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言词语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方言词语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方言词语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方言词语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方言词语破译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蕴含着丰富的公安情报信息。言语分析的过程,也是获取情报的过程。方言词语是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方言词语,加强对方言词语的分析和破译,增加了言语分析的手段,扩大了言语分析的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多更准确的获取公安情报信息,有利于我们进行警务决策,实现精确打击。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 and meaning of symbol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tools of thinking, also police intelligence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contains a wealth of police intelligence. Speech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but also access to intelligence. Dial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Langue. Dialect words to understand an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dialect words and deciphering, an increas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mean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to better access to intelligence will help police to carry out our decision-making to achieve Precision strikes.

关键词:语言公安情报言语分析方言词语破译

语言与公安情报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社会现有的情报载体除了语言之外,文字,表情,体态,电报代码,无线电密码等非语言成分也在情报的交流与传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它们的重要性都不能同语言相比。语言既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也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信息系统,然而由于每个

社会成员其先天遗传方面存在差异,而后天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社会实践领域、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不同,在语言交际时,其语言模式又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语言模式完全相同的人是难以找到的。同样以现代汉语为交际工具,个人在遣词、造句、谋篇、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在词语语用方面,有的爱用普通话词语,有的爱用文言词语,方言词语,有的爱用外来词语或俚语俗语。在句式方面,有的爱用书面语句式,有的爱用文言句式,有的爱用欧化句式,在谋篇和修辞手法的使用方面,有的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善用修辞手法,有的则相反,尤其是有的因语言修辞较差,文化水平偏低,而出现语言使用方面的错误,如生造,误用词语,句子结构组织错误等。这些个人对全民语言的变异使用,即每个人语出或写出的话中(一般称之为言语),其本身往往就负载着言语人的个人信息。言语无处不在,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在公安机关办理的各种案件中,必然存在着案件言语材料,而这些言语材料有可能是嫌疑人、被害人等涉案人员发出的。由此可见,言语材料里蕴含着与案件有关的公安情报信息。因此,言语分析,是获取公安情报的重要手段。

公安言语分析的过程,正是我们获取公安情报的过程。因此,要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情报,我们就需要加强公安情报的言语破译工作。公安情报言语破译的对象包括口语,书

面语,文字,类语言等。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语言学分析法等公安情报言语分析的方法对公安情报的言语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情报言语材料的真实性,完成语义内容的破译,对语用意图进行推测。

在对公安情报言语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语义内容的破译,是核心内容。包括方言词语,网络词语,隐语黑话,性别言语,病态言语,行为言语等语义内容的破译。语义内容破译的重点是透过情报言语的字面意义去推断隐含其中的言外之意。而方言词语作为情报言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进行言语分析获取公安情报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幅员辽阔,发言复杂的大国。方言的形成就同我们上文所说的一样,是由于人们后天生活的地域及成长的环境不同而逐渐形成的民族语言的变异。地域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虽然它只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为局部地区的人所使用,但地域方言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有相对独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如汉语,在它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方言。地域方言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最直接,不同的地理位置,如山地和水乡、富地和穷壤,语言

内容必有不同;高山大河、平川丘陵语言也不同。而作为个体的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自然学会了本地方言,在其语言交际活动中,毫无例外的反映出其所处地区的方言特点和文化特色来。语言的地域性习惯一旦形成,即便是经过高等教育、长大后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的人,也都多少会有方言的痕迹留存于言语活动之中,案件中的人也概莫能外。可以说,方言特征是个人言语习惯中最稳定而最明显的特征。对方言词语的分析和破译,就是运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件言语材料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方言用字的科学分析,在弄清其所表达的真实语义的基础上,确定其方言归属,进而判断言语人的所在地区或籍贯,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线索和依据。

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的词汇系统。这个词汇系统中的词,有的是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共有的,有的是某个方言特有的。这种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明显不同,为某一方言所特有的词语叫做方言词语。方言词语的破译是公安机关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关言语材料中的方言词语的析取,分析,搞清其语义内涵及其通行范围,而为判断言语人的所在地区或籍贯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情报线索。破译辨识方言词语,关键是要了解并掌握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北方方言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各地差别不大,但北方方言的各个次方言和土语之间词汇差别仍然存在,这个差别既

