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 物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 物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 物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 物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一、力学

(一)质点运动学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投影表示方法。

2.掌握从质点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从质点加速度求速度和坐标的方法,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用矢量讨论抛体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

1.掌握力、惯性质量、惯性参考系、动量的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结合应用微积分,熟悉应用牛顿运动三定律求解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3.掌握冲量、功、质心的概念,掌握变力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

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能定理和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掌握对心碰撞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用于处理有关力学问题。掌握火箭运动的基本特点。

6.掌握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万有引力定律

1.掌握引力质量的概念,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理解地球自转对重量的影响。

2.熟悉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内容。

3.掌握有心力作用下,运动质点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特点。

4.掌握引力势能的概念,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熟悉三种宇宙速度的推导。

(四)刚体力学

1.掌握刚体的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特点;掌握刚体质心的计算方法及质心运动定理。

2.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及其应用、定轴转动的动能

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刚体重力势能的计算。

3.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掌握力矩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动力学方程;掌握刚体的平衡条件。

4.了解弹性体的形变类型,理解应力与应变的概念,了解拉伸压缩形变和剪切形变,掌握胡克定律。

(五)振动与波动

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的关系。理解旋转矢量法。

2.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简谐振动的x-t 图线和相轨道。

3.掌握同方向同频率和互相垂直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振动的规律。

4.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熟悉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各种数学形式及波动方程的数学形式。掌握波与波速的基本概念,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5.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6.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7.熟悉阻尼振动三种可能的运动状态,掌握受迫振动的

运动特征。

(六)流体力学

掌握静止流体的压强,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二、热学

(一)温度和基本热现象

掌握平衡态、状态参量、温度和温标的概念。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

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像,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通过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三)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分布律

1.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掌握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2.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与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通过理想气体的刚性分子模型,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并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了解经典理论的缺陷。

(四)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理解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并能对输运过程做出微观解释。

(五)热力学定律

1.掌握功、热量与态函数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

2.掌握热力学定律及其物理含义。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循环的效率。

3.掌握熵增加原理。

(六)固体液体

1.掌握晶体与晶体的空间点阵的概念,理解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理解固体的热运动、热容量与热膨胀。

2.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与液晶。理解液体的彻体性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球形液面内外压强差与毛细现象。

(七)相变

掌握单元系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与克拉伯龙方程。理解气液相变、固液相变、固气相变与三相图,了解范德瓦尔斯等温线与对比物态方程。

三、电磁学

(一)静电场

1.理解电荷、电场的物质属性,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掌握并能应用库仑定律。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理解场强

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掌握并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等静电场的基本规律,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二)有导体和介质时的静电场

1.熟悉静电平衡时导体的特点,掌握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了解静电屏蔽的物理含义。

2.掌握平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计算公式。

3.掌握并理解静电势能的概念,掌握电容器静电能的计算方法。掌握电场密度的概念,理解电场的物质性。了解静电演示仪器(感应起电机与静电计)。

4.了解研究电介质极化所采用的模型及电介质的极化机制,理解极化强度矢量的意义及其与场强、与极化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

5.掌握电位移矢量的概念,掌握有电介质时静电场高斯定理的数学形式与物理意义。

(三)稳恒电流

1.掌握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阻率、电动势、电功率等概念。掌握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2.理解稳恒电场与静电场的异同。

3.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正确应用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有关计算。理解经典金属电子论。

4.理解电路中电源和电动势的作用。

(四)稳恒磁场

1.理解磁现象及其与电现象的联系,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2.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华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典型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熟悉恒定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数学形式并理解其物理意义,掌握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某些特殊对称分布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

3.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理解磁电式电流计原理。

4.掌握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描述及其应用。理解磁聚焦、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等的物理原理。

(五)电磁感应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互感现象。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掌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理解交流发电机、电子感应加速器等的工作原理。

3.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掌握自感线圈和互感线圈中磁能的计算方法。

4.掌握电路暂态过程的分析方法。

(六)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理解研究磁介质磁化所采用的模型及磁介质的磁化机制,掌握磁化强度矢量与磁化电流的概念,掌握磁化强度矢量和磁场强度矢量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2.熟悉磁介质的分类;了解铁磁质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3.熟悉有磁介质存在时的环路定理的数学形式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4.掌握磁场密度的概念,理解磁场的物质性。

(七)交流电

1.掌握交流电路中三种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理解复阻抗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2.掌握简谐交变量的复数表示法和矢量表示法。

3.理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4.掌握串、并联谐振现象。

(八)麦克斯韦方程组

1.理解引入位移电流的必要性,掌握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2.掌握电磁波动方程与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了解电偶极振辐射场的特点和电磁波谱。

