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鲁照旺编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2 目录

前言 (240)

一、课程性质 (240)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240)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241)

四、相关教学环节 (241)

第一篇政府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制度 (242)

第一章导论 (242)

第一节政府经济学是什么 (242)

一、政府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242)

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与政府 (242)

第二节政府经济学的发展 (242)

第三节政府经济学的方法论 (243)

一、既要重视政府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应当怎么样”和“应该怎样做”的规范性

研究,也要加强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什么”的实证性研究 (243)

二、充分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研究政府行为 (243)

三、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 (243)

四、经济模型 (243)

五、经济人与理性 (243)

第四节多学科、交叉性的政府经济学 (243)

一、政府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43)

二、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44)

三、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244)

四、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和行政学 (244)

第五节政府经济学与中国及世界 (244)

一、传统的中国与其他集权制国家 (244)

二、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各转型国家 (244)

思考题 (245)

第二章资源配置、经济制度与经济均衡 (246)

第一节资源与资源配置 (246)

一、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 (246)

二、资源配置 (246)

第二节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246)

一、集权经济制度 (246)

二、市场经济制度 (246)

第三节经济体系的均衡 (247)

一、局部均衡 (247)

二、一般均衡 (247)

三、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思想 (247)

第四节关于一般均衡分析的现实性与理论价值 (248)

思考题 (248)

政府经济学

第三章人类福利与经济制度 (249)

第一节效率与福利 (249)

一、市场效率 (249)

二、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249)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效用可能性边界 (249)

四、社会福利与福利最大化 (249)

五、计划经济的福利与阿罗定理 (249)

第二节兰格模型与市场社会主义 (250)

一、兰格模型的提出 (250)

二、兰格模型的实践 (250)

第三节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250)

一、乌托邦的渊源与乌托邦的实践 (250)

二、电子计算机乌托邦。 (250)

思考题 (250)

第二篇公共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及其限度 (251)

第四章市场缺陷 (251)

第一节市场失灵 (251)

一、垄断 (251)

二、公共产品 (251)

三、外部效应 (251)

第二节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51)

一、收入分配不均等与社会公平 (251)

二、收入分配的公平标准 (252)

三、公平与效率 (252)

四、收入差异程度的判断 (252)

五、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原因 (252)

第三节经济波动 (252)

一、古典学派的观点 (252)

二、经济波动的含义 (252)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 (252)

思考题 (253)

第五章政府与市场 (254)

第一节政府干预论与经济自由论 (254)

一、古典政府干预主义 (254)

二、古典经济自由主义 (254)

三、凯恩斯政府干预论 (254)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254)

第二节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位置与政府的经济职能 (254)

一、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位置 (254)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255)

第三节政府的经济政策 (255)

一、反垄断政策 (255)

二、解决外部效应的政策 (255)

23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4 三、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产品的政策 (255)

四、改变收入不均等的收入政策 (256)

五、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256)

思考题 (256)

第六章公共产品 (257)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特征与分类 (257)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257)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257)

三、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 (257)

第二节公共产品供求分析 (257)

一、公共产品的数量决定 (257)

二、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分析 (258)

第三节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258)

一、政府生产经营和私人生产经营 (258)

二、政府生产经营公共产品的效率 (258)

三、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与经营 (258)

第四节公共产品的收费与定价 (259)

一、公共产品是否应该收费、能否收费 (259)

二、公共产品的收费原则与定价标准 (259)

三、边际成本定价法 (259)

思考题 (259)

第七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行为 (260)

第一节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 (260)

一、公共选择的含义 (260)

二、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的区别 (260)

第二节政治的经济学 (260)

一、政治学与经济学 (260)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60)

三、公共选择与经济人 (261)

第三节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僚 (261)

一、利益集团 (261)

二、政治家和官僚 (261)

第四节公共选择的规则 (261)

一、公共选择规则的作用 (261)

二、投票规则 (261)

三、投票规则的选择 (261)

第五节政府缺陷 (261)

一、政府缺陷的含义 (261)

二、政府缺陷的主要表现及其克服 (262)

思考题 (262)

第三篇政府预算与政府收支 (263)

第八章政府预算 (263)

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 (263)

政府经济学

一、政府预算的特点 (263)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263)

