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嫦娥》、《静夜思》、《从军行》;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 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 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新课标第一网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https://www.doczj.com/doc/501230776.html,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一)

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7、在星空中(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小学语文课文《飞向月球》

小学语文课文《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三名宇航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宇航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宇航员们可以轮番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 "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经过3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宇航员准备着陆,两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月球——地球的伙伴.doc

月球——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四、教学安排1课时。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二)新课教学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

地球的卫星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邢台市桥东区豫办实验小学安小静 教学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一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书籍等 学生准一一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同学们的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人类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整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4.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二)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制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大家收集的信息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二、是月球的运动;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并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信息卡中。 6.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三)拓展延伸: 阅读教科书中的补充资料。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基本数据、 月球的运动 二、我的“月球卡”: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完整版)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是…… 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植物、动物、人 本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生命离不开水 观察水 家乡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 本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谁最关心天气 测气温 雨下得有多大 今天刮什么风 本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常见材料 研究纸 我们穿什么 玻璃和陶瓷 材料的使用与环境 本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 观察与描述 用工具测量 本单元综合 自由研究 我想知道…… 我们来观察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小动物》 1.观察蜗牛 2.观察蚂蚁 3.观察鱼 4.动物—人类的朋友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 1.土壤里有什么 2.落叶变成了什么 3.我们周围的土壤 4.土壤和我们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 1 种子里面有什么 2.种油菜 3.油菜花开了 4.谁给花传粉 5.收获和播种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 同步练习

单元其它 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的移动》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3.太阳钟 4.看月亮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本册综合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3.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二单元《冷和热》 1.热水变凉 2.热往哪里传 3.吸热和散热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5.水的变化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4.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5.快乐的小乐队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地球的伙伴---月球-重要知识点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重要知识点 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 4、 恒星月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27.32日。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 朔望月 ,平均时间29.53日。 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月相的名称(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

月相变化规律: 视觉形状 是每次新月/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月食) 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新月和满月时(填月相名称),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9、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即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填月相名称),太阳的引潮力 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10、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思考:①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②潮汐对污染物排放有什么作用?)

会考真题 1.中国探月工程目标实现后,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地理事象是() A.五星红旗迎风飘扬B.大量环形山C.蔚蓝色的天空D.电闪雷鸣2.月球是人类探测宇宙和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按天体类型划分,月球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 3.地球上见到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月、地三者() A.大小不同B.发光亮度不同 C.相对位置不同 D.平均密度不同 4.报刊所示日期这一天晚上出现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上弦月D.下弦月 5.“嫦娥一号”传回第一幅三维月面图像,图像显示月面布满了山,这种地形的成因是。 6.从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考虑,我国正在研制的“月球车”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是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3.5月球-地球的卫星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一直都以正面对着地球,它的背面始终是“神秘”的。 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月球有很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 ①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 ②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月球-地球的卫星》,板书课题。(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科学 探索 一、观察照片 导入:借助照片,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展示图片) 1.活动要求: 简单对比一下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2.观察结果: 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背面则要少很多。 二、查阅资料 导入: 查阅有关资料,对月球的基本情况又有哪些了解。 1.活动任务 ①查找相关资料; ②制作月球小档案; ③交流小档案。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1)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 环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又叫“月坑”。 (2)从视频中又了解月球哪些知识?记录在月球的小档案里。(播放视频)

(3)给学生在提供一些资料卡片 3.整理我的月球小档案 三、科学实验:模拟制造环形山 导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1.实验材料 托盘和细沙。大小不同的球 2.讨论 这些材料用来模拟什么? 【提示】 托盘和细沙——模拟月球 大小不同的求——模拟陨石、流星等 3.实验过程 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④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 播放实验视频《制作环形山》 4.实验发现了什么? 【提示】 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与坑是重叠的。 5.把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环形山比一比,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展示对比图片) 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陨石等撞击形成的。

沪教版 高中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 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 【内容要点】 识记 ◆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大潮和小潮出现的农历日期 理解 ◆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 ◆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简单应用 ◆对某一次日食或月食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 综合应用 ◆用月相变化原理解析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 (一)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 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变化规律 (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 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1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五课时,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 从教材编排的目的上,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节课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探究讨论的基础下,利用照片对月球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解决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他们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在本节课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图片比较、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3.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PPT 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1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上这节课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锄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还要自己准备卡片、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4、播放关于人类探索 (这些资料中有发达国家的,也有中国的。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的探月工程,我补充“嫦娥探月”的部分视频。) 说说看了这些视频,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中国的探月情况和发达国家对比,了解差距,激发斗志。) 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神秘岛》知识竞赛

