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一、重要的触觉训练项目

触觉体系的感觉统合运动重点,在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以修正前庭核有关触觉的抑制和运动能力,使大脑的处理能力和身体的触觉神经,建立起协调良好的关系。

主要适用于以下儿童: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喜欢吃手或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喜欢被搂抱。怕黑,胆小,粘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

大笼球

大笼球一般直径在65~95cm,弹性较强,笼球表面有光滑面的和带突起面的两种。相对来说,表面光滑的大笼球刺激较小,而带突起的大笼球刺激性更强。对刚开始接触训练的孩子和特殊敏感的孩子,一般选用光滑表面的;而对于训练较长时间和已经不太敏感的孩子则适宜选用带颗粒的刺激更强的大笼球。

游戏一:大笼球游戏

训练的目标:

通过大笼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产生压力,挤压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在大笼球的不断转动或挤压时,压力和与身体的接触部位的不断变化,可以强化大脑处理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刺激,激活大脑神经网状系统,促进感觉统合。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地毯上,治疗师将大笼球放在孩子身上,由轻到重做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正中间做轻轻压挤。

2.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俯卧)比压腹部(仰躺)容易接受些。

3.可以尝试压压孩子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最远,有助于大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4.上下、前后、左右滚压,对孩子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5.不只是对敏感的孩子有帮助,对触觉反应迟钝的孩子,也有刺激其复苏的功效。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对前庭——触觉的协调刺激有特殊效果。

游戏二:俯卧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在大笼球上,能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对触觉敏感或反应迟钝、多动症孩子帮助较大。自闭儿如果能适应,在训练的中后期也可以加入这个游戏。

训练要点:

1.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治疗师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配合大笼球的转动,前后拉动。

2.注意不要太快,让孩子自己努力去保持平衡,以免掉落球下。

3.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适。

4.让孩子在大笼球上,练习如何用手、脚及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5.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可以强化孩子的身体各部位对重力的协调感。

游戏三:仰躺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可以强化颈部张力,背部则有大脑和身体联系最重要的颈部和脊髓神经,所以采用这种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刺激作用最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的孩子,都有特殊的效果。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仰躺在大笼球上,由治疗师握住孩子的大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

2.作此游戏前,一定要先作好前项俯卧游戏,让孩子在熟悉大笼球的重力感后,再进行此活动,这样才不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心理。

3.注意提醒孩子留心感受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协助好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对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帮助很大。

(二)羊角球

羊角球一般直径45~55cm,是适合3~6岁儿童的游戏器材。主要针对那些有坐不住、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爱惹人、粘人、怕黑等问题的孩子。

训练的目标: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以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

训练要点:

1.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2.跳动的方向可以作前后左右变化,高度也可以随时作不同掌握。

3.可以让孩子比赛跳的次数和速度(跟自己比),以建立信心。

4.跳动时,治疗师可以在旁绕圈,让孩子作视觉追踪,或丢球给他看,训练孩子的眼球控制能力。

(三)袋鼠跳

做袋鼠跳使用的跳袋,长短一般要根据孩子的身高来选择,比较适合的长度最好是孩子身高的一半。此项目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而且作用与羊角球比较类似。

训练要点:

孩子的双脚伸进跳袋里,然后提拉跳袋的边至腰部,将袋鼠跳训练起来相对比较累,也比较枯燥,因此训练的量不宜太大,治疗师要从旁观察孩子的不同反应,体力不太好的,不太能坚持的,随时可以允许终止训练,也可以让孩子中途休息一两次,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并且积极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努力行为。相反,对于那些特别好动和体力过剩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量。

(四)海洋球池

海洋球池是由许多各种颜色、软硬适度、直径10cm左右的塑料小球堆积在一起形成的儿童游戏设备。置身其中,当孩子忘情地追逐嬉戏,四周各色小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身体提供良好触觉刺激。通常,这样的设备在大型的儿童游乐中心或购物中心也会看到。因其色彩鲜艳,往往又可以结伴玩耍,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训练要点:

海洋球池游戏一般主要针对学龄前的儿童,触觉敏感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时,有的不能马上适应,他们可能会不愿意离开父母,对陌生的事物表现退缩甚至拒绝,这时不能强制他们进入,可以先在父母的陪同下从旁观察其他孩子游戏。慢慢地熟悉环境以后,大都会被快乐的游戏所吸引,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足够的耐心是帮助他们最好的方法。

该游戏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动天性,创造出若干种玩法。只要在其中快乐活动,尤其是三五个孩子一起游戏,就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环境适应力,锻炼了身体的运动协调性,克服了敏感胆小的情绪障碍等问题。

