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2年3月26-27日

黄河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o~42o、东经96o~119o,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黄河水资源量

(1)河川径流量

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

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1919年-1975年56年系列)

(2)地下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晋陕蒙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原、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济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次实施了远距离调水。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村近3000万人的饮水困难。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担了流域内和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1988-1992年用水资料统计,黄河河川径流耗用量307亿m3,利用率已达53%。

用水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灌溉,平均年耗用水量284亿m3,占总耗用河川径流量的92%(见表2)。用水的主要地区,在干流是上游的宁蒙沿黄地区和下游引黄灌区(大部分为流域外用水);在支流是渭河、汾河等河谷盆地。流域内地下水开采量110亿m3,大部分用于工业及城乡生活,主要集中在汾河、涑水河、渭河、大汶河等支流河谷盆地。

3

1.3 黄河水资源特点

(1)水少沙多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52mm,在全国十大水资源分区中仅高于内陆河居倒数第二;年径流深77mm,仅为全国平均的26%。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远低于耕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3%和9%)。流域内人均水量527m3,分别为全国和世界人均水量的22%和6%;耕地亩均水量294m3,分别为全国和世界亩均水量的16%和13%;加上流域外的供水需求,人均和耕地亩均水量更少。

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河川径流平均含沙量35 kg/m3,实测干流最高含沙量达911kg/m3。沙多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黄河水少沙多的特点,要求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统筹兼顾除害与兴利的关系,水库调蓄和工农业用水必须考虑中下游输沙用水的要求。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集中、连续枯水段长

黄河流域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决定了河川径流量时间上分配不均。黄河干流各站年最大径流量一般为年最小径流量的3.1~3.5倍,支流一般达5~12倍;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干流及主要支流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且汛期径流量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中下游汛期径流含沙量较大,利用困难,非汛期径流含沙量较小,主要有地下水补给,大部分可以利用。黄河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出现了三个连续枯水段,其中1922~1932年和1990~2001年为长达11年和12年的枯水段。这一径流特点,要求开发利用黄河河川径流必须加以充分调节,对水资源工程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

(3)水沙异源、水土资源分布不一致

黄河河川径流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兰州以上面积占全河的30%,河川径流占全河的56%,沙量不足全河的6%;黄河中游面积占全河的46%,河川径流占全河的43%,沙量占全河的90%

以上,其中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面积占全河的15%,河川径流占全河的13%,输沙量高达9亿t 左右,占全河输沙量的56%。

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协调,大部分耕地集中在干旱少雨的宁蒙沿黄地区,中游汾河、渭河河谷盆地以及当地河川径流较少的下游平原引黄灌区。

水沙异源、水土资源分布不一致的状况,要求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和各部门用水的关系,特别是上游的宁蒙沿黄地区和下游引黄灌区用水必须通过全河水量统一调度予以解决。

(4)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从历史情况看,黄河下游河道是一个堆积性河床,由于水少沙多,逐年淤积抬高。为了控制河道淤积速率,减轻洪水威胁,必须保持必要的输沙用水,其数量由来水来沙条件和河道淤积水平决定。

在黄河水资源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对2000年前后输沙用水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控制下游河道淤积速率不加大的条件下,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节,利津断面多年平均下泄水量应不少于200亿m3,其中汛期应保持150亿m3以上。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也需要耗用一定水量。

2 黄河水资源管理情况

2.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为缓解日趋紧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1984年黄委会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2.2 取水许可制度

根据水利部的授权,黄委会负责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沿黄各省(区)的黄河取水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已颁发取水许可证390套,许可取水总量304亿m3,初步建立起黄河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

2.3 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九十年代以来,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缺水断流日趋严重。为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是河口地区城市及农村人畜用水紧张状况,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会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三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会制订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实施。同时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于1999年3月开始对

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自3月12日至年底利津断面仅断流8天,与近几年(1995一1998年)同期年均断流126天相比,减少断流118天。特别是2000年,黄河在来水较正常年份偏少56%的大旱之年,通过精心调度,首次实现了九十年代以来的全年不断流,使黄河河口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了农业用水,兼顾了工业用水,还成功实施了引黄济津。

2.4 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水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实施后,沿黄各省(区)都开展了取水许可管理,相继出台了《水法》实施办法等法规,加强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一些省(区)还先后出台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和持续增长的供水要求,使水少沙多的黄河难以承受,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地区间用水矛盾加剧,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形成地下水漏斗,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黄河下游持续长时间断流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集中表现。