表现在一般词汇上,也表现在基本词汇上。例如“聊天”,北京话叫“侃大山”,东北话叫“唠嗑”重庆话叫“摆龙门阵”等。其他方言词汇则比较特殊,各地区别也较大。因此做好方言词汇的破译,对言语分析至关重要。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构词的语素不同或位置有别,形成了方言词语和普通词语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从构词成分上对方言词语进行辨识。从公安情报言语破译角度看,应注意两点:一是附加成分的有无和差别。如“阿~”,吴方言称“阿妹”,闽方言称为“依妹”。因而,构词中附加成分的有无和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方言的特点。二是语素次序的差异,有些方言词语素的排列次序正好与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的月亮,在吴方言中称为亮月。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地理与文化差异上对方言词语进行辨识,例如“村庄”,在北方常用“屯”“堡”,在南方常用“湾”“塘”,西北高原地名多见“沟”“岭”,各地人名也极富地方色彩。南方人名前冠以“阿”,名中常用“光旦”“荣基”的“旦”“基”在北方因忌讳而一般不用于人名。在民俗方面沿海船家忌讳“沉”“翻”字音,姓“陈”说为“耳东”,“帆”叫做“蓬”。广东把“雨伞”称为“雨篷”,是为了避免“伞”与“散”的同音。湖南绍阳“重”与“穷”同音,因此他们把“重阳节”叫做“富阳节”。第三,我们还可以从对古词语继承使用的差异角度辨识方言词语,汉语方言词汇都是从古汉语发展和

继承来的。汉语各方言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或保留了古汉语词中某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般已经不通行的用法,从而构成了一些方言的词汇特色。如在粤、闽、客家三大方言区中单音词多,古词语多。除此之外,汉语各方言与外族语言接触的情况各不相同,东南沿海及东北、西北边境的方言或多或少的吸收了些外来词,这也是构成方言词汇特色的因素之一。如东北方言中多见俄语、日语、满语等外来语,西南方言中多见少数民族词语,如“同志”叫“确波”来自彝语,如广州“胶卷”为“菲林”,“小费”为“贴士”等都是吸收了外来词语的体现。

各方言都有一些独特的词语,了解这些为某一方言所独有的词语,有助于我们对方言词语的分析破译。如北京话的您、俩、仨,跌伤儿。吴方言的汰(洗),囡(女孩),湘方言的崽(儿子),堂客(妻子)等方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词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方言词语不同的搭配关系;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语词差异等多个角度,对方言词语进行辨析。

在对案件的语言材料进行言语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准确地选取方言词语的特征,对个别方言词语进行辨析,进行方言词语综合分析。如河南郑州发生的一起案件方言材料中有这样的内容:“我到她们家玩,有特需情况不回去了,在她们家居下了。”“需”与“殊”,“居”与“住”两个

字发音相同,而郑州话的两组字均不同。河南方言中,只有信阳话符合,抓住了这一方言词语的特点,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情报线索,为破案奠定了基础。

可见,了解方言词语,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方言词语进行分析和破译,是公安情报言语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我们言语分析的手段,扩大了言语分析的范围,有助于我们准确的分析案件言语材料以获取更多的公安情报信息,有利于我们对各种案件的侦破。

【参考文献】:

1.《公安情报言语破译》阎贵臣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古方言词语例释》张喆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公安语用学》阎贵臣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4.《公安情报学》曹凤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情报学系

5.《易混易错词语辨析》胡双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汉语历史方言研究》刘晓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词语含义及作用(现代文阅读题型训练)

现代文阅读题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 ?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 ?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 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二)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三)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五)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六)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七)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二、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5)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网络新词 四、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 ?①修辞、 ?②结构、 ?③突出中心、 ?④写作方法 ?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例析:

?(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 ?好望角(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 ..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 ....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11)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常见词组固定搭配

