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四川大学儿科学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四川大学儿科学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四川大学儿科学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四川大学儿科学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05~2006学年第1学期)

课程号:5020210;课序号:课程名称:儿科学;任课教师:陈娟,等;成绩:适用专业年级:

学生:122人;印题份数:130份;学号:姓名:

考试须知

四川大学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或由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考场规则》。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一律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四川大学各级各类考试的监考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监考人员职责》。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严格按照《四川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1、判断小儿体格生长最常用的指标是:

A. 运动能力;

B.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

C. 语言发育程度

D. 智力发育情况;

E. 对外界的反应能力

2、小儿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为:

A. 学龄期;

B.新生儿期;

C. 婴儿期;

D. 幼儿期;

E. 学龄前期。

3、3个月婴儿体重5kg,按热量计算牛奶需要量是

A. 牛奶550ml,糖44g,水200ml;

B. 牛奶700ml,糖55g,水200ml;

C. 牛奶800ml,糖50g,水100ml;

D. 牛奶450ml,糖44g,水300ml;

E. 牛奶550ml,糖30g,水200ml。

4、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低蛋白血症;

B. 高脂血症;

C. 氮质血症;

D. 大量蛋白尿;

E. 非胶体渗透压增高。

5、儿童时期正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发生二次交叉的年龄分别是:

A. 生后4-6天及4-6个月;

B. 生后4-6天及1-2岁;

C. 生后4-6天及4-6岁

D. 生后4-6月及4-6岁;

E. 生后4-6月及8-10岁。

6、下列哪项是肾炎性肾病的特点?

A. 全身浮肿,血白蛋白降低,补体正常;

B. 血尿,高血压,血补体降低;

C. 血中γ球蛋白增高,血沉正常,补体降低;

D. 血胆固醇增高,血沉加快,补体增多;

E. 显著浮肿,持续高血压,进行性贫血。

7、为降低高胆红素血症,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简单并最有效的方法是:

A. 鲁米那口服;

B. 兰光照射;

C. 静滴白蛋白;

D. 应用激素;

E. 静滴葡萄糖。

8、6个月男婴,周围血WBC10.2×109/L,N55%,L43%,M2%,以下哪个结论是对的?

A. 总数不正常,分类正常;

B. 总数分类均正常;

C. 总数分类均不正常;

D. 总数偏高,淋巴细胞偏低;

E. 总数正常,分类不正常。

9、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最常见且有意义的症状为

A. 惊厥;

B. 瘫痪;

C. 发热;

D. 情绪改变;

E. 咳嗽。

10、4岁男孩,浮肿尿少一个月,查体:全身浮肿明显,血压12/6.65kpa(90/50mmHg),尿常规(离心尿):尿蛋白(++++),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1-2个,血胆固醇11.44mmol/L(44omg/dl),血浆总蛋白40g/L(4g/dl),白蛋白20g/L(2g/dl),尿素氮

14.28mmol/L(20mg/dl),最可能诊断是:

A. 急性肾炎;

B. 慢性肾炎;

C. 肾炎性肾病;

D. 单纯性肾病;

E. 继发性肾病。

11、前囟的正确测量是测定:

A. 对角顶连线;

B. 邻边中点连线;

C. 对边中点连线;

D. 邻角顶连线;

E. 周径长度。

12、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正确的是?

A. 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为重;

B. 以直胆增高为主;

C. 出现黄疸期间小儿一般情况好;

D. 血清总胆红素在12.9mg/dl以下;

E. 出生后10-14天黄疸消退。

13、下列哪项不是母乳喂养的优点:

A. 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

B. 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C. 母乳中钙磷比例为2:1;

D.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铁;

E. 母乳喂养可以增进母子感情。

14、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母婴血型是?

A. 母“O”型,子“A”型或“B型”;

B. 母“A”型,子“B”型;

C. 母“B”型,子“A”型;

D. 母“A”型或“B”型,子“O”型;

E. 母“AB”型,子“A”型或“B型”。

15、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好的无创性检查是:

A. 心电图;

B. X线检查;

C. 二维超声心动图;

D. 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

E. 核磁共振。

16、下列哪项是反映红细胞内缺铁期的特征性指标:

A. 血清铁蛋白减少;

B. 血清铁蛋白增高;

C.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下降

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高;

E. 血清铁明显下降。

17、1岁女孩,诊断法洛氏四联征,影响其生理的关键畸形是:

A. 主动脉骑跨;

B. 右室肥厚;

C. 室间隔缺损;

D. 肺动脉狭窄;

E. 以上均不是。

18、与单纯性肾病相比,下列哪项是肾炎性肾病的特点?

