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形原理》是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也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2004年列为南京理工大学校建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南京理工大学二类校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形原理》多媒体课件获得2006年“天空教室”杯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南京理工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

现主讲团队成员是王经涛(教授)、余进(副教授)、张新平(副教授)、尹德良(讲师)、朱荣(讲师)、刘瑛(讲师)。

图1 课程层次

本课程将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融为一体,综合介绍各种材料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技术要点,适当反映当代科技在材料成形领域的新成就。本课程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绪论部分,对整个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概括介绍;第二层次:材料成形的理论,包括:凝固理论、成形热过程基础、塑性变形力学与物理基础;第三层次:材料成形的技术,重点介绍铸造、焊接、压力加工、表面技术

及粉末冶金技术等传统加工成形技术;第四层次:先进加工技术,介绍铸锻焊各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新材料的成形与加工、现代数字技术及机器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以及激光成形等。如图所示。

本课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材料加工领域的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各类材料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冶金、化学冶金和力学冶金的现象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并结合材料加工的各种综合实验,了解材料加工成形的基本过程,加深理论认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简介 一、心理学系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发展就像心理学的历史一样,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渊源,可追溯到1985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1986年, 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暨心理咨询室,1987年开始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生,1995年获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招生资格。1993年成立了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是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在实际上承担了课题、调查、合作交流项目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为社会学系及全校开设与心理学有关的课程。 在沙莲香等老一代学者的努力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心理学系的师资队伍梯队合理,该专业由国内知名的教授主持教学及研究,与副教授、讲师及博士后等构成的师资梯队,拥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成果丰硕。2011年4月,心理学系获批心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 二、师资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目前博士生导师5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著名大学的心理学学科科研单位有广泛的学术联系。 姓名研究领域 孙健敏教授人力资源管理

胡平教授情绪管理 雷雳教授社会性发展、青少年个性 时勘教授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张积家教授语言的认知机制 张清芳教授心理语言学 三、分数简介 单科线60 60 180 总分线350 四、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的去向:心理学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包括在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教育、管理、金融、财政、新闻等领域就业,以及在工业、军事、司法、航空、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就业。政府机关、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等都急需心理学专业人才。 五、复习书单 其中基础方向和应用方向是参加全国统考,专业课按照全国312大纲指定书目复习就行。 社会心理学方向是自主命题,考试科目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 院校没有指定书籍,在这里老师给想考人大的同学推荐一下书籍: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2、《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

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陶瓷大学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 热对流: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辐射: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均质形核:晶核在一个体系内均匀地分布 凝固: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 过冷度: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成分过冷:这种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残余应力:是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定向凝固原则:定向凝固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的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屈服准则:是塑性力学基本方程之一,是判断材料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 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应力主轴方向固定不变 滑移线:塑性变形金属表面所呈现的由滑移所形成的条纹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 最小阻力定律:塑性变形体内有可能沿不同方向流动的质点只选择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规律 边界摩擦:单分子膜润滑状态下的摩擦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的物质,以改善晶粒形核绿的工艺 孕育处理;抑制柱状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的工艺 真实应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作用在试样瞬时横截面上是实际应力 热塑性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加工: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工艺 相变应力:金属在凝固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相变而带来的0应力 变形抗力:反应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超塑性: 材料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应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材料成型工艺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Molding Process) 课程代码:(07310060) 学分:6 学时:90(其中:讲课学时78:实验学时:12) 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与培养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年修订版培养计划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姜奎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网站:(选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材料成型工艺》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液态成型、塑性成型及焊接成型的工艺原理、方法、特点、质量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质量控制、适用范围等。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实际经验、工程技术及其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系统学习,在掌握成型工艺过程基本规律及其物理本质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零件需求,灵活选择和全面分析成型工艺、完成合理的工艺设计;同时,针对成型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找到解决措施,消除和减少工件质量缺陷; 本课程以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力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等作为理论基础,主要应用物理冶金、化学冶金、成形力学理论,系统阐述金属材料成型工艺过程的相关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规律、形成机制;同时,还汇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经验和实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金属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可以分项写,也可以合并写) 1. 掌握铸造成型、冲压成型和焊接成型工艺过程所涉及的主要物理原理; 2. 掌握各种成型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产品需要选择高效、优质低成本的成型工艺方法;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 师介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朱景文教授 :人大法学考试参考书目的作者,法理学宇宙超级至尊无敌牛人! 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讲授课程: 1.法理学 2.法社会学 3.比较法总论 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 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比较法总论 3.法社会学 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 5.现代西方法哲学 张志铭教授 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

