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合同法下的企业奖惩条例

劳动合同法下的企业奖惩条例

公司奖惩条例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1.1为增强员工的集体主人翁责任感,鼓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条例。

1.2员工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产,学习和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文化、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团结协作,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2.原则

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上进、鞭策落后,奖罚面前人人平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在职员工(含申请离职经批准的待离职人员)。

4.奖励种类

4.1奖励:奖励是成绩的体现、进取的动力、激励的措施,公司奉行有功必奖的原则,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鼓励员工勤劳敬业。所有奖励均以书面通报的形式公示。公司设立如下激励种类:

嘉奖:奖励金额20元。

记小功:奖励金额100元。

记大功:奖励金额200元。

总经理特别奖:根据员工的特别贡献,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直接提议,经管理委员会通过,一次性奖励现金200元以上,上不封顶。

优秀员工奖:每年1月评选上年度优秀员工,由人事部组织并制定评选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主要评选指标为: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无纠纷、无事故、无投诉、足为部门楷模。获评的优秀员工,由总经理颁发荣誉证书和500元以上的奖金。优秀员工的评选,以总体控制名额和考核达标为原则,杜绝强制分配名额和“矮子中拔尖子”。

优秀管理员奖:每年1月评选上年度优秀管理员奖,由人事部组织并制定评选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主要评选指标为:带领出一支卓越团队,为公司创造良好业绩,取得上级、平级、下级一致认同,在公司具有较高影响力。获奖的优秀管理员,由总经理颁发荣誉证书和1000元以上的奖金。

5.惩罚及种类:

5.1惩罚是对违纪员工的教育和鞭策,公司奉行有错必究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惩罚根据具体情形决定是否书面通报,但所有违纪员工应书写书面检讨书。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国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在给予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公司设立如下处罚种类:

警告:对轻微违纪行为给予的处分,处罚金额10~30元/次。

记小过:对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给予的比较严厉的处分,处罚金额50~100元/次。

记大过:对严重违纪行为给予的严厉处分,处罚金额100~200元/次。

降级或撤职后留厂察看:对管理人员严重失职及违反劳动纪律给予的处罚,处罚金额在200元以内,视违纪情形确定具体金额。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对特别严重的违纪行为或屡次违纪的行为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后,予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5.2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屡次违反劳动纪律,公司可根据情况在对员工进行违纪处罚后解除或终止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一个年度内累计被处以5次警告处罚的;

一个年度内被处以1次记小过后又被处以3次警告处罚的;

一个年度内被处以2次记小过处罚的;

一个年度内被处以1次记大过后又被处以书面警告处罚的;

降级或撤职后留厂察看又被处以1次警告处罚的。

5.3在行政处分上本公司坚持功过相抵原则,但所犯过错过于严重,则不可相抵(总经理特批)。

6.损害赔偿:

员工遗失公物、故意损坏公物、挪用公司资金、侵占公司财物、盗窃公司财产、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及因其它故意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赔偿全部损失;员工因违纪或严重失职等过失行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视过失程度及违纪情节责令违纪员工赔偿相应损失。赔偿金额从工资中直接扣除,如赔偿金额超过其工资20%的,可分配至数月扣除。如申请离职经批准的,赔偿金额可在其最后月工资中全部扣除。

7.所有奖罚必须做成书面的奖罚通知书,应在当事人签字确认后由人事部存入员工档案和

录入奖罚台帐。人事文员每月、年汇总奖罚记录呈人事负责人、厂长、总经理审阅,以作为员工绩效评估、转正/晋升评估和年度工资调整评估的参考依据。

8.因同种违规行为被再次处罚的,应加重处罚。

9.奖罚权限

9.1人事部有权依照本条例之规定对全公司员工提出奖罚处理意见。

9.2员工拥有对其所管辖区域、职责范围内以及其下属的奖罚建议权,对于其他情况拥有奖罚举报权,奖罚建议由所在部门或人事部查证。

9.3对嘉奖和警告惩罚由所在部门或人事部提出处理意见,并由人事部负责人批准执行。对主管以上级别人员的奖惩和其它任何级别奖惩,均由厂部和人事部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9.4公司所有部门开具的奖罚通知书必须报至人事部。人事部对于其他部门报送的奖罚单据有异议的,应及时找当事部门主管核实,将处理意见交总经理总经理决定。

