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工艺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保证工艺技术资料的唯一性,使公司各部门使用文件的各种场合和个人均使用有效版本的工艺技术资料,避免出现混乱和差错,使公司的工艺技术资料有效运作,对工艺设计的过程进行控制,以缩短工艺设计开发周期,使设计开发充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技术资料文件的控制,也适用于老产品的工艺设计更改过程。

3、职责

3.1 工艺设计部经理负责产品工艺设计的实施, 编制《产品工艺结构设计计划》,审核产品结构设计方案。

3.2 工艺技师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家具市场发展动态的调研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并研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工艺,提供工艺策划方案、工艺更改方案和工艺设计,绘制产品工艺技术资料,参与结构设计和可行性评审。

3.3 工艺设计部负责结构设计的可行性评估,产品结构设计与修改,工模夹具设计,工艺技术资料的保存与输出,批量生产的可行性评估。

3.4 营销部门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参加产品正式样板的评审。

3.5 采购部负责产品样板制作及小批量试产所需物料的供应。

3.6 生产部负责协助产品开发和小批量试产的实施、信息反馈、参与评审。

3.7 品管部负责小批量试产的检验,并参与评审。

3.8 工艺设计部负责编制产品技术资料、物料需求计划、和bom清单及现场指导,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改进。

4、产品工艺设计程序

4.1 工艺设计开发的策划及各种工艺技术资料的编制,工艺设计部对整个工艺设计过程进行策划,其内容包括:

a)工艺设计要求,包括采用的国家、行业工艺技术标准,产品的性能、物理参数(如外形、尺寸、允差、强度、表面质量等),客户提出的其它要求等输入、设计、样板制作、评审、验证、小批量试产、设计确认、正稿的输出等阶段的划分,每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依据和验证方法;

b)各阶段的人员分工、责任人、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设计输出清单,包括图纸、模板、物料清单、开料规格及产品质量计划等;

c) 工艺要求:包括工艺流程、工艺路线、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要求;产品的成本构成及预算。d)设计开发各阶段的划分,设计评审、验证、确认的时机及时间安排

e)参与产品的各部门/职能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协助关系;

f)开料表、部件图、五金表、排料方案、物料需求、折装图、包装清单和包装图等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发放及现场指导;

4.2 工艺设计开发输入

4.2.1工艺设计部综合公司内外反馈信息和个人创意,绘出产品效果图,制成《产品评审表》,并制作样品,由营销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市场前景评估。必要时,在结构和制造的可行性评估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有市场前景和结构上可行的产品提出开发建议,并提交总经理批准。所有评估和批准都记录在《产品设计提案表》上,一式两份、开发中心和工艺部各保管一份。

4.3 产品设计、样板制作及评审

4.3.1工艺设计部根据《产品开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提案表》,制定《产品开发研制计划》成立项目小组、任命样板工艺技师,开始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产品设计提案表》的要求,以确保在设计施工图时最大限度满足产品要求;

4.3.2产品打样阶段, 项目工程师绘制产品打样图(包括总装图、部件图、外协零件图、外购材料清单)交主管审核,对于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 主管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评审主要内容:

a)对于本阶段的设计工作,输入条件是否足够和明确;

b)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否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隐患;

c)从结构、功能、设计、制造、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出发,并从大批量生产的角度,结合以往经验或其它产品的类似结构对设计内容进行评审。

通过评审,提供多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以确定优选方案,评审结果记录在《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中,由部门经理批准后进行样板制作。

4.3.3工艺部把打样图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交付生产部进行毛坯样板制作,工艺技师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解决样板制作过中的技术问题。毛坯样板试制完毕后,由工艺负责人及时编制样板试制报告,提出毛坯样板试制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由工艺副经理组织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改进方案。

4.3.4 生产部负责人根据改进后方案进行模具制作,其过程参照《样板、模具管理规定》执行,并用模具加工正式样板, 正式样板代表产品的主要特征,要按输入要求进行制作并作表面处理。正式样板完成后, 工艺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

a)样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是否存在潜在的工艺隐患;

c)样板的工艺结构是否最合理,是否需要改进;

d)产品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输入要求。

所有评审都记录在《产品样板评审表》中。

4.4 工艺设计的验证

4.4.1在样品制作的适当阶段也可以进行验证,可采用毛坯证实或类似毛坯进行比较\计算

验证、模拟试验等。

4.4.2正式样板评审完成后,品管部负责对正式样板和模具进行测试、验证,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输入要求。

4.4.3工艺相关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4.4.4工艺相关人员在必要时提供已经证实的类似设计的有关证据,如关键结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等依据,作为设计验证的依据。

4.4.5在试生产阶段,对工艺、工模夹具、产能进行验证。

4.4.6品管部对试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质量报告;

4.4.7批量生产之后,对客户要求的设计更改,其它的重大修改应进行相应的验证;

所有测试、验证结果都记录在《产品测试、验证报告》和《模具制作、鉴定、移交卡》中。

4.5 设计开发的确认

4.5.1 正式样板验证合格后,工艺设计部将试产资料连同模具移交五金厂和总装厂进行小批量试产,以检验产品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顺利投产。试产完成后,工艺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进行确认。

确认时,由项目小组提供以下资料:

a)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总结;

b)产品图纸、工艺资料和其它要求的完整的技术资料;

c)小批量试生产报告(包括工艺结论与质量结论);

d)品管部提供质量检测报告;

e)其它必要的相关资料。

4.5.2确认内容:资料的完整性、交期、成本、质量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及设计目标;

4.5.3确认报告中判定不能进入大批量生产的问题点,项目小组应在改善后重新提出确认。

4.5.4给出确认结论:设计和开发是否通过, 若确认结论通过,撰写《产品投产确认书》,

正式移交生产。

4.6 设计开发的输出

4.6.1技术组依据测试报告、试产情况、《产品投产确认书》和顾客需求等相关要求,编制出正式的设计文件。

4.6.2应输出的文件如下:

a)结构设计相关内容:零(部)件图、装配图、技术要求、立体图、包装设计图等;

b)材料清单(包括外协、外购件清单);

c)必要时,重要构件的受力分析、强度校核、寿命计算等;

d)包装要求及包装资料;

e)其它要求的文件。

4.7 工艺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核与审批

工艺经理负责组织工艺设计文件的编制,并审批与审批。

4.7.1 外购、外协加工资料文件编制与控制

当涉及采用新的原材料、零部件时,工艺技师将图纸、物料清单和工艺技术文件交给采购员,由采购员选择合适的协作厂。必要时,工艺经理/生产主管应会同协作厂对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进行评审,以保证协作厂清楚明白,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预防。

