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人蹬地起跳时,人对地面的弹力大于地面对人的弹力

D .拿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和木头对竹竿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 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 、B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 移至C 点后,A 、B 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B .绳子对B 的拉力增大

C .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大小不变

D .A 、B 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使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则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 与小车的质量M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m 远大于M

B .m 远小于M

C .m 略大于M

D .m 略小于M

4.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在某次检测国产某品牌汽车的刹车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踩下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2305x t t =-,则关于该次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4s 内的位移是40m

B .汽车的加速度是﹣5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是20m/s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是10m/s 6.利用无人小飞机进行航拍,地面操控者进行以下操作时,能把无人机看成质点的是

A .观察飞机通过一个标志杆所需时间

B .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

C .调整飞机旋转机翼

D .调整飞机与被摄物体的高度差

7.物块静止在固定斜面上,下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标明了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的

( )

A .

B .

C .

D .

8.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 ,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A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 .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 .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9.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31

B .23

C 312

D .310.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s 内的位移是10m ,那么在10s ~20s 内的位移是() A .20m

B .30m

C .40m

D .60m

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 A .6m/s 2

B .4m/s 2

C .3m/s 2

D .12m/s 2

12.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与静止时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一样

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m/s 2

13.某质点在0~3s 内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 内的平均速度

B .t=3s 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C .质点在第2s 内的加速度与第3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质点在第2s 内的位移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4.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1v 、1a 表示物体在10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2v 、2a 表示物体在12t 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1v 与2v 方向相同,1a 与2a 方向相反

B .1v 与2v 方向相反,1a 与2a 方向相同

C .1v 与2v 方向相反,1a 与2a 方向相反

D .1v 与2v 方向相同,1a 与2a 方向相同

15.如图所示,一只重为G 的松鼠站在倾斜角为α的树枝上,则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为( )

A .Gcosα

B .G

C .Gtanα

D .Gsinα

16.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

17.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在开始时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11cm,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

A.0.2 s

B.0.15s

C.0.1 s

D.0.05 s

18.汽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

A.行驶了70 h

B.行驶了70 km

C.速率是70 m/s

D.速率是70 km/h

1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是5 m/s

20.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

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 )

A .

B 端移到B 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B .B 端移到B 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2m ,B 和C 的质量都是m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

μ

,B 和地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8

μ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A 、

B 、

C 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

2

μmg B .当力F =μmg 时,A 、B 间的摩擦力为

3

4

mg μ C .无论力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34

μg D .当力F >

7

2

μmg 时,B 相对A 滑动 22.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由v —t 图可知( )

A .A 、

B 两点的距离为2.4m

B.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12.8J

D.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

23.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24.如图,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 )

A.F的最小值是90N B.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0.2 m

C.F最大值是210N D.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5.0m/s2 25.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二力平衡

26.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C.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27.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

A.动摩擦因数

6

7μ=

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 7 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

28.如图,光滑斜面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B、C、D 点,最后到达底端E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v A= v C?v B= v D?v C= v E?v D

B.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B:v C:v D:v E= 1:2:3:2

C.物体由 A 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B:t C:t D:t E= 1:2:3::2

D.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v = v B

三、实验题

29.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1F和2F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 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0.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低压交流电)、复写纸、秒表、小车、钩码、细绳、导线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1)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 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m/s2(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L用m为单位)32.如图所示,为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向左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A、B两挡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t1和△t2,则A挡光片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A=_____,小车的加速度a=_____.

(2)本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A .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 .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 .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 .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

四、解答题

33.浙江省高速公路普遍采用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汽车分别通过ETC 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1108km/h v =的速度沿直线朝着收费站正常行驶,如果过ETC 通道,需要在汽车运动到通道口时速度恰好减为24m/s v =,然后匀速通过总长度为16m d =的通道,接着再匀加速至v 1后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20s t =的时间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1v 后正常行驶,设汽车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2m/s a =,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14m/s a =.求(最后的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汽车过ETC 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的位移; (2)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的位移; (3)汽车选择ETC 通道比选择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

34.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00m ,在某次勘察中,一质量为60kg 的探险队员利用竖直方向的探险绳从坑沿滑到坑底.若队员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20s 时速度达到5m/s ,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45s ,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坑底速度恰好为零.整个下行过程中探险绳始终处于竖直,探险队员视为质点.求:

