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8 李商隐诗两首 1 二中白群霞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白群霞审稿人:2009年6月20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目标重、难点】

目标2、4

【学法指导】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鉴赏法、总结法

【知识链接】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A级)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

夕阳无限好, 。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

四、合作探究:(C级)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三、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学习小结: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①.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品味典故】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参考答案】

1、sè xián wǎng wéi bǔ tuò chóu zhù

2、⑴望帝春心tuō(托)杜鹃⑵cāng(沧)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宵)柝

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

3、文学常识:

⑴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碧海青天夜夜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作业布置】

1、答案:C (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2、①留赠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2《产业转移》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 (第二课时)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学习重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难点】 正确明白得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幸免转移带来的负面阻碍。 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学法指导】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知识链接】部分产业特点比较: 优点缺点 轻工业(劳动密集型)投入资金、技术少,周期短,周 转快,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 增长速度慢,发育程度低。 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增长速度快,发育程度高,发达 工业的标志。 环境污染严峻,不利于可连续 进展。 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增长速度最快,附加值高,产品 更新周期短。 对科技和环境要求高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际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 集中 到,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制造条件。 ★典型案例: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读图5.12,结合图5.8比较分析) 调整时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时刻1946--1954 1955--1969 1980以后

结果: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 的转换,同时相伴着原先重点进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2)进展中国家或地区:同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缩短的时刻,加快 的进程。 ★典型案例: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进展,至80年代初,已差不多形成了以,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刻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图5.13摸索: (1)一个产业典型产品一样可分为哪几个进展时期?举例讲明。 (2)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应该重点进展处于什么时期的产业?联系东亚各国,你会得出如何样的判定? 读图5.14摸索: (1)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各环节附加值一样高吗? (2)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一样转移的是哪个环节,什么缘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三、整体感知: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纵观全文哪两个小节读起来最相似?在结构上构成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意境。 四、具体赏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云彩,这是诗人作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作别的都是人,这首诗作别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金柳,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同时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3)“榆阴下潭水”——“天上虹”,.喻手法的运用。第二个比喻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4)“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头”“荡漾”。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5)青荇,“油油的”写出“软泥上的青荇”光润的样子、和悦的样子,营造出“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似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的意境。 “招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等同于“逍遥”,有“自由自在”之意!它不仅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不能换成“轻摇”,因为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学生也可理解出“招引”之意,自圆其说即可) (6)“柔波”、“水草”,重点在“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留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满载一船星辉”——画面感、色彩感十足!想象的魅力! (8)“笙箫”,笙箫在此是一个偏义词,重在萧。此处不宜换成别的乐器。萧是一种悲剧色彩较浓的乐器。而且它体现的往往是精神境界的凄苦、深沉、厚重、兼有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苦。在这里,萧的这种独特的悲剧性正好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因不得不离开