三、政府预算立法 (263)

第二节政府预算程序 (263)

一、预算编制 (264)

二、预算审批 (264)

三、预算的执行和审查 (264)

四、预算监督 (264)

五、决算 (264)

第三节政府预算形式 (264)

一、单式预算 (264)

二、复式预算 (265)

三、专用基金 (265)

第四节预算方法 (265)

一、设计-规划-预算体系(PPBS方法) (265)

二、零基预算 (265)

第五节政府预算体制 (266)

一、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266)

二、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266)

三、各级政府职能划分 (266)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266)

第六节中国的政府预算 (266)

一、中国预算管理体制 (266)

二、预算构成 (266)

三、预算形式与内容 (267)

四、中国的预算监督 (267)

第七节预算平衡理论 (267)

一、预算平衡的含义 (267)

二、预算平衡与经济发展 (267)

思考题 (267)

第九章公共支出 (268)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原则和分类 (268)

一、公共支出的原则 (268)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268)

三、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268)

第二节购买支出 (269)

一、消费支出 (269)

二、投资支出 (269)

第三节转移支出 (269)

一、社会保障支出 (269)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69)

三、财政补贴 (269)

第四节公共支出规模的变动 (269)

23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6

一、公共支出规模变动的趋势与理论解释 (270)

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效率管理 (270)

一、公共支出控制 (270)

二、政府采购制度 (270)

思考题 (271)

第十章政府收入 (272)

第一节政府收入分类 (272)

一、按政府收入的来源分类 (272)

二、按政府收入的形式分类 (272)

第二节政府收入规模分析 (272)

一、政府收入规模的限度 (272)

二、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因素 (272)

思考题 (272)

第三篇政府税收 (273)

第十一章税收原理 (273)

第一节税收的基本概念 (273)

一、税收的定义和特点 (273)

二、税收要素 (273)

三、税收分类 (273)

第二节税收原则 (273)

一、公平原则 (273)

二、效率原则 (274)

第三节税收负担与税收效应 (274)

一、税收负担 (274)

二、税收效应 (274)

第四节税收转嫁和归宿 (274)

一、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含义 (274)

二、税收转嫁的形态 (274)

三、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 (274)

第五节税收减免 (275)

一、税收减免的概念与种类 (275)

二、税收减免的形式 (275)

三、税收减免的控制 (275)

思考题 (275)

第十二章税收制度 (276)

第一节商品税 (276)

一、商品税的特点 (276)

二、商品税的种类 (276)

第二节所得税 (276)

一、所得税特点 (276)

二、所得税的课征方法 (276)

三、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276)

第三节财产税 (277)

政府经济学

一、财产税的特点 (277)

二、资源税 (277)

三、财产税的类型 (277)

第四节税制模式 (277)

一、税制模式及其类型 (277)

二、税收制度的设计 (277)

第五节分税制 (277)

一、分税制的基本原则 (277)

二、税收划分 (277)

思考题 (278)

第十三章国际税收与国际贸易 (279)

第一节国际税收及其管辖 (279)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 (279)

二、税收管辖权 (279)

第二节国际重复征税 (279)

一、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和特征 (279)

二、国际重复征税发生的原因 (279)

三、国际重复征税对经济的影响。 (279)

四、避免国际间重复征税的渠道和方法 (280)

第三节关税 (280)

一、关税的概念 (280)

二、关税的类别 (280)

第四节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 (280)

一、关税壁垒 (280)

二、非关税壁垒 (280)

第五节世界贸易组织(WTO) (280)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及其目的 (280)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281)

思考题 (281)

第四篇政府政策分析 (282)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282)

第一节财政政策 (282)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282)

二、财政政策工具 (282)

三、财政制度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282)

四、关于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282)

第二节乘数论 (283)

一、投资或支出乘数的含义 (283)

二、投资或支出乘数与就业量的变动 (283)

三、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 (283)

四、赋税乘数 (283)

第三节宏观税收负担 (283)

一、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 (283)

23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8

二、宏观税收负担对经济的影响 (283)

第四节货币政策 (284)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284)

二、货币政策工具 (284)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84)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84)

第五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284)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特点 (284)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模式 (284)

思考题 (285)