常见词组固定搭配

(一)名词的固定搭配 介词+名词形式 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in addition 另外in addition to 除…之外(包括) in the air 在流行中,在传播中 on average 平均,一般来说 on the basis of 根据,在……的基础上 on board 在船(车、飞机)上 out of breath 喘不过气来 on business 因公,因事in case of 假使,万一 in no case 决不 in charge (of) 负责,主管in common 共用,共有,共同 in conclusion 最后,总之on condition that 在……条件下 in consequence of 由于……的缘故 on the contrary 反之,正相反 in contrast with/to 与……成对照 out of control 失去控制under control 被控制住at all costs 不惜任何代价 at the cost of 以……为代价 in the course of 在…过程中,在…期间 in danger 在危险中out of danger 脱离危险 out of date 过期(时)的up to date 时新的 in debt 欠债 in detail 详细地 in the distance 在远处

off duty 下班on duty 值班,上班 in effect 有效;实际上 in the face of 面对,不顾,即使 in fact 其实,实际上 on fire 烧着 on foot 步行 in force 有效;实施中 in favo(u)r of 有利于,赞成,支持 in front of 在……面前 in general 通常,大体上by hand 用手 hand down to 往下传,传给(后代) hand in hand 手拉手,携手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at home and abroad在国内外 in honor of 以纪念,向……表示敬意 in a hurry 匆忙地,立即for instance 例如,举例说 at least 至少,最低限度at length 终于,最后;详细地 in the light of 按照,根据at a loss 困惑,不知所措by all means 无论如何,必定by no means 决不by means of 借助于 in memory of 纪念 at the mercy of 在……支配下 by mistake 错误地 at the moment 现在此刻at present 目前,现在for a moment 一会儿 for the moment 暂时for the present 目前,暂时for the time being in a moment 立刻,马上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 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 (二)词语的语境义 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 2、其他词的语境义: 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下面是方法技巧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 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重点词语”教师版10

考点解说: “重点词语”是指体现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对文章思路有提示性的关联词语、涉及修辞手法的词语等。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重点词语”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常见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分析“××”一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技巧: 1.透过字面意思,思考作者或文中人物使用这个词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整体考查”后再“比较质疑”。“整体考查”就是兼顾文中各种因素(客观事件、作者情感、作品背景等),“比较质疑”就是对有关词语作保留、删除、换用等变形思考,然后比较句子在意义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这用就可以看出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题格式: 一般答题格式是: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这三种意思应结合句子或上下文来选择)+表现了……的……特征。 中考真题: 天使儿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

