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

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

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
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

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毛针织服装是羊毛为原料的针织衫,其主要特点是延伸性强,弹性好。因此能紧贴人体,又不妨碍人体运动,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因而穿着舒适,服用性能优良。

(一)毛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毛纱进厂→原料检验→准备工程→编结工程→成衣工程→成品检验→包装入库

毛纱原料进厂入库后,由测试化验部门及时抽取试样,对纱支的标定线密度、条干均匀度等项目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能投产使用。

进厂的毛纱大都为绞纱形式,须经过络纱工序,使之成为适宜针织横机编结的卷装。编结后的半成品衣片经检验进入成衣工序。成衣车间按工艺要求进行机械或手工缝合,根据产品特点,成衣工序还包括拉毛、缩绒及绣花等修饰工序。最后经过检验、熨烫定型、复测整理、分等包装入库。

(二)原料检验的目的原料的线密度数偏差、条干均匀度、回潮率和色牢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原料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可及时修订工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

(三)准备工序的目的和要求送到羊毛衫厂的各种毛纱,大都是绞纱形式,不能直接在针织机上进行编结加工;同时在这些纱线上还存在着各种疵点和杂质将影响编结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准备工序的目的是将绞纱绕成筒装形式,以适应编织生产中纱线退绕的需要;清除毛纱表面的疵点和杂质,对毛纱进行腊处理使之柔软光滑;根据工艺要求对毛纱作加捻、并股处理以提高毛纱牢度和增加毛织物厚度。

络纱时应尽量保持毛纱的弹性和延伸性,要求张力均匀,退绕顺利。

(四)羊毛衫编结设备、编结类型及衣片检验

编结是羊毛衫生产的主要工序,其编结机械有横机和圆机两种。由于横机相对具有较多优点,如可用增减针数的手段来编织与人体相适应的衣片,不需通过裁剪就可成衣,既节约原料又减少工序,花型变化多,翻改品种方便等,因此羊毛衫企业大都选用横机编织。但由于圆机具有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厂家的重视。

按羊毛衫编织类型可分为全成形和裁剪形两大类。全成形编结是采用放针和收针工艺来达到各部位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编织后不需要进行裁剪就可成衣,多用来织以动物纤维为原料的高档产品。裁剪类可分局部裁剪和整体裁剪两种方式,局部裁剪一般在挂肩和袖山头处采用台阶式拷针(去针括针)工艺,然后局部裁剪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裁剪的损耗量小,而产量可以提高,这种方法多用来编织全毛的细针距织物、提花组织等中高档产品。整体裁剪一般是指通过圆机编结成匹布后,完全通过裁剪形式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采用这种方式,裁剪损耗大,一般在低档原料中应用。

横机上生产的衣片下机后,必须经过逐片检验符合要求才能进入成衣工序。衣片检验的内容有衣片的规格(即单片的长度、罗纹长短、夹档转数、收针次数等),单片重量及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包括漏针、花针、豁边单丝等。

检验衣片的密度、规格应待衣片充分回缩后方可进行。衣片在编结过程中,受穿线板、挂锤等的纵向拉伸,加之编结时的张力,使下机后衣片的密度、各部位尺寸与成品实际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下机后的衣片,经过静置一定时间后,不再回缩才可反映实际密度、规格。但是这种自然回缩(松弛收缩)的办法时间较长,实际操作中往往采取各种外界加压法,如团缩、掼缩、卷缩等方法来使衣片快速回缩。

(五)成衣工序

1.成衣工艺流程羊毛衫采用缝合方法来连接衣衫的领、袖、前后身以及钮扣、口袋等辅助材料,有的还用湿整理方法、绣花的方法来修饰,使成衣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色。成衣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缝纫拼片→半成品检验→缩绒→锁眼钉扣→熨烫定型→成衣检验

2.成衣工艺要求

(1)缝迹要求:毛衫的缝迹应与衫身具有相应的拉伸性和强力,除口袋外,通常要求拉长率达到130%。缝线在原则上必须与羊毛衫原料、颜色和纱线线密度相同,粗梳产品的缝线和机缝的面线应采用精梳毛纱。平缝、包缝等的底线不可有过高的捻度,要柔软、有弹性、光滑和有足够的强力。

(2)缩绒要求:缩绒属于湿整理工艺,是利用动物纤维的缩绒特性,使纤维受到湿热浸润后,鳞片扩张柔软,在摩擦力作用下,表现起短绒,手感丰满,外观改善。缩绒应用于羊绒衫、兔毛衫、羊仔毛衫等粗梳产品,精梳产品也可以常温、短时间作净洗湿整理或轻缩绒以改善外观。