4.7.2 协作厂首次提交的零部件由工艺经理组织人员验证,验证时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协作厂更改,确保不出问题。

4.7.3 发放给协作厂的技术文件要受控,当文件更改时,须收回已作废文件然后发放新改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件。

4.8 样品试制与产品验证

4.8.1 当产品(新工艺)生产所需各种物料、模板/样板、外购外协件齐全时,生产主管将盖有“试制”章的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交各车间安排样品试制,样品试制数量由总经理

或副总经理确定。(见《文件控制程序》。)

4.8.2 样品试制过程中,工艺经理派专人进行必要的跟踪,对图纸中的错漏和与设计任务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工艺技术方面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应向工艺经理反馈,确定解决办法。

4.8.3 样品试制过程中,要对样品进行明确标识,以防误用。

4.8.4 工艺经理、生产主管、品管主管共同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检测。

4.8.5 样品验证由副总经理或工艺经理组织,设计中心、生产部、品管部、财务部、相关人员参加,验证的方法可以是:

a)将性能检测的结果与设计要求或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比较;

b)将新设计与以往的设计进行比较。

4.8.6 验证的内容包括:

a)产品性能和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产品质量是否达到相应标准或检验规范要求;

c)产品部件、五金件的安装与组装是否符合要求。

4.8.7 经验证发现的问题,属于模板、图纸和其它设计输出文件方面的,由工艺经理组织改进;属外协件方面的,由协作厂改正。所有改正结果都要重新进行验证。

4.9 小批量生产

4.9.1 当试制样品尚不能对产品或新工艺作出充分的评审结论时,应进行小批量试制。4.9.2 工艺经理向总经理、副总经理提出小批量试制申请,经批准后,安排试制的生产计划。

4.9.3 参与工艺设计的人员应跟踪试制过程,生产车间对试制产品要明确标识,隔离存放。

4.9.4 工艺经理组织小批量生产后的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批量生产中的产品工艺性能质量稳定性;

b)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成本经济性;

c)批量生产中的生产效率;

d)批量生产的相关条件是否具备。

4.9.5 小批量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由工艺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处理。

4.10 设计确认

4.10.1 在产品或新工艺正式投产之前,必须进行设计确认,评价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4.10.2 设计确认一般以鉴定会的形式进行(可以摆放样品的现场进行),由工艺经理组织,有关设计、生产、工艺、品管、营销等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并签名(可请顾客代表参与),必要时应有顾客的使用意见。

4.10.3合同环境下的设计开发确认,必须由副总经理或业务经理、客户签字。

4.11 文件与模板管理

4.11.1设计确认完成后,在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之前,由工艺经理对产品图纸、工艺文件进行审批,加盖“受控”印章后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受控管理。

4.11.2 产品模板/色板由生产主管负责贴上标识牌,登录《模板/色板清单》,并要求使用车间保管。

4.12 工艺设计更改的控制

4.12.1 更改时机:

应严格控制工艺的更改,当工艺需要更改时,应在相关文件中写明生产工具、设备、材料、模板、样板或工艺的所有更改内容,应有相关的人员进行会审,经批准后,才能生效。因工艺更改而引起文件更改或修订时,应按照《工艺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工艺设计部协同生产部组织制定制程作业指导书、产品的结构图、模板、检验方法标准及针对特定产品的质量计划,保证完整清晰,使这些岗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场使用的文件不得任意修改。

4.3.4 在任何情况下,工艺设计部、生产部应研究过程控制及其相应工艺文件与产品标准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一致。

4.3.4 车间发现生产工艺需改进时,应向开发中心报告,由开发中心审查确定后统一进行更改。每次工艺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以验证更改是否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产生了预期效果,并可在文件中写明更改引起的工艺流程与产品特性之间的任何变化。

4.3.5 车间主任应组织员工学习工艺文件,作好培训记录,生产过程中注意纠

正违反工艺文件的行为;技术人员应深入车间,对各车间执行工艺文件的情况定

期进行检查,并予以通报,以培员工遵守工艺纪律的自觉性。

a)对在设计开发评审、验证、确认过程中或产品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应采取更改措施。b)原设计开发输入发生了变化,或应顾客、供方的要求对产品性能进行改进时,也应进行设计更改。

c)因生产工艺改进,原有设计输出不再适用时,应进行设计更改。

4.8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4.8.1各职能部门在产品生产、检验或销售过程中发现产品设计存在不合理或可以改善、提

高之处,或发现技术文件有需要更改之处时,均可提出更改的书面申请,经本部门主管审批后提交工艺设计部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工程更改;

4.8.2在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有关技术文件尚未正式发布,设计和开发的项目小组成员

可以在初稿上直接更改,但必须要有签名及日期。

4.8.3当工艺设计部技术组接到要求更改的书面申请时,应组织技术人员对要求更改的内容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有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工程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确认工程更改的类型是一般更改还是重大更改;

若为一般更改,确认工程更改实施对原材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库存成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原材料、零部件与总成件相互之间的配合性之影响;功能寿命以及产品使用之影响;是否需要试制和试生产;是否需要整个产品或局部做验证、确认;

c)若为重大修改时,应召集包括职能部门(视实际情况,可召集开发组、技术组、品管部、采购部、五金厂、总装厂、营销部等)有关人员在内的各部门人员进行评审,以确认工程更改实施对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8.4若经评审决定对更改要求不予采纳时,应以书面形式将理由反馈到提出部门。

4.8.5若为重大工程更改,评审后还应重新确认,必要时应对更改的部位做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或进行试制或小批量试生产。当验证结论证明可以进行更改时,有更改措施制定人填写《工程更改通知》,并将有关验证文件作为附件,经部门经理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后,分发到各部门予以实施。

