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基础知识_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基础知识_肠道感染病毒

黑龙江中公教育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可在鼻咽部和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等。

1.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1)属于小RNA病毒科,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正股RNA,具有感染性。

(2)抵抗力强,耐酸、耐脂溶剂及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疾病的流行上有重要意义。对热、紫外线、氯和氧化剂敏感。

(3)对原代猴肾、人胚肾细胞敏感,柯萨奇A组病毒对新生乳鼠敏感。在细胞中分离培养,引起明显细胞病变。

(4)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2.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有: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质炎、肌肉松弛和麻痹、无菌性脑炎等。

(2)呼吸道感染

(3)心肌炎、心包炎

(4)皮肤、粘膜、肌肉病变:皮疹、粘膜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肌痛

(5)其它感染:结膜炎、睾丸炎、新生儿全身性感染等。

3.肠道病毒致病性的特点:

(1)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感对象主要为儿童,隐性感染多见。

(2)病毒虽在肠道增殖,但引起的病变不局限在肠道,而是通过病毒血症播散到其它易感组织细胞,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3)肠道病毒型别繁多,引起的病变种类也多。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病变,一种病变也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

(4)肠道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可直接引起细胞的损伤与坏死,造成感染组织的急性炎症。如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心肌炎、肾炎、肌炎等继发感染的组织损伤则与免疫病理的参与有关。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s://www.doczj.com/doc/4f1683013.html,/hljoffc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