9.5由总经理授权的人员可以代行总经理在本条例中享有的职权。

9.6各部门自行制定本部门员工内部奖罚细则的,必须经总经理批准后递送人事部公布并备案才能生效。其它部门人员在违反本部门内部奖罚细则的,经批准后同样执行。

10. 奖罚程序

10.1流程:用人部门负责收集证据并填写《奖罚通知单》,记录违纪经过、事实和相应的证据→所在部门主管签字确认→受奖罚人签字→厂长审核→人事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用人部门应收集员工违纪证据,可要求违纪员工自述事件经过、写检讨书,也可由人事部与违纪员工面谈并记录谈话内容后要求违纪员工签字,或向知情员工调查,要求其书写证明或记录调查内容。用人部门和人事部必须保全相关证据。如受罚人拒不配合的,可以使用拍照、录音、录象等合法手段保留证据。

10.2受奖罚人拒不签字的,经查实违纪行为属实确有证据的,照常执行奖罚。并将该员工列入“培训名单”,加强对该员工的思想和道德教育。经教育无效的,再次违反纪律可加倍处罚,屡教不改罚款200元开除。

10.3所有奖罚通知单应在1个工作日内报送至相关部门。人事部收到总经理核准的奖罚单应在2个工作日拟定相关通告公示。

11.申诉及监督程序

11.1受奖罚人对于所受的奖罚不服的,可以向部门主管级以上领导或人事部提出书面申诉,说明具体理由或提供依据。申诉必须在奖罚单开出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逾期不予受理。

11.2部门内的申诉由各部门自行处理;受奖罚人不服部门所做的申诉处理结果的,可以在知道结果3个工作日内向人事部申诉,受奖罚人的申诉确实有正当理由的,人事部应

登记调查,并在1周内给予受奖罚人书面答复。

11.3在申诉处理过程中不停止奖罚的执行;如申诉改变处理结果的,由申诉处理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报于人事部。

11.4对员工的申诉,人事部享有终裁权。对副主管级以上人员的申诉,申诉人对人事部处理意见不服的,报总经理决定。

11.5各部门在调查申诉的过程中发现管理人员违规滥用奖罚权的,查证属实后应撤销奖罚,并对管理人员予以相应处罚。

第二章奖励细则

12. 员工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嘉奖:

12.1维护团体荣誉事迹突出的;

12.2因参加社区活动为公司争得荣誉的;

12.3举报各种违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12.4对公司提出建设性建议,被公司采纳实施的;

12.5其他对本公司有贡献可以进行通报表扬的。

13. 员工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记小功:

13.1在节约物料或利用废料方面卓有成效的;

13.2在发现职责外的事故时,能妥善处理或速报而防止损失扩大的;

13.3在镇市级活动比赛中获得前三名,为公司带来荣誉的;

13.4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公司及财产安全的;

13.5工作绩效特佳,参加各项评比足为其他部门楷模的;

13.6支持公司重大方案,圆满完成任务的;

13.7不畏暴力,奋勇执勤的;

13.8拾金不昧,做好人好事,事迹突出的;

13.9有符合第12条之情形,事迹突出的。

14. 员工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将给予记大功或予以总经理特别奖:

14.1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或质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经采纳实行,在提高效益和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显著的;

14.2其他在发明、创造、创新、设备改良、产品销售等方面给公司带来较大利益的;

14.3为维护公司重大利益,竭尽全力,从而避免公司重大损失的;

14.4发生危急情况时能有效的保护员工安全或能冒险执行任务,确有功绩的;

14.5获得市级奖励为公司带来荣誉的;

14.6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有显著功绩的;

14.7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或荣誉的。

第三章惩罚细则

15. 员工如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公司将予以警告处罚;

15.1在公司非宿舍区不戴厂牌的或未戴厂牌强行进出公司大门的;

15.2拒绝接受工作人员合理检查,情节轻微的;

15.3被罚人拒绝出具厂牌的;

15.4冒用他人餐卡就餐的;

15.5故意损坏或偷取他人餐具的;

15.6未经允许将饭菜带出食堂的;

15.7未将剩余的饭菜倒在指定处而倒在桌上、地上及洗碗槽内的;

15.8在宿舍内私接电源、或私自转移、更换设施的;

15.9私自调动宿舍或床位、或未经批准在他人宿舍借宿的;

15.10浪费公司水、电、粮食、文具以及物料等资源情节轻微的;

15.11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及其他杂物的;

15.12从高空乱扔物品、泼洒废水、脏水的;

15.13在工作和生活区大声喧哗、制造噪音、放大音响音量影响他人工作或休息的;

15.14未按照规定摆放各种车辆、设备、物品的;

15.15拾到他人证件、厂证、财物等不上交的;

15.16保安人员未及时履行工作职责或履行工作职责不当,情节轻微的;

15.17保安人员遇突发事件或例行工作时,工作态度消极或处理方式明显失当的;

15.18未经允许将非生产用品带入生产区域的(雨伞、水杯、塑料瓶装饮料除外);

15.19非工作人员进入限制区域的,如保安室、厨房、监控房、电脑室、发电房等;

