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3编热点专题攻略专题2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中国(有答案)

青海省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3编热点专题攻略专题2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中国(有答案)

专题二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中国

【背景材料】

1.2016年6月28日,国家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联通教材】

1.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

2.法不可违,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5.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8.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及注意的问题。

9.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命题聚焦】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有哪些?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

3.应该怎样落实依法治国?

国家: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坚持依法行政。

个人:①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③依法维护国家利益;④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5.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

则。

6.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②有利于树立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③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④有利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⑤有利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⑥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7.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宪法权威,怎样增强宪法观念?(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或中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依法治国?或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性质和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③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④敢于、善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⑤以宪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宪法义务;⑥以宪法规范自己行为,维护自己和国家利益。

8.公民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应注意什么?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④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等。

9.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0.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哪些积极意义?

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教材中哪些知识点?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国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⑥我国法律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①为了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②为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③为了提升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④为了使广大公民树立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⑤为了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应该怎样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①认真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②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③保护环境,绿色出行;④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学生;等等。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作为小主人的你准备提出哪些建议?

国家:首先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地位;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保证公民合法权益;司法部门: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民个人:全体公民要严格守法,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中考预测】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需公开向宪法宣誓。这表明( D )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B.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D.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习近平在2016年12月4日即第3个国家宪法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我们( C )

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学习宪法②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③时时宣传宪法,事事遵循宪法④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实施了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因违反宪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废止。随后,国家将启动相关法律程序。这表明( A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享有最高立法权④普通法律是宪法的立法基础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4.当代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当下官场腐败、风气败坏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很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引发观众共鸣。面对“当下官场腐败、风气败坏的社会现实”,国家应( A )

①坚持依法反腐的坚定决心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消除腐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新实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应认真对待法治、权利、权力和监督,不突破法律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这一规定告诉我们( A )

A.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B.科学立法,必须符合科学性、正义性、规律性和可行性

C.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D.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二、简要回答

6.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如图为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阅读材料,运用宪法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宪法宣誓突显了我国宪法怎样的法律地位?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⑤宪法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一切组织和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宪法宣誓对国家工作人员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在全民中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靠法治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有利于树立榜样的作用,引导人们向法制人物学习,净化人们的心灵,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材料分析

7.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知,2017年3月22日,央视微视频工作室推出动画视频《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被称为“史上最接地气”的普法教育。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这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体现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基本要求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如何才能使这一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答:①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体系;②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信仰;③严格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权威;等等。

(3)我们青少年能为法治中国做些什么?

答: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事坚决不做;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等等。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北京市第五次市民法律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对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有明确认识。88.6%的市民认为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75.8%的市民认为任何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材料二“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9月18日的国务院小礼堂气氛庄严而又隆重。上午11时30分,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李克强总理监誓。自2016年1月1日开始施行宪法宣誓制度之后,我国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入职之前开始庄严地向宪法宣誓!

(1)结合材料分析回答我国宪法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等等。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③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保护人民利益;④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保护人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等等。

(3)惩治腐败离不开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青少年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

答: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