A. 发病年龄常大于7岁;

B. 突然起病;

C. 尿中红细胞>10个/HP;

D. 尿少明显;

E. 浮肿明显。

19、4岁幼儿根据体重公式计算,平均体重应为?

A、14Kg;

B、15Kg;

C、16Kg;

D、17Kg;

E、18Kg。

20、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支气管肺炎;

B、急性肺水肿;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亚急性心内膜炎;

E、脑栓塞。

21、以下哪项对临床诊断麻疹价值最大?

A、发热;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C、起于发际的红色斑丘疹;

D、麻疹粘膜斑;

E、糠麸样脱屑。

22、生理性贫血多发生在生后:

A、2~3月;

B、4~5月;

C、6~7月;

D、8~9月;

E、10~12月。

23、引起6个月左右婴儿肺炎最主要的病毒是:

A. 腺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副流感病毒;D、流感病毒;E、鼻病毒。

24、对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最有价值的检查为:

A、头颅CT;

B、头颅MRI;

C、脑电图检查;

D、脑脊液检查;

E、血培养。

25、儿童VitD的生理需要量为:

A、200IU;

B、400IU;

C、600IU;

D、800IU;

E、1000IU。

26、根据身高计算公式,6岁小儿平均身长应为:

A、90cm;

B、95cm;

C、100cm;

D、105cm;

E、120cm。

27、根据我国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婴儿应初种何种疫苗?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乙肝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乙脑疫苗。

28、化脓性脑膜炎典型的CSF检查特点为:

A、蛋白正常,葡萄糖降低,白细胞数正常;

B、蛋白升高,白细胞数升高,葡萄糖降低;

C、蛋白升高,葡萄糖正常,白细胞升高;

D、蛋白正常,葡萄糖正常,白细胞升高;

E、蛋白升高,葡萄糖正常,白细胞数正常。

29、轮状病毒肠炎典型的大便性状为:

A、粘液便;

B、粘液脓血便;

C、豆腐渣样便;

D、蛋花水样便;

E、海水样便。

30、P2亢进、固定分裂,提示哪种先天性心脏病?

A、室间隔缺损;

B、肺动脉狭窄;

C、动脉导管未闭;

D、主动脉狭窄;

E、房间隔缺损。

31、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

A、微小病变型;

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 单纯系膜增生型;E:局灶性球性硬化型

32、新生儿生后6小时即发现皮肤黄染,最可能的诊断为?

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败血症;

C、CMV感染;

D、新生儿溶血症;

E、母乳性黄疸。

33、口服铁剂可与以下哪种一同服用?

A、茶;

B、牛奶;

C、咖啡;

D、橙汁;

E、米饭。

34、临床上支气管炎与肺炎的主要鉴别要点为:

A、发热程度;

B、咳嗽程度;

C、肺部固定性中细湿鸣音;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高低;

E、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

35、婴幼儿腹泻伴中度脱水,第一天补液总量为:

A、50ml/kg;

B、90~120 ml/kg;

C、120~150 ml/kg;

D、150~180 ml/kg;

E、200 ml/kg。

36、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包括:

A. 生理性体重下降;

B. 生理性黄疸;

C. 乳腺肿大;

D. 低体温;

E. 假月经

37、以下哪种贫血需要长期正规输血治疗?