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法学家》杂志常务主编。 讲授课程 硕士生:1.法理学2.法学方法论 博士生:1.法理学专题2.法律方法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 主要研究方向 1.法治与公共政策 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 3.法律解释 4.法律方法 5.法律职业 朱力宇教授 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2000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 开设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立法学研究 博士生: 1、立法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研究领域

材料成型原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命题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材料成形原理》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焊接热源及热过程,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与控制;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变形与流动问题,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三、评价目标 《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焊接热源及热过程 1、与焊接热过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2、熔焊过程温度场 3、焊接热循环 二、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 1、焊接熔池凝固特点 2、焊接熔池结晶形态 3、结晶组织的细化 4、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5、焊缝固态相变 6、焊缝性能的控制 三、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 2、焊缝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3、焊缝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4、焊缝金属的脱氧与脱硫 5、合金过渡 四、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1、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五、焊接缺陷与控制 1、焊缝中的夹杂与气孔 2、焊接裂纹 六、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1、冷塑性变形与热塑性变形 2、影响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因素 七、应力分析 1、应力张量的性质 2、点的应力状态与任意斜面上的应力 3、主应力,主切应力,等效应力 4、应力球张量与偏张量 八、应变分析 1、应变张量的性质 2、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真实应变 九、屈服准则 1、Tresca屈服准则与Mises屈服准则 2、屈服轨迹与屈服表面 十、应力应变关系 1、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2、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 十一、变形与流动问题 1、影响变形与流动的因素 2、摩擦及其影响 十二、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1、主应力法的应用 2、滑移线法的应用 2014试题范围:今年的真题跟去年论坛里回忆的真题考的内容有80%都不一样。还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00分,选做题50分。必做题包括塑性和焊接,选做题塑性焊接二选一。必做题前四题是塑性,后五题为焊接。选做题中:塑性部分是三题计算题,焊接部分有五题,第一题是计算题,后四题为分析简答题。 必做题:塑性考了 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什么是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3.考了对数应变和相对应变。4.还考了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方程。焊接考了 1.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2.还考了熔渣的脱氧 3.熔渣的碱度对金属氧化,脱氧等等的影响。其他的忘了,跟去年考的很不一样,好多不会。 选作题;塑性是考了三个计算题,我没注意看,反正考了利用屈服准则来计算,还考了正应力,切应力,主应力的计算。最后一题利用主应力法来计算什么,我选做题选的是焊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导师介绍 张杰教授 教育背景: 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7-1993,7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讲师 1993,7-1997,10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年 1997,10-1998,3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1998,3-2000,4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4-2002,9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制度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2,9-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 学术和社会兼职: 2000,5-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7-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1,8-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理事会理事 2002,3-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2002,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2,7-西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2007,2-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2006,《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经济研究》,6期 2003,《交易、风险与所有权》,《管理世界》5月; 2003,《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金融研究》6月; 200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1月; 2001,《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6月; 2001,《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管理世界》5月; 200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经济研究》3月; 2000,《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4月; 1999,《体制外增长中的金融安排》,《经济学家》1999,2;《新华文摘》7月; 1999,《转轨经济中的国有银行呆账》,《金融研究》5月; 1998,《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金融研究》12月; 1998,《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10月; 1997,《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8月; 1997,《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经济学家》6月; 1996,《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经济研究》3月; 1995,《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经济研究》5月; 1994,《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中的财产权利》,《经济学家》4月; 专著:

材料成型原理-7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
0、概论 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2、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3、界面 4、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5、凝固的传热基础 6、凝固过程的流体流动 7、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8、凝固过程的缺陷和对策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 第一节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偏析(Segregation) 第三节 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2

一、凝固铸态组织的含义
z 铸态组织,即铸件的晶粒组 织,包括晶粒的形状、尺寸 和取向。广义讲,还包括合 金元素的分布(偏析)和凝 固过程形成的缺陷。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3

二、晶粒组织(Grain Structure)
? 典型铸态组织:表面细晶粒、柱状晶粒、等轴晶粒
z激冷晶区的晶粒细小;
内部等轴晶区 表层急冷晶区
z柱状晶区的晶粒垂直 于型壁排列,且平行 于热流方向.
z内部等轴晶区的晶粒 较为粗大;
中间柱状晶区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4

几种不同类型的铸件宏观组织示意图
(a)只有柱状晶;(b)表面细等轴晶加柱状晶;(c)三个晶区都有;(d)只有等轴晶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5