15.20非规定工作时间未经允许进入生产区域的;

15.21未有权限,私自配置办公室、生产区域钥匙的;

15.22对于自己本份内的工作推诿不办,经劝导不听的;

15.23上班时间吃零食、用餐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差所带回小吃除外);

15.24未经许可出借公司财物的或未经许可带他人进入厂区的;

15.25在办公室或公共场所发泄个人不满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的;

15.26上班时间工作不认真,致使工作出错或导致物料浪费的;

15.27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的,如闲聊、嘻笑、打骂、玩游戏、玩手机、进工作无关网站等;

15.28办事不力,未尽职责或积压工作延误时效的;

15.29负责检查或监督的管理人员未认真执行职务的;

15.30没有正当理由不参加工作会议的;

15.31提前下班等待打卡的;

15.32各种文件填写有错漏或品管人员和管理人员误检、漏检后果轻微的;;

15.33未按照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相关资料或报送资料明显有错误的;

15.34不符合定置管理标识要求,有错标、漏标、摆错或乱摆现象的,对追查不到责任的,处罚部门主管;

15.35由于工作失误、拖延或责任心不强,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工作,情节轻微的;

15.36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不做合理解释且未在规定的时间之前报批修改计划,情节轻微的;

15.37工作出现过失,损坏公司财物或损害公司利益,情节轻微的;

15.38消极怠工,或不服从管理影响工作,情节轻微的;

15.39违反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制度,情节轻微的;

15.40下班或需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而不关设备电源或电灯的;

15.41过失损坏公司财物,价值在100元以下且认错态度较好的;

15.42直接管理人员对所在部门员工受警告、记小过处罚负有领导责任的;

15.43发现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不上报或不及时制止的;

15.45无事生非、挑拨离间、损害团队或同事团结,有事实依据的;

15.46对各级反馈的情况,经查证属实拒不签字的;

15.47同事之间相互漫骂吵架情节轻微的;

15.48对各级主管的批示或有期限的命令,无正当理由而未如期完成或处理不当的;

15.49请假调班未交接重要工作或未有工作替代人而影响工作的;未经主管同意私自调班、调休的;

【毕业论文选题】劳动合同法论文题目143条精选

劳动合同法论文题目143条精选 劳动合同法保护了劳动者基本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的义务,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法律。或许同学们在写作该方面论文之前会对选题无从下手,就在这里为你提供了143条劳动合同法论文题目解决你的苦恼。 劳动合同法论文题目一: 1、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 2、《劳动合同法》对外资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影响研究 3、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4、基于《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S公司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研究 5、劳动合同法背景下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6、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分析 7、劳动合同法的利益观及其实现 8、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研究 9、基于契约分析的劳动关系管理研究 1

10、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11、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 12、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 13、《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 14、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15、《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下济南市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研究 16、《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 17、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18、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19、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之研究 20、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 21、劳动合同法诚信原则研究 22、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动关系和商业秘密保护 23、《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 24、《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利益平衡问题研究 25、完善《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 26、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稳定性研究 2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的政策研究 28、《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规章的制定和运用研究 2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 30、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 31、《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32、劳动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 33、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规定研究 34、基于《劳动合同法》的旅游饭店劳动关系研究 35、劳动合同法下实施劳务派遣的对策研究 2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纲

一、《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三)辞退不当,双倍赔偿的风险 (四)员工辞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二、新法环境下劳动关系的管理实务 (一)劳动合同文本重新设计 1、尊重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灵活设计对企业有利的条款 (1)解决送达问题; (2)解决调整工作岗位问题; (3)解决调整工资问题; (4)解决工作交接问题。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管理 1、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辞退不了,只能继续履行; (2)正常经济补偿基础上的双倍赔偿。 2、如何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评估机制 评估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可以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评估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员工,决定是否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合同。

