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安全卫生执行的标准、规范

本工程建设,坚持贯彻执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卫生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采用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工艺、电气、仪表、土建等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施行)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施行)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2002版)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

《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1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T20643-1998)

《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 300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 Z 06-199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标准》(HG/T23001-1992)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则》(GB4387-200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T4200-2008)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2009,-2009,-2009)

《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2008)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XG1-200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环境因素分析

12.2.1地理位置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位于开阳县双流镇白安营村--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永温片区内,该基地紧靠国铁永-久线,厂址在永温站旁边,大宗货物可直接上站运输,距公司磷矿企业均30公里范围内。属典型的农业地区,无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环境敏感点。周围以内除兖矿在建5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外,没有其它大的重工业项目,且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环境容量大,空气质量好,环保压力小,制约因素较少。

气候条件

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最热为7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最冷为1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雨量为~;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2m/s,主导风向东北风,静风为10%;日照时数~1084.7小时;年平均雷暴日数:;地震基本烈度:6度。

工程概述

本工程是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一期:2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3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12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万吨/年氟硅酸铵装置、 20万吨/年磷石膏制石膏砌

块装置、1500万平方米/年磷石膏纸面石膏板装置;二期:40万吨/年磷石膏制硫酸装置、12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1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装置、万吨/年氟硅酸铵装置、 30万吨/年水泥掺和料、20万吨/年高塔生态复合肥装置、硫酸罐区、磷酸罐区、氨罐区、清净循环水站、磷酸循环水站、硫酸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脱盐水站及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设计项目所组成。

生产过程职业安全与有害因素的分析

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氨泄漏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硫化钠易燃,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结晶硫化钠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和易燃的硫化氢气体,硫化钠粉末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毒有害物料主要包括氨、硫酸、磷酸、氟硅酸、含氟废气等,当这些物质泄漏到操作环境中,易造成中毒、腐蚀等危害,接触时会造成皮肤灼伤;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对空气造成的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有高温操作或者是强放热反应,高温高压的蒸汽等,操作不当会造成烫伤;各类压缩机、风机和泵类的噪声。为此在设计中必须针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改造操作环境,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特性

(1)硫酸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

2SO

4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相对密度(水

=1),与水混溶。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属第类酸性腐蚀品。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急性毒性:LD

502140mg/kg(大鼠经口);LC

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Ⅲ级(中度危害)。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mg/m3。

(2)磷石膏

物化性质:石膏为白色结晶,无毒,具有磨蚀性,磷石膏由于含有少量磷酸而具有腐蚀性。

(3)磷酸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

3PO

4

,纯净的磷酸是无色,相对密度为(水=1,18℃),

熔点℃,高沸点酸,易溶于水。

危险特性: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急性毒性:LD

50

1530mg/kg(大鼠经口);2740mg/kg(兔经皮)。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mg/m3。

(4)氟硅酸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

2SiF

6

,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相对密度(水=1):,溶于水。

危险特性:不燃,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皮肤直接接触,引起发红,局部有烧灼感,重者有溃疡形成。对机体的作用似氢氟酸,但较弱。

(5)氟硅酸铵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NH

4)

2

SiF

6

,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毒,有

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等轴晶系密度cm3。β型为三斜晶系,密度cm3。溶于醇和水,不溶于丙酮。空气中稳定。长时间加热后β型会发生破坏,转变为α型。

危险特性: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与酸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受

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健康危害:误服或吸入会中毒。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可致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6)氨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NH

,有气味的无色气体,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

3

液化,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

危险特性: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Ⅳ级(轻度危害)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7)氢氧化钠

物化性质: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相对密度为(水=1),熔点℃,沸点1390℃。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危险特性:氢氧化钠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健康危害: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Ⅳ级(轻度危害)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8)硫化钠

S,又称臭碱、臭苏打、黄碱、硫化碱。熔物化性质:硫化钠,化学式为Na

2

点1180℃,相对密度(水=1)。硫化钠为无色或米黄色颗粒结晶,工业品为红褐色或砖红色块状。吸潮性强,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其水溶液

呈强碱性,在空气中易氧化,有毒。触及皮肤和毛发时会造成灼伤。硫化钠水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和多硫化钠。由于硫代硫酸钠的生成速度较快,所以氧化的主要产物是硫代硫酸钠。硫化钠在空气中潮解,并碳酸化而变质,不断释出硫化氢气体。工业硫化钠因含有杂质其色泽呈粉红色、棕红色、土黄色。比重、熔点、沸点,也因杂质影响而异。

危险特性:易燃,具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结晶硫化钠为强碱性腐蚀品。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结晶硫化钠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和易燃的硫化氢气体。对大多数金属有轻微腐蚀性。燃烧时释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硫化钠粉末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硫化碱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与皮肤和黏膜接触时有极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九水硫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产生硫化氢,接触酸类会剧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硫化氢气体,吸入会严重中毒。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属第类碱性腐蚀品。

健康危害: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口服后能引起。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9)碳酸钡

,六角形微细结晶或白色粉末,有α、β、γ三物化性质:化学式为BaCO

3

种结晶形态。工业品为白色粉末。有毒。相对密度(水=1)。α型熔点1740℃(),982℃时β型转化成α型,811℃时γ型转化为β型。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于酸、氯化铵或硝酸铵溶液生成络合物。1300℃时分解而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遇酸分解,与硫酸作用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微有吸湿性。