(五)阳光隧道

阳光隧道是用塑料、金属或布料做成的隧道。有的话题设计成隧道的形式,可让孩子在滑行的同时体会光、声的改变。

主要适用于本体不佳、触觉敏感、迟钝的孩子。帮助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形象作出较正确的判断,进入隧道时,头、手、脚的协调对孩子前庭感觉的调节也很有帮助。出来时光、声的改变可增加对孩子视、听觉的刺激。

训练要求:

1.让孩子头在前,脚在后爬进去,然后从另一面出来。

2.让孩子脚在前,头在后倒着爬进去,然后从另一面出来。

3.在中间放置毛巾、积木、海绵等,让孩子正着或倒着进去,再从另一面出来。在中间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4.让孩子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从隧道里拿出来。

5.在孩子爬行过程中,可将隧道轻轻转动,让孩子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关节的固有感觉输入,加

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转动过程中要尽量和孩子说话,当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应马上停止,协助孩子从隧道里爬出来。

二、前庭—固有感觉的增强

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不足,甚至有自闭症嚯自闭倾向的儿童,前庭—固有感觉的增强,有助于其平衡感与重力感的发展,许多寓教于乐的游戏设计,正符合需要。

(一)小滑板游戏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小滑板由一块木板的一面均匀位置安装四个轱辘构成,当轱辘着地时,俯卧在滑板上做各种活动,前进或后退时,手脚屈伸动作会抑制原始反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前庭—固有感觉统合。

训练要点:

1.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头颈抬高,挺胸,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抬高,如同飞机起飞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

2.放下双手,手指向外,以双手同时触地伸屈,使身体往前移动,称为乌龟爬行。注意头部抬高,行进时可转变方向或后退,并可做360度的大回转。

3.趴在滑板上,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向前蹬,一般称为青蛙蹬,对身体肌肉紧张、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建立帮助很大。

4.场所可以用滑板练习青蛙蹬的距离比赛,看谁进步最快。

(二)大滑梯游戏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滑行时的前庭—固有感觉配合身体操作,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

大滑梯坡度大约15度,在坡度上端是高度大约为40cm的平台,辅之以小滑板就可以进行大滑梯游戏。先将小滑板放在平台上,让孩子俯卧小滑板,由高处溜下来,对前庭体系的刺激颇为强烈,可以促进伸展反应行为成熟帮助很大,孩子跌倒时,不容易使头部受伤。

训练要点:

1.头部往下滑动时,比较容易感到害怕,可以在滑下的位置安放软垫,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注意指导孩子手腕、手指、脚尽量伸展,若有困难时可以多次示范指导。

3.滑下的前方可以由治疗师在孩子下滑时推一个球给他,要求孩子再将球推给治疗师,对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很有帮助,可以增加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及肌肉同时收缩的能力,以训练自我保护机制。

4.滑下的前方可以放置一个球筐或几个保龄球,治疗师在孩子下滑时退给他一个小球,要求孩子接住小球后投掷到球筐中或达到保龄球,此游戏项目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来进行,能力强者,治疗师应推球快些,反之要慢,鼓励其信心。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娱乐性和竞争性,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视觉跟踪能力和精细运动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三)平衡台

平衡台是底部略呈弧形的方台,是重要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其长宽约30cm~40cm,高度约20cm。

平衡台训练适用于比较多动或身体协调不良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在训练中,站姿的重心较高,平衡不易把持,所以这种活动比较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做强有力的统合工作,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较大。

训练要点:

1.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治疗师在台下缓解摇动平衡台。

2.观察孩子头、躯体、手、脚为保持平衡所做的伸展姿势。

3.孩子为求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统合的调整有具体的帮助。

4.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同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便会出现不同的平衡反射,对前庭体系的调整帮助很大。

5.当孩子可以较好地在平衡台上站立,并且左右摇晃也始终保持平衡,就可以同时增加抛接球的动作。这

一训练中,由于孩子的手脚都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和协调,因此对注意力集中、身体控制力、协调能力也都是很好的训练。

平衡台抛接球游戏刚开始时,可以10下或20下作练习,习惯到30下时,平衡效果较易发挥,再逐步练习到40或50下,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便可发挥很大的功能。

(四)旋转沐盘游戏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由治疗师旋转沐盘,让孩子自由放松地接受信息的刺激,对固有—前庭感觉的输入和调整帮助很大,有助于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

训练要点:

1.孩子坐在浴盘或咖啡杯转盘中,注意臀部应位于旋转浴盆的中心凹处,孩子的手抓住浴盆的两侧边缘,保持平衡。由治疗师在外帮他旋转,速度约为每两秒一转。

2.不宜旋转太快,并注意孩子可能的反应。

3.回转后完全不晕眩,或眼振持续时间很短,或完全没有的,表示前庭体系的严重迟钝。

4.回转时的速度可以作各种变化,也可右回转和左回转交错。回转中亦可以做中断,来观察孩子各阶段反应情形。

5.如果条件具备,就可以由孩子自己通过移动身体,调整重心使旋转浴盆旋转起来,这一训练还对儿童运动企划能力有很大帮助。治疗师应从旁细心照看,尤其当孩子在旋转中如果不能随重心的转移身体各部位及时做顺应性的反应,就应延迟该训练。