4.12.2 更改审批

工艺设计更改由总裁或授权工艺经理负责审批,合同环境下的设计更改由副总经理或业务经理、客户协同工艺经理确认并签名。

4.12.3 设计更改通知单应发放到相关部门/职能和人员,由相关人员在图纸、工艺文件和模板上作出标识,或更换图纸、工艺文件和模板

5、文件的管理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两种方式管理。

5.1 文件的标志

a)受控文件封面或第一页必须盖有“受控文件”印章,并有文件编号、版本、修改状态、页码、发放号等标志。

b)非受控文件在封面或第一页上盖上“非受控文件”的印章,或不盖印章。

c)存档文件、保留的作废文件必须在封面或第一页上盖相应标识的印章。

d)顾客提供的图纸、照片、资料等,若直接复制后下发,用于指导生产、检验的,应按“受控文件”管理。否则即作为参考资料管理,在其上标明“××客户提供”。

e)发给供方使用的文件应作为受控文件管理。

5.2 文件的发放原则:

发放到使用该文件的部门和个人,以及认证机构和供方。非受控文件发放到不直接用于指

导工作和生产的部门和人员,如咨询师等。

5.3 文件的发放和使用范围

5.3.1 受控文件的发放、保存和使用

工艺技师拟定受控文件的使用部门和数量,并填写发放登记表,经工艺经理审批后,按批准的数量复制好文件,在文件副本的封面或首页的右上角盖上“受控文件”的印章,在受控文件印章内填写分发号后按发放登记表发放。各使用部门对受控文件应妥善保存,确保使用有效版本,不得私自复制。原未发文件而又确实需要文件指导工作的员工,可申请领用,按前述程序发放;文件破损、污染不能使用的,可向工艺设计部办申请以旧换新,发放号不变;丢失的,应向工艺设计部提出申请,经工艺经理表批准后办补发,使用新的发放号,原发放号作废。员工调换工作岗位,应交还与原岗位有关的文件,领取新岗位所需的文件。

设计图纸、开料表等技术性文件,由工艺经理确定发放范围,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后,由工艺技师填写分发号后登记、分发。工艺设计部、生产部和各保存一套。另有一套随生产任务单一起下到生产车间,按产品流程流转,发放由工艺设计部、负责,生产部办理领用手续,订单完成后由生产部负责收回,交还给工艺设计部、有些产品涉及多部门同时作业,为保证使用需要,经生产部提出,工艺设计部应酌情增加在生产车间流转的技术文件份数。

工艺技术资料文件的原件由工艺设计部集中保管、各类人员需要借阅受控文件时,需经工艺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文件属本公司无形资产,员工如果离开公司,应交回领用或借用的所有文件。

5.3.2 非受控文件的发放和使用

非受控文件在发放前也要经过工艺部经理审批。

非受控文件仅作工作参考用,不得将非受控文件用于指导工作和生产,不得代替受控文件的有效版本使用,不作回收。

5.4 文件的更改

5.4 文件需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5.4.1 文件的更改应重新获得批准。

5.4.2 文件更改批准后,工艺经理按下述方法执行更改:

a)更改内容较多时,分发更改页给使用部门,由工艺设计部或使用部门将更改页替换相应的原文件页,同时收回销毁原文件页。

b)更改内容较少时在文件上更改,采用划改方式,即在原文上划二道杠,将更改后的内容写在旁边,标注更改审批表的编号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日期。

5.4.3 工艺技术文件的更改由工艺设计部参照上述程序执行。

5.4.4 文件的作废与回收

文件经10次更改后(修改状态从“0”到“9”)或文件需大幅度修改时,可以换版,但必

须在发放新版本文件后,才能将旧版本作废。经理办按文件发放记录并对作废回收作废版本文件。回收文件由工艺设计部及时换版或销毁。

5.4.5 电子媒体文件的管理

5.4.6 在计算机内存储的所有受控文件,均必须有一份硬拷贝存档。当电子媒体文件内容与硬拷贝不一致时,以硬拷贝内容为准。

5.4.7 对电子媒体受控文件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必须经过批准,并且由授权人

员进行,以防止误操作。

5.4.8 设计图纸采用硬盘备份方式,以防止数据丢失造成重大损失。用作备份的硬盘应妥善保管,尽可能与计算机异地放置。

5.4.9 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做好系统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

6、工艺控制

6.1 公司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过程包括:

开料、试装、油漆喷涂、安装。

公司在各关键过程设置监测点,配备专职或兼职检验员进行现场全检或抽检,检验结果应形成记录。

6.1.1 公司特殊过程包括:油漆喷涂。

开发中心协同生产部负责识别特殊过程并制订作业指导书、人员技能要求、设备能力评定办法,并由经理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每年一次的评审和确认。

6.1.2 生产部拟定特殊过程所需的工艺记录表格,并对记录进行控制。

各车间、车间对特殊过程进行连续监控,车间主任每四小时巡视不少于2次,

以监控操作工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工的业绩、技能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技能不足的应暂时离岗进行培训或调换其它岗位;对设备能力每年鉴定一次,如能力不足,应采取纠正措施。采取措施后,应对设备、人员的能力重新鉴定、评价。

6.1.3 对评审和确认时发现问题较多的特殊过程,工艺设计部和生产部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由再次评审和确认。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模板

