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常识考试重点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常识考试重点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常识考试重点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常识考试重点

一、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发展性评价。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三观

1.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6.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考点一中国科技史常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商朝: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2)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西汉: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5)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6)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地球子午线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7)元朝: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制的《授时历》的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1)战国: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

(2)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4)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考点二外国科技史常识

1.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1543年发表了天文学著作《天体运行论》,确立了日心说。

2.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即开普勒三定律。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4.瓦特——英国著名发明家,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5.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

6.史蒂芬孙——英国工程师,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制造者。

7.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8.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9.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创立了诺贝尔奖。

10.贝尔——美国发明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有线电话,被誉为“电话之父”。

11.爱迪生——美国发明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权利,有“世界发明大王”之称。

12.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3.莱特兄弟——美国人,飞机的发明者。

14.爱因斯坦——美国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主要成就是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解释光电效应,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15.冯·布劳恩——在火箭技术和太空探索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

16.霍金——英国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提出“黑洞”理论。

17.蒂姆·伯纳斯·李——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

考点三科学常识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依距太阳远近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公转所走的路线)是一个椭圆,地球在这个巨大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为天文上通常所说的一个回归年。

4.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6.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7.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8.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

9.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10.高原:与平原在外貌上有类似之处,但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地形特点:海拔较高,起伏小,面平边陡。

11.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起伏和缓。地形特点:海拔较低,崎岖不平,坡度较缓。

12.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地形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考点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春秋》,孔子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4.《左传》,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5.《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6.《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9.《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10.《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代表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等。其中《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场、阮瑀、刘桢。

12.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3.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14.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15.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的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等,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考点五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1.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2.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成立。

3.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5.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6.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等。

7.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8.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9.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10.郭沫若,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考点六世界文学常识

1.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创作。

2.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

3.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4.但丁,代表作《神曲》。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5.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

6.莎士比亚,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7.塞万提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

8.卢梭,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9.歌德,德国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10.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主将和领袖,其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11.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其农民题材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他创作了《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

13.契诃夫,以擅长创作短篇小说著称。其主要作品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脖子上的安娜》《套中人》《樱桃园》等。

14.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5.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其主要作品有《竞选州长》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等。

考点七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2.参商: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于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考点八中国古代山水地理常识

1.中国、中华: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3.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4.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又称“天下”。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7.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8.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9.古称别称:南京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广陵、维扬,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考点九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云南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归纳:文化常识试题

云南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归纳:文化常识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地球有四个圈层,最里面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2、学生的需要是教育过程的。 A:结果 B:环节 C:目标 D:出发点 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4、教学原则是依据____制定的。 A:教学内容 B:国家统一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D:教学目的 5、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6、梦属于__。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叫做() A:顶峰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8、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A:教师、学生和环境 B:教师、学生和教材 C:学校、家庭和社会 D:课堂、教材和师生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0、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细目表 C:自测试题 D:案卷分析 11、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 (一)重要战争 (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 2.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 越之战-卧薪尝胆) 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4.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 6.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 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 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 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 11.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 (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1.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 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 5.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 6.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速看哈!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速看哈! 必背考点清单 ●重要考点: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 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