从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下游利津站有21年出现断流,累计达1050天,断流年份年均断流50天。进入九十年代,黄河断流加剧。七八十年代断流年份平均断流天数分别为14天、15天,而1991~1998年每年都出现断流,平均每年断流107天,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km的河南开封附近。断流造成了部分地区无水可供、河道主河槽淤积加重、洪水威胁和防洪难度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制约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黄河水资源水量、水质统一管理,严格调控的机制和政策法规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黄河干流已建的大型水库及引水工程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尚没有很好形成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调度管理体制,流域机构又缺乏监督监测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引用水量。在用水高峰季节,各地争相引水,人为造成水资源紧张,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取水许可制度虽已全面实施,但由于流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处罚手段,尚不能行使有效的监督管理,直接影响到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3)用水管理粗放,部分地区浪费水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灌区渠系老化失修、工程配套较差、灌水田块偏大、沟长畦宽、土地不平整、灌水技术落后及用水管理粗放等原因,部分灌区大水漫灌、浪费水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工业用水也存在浪费现象,大中城市的工业用水定额和重复利用率,与国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水资源的不科学认识和水价严重背离成本也是浪费水现象长期存在和迟迟得不到纠正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尚未在黄河流域征收水资源税,流域内大部分自流灌区水价不足成本的40%。由于水资源的无偿使用和水价严重偏低,背离了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丧失了节约用水的内在经济动力,造成了对水资源无节制地滥用,阻碍了节水工程的建设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水环境质量面临水量减少和水质污染的双重威胁

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为水量的匮缺,而且还表现为因严重的水污染而造成的水质恶化、水体功能降低和丧失。近十多年来,黄河流域水污染明显在加重,九十年代初,进入黄河的废污水年排放量达42亿t,与八十年代初相比增加了一倍,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标排放的废污水进入黄河,使水质呈急剧恶化趋势,水质污染已从支流发展到干流,干流水污染也从原来的上游部分河段蔓延到中下游。国家环保局1997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黄河污染(Ⅳ类及劣于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已居全国7大江河的第2位。1999年初,黄河潼关以下河段发生了历史上范围最大、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水污染,造成了一些城市供水困难,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水质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5)对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

建国50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很大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着重为经济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和挤占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和水环境需水,一些地区盲目开荒种地、滥采乱伐森林,致使湿地萎缩甚至消失、水源涵养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6)中游干流河段水库调节能力不足

按照流域规划,三门峡、小浪底、碛口、古贤等四座水利枢纽为黄河中游控制洪水和泥沙的骨干工程。受库区淤积和潼关高程的限制,已建的三门峡水库只能进行有限的调节,一般年份在2~3月结合防凌最大蓄水量仅14亿m3,远不能满足下游引黄灌溉用水要求。小浪底水库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可起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但仅靠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中游干流河段的水库调节能力仍显不足,尤其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晋陕峡谷缺乏可调节径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

(7)基础研究工作滞后

黄河是一条人类活动影响大、水资源开发程度高的河流,近十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情况,制约着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衰减机理不明;产汇流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用水统计不准;地表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未能很好定量化;生态需水计算理论和方法上在探讨之中,等等。

4 黄河水资源供需形势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为满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观点,统筹考虑城乡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

4.1 河道内生态环境低限需水量

(1)汛期输沙水量

考虑水土保持减沙和中游骨干工程的调节作用,2010年、2030年、2050年水平分别为130亿m3、120亿m3、110亿m3。

(2)非汛期生态基流水量

综合考虑河道内用水、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等用水要求,总需水量50亿m3,相当于非汛期平均入海流量240m3/s,入海最小流量控制在50m3/s以上。

(3)维持水体自然净化能力需水量

根据黄河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汛期以输沙水量、非汛期以生态基流作为其需水,并通过控制入河排污量,保证相应水质要求。

(4)水土保持用水量

水土保持措施除利用降雨入渗土壤中的一部分无效蒸发外,也利用了形成河川径流的一部分水量。据分析,水保措施利用的河川径流现状为10亿m3,预计2010年、2030年、2050年分别为20亿m3、30亿m3、40亿m3。

以上生态环境低限需水量200亿m3,计入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10亿m3,相应黄河可供城乡生活和国民经济耗用河川径流约370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按110亿m3计,则在无外水调入情况下黄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多年平均最大可供水量约480亿m3。

4.2 国民经济需水量

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并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建设的加快,黄河流域经济必将得到更快发展。预计流域内人口将由现在的1.1亿增加到2050年的1.36亿,城市化率由现在的26.4%提高到2050年的50%。流域内GDP将由现在的6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100亿元,预计2050年将达到56000亿元左右。为基本满足本流域的粮食需求,在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还需要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流域内农田灌溉面积将由现状的487万hm2增加到2010年的548万hm2,预计2050年农田灌溉面积需达到620万hm2。

