2.1总体目标1

1.2.22011年目标2

1.3项目建设内容2

1.4项目建设工期4

1.5项目建设依据4

1.5.1国家与行业标准4

1.5.2技术标准与规范4

2项目建设原则5

3项目建设需求6

3.1系统业务需求6

3.1.1远程医疗业务需求分析6

3.1.1.1大型综合医院7

3.1.1.2基层医院7

3.1.1.3政府部门8

3.1.2远程医疗管理需求分析8

3.2系统数据需求9

3.3系统功能需求9

3.4系统性能需求10

3.5系统安全需求10

4项目建设总体规划11

4.1系统总体框架11

4.2系统业务框架12

4.3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12

4.3.1业务管理流程规范13

4.3.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制度13 4.4数据采集方案设计13

4.5基础硬件设施设计15

4.5.1网络及硬件设计15

4.5.1.1网络架构设计15

4.5.1.2数据中心设计16

4.5.2安全保障体系规划16

4.5.2.1物理安全16

4.5.2.2网络安全17

4.5.2.3系统安全17

4.5.2.4数据安全18

4.5.3应用安全18

4.5.4安全管理制度18

4.6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功能设计19

4.6.1远程应用集成平台19

4.6.2远程医疗管理中心20

4.6.2.1申请管理20

4.6.2.2财务管理20

4.6.2.3专家管理20

4.6.2.4统计分析20

4.6.3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中心21

4.6.3.1远程会诊系统21

4.6.3.2远程诊断系统22

4.6.3.3远程预约及双向转诊28

4.6.4高端远程医疗服务中心31

4.6.4.1病理远程诊断31

4.6.4.2远程监护32

4.6.4.3远程手术指导33

4.6.5远程医疗培训中心(含远程数字资源共享)33 4.6.6远程医疗申请工作站34

4.6.7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站34

4.6.8远程医疗培训工作站35

4.7会诊场地装修36

4.7.1房间条件36

4.7.2室内装修36

4.7.3室内布局36

4.8安全建设方案37

4.8.1物理安全37

4.8.2网络安全37

4.8.3系统安全37

4.8.4数据安全38

4.8.5应用安全38

4.8.6安全管理制度39

5项目本期设计方案40

5.1本期系统架构40

5.2本期应用功能42

6本期项目实施进度43

6.1项目建设周期43

6.2进度计划安排43

7实施保障44

7.1项目领导小组44

7.2运行维护机构44

8本期项目经费45

9技术参数46

9.1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软件46

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46

2.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47

3.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48

4.视频会议子系统48

5.远程教育子系统49

6.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50

7.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50

9.2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硬件51

1概述

1.1项目背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以及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按照《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0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6号)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依据上述文件精神,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框架》,其中明确提出作为2011年安徽省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安徽省立医院和绩溪县、定远县、砀山县、临泉县、岳西县医院为安徽省基层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建设单位,建设以安徽省立医院医院为依托,连接绩溪县、定远县、砀山县、临泉县、岳西县医院的安徽省远程会诊系统。

1.2项目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安徽省远程会诊项目拟构建依托省级区域医疗卫生平台,以安徽省省属三甲医院为主体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

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安徽省边远地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未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安徽省省级远程会诊平台,连接部级远程会诊平台,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会诊平台。

1.2.22011年目标

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框架》,2011年建设依托省级区域医疗卫生平台,以安徽省立医院为依托,连接绩溪县、定远县、砀山县、临泉县、岳西县5家县级医院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部署相应的病历资料采集、视频实时传输、会诊资料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开展远程医学工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医学科技资料远程查询等功能,开展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并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医学基础业务的远程医学专用网络。

1.3项目建设内容

安徽省远程医疗标准规范建设

制订安徽省远程医疗相关标准规范、运营管理规章制度,提出有关远

程会诊各方权利义务分担、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长效运行

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从规范和制度纬度保证安徽省远程医疗

系统的顺畅运营和相关远程医疗业务的顺利开展。

●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建设

本期项目数据中心设在安徽省立医院,未来与安徽省远程医疗平台连接。

●基于公网的专用网络建设

建设基于公网的专用网络,其中安徽省省立医院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独享10M(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至少2个公网固定IP地址;5家县级医院建设基于公网的独享4M专用网络(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1个公网固定IP地址,同时建议与归属的省级医院选择同一网络运营商,并要求该运营商提供QoS,保证网络稳定性(减少抖动和丢包)。