(五)网缆游戏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儿童。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训练要点:

1.将网缆固定在大铁架上,垂直下来,离地约20厘米。

2.孩子可以用俯卧或卷曲仰躺方式,置身于网缆中。

3.指导者可以协助做前后、左右、旋转之摆动。

4.在网缆下放置一个特殊的插木棍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些小圆木棍和一块布满圆孔的木板,让孩子在摇摆时也用两手同时各拿取一根木棍,准确地插到圆孔中。这一训练可以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对视敏度、手指运动精细度、完成任务的条理性都是不错的训练。

(六)蹦床游戏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的毛病。

训练要点:

1.治疗师可背着孩子,一起上床上跳跃,对于刚开始做游戏的孩子,这不失为减少孩子恐惧的方法。如果是亲子一起游戏,则对亲子感情增长帮助也很大。

2.可以练习跳跃时略为前往往后、90度回转和180度回转。

3.孩子可以俯卧或仰躺在跳床上,由指导者在跳床上用力跳跃,带动孩子身体往上弹跃。

4.孩子不用使力,所以更能放松,让前庭—固有感觉输入时,不受到自己意识的干扰,对重力感的掌握和触觉感的清晰输入大脑更有帮助。

5.孩子在弹向空中时,可以鼓励他唱歌,或配合某种音乐,可以松弛他的紧张感。

6.可以让孩子抱住球在蹦床上跳跃,或和治疗师做抛接球的游戏。

7.可以让孩子在蹦床上跳跃时练习将球丢入预先设置的篮内。

此游戏可以练习孩子手眼协调,对孩子自力运动和运动企划的成熟帮助甚大。

(七)竖抱筒

竖抱筒是一个有圆形实木底座的圆柱,外面用帆布包裹。悬吊固定于铁支架上,悬挂高度距地面25~30厘米为宜。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孩子。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的活化,并强化触觉体系;在摇晃中前庭可以获得大量刺激。

训练要点:

1.孩子屈曲身体,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老师的协助下做前后、左右晃动,再以圆筒为圆心连续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交错;也可以做360度大回转。

2.不宜旋转太快,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可能反应。

3.旋转后,完全不晕眩,或眼振持续时间较短,完全没有的,说明这孩子前庭体系迟钝。

4.让孩子站立在圆筒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训练孩子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另一只手接或抓取物体;或一只脚让在上边,另一只脚踢目标物。

(八)横抱筒

横抱筒是一个固定于铁架上的圆柱,内有实心圆木,外面用帆布包裹,长约200厘米,直径50~60厘米。悬挂高度距地面25~30厘米为宜。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孩子。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的活化,并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刺激;在摇晃中可改善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点:

1.孩子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环抱住圆筒,由指导老师做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三分钟,停下休息三分钟,再接着摇晃三分钟,如此循环往复5~8次。

2.摇晃过程中,训练孩子用一只手抱紧圆筒,另一只手抓取地板上的目标物。

3.在圆筒的前方或两侧放置许多目标物,训练孩子用一只手抱紧圆筒,另一只手用棒击打目标物。

4.横坐在圆筒上面或站立在圆筒上面荡秋千。

(九)大陀螺

外观象一个大漏斗,直径80厘米,高42厘米,边缘较高,底部呈锥形,可以进行前后、左右摇晃和旋转,能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的发展。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

对前庭感觉的输入和调整帮助很大,强化身体形象概念,前庭感觉输入较多可以促进脑干的苏醒功能。平衡能力不佳的孩子,进入陀螺中会惊慌失措,经常大声惊叫或拒绝再踏进去;呈现运动企划的灵活度和成熟度不足。

1.坐在大陀螺中调整身体姿态及双手力量充分协调,双手用力摇动时,借助大陀螺与地面的反弹力量,带动大陀螺旋转。转圈数视孩子反应情况而定,一般正反各20~30圈。

2.旋转过程中,进行投接球。

3.趴在大陀螺上或站在大陀螺中,努力使身体保持平衡,双手用力摇动。

4.两个孩子同时坐在大陀螺中,协调用力快速旋转。

(十)太极平衡板

由一个圆形基座和两个不同图案套盘组成的平衡板,有大小两种规格,分别适合双、单人使用。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

通过练习锻炼孩子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同时发展孩子下肢力量,让孩子学习通过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1.在摇晃时与孩子做抛接球。