1.目的 针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技术提升和结构改良。 3.权责 3.1 销售部门:负责对市场调查分析、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填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根据综合信息 转换为《设计开发任务书》输出;参与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评审工作。负责对新产品上市前的培训资 料、宣传资料等平面设计初步策划。 3.2 研发部: 1、负责参与新产品设想讨论会,议会期间就参会人员提出的新产品功能、性能、结构方面进行可 行性评估,并填写《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会签存档; 2、研发部参与或组织召开新产品立项会,根据《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新产品项目小 组成员;研发主管编制《项目流程检查表》,利于项目工程师对项目工作的清晰执行,利于研 发主管对项目进度的管控,研发部定期进行项目流程检查; 3、研发主管制定并输出项目预算表,包括但不限于对产品成本、研发人员工时成本、模具成本、 ID设计成本、检测认证费用、试产工时成本、质量成本等等;项目预算表由研发主导制定,总 经办协助完善,经总经理审批,输出给到财务部,参考附件《设计开发预算管理表》; 4、项目工程师按照《新产品立项书》制定《设计开发任务书》、《新产品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任 务书需要销售部门确认; 5、按《设计开发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负责输出设计开发文件,为生产和品 质管理提供依据,如:零件设计图纸、装配图、爆炸图、产品规格书、电路图、使用说明书、 BOM表,并保证文件使用的有效性; 6、负责协调工程部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 书的编制,工程部PE工程师应协助项目工程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完善; 7、当新产品量试后符合移交条件时,由项目工程师申请召开产品移交会议并移交。 3.3工程部: 1、对已经移交的老产品负责生产维护和改良,有效工时的核算已达到产能提升的目的; 2、对新产品负责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协助项目工程 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 3、对老产品更换新供应商的评估和来样确认、安排试产。并根据《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完善变更 资料; 4、老产品型号升级或派生由总经办按照研发流程,组织并下发《新产品立项书》。 3.4生产部:负责组织新产品量试、量产,对生产现场操作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 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3.5品质部:负责开发过程中新产品零部件的检验与评价,以及新产品的型式试验、验证,编制产品零件部件的 检验规范;负责试产、量产过程中来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型式试验。 3.6 项目工程师C部:负责依研发部发出的《试产/量试通知单》安排试产计划及物料统筹,知会相关部门具体试产日期。 3.7 采购部:负责依试产BOM表、《样品打样单》采购开发产品的新材料、物料,同时进行新供应商的开发及打样, 并洽谈物料周期及提供样品的有效证书,保证研发/工程部工作所需。 3.8 财务部:参与新产品立项会,审核项目预算表,制定研发项目明细帐,分类统计研发支出科目,项目经费开 支与研发过程同步,定期对经费开支进行检查,力求经费执行专款专用,及时对经费支出异常反馈给 研发部门;项目研发阶段完成后,给出研发预算与决算对比,结果汇报总经理,并反馈给研发团队;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设计和开发策划 5.1.1 开发级别说明: 研发项目等级共分为四级; 一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性能均超越现有同类产品;2、无现有产品进行参考借鉴的,创新性开发、可申请发明专利的产品;

客户沟通管理程序a

目的 以公司的實際生產的能力為基礎,達成客戶與公司之要求合二為一.從而滿足客戶的各方需求. 範圍 配合香港的生產通知單,與客戶多作溝通,做好內外兩地的出貨. 3.權責 3.1接收與評估訂單. 3.2外部溝通. 3.3內部溝通.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客戶溝通管理程序見附件一. 5.2當發貨部接收客戶訂單時,如有疑問或不清楚時由發貨部與客戶進行電話 聯絡.將聯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訂單中,并注明聯絡結果、聯絡時間、聯絡人. 5.3當工藝設計過程中有疑問時或不清楚時,則由工程部按<<工藝設計管理 程序>>與客戶進行電話聯絡.并將聯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工藝資料中.并由聯絡人簽名認可. 5.4當樣品確認過程中與客戶溝通應由工程部在客戶所提供之樣品確認資料 中或客戶所確認之我公司樣品報告中記錄溝通情況、溝通人、時間. 5.5生產執行過程中出現疑問時或交期變更時,由發貨部與客戶聯絡,并將聯 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訂單及<交貨計劃表>中. 5.6當客戶所提供之產品在驗證及使用過程中出現羿常時由發貨部與客戶聯 絡,并將聯絡情況反映在相應之檢驗、報廢、羿常報告中依<<內部溝通管理程序>>回復各部門客戶之意見. 5.7出貨前,由發貨部與客戶就出貨時間、產品規格進行再確認并記錄在客戶 原始訂單中及<交貨計劃表>中. 5.8客戶發生抱怨及退貨處理. 5.8.1當客戶發生抱怨及退貨時,由發貨部依客戶傳真或電話將客戶抱怨情況 記錄在<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中交由副總并依<<糾正與預防管理程序>>執行.并由發貨部將處理完畢之<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交客戶確認.并在客戶原始傳真中記錄<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編號,以利追蹤. 5.9當客戶滿意度調查結果回傳公司后,由發貨部依<<內部溝通管理程序> >將調查結果交由品管部進行資料分析及提出改善,并由發貨部將改善情況回復客戶并在<客戶滿意度調查表>中注明回復情況及改善情況. 5.10相關質量記錄之管理依<<質量記錄管理程序>>執行. 6.相關文件 6.1<<工藝設計管理程序>> 6.2<<內部溝通管理程序>> 6.3<<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Procedure Document/程序文件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ument NO/ 编号:TY-QP7.3-01-15 Revision /版本: Checked by/校对: Verified by/审核: Approved by/批准: Controlled Condition/受控状态:Distribution No./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更改记录表 Record Chart of Chang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Manual TY-QR-TQD-031A

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the tasks on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r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本程序为了规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管理,确保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Scope/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control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content: The company doesn’t cover the product design, just focusing on process design based on customer drawings.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但包括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 3 Terms/术语 3.1 Process design output: the result of process design. Through the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bases of process design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eries of process technical data of the process design output./工艺设计输出:指工艺或过程设计的结果。通过对工艺设计和开发,将工艺设计的依据转化为工艺设计输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资料。 3.2 Process review: the process design is reviewed formally, roundly and systemically and the review result is documented./工艺评审:对工艺设计进行的正式、全面和系统的审查,并把审查结果形成文件。 3.3 Overall process program: based on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 production program and productivity, the guidance document is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technology and prepare for concrete tasks and measures./工艺总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内部沟通控制程序文件编号:COP-5.5-01 文件版本: 生效日期:年1月1日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对公司的内部沟通管理要求做出规定,以便使有关质量信息得到交流,从而统一行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沟通过程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质量手册>>中第5.5.3节: 内部沟通 3.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OP- 4.2-02 4.0主要职责和权限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 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全体员工传达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意义以及建立、实施和保持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 4.3各部门负责内部沟通的安排和实施,确保及时、有效的进行。 4.4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沟通的归档管理。 5.0程序内容: 5.1程序流程图:

5.2定义 5.2.1质量信息:生产服务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意见 或要求。 5.2.2内部沟通:指公司内部质量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5.3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会议、电话、电传、调查、信函、文件、内刊、联网、培训、 咨询、会签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要达到预定的沟通效果,为对方理解和接受为目的。 5.4内部沟通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问题、行政管理问题等与经营管理有关的任何 问题。 5.5内部沟通过程的安排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 5.6沟通的对象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全体员工。 5.7沟通的时间不作限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随时都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5.8公司全体员工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作好沟通工作,尤其是与顾客的沟通,以体现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 5.9内部沟通时限规定: 5.9.1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时,当接受部门收到联络事项时,不管是否能按要求完成, 必须在二小时内向提出部门回复处理的时间要求或困难。如任何一方有困难或疑 问时,应采取平等协商的办法进行沟通处理,如果不能达到效果,应向上级部门 反映。 5.9.2当提出部门在二小时内没有收到接受部门的回复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由上级部 门协助处理。 5.9.3当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交办任务时,接受部门必须在二小时内给予回复处理的时 间要求或困难。接受部门应主动积极开展处理工作,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 务和及时向上级交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应提早主动向上级反映。 5.9.4当事项或任务处理完成后,由提出部门或上级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如果问 题的处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再次沟通,同时知会上级部门协助处理。 5.10沟通的记录按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必要时作好有关记录。 6.0支持文件 无 7.0相关记录 7.1《内部联络书》 QR-5.5-0101

员工沟通反馈流程知识讲解

员工沟通反馈流程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培养正确的沟通心态和积极的沟通习惯,提高沟通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健康良性的问题反映、反馈和解决渠道与机制,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和员工之间涉及到文件沟通、会议沟通、面谈及其他形式沟通时均适用本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的沟通: 1)面谈:主要指一对一或多方面对面谈话。 2)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和工作协调会议、员工座谈会、班组晨会、管理例 会和干部或员工大会等方式。 3)书面沟通:包括会议纪要、工作报告、文件、联络单、管理看板、班组 园地、宣传栏和内部刊物等方式。 4)网络沟通:包括电话、电子邮件与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等方式。 5)其他如意见箱等方式。 三、内部沟通原则 1)自上而下沟通,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紧急情况除外)。 2)自下而上沟通,可以越级申诉,但不可以越级报告(紧急情况除外)。 3)沟通应以尊重、信任、耐心的态度进行,应避免冲突,以基于事实、出 于工作目的和解决问题为主,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 4)部门间的沟通,尤其是重大分歧或不确定事项,应职责明确、以书面信 息为主,做到沟通和沟通记录及时、准确、真实等。 5)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请示或建议,应避免简单提交问题,而应提出对解决 问题的几个备选方案且明确选择倾向,供上级决策选用。

特别地,劳动合同、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属于员工个人与公司劳动关系的一部分,除相关管理人员外,员工只应就个人相关事宜做逐级沟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串联其他同事或擅自散播负面信息、煽动群体性事件。 四、管理职责 (一)生产经理 1)生产经理负责各班组的员工沟通情况予以监督和指导,并组织对班组长 及以上管理人员、特殊部门与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 2)生产经理应积极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恳谈会,及时 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必要时,应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正式或非 正式)。 3)对员工反映的问题,生产经理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及时答复 和解决;解决有重大困难的,应专题上报领导,并跟踪解决方案,及时 反馈员工、形成工作闭环。 (二)车间主任及各班组长 1)应按要求参加出席会议、执行会议决议;并根据会议要求、上级指示或 工作需要,向所属部门、员工及时传达会议决议及公司的政策、规章、 要求等; 2)应及时召开部门员工会议、做好专题沟通和培训,形成会议决议并追踪 落实; 3)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跨部门事务的联络、协调、催办,必 要时对部属加以考核或提起跨部门投诉; 4)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主管做员工思想状态和员工沟通的专题汇报; 特别地,每一位有团队下属的管理人员,应对团队成员进行入职谈话、转正谈话,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表现与绩效沟通谈话等;并按规定和要求,对入职转正评价、绩效考评等做出书面评价、签认和沟通。对核心员工,应会同人力资源部明确其定向培养和发展计划。

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管理控制程序

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管理控制程序 1 范围 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装设计本程序、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工艺系统、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持续改进设计工作。 2 职责 2.1 工艺技术部负责组织策划审核工艺设计和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评审和评价。对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负责; 2.2 各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时,必须考虑工艺安全措施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负责具体实施,对过程中产生潜在危险负责; 2.3 工艺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部门对在用生产工艺进行安全和环境因素分析和审核,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4技术开发部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现有产品的改进设计过程中都应充分考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 工作流程 3.1工艺工作流程 3.1.1 工艺技术部在工艺分析、制定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与制造计划时,要辨识危险源和识别环境因素,并提出具体措施。 3.1.2 工艺技术部在编制工艺文件时,要全面分析工艺过程,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尽量采用满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工艺装等,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1.3 工艺技术部在对生产部门编制的工艺文件进行审核、验证时,应首先对工艺文件中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控制方式进行审核、验证,并提出改进意见。 3.1.4 在进行评审工艺文件时,设计编制人员、各级评审(审批)人员,对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环境危害负责。对具有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工艺、工装、设计文件,未经安全性及环境审查(评价)不得公布实施; 3.1.5 重大工艺设计项目,包括生产部门平面布置、大型工装、工艺布局调整等,工艺技术部要组织安技环保部、生产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及环境评审,做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PD-553 1.0目的 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信息,作好信息的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处理,以及与外部各方的信息交流。 3.0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工作范围内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沟通与保存,及相关紧急信息的处理。 3.2质保部负责统筹与质量管理体系各类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负责保存和管理相关的信息。 4.0程序内容 4.1信息的分类 1外部信息包括: A、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 反馈的信息;

B、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质量法律、法规、条例、 产品标准等; C、相关方(顾客、供方、计量单位、媒体等)反馈的 信息及其投诉等; 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质量 改进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培训等方面的信息。 4.1.2内部信息包括: A、正常信息,如质量方针(目标)之完成情况、测 量和控制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 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等; B、(潜在)不符舍信息,如制程中的不合格品通知 单(FM-830-01)、内部审核中的不合格品专题报 告(FM-830-03)、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下的信息 与记录; D、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 4.2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沟通工具 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质量记录、公告栏、内部刊物、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影像设备、通讯、互联网等沟通的工具或方式予以传递。 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A、质保部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