(2)利用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机会,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对于核心岗位员工,实行先一年,后三年的方式签约。单位就四年的时间可以评估这个员工,以决定是否与该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对于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员工,实行三年加三年的方式签约。这样,企业就可以六年内使用同一员工,六年后再更换其他员工。 3、要求员工自己主动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保存备用,作为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 4、改变劳动合同签订主体 其一为在关联公司内部流动;其二为进行劳务派遣。 5、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管理机制,避免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成为铁饭碗 其一为将劳动合同的期限与工作岗位的期限分开确定,保证企业可以以工作岗位的期限到期为由进行岗位的合法调整; 其二为加强绩效考核,保证公司可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 其三为合理设计薪酬,降低基本工资,加强绩效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减少企业在员工怠工时的成本。 (三)事实劳动关系风险防范 1、先签订合同再入职 2、先员工签字再盖章 3、设计签收表格,员工领取劳动合同要签字 4、建立职工名册 5、禁止下属部门临时用工 三、新法环境下的招聘与试用期管理实务 (一)招聘及入职过程管理 招聘过程一般性风险提示: 1、不得将乙肝血清作为体检指标,否则罚款一千元 2、招聘阶段进行背景调查 防止身份欺诈及简历欺诈五种渠道: (1)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查询身份; (2)教育部门、学校查询学历信息; (3)原单位查询工作表现、离职原因;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条件下的调岗调薪技巧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条件下的调岗调薪技巧 前提条件:调岗:未经员工同意将员工从一个工作岗位变更到另外一个工作岗位。调薪:指降低员工的工资。对于提升员工职位或者提高员工薪酬,很少看见产生纠纷,这里不作为重点。 前提条件: 调岗:未经员工同意将员工从一个工作岗位变更到另外一个工作岗位。调薪:指降低员工的工资。对于提升员工职位或者提高员工薪酬,很少看见产生纠纷,这里不作为重点。 一:在调岗调薪中公司最常见的误区 1、片面认为公司有权随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 到目前为止,很多公司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员工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工作,完全由公司说了算,员工只有服从的份儿,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没有与员工协商,在任何情况下,公司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殊不知,这种理解和做法是错误的。法律保护和承认公司对员工一定程度的用工自主权,允许公司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员工进行调岗。但是,法律对这种权利的保护是有限度的,不允许公司滥用随意地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案例1: 王女士是一家珠宝分公司的财务经理。三个月以前,她坚守财务规定,反对公司某领导挪用一笔专项基金,并就此事向总部做出了反馈。不久,分公司HR就通知王女士:由于工作需要,经分公司研究决定,你从明日起去仓储部报到当仓库管理员。王女士很不同意:劳动合同要到明年年底才到期,公司怎么能随意变更我的岗位?况且我属于总部委派的,总部都不知情么?HR拿出她的劳动合同说:当初签订合同时,上面有一条就是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王女士顿时哑口无言,但她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工作岗位。劳动仲裁委认为,公司虽然在劳动合同中与王女士约定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王女士任职的财务经理和仓储部管理员差别很大,公司无正当理由,五千随意调整其工作岗位,因此裁定恢复王女士的工作岗位。 点评: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100号)规定,关于用人单位能否变更职工岗位问题,按照《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变更劳动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如不能达成协议,则可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则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对于因劳动者岗位变更引起的争议应依据上述规定精神处理。 因此,如果公司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变更岗位,必须双方协商一致,不能达成一致的,可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以不能胜任为由,必须提出不能胜任的证据。

