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习题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习题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习题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习题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作为放大镜的应用

例1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看出,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也可从成像原理得出结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不变,而随着物体的远离透镜,过光心的光线越来越平缓,所以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大。也就是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所以答案为B。

例2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手拿凸透镜,并伸直了手臂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距远大于两倍焦距,所以会成像在手内侧稍大于一倍焦距处。而人的眼睛在一个手臂以外,所以进入人眼的光线肯定是折射光线汇聚成像后再分开的光线,我们看到就好像是从像发出的。这个像肯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答案是C。而选项A中并非所有进入人眼的光线都是从像发出来的。

二、作为放映机镜头的应用

例3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解析:这是一道凸透镜的应用题,电影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变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胶片距透镜焦点的距离越近,屏上成的像越大,同时,屏离透镜越远。

凸透镜成像,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此时像离凸透镜越远(实像、虚像都有这个规律)。反过来,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实像越小,像越靠近焦点。凹透镜成像,物体体离凹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越靠近虚焦点。

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三、作为照相机镜头的应用

例4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后是暗箱,胶片装在暗箱底部,胶片相当于光屏;当拍完合影后,再拍单身像,像要变大。成像时要使像变大,物距应减小,同时增大像距,即拉长暗箱或使镜头前伸。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例5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A.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B.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C.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D.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解析: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要在胶片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应将暗箱

适当拉长一些,同时,胶片上的像将比原来的像略大一些。

本例中,池底的物体在有水与无水两种情况下,相对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是不同的;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池中有水时相当于物距减小了。根据成像原理可知,正确选项为C。

例6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A.10mm之外B.略小于50mmC.略大于50mmD.等于50mm

解析:航空摄影是指在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由于物体距离凸透镜非常远,可以看成从无限远处入射的光线,它所成的像应当略大于焦距。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评注】解决有关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应用的问题都离不开凸透镜成像规律。而掌握这些规律的最好方法就是画图,因此,同学们在课下应反复画物体在凸透镜不同位置的成像光路图,在这个基础上熟练掌握知识点分析中所列的表格,再做这种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四、作为眼镜的应用

例8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粗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可先不用管“度数”的概念是什么,应首先测出镜片的焦距。

(1)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斑)最小、最清楚;

(3)以米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

计算公式,镜片度数。

光学作图及典型题

一、成像知识回顾

1.成像的主要原因

a.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b.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等。

2.成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主要有:虚与实、倒与正、放大与缩小或等大。

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不仅能用眼睛看见,还能用光屏接收并保存下来;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倒与正”、“放大、缩小或等大”都是物体所成的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像的动态变化

当物体相对光学器件运动时,所成的像的大小、像离光学器件的距离都有相应的改变,初中阶级主要考查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整理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侧虚像正,物像异侧实像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则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调。即: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

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物体向焦点运动,所成的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二、作图要点

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

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

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作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三、热点问题分类精析

1.平面镜成像问题

例1如图1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图 1

精析:本题关键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即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接SS’并作其中垂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它问题迎刃而解。答案如图2所示。

图 2

2.凸透镜成像问题

例2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精析:“正立”与“倒立”是相对的,是相对一定参照物而言的。放映幻灯片时,大家在屏幕看到的确实是“正立”的像,这里说的“正立”是以日常生活中处于常态的景物为参照物而言的,而光学中说的“倒立”与“正立”是以物为参照物而言的。像与物同向为“正立”;像与物反向为

“倒立”。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是倒(以常规景物为参照物)插在幻灯机的光源与镜头之间的,屏幕上的像相对于幻灯片上的图而言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组成,否则为虚像。幻灯机屏幕确有光线会聚,故是实像。正确答案为应为D。

3.动态的成像问题

例3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如图3所示),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图 3 图4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精析:解题关键是判断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是怎样运动的。如图4所示,设小球从桌面A滚动到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A’和B’,可以知道A’和B’位于竖直方向,且有A’B’=AB。所以小球在镜中的像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选B。

四、典型题练习

1.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

3.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点。

4.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5.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

6.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7.下面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甲乙