A、HbH病;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重型 -地中海贫血;

E、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38、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为:

A、面部-四肢-躯干-下肢;

B、躯干-四肢-肢体末端-头面部;

C、前胸-上肢-背部-下肢-头面部;D;四肢-颈部-面部-躯干;

E、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掌心-脚心。

39、确诊菌痢的主要依据为:

A、粘液脓血便;

B、明显的里急后重症状;

C、大便常规示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吞噬细胞;

D、大便培养阳性;

E、血常规检查。

40、重症肺炎与轻症肺炎的主要鉴别依据为:

A、发热程度;

B、咳嗽程度;

C、有无呼吸困难;

D、肺部罗音的多少;

E、是否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系统。

41、婴儿腹泻的脱水性质不明时,前8小时静脉补液可选用:

A、1/4张含钠液;

B、1/3张含钠液;

C、2/3张含钠液;

D、1/2张含钠液;

E、4:3:2张含钠液。

42、早产儿,有窒息史,生后第2天不哭,不动,面色微绀,呼吸32次/分,不规则,心率95次/分,四肢肌力差,前囟紧张,其诊断考虑为

A.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B. 新生儿原发性肺不张

C.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D. 新生儿颅内出血

E. 新生儿低血糖

43、患儿,女,1岁,夜间偶尔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方颅和肋缘外翻,血生化:钙,磷乘积<35,碱性磷酸酶升高,最适当的诊断为

A. 正常儿

B. 佝偻病活动早期

C. 佝偻病活动极期

D. 佝偻病恢复期

E. 佝偻病后遗症期

44、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营养不良;

B、支气管肺炎;

C、脑炎;

D、维生素A缺乏症;

E、结核病恶化。

45、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最先出现的预期治疗反应为:

A、Hb升高;

B、血清铁蛋白上升;

C、网织红细胞升高;

D、红细胞计数上升;

E、肝脾淋巴结缩小。

46、最常引起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细菌为:

A、肺炎链球菌;

B、金色葡萄球菌;

C、A组 溶血性链球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流感杆菌。

47、新生儿出生后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是

A. 觅食反射(当新生儿一侧面颊被触及时,头部反射地转向该侧)

B. 吸吮反射(将奶头放入新生儿口中,即出现吸吮动作)

C. 拥抱反射(在新生儿头部附近以手用力拍击其床垫,新生儿出现拥抱状)

D. 握持反射(将手指触及小儿手心时,立即被握住不放)

E. 抱起喂奶时出现吸吮动作

48、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A. 围产期

B. 新生儿期

C. 婴儿期

D. 幼儿期

E. 学龄前期

49、从形态学角度,重型 地中海贫血属于:

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单纯低色素性贫血。

50、体格生长评价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A. 均值离差法;

B. 中位数、百分位法;

C. 指数法;

D. TW2评分法;

E. 生长曲线图评价法

二、问答题

1、简述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鉴别要点(15分)。

2、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15分)。

3、简述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20分)。

病理技术考试题

病理技师10月份考题 一:填空题: 1、显示碱性磷酸酶常用的染色方法(特殊染色法)和(免疫组织 化学法) 2、组织切片贴附于载玻片右侧(三分之二)的正中处 3、切片前将包埋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的过程是(修蜡块) 4、染色的物理作用有(毛细现象)(渗透)(吸附)。 5、固定组织常用的固定液(甲醛固定)、(醇类固定)、丙酮固定、 (混合剂固定) 6、细胞学诊断根据细胞标本来源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和(穿刺 细胞) 7、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推片法)、(涂抹法)、(印片法)和离心 沉淀法。 8、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固定) 9、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旋转式切片机) 10、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硝酸) 11、影响组织固定的因素(组织类型)(标本离体到开始固定的时间) (待检组织的体积和厚度)(固定液类型)(固定液与组织体积比)(固定时间)(温度)。 12、用于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一般固定 (6-48小时),活体组织保本固定时间保持在(1小时) 13、固定后标本应该水洗(10-20分钟)

14、组织固定后脱水剂是(从高到低的梯度酒精) 15、组织透明试剂(二甲苯) 16、组织浸蜡时间(2-3小时) 17、影响组织切片的最主要因素是(固定) 18、组织浸蜡温度(60℃左右) 19、最常用最经济的固定液(4%甲醛液) 20、与细胞水肿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1、肝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出现的主要成分是(中性脂肪)。 22、淀粉样变性的特殊染色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23、 HE染色中组织中沉积的钙盐呈(蓝色颗粒状)。 24、干酪样坏色的本质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25、(脑和胰腺)最常发生液化性坏死。 26、(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增生。 27、大叶性肺炎的痊愈是通过(溶解吸收)。 28、胃溃疡的主要愈合方式是(组织增生)。 29、肺结核球内坏死物结局是(包裹钙化)。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血细胞不是白细胞的是(C)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2、在过敏性炎中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D) A 淋巴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病理技术上岗考试卷及答案