劳动合同法视角的劳动用工风险探析

劳动合同法视角的劳动用工风险探析 发表时间:2019-11-22T09:06:53.0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常化磊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当前就业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加强对劳动用工风险的合理防范,避免劳动争议,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遵守法律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的劳动用工风险探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视角;劳动用工;风险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劳动用工风险也不断增加。劳动主体包括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用工”实际上是对用人单位而言的,即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为其工作。从法理上来说,劳动主体资格不符,劳动关系应属无效。劳动关系的内容合法主要体现在劳动的具体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过程本身触犯法律,则其提供的所谓“劳动”对用人单位而言便不能称之为“用工”。 1劳动用工的内涵 劳动劳动岗位是企业和劳动者基于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劳动者在企业单位的需求和管理下提供有效的有偿劳动。就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企业雇主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工人是企业单位的员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劳动。其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某种协议而产生的用工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劳务派遣协议等。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规范下的劳动用工与《合同法》规范下的劳务用工是有很大不同的,这里讨论的劳动用工特指《劳动合同法》规范的劳动用工。 2“用工”与劳动主体 如果劳动关系无效,则双方形成之关系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便不属于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不存在的前提下,劳动者提供的所谓“劳动”,便不属于劳动法领域的“用工”。即在劳动主体不适合的情况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并不属于“用工”,只能视为“劳务”,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基于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参照“用工”进行处理。劳动主体不适格包括两个方面,即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不符合和劳动者主体资格不符。前者主要指作为用工单位的主体未依法成立或存续,后者包括未满16周岁的公民、已领取退休金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公民等。因此,对于“用工”的认定,首先必须对提供“劳动”的自然人身份或年龄进行确认,即是否已满16周岁,是否已领取退休金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然后再考察用工的单位是否依法成立或存续。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劳动者的“劳动”才有可能被认定为“用工”。 3劳动用工风险 劳动就业风险主要从遵守现行规定的角度分析,企业雇主进行劳动雇佣,违反劳动方面的法规,导致不良的劳动纠纷,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当前的劳动风险与当前劳动关系管理的非标准运营流程、较弱的法律认识、非法运营等有很大关系,风险始终经历整个就业过程。 4劳动合同法视角的劳动用工风险探析 4.1人员招聘环节 劳动和就业风险过程的第一个方面发生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未成年人招募风险;就业从业人员的风险;接受入职押金;没有履行法定通知义务。其中,依法不履行通知义务的风险最大。招聘时,雇主必须明确表明招聘条件、雇佣条件、工作环境等。但是现在很多雇佣工作场所,尤其是农民工的企业,存在严重的雇佣隐瞒问题,无法事先说明工人的特点,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了隐瞒问题,从而会带来雇佣风险。 4.2签订劳动合同环节 签订劳动合同是雇佣风险的最大环节,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是雇佣的必要环节。劳动合同是求职者的职业保障,可以有效地约束雇主和工人的行为,并指定一定的标准。但是,还有一些单位为了减少资金投入,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保险金,即可自行决定劳动者的去向,从而无法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的存在给雇主造成了巨大的就业风险。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签订了认为工作了一年多的劳动合同。此外,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较多,劳动合同法规定,从职员开始工作开始就要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中。换句话说,试用期存在于劳动合同期内,因此在试用期内可以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劳动用工风险的防范策略 5.1合理管理用工流程 在当前的合同法背景下,用人企业应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加强对当前的相关法律文件进行深入的了解,严格遵循当前的规定,尤其是在当前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保证其符合当前的法律规定。例如,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应积极将相关的事项向应聘者传达清楚,保证各项内容双方均认同的情况下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劳动合同法,尤其是针对当前的主要内容来说,如劳动者较为关注的薪酬、劳动保障、福利待遇以及工作内容等,保证其清晰明确,并对自身的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促使各方面均进行正规的发展,及时为劳动者提供与缴纳相关的保险,促使其安全得到保证。 5.2树立劳动用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因为用人单位在进行劳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会存在多种风险,如果不能对这些用工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就会影响整体人力资源的配置效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防范这些用工风险,减少这些用工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用人单位应该树立劳动用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分析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风险,强化这些用工风险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管理人员需要端正劳动用工的心态和态度,依照相关流程开展用工管理,减少劳动用工的风险。 5.3积极培养法律维权意识 现阶段劳动争议比较多,为了满足现行要求,可以降低纠纷发生的概率。例如,雇佣企业在雇佣过程中出现随意降低职工工资、非法解雇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情况时,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自己的法律权益意识和提高证据认识,以免陷入证据不足引起的争议之中,防止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劳动用工检查,及时消除用工存在的风险,事先解决问题,从根本上避免法

劳动合同法下的绩效管理

劳动合同法下的绩效管理 “根据员工年度结果,对于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可考虑调整岗位;对于年度考核等级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有权选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类似于这样的规定,以往我们可以从很多企业的考核制度中看到。但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这样的做法如果不及时调整,企业将面临着法律诉讼的风险。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往,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考虑后者过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法律因素,忽略了所有规定与措施的底线是国家法律。但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将受到很多法律上的限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合同法》虽然没有直接对绩效管理作出规定,但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影响到调整、岗位调整和解雇等人事决策,这些决策又涉及到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所以,《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的规定必然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产生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对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绩效不佳的员工处理上。绩效管理应该实现奖优罚劣、盘活人力资源的目的。奖优一般不会出现法律风险,但罚劣尤其是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惩处,在《劳动合同法》下,将遇到很多障碍。在以往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对绩效考核结果不佳的员工,企业往往单方面采取调整岗位甚至解雇的方式,但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已经不能行得通。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变更合同予以严格的限制,要求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以变更合同、并且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对合同解雇也严格限制,只有在法定情形下才能解除终止合同。这种规定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免受企业的随意调岗调薪,保证劳动合同的平稳履行,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但另一方面,这种规定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尤其体现在考核结果的应

基于劳动合同法下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基于劳动合同法下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到目前为止,《劳动合同法》已实施快两年了。可是关于它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从害怕加班费与缴纳社会保险,到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争议,再到怎样才是保护弱势群体的争论。就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争论中,《劳动合同法》默默地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规范约束作用。因为这必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对影响最大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步伐,跟上社会的节奏,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使自己平稳度过这一变革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中小企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中小企业策略 1《劳动合同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从审议到颁布实施,一直受到来至学者,企业家甚至农民工的密切关注。从针对《劳动合同法》导致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争论,以及恰逢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生的倒闭潮、迁移潮中不难发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广泛而深刻。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中小企业的正面影响。首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改变低成本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曾经开创了中国制造大国的中小企业应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方面重新寻找新的优势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通过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约束企业的用工行为和经营方式,对企业从低技术、低成本、低利润的模式转向追求创新发展的新型模式形成了外在推力。其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作出了许多限制,提高了企业违规成本,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再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有利于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的。最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快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对现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旧的用工观念,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缓解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 一、新法下规章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及风险应对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风险分析】 1、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2、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提示: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包括容、制定程序、公示程序。