(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1及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 1; (2)匀减速下降时探险队员的加速度大小a 2; (3)探险队员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5.平静的水塘正上方有一小球,球距水面h 1=3.2m ,池水深h 2=1.6m ,小球从静止释放后

落入水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到池底后又在淤泥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又知其

g m/s2)求:

陷入淤泥深度h3=0.2m。不计空气阻力。(取10

(1)小球在水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最终陷入淤泥静止所用的时间。

3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2=4m/s,加速度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故A错误;

B.弹力是施力物体形变引起的;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是桌面形变引起的,故B错误;

C.人蹬地起跳时,人对地面的弹力与地面对人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和木头对竹竿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对A分析,由于A处于静止,故绳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绳子对B的拉力也保持不变,等于A的重力;对B分析,B向右移动时,绳与地面的夹角减小,绳水平分量增大,而水平方向B受力平衡,摩擦力增大,故A、B错误;

C、由于两绳间夹角增大,而两拉力不变,故悬于墙上的绳子的拉力将减小,故C错误;

D、对滑轮分析,由于A一直竖直,故绳子与墙平行,故α=θ;因拉A的绳子与拉B的绳子力相等,而拉滑轮的力与两绳子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故拉滑轮的力应这两绳子拉力的角平分线上,故α、β、θ三角始终相等,同时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A 分析可知绳上的拉力不变,再对B 分析,作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的变化;分析滑轮受力由力的合成与分解可得出夹角的大小关系。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M a =+,解得:mg

a m M

=

+,以M

为研究对象,得绳子的拉力为: 1mg F Ma m M

==

+,显然要有F=mg ,必有M m ,即只

有M

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人与体重计间的相互作用力,故A 错误,B 正确;

C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方向相同,既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D 错误; 故选B 。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

012

x v t at =+,对比2305x t t =-可得:030m/s v =,210m/s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 汽车速度变为零所需时间为:0

13s v t a

-=

=,则3s 末汽车已经停止,所以t =4s 时汽车位移为:20

145m 2v x a

-==,故A 错误;

BC. 由分析得:030m/s v =,210m/s a =-,故B 错误,C 错误;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为:10210m/s v v at =+=,故D 正确。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观察飞机经过一个标识杆的时间时,飞机的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 错误;

B. 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时,飞机的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B 错误;

C. 调整飞机旋转机翼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没有旋转了,故C 错误;

D. 调整飞机离被摄物高度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能看作质点,故D 正确。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弹力的特点,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垂直斜面向上; A.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图与结论相符,选项C 符合题意; D.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B 【解析】

这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只知道位移和时间两个物理量,能求出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和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三个量中只要再知道一个,就能求出其余两个.故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答案是B .

9.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

将F 1正交分解为F 3和F 4,F 2正交分解为F 5和F 6,则有:F 滑=F 3 mg=F 4+F N ; F 滑′=F 5 mg+F 6=F N ′

而F 滑=μF N ;F 滑′=μF N ′

则有F 1cos60°=μ(mg-F 1sin60°) ① F 2cos30°=μ(mg+F 2sin30°) ② 又根据题意F 1=F 2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μ=2 故选B

考点:物体的平衡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

12

x at =知,物体在10s 内的位移与20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则0-10s 内的位移与10-20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10-20s 内的位移为30m 。 A .2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30m ,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4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6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故选B 。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知1s 末的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知在3s 末的速度为22m/s ,则

22212210

m/s 6m/s 2

v v a t --=

==. A. 6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4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3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12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2.D

解析:D 【解析】

A .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与静止时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一样,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选项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重力加速度g 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m/s 2,选项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v-t 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线可知,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于第2 s 内的位移,故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A 错误;由图线可知t =3 s 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0-2s 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减去2-3s 内图线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故此时质点的位移最小;选项B 错误;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加速度与第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 错误;质点在第2 s 内的位移为正,第3 s 内的位移为负,“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位移与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看出,在20t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没有变化,则1v 与2v 方向相同.在10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是正值,则加速度1a 为正值,在12t 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值,加速度2a 与为负值,则1a 与2a 方向相反.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5.B