病理检验技术上岗考试卷 姓名:时间: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切取的组织块厚约__cm。一般用于固定的甲醛液浓度为__。 2.浸蜡的温度应高于蜡熔点__度。 3.切片贴附于载玻片右侧__正中处。切片前将包埋组织周围过 多的石蜡切去的过程为__。 4.展片温度一般为_,烤片温度一般为__。 5.我们常用的盐酸乙醇分化液浓度为__。 6.显示碱性磷酸酶常用__和__显示法。 7.染色的物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固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分为______和___ ___。 9..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的程序是取材、_______、固定后处理、___、____、浸蜡、____、切片、贴片等。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 A 固定 B 染色 C 透明 D 切片 2.下列哪种溶液被推荐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A 10%福尔马林液 B 中性缓冲甲醛液 C 酒精 D Zenker固定液 3.配制中性缓冲甲醛液最好用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磷酸盐 D 醋酸 4.常用的组织石蜡切片的透明剂是 A 乙醇 B 丙酮 C 乙酸 D 二甲苯 5.固定的目的下列哪项正确 A 增加组织硬度 B 防止细胞自溶 C 凝固细胞内物质 D 以上都对 6.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是 A 骨组织切片机 B 冰冻切片机 C旋转式切片机 D 超薄切片机 7.具有剧毒作用的固定剂是 A 重铬酸钾 B 四氧化锇 C 铬酸 D 苦味酸 8.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 A 硝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磷酸 9.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涂片常用的固定液 A 丙酮 B 95%乙醇 C 10%福尔马林 D 乙醚酒精固定液 10.在常规制片中(HE染色)细胞核的染色原理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酸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 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 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 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 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 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 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病理学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下列关于解剖学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足尖朝前 B.标准姿势即为立正姿势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两眼平视前方 E.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不属于扁骨的是( ) A.肩胛骨 B.颅盖骨 C.肋骨 D.胸骨 E.髋骨 3、参与形成肋弓的是( ) A.第7~8对肋骨的前端 B.第8~10对肋骨的前端 C.第8~11对肋骨的前端 D.第9~10对肋骨的前端 E.第9~12对肋骨的前端 4、关于食管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平第10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B.总长约20cm C.上端在第 7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D.上端在第 6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E.平第12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McBurney点的位置为() A.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B.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 1/3交点处 C.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内 1/3交点处 D.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E.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侧中、外 1/3交点处 6、冰冻切片时用甘油明胶封片是进行哪种染色() A.脂肪染色 B.网状纤维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伊红染色 7、显微镜镜头的数值孔径的标准简写() A.NA B.NF C.ND D.AN E.FN 8、下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种组合成像质量最佳()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25×物镜4× C.目镜4×物镜20× D.目镜1×物镜100× E.目镜2×物镜40× 9、组织透明剂必须具有() A.透明和脱乙醇作用 B.透明和固定作用 C.透明和软化组织作用 D.透明和硬化作用 E.脱乙醇和溶解石蜡作用 10、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显示 DNA和RNA染液最佳pH值应是() A.pH7.0 B.pH4.8 C.pH2.0 D.pH6.5 E.pH9.0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doc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303066030课序号: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及C程序设计语言 任课教师:刘亚梅刘洋任瑞玲曾晓东余勤罗伟王茂宁王忠邓丽华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2012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 考试须知 四川大学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或由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考场规则》。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一律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四川大学各级各类考试的监考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监考人员职责》。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严格按照《四川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注:本题及以下各题均以VC++6.0为软件编程平台) 1.一个C程序总是从_______开始执行的。 A)main函数B)程序的第一行 C)程序的第一个函数D)不固定位置 2.以下对C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函数允许嵌套定义B)编译时不检查语法 C)用户所定义的标识符必须以字母开头D)转义字符以“\”开头 3.下列C语言中运算对象必须是整型的运算符是。 A) %= B) && C) = D) *= 4.若有以下程序段:int c1, c2=3, c3=2; c1=(float)c2/c3;则执行后,c1、c2的值分别是。 A)0,3.0 B) 1,3.0 C) 0,3 D) 1,3 5.下列变量定义中合法的是。 A)short_a=0xda; B)double b=1+5e2.5; C)int a=‘A’; D)float 2_and=1-e-3; 6.若变量已正确定义并赋值,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 A)++(a+1) B)a=7+b/c=a++ C)a=a+7=c+b D)a=’\0’ 7.设int a=1,b=2,c=3,m=4,n=5,p=3;,则执行表达式(a=m10);,则a和b的值分别是。 A)10和1 B)10和0 C)11和0 D)11和1 11.以下4个选项中,不能 ..看作一条语句的是。 A)if (b= =0) m=1;n=2; B)a=0,b=0,c=0; C)if (b==0){m=1;n=2;} D)if (a>0);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8 页,本页为第 1 页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2018年《病理学技术》练习题含答案(十二)