简论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用工风险防范(风险点分析)

简论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用工风险防范 摘要劳动用工风险存在于劳动用工的全过程,包括招聘、劳动合同订立、日常管理,其中又存在一些高风险点,这就要求规范劳动用工,防范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从而尽可能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和陷入漫长的劳动仲裁、诉讼司法程序之中。 关键词劳动用工风险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在思索如何更好发挥人力资源效用这个问题时,从劳动关系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避免劳动用工风险发生应是增强人力资源利用效用的题中之义。法律作用于人力资源主要在于“事前”,笔者从法律专业知识和劳动关系管理实践出发,结合劳动用工实际,对劳动用工风险防范进行基本探讨。 一、如何正确理解劳动用工及劳动用工风险 (一)劳动用工及劳动用工风险的基本含义 劳动用工是指单位与劳动者基于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劳动者在单位管理下提供有偿劳动。从用工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提供用工;另一类是基于某种劳动协议而产生的用工,如劳务派遣协议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劳动用工均是劳动合同法规制下的劳动用工区别于合同法规制下的劳务用工。 劳动用工中的风险是从合规性角度来说的,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的过程中,违反劳动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发生劳动纠纷的可能性。劳动用工风险与劳动关系管理中法律意识淡薄,流程操作不规范、不合法有直接的关系。劳动用工中的风险贯穿于劳动用工的全过程。 (二)劳动用工风险产生的原因 劳动法律法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系统,相比其他的法律规范,可谓繁杂。除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数个主要的司法解释外,还拥有大量的法规规章、批复、解释、通知等等,如果从社会保障法的角度,则是更加繁杂。劳动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给劳动用工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劳动用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极大提高了劳动者法律地位,对原有的劳动用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对传统劳动用工思维的巨大冲击。新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已经实施多年,很多用人单位的用工思维却并没有完全转变,导致对劳动用工的风险漠视和估计不足。 二是劳务派遣的大量使用对用工单位提出了新要求。劳务派遣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外地劳务派遣的使用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如何更好协调三方关系,加强管控的力度摆在了面前,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明显加重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无法事先控制自身风险。 三是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对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和相关知识的系统的了解。缺乏对劳动合同法律规范的了解,容易导致劳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不遵守规范的流程和程序,不注重证据的收集,时间久了也容易发生劳动用工风险。 二、劳动用工风险点分析 劳动用工风险的防范首先应做到的是对风险点的识别,只有对劳动用工的风险点进行准确的识别,才能有效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陷阱”。首先,熟悉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案例,同时注重对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对劳动用工的风险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性的认识。其次,对劳动用工的高风险点和低风险点的识别。区别的意义在于对于劳动用工的高风险点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和关注,而对于低风险点也并非等闲视之,也应审慎。最后,善于分析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动机。劳动纠纷的发生究其根源在于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差异性。劳动关系双方有时存在不同的利益导向,并展开博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就是要在合规和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保障用人单位用工权利和有序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索

《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索[摘要]《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 招人、管档案的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的渗透到业务中、经营层面去。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务分析、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几个职能模块为角度,探讨新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合同法》颁布,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凡是法律规定的要求,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都必须准确体现出来。简单的招人,管档案的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的渗透到业务中去,将会更多站在组织经营层面去解决问题。 一、《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劳动合同法》在原《劳动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变革,对单位规章制度、劳动合同订立、用工期限等各项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要求。 (一)强化规章制度制定协商性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p(三)合同签订需谨慎 《劳动合同法》提出了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订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对目前的短期合同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中长期用工将成为劳动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以及解雇成本的增大,用人单位在长期用工签署劳动合同时,更要特别慎重。 (四)明确企业培训双方责任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对企业出资培训的劳动者可以约定服务年限和违约责任,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授予用人单位竞业限制的权利。同时,基于公平原则,法律也对培训服务期间的权利义务、违约金的额度、竞业限制的年限和经济补偿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二、人力资源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的策略 面对法律变革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当积极应对,规范管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纲 一、《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三)辞退不当,双倍赔偿的风险 (四)员工辞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二、新法环境下劳动关系的管理实务 (一)劳动合同文本重新设计 1、尊重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灵活设计对企业有利的条款 (1)解决送达问题; (2)解决调整工作岗位问题; (3)解决调整工资问题; (4)解决工作交接问题。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管理 1、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辞退不了,只能继续履行; (2)正常经济补偿基础上的双倍赔偿。 2、如何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评估机制 评估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可以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评估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员工,决定是否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合同。 (2)利用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机会,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对于核心岗位员工,实行先一年,后三年的方式签约。单位就四年的时间可以评估这个员工,以决定是否与该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对于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员工,实行三年加三年的方式签约。这样,企业就可以六年内使用同一员工,六年后再更换其他员工。 3、要求员工自己主动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保存备用,作为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 4、改变劳动合同签订主体 其一为在关联公司内部流动;其二为进行劳务派遣。 5、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管理机制,避免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成为铁饭碗 其一为将劳动合同的期限与工作岗位的期限分开确定,保证企业可以以工作岗位的期限到期为由进行岗位的合法调整; 其二为加强绩效考核,保证公司可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 其三为合理设计薪酬,降低基本工资,加强绩效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减少企业在员工怠工时的成本。 (三)事实劳动关系风险防范 1、先签订合同再入职 2、先员工签字再盖章 3、设计签收表格,员工领取劳动合同要签字 4、建立职工名册 5、禁止下属部门临时用工 三、新法环境下的招聘与试用期管理实务 (一)招聘及入职过程管理 招聘过程一般性风险提示: 1、不得将乙肝血清作为体检指标,否则罚款一千元 2、招聘阶段进行背景调查 防止身份欺诈及简历欺诈五种渠道: (1)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查询身份; (2)教育部门、学校查询学历信息; (3)原单位查询工作表现、离职原因;