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由质保部传递到公 司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 时,按照改进控制程序(PD-850)的要求进行处 理。 B、政策法规标准的资料信息由行政部、质保部等部 门负责收集、更新、整理交文控中心保存,详见 文件控制程序(PD-423)。 C、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它类信息,如质量改 进技术,质量管理信息等,应及时反馈到质保部, 由其负责分类、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 4.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A、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 集并传递日常正常信息;质保部按照相应程序文件 的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质量方针、目标信其完成情 况、内部审核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 B、(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改进控制程序 (PD-850)。 C、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由发现部门迅 速传递给行政部和质保部组织处理,可采用电话, 传真等方式紧急沟通。 4.3信息的汇总和管理应用 1质保部不断汇总各方面反馈的质量信息,按照信息载体的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pdf

1目的 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策划、控制,提高设计和开发的质量,确保产品满足 顾客需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 过程中的技术改进等。 3职责 技术部: 负责编制项目建议书,制定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实施设计和开发计划过程的 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阶段的控制。 质量管理部: 负责产品性能的检测,参加设计开发的评审、验证与确认等控制活动。 市场部: 采购员负责外购、外协件的采购和业务联系。 董事长: 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 管理者代表: 批准设计和开发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和试产报告所提出的必要的资料。 4程序 设计开发的策划 4.1.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信息分析结果由管理层策划设计开发项目。技术部根据 设计开发的策划,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包括: a) 设计和开发项目目标的描述(对产品的构思概念,产品的用途,开发产品的原因。) b) 顾客和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情况(对市场的需求做研究评估,产品在市场中的 价值地位。) 4.1.2《项目建议书》由技术部负责人审核,报董事长批准立项。 4.1.3对于具体设计工作,根据新产品开发建议书,技术部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 审,并在评审通过后组织编制“产品设计任务书”,“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的内容 包括: a) 明确方案设计、技术统计、工作室设计、样品试制、小试、产品定型各阶段的 划分和要求; b) 明确各设计阶段人员的分工和设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度要求、成立试制小 组; c) 明确各设计阶段的接口、传递和评审的要求,过程中的信息必须写成文件,为 采购、制造、检验等活动提供技术依据; d) 适用于设计和开发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和形成的记录描述; e) 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包括设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员工沟通与反馈程序.docx

员工沟通与反馈程序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培养正确的沟通心态和积极的沟通习惯,提高沟通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健康良性的问题反映、反馈和解决渠道与机制,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和员工之间涉及到文件沟通、会议沟通、面谈及其他形式沟通时均适用本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的沟通: 1)面谈:主要指一对一或多方面对面谈话。 2)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和工作协调会议、员工座谈会、班组晨会、管理例 会和干部或员工大会等方式。 3)书面沟通:包括会议纪要、工作报告、文件、联络单、管理看板、班组 园地、宣传栏和内部刊物等方式。 4)网络沟通:包括电话、OA与电子邮件与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等方式。 5)其他如意见箱等方式。 特别申明,本办法不包括公司对外部的沟通,如对政府、客户、社区环境或公共媒体等。 三、内部沟通原则 1)自上而下沟通,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紧急情况除外)。 2)自下而上沟通,可以越级申诉,但不可以越级报告(紧急情况除外)。 3)沟通应以尊重、信任、耐心的态度进行,应避免冲突,以基于事实、出 于工作目的和解决问题为主,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 4)部门间的沟通,尤其是重大分歧或不确定事项,应职责明确、以书面信 息为主,做到沟通和沟通记录及时、准确、真实等。

5)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请示或建议,应避免简单提交问题,而应提出对解决 问题的几个备选方案且明确选择倾向,供上级决策选用。 特别地,劳动合同、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属于员工个人与公司劳动关系的一部分,除相关管理人员外,员工只应就个人相关事宜做逐级沟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串联其他同事或擅自散播负面信息、煽动群体性事件。 四、管理职责 (一)人力资源部 1)人力资源部负责拟定和组织审批员工沟通相关程序,对各部门的员工沟 通情况予以监督和指导,并组织对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特殊部门与 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 2)人力资源部应积极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恳谈会,及 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必要时,应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正式或 非正式)。 3)对员工反映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及时答 复和解决;解决有重大困难的,应专题上报分管领导或工会主管工作人 员,跟踪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员工、形成工作闭环。 (二)各部门主管和各级管理人员 1)应按要求参加出席会议、执行会议决议;并根据会议要求、上级指示或 工作需要,向所属部门、员工及时传达会议决议及公司的政策、规章、 要求等; 2)应及时召开部门员工会议、做好专题沟通和培训,形成会议决议并追踪 落实; 3)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跨部门事务的联络、协调、催办,必 要时对部属加以考核或提起跨部门投诉; 4)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主管做员工思想状态和员工沟通的专题汇报;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范信息沟通程序,使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交流、沟通,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部对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信息及其它信息的传递、沟通和处理。 3. 职责 质量部负责统筹质量与食品管理体系相关信息的交流。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和对应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交流。 3. 程序 》 信息分类 质量与食品管理体系的信息沟通;其他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方式 口头、书面文件、会议、内部报刊、公告栏、网络或利用其他通讯及宣传工具进行沟通。 信息的内容 内部信息: 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经营方向、业绩等; 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内审、管理评审、监督检查的反馈情况; · 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如不符合信息,重大事故、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培训等)。 其他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 外部信息: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得和更新; 网络信息的获取; 与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络; 顾客的需求; 外部审核、检查、参观、访问; : 相关方投诉、抱怨和处理信息。 信息沟通的实施 内部信息: A 由质量部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将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以简报、标语等宣传形式公诸于众;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由信息产生部门通过企业邮箱或其他相关邮箱传递到责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且同时抄送总经理及副总以上人员;邮件内容应体现时间、信息内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主要责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收到邮件时应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邮件并给出建议、处理意见。 B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由信息产生部门使用最为快捷的通讯方式迅速传递到主要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总经理以及有关的政府机关; C 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与纠正措施的部门必须在整改过程中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各部门的应积极参加每周一的生产例会,沟通工作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处理争议和纠纷; :