健康危害:本品为剧毒品,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800mg/kg。慢性中毒主要蓄积在骨骼上,引起骨髓造白细胞组织增生。严重急性中毒时,出现急性胃肠疾患,腱反射消失,痉挛,肌肉麻痹。口服后与胃酸反应,变为氯化钡而发生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重症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缺氧性脑病等。吸入高浓度碳酸钡粉尘可发生急性中毒。慢性影响:长期接触的人员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黏膜肿胀及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m3。

(10)过氧化氢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

2O

2

,熔点℃(无水),沸点152℃(无水),无水过

氧化氢相对密度(水=1)。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纯过氧化氢是几乎无色(非常浅的蓝色)的液体,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乙醇或乙醚以任何比例混合。不溶于苯、石油醚。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工业级分为%、35%两种,有微弱的特殊气味,是一种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爆炸性。过氧化氢自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如糖、、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在撞击、受热或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如锨、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和盐类都是活性,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健康危害:浓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可致接触性皮炎。LD50(mg/kg):大鼠皮下700mg/kg。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m3。

(11)氟化铵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NH

4

F,白色针状结晶。易吸湿。难溶于,易溶于水、甲醇,不溶于。相对密度。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32mg/kg。有腐蚀性。遇酸分解,放出腐蚀性的气体。遇碱放出有刺激性的氨。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危险特性:不燃,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32mgkg具强刺激性。

健康危害:口服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继之震颤、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能经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

按照-2007标准的规定,氟化物(以F计不含氟化氢)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mg/m3。

(11)碳酸钠

物化性质:,俗名、、,:Na

2CO

3

,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无气味。相对

密度。熔点851℃。遇酸分解并泡腾。溶于水和,不溶于。碳酸钠是一种强碱盐,溶于水后发生,使溶液显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进行,生成相应的盐并放出。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并结成硬块。很强,很容易结成硬块,在

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有3种:Na

2CO

3

·H

2

O、Na

2

CO

3

·7H

2

O 和

Na

2CO

3

·10H

2

O。

危险特性:不燃,具有腐蚀性,刺激性。

健康危害:该品具有弱和弱。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

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该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接触该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碳酸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3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6mg/m3。

(12)盐酸

物化性质:化学式:HCl,无色液体,有腐蚀性。为的水溶液(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有刺激性。由于浓盐酸具有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 (纯HCl) ,℃(20%恒沸溶液) ,相对(水=1):,相对密度(空气=1):。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

危险特性:不燃,具强、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能与一些活性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能产生剧毒的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出现眼,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牙齿及皮肤损害。

:LD

50900mg/kg(兔经口);LC

50

3124ppm,1小时(吸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

害程度分级:Ⅲ级(中度危害)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最高容许浓度为m3。

(13)尿素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含氮量约为%。cm3。℃。溶于水、醇,不溶于、。呈弱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三脲和。加热至160℃分解,产生同时变为氰酸。接触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有刺痛感;与熔化的尿素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烧伤。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尿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m3。

(14)甲基异丁基甲酮

物理性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分子式为C

6H

12

O,无色液体,有愉快气

味。相对密度为(水=1,25℃),熔点℃,沸点℃。溶于乙醇、苯、乙醚等,微溶于水。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闪点℃,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引燃温度459℃。

急性毒性:LD

50:2080mg/kg(大鼠经口),LC

50

:32720mg/m3,4小时(大鼠

吸入)。人吸入410mg/m3,头痛、恶心和呼吸道刺激;人吸入~m3,1/2人有眼鼻刺激感。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82g/m3×20分钟/日×15日,4/9死亡;大鼠吸入4000ppm×15月,致死。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15)含氟废气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F,熔点-83.7℃,沸点19.5℃,相对密度(空气=1,25℃)。无色气体或发烟液体,极易溶于水和醇。腐蚀性极强,除铅、蜡、聚乙烯、铂外,其它材料都受侵蚀,不能作为容器材料。氟化氢能和多种金属作用生成氢气。

危险特性:吸入:刺激鼻、咽、眼睛及呼吸道。高浓度蒸气会严重的灼伤唇、口、咽及肺。可能造成液体蓄积于肺中及死亡。122ppm浓度下暴露1分钟会严重

刺激鼻、咽、及呼吸道。50ppm浓度下暴露数分钟可能致死。皮肤:其气体或无水液体会造成疼痛难忍的深度皮肤灼伤。过量的溅到皮肤会造成死亡。眼睛:其蒸气会溶解于眼球表面的水份上而造成刺激。食入:不适用于HF气体。刺激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可能造成骨质硬化。慢性:长期处于弱氟化氢环境,也会产生腐蚀和氧化现象,从而伤害人体组织。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灼伤、骨质软弱及变化(骨质疏松症)。

急性毒性:LC50:1044mg/m3(大鼠吸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Ⅱ级(高度危害)。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16)硫化氢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

2

S,熔点℃,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25℃)。硫化氢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臭鸡蛋)气味。溶于水(溶解比例1:)、乙醇。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具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发烟硫酸或其它强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引燃温度260℃。

健康危害:强烈的,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对人体有剧毒,属高毒物质,中毒症状依浓度不同及吸入时间长短而异,通常开始出现头痛、恶心、疲劳、嗅觉迟钝,严重时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甚至引起肺气肿,空气中硫化氢在L以上时能引起死亡。

急性毒性:LC50:618mg/m3(大鼠吸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Ⅱ级(高度危害)。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17)硫酸钾

