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第一节产房工作制度

一、工作制度

(一)助产人员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三)值班人员应严密观察流程,并肌瘤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请示汇报上级医师。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了解孕妇一般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做好记录。

(五)做好各类抢救物品、机械与准备,急救机械、设备、药品必须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与更换,保证急用。

(六)产后,接产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分娩记录及新生儿情况记录。新生儿送产妇辨认性别,并记录。

(七)实行产后早吸吮,产后半小时内帮助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高危新生儿除外)。

(八)分娩后产妇在产房常规观察2小时,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二、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应包括待产室与分娩室两部分。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产前病房与母婴同室病区相临近,便于管理。室内布

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各区有明显标志。产房内不得挂窗帘。分娩室内不得放置与分娩无关得物品。

(二)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要跟换专用衣裤、鞋、帽,不佩带戒指及带附耳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产房每日二次常规空气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并作好监测记录。产房接产后立即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接产所需大器械应行高压灭菌,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日期。

(五)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各种导管、接头、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接触皮肤与粘膜得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持。

(六)地面应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污染时,立即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浓度500mg/L)。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产房专用得拖鞋,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七)对患感染性疾病得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用得物品、器械等应按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处理。

第二节产科抢救制度

一、成立以院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得抢救小组,其成员由以产科为主得多学科业务骨干组成,保证抢救小组得技术力量,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二、抢救室内必须配有规范得抢救车、必备抢救设备与药品。抢救室得日常工作有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监督检查。

三、一切抢救物品、药品、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功能完好,标志醒目。每日坚持、核对、交接班清楚,账物相符,不得有失效药品及过期无菌药品。

四、抢救工作要做到按岗定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遵守各种抢救常规与程序,严肃、认真、紧张、有序。紧急情况下医师可直接下达口头医嘱,但护士执行前必须重复一遍药品剂量、给药方法。负责医师应及时填写抢救记录与治疗经过,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与医疗保密措施。

五、病员因抢救无效死亡,应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做好尸体料理并力争尸检。作好死亡记录。

六、疑难重症在抢救得同时,应立即通知领导与抢救小组成员到场,其她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如本院处理困难要及时呼救请求会诊或上转,防止失去抢救时机。

七、抢救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清查抢救用品及药品,及时补充,并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

八、每次抢救后,应由负责医师填写各种病历及登记本。

九、医院急救电话公开,实行24小时值班,在接到呼救后,救

护车应在10分钟之内前往救护。

第三节分娩室护理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当更换手术衣裤、拖鞋、戴好口罩、帽子,

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产妇进入产房后应当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

生意外。

三、产妇在产程进展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积

极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四、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当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

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六、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

C,湿度50%-60%。

七、凡无菌物品应当有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各类物品要定物、定位、

定量放置,由专人负责,随时整理、消毒及补充。

八、每日检查抢救物品、药品,保证功能完好。

九、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当严格遵守借物手。

十、产后半小时内应当进行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

十一、接产后由接生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

十二、产后观察2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回母婴同室。

第四节产房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一、药品管理制度

(一)各病房得药品,根据需要保持一定基数,便于临床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二)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应分别放置,每日检查,并指定专人负责领取及保管。

(三)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变色、沉淀、过期或药品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

不得使用。

(四)抢救药品应全院统一编号排列、定位,定量存放于抢救车或专用抽屉内并加锁,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用后及时补充,保证随时取用。

(五)病员个人得贵重物品药品,应写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药房。

(六)毒、麻、限、剧药应设专用抽屉存放并加锁,专人保管,保持一定基数,用后由医生开专用处方向药房领回,并作登记,每天交接班时必须清点。

二、器材管理制度

(一)医疗器械由器械护士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持良好性能,每班要认真交接。

(二)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了解其性能及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必须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

(三)精密仪器必须把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经保管者检查性能并签字。各种仪器应按其不同性质

妥善保管。

第五节产房清洁卫生制度

一、每日接生班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窗台等,保持产房、检查室、

隔离产房清洁。

二、每周二、六接生班,检查各种器械、产包、过期包及时消毒。

三、每日接生班负责更换吸引瓶、灌肠筒、小水壶、湿化瓶及艾力

斯。

四、每日待产班查房后及产妇分娩后整理待产床铺。

五、每日中班更换刷子、毛巾及体温表消毒液。

六、每周一、四中班更换各种消毒液及容器并记录。

每周五大夜班对各种器械产包总消毒

第六节待产室工作职责

一、接病人、接待产

二、负责待产病人得晨、晚间护理、分级护理。专科护理。

三、接待新入室孕妇,测量骨盆,观察胎心、宫缩、宫口进展、宫口开大情况及生命体征并记录,常规会阴备皮,无禁忌症者按常规灌肠。

根据待产孕妇产程进展情况,按时进行胎心、宫缩、宫口进展、羊水性状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静滴催产素时专人守护、严密观察胎心、宫缩、产程进展,做好观察记录。