第十五章政府管制 (286)

第一节政府管制简介 (286)

一、政府管制的含义 (286)

二、政府管制与公共产品 (286)

第二节关于政府管制的不同理论观点 (286)

一、公共利益论 (286)

二、管制捕获论 (286)

第三节政府管制分类 (287)

一、经济性管制 (287)

二、社会性管制 (287)

第四节政府管制的供求分析 (287)

一、政府管制需求 (287)

二、政府管制的供给分析 (287)

三、政府管制的供需均衡 (287)

第五节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收益 (288)

一、政府管制的成本 (288)

二、政府管制的收益 (288)

第六节激励性管制 (288)

一、特许投标制 (288)

二、区域间竞争制度 (288)

思考题 (288)

第十六章政府与公债 (289)

第一节公债及其作用 (289)

一、什么是公债 (289)

二、公债利弊论 (289)

第二节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289)

一、公债发行的目的及对象 (289)

二、公债的种类 (289)

三、公债发行与公债市场 (290)

第三节公债负担 (290)

一、公债负担的概念 (290)

二、公债负担的衡量。 (290)

三、公债的代际负担 (290)

政府经济学

第四节外债 (290)

一、外债及其功能 (290)

二、外债种类 (290)

三、外债负担与外债的适度规模 (291)

四、外债管理 (291)

思考题 (291)

第十七章国际经济联系与政府政策 (292)

第一节国际经济联系渠道 (292)

一、国际贸易渠道 (292)

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292)

第二节对外贸易乘数与收入变动 (292)

一、边际进口倾向与国民收入变动 (292)

二、开放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292)

第三节国际收支 (293)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293)

二、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293)

第四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其调节 (293)

一、国内均衡与对外均衡 (293)

二、汇率机制与汇率政策 (293)

三、其它政策 (293)

思考题 (294)

主要参考文献 (295)

23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0

前言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但政府经济学所研究的政府行为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

容,则是有差异的。有观点认政府经济学研究的政府行为是政府的经济。诚然,政府经济学必须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但何为政府经济行为?哪些行为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行为是复杂多样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必然带来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多样。其实,从国内外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经济学不只是研究传统上主要着眼于政府收支活动这一经济行为,而且还研究与传统上认为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的其它行为。因为政府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实体,它更显著的特点是一个政治实体。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即政府的职能及其限度问题是政府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不只是一个经济行为问题了。

政府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几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受到政府的影响。人们需要通过政府来维护社会安全,人们需要通过政府来维护社会公正,人们需要通过政府来制定相关的法律,实施相应的政策。政府已经不仅只提供如公共安全、教育和公共卫生保健等,而且日益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活动。所以,研究政府行为就不可能不涉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只不过,政府经济学在研究政府的政治行为时,是以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

政府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或一定的制度背景下进行的,制度背景不同,政府行为的特点也会呈现出差异性。政府行为的制度背景不应该被政府经济学所忽视。政府经济学不能不探讨政府行为的社会经济制度。

鉴于以上考虑,并根据政府经济学的新发展,本课程是这样安排的:全课程共分五篇十七章。第一篇,政府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篇,公共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及其限度;第三篇,政府预算与政府收支;第四篇,政府税收;第五篇,政府政策分析。本课程的每一篇集中一个主题,但各篇是构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有的五篇构成政府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本课程的起点是对制度的分析,在这里既涉及政府行为的制度约束,也涉及政府的制度选择;第二篇是对政府职能的界定,对政府职能的分析是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出发的,这一部分涉及了政府的政治行为问题;第三篇和第四篇主要是对政府财政活动的分析,这是传统政府经济学或者说是传统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但现代政府经济学一般是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本课程亦如此;结尾第五篇是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分析。

《政府经济学》是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实现本科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

《政府经济学》课程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和经济学专业两个本科的必修课。本课程3学分,学时54,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政府经济学使学生认识政府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行为的限度,公共政策的效应等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学会分析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政府是如

政府经济学

何运转的等。

了解政府的制度选择和政府应受到的制度约束;掌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相关知识;学习分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了解政府预算、政府收支、政府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知识;掌握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管制政策的基本原理;在学习的基础上,研究政府行为的规律与特点,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教师讲授,提供评论与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着眼于现实,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作至少一篇论文。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政府经济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