物化性质:化学式为K

2SO

4

,无色或白色六方形或斜方晶系结晶或颗粒状粉末。

具有苦咸味。熔点400℃,相对密度(水=1)为,闪点1689℃,溶解性:110 g/L

(20℃),易溶于水,不溶于、、。

危险特性:不燃,具刺激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具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该品粉尘,可引起慢性锰中毒,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

(18)二氧化硫

,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相对密度(空气=1),物化性质:化学式为SO

2

可溶于水及乙醇。危险性类别为第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肺气肿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6600mg/Kg,1小时(大鼠吸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急性毒性: LC

50

级:Ⅲ级(中度危害)。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m3。

(19)三氧化硫

,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与空气中水蒸汽能形成物化性质:化学式为SO

3

白色液滴而产生酸雾,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水能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长期接触酸雾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引起角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至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mg/m3。

(20)粉尘

粉尘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φ~5um的粒子,这种粒子被吸入肺内,对人体健康严重损害;少量的有毒粉尘危害更大,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后直接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如逸散到空气中,对呼吸道有刺激感,胸闷,常时间吸入会导致呼吸道疾病。

我国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总尘)为8mg/m3。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生产中涉及到具有易燃易爆、毒性或腐蚀性的介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高温、化学性伤害和粉尘等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生产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化学性灼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淹溺、腐蚀等;主要有害因素存在的方式有:噪声和振动、粉尘、高温等。

一、火灾爆炸危险

1)生态缓释肥装置原料氨为乙类可燃物,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2)工业级磷酸装置原材料硫化钠易燃,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结晶硫化钠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和易燃的硫化氢气体。燃烧时释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硫化钠粉末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磷酸萃取、反萃取、有机溶剂回收等工段的物料有机溶剂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属易燃易爆物质,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4)本工程的产品硫酸、磷酸、盐酸、氟硅酸,与大部分金属接触易产生氢气,氢气与空气混和当体积浓度达到%~%(V)时,遇明火、火花、高温物体和热源、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等,极易产生火灾、爆炸。

5)双氧水属助燃强氧化剂。

6)硫酸装置中产生的三氧化硫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7)生产过程中,在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在的场合,明火、火花、高温和

热源、静电、雷电等均可成为引起燃烧、爆炸的点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灼伤危险

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液体物料,如磷酸、氢氧化钠、硫酸、氟硅酸等一旦外泄或喷溅也会造成化学灼伤的危害。

1)磷酸、氢氧化钠、硫酸、氟硅酸、硫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当其溅到皮肤上以后,皮肤便很快被氧化腐蚀,使组织破坏,造成化学性灼伤,其中稀硫酸的灼伤能力最强。眼睛被溅入强酸后,严重的可致失明;如接触酸雾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慢性气管炎及齿酸蚀、口腔炎和消化道炎等;皮肤接触酸雾或稀酸可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皮炎。

2)本项目系统中,所有输送高温介质的管道、气体换热器、酸泵、酸管道等以及这些设施本身缺陷导致介质泄漏,均可引起灼烫事故发生。

3)对带压、加热的化工设备进行检修或生产中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时,可能发生复合性化学灼伤。

三、中毒与窒息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使用、排放或泄漏的有毒有害物主要有:磷酸、硫酸、氨、硫化氢、氟化氢、甲基异丁基甲酮、氟化铵、硫化钠、碳酸钡、氟硅酸铵、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物可使人体受到伤害。

四、腐蚀性危害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硫酸、氢氧化钠、磷酸、氟硅酸、氨、双氧水、碳酸钠、盐酸、硫化钠和含氟或含硫化氢酸性液体等均具有腐蚀性,因此对建(构)筑物、管道、设备、仪表、电气设施均可造成腐蚀破坏,影响生产安全。

五、粉尘危害

1)硫化钠的拆包装及投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磷酸、生态缓释肥、硫酸装置干燥及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六、噪声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风机,泵等。在生产中,工业性噪声比较严重,已成为危害工人健康和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部分岗位工业噪声级常达到92一115dB(A),超过了国家规定的85dB(A)噪声级标准。

长期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中从事生产活动,将使人的听力下降,严重者可造成噪声性耳聋,并有可能引起神经衰弱、高血压及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七、高温中暑危险

焙烧工段的沸腾焙烧炉沸腾层800℃~850℃,炉气出口900℃;余热锅炉进口烟气900℃、出口烟气350±20℃,均属于高温环境。由于高温设备表面散发的热量和辐射热,使一些生产岗位的环境温度升高,超过了工业卫生标准,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常常可产生高温、高湿、辐射热等特殊气象条件,影响着人体的正常散热功能,引起体温调节障碍和水分、盐分损失,以及心跳过快,血压降低,从而发生中暑。

八、静电、雷电、触电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在有易燃、易爆物存在的场合,静电放电、雷电放电均可成为引起爆炸的点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以及触电事故发生。

九、机械伤害的危害

本工程中使用较多的泵类设备,各种泵类及其与动力电机连接部位、反应槽、各类风机、各种贮槽中的搅拌器、翻车机系统、各类输送机转动部位、各类过滤机及其吊车、给料机、电动葫芦等相关设备及场所都存在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可能。

十、高处坠落事故

本项目各系统中高度大于2m的工作面进行操作或维修时的所有场所,如各类塔、反应槽、各类储罐、高架空输送管网、起重设施等设施和场所,在其工作面上进行维修、检查等工作时,若扶手、护栏等缺陷或损坏都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