三、铸态组织形成原因
? 1. 表面细晶粒
z 型壁激冷,大量生核; z 三维散热,生长迅速,
相互抑制; z 生长无方向性。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6

快速阅读课程大纲

快速阅读课程大纲 何谓阅读 识别/吸收 内部融合/外部融合 保留/回忆 交流/输出 速读原理 眼脑直映的原理依据是,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的不一致性。 语言表达必须运用明确的、线形的、连贯的语言,而思维活动却可以是片状的、块状的,具有极大的压缩性、高度的跳跃性。读者在理解文字时,是按自己的思维习惯,用自己内潜性的“语言”来理解。 例: 想象“幸福” 阅读中经常出现理解速度大于视觉速度的现象; 1、传统的阅读: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应,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2、快速阅读: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右脑VS左脑 右脑不同于左脑的四种能力为: 1、共振能力; 2、心像化能力; 3、高速大量记忆能力; 4、高速信息处理能力 右脑VS左脑 激发右脑高度的图形识别、记忆和处理能力,由左脑承担意义性信息的处理,使左右脑协同起来,以全脑来处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在理解和回忆时,左脑把右脑中储存的形象记忆内容转化成语言,然后再表述出来。 速读原理 大脑运作的协调程度高 人的思维进行得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使用内部言语思维,有很强的跳跃性、简缩性,常常是一闪而过。 信息的整体感知性高 整体感知,即一次注视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乃至数行文字,整体地理解它的意义。 左右大脑协调运作好 快速阅读强调的整体感知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右脑巨大的的图像识别和形象记忆能力。当快速阅读者以一目二三行,或一目十行,乃至一目一页来进行阅读时,读物内容是以组块或整页为单位被感知和记忆的。也就是说,一页书将象一幅画或者一个电影、电视镜头一样被输送到大脑的记忆仓库之中保存的。 测速:你是哪种人? 阅读谬误 慢慢的读 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代显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代显梅 教育背景 代显梅,1966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以来,先后开设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大学英语西方现代派文学、近现代英语诗歌、十九世纪美国小说等课。主要研究方向是十九世纪英美小说。2004年2月到2005年元月,在美国CreightonUniversity 的“亨利詹姆斯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有《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2006)、《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人》(2007)。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 研究领域 英美文学研究方向 荣誉奖励 荣获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称号。 荣获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十佳教学标兵”称号 代表性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另有数十篇中英文论文在《外国文学评论》(2000—1)、《外国文学研究》(2002—2)等国内外文学评论杂志上发表。 其他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读、说、听、写能力,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授课形式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就某些重要的语言或人文问题与学生的问、答、讨论互动为主要课堂讲学形式,不时会安排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单独英语演讲或分组英语辩论,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能力、时事关怀意识等。 【人大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考取人大金融硕士15人,欢迎播放吴yawen、冯zheng、蒋hang等同学的经验分享视频,其中大多数都是跨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学校目前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 国高校数量最多、门类最全、水平最高的综合优势,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学校设有以下院系:人文学院、中共党史系、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农业经济系、商学院、环境学院、财政金融学院、信息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档案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今年将有近7100名各类毕业生。 中国人民大学2004届毕业生信息总汇 专业学历人 数 男女比 例 京内外生源比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12 0:12 6:6 财务管理本科44 18:26 10:34 财政学(含税收)硕士87 47:40 22:65 财政学(含税收)本科41 16:25 20:21 财政学(含税收)博士25 21:4 15:10 产业经济学博士24 18:6 16:8 产业经济学硕士36 19:17 16:20 传播学博士8 5:3 2:6 传播学硕士63 20:43 15:48 档案学博士10 4:6 3:7 档案学硕士38 12:26 10:28 档案学本科51 21:30 12:39 德语本科15 2:13 4:11 动画设计本科29 19:10 12:17 俄语本科 5 2:3 1:4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 (第一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下图中偶分布函数g(r),液体g(r)为c图,晶态固体g(r)为a图,气体g(r)为 b 图。 (a)(b)(c) 2、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3、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A、B-B) 大于异类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 4、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或原子间结合能U)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大。液 体粘度η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即(公式):?? ? ? ? ? = T U T B B k exp k 2 3 τ δ η。 5、加入价电子多的溶质元素,由于造成合金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大。 6、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大,浇注温 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7、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越大,表示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8、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 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小,浇注温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 充型能力越强。 9、右图为碱金属液态的径向分布函数RDF,请在图中标注液 态K的平均原子间距r1的位置,并以积分面积(涂剖面线)表 达液态K的配位数N1的求法。见图中标注 10、试总结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原子间距、表面活性元 素对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的总体规律。(可写于背面)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综合测试题一 模具寿命与材料成形加工及材料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目前铸造成形技术的方法种类繁多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2. 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铸件晶粒可采用的途径有增加过冷度、采用孕育处理和附加振动。 3. 铸铁按碳存在形式分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 4. 合金在铸造时的难易程度的衡量指标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 5. 合金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成分。 6. 压力加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冲压、锻造、轧制、拉拔和 挤压等。 7. 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浇注螺旋型标准试样的方法来衡量, 8. 流动性不好的合金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渣等缺陷。 9.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流动性,还受外部条件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力、铸型结构和铸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10.金属由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相互关联的收缩阶段。 11.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固态收缩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 12.铸造中常产生的铸造缺陷有缩孔、缩松、浇不足、裂纹、内应力、夹渣和夹砂等