2.两人一组相对站在两个平衡台上摇晃(手拉手)。

3.两人一组相对站在一个平衡台上面摇晃(手拉手)。

4.两人互相抛接球(分别站在平衡台上)。

5.用手端着平衡板让球顺着轨道滑行,训练孩子手眼协调。

6.站在上面晃动,晃动过程中让球顺着轨道滑行。

7.站在上面晃动投球。

(十一)平衡触觉板

平衡触觉板是带有触觉点的触觉板组成的各种变化的步道。

主要适用于触觉、身体协调能力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

主要对孩子平衡、触觉方面进行锻炼。它可以摆成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孩子在上面走,使脚底得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十二)平衡踩踏石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针对前庭、平衡不足和本体感不足,对手、脚配合也有很大帮助。

训练要点:

1.将踩踏石排成一排(可按不同的方式),当作过河石,让孩子从上面走过去,主要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2.将踩踏石加上拉绳,用手拉住绳子保持平衡,双脚配合绳子的拉动往前走(手脚配合以及平衡能力)。(十三)手摇旋转盘

手摇旋转盘是一种四周有把手的圆形旋转盘,它有大、小手摇旋转盘两种规格,小手摇旋转盘适合单人使用,有两个把手,大手摇旋转盘可供担任或双人共玩,四周有四个把手。

主要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

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摇晃,由于坐姿的重心较高,平衡器官的刺激和肌肉的张力必定很高。对前庭体系和平衡反应有高度统合作用,可强化前庭感觉的刺激对关节、肌肉等本体感觉的发展。摇晃和旋转时的身体活动,借由肌肉伸展反射信息对运动企划的养成和提高帮助很大。

1.仰躺或俯趴摇晃。

2.站立摇晃,也可加抛接球游戏。

三、重要的本体训练项目

(一)趴地推球

主要使用的球类是篮球

主要适用于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对前庭刺激较大。

训练要点: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用于改善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孩子趴在地上,球摆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二)平衡踩踏车

平衡踩踏车是一种手扶踩踏车,有两块踏板、四个轮子和两个扶手组成。

主要适用于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的孩子,而且对于膝关节(灵活度)也锻炼。

训练要点:

让儿童用手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再用脚的力量踩踏,使踩踏车向前或向后行进、倒退。

1.在孩子熟练之后,可以将扶手拆下,让孩子在没有扶手的情况下,练习随意地踩踏车子前进后退。2.让孩子边踩踏车子边和指导老师做抛接球游戏。

3.在踩踏过程中,也可作投篮动作。

(三)平衡圆

平衡圆是由塑料或木材做成的圆形状的平衡器材,在两根弧形杆中间是间隔的横杆。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的孩子。

训练要点:

不同的组合对于孩子训练目的也不同。它主要训练孩子平衡、前庭、触觉、重力、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

1.整圆:让孩子在上面正走、倒走、闭眼走、拍球走或抱球走。

2.半圆:(1)躺在里面晃动;(前庭)(2)站在上面晃动;(平衡),也可晃动过程中投、接球;(3)攀爬:半圆站立让孩子爬,这样对孩子身体协调有帮助。

3.四分之一圆:(1)可当作平衡台,站在上面晃动并投接球;(2)可做攀爬用。

4.S形圆(平放):主要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玩法同整圆。

5.S形圆(立放):让孩子在上面做上下攀爬动作。这种玩法有难度,对孩子全身协调帮助较大。

(四)滑梯

一般分为直滑式和螺旋式两种,是由塑料材质做成的滑行器材。

主要适用于本体感不佳的孩子,对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有助于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

训练要点:

主要针对小孩子,对前庭产生刺激。

1.坐着滑行。

2.倒溜滑梯。

3.趴着滑行。

(五)独脚凳

独脚凳是由塑料或木材做成的平衡器材。

主要适用于本体感不足、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

孩子坐在凳上,左右摇摆、做伸臂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六)平衡木

平衡木是由塑料积木摆放而成。宽度约15厘米,仅够孩子双足并拢站立、高度20~30厘米、长度和方向可做不同的变换。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的孩子。

训练要点:

不同的组合对于孩子训练目的也不同。它主要训练孩子平衡、触觉、重力、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1.呈直形板行走。

2.呈方形板行走。

3.呈圆形板行走。

四、综合训练项目

(一)脚步器

脚步器由不同的形状的手形、脚形、字母、数字构成。

主要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孩子简历数构空间概念。

训练要点:

训练孩子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视动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方向感。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简历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二)万象组

万象组是由塑料做成的器材,可以有不同的摆法。

主要适用身体协调性不良、本体感不佳、缺乏柔韧性、力量性的孩子。

训练要点:

2~3岁:爬圈、走平衡木、跳(脚印);

3~4岁:跳、阶梯走、爬圈+独木桥;

