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第六章知识重点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第六章知识重点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第六章知识重点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第六章知识重点

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6、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7、如果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那么这条直线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

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8、判定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

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9、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

移,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位置。

注意:①图形的平移是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②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水平。平移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②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第六章实数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无理数的定义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分:

有理数总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整数)或(分数)也都是有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区别之根本是有限及无限循环和无限不循环。

3.常见的无理数类型

1)、一般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41421356¨···

2)、看似循环而实际不循环的小数,如0.1010010001···

3)、有特定意义的数,如:π=3.14159265···

,3。

4)、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5

4.算术平方根。

(1)定义:

(2)性质:算术平方根a具有双重非负性:

①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即a≥0.

②算术平方根a本身是非负数,即a≥0。

也就是说,(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5.平方根

(1)定义:

(2)

(3)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

(4)

(5)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 互为相反数)。

( 0 )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 0 )。

( 负数)没有平方根。

说明:平方根有三种表示形式:±a,a,-a,它们的意义分别是

:非负数a的平方根,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非负数a的负平方根。要特别注意:a≠±a。

6.a 2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①当a ≥0时,2a =( a ) ② 当a<0时,2a =( -a ) 一般的,当a<0时,2a =-a.

我们还知道,当a ≥0时,│a │=a ;当a<0时,│a │=a.

综上所述,有

a (a ≥0)

2a =│a │=

-a (a<0)

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得:2)(a =a (a ≥0)

9.立方根

(1)

(2)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数a 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_________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5) 两个重要的公式

为任何数)为任何数)a a a a a (()3(3333==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 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1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4、理解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九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九十五。 5、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6、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乘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乘数;乘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乘数;乘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乘数;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7、教材中一单元重点题目:P3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1题。P7折一折画图表示乘法算式,看到图能写出乘法算式。P10、11全部练习题。 第二部分:《分数除法》 1、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6、三单元重点题目:P25:会用图表示除法算式,看到图能写出除法算式。P27的画一画:会用线段图表示除法算式。P30的第3、4题。P31、32所有题目。P34、35所有题目。 第三部分《长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汇总 1.如图是幸福小区的平面图. (1)如果用(12,5)表示公园的位置,那么佳佳家的位置表示为. (2)下面是佳佳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 7:00 7:10 7:40 8:30 起床跑步早饭作业 佳佳早晨跑步到文化宫,然后又跑步返回家中共用20分钟.算一算,她平均每分钟大约跑多少米? (3)星期天佳佳应邀步行去王芳家做客,她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70米.佳佳出门5分钟后,王芳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从自己家里出发去迎接佳佳.算一算,佳佳出发多少分钟后才能与王芳相遇? 2.一个长21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的长方体.现在从它上面切下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星期天,小华请8名同学到家作客,他妈妈用一盒长方体包装的饮料招待同学.这个长方体盒子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给每个同学倒了一满杯,杯子的底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招待客人后,小华他自己还有饮料喝吗?(写出计算过程) 4.东东家去年五月份用水24吨,今年五月份比去年五月份节约,今年五月份比去年节约用水多少吨?

5.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5厘米,宽15厘米,从四个角分别剪去边长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周折起来,做成没有盖子的铁盒,请你帮忙计算一下:做这样一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铁皮?铁盒的容积是多少? 6.列式解答: 如图是一盒巧克力,如果将这样的三盒巧克力包装成一个礼包,怎样包装才能最节省包装纸?(重叠处不计)(图: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 (1)用这种包装方法包装成的礼包长厘米、宽厘米、高 厘米. (2)用这种包装方法包装成的礼包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行5.5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4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 1、如图是幸福小区的平面图. (1)如果用(12,5)表示公园的位置,那么佳佳家的位置表示为(4,13). (2)下面是佳佳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 7:00 7:10 7:40 8:30 起床跑步早饭作业 佳佳早晨跑步到文化宫,然后又跑步返回家中共用20分钟.算一算,她平均每分钟大约跑多少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五(2)班姓名:张雨阳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与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与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与商都就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就是小数的倍数,小数就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就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开来:2就是4的因数,4就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就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就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就是1,最小的偶数就是0、 个位上就是0,2,4,6,8的数都就是2的倍数。 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就是90,最小的三位数就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与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就是2,最小的合数就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总)

一、能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某一方向观察看到指定图形的几何体。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2.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时,由于前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后面的小正方体、左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右面的小正方体、右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左面的小正方体或者是上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下面的小正方体,常会漏数被遮挡的小正方体............ 。例如: 图1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图2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在观察物体时,从正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层和几...................列.;.从上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列....................;.从左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层.............. 。 二、能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出几何体。 1.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了,这个几何体也就确......定了.. 。 2.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先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分析确定基本形状,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根据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综合分析,确定层数和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 3.数组合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可以先把这个几何体 分层、分行或分列统计,然后把每一部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加。 温馨提示: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温馨提示: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搭成几何体时,先从上面确定基本形状,然后从正面和左面确定层数 和每层的个数。 易错点:仅根据从某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判断几何体的摆法的,更无法确定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 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相交线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 B、CD相交于点O。ADCOB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v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v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baO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b也叫a的垂线。则记为:

a⊥b或b⊥a;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为O。书写形式:DAO∵∠AOD=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C书写形式:∵ AB⊥CD (已知)B∴ ∠AOD=90 (垂直的定义)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垂线的画法:BAl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上的一点A ,作l的垂线、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的直线l的垂线、工具:直尺、三角板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F EDCBA87654321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同位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如∠1和∠5,∠4和∠8。内错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如∠3和∠5,∠4和∠6。同旁内角:一边都在截线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观察物体(三) 1、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不同的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5、正确从固定方位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时,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6、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7、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第二章因数和倍数 2.1 因数和倍数 1、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倍数因数只考虑整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4、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②列除法算式找。 5、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②列除法算式找。 6、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A、列举法; B、集合法 7、1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8、一个数的因数只有一个,这个数是1。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9、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它本身。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 这个数。 11、常见的最大、最小 最大因数:数本身。最小因数:1。最小倍数:数本身。最小的自然数:0。 最小的奇数:1。最小的偶数:0。最小的质数:2。最小的合数:4。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 2.2 2、3、5的倍数的特征 1、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最新人教版2018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2018年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 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

部编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4、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8、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1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 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 5、7、9 的数。 15、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0、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21、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2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2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7、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8、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 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9、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30、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31、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2、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 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3、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棱,相对(也可以说是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 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3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1)(长+宽+高)×4 (2)长×4+宽×4+高×4 36、(1)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有8个顶点。 37、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 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 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 (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五、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 m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n 都是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a ≠0) ; 整 式 的 运 算

六、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a =1(a ≠0); 2、负整数指数幂:p 是正整数。 七、整式的乘除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p 是正整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八、整式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 )(a-b)=a 2 -b 2 2、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 两线相交 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1(0)p p a a a -=≠2 2 2 2 2 2 ()2,()2, a b a ab b a b a ab b +=++-=-+平行线与相交线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五(2)班姓名:张雨阳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和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开来:2是4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是12的因数(×)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平移、对称和旋转变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5、旋转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如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 6、旋转的性质: (1)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变,位置变了; (3)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叫旋转角;(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 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果两个整数(a、b)都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和(a+b)也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 ①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 ①正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 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 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V=sh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 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 ?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b a O

例如:如图,a 、b 互相垂直,O 叫垂足.a 叫b 的垂线, b 也叫a 的垂线。则记为:a ⊥b 或b ⊥a ;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AOD=90°时,AB ⊥CD ,垂足为O 。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 ,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D O C B B A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