13. 特种铸造相对于砂型铸造的两类特点:型模的革新和充型方式的变更。 14.常用特种铸造方法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和熔模铸造、壳型铸造等。 15.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两个指标塑性和变形抗力。 16.自由锻造常用设备空气锤和水压机。 17.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扭转和错移等。 18.镦粗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大,长度变短普通拔长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长芯轴拔长的变形特点内孔直径不变,长度变长,壁厚变薄。 19.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差。后者过低易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20. 锤上模锻的实质金属在模膛内成形和变形阻力大,变形不均匀。 21. 模膛的分类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 22. 板料冲压中分离工序有冲孔、落料、剪切和修整等。变形工序有拉深、弯曲、翻边和成形等。 23. 电弧燃烧实质是指电弧的产生、运动和消失的动态平衡。 24. 电弧分为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个区。 25. 直流电焊机正接极是指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 26. 焊接冶金过程的特点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冷却速度快。 27. 焊接接头是指焊缝和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包括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和再结晶区。 28. 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对焊缝区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 庄毓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 庄毓敏 庄毓敏教授 教育背景: 1984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0年5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 工作经历: 1984年至1995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 1996年至今在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 海外学术经历: 1986年8月-1987年9月由国家公派前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进修; 2000年10月-2001年5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南斯拉夫黑山大学经济学院和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学院访问; 2001年11月前往越南财政部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银行理论与实践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2007,《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对个体银行风险影响研究》财贸经济3期 2004,《金融创新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研究9期 2004,《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济评论7-8期 200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偏低问题研究》财贸经济11期 2002,《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11期 著作: 200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月; 【人大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考取人大金融硕士15人,欢迎播放吴yawen、冯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为适应当代影视文化的新发展格局,文学院在原有文艺学学科基础上重新整合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力量,并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视与新媒体教研室。该专业在2007年2月正式获得电影学硕士授予权资格。从 2008年开始,该专业面向社会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该专业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影视和新媒体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其中潘天强、许鹏教授等都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专业研究立足于影视基础理论和批评,在坚实的史论以及批评研究基础上,关注并追踪当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对视听艺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关注并追踪以视听媒体为代表的新型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发展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上述文化现象的症候、特性并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上给予深入的总结。 2、主要研究方向 该专业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之一 ——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 研究方向之二 —— 影视批评与制作研究 研究方向之三 —— 影视与新媒体的文化形态 3、研究内容 该专业研究注重影视艺术批评、影视艺术史和美学三者的有机结合,从史、论的高度研究中国当下重要的影视文化现象。同时,注重影视生产各个环节的历史沿革以及现实发展状况,并进一步拓展到对影视新传播领域的研究。 4、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中、高级影视文化理论与批评人才,注重理论研究和评论写作素质的训练,兼顾影视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策划、管理和宣传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能力;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5、毕业生去向 从事电影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的理论与批评研究、教学工作,或从事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本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目前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3人,40岁以上1人,30岁以上1人。 潘天强教授著有《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教育部审定研究生教学用书)、《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专著,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许鹏教授曾主持过“网络文艺的传播机制与审美特征”(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多媒体网络艺术论”( 200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并出版了《新媒体艺术论》、《新媒体节目策划论》等专著。中青年教师陈阳、孙柏等亦曾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 一、铸件形成原理部分(共40分) (1)过冷度;(2)液态成形;(3)复合材料;(4) 定向凝固; (1)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2)液态成形: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铸锭的加工法。 (3)复合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的一种多相固体。(4)定向凝固:定向凝固是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 (5)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与液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比,称为溶质再分配系数。 2、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率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具有重要影响。 (2)热过冷与成分过冷有什么本质区别?热过冷完全由热扩散控制。成分过冷由固-液界前方溶质的再分配引起的,成分过冷不仅受热扩散控制,更受溶质扩散控制。 (3)简述铸件(锭)典型宏观凝固组织的三个晶区.表面细晶粒区是紧靠型壁的激冷组织,由无规则排列的细小等轴晶组成;中间柱状晶区由垂直于型壁彼此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粒组成;内部等轴晶区由各向同性的等轴晶组成。 3、对于厚大金属型钢锭如何获得细等轴晶组织?降低浇注温度,有利于游离晶粒的残存和产生较多的游离晶粒;对金属液处理,向液态金属中添加生核剂,强化非均质形核;浇注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低温快速浇注,使游离晶不重熔;引起铸型内液体流动,游离晶增多,获得等轴晶。 二、焊接原理部分1简述氢在金属中的有害作用。氢脆,白点,气孔,冷裂纹2写出锰沉淀脱氧反应式,并说明熔渣的酸碱性对锰脱氧效果的影响.[Mn] + [FeO] = [Fe] + (MnO),酸性渣脱氧效果好,碱度越大,锰的脱氧效果越差。3冷裂纹的三大形成要素是什麽?钢材的淬硬倾向,氢含量及其分布,拘束应力状态4说明低碳钢或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组织分布.(1)熔合区:组织不均匀;(2)过热区:组织粗大; (3)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组织均匀细小;(4)不完全重结晶区:晶粒大小不一,组织分布不均匀. 一、填空题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和杂质含量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过冷度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方式,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树枝晶长大方式。 4.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5.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6.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表层细晶粒区、中间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不同形态的晶区。 7.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应力三种。 8.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9.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二大类。