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12.4.1 对自然条件中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1)气象影响:主要受风向、风压的影响。在总图布置上将有废气排放的工段设在厂区的下风向;将有废水、废渣排出点尽量避开办公区、人流密集处。所有建、构筑物根据当地最大风压进行设计。

(2)地质影响:根据地基允许承载力进行建、构筑物的基础设计。

(3)地震影响:根据当地地震烈度(6度)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4)雷电影响:所有建、构筑物和塔类、容器类、泵类均作防雷接地。

(5)暴雨影响:按最大暴雨强度、日最大降雨量设计雨水管道。

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

一、防火防爆措施

1)全厂总平面布置在满足有关防火、防爆及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装置尽量采用露天化、集中化和按流程布置,并考虑同类设备相对集中。这样不仅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能节约投资和降低能耗,便于安全生产和检修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厂房间按规范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装置区布置成环行道路网,以便于消防车灭火作业。

消防措施采用化学消防和水消防相结合的消防措施,具体消防设计详见消防章节说明。

2)根据装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不同,进行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装置建构筑物耐火等级按不低于二级设计。屋盖设计和开窗大小考虑必要的泄爆面积,楼、地面采用不易发火的材料。所有控制室均在防爆区域外,控制室临近主装置侧采用钢筋混凝土防爆墙,以防装置区发生爆炸危及控制室。

3)本工程有硫化钠、氨、甲基异丁基甲酮等介质存在的区域等为防爆区域。电气设备根据安放场所的防爆区域的不同,严格执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规定,配置相应的防爆型或隔爆型电气设备;室内照明采用低压并有防护罩灯具。

4)对于易燃、易爆危险物料,在工艺控制系统中设有越限报警系统和连锁自保系统,确保在误操作或非正常状况下,危险物料始终处于安全控制中。对有可能超压的塔、容器等设备设置安全阀及放空系统。所有有易燃、易爆危险物料的场所均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在中央控制室设立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系统,监测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情况,异常时报警。

5)生产过程中的正常操作、监测、参数调整都在控制室通过DCS系统进行,并设有自动的声光报警和联锁系统,以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设有防止超压引起爆炸的防爆泄压措施及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如:安全阀、爆破片、放

空阀、排污阀、切断阀、逆止阀、阻火器、阻火阀等。

6)全厂严禁烟火,设备和管道的检修、在厂内的技改,动火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规定执行。

7)凡容易发生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设置安全标志,对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涂有安全色;对阀门布置比较集中,易因误操作而引发事故的地方,在阀门的附近均有标明输送介质的名称、符号等标志;对生产场所与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

二、防毒、防尘、防腐蚀措施

本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规定。

1)防毒

对毒物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下,布置为敞开式,防止有毒物积累。设备、管道之间的连接设计要考虑密闭措施,对可能逸出毒物的生产应尽量采用自动化操作。

选用先进可靠的机泵、阀门、管道、管件,对受压操作的设备和管道,加强维护与管理,严禁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使有毒介质操作岗位介质浓度均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浓度以下。排出的有害废气经收集处理后液体送回系统,不凝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在分析化验室有可能散发有害气体的岗位,设排气系统,气体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有可能泄漏易燃有害气体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并把信号引入DCS系统报警。

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高度自动化操作。采用DCS集中控制,设置集中控制室、工人操作值班室、分析化验室,与工艺生产设备隔离,值班操作人员除在生产现场巡回检查外,基本上在装有空调及采光照明适应的操作室内进行工艺系统全过程的操作和监控。本工程各主要操作步骤均可在室内遥控进行,这就给操作人员的安全带来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证,劳动条件也得以大大改善。

对有毒岗位设置洗眼器并配置必要的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及防护眼镜等应急防护用品,以便事故时能及时自救。

2)防尘

本工程对有粉尘产生的场所的设备,采用密闭式操作或设置捕尘设施,保持

在负压下工工作,含尘气体通过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收尘后,使气体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排放。同时加强车间的通风,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

3)防腐蚀

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物料可能会对设备、管道、仪表、电气设施等会造成腐蚀破坏。在设计中对与腐蚀性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选用耐腐蚀材料,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建构筑物设计采用耐腐蚀的建筑材料和涂料。凡有腐蚀介质作用的建、构筑物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要求作防腐蚀处理;防腐蚀建、构筑物的构造节点以采用国家标准图集的相关做法;有气相腐蚀的建、构筑物,其梁、柱及天棚顶面及墙面应刷防腐涂料;外露金属构件(如钢平台、楼梯、栏杆等),在除锈、除污、除尘后应刷防腐涂料。

三、防雷、防静电措施

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和管道要求作防静电接地保护,其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所有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及生产装置属于第二类防雷保护,其它建构筑物及生产装置属于第三类防雷保护,并设接地体装置。并满足规程规定的接地电阻要求。

所有正常情况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需可靠接地.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公用接地网,并与全厂接地网相连。

生产装置场所装设必要的照明配电箱,供照明灯具和插座电源用。

工作照明灯具按环境条件、厂房结构及工艺生产装置的条件选型和配置。光源一般选用混光灯、荧光灯等,并满足照度标准要求。

事故照明灯具按环境条件、工艺生产要求及安全要求选择和配置,选用内附有蓄电池的应急事故照明灯具。

四、防噪声措施

在工艺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选用先进、低噪设备。

对产生噪声较大的空气鼓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现场只作巡回检查。针对管路噪声,设计时尽量防止管道拐弯、交叉、截面剧变和T型汇流;对与机、泵等振源相连接的管线,在靠近振源处设置软接头,以隔断固体传声;在管线穿