解析:B

【解析】对松鼠受力分析,松鼠受重力、树枝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是指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那么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等于G .故选B .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头顶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坛子,受力物体是头顶,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间接原因是物体受到的重力。故选A 。

17.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11c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212

H gt =,t =

代入数据 得t≈0.15s 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速度计上的示数表示汽车的瞬时速率,即表示汽车在该时刻的速率为70 km/h ,所以D 正确, 考点:考查了瞬时速率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物体在第1s 末速度是5m/s ,则第1s 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m/s ,故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 ,故A 错误;

B.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x vt = ,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故B 正确。

C. 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对应,不同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并非该段时间内每一秒的位移是5m ,比如匀变速运动,故C 错误;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题目没有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故不能确定物体在经过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故D 错误;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S ,由几何关系得

L 1sinα+L 2sinα=S

sinα=

12

S

L L

+=

S

L

当B端移到B1、B2位置时,S、L都不变,则α也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

2F cosα=mg

绳子张力

F=

2cos

mg

α

可见,α不变,绳子张力F也不变,故AB错误;

C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S减小,L不变,则α减小,cosα增

大,由F=

2cos

mg

α

知,则F减小,故C错误,D正确.

二、多选题

21.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mg,C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2m+m+m)=;要使A,B,C都始终相对静止,三者一起

解析: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2μmg,C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4

mg

μ

,B与

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8

μ

(2m+m+m)=

2

mg

μ

;要使A,B,C都始终相对静止,

三者一起向右加速,对整体有:F-

2

mg

μ

=4ma,假设C恰好与B相对不滑动,对C

有:

4

mg

μ

=ma,联立解得:a=

4

g

μ

,F=3μ

2

mg;设此时A与B间的摩擦力为f,对A

有:F-f=2ma ,解得f=μmg 2μ

3

2

μmg ,故A 正确. B.当力F =μmg 时,由整体表达式F-2

mg

μ=4ma 可得:a=1μ8

g ,代入A 的表达式可

得:f=

3

μ4

mg,故B 正确. C.当F 较大时,A,C 都会相对B 滑动,B 的加速度就得到最大,对B 有:2μmg -

4

mg

μ-

2

mg

μ=ma B ,解得a B =

5

μ4

g ,故C 错误. D.当A 恰好相对B 滑动时,C 早已相对B 滑动,对A 、B 整体分析有:F-

2

mg

μ-

4

mg

μ=3ma 1,对A 有:F-2μmg=2ma 1,解得F=

92μmg ,故当拉力F>9

2

μmg 时,B 相对A 滑动,D 错误.胡选:A 、B.

22.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再做加速度运动,所以物块由A 到

B 的间距对应所围梯形的“面积”

故A 错误。

B .由v ﹣t 图像可知,物块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再做加速度运动,所以物块由A 到

B 的间距对应所围梯形的“面积”

11

20.2(24)1 3.2m 22

x =??++?=

故A 错误。

B .由v ﹣t 图像可知,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a 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2

10m /s 0.2

v a t ?=

==?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摩擦力,方向向下,重力和支持力,得

1sin mg f ma θ+=

1sin cos mg mg ma θμθ+=

同理,做a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摩擦力,方向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加速度为

22422m/s 1.20.2v a t ?-=

==?- 得

2sin mg θf ma =-

2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联立解得cos 0.8θ=,0.5μ=,故B 正确。 C .根据功能关系,由B 中可知