全课程共分五篇十七章。第一篇,政府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篇,公共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及其限度;第三篇,政府预算与政府收支;第四篇,政府税收;第五篇,政府政策分析。本课程的每一篇集中一个主题,但各篇是构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有的五篇构成政府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本课程的起点是对制度的分析,在这里既涉及政府行为的制度约束,也涉及政府的制度选择;第二篇是对政府职能的界定,对政府职能的分析是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出发的,这一部分涉及了政府的政治行为问题;第三篇和第四篇主要是对政府预算体制与收支活动的分析;第五篇是对政府政策原理与政策措施的分析。各章内容和学时分配详见本大纲的目录。

四、相关教学环节

(一)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包括课堂上网条件在内的相关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

(二)背景知识与关切

作为研究政府行为的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现代经济学和相应学科的基本知识。政府经济学与现实问题联系较为密切,需要学生对现实问题和政府政策给予关注。

(三)课堂讨论与发言

课堂讨论、发言等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本课程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大课发言、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与应用

政府经济学与政府政策制定、立法和各种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在引导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写作学术论文和发表政策建议。

24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2

第一篇政府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制度

第一章导论

作为导论,本章主要讨论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涵义、政府经济学的发展、政府经济学的方法论、

政府经济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学生应对政府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基本概念,掌握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发展与政府职能变化的关系;认识政府的性质和和作用。

第一节政府经济学是什么

一、政府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政府经济学也可被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诸如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效率、政府行为、政府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与政府

我们可以把社会经济体系分为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两大类。公共部门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如国防、治安、教育、公共卫生保健等。私人部门是指除政府以外的企业、机构和居民,可简要地划分为企业和居民两类。它们主要生产和提供非公共产品,以及部分准公共产品。

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政府是指所有的国家机关。狭义的政府常常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不包括司法、立法等其它国家机关。政府经济学所研究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

第二节政府经济学的发展

政府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领域之一,但它又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说它古老是指,经济学对政府问题的研究从经济学产生之时就开始了,对政府经济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最早的研究领域之一。说它是一个新兴分支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府经济学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经济学从它一诞生起就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就学科的发展来看,政府经济学是从财政学发展过来的。作为政府经济学主干的财政学诞生于200 年前。随着政府经济行为的迅速扩展,即从财政收支行为扩大到对私人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调节,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同时随着许多经济学新领域的诞生和发展,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便出现了原财政学的扩展,即出现了政府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推动财政学向政府经济学转变,不仅有研究内容的变化,而且还有研究方法的变化。

政府经济学

第三节政府经济学的方法论

政府经济学一方面要说明政府行为、政府活动及政府职能的性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政府如何行使职能、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规范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科学的、有效的。

一、既要重视政府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应当怎么样”和“应该怎样做”的规范性研究,也要加强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什么”的实证性研究

实证研究就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规范研究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应当怎么样”这一类的问题。政府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除了重视规范分析之外,必须加强实证分析。

二、充分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研究政府行为

政府经济学运用比较分析法,既要对不同国家的政府的行为加以比较,也要对同一国家的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为加以分析,从中确定政府经济学的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

政府经济学使用系统分析法帮助人们理解政府行为系统及其与其他社会经济主体的关系。

三、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

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

动态分析则要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四、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既可以用文字来说明,也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说明,还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五、经济人与理性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定,这就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

经济人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经济人是自利的。二、经济人是理性的。

第四节多学科、交叉性的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既是理论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它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说明政府行为、政府活动及政府职能的性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政府如何行使职能、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规范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其他非经济学科有很多交叉,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一、政府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微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对产量的调节以及对收入分配的干预等政府经济行为。政府经济学把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成本收益

24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均衡分析等在政府经济学中都被广泛使用。

二、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总投资、总消费、社会就业状况、物价总水平、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总量问题,通过对经济总量的分析来寻找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一些。

三、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在任何社会,分配机制都要受到政府的干预。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的共同利益问题、公平分配问题和社会福利问题。福利经济学是考察政府行为的重要理论源泉。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和行政学