8.如图是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

象,图中________为分界面;界面的________边是空气;∠________

为入射角;∠________为反射角;∠________为折射角。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

10.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弄懂眼睛之理应对眼镜考题

从近几年全国中考试题来看,由于眼睛和眼镜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中学生视力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所以成为中考的热点、重点。这部分知识主要考查眼睛结构及其成像原理和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例(09年成都)图1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精析:此题多次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形式各异,但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1.正常眼成像原理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主要是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如图2。

2.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现象: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3。

成因:

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适当的将光发散,如图4。

(3)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现象: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5。

成因:

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如图6。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来看每幅图对应的物理意义。图①说的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②说的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的是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图④说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D

点拨:给“眼睛”配“眼镜”类考题,弄懂成因是解题法宝,搞清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关键。,

变式一:明理类

(09年河南七地市联考)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解析:人们发现佩戴眼镜在舒适性、方便性等方面的缺点,于是,近视的人们期待的“一劳永逸”解决近视的方法应声而出──激光手术。我们知道近视眼是指光线进到眼睛后不能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所以通过激光来“消融”凸起的角膜,也就是说让“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系统变薄些,使它们对光的偏折能力减弱。

答案:弱

变式二:探究类

(09年衢州)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

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正常水瓶做实验时,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解析: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焦距,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近视眼的焦距较短,远视眼的焦距较长。

答案:A

巩固练习:

1.(09年雅安)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2.如图8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向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

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加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___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习题答案:1.近视眼凹;2.右;3.大于发散。

从“规律”中寻找“规律”──凸透镜考点全解析

初中阶段的光学知识总体来说是三类:光的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如凸透镜成像。这三类光学知识尤以光的折射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最为频繁,而凸透镜成像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另外还有很多同学觉得凸透镜成像也是一个难点。下面我们就想通过对一些经典例题的分析,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遇到这类知识的题有所帮助。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

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

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

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

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不信?我们举例来说明吧。

例1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缩小倒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虚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

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物距31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为A 例2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A.应该放在BC之间某处B.应该放在AB之间某处

C.应该放在B点D.可能分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分析: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那肯定是实像。根据前面得到的知识点④可知凸透镜应在AC之间。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结合知识点⑤,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应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也就是说A到凸透镜距离应该比光屏到凸透镜距离远,所以应在BC之间地,答案为A。

例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 时,所成的像()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分析: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我们把它写成f

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移动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主要是知识点⑧,成实像时,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所以a点像最小,d点像最大,e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从a移动到b时,物距变小,像要变大,像距也会变大。

例5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分析:在这里我们知道了物距和像距,根据总结出的知识点⑤,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像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物体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在2倍焦距以外。15cm小于30cm,15cm 应该是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30cm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比较多,但都是可以用我们总结归纳出的知识来解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我们发明了很多诸如照相机之类的光学元件。

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那么被拍照的景物就应该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这时幻灯片,胶片就要放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又因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就要倒放在幻灯架上。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这时被观测的物体必须放在焦距以内。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对这些光学元件的考察在中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例6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的实像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缩小的正立的实像D.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这种题相对简单,照相机就是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答案选D

例7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分析: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10cm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些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它来观察较小的物体,就是说把它当成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答案是B。

对于这种直接套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对这些元件考察的,我们不再举例分析,还有一些稍微复杂的,需要我们结合我们所归纳出的知识来推理。

例8班里组织春游,一位同学拿着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照时,由于疏忽,镜头盖恰好遮挡了相机镜头的一半,那么这张照片洗出来后()

A.照片上没有景物B.照片上的景物只有一半

C.照片上的景物半明半暗D.照片的全部景物都比正常拍摄的暗些

分析:根据知识点⑥,我们知道,挡住进入镜头的部分光后,会使像变暗一些,因此答案为D。

还有更复杂的一些题型,如:

例9放映幻灯片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分析:做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银幕到幻灯机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当像有些小而想使像变大一些,根据我们推出的知识点⑧: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可知,要使像变大一点,要减小物距而增大像距。幻灯片靠近镜头而幻灯机远离银幕,答案选D。

在这里对知识点⑧一定要很熟练,如果知识点都不熟练,就谈不上去分析了。我们再举一例来对这一知识点加以理解吧。

例10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分析:先拍的是全身像,又拍了半身像,同样大的底片上,半身像相对于全身像来说,像是变大了,根据知识点⑧:像变大时像距变大,镜头向前调节,远离底片。物距变小,照相机靠近该同学。所以答案应是A

像这类如何调节物距,像距的题型,在考试中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这个方面都觉得无所适从,通过我们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有些理解了呢?