3.掌握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理解赫兹实验。

四、光学

(一)几何光学

1.掌握光线、光程、光程差等概念,掌握费马原理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2.掌握球面反射与折射的成像公式,掌握高斯公式、牛顿公式、拉格朗日-亥姆霍兹定理。

3.掌握组合透镜成像规律。

(二)光学仪器

1.了解人眼的结构与视觉特征,理解像差的概念。

2.掌握光阑与光瞳的概念,掌握助视仪的放大本领与聚光本领的概念,并能做简单的计算。

(三)光的干涉衍射

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薄膜的等厚干涉与等倾干涉条纹的位置,掌握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会对光程差变化与条纹级数变化关系进行计算。

2.掌握牛顿环干涉的特点。了解多光束干涉、菲涅尔公式与半波损失。

3.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菲涅尔半波带法。掌握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菲涅尔衍射与夫琅禾费圆孔衍射条纹分布

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4.掌握光栅衍射公式。能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理解谱线半角宽与缺级现象。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掌握布拉格公式。

(四)光的偏振

1.掌握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特点,理解双折射现象。

2.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掌握典型的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会对有关简单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理解偏振光的干涉、旋光与人工双折射及其应用。

(五)光的吸收、散射与色散

1.掌握光的吸收、散射与色散的概念。

2.掌握光吸收的基本规律,掌握散射光强度和波长之间和关系,了解散射光的偏振度、瑞利散射。

3.理解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色散方程。

五、原子物理学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理解原子的质量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掌握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其应用。

(二)氢原子理论

1.理解原子光谱的普遍规律,理解原子能级、电子的椭圆轨道、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和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掌握玻

尔理论及对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光谱的解释。

2.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及其解释。

(三)光谱的精细结构

1.理解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形成、碱金属原子光谱的规律和光谱的精细结构。

2.掌握电子自旋的假设、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3.理解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

(四)多电子原子

理解双电子原子的光谱和能级、LS耦合及耦合的矢量图、两个以上电子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与泡利原理。了解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和每个壳层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五)X射线

了解X射线的发现与X射线产生的机制。掌握X射线连续谱与靶材料和加速电压的关系、X射线连续谱最短波长公式、X射线连续谱的特点及莫塞莱定律。

(六)原子核

掌握原子核的结合能、放射性衰变规律及相关的概念,原子核反应能及其反应阈能,原子核反应的守恒定律。掌握琢衰变、茁衰变与酌衰变的衰变式及机制表达式。理解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一、科学探究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2)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2)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4)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5)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2)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3)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分析与论证。

(1)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5)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6.评估。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

(1)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2)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3)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4)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5)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二、科学内容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物质的属性。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机械运动和力。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声和光。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4.电和磁。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机械能。

(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内能。

(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

现象。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电磁能。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5.能量守恒。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第三部分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

1.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性质。

2.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

二、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要求:根据提供的中学物理教材片段,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在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属于哪一阶段的内容,编排的意图等。根据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教案或教学片段等,能对提供的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修改。

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常用的基本仪器

(二)实验与探究

1.能明确实验目的。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2008株洲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物理试卷及答案 第?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

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B.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C、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D.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法的体现。 A、自学式 B、发现式 C、启发式 D、研讨式 3、数学的课程目标应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数学思考 B、数学概念 C、数学本质 D、数学能力 4、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 A、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 B、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 C、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D、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 5、设计统计学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冋题、()的过程。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A、职业教育、学前教育 B、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网络教育 C、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D、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 8、《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要求2018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启明星教育微信qmxchina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 A、高一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B、高一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C、高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D、初三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9、教育基本规律是适用于所有教育领域的规律,教育基本规律有两条,他们是()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2)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个小时)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既是良好的师德,又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正气。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为核心。 2、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3、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 与的一致性。 4、师德形成的内因是。 5、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 和构成。 6、物理知识的迁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物理教材中,单元、章节后均有习题。其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物态变化原因可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等。其三,应用物理知识设计制作各类产品。例如,根据原理制成了保温瓶,根据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子测量仪表等。 7、自然界中组成物体的物质不同,性质一般也不同。在弹簧测力计、平面镜、白炽灯丝和指南针等物体中,利用磁性工作的是,利用弹性工怍的是。 8、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 9.1×103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 s. 9、“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0、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2011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 )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5.强调“教育即生活”在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6.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7.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 )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8.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应该( ) A.抓关键期