政府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与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社会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政府属于上层建筑,政府的活动总是具有政治性质,因而,政府经济学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问题。政府经济学同政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应该加强对制度的研究,深化对制度的观察,并对制度进行设计。政府经济职能的规制就是一个制度建设问题,它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行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及其行政管理活动的一门学科。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第五节政府经济学与中国及世界

政府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研究政府行为的学科。这对于中国尤其必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政府集权专制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集权专制政府剥夺了人民许多不应该被剥夺的基本权利,政府扮演了许多不应该扮演的角色。研究、了解政府经济学对于人们深刻、全面地认识政府的性质、职能,认识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好,对于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的中国与其他集权制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系统的集权专制制度的国家之一。在专制集权制度国家中,权力过于集中,使得决策失误太多和效率观念淡漠。官僚集团集立法、行政、司法、经济、军事、舆论等权力于一身,这一方面使得国家的政府部门迅速膨胀,助长不负责任和办事不求效率的官僚主义作风,另一方面形成政权部门对于经济过程的过多干预,常常由官僚集团代替经济社会作出经济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政府抱有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生产效率的良好动机,其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

二、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各转型国家

从体制上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未开始进行转型的许多苏东国家一样,是一个经济集权制国家。经济集权制度导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控制,这种经济集权体制在近代主要包括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两种形式。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在市场经济不244

政府经济学 完善的中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政府的职能并使之有效运转是政府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如何理解理解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3.分析政府经济学的发展与政府市场的关系问题。

4.政府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5.试析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状态与政府的关系。

24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6

第二章资源配置、经济制度与经济均衡

认识资源的性质,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由此引出的不同制度,掌握不同资源配置

方式的不同特点。明确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掌握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学习运用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政策制定与制度设计。

第一节资源与资源配置

一、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

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多样、永无止境的。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满足需要的手段即资源则是稀缺的。这就是无限的人类需要和稀缺的人类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

二、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就是指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那么,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正是政府经济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一、集权经济制度

集权经济制度主要是由政府来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制度。经济集权体制在近代以来主要包括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两种形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垄断地位和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支配权,私人部门是政府的附属物。在统制经济模式是,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同时并存,但政府却采取保护前者限制后者的政策。

二、市场经济制度

(一)市场与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这种意义上的市场是指有形的市场。从广义、本质的角度上讲,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这种市场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第一,市场主体必须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第二,产权界定明晰。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概括而言,市场经济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市场经济遵循的是平等自愿原则。

2.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以价格为杠杆的供求机制。

3.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4.市场经济必然是竞争经济。

5.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6.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处于市场作用的从属地位。

政府经济学

(三)市场经济的功能

市场经济具有其它经济制度不可替代的功能。

1.市场经济是增进公共利益的有效渠道

2.市场经济是社会走向普遍富裕的选择

3.市场经济是迅速和准确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4.市场经济能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5.市场经济是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最大激励的有效模式

6.市场经济是实现利益协调的有效手段。

7.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8.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节经济体系的均衡

一、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的商品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它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却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一般均衡

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由其自身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必然受到其他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将所有市场联系在一起共同考虑它们的价格决定,才能建立较完整的价格理论。这种所有市场供求都相等的经济状态称作“一般均衡”。

将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在一起来分析所有商品价格相互影响共同达到均衡的过程及其条件,就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建立的理论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三、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思想

(一)一般均衡状态

都满足下列条件时,整个经济便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1)每一消费者都在其既定的收入下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2)每一厂商都在其生产函数决定的投入产出组合下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即各自的供求都相等,

(4)每一厂商都只获得正常利润,即其经济利润为零。

(二)一般均衡的过程与收人分配

在一般均衡的过程中,收入分配起着基础的作用。而人们的收入水平或社会的收入分配与人们提供生产要素这种服务性活动的数量相关。

(三)一般均衡理论的主要问题

一般均衡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一个均衡价格体系来保证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即使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状态。这就是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24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8

第四节关于一般均衡分析的现实性与理论价值

一般均衡分析所提供的完全竞争模型不可否认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般均衡理论是

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方法与基础,也是进行非竞争性市场分析和非均衡分析的重要理论参考。一般均衡分析揭示了市场机制的基本运行原理,即只要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供求波动必然反应在价格的调整上,并通过这种调整使市场趋于平衡。这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思考题

