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教学提纲

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教学提纲

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教学提纲
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教学提纲

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

有人误以为,所谓合乎翻译标准,就是在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时,做到“不增不减”。翻译实践告诉我们,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翻译时往往都是“既增又减”。这种根据各自语言特点,在具体上下文中适当地“增、减”,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翻译技巧。

词量增减,是指根据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的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的词。必须指出的是,词量增减必须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添枝加叶,任意发挥;二是避难就易,肆意裁割。

1、增词

增词,从理论上说可以增加任何词,但在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样的词,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超出一定界限,则需要悉心体会。下面试分析几个译例:

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

译文一: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译文二: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译文三: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译文四: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上面同一个句子四个译文,可以体现翻译不同层次。译文一,与原文似乎丝丝入扣,但却显得支离破碎、关系不清、语意不足;译文二,增加了“如果……不读”,意思明白无误,只是觉得言犹未尽;译文三,又增加了一个废字,这可是点睛之举。能否译出这个废字,是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一个废字,说话者语意才得以充分表达。译文三不足之处,就是行文拖沓累赘;而译文四则简明扼要,笔酣墨浓了。

2)Success is often just an idea away.

译文一:成功往往只是一个念头的距离。

译文二:成功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三:成功与否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一让人看后莫名其妙;译文二改变说法,但仍让人似懂非懂,而译文三只是简简单单增加了一个“与否”,但却使人豁然开朗!原句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同文学翻译一样,经贸文字翻译增词现象也是千变万化。下面实例可供学习者体会增词原理和技巧。

1)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所有现金红利,均须缴纳所得税。(根据汉语行文习惯,增加动词。)

2)It's more expensive than it was last time but not as good.价钱比上次高,但质量却比上次差。(增补原文省略部分,原句后半句完整形式应该是:...but it's not as good as it was last time.)

3)The application of plastic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increase of the consumption.塑料在汽车工业上的使用大增加了塑料消费量。(增补原文省略部分,以使意思更加清楚。)

4)Commission depends on the quantity of goods ordered.佣金多少取决于订货量大小。(增词以使译文语意完整,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减词

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翻译时如果一字不漏地照搬,往往会显得累赘、拖沓、冗杂、或不合行文习惯,甚至产生歧义。采取减词译法可以使译文言简意赅。涉外文书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减词情况:

(1) 减去代词

这种情况尤见于外贸信件翻译,例如:

1)We assure you of 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我们保证立即处理此事。

2)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let us have your best quotation for the canned fish.请报鱼罐头最惠价。

(2) 减去陈腐或不必要套语

W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we are now in position to make prompt shipment of the merchandise.兹奉告,该商品可即期装运。(译文比原文大为简明,除减去了"take this opportunity"这一陈腐表达外,还省略了三个代词,并用一个“可”字代替了原文中"in a position"这样的繁复表达方式。)

(3)、减去不言而喻或冗杂词语

1)Any expenses accruing from this credit inquiry will be gladly paid on receipt of your bill.对此信用咨询所需任何费用,在接到账单后即付。

2)On condition that you sign this receipt, I will pay the money.你在收据上签字,我就付款。(原文是通过连词来表示“条件”,而汉语则是通过从句和主句前后顺序来表达这一关系。)

3)The price of the products should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pr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should be fixed by the two parties at a level that will bring profit to both.产品价格应该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由双方共同商定,须照顾到双方利益。(译文看似没译"at a level",但字里行间却含有其意。)

4)Part-time waitress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receive preference over those who had not.应聘兼职女服务员者,有工作经验优先录用。(如果不省略,译成“应聘兼职女服务员者,有工作经验,比没有工作经验,优先录用”,其中“比没有工作经验”就属多余了。)

5)男女老少咸宜。Suitable for men, women and children.