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师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重要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 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 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2018年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综合素质》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孙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现不积极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在后面的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孙老师注重()。 A.行动研究 B.同伴互助 C.微格教学 D.专业引领 2.熊老师在家长会上说:“要想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要做的不能只是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还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熊老师的说法表明()。 A.分数决定孩子的未来 B.学生的成绩关键在家长 C.教育不能仅追求分数 D.素质教育需要废除考试 3.陈老师在教学时引用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陈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恰当的是()。 A.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B.批评该生上课分心 C.布置学生课外探究 D.解释说作者弄错了 4.青年老师王老师想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王老师上课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王老师只注重了模仿,忽视了自己对教学的反思 B.王老师不注重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C.王老师一味模仿李老师,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D.王老师不重视班级学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A.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B.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于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 18.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 19.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 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的杰出作品是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西斯庭教堂中另一幅祭坛画《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在梵蒂冈为教皇签字大厅绘制的三幅壁画为《雅典学院》、《巴那斯山》和《圣典辩论》。 21.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因此又名凌云大佛。 22.北京的雍和宫内著名的檀香木弥勒佛像,高26米,是我国最大的木刻佛像之一。 23.我国现存的石窟古迹约有120多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又名莫高窟、千佛洞,其中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维摩诘像》等以及云冈石窟的大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等,堪称我国绘画、雕塑的精品。 24.雕塑家必须掌握刻、镂、凿、琢、塑、铸等各种技艺。 25.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范宽的作品有《临流独钓图》、《雪山萧寺图》和《雪景寒林图》。 26.绘画史上流传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讲的是曹仲达的人物画,其画挺劲有力,画中人物衣衫紧窄贴肉;而吴道子的人物画,神采飞扬,画中人物衣服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整word版)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章节习题:艺术素养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下列作家中,创作了《游击队之歌》的是()。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贺绿汀 2.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A.丝竹 B.墨宝 C.丹青 D.金石 3.“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强调因材施艺。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是()。 4.“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生动表现出梁山好汉们豪爽不羁、粗犷义气的性格。此歌的曲调取自一首民歌素材,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地方剧种出自同一个省?() A.吕剧 B.豫剧

C.评剧 D.黄梅戏 5.(2013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我国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傣族 C.藏族 D.蒙古族 6.下列有关世界著名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泰姬陵位于泰国,是世界著名的纪念性建筑,有“泰国的珍珠”之称 B.吴哥窟古迹位于柬埔寨,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就绘有吴哥窟的造型 C.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莫高窟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D.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位于梵蒂冈,教堂内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雕像和浮雕,艺术价值极高 7.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8.音乐欣赏的关键是()。 A.听 B.唱 C.想 D.说 9.(2014年真题)下列古典名曲与王维的送别诗歌有关的是()。A.高山流水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平沙落雁 10.京剧的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 B.丑 C.净 D.末 11.下列作品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代表作的是()。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又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全面基础上因材施教,而不是能力的平均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因此选D。 2、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等级是指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形式”表述。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以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依据,评语

指学生的操行评语,由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评语 +特长+等级评价”这是素质教育实行的新型评价方式,即鼓励性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是多元化的。 3、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新课改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要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题目中老师正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没有看到学生的潜力,不相信学生。 4、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停止,让学生站着听课 B.大发雷霆,要求学生公开检讨 C.停止上课,对学生反复劝说

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观 学生观 考点归纳

全国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选择试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选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某校学生陈功,性格内向,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班主任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你还‘成功'呢,你干脆改名叫‘失败'吧,叫‘失败'多好,还是‘成功之母' 。”关于王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C. 维护了教师的 D. 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2. 刘老师在班委换届之前广泛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参加竞选。刘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他作为班主任具有的( ) 。 A. 因材施教理念 B. 无私奉献精神 C. 民主工作作风 D. 团结合作精神 3. 某学校废除了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而代之以“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评价 标准。学校的做法( )。 A. 错误,没有体现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 正确,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 正确,体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D. 错误,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 小辉在班里十分淘气,是全校闻名的“捣蛋大王”,常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许多老师都说他不可教也。刘老师却与他交起了朋友,给他讲了许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小故事。最后他哭了。哭得很伤心。从此,他发奋学习,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考上上海同济大学。这说明刘老师( )。 A. 能够看到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B. 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C. 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能够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5. 下列关于学校开除小学生,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于严重违法的小学生,学校可以直接开除 B. 对于问题学生,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以开除 C.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开除学生 D. 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先给予批评教育,教育无果者,才可开除 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选项不处以行政处罚的是( ) 。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一、文学常识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生要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贾太傅。其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安,封王。其主要作品为《子》,又名《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均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其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三)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即氏父子操、丕、植。操著有《观沧海》、《蒿里行》,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燕歌行》等,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等传世。 2."建安七子":孔融、琳、王粲、徐于、阮璃、应场、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亮,字孔明,号卧龙,封武乡侯。著有《诸亮集》,《出师表》即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田园诗人。有《渊明集》传世,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 质知识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备注: 1.此文档是知识点精简提要,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答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4.为什么综合素质只有几页,问的同学有点多,我统一回复一下:综合素质主要是看书,其中作文就占了50分;选择题,如法律法规部分知识点需看书理解,文化素养部分知识点太多太杂,我也提炼不出知识点来,剩下就是材料分析题了,分析题主要考以下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章节习题:文学素养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文字称为()。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是()。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3.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4.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据此推算,公元1977年应该是()。 A.农历丁巳年 B.农历戊午年 C.农历丙寅年 D.农历辛亥年