在采取节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国民经济需水量仍将会有一定的增长。经分析预测,黄河流域及流域外供水区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水平总需耗用黄河水资源量分别为520亿m3、590亿m3和640亿m3左右,已超过黄河的供水能力。在需水增加的同时,用水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工业、生活用水占国民经济总用水的比例由现在的约18%提高到2050年的44%左右。用水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在总需水量增加的同时,对供水保证程度的要求也将相应提高,特别是枯水期供水压力进一步加大。

4.3 缺水量

在保证河道内低限用水、维持地下水采补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现状水平正常年份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可以基本维持总量平衡,但会因资源与需求在时间上和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而产生缺水。至于枯水年和特枯水年,水资源总量已不能满足需求。

经分析计算,在充分利用地下水和保证生态环境低限需水的条件下,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水平,正常年份黄河流域分别缺水40亿m3、110亿m3和160亿m3;中等枯水年份分别缺水100亿m3、170亿m3和220亿m3。

5 解决黄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

5.1 采取有力措施,厉行节约用水

在节水中求发展是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灌溉耗用河川径流量占河川径流总耗用量的92%,搞好农业节水工作至关重要。要以30万亩以上的70个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为重点,着力抓好干、支渠的防渗衬砌和骨干建筑物的配套,改革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采用喷灌、管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节水工作,提高大中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促进废、污水的处理回用,提高城市污水利用率。对流域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对节水工程给以重点扶持。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节水的监督管理。

5.2 实行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必须根据流域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用水配水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突出宏观管理和流域综合管理。设立全河水量总调度中心,负责全河水量统一调度;设立省(区)水量调度中心,搞好水量实时调度;建立干流省(区)界监测断面、骨干水库和重要取水口监控网络,监督各地和骨干水库执行水量调度方案的情况。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加强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并制定配套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黄河水量调度管理规程》、《黄河水量调度监督办法》。同时,要尽快制定《黄河法》和《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实行依法管水,严格执行水量调度的法规、制度和纪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黄河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提高水量、水质调度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5.3 加强经济手段在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

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黄河流域,经济措施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要建立黄河水资源税征收管理办法,尽快在黄河流域征收水资源税,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水权管理,遏制需水不断增

长和增长过快的势头。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对超计划用水的省(区)和用户,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5.4 增加黄河河川径流调蓄能力,适时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古贤、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对调节黄河径流、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三座水利枢纽已经建成,并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今后,要在充分发挥干支流已建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加强干流已建水利枢纽的优化调度的同时,及早建设大柳树和古贤水利枢纽,更好地对黄河上中游径流进行调节和配置,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增强调水调沙和改善河道条件的手段。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沿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从长远来看,黄河资源性缺水的现实将难以改变,单纯依靠节水措施和加强管理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要根本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大力节水、合理用水的同时,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为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少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年引水量为170亿m3,其中第一期工程年引水量40亿m3。需抓紧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2010年前后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

5.5 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

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搞好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各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并实行“排污总量国家确定、污染源治理省(区)负责、入河排污口与省(区)界断面水质统一监管、超量排污补偿”的水质监督管理新思路,对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实施征收水资源污染补偿费,建立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评估和经济补偿机制。以水资源保护为基础,加强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保护、流域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等工作,并加强流域机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5.6 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深入开展水资源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需水量、典型支流的产耗水规律及发展趋势、典型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作用机理、气候变化对黄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等基础研究。利用先进科技手段,研究大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降雨及径流监测和预报、取水退水监测和节水等新技术。对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积极研究,并结合黄河流域实际加以借鉴和应用。

要利用现代系统理论、临界调控理论和多目标决策理论,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模式,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改善的需要。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1601班 160202138 翁静 江河水文是自然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时期的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文状况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历史时期更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其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可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从河源至内蒙古的托克托为上游,从托克托至河南省的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至河口为下游。黄河流经银川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汾渭平原等地,因而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水色浑浊,使得黄河具有洪水易于泛滥而河床不断抬高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黄河成为一条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的河流。 据统计,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的改道,史称黄河“六大徙”。 先秦文献中记载黄河下游河道有两条,一是“山经大河”,二是“禹贡大河”。这两条河道都是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均由今河南省浚县附近指向东北,沿着太行山前平原行经华北大平原西部,至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另外一条河道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即“汉志河”。这条河道大约存在于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是历史时期一条可以确指其年代及具体流经的黄河下流河道。在“汉