缩绒所用的助剂、温度、浴比、时间等参数须选用得当,否则,如缩绒过度,会使

成批产品毡化而无法弥补。在缩绒过程中对缩绒程度须作中途检查,对比绒面标样以防缩绒过度。

(3)熨烫定型:熨烫目的是使产品定型,保持款式特点,外观平整挺括、手感舒适。熨烫时,将毛衫套上样板,以准足规格,羊毛衫定型温度一般在120℃~180℃,操作中防止“烫黄、极光”。毛衫在熨烫过程中,要进行抽风处理使其加速冷却并降低湿度。

近年来采用蒸烫机(压平机)定型的越来越多,它是由自动升降的上烫板和固定的下烫板所组成,定型时间(喷汽时间和停留时间)在4s到30s之间,其效率比手工熨烫大大提高。

(六)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检验。羊毛衫检验工作中有复测、整理、分等三个专门工序,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公差、外观疵点),物理指标(单件重量、针圈密度),内、外包装等。

在整理过程中,对不属于返退范围的少量疵点,如可以清除的油污渍、残留草屑、脱缝等一般可随时修复。

羊毛针织制品常识

1、纯新羊毛

品质优良,用途广泛,弹性十足的百分之百羊毛用于针织服装,为人们提供天然、舒适的四季服装。

2、高比例羊毛混纺

羊毛与其它天然或人造纤维混纺,可扩大其产品范围,增加弹性,显现时尚针织服装的特性。

3、美丽诺超细羊毛

用非常细支的羊毛制成美丽诺超细羊毛的羊毛衫具有特别的柔软手感和华贵的质地。

4、纯美丽诺羊毛

无论何时穿着精选的美丽诺羊毛织物,都给您优质、柔软、高雅的感觉、贴身的舒适。

5、清爽羊毛

一种新型的轻质针织物,质轻。在春夏季给您皮肤舒适的感受,这种舒适是由于羊毛的天然透气性使您在春夏季也能享有贴身舒适而凉爽的感受。

6、羊毛加莱卡

具有天然舒适性和弹性回复特性的羊毛纤维与活络的莱卡有机地结合。

7、可机洗羊毛

经特殊处理后的纯新羊毛针织服装具有可机洗、防缩之功能,能保持羊毛所有的天然优良特性。

8、全面易护理

经特殊处理的纯新羊毛全面易护理毛衫可机洗和用滚筒烘干。对这种针织羊毛服装来说,它不仅防缩,而且保留了羊毛的柔软和舒适特性。

9、享受羊毛,舒适自在

当您决定购买舒适的针织服装时,羊毛以其独特的性能带给您一份轻松和惬意,满足您常年所追求的舒适。

当天气寒冷时,羊毛为您保暖,而当天气炎热时,轻薄的羊毛织物又能为您保持身体的凉爽。这是因为,织物的透气性使皮肤也透气凉爽。羊毛纤维的卷曲,使其周围充满空气,犹如一个天然的恒温器。世界上没有哪种物质可与羊毛媲美。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基础》习题 一、单选题 1.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B a.越高;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2.α-Fe是实际原子数为A。 a.2;b.4;c.6 3.固溶体的晶体结构A。 a.与溶剂相同;b.与溶质相同;c.为其他晶型 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C。 a.熔点高、硬度低;b.硬度高、熔点低;c.硬度高、熔点高 5. 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导致 B 。 a. 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b. 强度提高,塑性降低;c.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6.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 C 种方法较为理想。 a. 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b. 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c. 由 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7. 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 A 。 a. 热脆; b. 冷脆; c. 氢脆 8.奥氏体是A。 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b.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c. 碳在α-Fe中的无限固溶体 9.珠光体是一种B。 a.单相固溶体;b.两相混和物;c.Fe与C的化合物 10.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C。 a.强度高、塑性好、硬度低;b.强度低、塑性差、硬度低; c. 强度低、塑性好、硬度低 11. 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A 。 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 c.半扩散型转变 12. 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 C 。 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 c.回火索氏体 13.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C 。 a.索氏体b.下贝氏体;c.上贝氏体 14. 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 B 。 a.降低;b.提高;c.不改变 15. 淬硬性好的钢 B 。 a.具有高的合金元素含量;b.具有高的碳含量; c.具有低的碳含量 16. 钢的回火处理是在 C 。 a.退火后进行;b.正火后进行; c.淬火后进行 17.渗碳钢 C 后性能最好。 a. 直接淬火; b. 一次淬火; c. 二次淬火 18. 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 B 。 a. 退火; b. 调质; c. 回火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一章 1-1 一、铸造的实质、特点与应用 铸造:将熔融的液体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逐渐的工艺方法。 1、铸造的实质 利用了液体的流动形成。 2、铸造的特点 A适应性大(铸件重量、合金种类、零件形状都不受限制); B成本低 C工序多,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 D力学性能较同样材料的锻件差。力学性能差的原因是:铸造毛胚的晶粒粗大,组织疏松,成分不均匀 3、铸造的应用 铸造毛胚主要用于受力较小,形状复杂(尤其是腔内复杂)或简单、重量较大的零件毛胚。 二、铸造工艺基础 1、铸件的凝固 (1)铸造合金的结晶结晶过程是由液态到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它由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铸件的结晶有如下特点: A以非均质形核为主 B以枝状晶方式生长为主。 结晶过程中,晶核数目的多少是影响晶粒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增加晶核数目来细化晶粒。晶体生长方式决定了最终的晶体形貌,不同晶体生长方式可得到枝状晶、柱状晶、等轴晶或混合组织等。 (2)铸件的凝固方式 逐渐的凝固方式有三种类型:A逐层凝固B糊状凝固C中间凝固 2、合金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即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合金本身的性能。它反映了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但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除与流动性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因素有关,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生产上改善合金的充型能力可以从一下各方面着手: A选择靠近共晶成分的趋于逐层凝固的合金,它们的流动性好; B 提高浇注温度,延长金属流动时间; C 提高充填能力 D 设置出气冒口,减少型内气体,降低金属液流动时阻力。 (2)收缩性 A 缩孔、缩松形成与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过程中。对于逐层凝固的合金由于固液两相共存区很小甚至没有,液固界面泾渭分明,已凝固区域的收缩就能顺利得到相邻液相的补充,如果最后凝固出的金属得不到液态金属的补充,就会在该处形成一个集中的缩孔。适当控制凝固顺序,让铸件按远离冒口部分最先凝固,然后朝冒口方向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即顺序凝固方式),就把缩孔转移到最后凝固的部位——冒口中去,而去除冒口后的铸件则是所要的致密铸件。 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趋于糊状凝固的合金,由于液固两相共存区很宽甚至布满整个断