我爱阅读,我会阅读 ——《神秘岛》知识竞赛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神秘岛》的作者是() A.法布尔 B.儒勒·凡尔纳 C.布封 2.《神秘岛》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A.英国 B. 德国 C.法国 3.《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和哪一本书被合称为三部曲?() A.《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B.《地心游记》 C.《飞向月球》 4.一百多年来,作者的作品生动有趣,被称为() A.“科学小说之父” B. “科技小说之父” C.“科幻小说之父” 5.乘坐气球掉落在荒岛上的有几个人?() A.五个 B.六个 C.七个 6.掉落荒岛的几个人中,有一位富有才智的领头人,他叫() A.斯皮莱 B.史密斯 C.纳布 7.工程师有一只非常忠诚的狗,在以后的冒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名叫() A.海利 B.托里 C.托普 8.这些人中,有个水手脾气挺大,但心眼不坏,他叫() A.朋克罗莱 B.彭克罗夫 C.彭克罗德 9.他们初入海岛时,弄丢了什么,使得水手非常着急?() A.打火机 B.笔记本 C.火柴 10.开始冒险时,小岛上的伙食不好,机灵的狗和人一起抓住了一只野生动物() A.野猪 B.海豹 C.水豚 11.当水手抱怨生不了火时,工程师利用()轻松地生了火。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12.这座小岛,被几个人用一位伟人的名字命名为() A.华盛顿岛 B.林肯岛 C.富兰克林岛 13.小岛上有一座淡水湖,被他们称为() A.密西西比湖 B.富兰克林湖 C.格兰特湖 14.当几个人在小岛上有声有色地开始生活时,为了冶炼矿石,工程师让水手和其他人一起去捕捉()来炼油。 A.海狮 B.海豹 C.海獭 15.原先大家住在一个叫“壁炉”的地方,后来开拓了一处岩洞,取名为() A.水帘洞 B.巨石宫 C.黄岗岩宫 二、判断题 1.流落荒岛的几个人一起开拓了新的住所,把原先的入口堵住了。() 2.当物资渐渐充裕起来的时候,水手总是在说缺少烟草。() 3.在“远西森林”边缘,他们发现这里生长着蘑菇。() 4.这些流落荒岛的人,有一天回到新住所时,发现这里被猴子占领了。() 5.在新住所生活期间,水手种下了第一颗水稻种子。() 6.工程师提议把鲸须做成捕猎工具。() 7.大家抓住一只侵占他们住所的动物,并驯服了它,给它取名叫罗普。() 8.他们最终发现海岛底下有一艘潜艇,叫鹦鹉螺号。()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五课时,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 从教材编排的目的上,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节课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探究讨论的基础下,利用照片对月球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解决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他们己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在本节课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图片比较、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3,通过模拟坏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担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题。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 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地。 【散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井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虚、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人造地球卫星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十五课人造地球卫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有关情况,了解现在的航空航天情况。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教学媒体: 教学用多媒体,实物投影 四、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到2003年10月16日,去感受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刻,想去吗?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杨利伟着陆的录像。 问:看完这段录像,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如果答不出,可再提示:有关这段录像的情况,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时间:,绕地球14圈,在太空中的时间是21小时23分钟,意义。) 小结:杨利伟飞天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世界上第241次栽人航天飞行,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现在,我们继续了解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学习“人造地球卫星和长征火箭”。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课文,并搜集了一些有关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我猜想,同学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和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

将你知道的有关人造卫星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过一会儿,我们汇报。大家想交流多长时间。(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交流的时间,大约7——8分钟。 学生交流,师巡视。 2.汇报: (1)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有关我国人造卫星的情况,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自由说,每位学生说后,老师都给简单的评价或让学生评价。 A(如说到“东方红一号”,可让学生接着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B(如说不到“东方红一号”,问: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的标志是什么?出示图片,谁能给大家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过渡: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我这里有一张图表,是各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情况。这一栏,是原苏联的资料,这一……清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你有什么发现,看后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重点从卫星的重量分析,得出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小结:是啊,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乐曲的时候,多少人曾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首乐曲好像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已进入太空了。 刚才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的情况,非常具体,除此之外,还有谁能继续说一说。(学生介绍到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 小总结: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人造卫星又增加了很多了解,卫星在全球通讯、电视广播、气象观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1970年至今,我国共发射了50多颗各式各样的卫星呢。(2)(指课题)刚才我们了解了卫星的情况,大家看课题中,为什么把人造地球卫星和火箭放在一起呢? (生:卫星是由火箭发射的……) 好,下面我们就再了解有关运载火箭的情况。 (生:介绍火箭,我国研制火箭的时间,长征火箭名称的由来,一箭多星,走向国际市场。) (如说不到一箭多星,问:我国运载火箭有什么先进之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科版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5课。在第4课,学生已经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而月相之所以变化,是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动。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通过查看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观察照片和模拟实验是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地体验和尝试。本课将使用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极大地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知。通过聚焦问题“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引入课题,学生作为地球居民,对于陪伴了地球几十亿年的“邻居”月球有多少了解呢?“秘密”一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索环节组织学生通过三种活动方式认识月球,活动一是让学生借助照片近距离地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通过观察图片来观察宇宙的实际情况,这是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活动二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月球,这也是认知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环形山是月球的重要特征,学生对环形山的成因很感兴趣,故活动三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验证环形山的成因。此实验是本单元的第三个模拟实验,因为学生对模拟实验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让学生自主分析提供的材料分别模拟月球上的什么,充分锻炼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 【学生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但是月球还有很多“秘密”吸引着学生,例如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的,月海盆地又是什么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至本课,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可以利用本课的模拟实验情况对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Word版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平谷区平谷中学分校李招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介绍了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本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具体运用,是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顺利、流畅地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分析推理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了解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也将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任务分析: 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 学习者分析: 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相关软件.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 方面的基本知识. § 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进行新 课 问: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 于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如果 射出的速度增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思考 演示牛 顿设想原理 图 一、人造地球卫星 由于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 到一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 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 卫星呢? 观察、分析 引导学 生讨论 二、宇宙速度 下面讨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假如地球和人造卫 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m,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分别为r 和v,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解出 对于近地人造卫星,卫星的运转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R, 可求出: 将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和地球质量M= 5.98× 1024kg 及地球半径 R= 6.37× 106m 代入上式,可求 得 讨论并推 导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设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单元备课 一、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2、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崇尚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三、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新科技,新生活”斑竹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超越梦想”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科技爱边了世界。“科技是把‘双刃箭”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设置本主题。“崇尚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反对迷信、邪教。 四、建议授课时间 《新科技,新生活》2课时 《超越梦想》 2课时 《科技是把‘双刃箭’》 2课时 《崇尚科学精神》 1课时 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 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使用过的和现在不同的生活用品。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旧的生活用品 1、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你们访问父母或爷爷奶奶那时用的生活用品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煤油灯、洗衣板、搓衣板、火柴等) 3、教师:现在你们还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用了? 二、走进时光隧道 1、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嫦娥》、《静夜思》、《从军行》;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六年级科学下册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