志河”存在期间,黄河下流两岸开始大规模修筑堤防,其避免了黄河下游多股分流、频繁改道,有利于下流河床的稳定,由此形成了春秋战国西汉大河。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但仅靠着两岸大堤维系的黄河下游,一遇洪水,就会决堤泛滥。因此在西汉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及其频繁。 西汉中期以后,河患日增。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任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至东汉时期,69年时,王景领导治理黄河决口,通过筑堤堵口,河汴分流、疏汴通漕等方法,疏浚河床,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床淤积,使黄河出现了一个长期较为安流的局面。此时的黄河,从长寿津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人海。 东汉以后,黄河安流的局面仅维持到了唐代末年。宋初,由于黄河已经流行了800多年,王景治水后形成的河床淤高严重,水流不畅,黄河又进入了频繁决口泛滥的历史时期。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黄河决澶州横垅埽,久不复塞,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横垅河。到了庆历八年(104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向北冲出一条新道,经河南省内黄县,河北省大名、南宫、青县,至今天津入海,名为“北流”。景祐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县第六埽向东决出一支,向东北经山东堂邑、夏津、平原、在冀、鲁间入海,名为“东流”。至此形成了

黄河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河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黄河安危,关乎全局。黄河防洪工程由于长期受维修养护经费短缺、“重建轻管”思想影响,工程维修养护得不到重视,工程标准偏低,质量、基础差,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降低了工程抗洪强度。水管体制改革后,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对防洪工程高标准维修养护,增强了工程的抗洪强度,改善了工程面貌,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笔者就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来同大家一并探讨。 关键词:水管体制改革黄河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管体制改革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确立、“数字工管”系统的逐步完善,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科学谋划,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实现新突破。 二、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水管体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的运作新机制,

但由于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维修养护业务未通过招投标直接由相应养护公司承担,养护公司表面上是企业,实际上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水管体位与养护公司之间职能权责并不完全明晰,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养护设备陈旧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工程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缺乏大型和专业化维修养护设备,现有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维修养护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管理队伍问题 在组建专业养护队伍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素质,建立的管理队伍没有发展潜力。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年青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四)防汛队伍问题 防汛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专业抢险知识、技术落后,专业素质偏低,查险能力不足,队伍年龄偏大,群防队伍组织难度大,缺少抗大洪、抢大险经验,部分群众防汛队伍有名无实。 (五)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薄弱环节 预报、测报设施落后,堤防工程查险还要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防汛信息采集手段不适应防汛形势发展的需要,决策指挥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完善。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黄建管〔2007〕48号 关于印发《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 (试行)》的通知 委属有关单位,三门峡库区各管理局: 为加强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技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规、规范,结合黄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1、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2、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条文说明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防洪评价项目技术审查工作,保障河道防洪安全与建设项目的安全运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技术审查,包括桥梁、浮桥、管线等建设项目。 第二章技术审查一般要求 第三条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甲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大、中、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乙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报送审查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列出项目建设所依

黄河河道治理

黄河河道治理 生态水利学2班 2008101139 曲更龙摘要:河势演变主要是指河道水流平面形式的变化。黄河是世界上河势演变最复杂的河流。为给河道整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黄河游荡性河段、弯曲性河段以及由游荡向弯曲转变的过渡性河段半个世纪的河势演变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黄河河势演变的特性及河势演变的基本类型。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以及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他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1.河道概况 1.1 河道分段 黄河中游尾段的河南孟津白鹤镇至河口河道长878km,按照河道特性可分为4个不同特性的河段。①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道长299km,堤距宽一般5~10km,最宽达20km,河道比降0.265‰~0.172‰,弯曲系数1.15。河道淤积严重,为典型的游荡性河型。②高村至阳谷陶城铺,河道长165km,堤距宽1.4~8.5km,大部分在5km以上,河道平均比降0.115‰,弯曲系数1.33,属由游荡性向弯曲性转变的过渡性河段。③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河道长322km,堤距宽0.4~5km,一般1~2km,河道平均比降0.1‰,弯曲系数仅为1.21,属弯曲性河型。④宁海至入海口,河道长92km,属河口段,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变化中。 1.2 河道横断面 黄河下游河道为复式断面,由主槽和滩地组成。兰考东坝头以下有二级滩地,以上有三级滩地。一级滩地和枯水河槽合称为主槽。主槽是水流的主要通道,二级滩地在大洪水及部分中等洪水时才漫滩过流。 1.3 滩区 滩区具有耕种条件,总面积3953.45km2,现有耕地374.13万亩,人口170余万人。 1.4 河道淤积 黄河以泥沙量大、含沙量高闻名于世。由于泥沙淤积,河道不断抬高,现在临河滩面一般高于背河地面3~6m,黄河下游成为“悬河”。 2.河势演变特性