工艺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某机械有限公司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工艺过程进行总体策划和有效控制,确保工艺过程方法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定型产品整顿、重大改进或改型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室对工起产品研究所负责下达指定产品工艺设计计划,并组织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必要时组织工艺设计评审。 3.2技术室负责产品工艺设计与开发的策划,工艺设计的输出、验证、监视和改进控制与管理。 3.3设备保障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设备的管理。 3.4质检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及过程质量审核。 3.5综合管理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人员培训及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 审、监督检查。 3.6物资采购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物资采购。 3.7质检室负责组织过程质量审核。 3.8各生产车间负责配合技术室做好产品工艺过程输出文件的实施。 4.工作程序 技术室在接受任务后,将指定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开发过程纳入到工作计划。 4.1产品工艺过程输出 4.1.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及产品工艺方案设计由工程起重机公司工艺所进行。 4.1.2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由技术室进行,其中包括内容如下: 4.1.2.1依据产品工艺方案规定,对生产工艺准备中的工艺难题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进行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2.2关键零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方法的特殊焊接过程必须进行预先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3产品责任生产车间的划分,依据产品工艺方案和《产品制造责任生产车间分工编制规定》执行。 4.1.4 工艺文件的编制 4.1.4.1 产品工艺文件一般包括产品工艺技术文件(工艺规程、规范等)和产品工艺管理文件两大类。 4.1.4.2工艺文件的编制要求 4.1.4.2.1各有关专业工艺员按专业分工,对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工艺分析、合理地确定过程方法,编制产品工艺卡,零部件加工各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和产品制造管理所用的工艺管理文件。 4.1.4.2.2产品工艺设计一般按部套进行,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填写“工艺文件编制(修改)流程卡”,明确传递顺序,并依次作业,其中涉及到的技术接口问题,由主管工艺师进行衔接和沟通。 4.1.4.2.3工艺规程分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一般过程,关键过程和具有“A”类质量特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二种形式,即工艺过程卡、作业指导书。 4.1.4.2.4对于具有“A、B”类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在工艺设计时应规定本过程控制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采用的相应措施,并以“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表”的形式给予规定。 4.1.4.2.5在工艺设计时,各专业工艺员应根据加工过程需要提出工装设计项目,并按《工装设计任务书填写规则》要求编制工装设计任务书。 4.1.4.2.6新产品试制和定型产品工艺文件均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的要求,能正确指导生产。 4.1.4.3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 4.1.4.3.1零、部件加工一般均应编写工艺过程卡;对其中的关键过程的工艺内容应细化,质量要求要明确;对具有“A”类质量特殊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设计、编制按4.7特殊过程控制的相关条款执行. 4.1.4.3.2产品工艺规程具体编制时,按《产品工艺规程编制规定》执行。 4.1.4.4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应在编制工艺规程的同时,为满足过程控制方法的要求,组织工艺人员按《产品工装设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工装设计。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GC-QP5.5.3-2010-03 文件版本: B/1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0年10月20日发布 2010年10月20日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程序文件.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 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 职责 3.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 联络。 3.2营销部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3.3品质部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材料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4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发加工厂之间的有效沟通。 4.工作程序 4.1内部沟通 4.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大会、主管例会、部门会议、班组会议、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标语。 4.1.2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1.3公司大会。 4.1.3.1会议内容包括:上月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公司发展方向性展望与宣导。 4.1.3.2会议由行政部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 4.1.4主管例会 4.1.4.1一般为每周一次。 a.会议内容包括上周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各部门发展的计划与展望, 对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b.主管例会由部门负责人轮流主持,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 带与会议相关的本部门员工参加会议。 c.会议记录执行情况由人事行政部追踪落实,并于下一次主管例会上公布。 4.1.5部门会议 4.1. 5.1各部门根据部门运作情况召开部门会议。 4.1. 5.2门会议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部门内中基层干部参加;必要时可全体参加,部门会议可形成记录。 4.1.6班组会议 4.1.6.1班组会议可采用早会、班前会等形式进行。 4.1.6.2班组会议由班组长主持,各班组员工参加。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阶段和程序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阶段和程序 一、决策阶段 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先行试验,作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期工作,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含下列程序。 (一)市场调查和预测 内容包括: 国外市场有无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 1、国内外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对比; 2、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及市场竞争能力等; 3、顾客对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对新产品的要求; 4、提出新产品市场预测报告。 (二)技术调查 内容包括: 1. 国内外技术方针策略; 2. 过内外现有的技术现状,产品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专利情况及有关最新科研成果采用情况; 4. 功能分析; 5. 经济效果初步分析; 6. 对同类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归纳; 7. 同类企业与本企业的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点; 8. 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有关标准、法规、可靠性、外观等),安装布局应执行的标准或法规等; 9. 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根据需要提出攻关课题及检验大纲。 (三)先行试验 根据先行试验大纲进行先行试验,并写出先行试验报告。 (四)可行性分析 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内容: 1. 分析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2. 分析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含功能参数; 3. 提出攻关项目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4. 技术可行性(包括先行试验情况,技术先进性,结构,零部件的继承性分析); 5. 产品经济寿命期分析; 6. 分析提出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 7. 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8. 经济效果分析: (1)产品成本预测; (2)产品利润预测。 (五)开发决策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报告及开发项目建议书一类文件。 开发项目建议书内容: (1)新产品开发项目(顾客需要、目标预期效果);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XX公司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XX-XX发布 2017-XX-XX实施#

1 目的 : 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工艺和设计开发过程或新技术引进的控制进行规定,以保证设计和开发工作新技术引进能够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工艺过程管理以及新技术引进的控制。 3 定义 无 4 职责 总经理(或授权管理者代表)负责设计开发立项、任务书、评审验证报告等批准。 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负责领导组织设计和开发工作。 { 技术部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主管部门,负责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协调和管理,以识别公司经营环境的变更,并实施设计和开发工作;负责组织会议评审、鉴定,归档文件的管理;负责产品试制过程控制和产品图样的工艺审查;负责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控制并提供相关技术标准。 市场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并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提供市场信息、新产品动向及顾客使用需求。采购部负责向供应商传递产品技术信息及加工需求;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及评审工作; 质管部负责产品的质量管控,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测试及评审工作 制造部负责产品的试装、试生产工作,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及评审工作。 财务部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及评审工作; 5 工作程序 设计和开发策划 < 设计和开发立项依据 a)产品开发合同:公司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产品。 b)市场订单合同:与用户签订的合同或订单。 c)上级下达任务:上级部门直接下达的设计开发任务。 设计和开发立项分类

设计和开发控制流程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按照如下两个类别进行:a)重大项目:一般指公司发展规划发展确定的主要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影响广泛或市场订单量大,需要经过多个部门配合协作才能决定实施的,需按照完整的设计开发流程进行。