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

1.工程材料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 2.零维材料:是指亚微米级和纳米级(1—100nm)的金属或陶瓷粉末材料,如原子团簇和纳米微粒材料; 一维材料:线性纤维材料,如光导纤维; 二维材料:就是二维薄膜状材料,如金刚石薄膜、高分子分离膜; 三维材料:常见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三位材料,如一般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 3.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就是在服役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耐蚀性、耐热性等化学性能,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性能;工程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4.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主要是金属键,其特点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陶瓷材料中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离子键,离子键赋予陶瓷材料相当高的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共价键、氢键和分子键,其中,组成分子的结合键是共价键和氢键,而分子间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斯键。尽管范德瓦尔斯键较弱,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很大,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较大,这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半导体材料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中,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则具有高度的方向性。 5.晶胞:是指从晶格中取出的具有整个晶体全部几何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在三维空间中,用晶胞的三条棱边长a、b、c(晶格常数)和三条棱边的夹角α、β、γ这六个参数来描述晶胞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6.晶体结构主要分为7个晶系、14种晶格; 7.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8.实际晶体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其中体缺陷有气孔、裂纹、杂质和其他相。 9.实际金属结晶温度Tn总要偏低理论结晶温度T0一定的温度,结晶方可进行,该温差ΔT=T0—Tn即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形核速度越快,形成的晶粒就越细。 10.通过向液态金属中添加某些符合非自发成核条件的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作为变质剂来细化晶粒,就叫变质处理;如钢水中常添加Ti、V、Al等来细化晶粒。 11.加工硬化是指随着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也即形变强化;加工硬化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并使金属在冷加工中均匀变形;但金属强度的提高往往给进一步的冷加工带来困难,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增加了成本。 12.金属学以再结晶温度区分冷加工和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是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即热加工;热加工可以使金属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焊合,使金属更加致密,减轻偏析,改善杂质分布,明显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13.再结晶是指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加工硬化现象逐渐消除的阶段;再结晶的晶粒度受加热温度和变形度的影响。 14.相:是指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由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合金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合金状态随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固溶体:是指在固态下,合金组元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俩组元组成合金时,产生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固相。 15.固溶强化:是指固溶体的晶格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强度和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增加而略有提高的现象; 弥散强化:是指以固溶体为主的合金辅以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以提高合金整体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强化方式。 16.匀晶反应:是指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随温度的变化,形成成分均匀的液相、固相或满足杠杆定律的中间相的固溶体的反应; 共晶反应:是指由一种液态在恒温下同时结晶析出两种固相的反应; 包晶反应:是指在结晶过程先析出相进行到一定温度后,新产生的固相大多包围在已有的固相周围生成的的反应; 共析反应: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另外两种固相的反应。 17.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在显微镜下为多边形晶粒;铁素体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好,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770℃以下有磁性; 奥氏体(A):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显微镜下为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奥氏体强度和硬度不高,塑性好,容易压力加工,没有磁性; 渗碳体(Fe3C):含碳量为6.69%的复杂铁碳间隙化合物;渗碳体硬度很高、强度极低、脆性非常大; 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珠光体强度较高,韧性和塑性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 莱氏体(Ld):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莱氏体中渗碳体较多,脆性大、硬度高、塑性很差。 18.包晶反应:1495℃时发生,有δ-Fe(C=0.10%)、γ-Fe(C=0.17%或0.18%,图中J点)、液相(C=0.53%或0.51%,图中B点)三相共存;δ-Fe(固体)+L(液体)=γ-Fe(固体) 共晶反应:1148℃时发生,有A(C=2.11%)、Fe3C(C=6.69%)、液相L(C=4.3%)三相共存;Ld→Ae+Fe3Cf(恒温1148℃) 共析反应:727℃时发生,有A(C=0.77%)、F(C=0.0218%)、Fe3C(C=6.69%)三相共存;As→Fp+Fe3Ck(恒温727℃)