山东黄河河道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10号)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已于2008年8月1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八年八月一日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 1997年12月13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1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分发挥黄河河道兴利除害等社会与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黄河河道,包括黄河干流及其河口、蓄滞洪区、展宽区及大清河河道。 第三条沿黄河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管辖范围内的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黄河河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做好相关的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黄河河道管理,执行防洪和水量调度指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条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沿黄地区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生态,帮助和支持滩区、蓄滞洪区、展宽区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第七条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及水利科研单位应当加强对减缓黄河泥沙淤积、黄河断流、滩区淤改和灌溉、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和泥沙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黄河兴利除害的科学水平。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黄河河道及其工程安全和参加黄河防汛抗洪的义务,都有责任保护黄河水质不受污染,并有权对破坏黄河河道及其附属设施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在黄河河道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十条河道整治与建设必须符合黄河流域规划以及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工程安全,有利于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畅通。 第十一条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跨河、拦河、临河、穿河、跨堤、穿堤的桥梁、浮桥、闸坝、码头、渡口、道路、管道、缆线及其他各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GIS在黄河防汛业务中的应用

GIS在黄河防汛业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28T15:08:57.4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许东波魏金颖 [导读] 水灾具有形成时间短、来势凶猛、危害严重等特点,为了抗御洪水、减少灾害损失,开展黄河防汛工作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GIS 在黄河防汛业务中的应用,提高防汛工作的开展效率。 许东波魏金颖 阳谷黄河河务局山东聊城 252300 摘要:水灾具有形成时间短、来势凶猛、危害严重等特点,为了抗御洪水、减少灾害损失,开展黄河防汛工作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GIS在黄河防汛业务中的应用,提高防汛工作的开展效率。 关键词:GIS;黄河防汛;应用 前言 黄河水利委员会是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部门,下辖省、市、县(区)黄河河务局三级,组成完整的黄河流域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体系。黄河防汛是各级黄河部门的天职,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极端气候频发,旱涝转换频繁,当前基层黄河部门的防汛抗旱工作十分繁重。同时,也对基层黄河部门的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黄河防汛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基层信息化程度尚待提高 虽然建立了诸如防汛预警系统、水调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基于一体化管理的基层黄河防汛抗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尚未建立,基层黄河部门缺乏真正的防汛和水资源统一调度平台,不利于工作的统筹考虑。部分防汛由于受编制影响,人员较少,人员老化严重,不利于防汛工作开展。 1.2防洪工程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目前黄河临黄堤还有部分堤防淤背加固未达标准,部分水闸存在翼墙渗水等安全隐患。防汛抢险道路不足,进控导的个别道路是土质小道,坑洼不平,远不能满足防汛抢险的需要。仍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安排防汛料物的储备已不现实,若实行有偿储备,则无此项经费,因此防汛料物的社会储备难以落实到位。 1.3防汛管理的机制运行不畅 受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影响,新的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伍刚刚完成调整整合,抢险队缺乏必要的抢险机具和设备,原抢险队设备都已报废。抢险队人员未彻底摆脱“一员双岗”限制,在防汛抢险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技术素质急需提高。群防队伍和群众抢险队的组织和技术培训难以落实,处于纸上谈兵状态,一旦发生险情,由于缺乏应有的防汛抢险技术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4水资源管理调度工作难度提高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沿黄地区极端气候频发,旱灾出现频率激增,且呈现旱灾持续时间长、旱涝转换快等不良趋势,对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提出了更高、更客观、更精细化要求。 1.5节水型社会建设亟待加强 国家多年来将黄河水定义为纯公益性资源,以行政指令方式确定其市场价格,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显成本明显低于其机会成本,无法体现其生产要素本质价值,导致廉价黄河水无法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受国家政策、计划经济僵化思维及地方政府换届频繁、部分党政干部了解黄河不足等影响,沿黄极少部分干部、群众不能充分认识黄河水资源的稀缺性、有偿性,习惯于行政指令放水和无序、过度引水,导致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率和作用。 2黄河防汛的有效建议 2.1着力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 加强一体化调度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黄河防汛抗旱调度管理系统,支持黄河防汛和水资源调度管理。加大办公通信设备配置和更新力度,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充实防办工作人员,优先选配大学生及信息化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充实防办力量。 2.2着力加强河道管理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科学规划和整治河道工程的基础上,加强河道管理,给洪水留出合理空间。搞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保证河道过流断面不减少,河势不扰动,工程安全保护区不被占用。搞好滩区生产管理,避免形成新的阻水片林和其他阻水建筑物;积极向群众宣传,主动做好应对滩区行洪的各项准备。 2.3着力完善各项防汛工作制度 进一步完善黄河防汛办公室的各项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大防汛”作用,使每一项制度都落到实处,让各个部门都能够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建立完善防汛指挥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落实和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和重要险点的抢护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2.4着力完善防汛管理运行新机制 逐步解决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人员和设备问题,加强抢险队的培训和训练力度;继续做好沿黄乡镇黄河机械化抢险队建设,落实抢险设备,提高机动能力;加强群防队伍防汛技术演练和培训,提高其实战化要求;探索群众和社会团体防汛料物储备的新模式,为防汛抢险提供物资保障。 2.5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职责权限,进一步细化、量化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严格用水计划管理,按规定及时上报用水计划建议和下达水量分配指标。严格沿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