cos 0.51010.84N f μmg θ==???=

做a 1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知位移为

11

20.20.2m 2

x =??=

物体受力分析受摩擦力,方向向下,摩擦力做正功为

f1140.20.8J W fx ==?=

同理做a 2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21

(24)13m 2

x =?+?=

物体受力分析受摩擦力,方向向上,摩擦力做负功为

f 224312J W fx ==?=﹣﹣﹣

所以整个过程,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

12J 0.8J 11.2J =﹣

故C 错误。

D .根据功能关系,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由C 中可知

cos 0.51010.84N f μmg θ==???=

做a 1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11

20.20.2m 2

x =??=

皮带位移为

20.20.4m x =?=皮

相对位移为

11Δ0.40.20.2m x x x ===皮-﹣

同理,做a 2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21

(24)13m 2=x ?+?=

2212m x =?=皮

相对位移为

222Δ321m x x x ==-=-皮

故两者之间的总相对位移为

12ΔΔΔ10.2 1.2m x x x =+=+=

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Δ4 1.2 4.8J Q W f x ===?=

故D 正确。 故选BD 。

23.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

解析: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

2201052210

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

关系公式,有:h =v 0t ?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

2

×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

24.AC 【解析】

以物体P 为研究对象.物体P 静止时受重力G 、称盘给的支持力N .因为物体静止,∑F=0;N=mg=kx0 ,解得:x0=0.15m ;加拉力后物体P 受力如图受重力G ,拉

力F和支持力N′

解析:AC

【解析】

以物体P为研究对象.物体P静止时受重力G、称盘给的支持力N.因为物体静止,

∑F=0;N=mg=kx0,解得:x0=0.15m;加拉力后物体P受力如图受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N′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 ;当0.2s后物体所受拉力F为恒力,即为P与盘脱离,即

弹簧无形变,由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0.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x0=1

2

at2,将

x0=0.15m代入解得a=7.5m/s2,选项BD错误;F的最小值由F+N′-mg=ma 式可以看出即为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kx.代入F+N′-mg=ma ;得F min+Kx0-mg=ma;

F min=mg-kX0+ma=12×(7.5+10)-800×0.15=90(N);F最大值即N=0时,F max-

mg=ma,F max=210(N),选项AC正确;故选A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0.2s前F是变力,0.2s后F的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0.2s前物体受力和0.2s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本题若称盘质量不可忽略,在分析中应注意P物体与称盘分离时,弹簧的形变不为0,P物体的位移就不等于x0,而应等于x0-x(其中x即称盘对弹簧的压缩量).

25.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牙膏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拧开牙膏盖,A正确;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外壳发生形变,即受到牙膏外壳的作用力将牙膏挤出,B错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牙膏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拧开牙膏盖,A正确;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外壳发生形变,即受到牙膏外壳的作用力将牙膏挤出,B错误;

C.该牙膏皮被挤压后不再恢复原状,所以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C正确;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在备课方面,在备每节课时,总是先对整个一章,以及它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和中考中的地位作通盘考虑,然后在具体到每一节内 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学生已有前知识和程度,注意在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应该说在教学、备课中作了较详细和充 分的准备。 在上课方面,平时在教学中,认认真真,注意知识的导入,上课的衔接,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科学探究的教学 过程中让学生能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作业布置 不多,课后也认真作了批改,要求学生把做错的作业要求订正,在 上课这方面应该说是没有大问题。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初二(15)班:共67人,平均分59.58分, 优秀率14.93﹪,及格率46.27﹪;初二(16)班:共59人,平均分57.58分,优秀率10.17﹪,及格率37.29﹪;初二(17)班:共63人,平均分62.10分,优秀率15.87﹪,及格率55.56﹪;初二(18)班:共63人,平均分59.32分,优秀率6.38﹪,及格率52.38﹪。与年级 平均分65.15分,优秀率19.50﹪,及格率57.70﹪,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究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们对学习和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差,具体可从学生作业的态度上反应出来,字迹潦草,连自己的名字多 写得连自己都不认识,所做的作业就像是草稿,为了作业的字迹问题,也单独找过学生进行了解和谈心,学生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仍然在作业上一如既往没有改观,课后找他们了解原因,回答是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句话就是懒怕苦。