6)互通有无 the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试比较:the exchange of what one has for what one needs)

(来源:牛津英语网,英语点津编辑)

英语翻译实践1教学大纲

《翻译实践1》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70151015 学时/学分:16/2 一、大纲说明 (一)适用专业:英语 (二)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版 二、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第六学期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翻译技能训练课,主要培养根据语言素材的语体特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听说翻译技能;为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翻译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实习的组织实施: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第六学期的实践教学课程,共计16学时。在教学实践中,将努力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得知识。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能翻译专业四级以上难度的段落及篇章。能笔译中等以上篇章或段落,能灵活运用笔译方法。译文忠实原文、语言流畅,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单词。 五、实习内容 六、实习方式和时间安排: 第1部分英汉动词研究及翻译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动词使用上的差别选取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的选取 难点: 翻译时动词词性的转换 习题: 英文篇章中动词的翻译 第2部分英汉名词研究及翻译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名词使用上的差别选取翻译方法 重点: 不同翻译方法的选取 难点: 翻译时英语名词化的特点 习题: 英文篇章中名词的翻译 第3部分从句的翻译(名词性从句)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名词性从句的种类; 2. 不同种类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重点: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特点,将各类名词性从句灵活地翻译成汉语难点: 名词性从句的判断和成分分析 习题: 对给定材料中的名词性从句进行翻译 第4部分从句的翻译(定语从句)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2.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通过例文掌握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重点: 采用前置法或后置法对定语从句进行翻译 难点: 前置法或后置法的选择 习题: 对给定材料中的定语从句进行翻译 第5部分从句的翻译(状语从句)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掌握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等不同的状语从句类型; 2. 不同类型状语从句的译法

大学专科相关 英汉翻译

2019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翻译)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本考试属于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测试,旨在检测考生在基础阶段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转换能力。 一、考试内容: 笔译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检验应试者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理解、推理与释义的能力。 笔译实务测试主要检验应试者双语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考试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比较,以及下列英汉互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词义的选择、词类的转换、词的增减;重复法、语序调整、正反译法、拆译法、缩译法、被动式的翻译、长句的翻译等。 二、考试基本要求: ⒈掌握5000个以上英语词汇。 ⒉掌握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⒊有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 ⒋能够翻译一般难度文章,基本把握文章主旨,译文基本忠实原文的事实和细节。 ⒌初步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绪论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第二节翻译的过程 第三节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第二节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第四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一节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第二节词类转译法(一) 第三节词类转译法(二) 第四节增词法(一) 第五节增词法(二) 第六节重复法(一) 第七节重复法(二) 第八节省略法 第九节正反、反正表达法

增词译法和减词译法

Chapter 1 增词译法和减词译法 1.1 增词译法(amplification/adding words)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将词类转换,有时候也可能将词量增减。 ?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或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思想内容。这当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乱加,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义的一些词。 1.1.1 ? e.g. I’m really busy this morning: 2 classes, a meeting, and an intervie w. ? e.g. There were no speeches, no foreign diplomats, no ―ordinary Chinese‖ with paper flags and flowers. 1.1.2 ? e.g. With what enthusiasm the Beijingers are studying foreign languages! ? e.g. What a day/life! 1.1.3 ? e.g. How the little girl looked after her old mother! ? e.g. As he began talking, words poured out. 1.1.4 1.1.4.1 ? e.g. Be sure to wash before meal. ? e.g. Day after day she does the same: washing, sweeping, and cooking. 1.1.4.2 ? e.g. The radio is indeed cheap and fine. 1.1.4.3 1.1.4.4 e.g. In the summer of 1969, the government publicly urged an easing of tensions with China. 1.1.4.5 ? e.g. He felt the patriot rise within his breast. ? e.g. He allowed the father to be overruled by the judge, and declared his own son guilty. 1.1.5 1.1.5.1 ? e.g. Every summer, tourists go to the coastal cities. ? e.g. Rows of new houses have been set up. 1.1.5.2 ? e.g.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 ? e.g. The mountains were covered with snow. ? e.g. The crowd made a way for him. 1.1.6 ? e.g. I bought a new bike yesterday.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36(20+16)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为培养“英语+专业”的应用型涉外人才而设置,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入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实用文体以及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一些参考书的辅助下,熟练翻译名片、商标、标识、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等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商务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商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辨识一些商务文本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语境下有效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是英语商务文本汉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难点是专业外贸知识及专业术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整体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Unit1 Business Cards 主要内容:英汉名片的互译、设计和正确运用中英文商务名片、商务英语翻译中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务名片的互译特点与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二)Unit 2 Signs 主要内容: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中英文标识的语言特点及其常见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重点、难点:商务环境中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情景教学 (三)Unit 3 Trademarks 主要内容:识别中英文商标、商标的翻译、转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商标的翻译 重点、难点:商标翻译中的转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四)Unit 4 Organizations 主要内容:识别组织机构名称、外来词翻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下常见的组织机构名称与外来词翻译 重点、难点:织机构名称 其它教学环节:交互教学 (五)Unit 5 Company Introductions 主要内容:公司简介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长句的拆合、转译。 重点、难点:长句的拆译,各类从句的转译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六)Unit 6 Product Descriptions & Advertisement 主要内容:产品介绍的翻译和广告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反译法进行英汉互译 重点、难点:反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七)Unit 7 Business Contracts 主要内容:商务合同的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正确翻译常见合同文本、长句的处理 重点、难点: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 教材: 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主要参考资料: 张新红等.《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增词和减词