一、负责医嘱处理与执行、记账、结账;负责将待产孕妇得一般情况向家属交代与写黑板。

二、做好待产孕妇心理护理,鼓励协助其按时进食,宫口开全时送入产房准备分娩。

三、穿好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按常规洗手,完成顺产接生与

计划生育手术,协助医师完成难产手术。

四、接生与手术后立即清洁产床、操作台,更换橡皮垫与浸泡污物盆,清洁用后器械并打包。

五、负责第四产程与新生儿得观察与记录,协助病人进食。

六、负责待产室、产房、手术室得整洁,上、下午各做清洁一次,与供应室交换灭菌器械包。

第七节待产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一、待产室经常保持整洁,待产妇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与剪指

甲等。

二、舆洗用具,专人使用。出院后行终末消毒处理。公用设施每日

消毒擦拭。

三、一次性便器一人一用,防止交叉使用。

四、待产妇得衣被至少每周更换一次,遇有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五、病区得清洁用具应分类标记,严格区分使用,用后浸泡消毒、

洗净晾干。

六、医护人员进入待产室要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

程。

七、地面应采用湿式清扫,用氯消毒剂湿拖(1000mg/L),每日两

次,拖把要专用,用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并在太阳下晒干。(一)室内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十分钟,每日用流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数低于200cfu/m3。

(二)待产室得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一次,3-6月做一次鼻、咽拭子培养。

(三)待产妇出院后要及时作大、小床单元得终末消毒。

(四)待产妇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五)传染病员所住得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用得家具、器械、被服、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六)传染病员得排泄物与分泌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

第八节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及转诊制度

一、对筛选出来得高危孕妇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围产保健卡上作红

色特殊标记。

二、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制定高危妊娠转诊制度,按病情严重程度

实行分级管理。

三、对未按期就诊者须采取不同方式追访(家访、信访、电话访)

四、凡属高危妊娠均应住院分娩,部分患者应酌情提前住院分娩,

根据当地分娩转诊制度转二级或三级医疗单位。

五、高危孕妇住院后,根据母婴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选择

对母婴最有利得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

六、高危妊娠者产后应由乡(镇)、街道卫生院保健人员进行访视。

产后42天到指定单位进行健康体检。

七、对高危妊娠实行分级管理,并制定基层医院得高危妊娠及分娩

转诊、会诊等制度。

第九节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产妇入室后,医护人员再次宣传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得好处,树

立母亲哺乳得信心。

二、母婴入母婴同室后,立即由当班护士指导正确哺乳技巧。

三、母婴必须24小时在一起,每天沐浴与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间

不超过1小时。

四、护士必须对母亲得喂奶过程进行一次全面观察,使母亲能正确

掌握喂乳及哺乳时各种异常情况处理。

五、坚持按需哺乳与夜间哺乳,不限制喂哺得次数与时间。

六、教会母亲正确得挤奶手法,若母婴需要分离时以保持足够得乳

汁分泌。

七、废除三奶,禁止给婴儿吃任何食物与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八、产妇出院,主管医生与护士应了解母亲母乳喂养有关知识掌握

情况。

九、坚持探视制度,母婴同室区定期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十、主管医师再次落实产妇产后休养地址,将出院产妇转入基层保

健网进行家访与母乳喂养指导。并告知医院内设有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热线电话,随时提供服务。

第十节孕产妇管理制度

一、对怀孕妇女要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建卡。

二、做好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知识得宣传与指导工作。

三、及早发现高危孕妇,并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予以监护与治

疗。

四、产后42天对产妇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五、产前,产后均向母亲传授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第十一节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报告制度一、在科主任得领导下,设专人负责本科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得资料收集与报告工作。

二、登记凡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得包括死产、死胎、新生儿与出生缺陷儿。

三、建立孕产妇死亡登记制度,凡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妇幼保健院,并在一个月内将登记表报妇幼保健所。

四、及时与儿科联系,了解转儿科治疗得新生儿情况,并做好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登记;收集本院出生围产儿缺陷、死亡报表。

五、每月8日前完成月报得上报。

六、及时做好出生缺陷、死亡得汇总、补漏、上报工作。

七、具体负责人在报表前必须对上报所有数据进行检查与核实。

第十二节产房巡回职责

一、参加晨会。

二、清理过期消毒包及物品,更换消毒液。

三、负责分娩室、手术室、待产室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周作分娩室,手术室、待产室空气大消毒一次,每月作空气培养二次。

四、负责分娩,手术巡回记录工作,并与手术者当面点清器械,术后在当面清点一次,无误后放入消毒液桶内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清洗打包

消毒。

五、负责新生儿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并填写在护理记录单上。

六、负责第四产程与新生儿得观察与记录,协助病人进食。

七、负责与供应室交换灭菌物品,领取一次性消毒物品。

第十三节助产士职责

一、在护士长得领导下与医师指导下工作。

二、负责产妇接待工作,协助医生进行难产接产,做好接生准备,注意观察产程进展与胎心音变化,遇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师。

三、经常了解分娩前后情况,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注意保护会阴及妇婴安全,防差错事故。

四、注意产房清洁,定期消毒。

五、做好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与妇婴卫生得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并进行技术指导。

六、负责管理产房药品器材。

七、根据需要负责孕期检查,外出接产与产后随访。

八、指导进修、实习人员接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