(完整word版)中海石油炼化基本知识问答

炼化知识问答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炼化知识问答 前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以下简称“总公司”)成立以来,在主营业务勘探和开发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0年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总公司开始加快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炼油石化业务的开发和项目建设,目前炼油、石化各项事业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根据总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为构筑炼化高水平产业体系,经总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炼化公司”)。 炼化公司将充分发挥总公司资源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发展炼油石化和成品油销售,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油、石化生产厂和成品油营销体系;在完善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同时,建立先进的炼化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炼化团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产业;为实现总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奠定重要基础。 炼油石化是总公司新兴的支柱产业,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炼油石化基础知识,炼化公司组织编写了这本《炼化知识问答》,希望对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炼油石化行业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欢迎指正。王仲华同志参与了这本小册子内容的审核,在此表示感谢。 郑长波 2005 年9 月

目录 基本概念篇 1、原油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原油可以分为哪几类? 3、石油产品可以分为哪几类? 4、石油工业按其工业流程,可以分为上游、下游业务。上下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5、何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6、何为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是什么? 7、石油化学工业与石油炼制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8、石油化学工业与其它化学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9、石油化工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有哪些? 10、石油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1、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炼油篇 13、炼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4、国际炼油工业的发展简史是什么? 15、国际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6、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简史是什么? 17、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8、中国炼油业与国际水平的存在哪些差距? 19、炼油主要加工过程是什么? 20、炼油工艺有哪些? 21、何为原油蒸馏工艺? 22、何为二次加工工艺? 23、何为油品精制工艺? 24、炼油主要设备有哪些? 25、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如何? 26、国内炼油竞争力状况如何? 27、国内炼油产业有什么发展规划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讲解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讲解 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加工。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热加工。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另外装配时常常要用到冷热处理。例如:轴承在装配时往往将内圈放入液氮里冷却使其尺寸收缩,将外圈适当加热使其尺寸放大,然后再将其装配在一起。火车的车轮外圈也是用加热的方法将其套在基体上,冷却时即可保证其结合的牢固性(此种方法现在不知道是否还机械制图) 机械加工包括:是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精密焊接等。 机械加工:广意的机械加工就是凡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意的是用车床、铣床、钻床、磨床、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零件的过程。 PCD的磨削特点与PCD刀具刃磨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由聚晶金刚石(PCD)、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等超硬材料制成的刀具品种越来越丰富,其性能也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刀片磨料粒径从数十微米、几微米到纳米级;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含量分为低含量、中等含量和高含量;结合剂既有金属、非金属也有混合材料;PCD层厚度从毫米级到微米级;PCD层与硬质合金衬底的结合方式有平面、波纹面;PCD层有高耐磨、高韧性、高耐热等不同特性。目前PCD、PCBN刀具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汽车、航天航空、精密机械、家电、木材、电子电气等行业,用于制作车刀、镗刀、铣刀和钻头、铰刀、锪刀、锯刀、镂刀、剃刀等。 尽管PCD、PCBN刀具发展如此之快,但因其高硬度导致的刀具刃磨困难一直困扰着大多数用户,刀片的重磨也主要由原刀具生产厂家来完成。不仅刀具价格高,交货期长,而且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PCD的磨削特点及PCD刀具的刃磨技术。 2 PCD刀具的制造工艺 PCD切削刀具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抛光、切割、固接、刃磨、质检等。PCD超硬材料毛坯直径通常有1/2、1、2、3、4英寸,其表面一般较粗糙(Ra2~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模板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模板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一、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常见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 将纱线经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 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 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 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 但面料仍归梭织类) 。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 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 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 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 包括工艺 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 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 有些梭织物制成半