B.秩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1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学校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或观念文化 12. 是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评价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接受劳动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主观能动性 C.学校教育 D.环境教育 15.教师根本任务是( ) A.关心学生学习 B.教学 C.教书育人 D.管理学生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 A.授受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朋友 17.当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18.以下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 (三)丙类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 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三、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的预防 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工作;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其他相关的预防工作。 (二)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10

乙 2 1 3 甲 图3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10)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 .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D .照相机照相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1所示,甲乙两杯子底面积相同且均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铁 块和木块放入两个杯子后,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铁块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1和F 2,放入物体前,两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则( ) A .F 1>F 2 P 1>P 2 B .F 1P 2 C .F 1F 2 P 1

R乙),○1、○2、○3可能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则( ) A .如果○ 1○2是电流表,○3是电压表,则甲灯比乙灯亮 B .如果○ 1○2是电压表,○3是电流表,则乙灯比甲灯亮 C .如果○ 1○3是电压表,○2是电流表,则甲灯比乙灯亮D .如果○ 1○3是电流表,○2是电压表,则乙灯比甲灯亮 6、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 ,电压表的量程为 图1 图2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 ?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笫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笫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牛:。笫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笫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笫一节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笫二节认识和真理 1 ?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019年中学物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数 B.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 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 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3. 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4.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 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

A. 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 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 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 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7. 如图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 )。 8. 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四川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题型 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二、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和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 (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新中国宪

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 三、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行为概念、特征、主体与立法原则。 (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分类、作用与原则等。 (五)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行政赔偿的方式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卷(20200810125859)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可能有多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择正确得2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图1 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 3.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个面积大的垫圈,使用垫圈是为了【】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滑D.增大工件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如图2所示,电源电动势保持不变且有内阻时,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A.电压表V示数变小B.电流表A1示数变小 C.电流表A2示数不变D.电流表A2示数变大 5.“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 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6.下列实验仪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流表B.电压表 C.发电机D.电动机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考试 《小学语文》真题,壹品教育 第一部分客观题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 C ) A.翕动悄然(qiāo)滑如凝脂(zhī)络绎不绝 B.抉择骨髓(sui)按图所骥(jì)迂回绵延 C.朝晖龟裂(jūn)玲珑剔透(tī)聊胜于无 D.爱慕驰骋(chěn)喋喋不休(dié)抑扬顿挫 【答案】C。A项悄然qiǎo,C项玲珑剔透(tī),D项驰骋(chěn)chíchěng 2.下列音节拼写完全符合《汉语拼音方案》拼写规则的一项是( B ) A.zhuōzǐ(桌子)zhuōzi guīlǜ(规律) B.lǚxíng(旅行) dī’an(堤岸) C.Jiāngxī(江西) dà’i(大衣)dàyī D.Kùài(酷爱)Kù’ài chuíliǔ(垂柳) 3.下列选项中,韵母都是前鼻韵母的一项是( D ) A.神圣shén shèng 真正zhēn zhèng 进行jìn xíng 精心jīng xīn B.慎重尽兴心情拼命 C.禁令挺进任命轻信 D.匀称yún chèn 亲近辛勤贫民 前鼻韵母:an en in ün u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4.下列汉字声母都是平舌音的一项是( B ) A.师草斩坠 B.蚕桑蓑塞 C. 仇嗖执燥 D.昼虱书咨 5.下列词语都是读轻声的一项是( C ) A.行李蚂蚱外面窝窝头 B.清楚男子木头愉快地 C.客气我们葡萄马路上 D.动静先生出去划得来 6.下列选项中笔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率”字第三笔是点撇折 B. “姨”字第六笔是横 C. “火”字的第二笔是竖撇 D.“里”字的第六笔是竖横 7.下列汉字都属于形声字的一项是( C ) A.伐(会意)休(会意)褥(形声)鼻(会意) B.卡(指)颠(会意)睢(形声)腾(形声) C.问战谈贷 D.格(形声)娶(会义)辨(形声)伞(象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卷FV

永州陶铸中学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 物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可能有多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择正确得2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漫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平面镜成像 3.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个面积大的垫圈,使用垫圈是为了 【 】 A .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 .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滑 D .增大工件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如图2所示,电源电动势保持不变且有内阻时,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滑动过程中 【 】 A .电压表V 示数变小 B .电流表A1示数变小 C .电流表A2示数不变 D .电流表A2示数变大 5.“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 【 】 A .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B .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C .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D .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6.下列实验仪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 .电流表 B .电压表 C .发电机 D .电动机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B.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C、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D.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法的体现。 A、自学式 B、发现式 C、启发式 D、研讨式 3、数学的课程目标应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数学思考 B、数学概念 C、数学本质 D、数学能力