高一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详解

2006--2007高一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漏选2分,错选0分) 1.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km/s ,我们在下课休息的10min 内,实际上已在太阳系中绕太阳运行了( ) A.0mm B.30km C.300km D.18000km 4.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 内位移为x 1;第2个t s 内 位移为x 2,则物体在第1个t s 末的速度是( ) A .( x 2-x 1)/t B .(x 2+x 1)/ t C .(x 2-x 1)/2t D .(x 2+x 1)/2 t 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 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1.5 m/s B .3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 甲 图5-14 坐位号 班级 姓名 坐号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5.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6.航天员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其中有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及在失重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第一次在太空中展示如何用牛顿定律测质量;测量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测量的方法为:先把航天员固定在人体支架上,然后另一航天员将其向外拉到一定位置松手(图甲所示),最后支架会在弹簧恒定弹力的作用下拉回到初始位置(图乙所示).假设支架向外伸长的位移为S,弹簧对支架的作用力为恒力,大小为F,支架回到初始位置所用时间为t,则测量者的质量为: A. 2 Ft m S =B. 2 2 Ft m S = C. 2 4 Ft m S =D. 2 Ft m S = 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2h t 8.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与静止时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一样 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m/s 2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3.质量为50kg 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 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 2) A .530N B .500N C .450N D .470N 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 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 1、F 2、F 3的大小分别为( ) A .80 N 、80 N 、90 N B .80 N 、80 N 、45 N C .80 N 、100 N 、90 N D .80 N 、100 N 、45 N 5.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D .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 24 1.5(m)x t t =-,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7.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 则书( )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校运会400 m 比赛,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同赛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的比赛成绩1分08秒指的是时刻 B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路程相同,且平均速率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C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位移大小相同,且平均速度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D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2.利用无人小飞机进行航拍,地面操控者进行以下操作时,能把无人机看成质点的是 A .观察飞机通过一个标志杆所需时间 B .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 C .调整飞机旋转机翼 D .调整飞机与被摄物体的高度差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22m/s ,方向向东 B .大小为22m/s ,方向向西 C .大小为23m/s ,方向向东 D .大小为23m/s ,方向向西 4.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 距离时,速度增加了10m/s ,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 时,速度的增加量是 A .4.1m/s B .8.2m/s C .10m/s D .20m/s 5.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慢 B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1t t =时,A 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 质点的加速度 6.如图所示,球A 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 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总结,了解自己的情况,以后才能加以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期中考试结束了,大家从初中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学期了。在此期间,大家一定会感到不适应。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 如今,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有喜有忧,但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想说的是:山外有山,成绩好的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不尽人意的同学查找原因,迎头赶上。期中考试后,我们该做的最重要的是查找问题,找出不足,勿需讳言,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个别同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同学们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中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还很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不自觉,上课听课不专心,学习气氛不浓厚导致成绩不好。有些同学还想用初中的学习方式对待高中的学习,在老师的“卡压”下学习,在家长的训斥中读书,进入高中一旦松开这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须知高中学习的主动性比什么都重要,内因远远大于外因。 我依稀记得,在军训场上我们挥汗如雨,我们严于律己。尽

管军训早已远去,但我们不该忘记在军训时宣下的誓言,我们宣誓:要把军人的作风纪律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现在,有大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去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不放过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不落下课后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们就能兑现我们的誓言,实现我们的梦想! 说到梦想,我相信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们中考报考志愿,选择高中而不是职高的时候,我们的大学梦就已经很明确了,不是么?班里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你认为人生什么时候最美好?她给我的回答是上大学的时候。是的,大学是美好的,我一直怀揣着这一梦想,在他的驱使下,我每天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有时睡眠不足,上课昏昏欲睡。每到这时,我就不停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睡,也许就是打个盹的功夫,就把重点错过了,也许到了高考时,就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掌握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于是我坚持到了下课,坚持到了放学。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防止犯困的小秘诀,在你觉得你快睡着之前,盯着老师,在老师问一个问题之后,快速大声回答,刺激你的神经,这样睡意就会渐渐消失,而且这堂课还会非常高效。在你下次犯困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一方法。 除了课堂听讲,培养自学习惯也是学习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 、2a 、3a 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则F 1、F 2、F 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2.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2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6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A .1:3 B .1:8 C .1:9 D .3:32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 .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2 10m/s g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4s 末的速度大小为( ) A .10m/s B .20m/s C .30m/s D .40m/s 5.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6.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7.拿一个长约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