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论我国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

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论我国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 在劳资关系失衡背景下,许多用人单位以内部规章为依据,用经济处罚的方式来维护劳动秩序。但由于经济处罚是对劳动者权利的减损,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引发劳资纠纷。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经济处罚行为,围绕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存废的立法沿革,结合我国经济处罚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用人单位是否有经济处罚权,并对规范用人单位经济处罚行为提出建议。 标签: 用人单位;劳动者;经济处罚权;规章制度 经济处罚权是指用人单位为保障自身生产经营秩序,对自己雇佣的劳动者进行处罚的权利,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实体对特定的人实施的财产罚行为。这种处罚行为以内部规章为依据,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减损,具有惩罚性。 用人单位是否具有经济处罚权,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在现实劳动关系的维护中,部分用人单位以内部规章为依据,对劳动者实施经济处罚,严重侵害劳动者的权益,引发大量劳动纠纷。由于没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各地执裁标准不一,导致劳动争议仲裁实务的混乱。因此,对我国用人单位的经济罚款权进行研究,能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安定的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1 我国企业罚款权的法律规制 我国关于企业罚款的最早法律依据始见于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这是我国第一次关于国企内部劳动惩戒进行立法的尝试。1984年4月10日,国务院颁布实行《企业职工奖励条例》,其第十二条规定国有企业有权对违纪职工行政进行经济处罚,并对可以进行经济处罚的行为进行详细列举。原劳动人事部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出台了《关于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对经济处罚的种类、使用条件和程序作出了详尽规定。但《企业职工奖励条例》于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第516号令)所废止,其调整事项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代替。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劳动制度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关于经济处罚的方面的规定也有了新的变化。在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框架内,按法律效力等级区分,关于企业罚款权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之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纲 一、《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三)辞退不当,双倍赔偿的风险 (四)员工辞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二、新法环境下劳动关系的管理实务 (一)劳动合同文本重新设计 1、尊重必备条款 (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 )劳动合同期限; (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灵活设计对企业有利的条款 (1 )解决送达问题; (2)解决调整工作岗位问题; (3)解决调整工资问题; (4)解决工作交接问题。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管理 1、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 )辞退不了,只能继续履行; (2)正常经济补偿基础上的双倍赔偿。 2、如何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 )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评估机制 评估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可以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评估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员工,决定是否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合同。 (2)利用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机会,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对于核心岗位员工,实行先一年,后三年的方式签约。单位就四年的时间可以评估这个员工,以决定是否与该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对于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员工,实行三年加三年的方式签约。这样,企业就可以六年内使用同 一员工,六年后再更换其他员工。 3、要求员工自己主动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保存备用,作为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 4、改变劳动合同签订主体 其一为在关联公司内部流动;其二为进行劳务派遣。 5、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管理机制,避免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成为铁饭碗

劳动合同法解读(精选多篇)