2018年《病理学技术》练习题含答案(十二)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方法不能减少非特异性染色的是 A.染色过程中避免切片干燥 B.使用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封闭 C.在用第一抗体前,加与制备第一抗体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进行封闭 D.第一抗体用单克隆抗体 E.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 单选题-2/知识点:病理学 心血管内膜受损时,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内皮下胶原 B.组织因子 C.纤维连接蛋白 D.凝血酶 E.大量幼稚血小板 单选题-3/知识点: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改变不包括 A.谷氨酸转移酶失活 B.细胞内Ca 升高

C.细胞内水分丢失 D.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内漏出到胞质中 E.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 单选题-4/知识点:生物化学 合成VLDL的场所主要是 A.肾脏 B.肝脏 C.脂肪组织 D.小肠黏膜 E.血浆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肝门管区结构包括 A.小叶间动脉 B.小叶间静脉 C.小叶间胆管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6/知识点:生物化学 下列氨基酸不是L-α-氨基酸的是 A.Gly

B.Ala C.Val D.Leu E.Asp 单选题-7/知识点:病理学 Krukenberg瘤是指 A.肺癌种植转移在胸膜上 B.胃癌种植转移在肠壁上 C.胃癌种植转移在膀胱上 D.胃黏液癌种植转移在卵巢上 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8/知识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关于分子生物学诊断在遗传性疾病中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携带检测、出生前诊断和直接诊断三个领域 B.分为谱系分析和直接分析两种策略 C.谱系分析是通过追踪疾病家系明确一种疾病的相关遗传学改变 D.直接分析是直接检测特异基因及其突变 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对松脂醇的描述正确的是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3)一些溶液:1:2含钠液张力为1/3,1:4含钠液张力为1/5,2:1含钠液张力为等张,2:3:1含钠液张力为1/2张,4:3:2含钠液张力为2/3张,2:6:1含钠液张力为1/3张。 4.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

2011年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及答案

2011年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 (选择题,每题1分) 姓名考试时间得分 1.下列关于解剖学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A.足尖朝前 B.标准姿势即为立正姿势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两眼平视前方 E.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不属于扁骨的是 A.肩胛骨 B.颅盖骨 C.肋骨 D.胸骨 E.髋骨 3.参与形成肋弓的是 A.第7~8对肋骨的前端 B.第8~10对肋骨的前端 C.第8~11对肋骨的前端 D.第9~10对肋骨的前端 E.第9~12对肋骨的前端 4.关于食管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平第10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B.总长约20cm C.上端在第7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D.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E.平第12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5.McBurney点的位置为 A.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B.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D.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E.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侧中、外1/3交点处 6.冰冻切片时用甘油明胶封片是进行哪种染色 A.脂肪染色 B.网状纤维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伊红染色 7.显微镜镜头的数值孔径的标准简写 A.NA B.NF