【教师思想汇报】初中期中考试物理教师反思总结

初中期中考试物理教师反思总结 弹指一挥,眨眼间,来界首中学实习已有近三月,就在时间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学校如期迎来了期中考试!我以高度的热情对待物理教学工作,从未因自己是实习老师而对工作有些丝的懒散懈怠拖沓。因不习物理已有多年,很多知识得自己先去咀嚼一遍,然后再哺喂给学生,对学生能否在此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着巨大的压力!可考试成绩出来后,面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我简直怒火中烧,我班平均分比这里有经验的老师带的班级低了近30分!每一次的考试失利,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感到无比的心痛,可就是不知悔改的继续。难道我们班就应该比其他班级考的差吗,这是真理吗?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这不仅是对学生自己勤奋读书的一种最好的回报,更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考试前一夜为学生补习,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幸运的是,果然考试试卷出现我所讲的一模一样的题目;不幸的是,愿意来补课的只有寥寥的几个女学生。期间,好几位在外游荡男学生被我强制拉进教室上课。半小时后,这几位男学生在征得我的同意后兴奋地离开了。心不在此,留之何用?当然,现时的伤心难过都显得非常的多余,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才是当务之急。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次期中考试败北的原因总结出如下几点: 当然作为物理任课老师要负起很大一部分责任。我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监督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他们在物理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那些问题知之甚少,仅通过几张的单元测试显然是做得不够。先前,我要求学生每人最好要买一本课外辅导书籍,可我没有强行落实到实处,学生对我这个要求置若罔闻,我亦没太深于计较,为此次考试的失败埋下了隐患。今后,我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对学习困难的的学生要不仅仅从语言上给予激励,更是要切实对他们进行专项辅导。作为一名曾学习过教育理论的师范生,我当然知道正处在性格塑造阶段的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往往没有自我的认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 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 为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B.20v v v +=-,a 恒定C.2 0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0.4,求: (1)物体所滑动受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为多大? v 0 v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第40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是时间,短的是时刻 B .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 C . 第3秒末和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 D . 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2.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B .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C .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 .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3. 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B . C . D . 4.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的速度是vA,经过B点的速度是vB,C 为AB的中点,则经C点的速度的大小是() A . B . C . D .

5. 某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x 与t的单位分别为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 . 4m/s与2m/s2 B . 0与4m/s2 C . 4m/s与4m/s2 D . 4m/s与0 6.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等于() A . 1:8 B . 1:6 C . 1:5 D . 1:3 7. 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B . 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 . 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1秒 D . 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0米 二、多选题 8. 物体A的加速度为3 ,物体B的加速度为-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B . 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的速度变化快 C . 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 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9.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B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改变量方向相同 C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D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以下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期中考试章节复习要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章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 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

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总共16分,每题2分) 1、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时刻都在变化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其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4、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 所受引力为:() A、G/2 B、G/3 C、G/4 D、G/9 5、若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地面越近的卫星:() A、速度越大 B、角速度越大 C、向心加速度越大 D、周期越长 7、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 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0:() A、1 B、1/9 C、1/4 D、1/16 B、小球受到的向心力等于重力mg C、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等于√Rg 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等于g 二、填空题(总共12分,每题3分)

9、从20米高处,以2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为 S,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m/s。从20米高处,以10m/s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落地点到抛出点间的距离为m. 10、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火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10,忽略火星的自传, 若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人到火星上去,则此人在火星上的质量为kg,所受 重力是N。在地球上可举起60kg杠铃的人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可举起质量 是kg的物体。(地球表面g=10m/s2) 11、长度为L=0.5m的轻质细杆,一端有一质量为m=3kg的小球,小球以0点为圆心在竖直 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率为2m/s时,小球受到细杆的力(支持力或拉力),大小为N(g=10m/s2) 12、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速度的实验方法,可用的器材有:弹射器 (含弹丸)、铁架台、米尺,需要测量的量有,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三、计算题(共22分) 13、质量为800kg的小汽车驶过一座半径为50m的圆形拱桥,到达桥顶时的速度为5m/s, 求此时汽车对桥的压力;若此小汽车驶过一座半径为10m的凹型桥时,到达最底部时速度为10m/s,求此时汽车对桥的压力? 14、质量m=3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 动时间t=3s。求: a、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b、力F在t=3s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c、在3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15、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半径为R的1/4圆弧轨道AB光滑无摩擦,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一定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3.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A.80 N、80 N、90 N B.80 N、80 N、45 N C.80 N、100 N、90 N D.80 N、100 N、45 N 4.物块静止在固定斜面上,下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标明了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的() A.B. C.D. 5.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 8.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9.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2.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4 B.5 C.6 D.3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 .放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 6.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2020九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半期总结