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常用词组固定搭配

常 用 词 组 固 定 搭 配 和不定式to do 连用的固定搭配: 1. ask sb to do sth 请求某人做某事 2. be pleased /be glad to do sth. 很高兴做某事 3. be in +sp to do sth 在某地做某事 4. can ’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地做某事 5. can ’t afford to do sth 担负不起做某事 6.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谋事 7. do one ’s best to do sth = try one ’s best to do sth 尽全力做某事 8. do nothing to sb/ do nothing to do sth.对……无能为力 9. deserve to do sth 值得干某事 10. enough to do sth. 足以做某事 11. 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12. 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是如何的 13. forget to do sth/forget doing sth. 忘记去做/忘记已做过某事 14. get ready to do sth 准备(乐于)做某事 15. go on doing sth / go on to do sth/ go on with sth 继续做某事 16. hope to do sht / hope + that + … .希望做某事 17. have to do sht 不得不做某事 18. improve sth to do sth 改善/提高某物来做某事 19. imagine sb./sth. to be 想象某人(物)是…… 20. intend to do sth 有意图做某事 21.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22. It takes sb sometime to do sth 花了某人多少时间做某事 23. It ’s +adj. to do sth 做某事是…… Sth. is +adj. to do 某事做起来是…… 24. It ’s better to do sth 做某事比较好 25. It ’s time to do sth / It ’s time for sth 到该做某事的时候了. 26. like doing sth / like to do sth 喜欢做某事 27. like sb. to do sth 喜欢某人做某事 28. love to do sth 爱做某事 29. learn to do sth 学会做某事 30. make up one ’s mind to do sth 下决心(拿定主意)做某事 31. make a list of five ways to do sth 列出做某事的五种方式的清单 32.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33. never ( not ) too … to do sth 做某事不…… 34. plan to do sth 计划做某事 35.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sth 更喜欢做……而不喜欢做 36. pretend to do sth 假装做某事 37. 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38. remember to do / doing sth. 记得要去做/记得已做过某事 39. The best time to do sth is … 做某事的最佳时间是…… 40. stop to do sth / stop doing sth. 停止去做另一件事 / 停止做某事 41. start to do sth /begin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42. seem to do sth / It seems that … ? 似乎要做某事 43. set one ’s mind to do sth 一心要做某事 44. 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45. too … to do sth 太……以至于不能…… 46. try to do sth/ try doing sth 努力去做……/ 试着去做…… 47. think it necessary for sb. to do sth 认为某人有必要干某事 48. There ’s no time to do sth. 没时间做某事了 49. teach sb sth / teach sb to do sth 教某人某事/教某人做某事 50.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做某事 51. watch sb. do sth./ doing sth 观看某人已做了某事/正在做…… 52. wish sb.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 53. would love to do sth 很愿意做某事 54. would like sb. to do sth 想让某人做某事 55. 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和分词doing 连用的固定搭配: 56. be always doing sth 总是做某事 57. be busy (with)/ doing sth 忙于做某事 58. get (be)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做某事 59. be accustomed to doing sth 习惯做某事 60. be worth doing sth 某事值得一做 61. carry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62. couldn ’t help doing sth (情不自禁)忍不住做某事 63.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64. finish doing sth 完成某事 65. fancy doing sth 想干某事;喜欢做 66. feel like doing sth 想做某事 67. go hiking 徒步;去远足 68. give up doing sth 放弃做某事 69. have fun doing sth 做某事感到很有乐趣 70. have problems doing sth 做某事遇到了问题 71. hear sb. do sth / hear sb doing sth 听见某人做过/正在做某事 72. hate doing sth 不喜欢做某事 73. insist on doing sth 坚持做某事 74. It is +adj +doing sth 做某事很…… 75. keep on doin gsth /keep doing 持续做某事 76.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 期盼做某事 77. 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78. make it possible by doing sth 使做某事成为可能 79. make a contribution to doing sth 为做某事作贡献 80. object to doing sth 反对做某事 81. prevent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某人做某事 82. practise doing sth. 练习做某事 83.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喜欢做……不喜欢. 84. stop … 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85. see sb do sth /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做过/ 正在做某事 86. There is (are ) +sb (sth) + doing sth 某地有某人或某物正在做某事 87. Thank sb for doing sth 谢谢某人做了某事 88. take an active part in doing sth 积极参加做某事 89. use sth for doing sth 用……做某事或某物 90. What about doing sth? 做某事怎么样? 91. without doing sth 没有做某事 92. work all night doing sth 工作整晚做某事 和动词原形do 连用的固定搭配: 93. feel sb do sth 感觉某人做了正在做某事 94. have sb do sth 使得某人做某事 95. had better (not ) do sth 最好(不做)做某事 96. do nothing but do sth. (除了)只好做某事 97.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98. 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99. see sth happen 看见了某事发生 100. would rather (not) do sth 宁愿(不)做某事 101. would just as soon do sth 宁愿做某事 102. why not do sth? 为何不做某事 103. Would you please do sth 做某事行吗? 其他固定搭配词组: 104.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意见 105. (not) as (so) …as … 和……(不)一样 106. as soon as possible 尽快 107.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108. a number of 许多,大量 109. the number of ……的 数量 110. at different times 在不同的时刻 111. be good at=do well in 在……做得好,擅长 112. be weak in/ do badly in 在……做得糟糕,不擅长 113. be strong in 强于……, 在……有优势 114. be the same as 和……一样 115. be different from 和……不一样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 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 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 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 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 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 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 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 ...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动词:准确生动的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了人物某种情感 形容词: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下面是详细分析 ①在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有他的表达意图,这种意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词语上。因此,分析词语的妙用,不能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看看这个词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点明文 章主题的作用。 ②在表现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那应该是 起到了描绘某种景色、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的作用;如果是人物,那就应该是起到了塑造某种人物形象、 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作用一般出现在说明文中,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运用某个词语, 表明语言的严谨、准确。 ④在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有的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词语一般都会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 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 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⑤在修辞方面的作用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词语的修辞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固 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 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回答此类问题的步骤大致分二步:1 、这个词语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含义?(在文中的特指意义)形式上有 什么特殊的地方?(是否运用了修辞等) 2 、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表达了,, }{ 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或修饰限制了某些内容}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 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 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 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 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如“听说,杭州西 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论雷峰塔的倒掉》)。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 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 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 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 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 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限制类别中副词 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 果往往大相径庭。还有给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加点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达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 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这时,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如“大自然,已到处发出 紧急警号”,“到处”是副词,表示范围广,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里运用“到处”说明野生动物锐减和生态 环境遭破坏的范围相当广,问题相当严重,已到了非重视解决不可的时候。又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 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都有拟人色彩,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在对这几乎个加点词语的解析中,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内容是基础,确定“到处”是副词、“卧”运用了拟人手法是关键,分析运用副词和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后的揉合及语言表述才是 我们的终结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 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汉语语言丰富多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因一个词语的换用,而使表达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能掌握一种 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方法,不仅便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更有益于理解汉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奥妙! 1