河南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河南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 申请日期年月日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制

说明 1、申请人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提出河南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位置和界限(施工许可证)审查申请时,应填写本申请书。 2、本申请书所有栏目不得空缺,如不涉及请填“无”,申请材料目录栏不够可附页。 3、本申请书一式六份,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市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各两份。 4、项目位置和界限:建设项目所在地点(行政区域、项目区中心点或重要位置坐标及相应黄河堤防桩号或距离附近防洪工程设施距离)、边界位置等。 5、申请缘由及主要建设内容:说明申请缘由、工程建设性质(扩建、新建、改建)、建设规模及内容等。 ? 6、申请材料(各六份): ? ⑴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投资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核准文件或项目备案通知书,申请人有上级主管部门的,还应出具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涉及建设规划、环保、土地等职能部门的,应提交批准文件); ? ⑵涉及河道管理范围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项目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及结构示意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⑶跨汛期施工的建设项目须提交施工度汛方案; ⑷涉及防洪补偿工程的建设项目须提交补救措施专项设计(包括防洪评价报告及审查意见); ⑸涉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有关协议; 7、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查中,或项目法人在设计、施工中,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方案等进行较大调整或变更的,应向作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决定(审查同意书)的机关征询意见或重

黄河网黄河水利委员会人才招聘专栏 2014年黄委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考245人

黄河网黄河水利委员会人才招聘专栏2014年黄委事业单位 高校毕业生招考245人 一、招考对象 本次招考高校毕业生是指国家统招的在就业报到证有效期内未正式落实工作单位的2013年、2014年大专及其以上高校毕业生。2013年、2014年的定向生、委培生不能报考。 二、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二)热爱治黄事业,爱岗敬业,品行良好; (三)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具有与招考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管理知识或专业技术知识。 三、招考岗位 招考岗位及岗位要求详见黄河网黄河水利委员会人才招聘专栏“相关下载”中《2014年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计划表》。 四、报名程序 本次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全部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通过黄河网黄河水利委员会人才招聘专栏网上报名系统完成。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注册报名 报考人员可在2014年1月2日上午8:00至2014年1月9日上午8:00期间登录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开招考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注册报名。报名时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如实填写个人信息表,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报考人员每人只能选择《2014年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计划表》中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二)查询资格审核结果 资格审查人员在考生报名后三个工作日内(不含法定节假日)进行资格审查,报考人员请及时关注审查结果。 通过资格审核的,不能再报考其他岗位。在2014年1月9日上午8:00前,报考申请尚未审核或未通过资格审核的,可以改报其他岗位。 (三)报名确认

黄河防汛存在问题

黄河防汛存在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农村分田到户,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官兵不相识、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1.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黄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1.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黄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黄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1.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老口门多,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未经大洪水考验。四是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控导工程标准低,整体滑塌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1.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黄河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2对策与建议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 理办法 1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发布日期】1994-02-16 【生效日期】1994-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 (1994年2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黄河河道及各项治黄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河道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黄河河道(包括大清河河道、蓄洪区、滞洪区、展宽区及河口地区)。

第三条第三条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是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其所属沿黄市(地)、县(市、区)的黄河河务部门是该行政区域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沿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黄河河道工程的安全和参加防讯抗洪的义务。 第五条第五条沿黄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管辖范围内的黄河河道工程管理工作。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六条第六条河道整治与建设必须服从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工程安全,有利于