4~5岁:单脚跳、阶梯走、爬圈、跳+投篮;过河石、弯腰过障碍、跳、跑。

6岁以上:过河石、弯腰过障碍、跳、跑。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培训课件

感觉统合训练室的设备及使用 常用设备及性能 弹跳床 (1)功能:可强化前庭刺激,并锻炼儿童弹跳力和下肢肌力。 (2)操作: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完成跳下/跃上蹦床、双腿分合或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另有床上跳绳、跳跃接球等。 (3)安全要求:定期稳固螺丝,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儿童双臂屈曲置于胸前。 羊角球 (1)功能:用于驱赶、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运动计划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并对改善儿童注意力,增加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用于触觉训练。 (2)操作:儿童坐球上,双腿至于球前,稍分离。双手紧握把手,身体屈曲,赤脚/穿鞋,睁眼/闭眼等不同方向跳动或转体或跨障碍物(表面钝角无尖角)等。(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无其他物品。②多名儿童同时训练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撞击。③训练时必须有感统老师在场监护,确保安全。 触觉球(大滚球) (1)功能:进行触压觉功能训练,并在平衡觉、本体感觉以及认知训练中有重要功能,是感觉统合训练中重要辅助器械之一。 (2)操作:用于儿童接受主动/被动的触压觉刺激,如持球搓揉肌肤、手抓握训练、脚踩/踢训练、儿童间互动抛接训练等。 (3)安全要求:幼儿踩踏触觉球易导致躯体失去平衡,倒地时应避开眼区、防止刺伤眼球,防止后仰跌倒,头颈受伤(颈椎畸形儿童慎用) 大陀螺 (1)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器械,对儿童大脑刺激较强,可促进其动作协调能力。(2)操作:儿童盘坐于陀螺内,身体晃动以带动大陀螺旋转。另可依据儿童体态和大陀螺直径改为双人同坐训练。 (3)安全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需要人员在旁协助。 袋鼠跳布袋 (1)功能:增强儿童腿部和腰腹部力量,强化前庭刺激,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操作:立于袋中,双手提袋边,沿既定路线进退或原地前后、左右、转身跳跃。 (3)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开阔、松软。 平衡木 (1)功能:用于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2)操作:儿童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完成前进、后退或侧行等动作,可以时儿童自主操作,也可以时在老师或同伴的协助下进行。为提高训练水平,可要求儿童在行走中完成指令性动作、运输物品或互动训练等。 (3)安全要求:①周围无尖锐异物或障碍物。②注意脚下打滑、跌落。③上下平衡木时,注意平衡木边角,防止刮、击脚趾及脚踝等。④多名儿童同时在多个在多个平衡木训练时,注意两两间隔,须保持1m以上的间距。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3-7岁儿童的训练方法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有所进展。他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他自己表达的能力也很好了,足以与人沟通他的需要和兴趣。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孩子一直到七、八岁,才开始有抽象思考和理解能。皮亚杰指出,人类的脑一直到对身体、对世界、以及自然界力量有了“具体”认识之后,才发展抽象概念。七到八年的活动和游玩是必须的,为的是给与孩子“感觉—动作”信息,这将成为智力、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基础。 但是有时候,这项发展并不着照原来自然的发展途径进行。我们无法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出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孩子大脑统合有困难时,孩子会有什么状况发生。我们无法取代自然,无法把每件事情弄好,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组织能力。欲帮助孩子组织他的大脑,就要去观察孩子顺应自己感觉统合的内驱力;你越多花时间观察孩子,你就越能帮助他。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 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 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 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 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

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其实,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感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在孩子以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非常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在外胆小怕生,从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等问题,而孩子更多的问题则可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递来的外界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整合处理,以致使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行为出现失调,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

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2010年度3-7月) 指导教师:刘梅

小海龟感统训练计划(3—7月) 学生姓名:CHSH 性别:男 康复目标: 1、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 2、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 训练方法: 项目:蹦床(3月) 1、让学生坐在蹦床上,通过使学生的机体与的接触,使学生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然后教师双手扶着学生做上下运动,节奏由教师控制,注意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边说边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坐在蹦床上做上下运动的频率有所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观察学生的发音力量的变化。 2、让学生站在蹦床上,让学生在蹦床上平稳站立,培养他们的平衡感,接着用双手扶着学生做有节奏的上下运动,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3、注意事项:蹦床训练的强度与训练时间要把握好,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安全。

项目:会走s型的线段;(3月)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学生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开始时可站在学生的前面拉着他的双手引导他往前走; 2、也可以站在学生的后边,让他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 3、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学生的成功尝试。如果学生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 训练小结: 过对CHSH的上课,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发展学习听觉与触觉的统合,上课的结果还比较理想。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作用精选.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作用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对孩子进行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所结合儿童DDST筛查及气质评估系统对门诊就诊儿童中生活规律、行为能力、情绪等方面有偏差的儿童,由家长配合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其中项目有: 1、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 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2、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 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 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4、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孩子双手紧抓球上的两个“羊角”,坐在球上借助弹力向前跳动。可以强化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及视觉运动协调;对空间知觉、重力感觉和运动企划的养成帮助很大。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自闭等症。 5、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 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做动作或者拍小皮球等,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很大。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儿童。 6、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