成品后, 根据特殊工艺要求, 须进行后整理加工, 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 最后经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 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 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经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 在剪裁时避开使用。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 姆米、盎司) 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 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 例如松紧带缩水率, 粘合衬粘合牢度, 拉链顺滑程度等等, 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 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 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 规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称之高分子,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可分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蚕丝、羊毛等和合成高分子,通常所说高分子材料指的是后者。 按其应用来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和粘合剂五大类,有时又将塑料和橡胶合称为橡塑。由于大量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上述分类方法并非十分合理。 二、塑料基本知识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的分类: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中一个重要分枝,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对于品种繁多的塑料,可按如下方法分类,使人们容易认识它,掌握并应用它 (一按受热时的行为分 塑料按受热时的行为,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理科。 1、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 碳酸酪,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2、热固性塑料

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度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服醛、三聚氰胺甲醛、环氧、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二按树窟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分 按塑料中树脂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可将树脂分为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塑科分别称为聚合型塑料和缩获型塑料。 1、聚合型塑料 树脂是由聚合反应制得。这种树脂一般是打开不饱和双键而习惯而形成的:反应过程中无低分子产物释出。聚烯烃、聚卤代烯烃、聚苯乙烯、聚甲醛、丙烯酿类塑料都属于聚合型塑料。聚合型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树脂大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这种塑 料,由于树脂分子链的结构持点,或因热力学原因,或成型过程工艺条件范围的限制,分子链不会产生有序的整齐堆砌形成结晶结构,而呈现无规则的随机排列。在纯树脂状态,这种塑料是透明的。 2、结晶型塑料 树脂大分子排列呈现出三向远程有序。从熔融状态冷却变为制品过程中,树脂的分子链能够有序地紧密堆砌产生结晶结构。一般所谓的结晶型塑料,实际上都是半结晶的.不像低分子晶体(例如Nacl那样能产生100%的结晶度。树脂大分子链排列呈现出无定形相与结晶柏共存的状态。成型条件对结晶皮和晶态结构有明显影响,从而对制品性能有明显影响。结晶结构只存在于热塑性塑料中。

机械加工材料基本知识

Q195 、Q215 ,用于铆钉、开口销等及冲压零件和焊接构件。 Q235 、Q255 ,用于螺栓、螺母、拉杆、连杆及建筑、桥梁结 构件。 Q275 ,用于强度较高转轴、心轴、齿轮等。 Q345 ,用于船舶、桥梁、车辆、大型钢结构。 08 钢,含碳量低,塑性好,主要用于制造冷冲压零件。 10、20 钢,常用于制造冲压件和焊接件。也常用于制造渗碳件。 35、40、45、50 钢属中碳钢,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用制造齿轮、套筒、轴类零件等。这几种钢在机械制造中应用非常广泛。 T7、T8 钢,用于制造具有较高韧性的工具,如冲头、凿子等。 T9、T10、T11 钢,用作要求中等韧性、高硬度的刃具,如钻头、 丝锥、锯条等。 T12、T13 钢,用于要求更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锉刀、拉丝模具 等。 (二)合金钢 合金钢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按用途分类? 分为三类:

合金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性能要求更高的机械零件和工程构 件; 合金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性能要求更高的刃具、量具和模具; 特殊性能钢,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钢,如不锈钢、耐热钢、 耐磨钢等。 (2)铵合金元素总含量多少分类? 分为三类: 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 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 2.合金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合金钢是按钢材的含碳量以及所含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编号 的。 ①钢号首部是表示含碳量以及所含合金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相同,以万分之一的碳作为单位,如首部数字为45,则表示平均含碳量为%;合金工具钢以千分之一的碳作为单位,如首部数字为 5,则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②在表示含碳量的数字后面,用元素的化学符号表示出所含的 合金元素。合金元素的含量以百分之几表示,当平均含量小于%时,只标明元素符号,不标含量。如25Mn2V表示平均含碳量为%含