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畅通。 第七条第七条在黄河河道上修建河道整治工程和跨河、拦河、临河、穿河、跨堤、穿堤的桥梁(含浮桥)、闸坝、码头、渡口、道路、管道、缆线及其它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在堤岸设置引水、提水、排水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向黄河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工程建设方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须将设计文件及施工安排报送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经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 工程竣工后,有关黄河防洪部分必须经黄河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并服从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八条第八条在黄河河道上已经修建的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所列工程设施,如因黄河防洪标准变更或黄河防洪兴利工程加固改建,或由于黄河河床淤积、防洪水位抬高,影响防洪安全,需进行加固改建或拆除的,原工程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按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的通知进行加固改建或拆除,并承担费用。 第九条第九条城镇、村庄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黄河河道滩地和各类堤防工程。城镇、村庄建设规划的临河界限由黄河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根据下列标准划定: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臵 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 派出机构,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是山东黄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沿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设有8个市河务(管理)局、30个县(市、区)河务(管理)局,12个直属单位。至2008年底,全局共有职工12035人,其中在职职工8108人人离退休人员3927人。在职职工中,省、市、县河务局三级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1142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6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2人,副教授级高工51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97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396人。 二、河道情况 山东黄河现行河道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内)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改道之初两岸并无堤防,清同治末年,河道堤防逐渐兴建,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基本形成规模。1938年6月,国民政府企图阻止日军进攻,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南行经徐州淮河一线入黄海。1946年,国民政府企图以水带兵,阴谋水淹解放区,为此,国共两党进行了

多次谈判,解放区军民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阴谋。1947年3月,花园口决口堵复,黄河回归山东故道,即现行河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在河南兰考从我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我省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河道特点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自东明上界到高村长56公里,属游荡型河段,两岸堤距5-20公里,排洪能力20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6000;高村至陶城铺长156公里,属过渡型河段,堤距2-8公里,排洪能力20000-11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8000;陶城铺至利津长307公里,属弯曲型窄河段,堤距0.5-4公里(其中艾山卡口宽275米),排洪能力11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10000;利津以下为摆动频繁的尾闾段,泥沙不断堆积,平均年造陆面积为25-30公里。 三、来水来沙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 1951年至2005年,进入山东黄河(高村水文站)年均水量为363亿立方米,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 郑新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郑新 发表时间:2019-08-02T10:15:5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郑新宋永刚[导读]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 济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额度内,我们应该吸取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维修养护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力求促进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提高黄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对策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所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之监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 2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面临的问题 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中常洪水持续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的时间增多,工程失稳,这是工程频繁出险的主要根源;二是,河势靠溜发生相应变化,上提下挫,左右摆动,造成工程和滩岸坍塌生险;三是,坝岸基础薄弱,多数河道整治工程存在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足等问题,达不到根石坡度的标准要求,尽管每年都进行根石加固,但每年又有根石走失现象,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四是,新修坝岸未经洪水考验,达不到稳定要求。 3以维修养护为视角,严格标准,规范管理 3.1规范管理,提升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平的基本方法 就维修养护工作而言,要想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河道政治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而科学的标准体系,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量化考核,为规范管理与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根据黄河维修养护实际情况,编制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河道治理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维修养护可考核标准,从整体层面提升维修养护管理力度,促进各工程中,维修养护工作的有效连接,以实现现代化维修养护技术与方法的有效落实。 (2)相关部门需根据新管理体系下维修养护工作流程,进行维修养护项目科学规划,通过项目管理,实现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加快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遵循统一部署原则,依据有关维修养护标准,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了解维修养护工作重点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维修养护规划与实施防护,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维修养护合同,明确各责任主体工作职责与工作主要内容,实现工程的科学维护。例如,在养护施工阶段,关于坝顶的维修养护,需明确以下要求:坝顶平整,无积水洼坑。眉子土培修整齐牢固,土石结合部必须严紧、无陷坑脱缝。排水沟通畅,无水沟浪窝、獾狐洞穴、高秆杂草、散乱石块及其他杂物。坝顶存放的备防石应归垛存放,位置适宜,有利于防汛抢险。石垛應距迎水面坝肩3.0m以上,每垛石料高度宜在1.0~1.2m之间,各垛大小应保持一致。要搞好绿化,植树植草,树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草皮整洁美观,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2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实现工作任务的细化管控 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中,相关部门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管理规定》、《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以及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水利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黄河会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以安全为中心、以预防性维修养护为宗旨,以创新发展为指导,促进维修养护方法的创新,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黄河河道整治目标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从观测检查、防洪补偿设计、淤背区清理监督、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河道与岸线生态维护等层面出发,组织开展相关维修养护工作。例如,在坝坡维修养护中:①观测检查发现:坡面平整,无雨淋沟,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石护坡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冻毁或架空现象;②防洪补偿设计:“坝坡养护土方”、“坝坡养护石方”、“排水沟维修养护”三项工程;③程施工质量控制:关于坝坡养护土方,侧重于填垫因雨水冲刷造成对丁坝下游侧土坡,土联坝临、背河土坡和石联坝的背河土坡面貌产生影响的雨淋沟。而关于坝坡养护石方侧重于对坝坡因工程抢险、加固根石、雨水冲蚀、根石走失造成的损坏部分进行整修。关于排水沟维注重阻水障碍的清理,排水坡上放牧、建窖事件的管理以及杂草处理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业务技能培训体系,进行工程改善,促进维修养修方法的革新与落实,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维修养修优化发展与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结束语: 当前在全国上下实行“河长制”落实,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大背景下,河道的生态治理尤为迫切。水生态治理简而言之就是河道工程的治理、维修、河道生态修复。因此为了确保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全面、规范、创新,河长的巡查和落实需要“河长制”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需要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资金相对困难的县城更要创新资金筹措办法,利用水上资源的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保证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黄河整治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探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7). [2]张志军.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6). [3]谢波.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水利,2015(4).