全国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培训班

全国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培训班 全国各地特教机构、感统训练馆、医院、学校、同仁及家长: 感觉统合失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疾病。1—13岁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必须经由感觉统合智能训练,大脑才能发展出成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继而表现出正常的社会行为。 因此,系统化的感觉统合实用课程的设计和研修培训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需求量急升,为此,中国孤独症网联合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运用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等单位专家成熟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体系,在ACEI中国区认证中心、全国职业能力测评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拟开办全国首期“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设计研修班”,并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课程特点 1. 重在操作:让每位学员有机会; 2. 重在设计:让每位学员都能举一反三; 3. 重在模版:让每位学员都能复制; 4. 重在高效:让每位学员回去都能上课; 5. 重在特色:让每位学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 重在鼓乐:让每节课都有音符鼓点在跳动; 7. 重在自然:让刻板的课程变得活泼有趣; 8. 重在传爱:让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能走心。 二、课程主题及安排

三、培训讲师 【郑州康达的创始人,自然感统的首倡者】 张桂娥: 中共党员,先后担任郑州市康达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国家“十一五”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专家组成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贫困自闭症儿童抢救性康复专家组成员、郑州市金水区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主席、中国孤独症网总裁、心理学荣誉博士,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心理学函授学院自闭症、特殊教育专业兼职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荣誉职务。 她独创的爱和自然理念、KD口肌发声训练法、袖珍人融合教育方式、精准教育方法,得到残联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及河南省会多加新闻媒体曾多次对她进行采访报道。在她身边训练的孩子,都称她为“张妈妈”,和她接触过的家长都把她当做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她为无数家庭点燃了希望之火,为众多特殊儿童送去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特殊儿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知识,现就“特殊儿童”、“残疾儿童”等有关概念加以介绍。 (一)特殊儿童与残疾儿童 “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沟通等能力的一个方面或多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儿童,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两大类。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称为残疾儿童、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本课程提及的“特殊儿童”均为狭义的特殊儿童。 我国的残疾人分类中,没有“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类别,但是在临床上发现多类特殊儿童均有感觉统合失调。 (二)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为提高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而开展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也称为感觉统合治疗。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的组织、实施涉及的基本问题有训练对象、训练服务提供者、训练的适用范围、主要训练领域、训练周期与频次、训练效果等六个方面。 (一)训练对象 1.发育阶段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生长发眘阶段来看,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用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他们外周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组织实施,训练效果较好。 2.健康状况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儿童健康状况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可用于单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也广泛用于各类残疾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以及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等大多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须长期接受感觉统合训练。 3.参与目的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儿童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来讲,训练对象可分为四种类型:问题干预型、辅助干预型、预防型和发展型。问题干预型的训练对象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参与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感觉统合发展中的问题。辅助干预型的训练对象本身是残疾儿童,他们在接受某种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主要康复训练的补充,比如脑瘫儿童的训练以物理康复为主,也可以适度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作为物理康复的补充。预防、发展型的训练对象本身并未表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征兆,但存在疑似不利因素(如剖宫产、出生早期血液胆红素偏高、高龄孕产等),为了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而进行的训练。发展型的训练对象既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征兆,也没有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疑似因素,也参与感觉统合训练(游戏),视感觉统合训练为娱乐活动,强身健体或进一步提髙自身的感觉统合能力。 (二)训练服务提供者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 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

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做感统训练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呢?”“我的孩子很正常还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吗?”“感统训练是不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的?”这是家长问的最多的三个问题,那么到底感觉统合训练适应人群是那些呢? 首先我们对感觉统合进行一下了解,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儿童心理学家爱尔丝(J.Ayres)博士在1972年首先提出来的。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味觉、嗅觉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外界的正确反映。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地、整体的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的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爱尔丝(J.Ayres)认为,感觉统合的发展遵循脑和行为发展的原则。儿童的大脑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最好与运动相结合。 现在一些大城市拥有专门的感统训练机构3、4家。但是随着家长朋友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对孩子从小能力培养的重视,促使着这一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快。有些家长有这样的疑惑:“这不是给特殊儿童做的吗?”没错!我们普通的孩子都需要进行的训练,特殊儿童不是更需要吗?但是像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是要到专门的康复机构进行学习的,同时感统课是他们每天都要上的课程。如果每周两、三次课已远远不能达到他们的需要了。