越建筑物的墙体和与金属桁架接触时,采用弹性连接。

为确保厂界噪声达标,除采用上述治理措施外,设计中根据总图布置情况、在厂区合理绿化,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另外,出入高噪声区的人员必须佩戴耳罩或耳塞等防护用具或采取限制操作时间的方法,保护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操作室、休息室采用双层玻璃窗等隔声措施。经消声、隔音后噪声可降至85dB (A)以下,可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五、防高温措施

所有高温设备及管道设有保温隔热措施。对高温设备和管线尽量考虑避免设置在人行通道和人员经常接触处。合理配置蒸汽管道接头,以防物料喷出而造成烫伤。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岗位设置机械通风,在一般休息室、生活室设电风扇,控制室设空调系统。由于生产介质温度较高,对于表面温度>60℃的设备和管道,距地面或工作台高度以内者,距操作平台周围以内者,均设有防烫隔热层,可保护操作工人的安全。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必须保护面部,戴防护眼镜,并穿长袖上衣、长裤子、戴防护手套等不使皮肤外露。

六、生产中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为避免生产中由于误操作等因素带来的不安全,皮带运输送机上有安全保护开关如防偏开关和紧急制动开关;压缩机、循环泵、给料泵等传动设备均采取了联锁控制装置;各种动设备现场均有电流表和启动开关,控制室不能对动设备进行启动,以保证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生产过程中对流量、温度、液位等主要参数进行自动控制,并设有报警、联锁控制等系统,由DCS系统执行,以保证安全生产操作。

七、其他防护措施

1)凡机械转动连接部位均设防护罩,吊装孔设盖板;凡高温(外表温度>60℃)的设备、管道在人行过道处,均采用隔热材料隔离,以防烫伤。

2)凡易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按规定设计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

3)各种起重设备的选型、安装执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要求,并对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以保证起重作业的安全。

4)对于设备的检修、起吊、安装,均采用电动起重机进行作业。固体物料的运输均采用机械设备作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5)在装置投入运行之前,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特殊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穿戴相应的安全防护帽、衣、手套、鞋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6)生活服务设施:本项目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工人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八、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1)安全色

化工装置安全色执行《安全色》(GB2893-2001)规定。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桶、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以及严禁人员进入的危险作业区的护栏采用红色。车间内安全通道等采用绿色,工具箱、更衣柜等采用绿色。化工装置的管道刷色和符号执行《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7231)的规定。

2)安全标志

化工装置安全标志执行《安全标志》(GB2894-1996)规定。在化工装置区、化学品库等危险区设置永久性“严禁烟火”标志;在危险部位设置警示牌,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在阀门布置较集中、且易误操作的地方,在阀门附近标明输送介质名称或设明显标志;生产场所、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设置明显标志和指示箭头。

九、中毒急救措施

各车间(操作岗位)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置各种必须的防护用具和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装置内设有更衣室、厕所等设施。岗位上有洗眼器及冲洗水龙头。一旦发生急性中毒,首先以最快的速度把中毒者移出中毒区域;移至空气新鲜处,先进行现场急救,同时用电话呼叫急救车紧急救护,或直接送医院急诊室。对中毒者抢救的同时,要迅速采取一切措施切断毒源,抢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十、事故的应急措施

1)生产车间和罐区的地面均设置防渗漏水泥地坪,罐区四周建有围堤;设有事故池,在发生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时,可将生产设备、管道中的物料排放至事故池中,以保证安全。

2)各生产装置均设有事故联锁、紧急停车联锁系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停车,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本装置设有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UPS),当总电源中断时,可为DCS及

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知识普与竞赛试卷

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知识普及 竞赛试卷及答案 1.2015年8月29日第(C)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的规定进行了新修正。 A.七 B.八 C.九 2.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A)年以上有期徒刑。 A.五、五 B.三、七 C.五、七 3.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B)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三、五、七B、三、三、七 C.三、三、五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这属于(B)。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5.刑法修正案(A)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A.第一百三十九 B.第一百四十 C.第一百四十一 6.《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B)。 A.起诉 B.控告 C.仲裁 7.《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C.发现事故隐患自己先排除再向工会报告 8.《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有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C)权利。 A.日常监督 B.日常管理 C.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9.《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等,这是指从业人员(A)。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主要学习劳动法中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制度和劳动标准,其中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意义、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问题。目的主要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时分配:2学时 重点、难点:11、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 重点、难点: 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与解决 作业:1、试论政府在劳动保护中的职责 2、用人单位劳动保护的义务? 辅导安排:随堂辅导 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概念 (一)概念:也称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和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不安全(危险)和不卫生(肮脏)因素,劳动安全卫生作为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所谓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的权利。从法律上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内容是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危险和肮脏因素转化为伤害和疾病的情形加以控制,并在危害发生后对劳动者给予补偿;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二)特征:主体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卫生条件。 二、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原则及意义 (一)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雇主责任原则” (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伤亡事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劳动力。 3、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中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二)用人单位的义务 第二节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 一、安全技术规程 (一)概念: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劳动安全卫生执行的标准、规范 本工程建设,坚持贯彻执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卫生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采用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工艺、电气、仪表、土建等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12.1.1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1.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12.31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2011.12.1施行)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002.5.12施行)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2002版)12.1.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 《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1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T20643-1998) 《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 300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 Z 06-199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标准》(HG/T23001-1992)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则》(GB4387-200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T4200-2008)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1277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Labor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焦化生产作业高温、粉尘、有毒、有害因素较多,应定期对生产岗位的毒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制定减少毒害污染的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2.防尘、通风、降温设施必须有专职人员管理,并应定期检修和清扫、维护。遇有损坏应立即修复,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的需要。 3.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沟、池,应有围栏或盖板,并经常检查是否遭破坏,保证员工劳动生产与行走的安全。 4.工作场所的光线应该充足,采光部分不得遮蔽。 5.经常有水或其他液体的地面,应该注意排水和防止液体渗透。 6.原材料、成本、半成品应按定置管理要求堆放,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与通行。