5.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A.笙 B.笛 C.箫 D.芦笙 6.(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是()。A.鸣凤 B.涓生 C.祥林嫂 D.孔乙己 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8.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铜鼎 9.(2014年真题)下列节气不在春季的是()。

B.惊蛰 C.清明 D.白露 10.“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1.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2.(2012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关的一项是()。 A.吕布 B.张飞 C.吕蒙 D.司马懿 13.一甲子是()年。 A.十

C.五十 D.六十 14.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5.(2013年真题)下列不是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的是()。A.苏绣 B.京绣 C.湘绣 D.蜀绣 16.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7.《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 B.贾

小学生综合素质试题

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1、请你把试题浏览一遍。() 2、桃园三结义指的是( ) 3、倒拔垂杨柳的是( )。 4、我国最长的河流是( )。 5、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6、“卧薪尝胆”说的是() 7、《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欲请出的人是() 8、[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越洗越脏?() 9、请问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 10、请把你的姓名写在试卷的右上角() 11、文房四宝指的是( )。 12、尧塘的邮政编码是()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描写的花是( ) 14、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山是()。 15、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的我国著名领导人是谁?() 16、请问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 17、美国现任的总统是谁?() 18、你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19《昆虫记》的作者是谁?() 20、如果你已经看完了所有的题目,请你只做第10题。

一张奇怪的试卷 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六(3)班耿一凡 “哈哈哈哈---------”咦?这是从哪里传来的笑声?哦,原来是五(2)班,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刚刚考完了试卷,他们为什么笑呢?那就让我讲给你听吧! 今天下午,赵老师发给我们一张综合素质试题的试卷,而且要求20道题目在5分钟以内完成,看一看,谁是真正的天才。我们都非常紧张:5分钟之内怎么能把一张有20道题目的试卷做完呢?我们大家都很紧张,担心自己做不好,是一个弱智。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老师一声令下“开始答题”,我们的笔都“沙沙”地写了起来,这时的教室很安静,只有“沙沙”的声音。第一道题是请把试题读完,我看呀看呀,看到最后,是如果你已经读完了所有的题目,请你做第二题。而第二题是请你把你的姓名写在试卷的右上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好了,只听“咚!咚!咚!”几声,几位同学做完了,我也举起了手,想到这题目,我忍不住要笑,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奇怪的试卷,我就偷偷地笑。过了好一会儿,老师说:“时间到。”全班都炸开了锅。 做出来的人兴高采烈,而没有做出来的人“苦瓜脸”一个,当他们看到最后一题,都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经过这次的“天才考试”,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看清楚了再做。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 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7背(上下午)7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 题,2 分/ 题) 1-5 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 题考查第二 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 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 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 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 本能力,涉及word 、Excel、PowerPoint 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X)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 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X。(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选择题注意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分析,布置、批改作业属于学生主体性,而非差异性;小时跑调,长大歌唱家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潜能;学生叛逆,打扰上课,老师暗中调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补救,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而非独特的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别): (1)顺序性(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 (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教学,不“一刀切”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