1.资源稀缺与人的需要的无限是不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从这一矛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集权经济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3.试析一般均衡分析的理论价值。

政府经济学

第三章人类福利与经济制度

掌握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不可能性定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学习运用数量模型分析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学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对进行制度选择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效率与福利

一、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就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

根据帕累托效率标准,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状态是指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帕累托最优包括消费最优即消费者福利达到最大化、资源利用最优或分配最优和产品结构最优即生产的最优三个方面。

二、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完全竞争的经济环境。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

任何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此命题就是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与此相联,每一帕累托有效配置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达到竞争均衡。此命题即为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竞争性市场均衡、资源的帕累托最优和经济效率这三者实质上是等价的。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效用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个社会在没有资源浪费的情况下,利用一定的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可能的产品组合。在某一既定的产品分配下,不同消费者可能获得的效用或福利组合点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

经济政策的执行可能会使个人的效用或福利状况从图中的某一点向另一点移动,但只有从原来的点向右上移动才符合增加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标准。

四、社会福利与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可用社会福利函数来加以研究。

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因此,社会福利便可看作是所有影响个人福利因素的函数:

假定社会福利函数为已知,社会福利最大值位于最大效用可能性边界上。

五、计划经济的福利与阿罗定理

如果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社会生产的函数,把社会的生产目标与社会福利目标看作是一致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福利就可通过计划成为可以操纵的经济活动。关键问题是,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产量的函数与把它看作是个人效用的函数之间是否存在着一致性。

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通过研究提出:一般而言,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不可能性定理,也叫阿罗定理。

24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50

第二节兰格模型与市场社会主义

一、兰格模型的提出

兰格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兰格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用

竞争市场上的“尝试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兰格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了人们称之为“兰格模型”的理论,也被称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二、兰格模型的实践

兰格关于政府模拟市场的构想未能立即付诸实践。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坚持消灭市场经济与私有制,而不允许市场浸染社会主义经济。后来兴起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从未明确意识到是在实践兰格提出的政府模拟市场构想。但是,几十年前提出的兰格模型却事实上代表着后来一些改革决策者心目中普遍向往的目标模式。如果不是从口号、纲领而是从经济事实出发,我们便可以认为,兰格模型事实上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20世纪中后期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匈牙利、南斯拉夫、中国的经济现实之中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双重规则并行正是兰格的政府模拟市场构想的近似实现。所谓双重规则,指的是企业行为,从而资源配置既受行政性规则支配,又受市场性规则支配。这在中国被称为“双轨制”。

第三节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一、乌托邦的渊源与乌托邦的实践

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译音,它原出于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乌托邦指的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无所寄托的、虚无飘渺的地方。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废除了私有制。土地、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个人消费品等一切财产都为全民所有。计划经济就是一个不存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社会。

二、电子计算机乌托邦。

电子计算机乌托邦旨在用现代数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来解决计划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不合理配置、生产比例失调、短缺与积压并存、增长速度降低等问题。人们认为这些问题是政府计划集中得还不够,计划还不够周密、不够科学的缘故。因此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最优规划程序等现代数学方法和现代大型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更庞大、完善的统计、计划系统,使政府计划更加细致、严密,并且使之得以更严格地贯彻,问题便可解决。这就是电子计算机乌托邦。

社会正在逐步摆脱乌托邦幻想。经济体制改革终将使人类走出乌托邦荒原而回到现实中来。然而,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运动至今仍旧受到残存的乌托邦阴影的影射。为了彻底走出乌托邦阴影,人们仍需做出相当的努力。这也是政府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考题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它与市场结构、市场均衡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不可能定理?从中我们可以等到哪些启示?

3.什么是兰格模式?如何认识兰格模式的优缺点?

4.乌托邦理想能实现吗?