浅析加强黄河防汛险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加强黄河防汛险队伍建设 存在问题及对策(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析加强黄河防汛险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 对策(2021新版) 目前,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由专业队伍、群防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三部分组成。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问题和困难。为使防汛抢险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充分体现“黄河防汛人人有责”的宗旨。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存在的问题 1、黄河专业防汛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由于治黄工作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治黄一线招收了一大批工作人员,且这批工作人员多为职工子女,初中毕业者居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文盲。目前,这批人员是治黄一线的

主力均已过中年,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 2、黄河防汛专业队伍抢险知识、技术落后。黄河防汛专业队伍由黄河职工队伍组成,承担着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工程施工、水情工情测报、通信联络、工程防守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是防汛抢险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由于防汛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防汛队伍,特别是黄河防汛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致使黄河防汛专业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加之,黄河防汛专业抢险队伍抢险设备配备不足与落后;基层黄河业务部门,接收地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少;原有的防汛抢险技术知识结构陈旧、技术含量偏低,因此,黄河防汛专业队伍不论在防汛专业知识、抢险技术和设备配置等方面,很难承担起急、难、险、重的现代化防汛抢险任务。 3、部分群众防汛队伍有名无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逐渐提高,众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挣钱,有的携妻带子在城里安了家。在农村守家种田的多是老人、妇女和未成年的孩子。从而使汛期组建的群众防汛队伍人员

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 测验 黄河水利委员会考试纲要一、选择 (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治黄工作,1952 年, (A )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A .毛泽东 B .刘少奇C.周恩来 (2)黄河流域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上中下游治理开发的侧重点分别为(C)。 A ?上游水能资源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通航 B . 上游水土保持,中游农业开发,下游防洪 C ?上游水能资源开 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防洪 (3)黄河流域中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第一。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A)。 A .经过风力搬运和堆积 B .岩石就地风化形成的 C . 由流水搬运来的 4)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其原因是(A)。 A .河水中包含大量的黄土物质,水色为黄色 B .黄河流 域是黄种人的故乡C.黄帝陵在黄河流域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B)。 A .气候湿润,终年多雨,雨水冲刷力强 B .天然植被 遭到破坏,黄土疏松,易受雨水侵蚀 C .流域中地震强烈,滑 坡严重 (6)黄河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A)。 A .旱灾、洪水和水土流失 B .蝗灾、水灾和地震C.

风灾、水灾和泥石流 (7)在黄河中游地区,厚层的黄土经流水切割后,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地貌形态,其中最独特的有( A )。 A ?塬、梁、峁、沟 B ?丘陵、平原、山地 C ?河谷、 高原、丘陵 (8)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悬河,又称地上河,黄河 下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河,它的形成原因是(B)。 A ?河道流经地势较高的地带 B ?泥沙大量淤积,河床 抬高C.由以上两个原因造成的 (9)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平均每年 4 亿吨淤积在河道中, 使河床平均每年抬高(B)厘米。 A ? 5 B ? 10 C ? 15 (10)黄河平均每年将12亿吨泥沙输送入海,这部分泥沙(A)。 A .淤在河口,每年造陆25—30平方公里 B .污染了海 洋C .对海洋生物有害 (11)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70年代年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 天,1997 年长达(C)天。 A.133 B.218 C.226 12)山东省境内现行黄河河道的历史(A)。 A .仅140年左右B.超过500年C .达100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