劳动合同法解读(精选多篇) 第一篇:劳动合同法解读68 劳动合同法解读六十八:非全日制用工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解读】本条是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1994年劳动法主要是以全日制劳动关系为模式进行设计和规范的,对非全日 制劳动关系没有涉及。本条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非全日制用工做出了规定。把非全日制用工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也使得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了法律认可的凭证,有利于维护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非全日制劳动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国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形式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餐饮、超市、社区服务等领域,用人单位使用 的非全日制用工形式越来越多。在我国促进非全日制劳动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适应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推进灵活用工的客观需要。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工需求取决于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同时,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实际上,非全日制用工的人工成本明显 低于全日制用工。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采用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在内的一些灵活用工形式。 其次,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压力较差的情况下,非全日制劳动在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减少失业现象。在劳动力大量过剩、劳动力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就业机会短缺的背景下,企业实行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可以使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的客观需求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招用非全日制职工,可以给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非全日制用工属于劳动关系。根据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本法的适用范围,本条规定的非全日制用工只限于用人单位用工,而不包括个人用工形式。个人用工属于民事雇佣关系,应受民事法律关系调整,但劳动者通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组织派遣为用人单位、家庭或者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劳动者通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组织为其他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由劳务派遣组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签订劳动。”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则符合劳动关系的所有特征,双方之间建立的是的劳动关系,应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劳动合同法》下的工资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下的工资计算方法 最新《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至今现行有效。《劳动合同法》是2007年6月29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其中包含了《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而新的《劳动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基础上,专门针对事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合同关系制定的一部特别的法律。仅在劳动法范畴来看,《劳动法》是普通法,《劳动合同法》是特别法,按照法律层级和时间关系原理,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因此,如果《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规定与《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有冲突,则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准;《劳动合同法》中未予规定的内容,仍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 一、新劳动法下的工资计算 问题如:新劳动法规定,月工作时间是20.83天,月计薪天数是21. 75天,那么节假日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到底是月工资/20.83*3,还是月工资/21.75*3呢? 解析: 1、月工作时间,仅仅指劳动者全年法定工作日时间平均到每个月究竟是多少,其计算方法是: 年工作日定为250天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此时间仅仅提供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信息) 2、月计薪天数,这个与计时工资的算法密切相关。为什么他不是20.83呢?因为国家规定,在法定假日(就是现在的元旦、清明、中秋、端午、十一和春节)工作单位也是要给劳动者发工资的。所以,其计算方法来源是: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这个104天仅仅是休息日,因为休息日劳动者休息,工作单位不发工资。 3、日工作时间、周均工作时间: 新《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 休息日安排加班而没有补休的,应当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 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应当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下载(精选多篇)

劳动合同法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 (XX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 同 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约定违反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约时,劳动者所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较长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 第 三章劳动合同的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444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444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 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对现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陈旧的用工观念,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缓解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 一、新法下规章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及风险应对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风险分析】 1、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2、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提示: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包括内容违法、制定程序违法、公示程序违法。 【应对策略】 1、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履行公示程序; 2、对旧的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修订或删除; 3、公示方法与技巧:(1)公司网站公布法;(2)电子邮件通知法;(3)公告栏张贴法;(4)员工手册发放法(保留签收记录);(5)规章制度培训法(保留培训签到记录);(6)规章制度考试法(保留试卷)。从举证角度考虑,不推荐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公告栏张贴法,因为这三种公示方式都不易于举证。 二、新法下对劳动者入职审查的重要性及风险应对 实践中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加上劳动合同法对双重劳动关系的间接承认,轻视入职审查将对用人单位用工带来很大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新劳动合同法下薪酬难点

新《劳动合同法》之下的薪酬难点 讲师:曹子祥 一、对工资水平由底线干预转为全面介入 1.试用期员工工资 《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如下: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 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 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 工资标准。 任何企业都不能违背上述规定。如果企业的工资体系无法适应这一规定,可以签订短期的经济合同来代替试用期合同。 2.派遣员工工资 《劳动合同法》对于派遣员工工资的规定包括: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 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 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 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 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 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如果派遣员工因不同工同酬而起诉企业,企业有举证义务。如果单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岗位的薪酬较高,有的企业不愿意支付,过去常见的做法是先以低薪招聘部分员工,剩余员工从派遣公司找,现在这种方式不可行。 二、薪酬制度制定、劳动定额管理由单方决定变为双方

协商共决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 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 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 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 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 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企业的一些决策要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协商,这就涉及职工代表身份的确认,所以企业要将相关的文件、会议记录、照片等存档,留待日后发生纠纷时使用。所谓“和气生财”,就是出现问题要尽可能协商解决,避免诉讼。 此外,计件工资的劳动定额也不能由一方决定,初定时必须慎重,要反复测算,经员工代表签字后最终确定。另外需要注意:由于《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定额的内容规定并不明确,只是要求通过集体协商程序制定,所以企业应当科学计算劳动定额,通过集体协商予以确定,并保留职代会决议、集体合同等文件,用于取证。 三、劳动者对薪资水平的自决权利加强 《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第十八条和第三十五条都规定工资水平的调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 需要注意:劳动合同中“工资由单位确定并调整”的条款将会被认为是用人单位免除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属于无效条款。如果由此发生问题,企业必须承担违法的法律后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