5.计算机最终能否解决人类社会的信息不完备问题?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案例:烟雾交易:利用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对付空气污染的新规定 加州多伦斯-在这个由平房和棕榈树组成的整洁的社区在中,为控制污染,甚至连除草机和加油泵都受到严格管制。但美孚(Mobile)石油公司最近获得一项权利,每天可以再排放900磅有毒的瓦斯气。 为什么环保积极分子没有在炼油厂门前进行强烈的抗议?实际上,美孚(Mobile)促成了环境保护新时代的先导。美孚(Mobile)的炼油厂最近以约300万美元的价格从邻近的城市加州南门获得了污染的"信用证"。南门政府从通用汽车公司得到这张"信用证",该公司1985年关闭了在这里的一个工厂,并向市政府出售了它的财产。多伦斯炼油厂额外排出的污染比通用汽车公司少得多。 据尚不完善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制的做法,美孚(Mobile)购买了污染权。这种做法自从70年代以来就存在,但其规则甚为复杂,以至于象美孚(Mobile)这样的污染交易还是很少见的。 这种状况会很快改变。越来越多的管制者相信,传统的"命令与控制" 管制-允许每个工厂排污有一定的量,但不能超过-不能阻止环境破坏。这些当权者受经济学家鼓动,想把地球的环境放到金融市场上,并让市场去摆脱世界的酸雨和全球变暖。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制而振奋。一些环境主义者认为,买卖污染权是不道德的。另一些人怀疑官员们是否有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案的工具,这种方案要求事前准确地监督污染量。还有一些引起污染的企业怀疑那些习惯于命令与控制的官员能否给市场以发挥作用所需要的自由。 【点评】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非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制、法律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上述案例就是采用可交易的许可证的典型。在此方式下,排污企业必须为购买许可证支付,排污的机会成本是它们在公开市场上出卖它们的许可证能得到的收入。相比之下,在某种程度上,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更富有效率,因为它是排污企业间的直接交易,而企业显然比政府知道更多的外部性信息,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分析】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方式。非市场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者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理、法制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币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乔治?斯蒂格勒所谓的“科斯定理”,其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很显然,“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所谓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在市场体制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但是还强调了交易成本(费用)的重要性。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解释道,“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

2019年电大历年《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D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 C )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A ) A正确 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 B ) A正确 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B ) A正确 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 B )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 C )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B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B )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C )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 D )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 A )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 C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 D )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 B ) A正确 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 B ) A正确 B错误 3、公平通常可以从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进行理解,一般说来,经济公平比社会公平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B ) A正确 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 B )A正确 B错误 5、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 B ) A正确 B错误 6、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整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A ) A正确 B错误 7、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B ) A正确 B错误 8、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的首要支出。( B )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单项选择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BD ) A竞争性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经济学作业3

政府经济学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2、资源税—资源税是以各类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它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二、单选 1-5 BCBAC 6-10 AADBB 三、多选 1ABCD 2BCD 3ABC 4ABC 5ABCD 四、简答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的特点是: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税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2、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