C.ND D.AN E.FN 8.下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种组合成像质量最佳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25×物镜4× C.目镜4×物镜20× D.目镜1×物镜100× E.目镜2×物镜40× 9.组织透明剂必须具有 A.透明和脱乙醇作用 B.透明和固定作用 C.透明和软化组织作用 D.透明和硬化作用 E.脱乙醇和溶解石蜡作用 10.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显示DNA和RNA染液最佳pH值应是A.pH7.0 B.pH4.8 C.pH2.0 D.pH6.5 E.pH9.0 11.下列关于细菌芽胞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B.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C.具有多层膜结构 D.是能形成芽胞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E.芽胞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 12.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基上的生长现象是 A.菌团 B.菌落 C.菌丝 D.菌膜 E.菌苔 13.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A.电离辐射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湿热灭菌法 E.超声波杀菌法 14.细菌的转化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需要外源性DNA导入 B.供体菌与受体菌不必直接接触 C.需要噬菌体参与 D.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病理学技术》习题精选资料[第三十二篇]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病理学技术》习题 精选资料[第三十二篇] 一、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原核生物辨认转录起始点的是 A.α亚基 B.β亚基 C.β'亚基 D.σ亚基 E.α2ββ' 二、单选题-2/知识点:病理学 不符合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 A.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生 B.肾小球基底膜有钉突形成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颗粒状IgG和C3荧光 D.肾小球系膜区有团块状IgG荧光 E.肾小球基底膜外侧有多数电子致密物 三、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石蜡切片法一般常规切片厚度为 A.1~2μm B.6~8μm C.1μm以下

D.4~6μm E.8μm以上 四、单选题-4/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的首要标准是 A.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B.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C.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E.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五、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肺根部不包括 A.气管末端 B.主支气管 C.淋巴管 D.神经 E.肺静脉 六、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选项可以区别癌和肉瘤的是 A.CK和EMA B.CK和Vimentin C.CD68和Vimentin

D.EMA和CgA E.LCA和GFAP 七、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对于丙酮固定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水、醇、氯仿和醚等混合 B.可使蛋白质沉淀,渗透力强,对核的固定差 C.广泛用于酶组织化学中各种酶的固定 D.其作用基本与乙醇相同 E.对糖原有极好的固定作用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面的固定液中含有过碘酸钠的是 A.Zenker液 B.PFG液 C.PLP液和PLPD液 D.4%多聚甲醛-磷酸二钠/氢氧化钠液 E.Müller液 九、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包括阳性对照在内的全部切片均为阴性结果,主要原因是 A.漏加一种抗体或抗体失效 B.洗涤时间过长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1、胎怯补肾调元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厌食换功增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病理检验技术 2. 诊断细胞学 3. 常规染色 4. 核异质细胞 5. 媒染剂 二、填空: 1. 常用的组织切片法有____、____、____、树脂包埋切片法、碳蜡切片法、塑料包埋切片法。 2. 染色的物理作用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组织固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4. 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5. 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的程序是取材、 _______、固定后处理、___、____、浸蜡、___ _、切片、贴片等。 三、单项选择(选择最佳答案) : 1. 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 A 固定 B 染色 C 透明 D 切片 2. 下列哪种溶液被推荐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A 10%福尔马林液 B 中性缓冲甲醛液 C 酒精 D Zenker固定液 3. 配制中性缓冲甲醛液最好用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磷酸盐 D 醋酸 4. 常用的组织石蜡切片的透明剂是 A 乙醇 B 丙酮 C 乙酸 D 二甲苯 5. 固定的目的下列哪项正确 A 增加组织硬度 B 防止细胞自溶 C 凝固细胞内物质 D 以上都对 6. 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是 A 骨组织切片机 B 冰冻切片机 C 旋转式切片机 D 超薄切片机 7. 具有剧毒作用的固定剂是 A 重铬酸钾 B 四氧化锇 C 铬酸 D 苦味酸 8. 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 A 硝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磷酸 9. 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涂片常用的固定液 A 丙酮 B 95%乙醇 C 10%福尔马林 D 乙醚酒精固定液 10. 在常规制片中 (HE染色 ) 细胞核的染色原理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酸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B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C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D 细胞核带正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11. 组织石蜡切片过程中透明的主要作用 A 脱去多余水分 B 固定作用 C 媒介作用 D 使组织变硬 12. 变移上皮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器官 A 支气管 B 气管 C 膀胱 D 胸腔 13. 福尔马林色素的形成是由于 A 还原作用 B 氧化作用产生蚁酸与血红蛋白结合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