10-沟通控制程序

××××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C.801.012-2017 沟通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制度、措施、目标、指标符合相关的法规、政策,让公司全体员工及时了解,达成共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及全体员工对内、对外的质量管理信息交流活动。 3、权责 3.1 、办公室负责质量和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的管理。 3.2、供销部负责与顾客有关信息及顾客反馈信息的归口管理。 3.3、供销负责与外部供方和外包方相关质量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4、其它相关部门、车间对信息的收集、分析、上传下达、内外沟通、改进、绩效评价。 4、定义 无 5、工作流程: 5.1、信息的识别 5.1.1、内部信息是指由公司内部各部门产生的质量信息; 1)公司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有关质量、过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 3)体系审核、客户验厂、管理评审、外部审核、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公司人员培训情况;

5)各管理层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岗位之间的日常有关质量、过程环境方面的联络、常规报表及其他信息通报; 6)组织机构变化情况; 7)新产品、新项目和服务等. 5.1.2、外部信息是指供方、顾客、消费者等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 1)质量、过程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2)质监局、商检、环保局等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出的规定、要求、指示等信息;(3)外部的检查、参观、访问等; 4)市场信息和顾客反馈的等相关方信息; 5)外部供方的信息交流及向外部供方施加影响; 6)同行业技术信息和专业会议信息,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 7)公司质量方针的对外宣传。 5.2、信息交流的策划 办公室组织各部门编制信息交流计划及实施方案,明确: 1)信息交流的内容; 2)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3)与谁进行信息交流; 4)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5.3、内部质量管理信息交流管理 5.3.1、办公室通过会议、培训、内部刊物、网络、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公司员工宣传公司的质量管理方针; 5.3.2 、公司员工对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办公室或员工代表反

IATF16949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沟通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 1.0目的 对企业内部及其外部的质量信息进行及时沟通,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改进提供依据,以便对质量进行改进。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3.0职责 3.1最高领导每季度主持公司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会议,办公室做会议记录。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的统计报告。 3.3办公室负责汇总每月的测量和监控信息,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的统计,上报厂长批准后发布。 3.4技术科负责合同签订前后与顾客的联络,并负责售后顾客反馈、投诉以及顾客对产品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新产品开发去向、市场调研信息等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最高管理者。 4.0程序内容

4.1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问题的信息交流。 4.1.1 各部门每季度末统计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交办公室汇总。 4.1.2 每季度由办公室汇总全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呈报最高领导。 4.1.3最高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管理人员信息交流会议, 对各部门提出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最高领导作出决定,办公室做会议纪录,各部门按照会议记录决定执行。 4.1.4 各部门之间交流方式采取:电话、座谈、召开会议、看板、内部刊物等形式。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随时进行。 4.2 产品测量和监控的信息交流。 4.2.1质管科每月汇总进货检验质量信息,并做记录。 4.2.2技术科收集供方信息为选择供方提供依据,执行《供方评价程序》。 4.2.3 质管科每月汇总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质量信息做出数据统计,执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控制程序》,并组织召开会议质管科、办公室、技术科、生产科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各部门提出建议,并最终形成决议,质管科作好会议记录。 4.3 与顾客的信息交流 4.3.1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国内外市场动向,同行业信息及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4.3.2生产科在执行合同和交付使用中及时与顾客沟通,主动调查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和顾客意见。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产品要求确定及合同/订单评审控制程序》。如有必要这些信息也应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 4.4 对外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4.1 当生产科收到合同或订单时,按《产品要求确定及合同/订单评审控制程序》进行传递。

产品研发部发展规划

产品研发部季度发展规划 产品研发部作为我公司生产性部门,在我公司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已经在产品研发项目上制定了完善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两蛋一腥”和“芦苇编制工艺”,第二步是“芦苇美术工艺”,第三步是“莲藕美食”的研制。当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本部门的“第一步”走,得到了公司及各部门的认可。现就即将到来的新一季度,本部门将配合公司本年度的全局发展规划极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部门管理工作。 1)团队建设。 定期与部署单独沟通,倾听部署心声,及时做出有效调整,与部署步调一致,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中相扶相助;加强同事间的融洽关系,定期举办小型聚会;做好思想教育及公司方针政策的传达工作;营造一个学习型、开放型、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 2)优化作业流程。 进一步强化部门内、部门间的作业流程,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两蛋一腥”产品的制作方法,熟悉从订单、采购、腌制、到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熟练“芦苇编制工艺”编制技巧,推行工艺标准化,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减少劳动适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效果显着的批量生产。 3)加强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对常用的鸭蛋、熏鱼、配料、生产设备、芦苇材料等请专业人员分专题进行讲解学习以增进产品研发员的技术知识。 4)例会制度。(时间定于每周一上午10:10分,要求产品研发部全体人员参加,每次会议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主要检查上周工作进度、对本周工作做计划安排、一周工作点评、工作交流等) 二、产品开发设计。

1)配合公司夏季季度计划完成相应的新产品开发设计。(逐步向第二步“芦苇美术工艺”和第三步,“莲藕美食”的研制前进)2)做好产品成本精益核算工作。(规定各种消耗材料单位用量定额指标,核算价格成本指标) 2)每月定额定量投入生产,做好产品跟踪。 3)建立各种应用材料产品知识库,分门类存放管理以便日后对照使用。 4)搜集行业最新应用资讯,学以致用。 三、设计成本管理。(新方案设计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艺制作成本。 2)合理选择原材料,降低材料成本。 3)长期搜集各种材料、配料价格信息,合理选择采用。 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部门间的沟通工作坚守一下五个原则) 1)严格按工作流程办事。(服从公司管理,认清职责和权限,不搞个人主义) 2)主动沟通,及时回应。(有疑问主动沟通,有要求及时回应)3)提前知会,配合协作。(需要部门配合的、要提供尽可能清晰可操作的资料) 4)信守承诺,确保时效。(正确评估工作能力,一旦答应,要一定保时保质) 5)相互理解,严格要求。(既要基于现实,也要严格要求) 五、对外交流合作。 1)配合采购考查和学习供应商的生产加工能力和工艺制作技术。 2)积极参加相关展览会,不定期进行走访。学习行业先进的生产加工技能;学习行业先进的设计制作理念,把握最新设计趋势。 产品研发部赵国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