但对于3—12岁的普通孩子经过3—4个周期的训练像“注意力、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幼教专家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便已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想、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训练让孩子聪明、阳光又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爱尔丝博士是一位研究运动治疗的心理学家。她在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后,设计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和开发了众多的训练器材,以改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治疗问题儿童采用的方法,而且成为促使正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实际上,感觉统合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概念。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由最简单的感觉开始的,例如,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程度,从而形成对物体的具体概念;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正如前面所讲过的,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家长要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需要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 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促使孩子在感觉运动的中产生自主的适应过程,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大脑各区域分级地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各脑区神经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间通路的形成。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 爱尔丝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感觉的输入,特别强调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当不同的感受系统同时受到有规律的刺激,中枢会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相应的运动中枢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安排肌肉活动和运动,同时运动中枢还预先通知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调节肌肉关节的运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一节中提到的“运动计划”作用,它需要孩子的全身心的积极运作。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方式

感统训练老师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老师工作总结 篇一:感统总结 10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感统设备使用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总结。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以来我常常听说感统训练,但一直并不了解其真正意义。这次培训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感统训练对于智障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天由南京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辉教授给我们进行了全天的培训。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感觉统合训练最适合于5、6岁至11、12岁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儿童。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有五个方面: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听觉、视觉。感统训练就是通过运用一些专用的训练器材来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各系统的失调。了解了基本理论我发现原来每一个特殊学校的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感统失调问题,感统训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午我们还对学生个案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从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大年龄的特殊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利用评估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训练方案。一天的培训让我对感统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理论的基础,第二天我们在王辉教授的带领下认识了感统训练的器材,还进一步了解了各种器材的训练方法。王辉教授还分析了各种训练方法的训练目的。比如万象组合中包括了呼啦圈、平衡木、小栏架等等器材,教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跳跃训练学生的上下肢协调,前庭系统;跨栏训练学生身体双侧的协调及平衡觉;平衡木还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组合成障碍赛,又可训练学生的听指令能力以及动作企划能力。训练方式可谓千变万化,让我大开眼见。下午我们还亲自到感统室尝试了一下各种器材的运用,这些色彩明亮的运动器材让人眼前一亮,立刻可以激发玩的兴趣,有些项目还挺难的,比如旋转陀螺,如果不经过训练自己转起来很难。我不由想到如果教会学生将会多么有成就感。在玩的同时,老师们也不忘分析每一个运动项目的训练目的,如旋转陀螺,就可以同时锻炼到学生的前庭觉和本体觉。这玩中的学问可真大。 第三天,特教学院的石晓辉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感统训练活动设计的的讲座,有了两天的基础我们已经能够很熟悉的说出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了,通过第三天的巩固更加强了感统训练的实操。 培训的倒数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鼓楼区特教学校,并观看了两堂该校老师上的感统训练课。通过实际听课以及王辉老师的点评,我对感统训练课如何上,如何组织活动有了深

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高新区翰林幼儿园徐夏平 215300 摘要: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近年来,感觉统合发展不足引起的学习困难愈来愈多。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60名2到3周岁的孩子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发现在学前教育期间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感统训练十分必要。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成因分析训练方法训练器材在孩子的长成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有些孩子脑子并不笨,就是在学习的某些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序的障碍,例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计算粗心、情绪不稳定,等等,靠传统的教育方法也不奏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也不是智力或生理问题,而是感觉系统出现了问题,是训练不足而出现失调。这种症状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一、什么叫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感觉统合的定义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运动能力训练。若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时,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家长应对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修订版)【新版】

1: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西康可以被看作是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鼻祖。 3: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订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 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朴永馨教授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早期干预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和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 5: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法律: 1: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一九八四年颁布其中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实施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国民教育阶段和国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的教育,进一步强调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规定身心障碍儿童的教育从三岁开始。 2:台湾地区是《身心障碍报告书》,1995年发表,提出要建立特殊儿童通报系统,并试办学前特殊幼儿评估中心和转介系统,试办三到五岁早期干预中心,两年内办理普及免费的五岁前特殊幼儿教育,并考虑向下延伸至三岁,有力推动了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要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卫生保健机构和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 6: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1早期干预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影响,能较大程度降低成长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促进残障更好的发展,也能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障碍缺陷。对超常儿童而言早期干预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天赋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2)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的影响。可以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对于超常儿童来说一方面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积极和谐家庭。 (3)早期干于对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前进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要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领域,既往研究的不足。 (1)早期干预的对象范围略见狭窄。主要是视听障儿童和智障儿童,以及一些自闭症儿童。(2)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够。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和资金的支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显的步履维艰。 (3)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和专业师资处于匮乏状态。 (4)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强。比如说有智力障碍孩子的家长'四处求医问药错过了孩子干预的关键期。 8: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器官的用进废退说。 9: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 10:基本内容:(1)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到六岁前是个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隔离智力发展水平在八岁前基本已确定。 (2):二到三岁是言语习得的的关键期。 (3)学前阶段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关键期在此阶段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干预方法和处理有助于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0-1.5岁,大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 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基础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不足都会导致行为发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 1. 美国艾尔丝博士( Dr.JeanAryes )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 Sensorylnte —gration )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 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 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4. 多年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根基。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江苏省 5000 多名 5 — 12 岁儿童中进行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江苏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 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南京失调概率为 36.6% ,北京为 48% ,上海为 52.7% 。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几年来,课题组举办过全国性学习班十多期,在幼儿园发展实验单位七十余家,遍及江苏、广东、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一)肢体动感训练课程有三大课程:

感统训练教学计划6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计划 一、训练对象分析 受训对象在触觉功能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在触觉过于迟钝,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身体活动协调性差,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害怕拥挤,缺乏自信;其在动作能力方面也存在异常,表现在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不走直线,用指尖拿东西,并且东西经常会掉在地上。 二、训练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和肢体放松训练,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激发呼吸肌群进行有效运动,促使所有用于运动和摆姿势的肌群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2、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借助球类对儿童进行被动训练,加强身体与各刺激物的接触,提高大脑统整处理触觉信息与活动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增加儿童各种感觉间的协调。具体量化目标:完成用大笼球对儿童进行振动、揉搓、滚压部分的训练; 4、通过走直线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走路的稳定性以及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具体量化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大约十米的直线行走,不脱离直线。 三、训练资源要求 训练器材:大笼球、触觉球、万象组合、平衡踩踏板、手拉踩踏石、丁字椅 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主训):闫美玲 训练的辅助者(辅训):王俊 四、训练项目及技术要素 (一)训练准备情况检查

(二)全身准备活动 结合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和下肢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提高个体的整体代谢水平,防止肌肉、关节在训练中受损。虽然该活动是作为准备活动,但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1、双肩交替运动 2、双臂划圈运动 3、体转运动 4、手腕、踝关节运动 (三)针对性训练 1、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器械:小触觉球 体位及姿势:站立 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右手五指抓握小触觉球,然后传给左手,传递五次保持不掉;然后是拇指和其中的三指抓握小触觉球,进行左右手传递,传递五次 保持不掉;此后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拇指和其中的两指以及拇指和其 中的一指抓握小笼球的操作练习。 难度调节与变式:增加传递次数,保持不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一、重要的触觉训练项目 触觉体系的感觉统合运动重点,在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以修正前庭核有关触觉的抑制和运动能力,使大脑的处理能力和身体的触觉神经,建立起协调良好的关系。 主要适用于以下儿童: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喜欢吃手或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喜欢被搂抱。怕黑,胆小,粘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 大笼球 大笼球一般直径在65~95cm,弹性较强,笼球表面有光滑面的和带突起面的两种。相对来说,表面光滑的大笼球刺激较小,而带突起的大笼球刺激性更强。对刚开始接触训练的孩子和特殊敏感的孩子,一般选用光滑表面的;而对于训练较长时间和已经不太敏感的孩子则适宜选用带颗粒的刺激更强的大笼球。 游戏一:大笼球游戏 训练的目标: 通过大笼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产生压力,挤压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在大笼球的不断转动或挤压时,压力和与身体的接触部位的不断变化,可以强化大脑处理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刺激,激活大脑神经网状系统,促进感觉统合。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地毯上,治疗师将大笼球放在孩子身上,由轻到重做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正中间做轻轻压挤。 2.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俯卧)比压腹部(仰躺)容易接受些。 3.可以尝试压压孩子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最远,有助于大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4.上下、前后、左右滚压,对孩子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5.不只是对敏感的孩子有帮助,对触觉反应迟钝的孩子,也有刺激其复苏的功效。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对前庭——触觉的协调刺激有特殊效果。 游戏二:俯卧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在大笼球上,能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对触觉敏感或反应迟钝、多动症孩子帮助较大。自闭儿如果能适应,在训练的中后期也可以加入这个游戏。 训练要点: 1.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治疗师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配合大笼球的转动,前后拉动。 2.注意不要太快,让孩子自己努力去保持平衡,以免掉落球下。 3.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适。 4.让孩子在大笼球上,练习如何用手、脚及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5.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可以强化孩子的身体各部位对重力的协调感。 游戏三:仰躺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可以强化颈部张力,背部则有大脑和身体联系最重要的颈部和脊髓神经,所以采用这种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刺激作用最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的孩子,都有特殊的效果。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仰躺在大笼球上,由治疗师握住孩子的大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 2.作此游戏前,一定要先作好前项俯卧游戏,让孩子在熟悉大笼球的重力感后,再进行此活动,这样才不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心理。 3.注意提醒孩子留心感受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协助好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对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帮助很大。

感统训练教案313岁儿童适用)(2020年10月整理).pdf

感统训练培训教材(适合3-13岁儿童) 一、基本内容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们,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2、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3、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3-13岁的孩子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4、儿童感觉统合项目越多越好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