用两组凸透镜组合能够制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显微镜中先用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远远提高了放大的倍数,使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望远镜中物镜先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再把这个像放大,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的眼睛中,眼球也好像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在视网膜前就会聚,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光斑了,这时配戴凹透镜(近视镜)就能矫正这个问题。而远视眼则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的一点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也形成了一个光斑,这时配戴凸透镜(老花镜)就能矫正。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考察在中考也很多,比如:

例11如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的虚线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光还没有到达视网膜时就已经会聚,这是近视眼的特征,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经过这些分析,你觉得你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吧!

小练习:

1.某同学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8cm C.6cm D.4cm

2.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以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0cm处,则可得到的像为()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3.某同学在郊游时,用照相机拍照时,一只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成像B.成苍蝇的像

C.成一半像D.成所拍的景物像,不过像会变暗一些

4.用一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们拍集体照,发现两边有部分同学未能进入镜头,若想使每位同学都能进入镜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中一侧离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6)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___________的、倒立的实像。

7.当物体从较远处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上的像逐渐变__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________。

8.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80m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____、______像。

9.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________(填“远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10.根据图示来回答:

(1)表示近视眼成像图的是哪一个?应配戴什么眼镜(镜片类型)进行矫正?

(2)为了保护视力,我们应注意哪些?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B

6.(1)c;(2)b;(3)a;(4)d;(5)焦;(6)放大,缩小7.大,大

8.大于,倒立,实

9.40cm外,靠拢,远

10.(1)第一个,凹透镜;(2)不要长时间的看书写字,看电视等。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32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其实际含义是指 (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家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 1:2 B.2:1 C.2:9 D.9:2 6.下面均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温度硬度 B. 密度颜色形状 C.导热性温度颜色 D. 温度长度体积 7.用天平测一枚邮票的质量,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 直接移动游码来测量 B. 把一枚邮票和一个铁块一起测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先测5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500 D.以上做法都可以 8.小刚用手按了按铁块和海绵,他感受到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A.质量 B.密度 C.温度 D. 硬度 9.欲称出约260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右盘里添加的砝码是 ( ). A.10g 50g 200g B. 200g 50g 10g C.100g 100g 50g 10g D.10g 50g 100g 100g 10.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A.铁棒橡皮碳棒 B. 陶瓷玻璃透明胶带 C.钢尺大地铅笔芯 D.刀片人体塑料尺 11.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砝码生了锈,但测量方法正确,则测得的质量比物体的实 际质量()。 A. 偏大 B. 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2.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20 g 10g 砝码各1个,50g 砝码2个,游码示数3g,则物体质量为()。 A. 83g B. 133g C.127g D.87g 13.下列情况下钢棒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A.在炉火中加热到300摄氏度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全解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熔化 [示例]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 (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 )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 .随意多少 (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 (冰/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一定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 (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还应有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__ 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 _ _ __; 二是_____ ______ __。 甲 乙 O

经典整理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

初中物理速度分类计算题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 C 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求甲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求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 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跑道上OC段 长度是50米。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

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 光的折射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 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 以被照亮。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 变浅”现象。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 凸透镜成像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 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 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 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 近视眼远视眼的 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 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 膜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 膜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 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 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 1.引入竞争机制,同组之间比较,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细解答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细解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2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如: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_________命名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牛顿力(或欧姆电阻;焦耳能量等> 【评析】本题主要是对物理学史的简单考查,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其重要贡献。 2.图1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 【答案】振动音调 【评析】这题考察的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生。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强弱及距声源的位置决定;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3.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现象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答案】凝固引力 【评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和分子热运动。经过分析题意,吃冰棒时感到粘舌头,是由于液态水转化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就是对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考查。 4.图2为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时的频闪摄影照片,所用闪光灯每隔相等时间闪亮一次,拍下此时木块的位置。由照片记录可知木块的速度此过程中________,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减小不变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大小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有三种: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速度。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木块运动的路程越来越短,说明木块的速度在不断减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无关,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5.小明家的电能表月初的数字是,月末表盘的示数如图3所示。若按0.5元1kW·h的标准收费,他家本月应缴纳电费___________元。若电能表的转盘在l0min内转过400转,则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总功率为_____________W。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

