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

我们的日子却慢慢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没有声音。我们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让时间从我

们的手中溜走。就像文中所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

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时间每时每刻都在往前走,而我们呢,我们能追上时间吗?

导语:目送是龙应台大作家的出名的作品,下面整理了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_1100字,欢迎阅读!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的匆匆里讲到了朱自清非

常珍惜时间。比如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自己用来写作,不浪费时间。诺贝尔他用了一

生的精力研究科学,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不停的努力,可是当他快死的时候,还有许多学

问没有学到。这是古时候的人都非常珍惜时间,我们也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孔子还说

过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急流的水一样昼夜的在流淌着。

人的一生有幸福也一定会有痛苦,虽然对于幸福和痛苦的看法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

我始终相信幸福远比痛苦多,痛苦只是短暂的,经历过痛苦才能感受幸福的可贵,也才能

理解生活。生命会因为时间而逝去,却不会因痛苦而折断。就像福贵老人在讲述他的故事

的时候,也许他会为命运的无常感到无奈,但我想那时的他却能再次在回忆中感受到他的

亲人曾给他的爱,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假期读了龙应台的《目送》,书中写尽了作为女儿、母亲、姐妹的她与自己的父亲,

儿子,哥哥一次次的聚散离合。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着人情的浓淡,一次次的目送讲述了

多少沧桑巨变。

新学期伊始,我和爸爸离开了我们一直生活的营口,来到了大连。爸爸来这里工作,

而我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突然的离别让我感

到兴奋和恐惧,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摆脱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恐惧的是我面临的陌

生环境常常让我感到离开了母亲的孤独。

曾几何时,我一直是她的翅膀下长不大的小小鸟,可是现在我要一个人来面对以前从

来不用费心的日常生活,尽管还有爸爸,可他是个工作狂,忙的时候常常自己的顾不得吃饭。

临行前妈妈收拾好了我所有的该带走的东西,但我们踏上月台,例行挥挥手的一刹那,满载着行将远行的兴奋的我突然发现母亲眼角的泪痕---我是不是太粗心了,还是我太不

在意了,我还没有能力去体会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当列车渐行渐远,我依稀能感觉到妈妈

一直站在初春的寒风中,列车,也许是我的身影,像一块吸力巨大磁铁,牵引着她的目光,就那样,她会一直望着远方。

这种经历让我想起《目送》一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作者的儿子安德烈,他在妈妈

的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小对母亲的依赖,“直到学校门口也不肯松开紧抓着我

衣角的小手”“在通往学校的路上,在茫茫的人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头,与我四目相对,跨越一切。”可是当他一天天长大,渐渐对母亲不解,不屑,甚至反感,当他终于有一天

远赴异国求学,临上飞机之前,“我们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够到他的胸口,很明显,他

在极力忍受着这种告别”“在他等待检查护照的过程中,我一直站在那里,等待他那一次

又一次的回眸,但这次,他没有,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自动门‘咻’地

关闭了,再开门时,人影全无,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垃圾桶,就那样伫立,静默着……”

仔细想想,我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没有象安德烈那样对母亲“抵触”,但

我以后不会吗?我永远不会吗?我不敢答应自己虽然我现在每天都乐此不疲第和妈妈电话汇报、滔滔不绝讲我的新生活,但我会不会有一天面对着她却默默无言吗?我不敢肯定。

时常想起和妈妈一起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看到我中意的东西,无论多么贵妈妈都会

捡到篮子里,而有一次她选了一包自己喜欢的饼干,我竟然说“妈妈,这种口味的饼干最

难吃了!快放回去吧!”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只对那些被我吃腻了而丢到一边的食品感兴趣,而且那样津津有味。

看完《活着》,我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生命本来就不容易,我们现在

的生活相比小说里面的人物来说是多么的幸福,即使还是会有痛苦的事,即使生活也许还

会很艰辛,我们也不没有理由放弃生活,也不能放弃生命。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无论

如何也不要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就像书中写的“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

去问问他们”。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历经了

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

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解放前社会的

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匆匆》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到:“这是一篇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课文吧?”正是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至于这时间得见价值与否,要看自己了。在读了《匆匆》之后,我终于真正明白了:

人生可谓,一寸光阴一寸进,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时间的宝贵,有些人做事总喜

欢拖拉,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我总以为自己拥有

的时间很多,却不知道我的生命正在我的手中渐渐地空虚。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这就更需

要我们去珍惜。时间不是被我们用来浪费,而是用来被我们利用的,如果你浪费时间,它

就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快,永远也不会让你追上。

当年的妈妈身后的跟屁虫现在已经自己单飞了,我和她可能也要同样经历着无数次的

彼此的目送,当她过来陪我度过每个周末返回营口,当我每次从营口返回大连,看着列车

远去,看着彼此的身影从对方的视线中变小变小、直到消失,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变老,而我,在长大。

没错,就象龙应台在书中所写:“我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

味着你与他的缘分是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在小路的这一段,他在小路的拐角处,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作者在文章中两次提到过“围城”。一次是通过苏小姐说出来的:“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鸿渐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来对

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在本书中,作者所展示的围城现象主要是婚姻和职业,以此

表明“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这是一种人生哲学的问题。方鸿渐就在不停地进城出城,

这似乎多少说明了人总有一种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复。这也带给人些许对人生的茫然人

的性格是围城,人的经历也是围城……这一堵堵城墙将一个人牢牢地围住,制约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使他演绎出一幕幕的悲喜剧。也使他终究成为一个被堵在城墙之中的鳖。一个

只有生命却无思想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