材料成型原理

21.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途径与措施 1.铸件结晶组织对铸件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表面细晶粒区薄,对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影响不大。 铸件的质量与性能主要取决于柱状晶区与等轴晶区的比例以及晶粒的大小。 (1)柱状晶: 生长过程中凝固区域窄,横向生长受到相邻晶体的阻碍,枝晶不能充分发展,分枝少,结晶后显微缩松等晶间杂质少,组织致密。 但柱状晶比较粗大,晶界面积小,排列位向一致,其性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纵向好、横向差。凝固界面前方常汇集有较多的第二相杂质气体,将导致铸件热裂。 (2)等轴晶: 晶界面积大,杂质和缺陷分布比较分散,且各晶粒之间位向也各不相同,故性能均匀而稳定,没有方向性。 枝晶比较发达,显微缩松较多,凝固后组织不够致密。 细化能使杂质和缺陷分布更加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项性能。晶粒越细综合性能越好。 对塑性较好的有色金属或奥氏体不锈钢锭,希望得到较多的柱状晶,增加其致密度; 对一般钢铁材料和塑性较差的有色金属铸锭,希望获得较多的甚至是全部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对于高温下工作的零件,通过单向结晶消除横向晶界,防止晶界降低蠕变抗力。 2.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 强化非均匀形核促进晶粒游离抑制柱状晶区 1)加入强生核剂——孕育处理 孕育——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物质以达到增加晶核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变质——加入少量物质通过元素的选择性分布而改变晶体的生长形貌,如球化或细化。 A.形核剂: a)直接作为外加晶核 b)通过与液态金属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非均匀晶核 能与液相中某些元素组成较稳定的化合物 通过在液相中造成大的微区富集而使结晶相提前弥散析出 B.强成分过冷元素: 通过在生长界面前沿的富集而使晶粒根部和树枝晶分枝根部产生细弱缩颈,从而促进晶粒的游离。 强化熔体内部的非均匀形核孕育剂富集抑制晶体生长

快速阅读课程教学说明(教案)