聘试卷 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考试说明:时长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正确选项 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2.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 程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3.在图2四幅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4.在去年年底“海啸”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 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 、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 、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D 、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5.王博在10月的某日早晨,他搭车去省城,发现当日大雾,沿途稍远的树木,道 路看不清,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再行,雾越来越 大,形成了“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属于 ( ) A 、小镇上空尘埃稀少 B 、地球近年升温 C 、温室气体排放过多 D 、小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 6. 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C .锯木材锯子发烫 D .钻木取火 A .双手摩擦能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图1 图2

初二物理上册实验题及答案

1、右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3)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2、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4、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表示出来。 5、给你盛水盆、平面镜和光屏,怎样组合才能得到太阳的色散现象。画出装置图。

6、如图所示,已知AB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点上,试画出经过O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径。 7、给你一把钢尺、一根橡皮筋、一段细绳、一根饮料吸管、一张纸,你能利用它们做哪些实验?(至少两个) 8、填镜并完成光路: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Ⅰ、Ⅱ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 1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

初中物理力学 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巧突破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画线部分是语句的关键部分,表达了基本意思,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 ???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只受平衡力。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这个分析过程必须要有。语句很长,我们只取其主干记忆,但浓缩后的语句所表达的物理原理是必须要记住的,否则就变成唱儿歌说笑话了,这一点必须牢记。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效果的。 例.用水平向右50N 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如果推力变为80N ,木箱仍然保持静止,则此时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 解析:用50N 的水平力推,物体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推力、摩擦力。用“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来进行分析最好了。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50N 。那么,当推力变为80N 呢?学生很容易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其实静摩擦力大小是会改变的。还是用刚才的模式进行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80N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常见的例题: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为什么人能够前进?具体的解释是:人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能够前进。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有关键的那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答案就不全面了。 力学练习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 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题(一)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3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核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将正确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 白处) 1、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的;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读出图中的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属于两灯串联的电路是__________,属于两灯并联的电路 是_______。 4、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十载人飞船,飞船上升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地面与宇航员的通讯是通过实现的。 5、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 6、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1)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观察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请你猜想,并说明理由。 猜想:树叶会沿着方向飘动。理由:。(2)杯中的蜡从液态变成固体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蜡的质量,蜡的密度 7、小轿车为保护司机都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如图所示,这套系统在汽车急刹车的情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况下会自动充气弹出,司机由于具有 将直接撞在气囊上,气囊能 对司机的压强,不会造成人体伤害。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提醒,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特点. 8、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消防干警给同学们介绍图甲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使用时压把压下阀门顶端的连杆A ,压把相当于 杠杆;若喷出的是干冰粉末,它是利用干冰 的 吸热来降低易燃物温度. 9、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镜,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镜。 10、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 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 。 1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12、环境保护、开发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的主旋律。下列做法中最利于环保的是( ) A.开发太阳能取代煤、天然气等能源 B.用天然气代替煤和石油 C.用核能代替水力发电 D.废电池与其他废品一起填埋 13、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4km/h B. 25寸彩电的功率约2.5W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14、如图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得分 评卷人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A .起子 B .道钉撬 C .筷子 D .钢丝钳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110页) 声学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 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 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 1.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是: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 论: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