4、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 A、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 B、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 C、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D、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 5、设计统计学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冋题、()的过程。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A、职业教育、学前教育 B、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网络教育 C、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D、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 8、《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要求2018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启明星教育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 A、高一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B、高一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C、高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D、初三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9、教育基本规律是适用于所有教育领域的规律,教育基本规律有两条,他们是() (1)依靠教师办学的规律 (2)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3)教学为主的规律 (4)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1)(2) B、(3)(4) C、(1)(3) D、(2)(4) 10、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张13行16列的点子图,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点子图,在上面圈一圈,画一画,找到解决13×16的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写在纸上,这种教学思想是()。 A、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B、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C、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 D、转化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9)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选调考试试题(9) 注意事项:请用规定的笔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直接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空白处。每小题3分,共36分。 1.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 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 t v v1 2 。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 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 s,则2 s末小球的速度为 A.0 B.2 m/s C.3 m/s D.6 m/s 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 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 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也用到 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B.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C.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为了使研究更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 D.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 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 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 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了,物体的内能就等于零 C.“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这两种方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本质是不同的 D.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到处移动6.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起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

2018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2018年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来自心成教师整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每小题各1分) 1、2017年10 月31日,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奋勇前进、勇往直前 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学术不端等问题。 A.教师考核管理 B.教师聘任管理 C.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D.师德考核负面清单 年11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国家级示区的通知》,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年12月6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纷纷对此举表示反对,认为这将危及到该地区的稳定。 A.美国 B.欧盟 C.俄罗斯 D.法国 年1月9 日,朝高级别代表团如期在板门店“利平之家”举行会谈。双方就()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A.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 B.离散家属团聚 C.举行军事部门会谈 D.朝鲜半岛无核化 6.《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其教师资格将依法()。 A.取消 B.注销 C.撒销 D.吊销 7.关于《教师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师法》1994 年1月1日起实施 B.《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规

C.《教师法》仅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 D.《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末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所不包括()。 A.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体育场馆 C.图书馆 D.儿童活动中心 9.“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这是()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汉 B.东汉 C.晋南北朝 D.唐朝 10.近代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巴洛克“音乐之父”是()。 A.匈牙利的斯特 B.德国的巴赫 C 奥地利的舒伯特 D.奥地利的贝多芬 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略高于 C.不低于 D.略低于 12.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结构中特别重要的“四心”是指()。 A.责任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B.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自尊心 C.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合群心 D.宽容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13.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难度小的学习容,()较好。 A.焦忠水平低 B.焦虑水平高C中等水平的焦虑 D.正常焦虑 14.“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心境 C.应激 D.热情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大纲

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笔试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大纲 一、公共基础知识 (一)事业单位概况 1、事业单位的概念和分类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3、事业单位改革 (二)政治基础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毛泽东思想概论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科学发展观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时事政治(2009年3月2010年3月国内外大事)(三)法律基础知识

1、法理学 2、宪法 3、行政法常识 4、刑法常识 5、民法、经济法和商法常识(四)公文写作与处理 1、公文概述 2、常用公文的写作 3、公文处理 (五)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概述 2、职业道德修养 3、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六)科技基础知识 1、科学技术概述 2、信息科学技术 3、空间技术

4、航空航天技术 5、现代生物技术 6、新材料技术 7、新能源技术 8、激光技术 9、纳米技术 (七)国情、省情和市情 1、国土、人口和国力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3、西安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二、职业能力测验 (一)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二)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三)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2020年中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大纲中学物理

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物理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统一、公开的选拔性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本考试首先关注考生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学科理论知识、实验等的理解和掌握状况,以及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方法等的认识水平。要求考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验水平,对其中思想观念、方法层面的问题有基本正确、合理的认识。 其次,关注考生对大学普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状况,以及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方法等的认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并能与中学阶段的问题合理地结合;关于其中思想观念和方法层面的问

题,要求能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恰当地表达和说明(比如:微积分在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第三,关注考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考生能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状况,把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呈现与表达,包括能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过程等。 三、考试内容范围 1.学科专业知识 (1)中学物理课程知识内容的考查,以我省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为基本依据,考查内容为高中物理1、物理2、物理3—1、3—2、3—3、3—4和3—5等七个模块的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表1。 (2)大学普通物理学内容的考查,以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光学中的基本部分为主,具体内容见附件:表2。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原则上从两方面进行。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报考高中物理教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报考初中物理教师)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2)中学物理课程实施。包括实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各种课型(理论课、实验课等)组织,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评价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