人造地球xx 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探索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模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体会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xx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特别振奋人心的图片,边欣赏边思考你有什么体会?(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相关图片) 1师:看完图片,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体会? 生:很激动。 生:很让人羡慕啊。 生:杨利伟可真棒啊!我也想乘坐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师: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成功的绕地球进行了飞行,那“神州五号”是什么卫星你知道吗? 生:人造地球xx。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揭开人造地球卫星的神秘面纱。 (板书:人造地球xx) 二.探究过程 (1)资料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和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内容,交流后选择1、2个你认为最精彩的资料到前面来汇报,组内其他同学作为补充,看看哪个组汇报的最完善! 生:组内进行交流。

地球的伙伴-月球教学案

地球的伙伴-月球教学案 一、月球 1.月地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 月球与地球比:半径 R=1/4;体积 V=1/49;质量 M=1/81;表面重力加速度 G=1/6 *无大气――无声;无天气现象;昼夜温差大(127℃~-183℃) 2.月貌: ①高原与平原(陆和海)――风暴洋、雨海、澄海、静海 ②环形山和月坑密布――正面>1km有33000个;成因――陨星撞击;火山 3.月球的运动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7.32日(恒星月) (2)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相同(同步自转) 二、月相 1、月相类型与出现日期 2、月亮升落时刻――新月:与日同升同落(6时升,18时落) 上弦月:日落月亮上中天(12时升,24时落) 满月:与日此升彼落(18时升,6时落) 下弦月:日出月亮上中天(0时升,12时落) 3、月亮的亮面朝向――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日落时看) 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东(日出时看) 4、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日(朔望月) 5、历法――农历规定:新月即朔,为农历初一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三、日食与月食 △在月球本影、伪本影、半影内分别看怎样的日食?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月食原理 思考:1、月食都在什么月相时发生?日食呢? 2、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和月食呢? 四、月球与潮汐现象 1、月、日引潮力 月球引潮力的概念:月球引力和地球绕地月系公共质心运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 引潮力的大小:(F=2Gmr/d3)太阳引潮力/月球引潮力=1/2.25(2700万/3903=1/2.25) 2、潮汐周期:12小时25分(半个太阴日) 3、涨落潮时刻:月亮中天高潮,每天延后50分钟 4、大潮和小潮:朔望大潮,弦月小潮 【例题】读部分月相变化图,填出下列内容: (1)A处的月相为_____上弦月____。 (2)B处月相出现的日期为农历___十五、十六___。 (3)大潮出现的月相是图中的____B___(A或B)处。 (4)A处月相,月亮大约在什么时候落下?__子夜0时_。 讨论:今天是农历初八,现在黄浦江正在涨潮还是落潮? 【例题】2004年2月5日元宵节,在英格兰西北部莫克姆湾海滩一些捡拾鸟蛤者突遇潮水快速上涨而被困海滩,造成21人死亡,失踪人数不详的重大事故。 1、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英格兰西北部莫克姆湾海滩当日午后的高潮应出现在当地时间…………………………………………………………………………………………( D ) A、18点 B、20点 C、22点 D、24点 2、莫克姆湾海滩当日的潮为大潮还是小潮……………………………………(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