初中物理运动经典习题及详解答案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我站在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容易判断 2、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考虑到运动方向关系,以此做出正确判断。 三、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量可以分为矢量和标量。凡是既要用大小又要用方向才能完全描述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用大小就可以完全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叫标量。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时间等物理量是标量。速度、力、等物理量是矢量。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 速度。用数学式表达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它通过的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速度——时间图 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v表示速度。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1中所示的MN。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时间轴上找出时间P,过该点作时间轴的垂线NP,它与速度图线MN交于N,所围的长方形面积恰好就是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2—1中斜线所示的面积。这和由公式S=vt算出是相符的。 2.路程——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s表示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因此,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O的倾斜直线,如图2—2所示的OA直线。 由路程——时间图像可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图线上任取一点 B,由B点分别向时间轴、路程轴上做垂线,垂足分别为C、D,用D 点所对应的路程除以C点所对应的时间即可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 根据路程——时间图像还可以由时间求路程,或由路程求时间。 还可以利用图像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 五、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 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程度。 六、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 如果甲物体静止不动,乙物体以速度v向东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 向东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向西运动。 如果甲物体以以速度v1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v2向西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1+v2向西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1+v2向东运动。

中考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检测试卷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瓦特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2.图 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水面形成荷花的“倒影” A 3.图 2 所示的四个实例 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4.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收音机 B .电褥子C.电视机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C.光穿过大 气层时沿直线传播 B.用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是凹透镜 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吸热B.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C.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D.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7.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200g B.一个篮球的直径约为30dm C.一瓶2L 的饮料质量约为2kg D.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80mm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越小的导体电阻越大 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额定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越多D.家中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家庭电路中总电流就越小 9.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沸腾需要吸热,蒸发不需要吸热B.蒸发和沸腾都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D.蒸发和沸腾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A .质量 B .密度 C .压强D.功率 切蛋器利用细钢丝切蛋 A 斧刃磨得很锋利登山鞋的底部有许多尖钉 B 图2 C 在铁轨下面铺有枕木 D 24 分,每小题 2 分) D.电风扇 水滴下的字被放大了 C 路旁观察镜中映出景物 B 墙上有悬挂物品的影子 D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摩擦力典型例题

摩擦力训练题 2.木箱重500N,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未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0N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值为40N (D)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在40N和500N之间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3.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大不平力F A=F 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 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 力大小分别为()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4.一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一个重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N (D)木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5.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的空气阻力是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②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竖直方向向下;③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④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如图两位同学在水平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题--最新版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题 第二章 1用音叉、乒乓球和细线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向正在发出声响的鼓面上撒沙子,发现沙子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验证“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答:把正在发声的防水闹钟放到水中,依然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第三章 1:“熔化现象存在” 。答:将一块冰放在烧杯里,10 分钟后发现杯中有水出现,这就说明了熔化现象存在。 验证:“凝固现象存在” 。答:将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1 小时后发现水中有冰出现,这就说明了凝固现象存在。 验证:“汽化现象存在” 。答:将一滴酒精滴在玻璃片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酒精消失,这就说明了汽化现象存在。 2: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答 1: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答 2: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 3给你一温度计、棉布、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蒸发有制冷作用” 。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用蘸了水的棉布包着,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蒸发有制冷作用” 。 4验证:“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 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摊开,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摊开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5验证:“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 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用酒精灯加热,发现加热的那滴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 6.验证:“液化现象存在” 。答: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一会儿发现瓶外有水珠出现,这就说明了液化现象存在。 7.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 1: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冷试管中,一段后会看到试管中有水珠出现,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 2: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 8(1)现有:烧瓶、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烧杯、水、温度计,请设计实验验证“液化放热。” 答:烧瓶内装水,塞好带导管的瓶塞,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将水蒸气通入盛有凉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策烧杯内水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 8.(2)验证:“液化放热” 将一壶水烧开,让水蒸气喷到冷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且玻璃片变热。说明“液化放热” 。 9验证:“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答: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盛热水的水槽中,发现固态碘不见了,试管中出现紫色气体,由此说明“升华现象”存在。再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发现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出现黑色的固态小颗粒,由此说明“凝华现象”的存在。 第四章:光的直线传播 1.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 1:用激光手电透过烧杯外壁照射滴入几滴牛奶的水中,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 。答 2:点燃蚊香,用透明可乐瓶收集一瓶烟雾,用激光手电照射,发现在烟雾中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