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

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

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

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发言的学生有荣誉感;另外,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时,形式是:学生举例-总结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加法例子,如此反复反复操作三次;这样操作,课堂组织上,感觉拖着学生走,而且耗时,不利于学生的倾听,可以改为:,学生举例-总结加法—学生举例减法--减法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同样的例子,把学生之间找的例子在小组内一次完成,回报时再让学生说明白是属于哪张就可以了;2在练习设计上,老师的问题基本上涉及到。“一共”“原来”或“剩下”的关键字句,建议在二星题,插入一些没有这些字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节课总是有改进的地方,希望以后再上这样的课的时候,能上得更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操作感悟。 (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退位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将20以内不退位减法安排在11到20各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已能自己计算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算法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会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10-5= 10-8= 7-5= 8-8= 8-4= 9-3= 10-9= 9-5= 6-5= 2.师生进行听口令做动作的活动,复习位置的有关知识。 学生上课起立,不要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听口令:用右手摸一摸你的左胳膊,用左手指出你的后边……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请同学们检查教师操作对不对的问题,然后说明先摆一摞10块积木,再摆3块,完成操作。在学生对老师的操作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算式计算,最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完成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按要求摆积木做的对不对。先摆10块,再摆3块。 教师说完后分别摆好,一摞10块,一摞3块。 师:老师做的对吗?谁能说一说老师怎么做的? 学生判断并说出教师的做法,要特别说到把10块摆成了一摞。 师:老师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教师板书:10+3=13。 2.继续操作。在13块积木的基础上再放2块。让学生写算式并计算一共有多少块。交流时,关注学生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好,看老师接着摆:再放2块。 边说边在3块上面放2块。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块?请同学们自己列算式,并计算出来。 学生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交流学生的算式和想法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 (1)13块再加2块是15块:13+2=15。 (2)一摞是10块,别一摞是5块:10+5=15。 (3)10块加上3块是13块,再加上2块一共是15块。10+3+2=15。 (4)3块加上2块是5块,再加上10块一共是15块。3+2+10=15。 教师对学生的算法都要给予肯定。如果算法(1)学生没有,教师作为参与者交流。

8和9的加减法(教案)

第九课时 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水果后面藏着几?(课件)指名学生回答后齐读一遍。 3、看图列式。(老师画,学生数着。) ○○○○●●● 问: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写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写完后订正。 二、新授。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学生自己试着写,写完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 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㈢看书P53的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1、P53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7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5+3=8 5+4=9 3+5=8 4+5=9 8-5=3 9-5=4 8-3=5 9-4=5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 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1) 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⑵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3 = 13 13+2= 15 (3)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 = 15 2. 出示图3。 师:现在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冈,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号表示加上,现在箭号向上就表示拿走。怎 样用算式表示? 生:15- 3 师:怎样计算15- 3呢? 生:先用 5 — 3= 2,再10+2= 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 出示图4。先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后集体反馈。 生1:现在又拿走了2块,拿只剩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 10。 生2 : 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8和9的加减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小组讨论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请4人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练习: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小组摆再汇报结论) 列式:7+2=2+7=9-2=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6+2=2+6=8-2=8-6= c,摆6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 6+3=3+6=9-3=9-6= 观察以上每组算式有何共同点 a组用了2,7,9三个数,而且用了:9可以分成7和2.

一年级数学8、9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8、9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8、9的组成,正确计算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算式与8减几和9减几的算式。 2、通过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2、难点与关键: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8、9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8和9,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有关8的加减法教学。 (1)、想一想,这幅图可以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6 +2 = 8 (为什么) 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2 +6 = 8 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 (2)、用书遮住左边的6个苹果,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8 -6 = 2 老师遮住右边的2个苹果,又该怎样列式? 8 -2 = 6 (3)、这一幅图表示6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2道加法算式;也可以从8个苹果里去掉6个或2个,也得到2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看一幅图可以得到4道算式。

(4)、 你们想一想,这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你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6 +3 = 9 3 +6 = 9 9 -6 = 3 9 -3 = 6 (5)、观察这四道算式都用了哪些数?都用了8的哪一个组成? 2、有关9的加减法教学。 (1)、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7 +2 = 9 9 -7 = 2 2 +7 = 9 9 -2 = 7 (2)、老师拿走左边的,谁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 -7 = 2 (3)、如果拿走右边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 -2 = 7 (4)、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都用了哪些数。这四道题都用了9的哪一个组成? 3、小结: 同学们,我们发现无论是苹果图还是摆小棒,我们都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它们同用一个组成算得数,这四个算式实际上是有联系的。四、巩固练习: P61. 7、8 五、P57.生活中的数。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等方式,理解竖式中要数位对齐,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算一算,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归纳出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吗?(出示金牌榜主题图)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举办的。这是08年奥运会金牌榜,大家看,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最多? 2、那么你还能看到那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出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4、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把这道题补充完整吗? 美国有36枚金牌,俄罗斯有23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全文字板书于黑板)(指名学生读题,寻找关键词) 5、那么应该怎样列式呢?36-23= 6、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7、你能算出结果吗?是怎样计算的? 8、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用画圆圈的方式表示出36。(分别表示什么?) 9、那么减去23应该怎样表示呢? 10、请同学们根据此图,自己尝试用竖式笔算。 11、根据学生汇报,将竖式板书于黑板。 12、同桌两个人互相讨论,竖式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 三、知识运用 1、课本18页做一做1。 2、数学小诊所。 3、填一填。 4、知识拓展。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1)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3=13 13+2=15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图3。 师:现在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号表示加上,现在箭号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师:怎样计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出示图4。先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后集体反馈。 生1:现在又拿走了2块,拿只剩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 生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4.观察比较。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①小组合作交流