最新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讲座精品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 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

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裁剪工艺要求: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P1)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

藏气。按炷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爲净气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釆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釆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釆的年数 10.油气当量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口P4 3.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 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4.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

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7.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 体原因。 固体燃料-----多元化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 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求不允许,就能源安全原则来讲,中国不能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中国的财力以及国际油气资源难以保障 9?我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大约是多少,能否满足需要?进口的主要来源通道?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air header 集气管 air set空气中凝固,常温自硬自然硬化 Alignment:对准,定位调整 amplifier panel 放大器盘 analyzer分析器 anchor bolt 地脚螺栓 anchor bolt 锚定螺栓 application drawing操作图,应用图 arc cutting电弧切割 arc gouging 电弧刨削 arc welding 电弧焊 assembly.装配 audit 审计 automatic temperature recorder 温度自动记录器 back-feed反馈 base material基底材料 bellow type 波纹管式 bend.弯管弯头 Bending:挠曲 beveling 磨斜棱,磨斜边

1:什么叫图样? 答: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作图。 2:什么叫投影图? 答:就是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平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的方法。 3:投影法的分类有几种? 答: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什么叫剖视图? 答:一组平行的光线通过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 5:物体投影的三个基本视图是什么? 答: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 答: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7: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8:什么叫熔点? 答:是金属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 9:什么叫金属的化学性能? 答:是指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其周围化学介质对它侵蚀的能力。 10:化学性能包括哪些? 答:包括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11:什么叫抗氧化性? 答:在室温或高温下抗氧化的能力。 12:什么叫耐腐蚀性? 答:在高温下抵抗水蒸气等物质腐蚀的能力。 13:什么叫机械性能? 答: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14:机械性能包括哪些?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doc 10页)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doc 10页)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及流程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一、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 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大全

《机械工程材料》 基础篇 一:填空 1. 绝大多数金属具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立方三种类型,α-Fe是体心立方类型,其实际原子数为 2 。 2.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4.铸造时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接近共晶成分、单相固溶体)的合金。5.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织构现象的产生。6.金属磨损的方式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7.金属铸件否(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8.疲劳断裂的特点有应力低于抗拉极限也会脆断、断口呈粗糙带和光滑带、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脆断。 9.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热脆。 10.珠光体类型的组织有粗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1.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正火获得珠光体组织。 12. 淬火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淬火后造成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3.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批零件,材料均选用45钢,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各是铁素体+珠光体、回火索氏体。 14.40Cr,GCr15,20CrMo,60Si2Mn中适合制造轴类零件的钢为 40Cr 。15.常见的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6.用T12钢制造车刀,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的预备热处理为正火、 球化退火。 17.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调质(退火、调质、回火)。 18.耐磨钢的耐磨原理是加工硬化。 19.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采取的热处理措施为高温退火。 20、材料选择的三原则一般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1.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α-Fe→γ-Fe→δ-Fe 。 2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4 。 23.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关系。 2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为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5.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位置可分为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26.金属单晶体滑移的特点是滑移只能在切应力下发生、滑移总是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滑移时必伴随着晶体向外力方向转动。 27.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有消除金属铸态组织的缺陷、改变内部夹杂物的形态与分布。

原油基础知识

原油的基础知识概述 :一.综述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的大 部分纷争都和它有关,它是一种外观黑色、褐色、深黄色粘稠的、的液体。有着原由远古动物经过漫长时间地层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强烈的刺激性的味道。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氧、氮、磷、钒等元素。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有着极大的差别。 原油的物化性质二.密度和API度 原油的密度取决于原油中所含重质馏分、胶质、沥青质的多少,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API度称为相对密度指数 API度=141.5/d(15.6℃)-131.5 密度越小,API度越大,密度越大,API度就越小 特性因数(K) 反应出原油的平均沸点的函数 1/3/ d(15.6℃ K=1.216T) 相对密度越大,K值越小,烷烃的K值最大,约为12.5~13,环烷烃的次之,为11~12,芳香烃的最小,为10~11 含硫量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国产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蜡量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含盐量 原油含有一定量的的无机盐,如NaCl,MgCL2,CaCl2等, 粘度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 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