●远程会诊软件系统建设

在数据中心部署相应的远程医疗软件系统,支撑安徽省省立医院与5家县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业务的开展。

●远程医疗管理中心建设

由安徽省卫生厅牵头,组建安徽省远程医疗系统管理中心,负责远程医疗系统的日常运营,保障远程医疗业务顺利开展;同时负责远程培训内容、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内容的选定。

●专家库建设

由安徽省卫生厅牵头,在安徽省范围内选定相关专业专家(现阶段以安徽省立医院专家为主),建立安徽省远程医疗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建设

现阶段,在安徽省省立医院选择合适的场地,按卫生部相关文件要求进

行装修,建成远程服务中心,并部署相应的远程会诊服务工作站,完成

对省内5家县医院的远程医疗业务支持。未来,可以以省立医院模式

为蓝本,在接入远程医疗系统的安徽省内其他省属三级甲等医院建立远

程服务中心。

●基层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建设

在选定的5家县医院选择合适的场地,按卫生部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装

修,建成基层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与安徽省立医院之间开展相关远程

医疗业务。

●与安徽省/市级区域医疗卫生平台集成建设

安徽省/市级医疗卫生平台试点部署完成后,安徽省远程医疗系统通过

集成方式与其进行连接,使远程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可以进入

安徽省/市级医疗卫生平台共享,使得患者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更

加全面;同时在安徽省/市级医疗卫生平台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也

可以在远程医疗过程中作为患者重要资料,帮助专家进行会诊。

●适时开展与部署医院的高端远程会诊建设

待条件成熟后,可适时开展安徽省属三级甲等医院与卫生部部所属医

院的高端远程会诊业务,在基层远程会诊内容上增加病理会诊和远程

手术指导。

1.4项目建设工期

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

通知》及《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框架》,本项目应在2011年7月前完成基层远程医疗系统试点建设。

基层远程医疗系统试点完成后,视效果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安徽省其他省属三级甲等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其他希望开展远程医疗的基层医院远程医疗中心的建设,并把其纳入到安徽省远程医疗系统服务范围。

1.5项目建设依据

1.5.1国家与行业标准

●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肿瘤病理远程会诊及质控网络体系建

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

●卫生部《2010年远程医疗项目技术方案框架》;

●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框架》;

1.5.2技术标准与规范

●IHE医用信息系统集成标准

●DICOM3.0(医学影像专用接口)

●HL7(医疗信息接口通用标准)

●XML

●COM/DCOM

2项目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2.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3.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4.保障安全,注重实用。信息及系统安全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3项目建设需求

3.1系统业务需求

3.1.1远程医疗业务需求分析

叫好不叫座,是一些人对国内远程医疗业务的总体评价。发出这样感慨地人大致可以为三类情形:

一是远程会诊业务需求方,如省、市、县、乡镇医院;

二是远程会诊服务的提供方,如省级医院、部属医院;

三是一些远程会诊服务的运营商,如参与远程会诊业务的公司。

远程会诊业务需求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县级医院,他们对远程会诊业务充满期待,但当地更多的是农村患者,几百元一次的会诊费用,当地患者是难以承担的,买得起,用不起,就成了这些医院的感受,会诊业务开展不起来或开展不多是很正常的。

省、市级医院疑难病例相对少,会诊业务量少开展少也符合情理,久而久之,大家对远程会诊业务难免生疏,成为医院的“鸡肋”。作为会诊运营中心的省级医院和国内著名医院,经营远程会诊业务的动机并不是谋求盈利,缺乏进行持续市场投入和开发符合国情的服务项目的动力,同时,由于技术方面的欠缺,难以获得紧跟远程会诊业务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业务开展面临较多艰难局面,但运营中心的压力感并不会强。

对于第三种情形,多是医学资源的整合方,一方面和专家资源有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合作医院,如果这一整合者没有医疗行业背景,就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