2017-2018九年级物理(上)期中 考试成绩分析及半期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期已过,现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析和两个多月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一下。 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从整体来看,学生学习情况正常,但整体分数(平均分)压低了10分左右,学优生人数正常范围,但中等生人数减少了,学困生人数增加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期主要学习的是电学部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掌握消化起来较慢且困难。 2.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又遇到电学难点知识,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尤其雪上加霜。 3.学生复习时间少。半期考试前,学生开展了一些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醉美七中”诗歌朗诵、运动会等,导致学生复习时间少,没有系统的复习。 4.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和题量有所增加了。学生基础掌握不牢,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时间不够,做不完题等等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平均分)下降,但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5.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尖子生还是不突出,人数偏

少,需要进一步培训辅导。培优转差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二、学生近期学习情况 从本期开学至今,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一般,但也有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物理是自然实验科学,需要学生精力集中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而物理课又都是下午,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学习效果达不到最佳。 2.学生完成课内外作业情况:课内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正常完成,但课后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学生完成情况不好,完成质量也不高,多数家长辅导监督力度不够。 3.学生主动问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同学间交流氛围也不好。当学生在作业时遇到困难后,很少有同学主动问同学、老师,老师也不可能去时时刻刻追着学生问,都是少数辅导。 三、总结与展望 就目前来看,各班班风、学风已经逐步形成,基本稳定了,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这次考试也给了师生们一个提醒,也是一件好事,只要在后期学习中,师生、家校共同克服以上这些问题,相信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更上一层楼,考出理想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半期总结情况,望教研组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高一 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 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 .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减小的速度 C .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D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3.把竖直向下的90N 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等于120N ,则另一个 分力的大小为( ) A .30N B .90N C .120N D .150N 4.如图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 1=10 N ,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 A .0 B .30 N C .60 N D .90 N 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F k x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 k =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 k = D .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 24 1.5(m)x t t =-,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7.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 )

物理期中考试的总结反思

物理期中考试的总结反思 物理期中考试的总结反思 本次考试的试题除部分题有点脱节外,其它题无疑是一套引领学生过度到初三学习的好题目。本套试卷十分贴近中考,体现在重基础、大跨度和发散性,在考查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跨度大、题目具有全局的统领性。能 考查学生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进行再整合的能力、对比 学习的能力等等。这就使得平时扎实学习的学生考出了水平,而靠 死记硬背的学生或者临济抱佛脚的学生不能得高分,所以整套试题 就有了很好的区分度。 面对学生的物理成绩,我有喜有忧。为取得进步的学生高兴,为成绩差的学生担忧。高的有九十多分,而低的只有二十几分。想找 考得不好的学生谈一谈也找不到,学生们都放假了,估计即使能找到,他们大概已经能够背出我们教师要说的话了,考试前已经讲了 无数次了。想想这一学期以来,我在课堂上无数次的说,也找过一 些学生谈话,就是告诉他们学习要刻苦,要付出,同时告诉他们要 懂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于是消极怠工,最后时间是耗上了,但是学习效率却下来了,然后 恶性循环。结果最后我们觉得自己付出挺多的,但实际成绩却与我 们的期望有很大距离。要改变现状,就要在“刻苦”前面加上“乐于”两个字。学习如果是快乐的,如果你乐于钻研,你应该多自己 的收获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那么考试成绩更应该不在话下。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也许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以下是 我下学期要注意加强的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方法。 1.语数是垫基石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 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 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如: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y=kx及 其图像,物理学中经常会要求学生画,如密度知识中的质量和体积 的关系图像,g=mg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 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 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 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 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 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 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 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现实中也发现部分学生读题都读不懂,无法理解。而老师稍微 一点他就会了,语文理解能力不行也会严重影响到解题。 2.生活是学习兴趣的源泉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 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 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进行专题训练时,我们要找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相互迁移,练成线。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 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注重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多给学生分析问题、讲解问题的机会。学生能把 题讲明白才说明他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过课堂小测及时反馈 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优生的培养工作,每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