不退位减法说课、教案、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说课稿 教师马晓娟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6至1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3页的内容,练习十一的第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能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学会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能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计算8和9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数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那就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玩8、9的组数游戏吧。(生:玩游戏) 2、复习看图写算式 师:停,同学们玩的真好。高兴吗?(高兴)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清楚,你们听清楚了吗? 师:同学们会根据这幅图写算式吗?(会)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写好了吗?写好了请举手。谁能把自己写的算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指名回答) 师:你们也是这样写的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一幅图写出了4道算式。大家表扬自己。 二、小组合作,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关系 1、小组合作,写出算式 师:同学们智慧老人听说一年级的同学非常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他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智慧老人给我们寄来了许多的信件。你们想知道信封里什么吗? 师:请每个组的组长上来拿一封信回去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看一看。(组长选一个信封和小组同学一起看)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执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胡海玉教案编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胡海玉 教案评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陈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

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1)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3=13 13+2=15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小狗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图3。 师:现在小狗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号表示加上,现在箭号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师:怎样计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出示图4。先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后集体反馈。 生1:现在又拿走了2块,拿只剩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 生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8、9加减法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8和9两个新朋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与它们有关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你们喜欢恐龙吗?请大家观察挂图把你看到的讲给同桌听。(出示教学挂图: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 2、同桌讨论: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3、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计算,同桌交流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知识冲突。 1、小组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2、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不退位减法》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等例外形式的活动,利用一图四式,在有步骤地、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8和9的组成,但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看图列式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学生不会看图意,就不会列算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铺垫,引出新知 1、出示口算题。

2+4=1+5=6-1=2+2= 3+2=4+3=6-3=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2、激发兴趣 导入: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有没有信心?见到机器猫后,它还会送给你们礼物呢! 二、探索体验,获取新知 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引入: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谁能来看图提问题吗? (2)提问题: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左 边有6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汇报(6+2=8只2+6=8只) 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加法算?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例外的算式呢?引导: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有几只红恐龙? 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生:表示3个一 师:那1在什么位上?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先拨13,再加2。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8和9加减法教学设计82421

《8和9的加减法》设计 一、目标: 二、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三、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七、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八、三、教学过程: 九、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十、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十一、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十二、2、复习8、9的组成。 十三、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十四、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十五、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十六、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1、看图说话。 (三)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四)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五)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六)2、看图写算式。 (七)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八)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九)(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十) 1、操作感悟。 (十一)(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十二)(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十三)(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十四)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5+4=() 4+5=() 9-4=() 9-5=()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随堂练习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案

8、9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理解题意,正确列式解答”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位置的口诀,比大小的口诀。 2、复习口算。 3+5= 5+3= 8-3= 8-5= 6+3= 3+6= 9-3= 9-6=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 3.手指变魔术列算式。(全班一起回答)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美丽的大森林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究方法 1.交流减法的图意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现在请同学数一下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小鹿?(全班回答) 有的同学说8只有的同学说9只,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下(1,2,,,,,,,9) 一共有几只啊?(9只)大声点,我听不见。(9只) 现在看一下跑走了几只?(3只) 现在我们知道图里一共有9只小鹿,然后有3只小鹿吃饱了就跑了对吧?那么注意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要求什么。 那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答对了直接进入光荣榜。(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多少只小鹿) ●列算式怎么列?那位同学来说一下 ●汇报(9-3=6只)(做对了就掌声鼓励) (2):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教师小结:一共9只小鹿,走了3只,就是从9只中去掉3只,我们前面说了的去掉我们要用加法还是减法?(减法)要求还剩几只,所以要用一共的9只中去掉3只,就是还剩的6只。 2、交流加法的图意 (1)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看一下树根下面有几多蘑菇?(6朵) 草地上有几朵?(2朵) 现在我们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谁会列算式(举手回答) 6+2=8 或2+6=8 (2)这里我们为什么要用加法? 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蘑菇,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两部分蘑菇合起来,前面我们说过合起来是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所以这道题我们也要用加法计算。 二、方法应用 1.第一幅图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小白兔偷萝卜) 数一下图里一共有几个萝卜?(9个)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资料讲解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备课人】刘淑娟【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 【预设良好习惯养成】: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课件形象教学 2.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教学 3.多种游戏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难点:熟练说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游戏,教案 【前置性学习设计】3+4= 2+5= 3+6= 4+3= 8+1= 6+2= 5+4= 5+3= 2+3= 4+2=【学习活动方案】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生: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设计意图]:用摆小棒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加深理解,深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摆弄计数器的方式来计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成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吸收。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

8和9的加减法教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8和9的加减法教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 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 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 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3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 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 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 花。 )二、教学例题(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 1 / 8

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我们来认识一下。 评: 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师: 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猫、狗、小白兔等)你们喜欢恐龙吗?(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 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 2只红恐龙。 )学生汇报(2)提问题师: 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①、请看第1题: 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学生提出: 6只蓝恐龙和, 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汇报(6+2=8只 2+6=8只)师: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小组交流、汇报)学生提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