2019-2020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2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 Unit2复习学案(适用于普通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词汇知识内容要求(必修) 1.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递的意图和态度等 2.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 3.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Learning aims: 1.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learn vocabulary and build up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2.To get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unit 3.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t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4.To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y eating 课前案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one single step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1. ____ (feel) very frustrated, for people were going to Yong Hui ’s newly-opened restaurant. Driven by2. ______( curious) , he 3. ____( spy) on Yong Hui and she4. ___(瞪了一眼 )at him angrily. He found people went there to eat raw vegetables to 5.______(减肥) . After doing some research, he wrote his own sign 6. ____ (win) customers back . A week later, Wang Peng ’s restaurant was nearly full, 7. ____ made Yong Hui very angry. Having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both of them realized the 8.________ (strength) and weaknesses of their own restaurants and decided to provide a 9. ____ (balance) one 10.______( combine) the two . Finally they succeeded and got married, working and living together happily. 课中案 要词热语,追型逐句 1. lie 经典例句 My mother won ’t have me lying to her no matter what happens. At the top of the hill lies an old temple dating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用法归纳 一个善意的谎言_____________ 向我撒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于努力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Judging from his expression, we knew that he was__________ (lie) to us. The survivors ______( lie ) on the beach, exhausted and shocked. He ____( lay) the book and just sat there, lost in thought. 众所周知,好的生活在于好的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alance 经典例句 You look too tired. You had better keep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relaxation. You are supposed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for the benefit of your health. 用法归纳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 _________________ keep one ’s balance _______________ lose one ’s balance _______________ keep a balanced diet _____________ 熟词生义: 猜一猜 I must check my bank balance before I decide to buy the car. ( ______ ) 3. benefit 经典例句 Some students think a healthy diet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ir health. You ought to eat some meat and eggs and you are sure to benefit from them. 用法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能源的分类,掌握评价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并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2.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了解我国能源基地建设和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3.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4.学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重难点】 1.山西生煤炭资源条件分析 2.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40- P48第三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一、能源分类:1.能源分类:按照性质分为和。可再生 能源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等。非可再生能源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等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2)(3)。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势 (1)储量丰富(2)(3)齐全(4)煤质,具 有、、、 的特点,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产地(5)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埋藏浅,适于露天和开采。 3.市场条件:我国能源消费是以为主,为山西省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晋煤外运条件分析: (1)山西区位特点:地处我国地区,临近、、、、、等工业中心,与、、等城市相距不远,输、输的距离较近。 (2)外运线路的特点:①以运输为主、以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2铁路运煤干线有:、、、、等。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开采量 2.提高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变输出为输出; (2)发展,为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导学案(全册 共5个单元 3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导学案(全册共5个单元)新课标人教版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的节日 核心词汇 1.All of us____________(钦佩)the three year old boy named Lang Zheng for his bravery. 2.The____________(可能性)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labor force will work at home in the near future is often discussed. 3.The Nobel Prize is____________(授予)to those wh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many fields every year. 4. Football fans without tickets____________(聚集)around the TV in the corner of the bar to watch the World Cup. 5.Wherever you work,you will____________(获得)much valuable experience as long as you are willing to work. 6.David____________(道歉)for having kept us waiting for hours outside. 7.When I returned,there was a note on the table,____________(使想起)me about Jane’s birthday that night. 8.____________(原谅)me,but I’m busy at the moment;I can’t go out with you. 9.用believe的适当形式填空 (1)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old the____________that the economy will soon recover and life will improve. (2)At first people refused to____________such a thing(to be)possible. 10.(1)Among the most common illegal acts are fishing without____________and catching more than the limit?(permit) (2)Since you have a____________,would you like to go fishing if time____________.(permit) 1.admire 2.possibility 3.awarded 4.gathered 5.gain 6.apologized 7.reminding 8.Forgive 9.(1)beliefssion (2)believe10.(1)permission (2)permit;permits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发生 2.________________ 纪念;追念 3.________________ 盛装;打扮;装饰 4.________________ 搞恶作剧;诈骗;开玩笑 5.________________ 期望;期待;盼望 6.________________ 日夜;昼夜;整天 7.________________ 好像 8.________________ 玩得开心 9.________________ 出现;到场 10.________________ 守信用;履行诺言 11.________________ 屏息;屏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开发早期 河流、湖泊、 地势_______、土质 稠密的水系阻 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 农业社会 船的使用使稠 _______的改进和 天然水道 摆脱土壤的限制 动力资源丰富 产地和主要的_____、 学年:高二 学科:地理 编号:B3-1-1-2 编制人:王海锁 审核:高二地理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以长江中下洲平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感悟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导学过程】 【预习导航】 【笔记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随着 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 例: ⑴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布较广; 地势_______,土质__________。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发展阶段 地理条件 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沼泽广布 ________ 隔________. 难,耕作业发展 __________. 该区成为粮食的主要 人口南迁,劳 (中期) 密的水系成为 ________的改良, _______生产基地 “粮仓”的地位让位 工商业社 稠密的________把耕地分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 于_______和_______ 会(后期)___,不利于_______推广 平原;棉花生产的地 位比不上_______南 部和______平原 【小组探究】 【探究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 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 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 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 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 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属亚热带。年均温 14~18℃,最冷月均温 0~5.5℃,最热月均温 27~28℃, 无霜期 210~270 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集中于 春、夏两季。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是重要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平原内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 2 万平方千米,相 当于平原面积 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 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 万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问题探究 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地理环境。 材料 2:教材第 4 页图 1.3。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 材料 3: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 【读图思考】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名称;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 些商品粮基地? 材料 4:教材第 4 页和第 5 页相关内容。 【问题探究 3】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此时 它对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 5:《地理地图册》第 8 页“中国人口和主要城市分布”图。 【问题探究 4】在工商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此 时它对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1《烛之武退秦师》精品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疑问: 二、检查预习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史书,《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请几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师生共同纠正错音。 3、听写部分字词(写在小作业本上) 三、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全套精品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全套精品导学案 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Period1 改编: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世界各地的节日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长难句 自主学习:记《非常学案》P1核心词汇跟高频词汇 合作探究: Ⅰ. 阅读Reading部分,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Festivals have many origins. B.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and famous people. C.Festivals are held for happy events. 2.In ancient times,people would celebrate________. A.when winter ended B.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C.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festival to honour the dead? A.The Japanese festival Obon. B.The Western holiday Halloween. C.Japan's Cherry Blossom Festival.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stival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A.Columbus Day. B.Mid-autumn Day. C.Christmas Day. 5.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People would have feasts,sing and dance at all festivals. B.People celebrate festivals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work. C.By celebrating festivals,people are developing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Ⅱ. 阅读P1-2的Reading部分,完成下面的表格(每空不超过3个单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分析:(1)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2)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 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知识准备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荣昌仁义中学李秀利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走近荣昌】之“早期的我” 1.位置境域 荣昌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 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o17山水棠城′~105o44′、北纬29o15′~29o41′之间。 2.地形地貌 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 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中有螺罐山,北有铜 鼓山,最低处在东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地势 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起伏不大、相对平 坦。 3.气候特征 荣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年总积温6482℃,无霜期327天以上。 4.自然资源 荣昌区土种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 四大土类及六个亚类。水能径流量 3.25亿m3,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以濑溪河流域最广。矿产资 源有煤炭、天然气、陶土、荣昌区全景图页岩、石 【你知道吗?】 1.据材料分析,为什么早期荣昌选址在昌州,以莲花广场为中心? 2.早期荣昌生产力水平如何? 3.以何种生产、生活方式为主? (可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