7.加强设备保养,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减少毒害污染。 8.必须根据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按规定配备符合安全卫生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并督促员工的正确使用。 9.高温季节必须组织清凉饮料供应,并保证符合卫生要求,以防员工中暑或中毒。 10.对有毒有害岗位员工应按规定组织他们参加体检,患有职业病或其他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岗位,安排其他工作。 11.按规定做好女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12.经常对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少或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2018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

2018 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答案 CABBA,BCCAB,BACAB,CAABA,BACBA,BBBCB,BBCAC,CBABB,ACBBC, BABCC,ABACA,ABCBA,BBCAC,BABAC,ABCAC,CBBAC,BAAAB,BCABA, BCBBA,ABABC

2018 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答 案 1.2015年8月29日第(C)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安全生 产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的规定进行了新修正。 A.七 B.八C九 2.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 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 恶劣的,处(A)年以上有期徒刑。 A.五、五 B.三、七 C.五、七 3.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B)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三、五、七B、三、三、七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 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这属于(B)。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 5.刑法修正案(A)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 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A.第一百三十九 B.第一百四十 C.第一百四^一 6.《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021)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 定(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3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021) 1总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加强防尘防毒的有关规定,为促进水泥工业的发展,使水泥工厂的设计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以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新建、扩建、改建、技改工程和引进的水泥工厂及其矿山劳动安全卫生设计。 1.0.3本规定只包括工程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与要求,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自身应配套的安全装置等内容不纳入本规定。

1.0.4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定和程序进行,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 1.0.5水泥:工厂的设计应提高生产机械化利自动化程度,对生产过程中各项不安全因素,应遵循清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实行文明生产。 1.0.6水泥工厂的设计,应积极贯彻“清洁生产”的思想,采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减少尘源,控制污染。 1.0.7设计单位在可行性论证时,应对拟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同时作出论证,并以专门的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必须按规定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并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完善初步设计, 1.0.8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具体落实初步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和在初步设计审查中通过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审查意见。如有重大的方案变动,必须征得初步设计主管审批部门的同意。 1.0.9设计中应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材料及不产生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在论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内容之前,先阐明有关我国与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统称为劳动保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通常把这种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称为职业安全卫生,而苏联、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和我国等则称之为劳动保护,名称虽然不同,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中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从定义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是保护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但是,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国家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 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由于劳动过程中(工具设备和

生产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若不加以保护将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例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火灾害等事故;工厂生产可能发生机器绞碾、电击电伤、受压容器爆炸以及各种有毒草有害物质的危害等;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事故;农业生产可能发生机农业机械伤害、触电、农药和化肥中毒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甚至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另外,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人及组织行为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也有影响。如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会造成过度疲劳,积劳成疾,并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过于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的劳动,也会给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重伤口事故是指符合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关于重伤事

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1 目的 1.1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及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XXXX 人事处人事管理岗位工作人员。 3 内容 3.1 负责XXXX 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民主评议等工作。 3.2 协助总厂做好处级以上后备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和调整等具体管理工作。3.3 负责做好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 3.4 负责职工岗位聘任及管理工作。 3.5 参与定编定员的研究确定工作掌握干部编制情况。 3.6 负责XXXX 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3.7 负责XXXX 专业技术人员晋职前的摸底等工作。 3.8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推荐工作。 3.9 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以考代评组织工作。 3.10 负责各类人员学历的认证审查鉴定上报等工作。 3.11 负责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推荐和管理工作。 3.12 负责XXXX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取证注册管理等工作。 3.13 配合各有关部门完成各种资质换证等工作。 3.14 负责XXXX 干部统计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所需干部统计数据和资料。3.15 负责全院职工调出调入及院内调动工作并办理手续。 3.16 负责制定大中专毕业生需求计划及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分配及入院教育工作。 3.17 负责调配的各项业务工作以及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 3.18 负责办理解除劳动合同辞职人员的手续。 3.19 负责XXXX 因公出国出境人员有关政审材料。 3.20 做好人事档案和技术档案的整理保管工作履行查阅借阅和转递手续开展人