词组和固定搭配

一、名词词组和固定搭配 1.介词+名词 by accident 偶然 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为了……的缘故 in addition to 另外,加之 in addition 除…之外(还) in the air 流传中 on (the/an) average 按平均值,通常 on the basis of 根据,在…的基础上 at best 充其量,至多 for the better 好转,向好的方向发展 on board 在船(车或飞机)上 out of breath 喘不过气来 on business 因公,因事 in any case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case of 假如,如果发生;防备 in case 假使,以防(万一) in no case 决不,无论如何不 by chance 偶然,碰巧 in charge (of) 负责,管理 (a)round the lock 日夜不停地 in common 共用的,共有的 in conclusion 最后,总之 on condition (that) 如果 in consequence of 由于…的缘故,因为 on the contrary 正相反 in contrast with/to 与…对比起来,与…形成对比 out of control 失去控制 under control 处于控制之下 at all cots 不惜任何代价,无论如何 at the cost of 以…为代价 in the course of 在…过程中,在…期间 of course 当然,自然 in danger 在危险中,垂危 out of danger 脱离危险 out of date 过时的,不用的 up to date 现代化的,切合目前情况的 in demand 非常需要的,受欢迎的 in debt 欠债,负债 in detail 详细他 in difficulties 处境困难 in the distance 在远处 off duty 下了班(的),不在值班(的) on duty 在上班(的),在值班(的) on earth 究竟,到底 at all events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any event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the event of 万一,倘若 for example 例如 in the face of 在…面前;不顾 in fact 其实,实际上 in favo(u)r of 赞同,支持 on fire 着火,起火 on foot 步行 in force 生效,有效;在实施中;大量的 in front of 在…面前,在…前面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词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些关键词语能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加以理解,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呢? 首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其次,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等。 例如:《观潮》 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一词在文中有三种解释: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2、形容情绪高涨。3,、形容喧嚣嘈杂。在文中应该选第三项解释。表达了人们看到潮来时的惊喜之情,以至发出喧嚣嘈杂的声音。 再如: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珍珠鸟》。 再三呼唤,就是指小珍珠鸟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呼喊它,但这仅仅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我们还要揣摩它所表达的感情。再三呼唤,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的父母对它的疼爱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之情。 第一次拥抱母亲 作者: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那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完整版)品析词语表达效果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 常见的题型有: 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解题要求:(六联系) ①联系词语的语境。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 ②联系词语的含义。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 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 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 ④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 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内容(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 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构(酌情) 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 1.贬词褒用:《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 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运用修辞: 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 ..了久违的笑颜。 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 题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请体会“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用法的妙处) 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咬”和”呻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残忍和树被屠戮时的痛苦。将树的碎屑比喻为“骨粉”,更突显了树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愤恨。 4.化静为动: 题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装,小村装卧.着点雪。 答案:用“卧”写村庄、写雪,形象地写出他们的状样、情态,使静物活灵活现。 5.用叠词: 举例: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注: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任何写作技法的就直接抓关键词分析。 阅读文章1: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