政府经济学形考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形考参考答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020165 课程名称政府经济学 评阅教师 第 1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政府经济学》形考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价格机制的失灵。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满足公共需求的产品。 3、外部经济: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情形。 二、简答题(共60分) 1、《政府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有哪些(9分) 答:第一,政府是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世界各国的历史反复地证明,没有政府就没有经济发展。 第二,政府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守夜人。 第三,体制改革离不开学科的支撑。 2、汉密尔顿的强国之策有哪些(9分) 答: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工业兴国。 第二条: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第三条: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3、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0分) 答:原因1.垄断,垄断的特征就是价格操控。 原因 2.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利;二是拥有算账的能力。 原因 3.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人们或者无法获得真实的市场价格信息。 原因 4.交易费用:是指阻碍市场交易的各种困难和成本。比如说落后的交通条件导致交易双方相距遥远,从而造成市场分割。 原因 5.其它原因:市场失灵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如商品的供求特性也会导致市场价格信号机制失灵。 4、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请分别简单阐述。(10分) 答:政府经济职能起源于市场失灵,但政府经济职能不仅限于纠正市场失灵,政府还有很多其它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职能,比如说: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只是维护经济稳定;建立和维护市场规则;提供公共产品;缩小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属于市场交易双方所关心的问题。 5、公共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包括哪些?请分别简单阐述。(6分) 答:在公共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产品职能:也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比如说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疾病预防、天气预报等等。由于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受益者并非单个的个体,而是众多的社会群体,因此,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通常是由政府来提供。 制度职能:也就是提供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制度环境,包括市场交易规则、私有产权界定、宏观稳定环境等。制度有时候也被称为公共产品。 6、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请简答描述。(8分) 答: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四种方式:①由政府提供:政府自己计划,自己生产,自己分配,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用这种方式;②由市场提供:政府部门计划、公开招标、私人部门生产、政府部门分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这种方式;③由公私合营方式提供;④直接由私人部门提供。 7、外部性的解决方案有哪些?请简答描述。(8分) 答:政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政府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指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选择,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其观点。 一、个人提纲: 1、确定题目:浅析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2、简单阐述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关系。 3、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是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适应关系。公平观念和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的较大的产出成果,就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称之为效率低。 公平和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果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有的政府财政收支,如以体现社会公平为目标,就要以牺牲部分效率为代价;若追求资源配置高效率,则就有可能扩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公平和效率的选择,两者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性。 案例:首都机场高速下月起降低通行费进京停止收费 天竺收费站出京方向5元 市交通委宣布,为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同时努力保障首都机场的正常运转,本市对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新的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自7月1日起实施。 根据调价方案,机场高速天竺收费站出京方向收费标准由10元/标准车·次调整为5元/标准车·次,各类车通行费相应调整。其他收费站出京方向执行现行收费方式、收费标准不变。各收费站进京方向停止收费,撤销三匝收费站。 目前机场高速出京方向有天竺、苇沟、杨林等收费站,进京方向有天竺、苇沟、杨林、三匝等收费站。此次调整收费后,出京方向天竺收费站小客车收费降低至5元,二匝、苇沟、杨林维持原先的5元收费标准,这意味着机场高速出京方向小客车收费一律为5元,进京方向一律免费。 机场路天竺收费站、京承高速黄港收费站、机场二通道岗山收费站、京平高

2019年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 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 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 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 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 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 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 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 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 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 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 的效应,因此,政 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 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 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 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 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 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 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 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 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 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 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 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 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 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 单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 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 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 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 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 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 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 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 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 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26.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 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 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 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 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 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 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 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 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 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0.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 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 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 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 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 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 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 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 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 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 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 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 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 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 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 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政府经济学单选题 (1)

1. ( 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 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C. 寡头垄断 2.(d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 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B.政府性基金 4.( c)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C. 幅度比例税率 5.(b )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 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6. (c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7.()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 质的过程。A. 政府债务风险识别 8.()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 C.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9.()是用一系列定量指标去衡量风险的高低,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防范和规避。 B. 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10.按照( d)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D. 预算编制方法 11.按照( a)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A. 发行地域 12. 按照公共物品的( 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 球性公共物品。A. 收益范围 13. 按照外部效应的(b )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B. 最终结果 14.按照(b )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B. 公债发行对象 15. 按照( a)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A. 税收管理体制 16. 按照( b)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B. 政府职能 按照( c)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

[0700]《政府经济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700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范围内,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是()。 .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上升 .绝对量上升 .绝对量下降 .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下降 2、以下不是影响国债负担的因素的是()。 . C. 纳税人的负担 .负税人的负担 .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3、实际上,课税客体就是()。 .税目 .税源 .税本 .课税对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公债管理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其地位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同 .在一定的前提下,公债管理可以在自己的作用领域内,发挥宏观经济调控的才能.在总体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清主次 5、政府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不包括()。 .保持年度预算平衡的目标 .充分就业的目标 .经济增长的目标 .物价稳定的目标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发行的方式不同 .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发行的利率不同 .发行的机构不同 7、我国目前国债规模的具体情况是() .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底高 .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度低 .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低 .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高 8、不属于税收三性的是()。 .固定性 .强制性 .无偿性 .有偿性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设立偿债基金 .依靠财政透支 .举借新债 .依靠财政盈余 10、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哪种类型的税收收入。() .比例征税 .累进征税 .固定总额税 .免税 11、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物品 .减少贫困 .弥补保险市场缺陷 12、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是()。 .货币供应量 .税率

2013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2013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2013政府经济学作业(电大) 政府经济学作业(一)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二、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3、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4、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5、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6、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7、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最新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A)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 B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基准税率 11、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 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2、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 1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 14、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5、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6、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B )趋势A、不变???B、增长? C、减少??D、无法考察 17、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18、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 )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 现率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