事档案利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21 配合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 1、为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责任书。 2、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坚持生产经营服从安全需要的原则,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3、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细则,同时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4、各部门负责人要坚决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定岗定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不留空白。 5、各部门必须设立安全生产检查员,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每月将安全检查记录上报安保部,积极配合安保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6、各部门必须加强本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务必使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提高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8、各部门负责人要教育引导本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多提有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9、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必须按规定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事故发生后没有整改措施的不放过;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 二、生产车间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1、为贯彻公司《防火安全制度》,保证员工人身和设备安全,使生产顺利进行,针对生产车间环境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2、车间内要保持环境清洁,各种物料码放整齐并远离热源,注意室内通风。 3、保证车间内防火通道的畅通,出口、走道处严禁摆放任何物品。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0049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包括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主要有3个方面。 ①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 a.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及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及各种快速自动开关等。 b.电刨、电锯、砂轮及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所安设的防护装置。 C.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上的防护装置。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9.1编制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19.1.1 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该醒目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力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19.1.2 国家及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 号令(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 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2000 年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 年版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 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9.2职业安全 19.2.1工业毒物 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大。常用LD50 表示半致死量。毒性分级如表19-1 所示: 表19-1 毒性分级表 19.2.2 本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性 (一)本项目主要物质有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其危险性如下所述: (1)苯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相对密度(d154)0.8787。熔点+5.5℃。沸点80.1℃。闪点(闭杯) -11.1℃。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毒性作用:丁烯被认为是一种纯窒息剂,在高浓度下有麻醉作用,丁烯有一种愉快的气味,浓度达0.8~1.0mg/l,较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粘膜刺激,头痛、嗜睡、血压微升。一般情况,在低浓度下较长时间接触或在高浓度下相对短时间接触,对人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 93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LD50: 4700 毫克/ 公斤(溶剂苯) 急性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 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轻度中毒病员,一般经脱离现场与及时对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新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 议(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新版) 1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及意义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内涵如下文所述:劳动安全卫生(LaborSafetyandHealth)是指生产过程中不致于对劳动者或其他人员的人身造成伤害或产生职业病、精神和健康构成威胁、财物导致损失的状态。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一般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E”对策:技术措施(Engineering)、教育措施(Education)、强制措施(Enforcement)。劳动安全卫生标准(LaborSafetyandHealthStandard)是指为实现劳动安全卫生而制订的准则。它以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人员制定、专家讨论、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颁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般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 第一章劳动保护概述 第一节劳动保护的概念 劳动保护,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危及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所谓直接的因素,如矿井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灾、火灾;机械加工可能发生机器绞碾、电击电伤;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有毒有害作业可能发生职业病害;等等。 所谓间接的因素,如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造成过度疲劳,容易发生事故或积劳成疾;女工从事过于繁重的劳动或有害特殊生理的作业,造成危害;等等。 为了消除这些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都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国家采取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属于组织措施的有,制定劳动保护方针政策;进行劳动保护立法,制定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政策;建立劳动保护管理机构;总结劳动保护工作经验,交流劳动保护情报和信息,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实行劳动保护监察,依法强制企业重视劳动保护工作。 属于技术措施的有,开展劳动保护科学研究,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和封闭化,达到本质安全;应用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技术,消除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供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提高预防能力、补偿特殊损害,以减轻危害程度;等等。 我国劳动保护的完整概念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以及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第二节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和指导方针 一、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劳动保护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加强劳动保护,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 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编号:XWHA-DL-1008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类型:电子版 动力能源部 修订记录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和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第二条“三同时”管理的范围 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一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革新、挖潜工程项目以及生产部内部小改小革和技术改造(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均属于“三同时”管理的范围。 第三条“三同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先天不足,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为使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在公司得到认真贯彻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三同时”职责 第四条动力能源部的职责: (一)参与水、电、风、气(氧、氮、煤、蒸)在建设项目立项和

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 (二)在组织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对安全条件同时作出论证,并将论证内容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国家有规定的建设项目,委托设计或研究单位进行项目劳动安全性预评价,做出预评价报告; (三)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第三章“三同时”管理工作程序 第五条“三同时”管理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几个主要阶段始终。为保证项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竣工验收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六条可行性研究阶段 公司计财部(或业主单位)在委托编制(提出)项目建议书时,应有专门的一节对该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特点进行说明,并提出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的原则要求,将所需资金一并纳入投资计划,同时编报。 公司计财部(或业主单位)在委托编制项目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编制专门的一篇对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论述,对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公司计财部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并委托有安全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安全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专业技能》精讲班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知识要求】 本节应当明确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和内容,并掌握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与审核的方法,以及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方法。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分值约为2-3分;专业技能部分,曾出现简答 【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卫生负全面责任。 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对安全卫生负直接责任。 总工程师:负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各职能部门、各级生产组织负责人: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卫生负责。 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习题训练 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在各自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A.工人 B.企业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 参考答案:A 2.企业的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 A.全面责任 B.担保责任 C.直接责任

D.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参考答案:D 【知识点】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劳动卫生措施,辅助性设施建设、改善措施以及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措施等。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是防止发生工伤事故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劳动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习题训练 1.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 B.劳动卫生措施 C.辅助性设施建设 D.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参考答案:D 五、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潜伏于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管理行为中的安全缺陷进行预防、报告和整改的规定。其要点为: 1.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 4.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 【知识点】

劳动安全卫生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指企业提供给职工工作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劳动保护措施。一般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文职人员而言并不需要详细,而对于在车间或者生产场地从事生产性质工作的职工需要进行说明。 本章注意的地方在于: 1.具有危险性特种作业资格问题; 2.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 第五十二条劳动保护基本原则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注解】本条中的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要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是指关于消除、限制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设备、生产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统一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分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立法】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1994-09-05 劳办发[1994]289号) 第五十三条劳动保护“三同时”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注解】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本条中的“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指劳动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本条第(二)款被称为“三同时”,《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198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8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规定》和1992年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对“三同时”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什么