直映快速阅读课程教学说明 【教学目标】 改变学生逐字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逐行阅读、一目数字快速移动的阅读习惯,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提高书面阅读的速度。 【适合对象】 1、最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效果最明显,进步最大。 2、小学一年级学生训练5天,进步不很明显,提升速度大约在每分钟500-1字。 3、小学二年级学生基本可以参加,但进步成绩一般比三年级以上学生要差一些。 【训练内容】 快速阅读的训练内容包括眼球训练;阅读器训练;书面阅读训练;眼速训练;想象力训练;音韵力训练;协调力训练以及组织教学等。一堂课中每部分内容的上课顺序可以自由调整,想象力为调节眼球紧张度的,一般用于眼球训练之后;协调力和音韵力训练主要用于调节课堂气氛,一般用在一堂课的中间;眼速训练很有趣,学生很喜欢,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和浮像力,一般用于一堂课的最后部分。 【课时分配】 快速阅读学习时间最好连续5-7天为一期; 每天上午8:30—11:30,学习两节课,每节课80分钟,中间休息20分钟。 中午午睡90分钟;快速阅读训练由于强度很大,中午的休息是必须的。 下午14:30—16:30。学习一节课,80分钟,休息10分钟,16:00—16:30为阅读时间。 每堂课为8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 眼球训练10分钟;想象力训练5分钟;阅读器训练30分钟;书面阅读20分钟;眼速训练10分钟;组织教学5分钟,合计80分钟。 【训练强度】 1.上课的节奏要紧凑,老师用阅读器给学生阅读文章,一遍接一遍地播放,一篇接一篇地进行,节奏要快。 2.每天训练的量要大,越大越好,学生的年级越高,训练量越大。 3.训练的速度,特别是阅读器阅读的速度越快越好,一开始从慢到快,但第一天就要在6000字以上的速度上多练几篇,让学生尽早适应快速闪现的阅读速度。 4.要求学生的动作要快。记录成绩快;交换批改快;;拿书快;翻书快;起立快;坐下快;闭眼快;一般情况紧闭嘴巴,不插话,以便确保训练的密度。 5.课堂实录中使用的学生处于小学一年级,因此节奏偏慢,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课堂训练节奏应再加快2-3倍。

中国人民大学设计艺术学介绍

设计艺术学 本专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包含的研究方向有: 1、视觉传达: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平面设计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国外现代平面设计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从事研究和教学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学生在校研究涉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广泛领域。 导师祝东平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硕士,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装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由清华大学派赴韩国访问研究一年。北京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以来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并多次获奖。发表专业文章多篇。编写有《现代版面设计》、《字体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设计》及设计作品集等。 导师吴文越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在读博士。2001年赴丹麦学习平面设计。主题“为了年青人”邮票设计成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发行邮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整体设计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电子出版物提名奖,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计算机系列丛书《黑魔方》获中国之星设计大赛整体视觉形象设计金奖,2010年获得大韩产业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特别功劳奖,及其他设计类奖项。并为国内多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项目案例策划、设计。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教师。主要文章《ABCD不等于东南西北》、《中国设计思维: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民族立场》发表于光明日报。著有《企业视觉形象创意设计》,《我的第一次》(有关设计经历的第一次)等。 导师郑晓红副教授,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硕士。现为日本染织设计家协会(TDA)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趋势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作品曾在Japan Pleats Competition、东京服装节、国际丹南现代艺术展、SIBORI国际艺术展等诸多国际大展获奖,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郑晓红纤维艺术作品集》(黄河出版集团出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视觉传达设计、异构媒体关联设计研究、色彩数据化应用设计、色彩与品牌战略、商业环境色彩设计、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色彩与形象设计、色彩趋势分析等方向等。讲授课程包括视觉品牌策划、视觉营销、色彩战略、异构媒体设计应用等。 2、跨媒介艺术研究 跨媒介艺术(Intermedia /Mixed Media)泛指“非单一媒介”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媒介的感知范围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媒介的物理维度涉及二维、三维、时间与空间。跨媒介艺术作品可根据创作的需要将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维度中进行有机的组合。 跨媒介艺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由早期的综合媒介绘画一直发展到今日当代艺术中的多媒体影像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互动艺术等,其跨媒介的表现形式包括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声音艺术、现场艺术等,这其中有表演与影像的结合、声音与装置的组合、摄影与实物的组合、绘画与摄影的组合、多重影像在空间中的组合等。在数字媒介与网络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介的因素使得跨媒介艺术形式具有了更广阔的可探索空间,其中,与以往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艺术观众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媒介的一部分参与在跨媒介艺术作品之中。 媒介间的平等使得任何一种单一媒介都有可能在其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与其他媒介发生横向的有机结合,并在维度上扩大单一媒介的表现空间。因此,无论是传统的绘画、雕塑或是摄影、视频以及肢体表演都有可能在一个新的维度中形成一种具有探索性的跨媒介艺术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