灰岩、建材砂岩、石英岩和矿泉水等。建筑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农业社会的我” 荣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盛产茶叶、蚕桑、生姜等。畜禽类主要有 猪、羊、鹅,其中荣昌猪为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 大名猪之一。 农业产业呈现“南竹、北畜、中蚕桑,东园、 西茶、规模猪”的规模化产业格局。【咱们合作吧!!!】 1.促使荣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荣昌区种植水稻有哪些优势条件? 3.形成了哪些特色农业? 4.发展后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土地肥力、人均耕地、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工业社会的我” 荣昌区特色产业众多。除畜牧产业优势独特之 1.为何板桥荣昌工业集中在板桥工业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教师版) 学案博苑 2014-09-08 1947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是重点 2.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情感是难点。 【知识链接】 1、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2、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3、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有助于把握在本诗中情感的换。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 3.运用“三美”理论体会本诗,从韵律、形式、意境体会的感情。 【学习过程】 学点一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试着标出本文的韵脚与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 学点二 2.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榆阴()沉淀()长篙() 漫溯()满载()斑斓()笙箫() 现在“荫”只读去声!阴只读阴平! “荫”做且仅作动词讲,即 1。没有阳光2。遮蔽3。受爵4。庇护 阴就多了,形容词、名词。但文学不能简单!!!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通读去声,“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绿阴道”。但在一些固定格式(如绿树成荫)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中,原读阴平,表示,“树荫“义的“荫“仔细观赏保持不变。 学点三 3.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020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语法导学案 无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Grammar——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编写人: 审核:全体英语组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 ——can\could, may\might, will\would, shall\should, must\can’t 【学习重点】掌握并使用情态动词 【学习难点】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使用不同的情态动词 【学法指导】①注意仔细观察所给例句的结构 ②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掌握其用法 Learn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Enjoy a song again and again,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using the proper model verbs. I want to be with you There are things that be done That are not yet begun Things that I do When I want to be with you Although we be far apart You be with be in my heart No one else do 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with you you hear me? I need you near me I want to be with you I need you near me, my love The two of us be one Mother of my son No one else do 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with you _____ you hear me? I need you near me I want to be with you I need you near me, my love Step2 What is Modal Verb? 1.定义: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表示说话人的某种感情或语气,对某动 作或状态的某种态度,表示“需要”,“可以”,“必须”,“应当”等意义。【观察思考】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pay attetion to the meaning of Modal Verbs. ①You can smoke in the room. 你可以在房间吸烟 ②You must arrive on time. 你必须按时到达 ③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2.基本特点:由以上例句看出: ①情态动词本身都有一定的词义; ②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在句中充当谓语,必须和实义动词连用; ③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④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 Step3 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can\could, may\might, will\would, shall\should, must\can’t 【学前准备】Learn the following words about the functions(功能) of modal verbs. ability,advice,agreement,guessing,past habit,request,necessity,permission,possibility,prediction,promise, wish, willingness, determin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