律伴网(https://www.doczj.com/doc/5018324420.html,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什么 它是一种技术规范,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生产工艺、生产工具、设备安全卫生标准、安全卫生专用装置、用具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标准。它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管理和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执行安全卫生监督的法定的技术依据。其具体要求是: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员会的安全管理部门,各地区劳动部门,应将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纳入劳动安全卫生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各地区在制订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或规程时,应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公布;制订标准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可靠为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有200多项。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显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通过制订各种技术标准,为生产工具和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厂房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制订劳动安全管理标准,把管理系统的活动内容、相互间关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可使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保护法规的具体体现。它使劳动保护法规体系日臻完善,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检查、检测和检验工作提供依据,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这是由于它涉及到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决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经发布,必须贯彻实施。涉及安全卫生的产品(如劳动防护用品、起重设备、电气设备等)必须进行安全检验,获得安全标志以后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18324420.html,/

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管理办法

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保证员工在人事作业活动,身体不受伤害或危险,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 安全卫生保护工作条件,达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管理工作。 3、职责 3.1公司工会负责监督检查项目经理部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 3.2人劳部负责编制员工健康体检计划,并组织自有员工体检工作。 3.3 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机关的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 3.4 生产部负责控制、监督检查分包方劳动保护及未成年工的使用。 3.5 分公司/项目部负责自有员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及劳动保护工作。并协助 公司作好自有员工健康体检工作。负责对本项目分包方劳动保护的监督检查。 4、程序 4.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要求 4.1.1 所有进场人在岗员工都应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履行 各自岗位职责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和义务的意识。 4.1.2教育每一个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坚持文明施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 4.1.3 为每一个员提供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指导其正确使用和维护保 养设施。 4.1.4 安全员应履行职责、权限做好日常性的监督与检查。 4.1.5 劳资员对作业人员的年龄进行核查避免施工现场发生使用未成年工现象。 4.1.6 所有员工都应接受安全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监督与检查。

4.2劳动安全卫生责任 4.2.1所有员工都必须了解并熟悉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并执行劳动保护各项规程、规范与标准。 4.2.2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并执行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接受监督检查。 4.3劳动安全卫生权力 4.3.1员工应当享受到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对于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行为有权拒绝、检举、揭发以至控告。 4.3.2 女员工应当按规定享受到“五期”保护。 4.3.3 分包方员工在生活卫生方面应当得到不断改善。 4.4员工的健康体检 4.4.1公司特殊作业人员每二年体检一次(机动车驾驶员每年一次)。 4.4.2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如:油漆工、电焊工、防水工、木 工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电工等)必须接受指定的医院职业病预防体检。 4.4.4分包方的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健康体检。 4.2.5炊事人员必须接受健康体检,并办理《健康证》后上岗。 4.2.6对查出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应令其离岗。 4.5夏季作业项目经理部应有专人负责采购防暑降温用品。 4.6公司工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本程序的运行每半年度检查一次,并作好纪录。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4.1员工体检计划 4.2员工体检表 4.3健康证(炊事员) 4.4劳保用品发放记录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容(通用版)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 容(通用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15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容(通用版)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分一般监察、专门监察和事故监察三种类型。 一、一般监察 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近几年来,在一般监察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频率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如有的省市制定了一般监察的考核标准,编制成监察程序表,按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时休假、培训教育、事故调查等方面确定了几十项内容,这样就使一般监察做到了考核目标明确,标准统一。 一般监察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不定期监察。这种活动,有的是进行全面的劳动安全检查,有的是对某些伤亡事故或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2·按照检查考核标准检查。部分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系统工程原理,全面提出了用人单位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安全效果等方面的检查项目,规定了具体的检查内容和评分系数。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依据这些标准,对用人单位实施定期检查、考核和评定,并分别授予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合格单位或不合格单位的标牌,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3·根据举报进行监察。监察机构根据职工对劳动保护事件的投诉和工会组织的检举、揭发、派员调查,依法进行处理。随着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劳动合同制的推广,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的有关劳动保护争议逐渐增多。根据举报进行监察,可更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专门监察 是针对特殊问题进行的监察。它包括: 1·对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监察。 又称为“三同时”监察,是指对生产建设性项目或技术改造项

劳动安全与保护

劳动安全与保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做到安全经营、文明生产,根据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工作休息时间 第二条公司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员工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30~17:00,中午12:00~13:30为午餐时间。 第三条员工加班加点应由部门经理、主管安排或经本人申请而由部门经理、主管批准;员工经批准加班的,依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加班加点应在不损害员工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每人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第四条公司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和公休假日及探亲、婚丧等带薪假: (1)公休假日:星期六、星期日; (2)法定休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节3天、国庆节3天。 (3)年休假:满一年未满十年者7天,满十年未满二十年者10天,满二十年未满三十年者15天,满三十年以上者20天。 (4)婚假:员工本人结婚,可享受婚假3天;晚婚者(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增加10天。 (5)丧假: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可享受丧假3天;员工配偶的父母死亡,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可给予3天以内的丧假。 (6)产假:女员工生育,可享受产假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

产的增加30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者(24周岁以后生育第一胎)增加产假15天;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的增加产假35天,产假期间给予男方看护假10天。 (7)、探亲假: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与配偶或者父母不住在一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内回家居住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的,可按规定享受探亲假。 第三章工作条件和安全防护 第五条公司应为员工提供劳动立法所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工具,制定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 第六条公司努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每月向员工支付一定数额的劳保用品费,每两年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体检。 第七条公司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熟悉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八条公司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经理(或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的安全问题负责,法定代表人对全公司的安全问题负责。 第九条公司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不安排女职工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劳动。 第四章医疗、工伤保障制度 第十条公司依法为员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依法支付应由公司负担的社会保险待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