第2章增词和减词 增词 1,根据句法结构增词 (1)增补主语 不加持就会失败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reserves. (2)增补非人称的或强势中的it 一天天冷起来了。 It is getting colder day by day. 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解决了那些问题。 It was with great effort that we solved those problem. (3)增补作宾语的代词或先行宾语it 他越是要掩盖他的烂疮疤,就越会暴露。 The more he tried to hide his warts, the more he revealed them. 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We think it most important that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4)增补物主代词 别把手搁在口袋里。 Don’t put your hands in your pockets. (5)增补并列连词 男女老少都参加了战斗。 Men and women, old and young, all joined in the battle.

(6)增补丛属连词或关系代词 不努力,不会成功 One will not succeed unless one works hard. 凡是在科学技术上有建树者,都是工作最勤奋,并且勇于创新的人。 Those who made original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ones who have worked the hardest and have not been afraid to break new ground. (7)增补连系动词 我们应当虚心 One should always be modest. (8)增补介词 公共场所不准吸烟。 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9)增补冠词 月亮慢慢从海上升起。 The moon was slowly rising above the sea. 2. 为了明确表达原文的含义而增词 (1) 增补在汉语中不言而喻的词语 A班学习成绩很好 The students in Class A have won a brilliant academic record. (2) 为了使上下文衔接,增补连接词语

翻译教学大纲

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为外语系学生。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对于学生在综合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在英语及其相关知识方面会有更多的了解;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也将有所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做到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译汉能力和初步的听、说写及汉译英的能力,为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及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英汉翻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英汉翻译教程考纲规定本课程的目的是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具体地说,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一)词汇:学生应掌握英语单词3800 个和常用词组750 个。具体要求: 1. 能流利地读出,语音基本正确。 2. 能识别并说出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指词类和形态变化。例如:名词单数变复数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定式、单数第三人称变化;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3. 能说出汉语词义,对比较常用的词要能英汉互译,拼写正确并记住固定搭配。 4. 了解基本的构词规则,记住常用前缀、后缀的意义,并能根据构词规则猜测词性和词义。 (二)语法:了解和掌握英语基本语法知识。要求掌握的主要语法有:词类和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句子结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从句、倒装句、和强调句。 (三)阅读:阅读能力应达到能阅读与教材后期课文难度相当的一般性材料。生词不超过所读词数的3% ,速度为每分钟30 个词,理解基本正确。 (四)翻译: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英译汉,要求能将阅读的材料译成汉语,译文基本正确,文字通顺;二是汉译英,要求能把结构比较简单、由常用词构成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译文基本正确。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课程的基本内容 1、概括论述和介绍关于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 2、分若干章节,通过译例,介绍汉英翻译常用和方法和技巧;各部分均配有专项翻译练习题。 3、学生掌握了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有了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 第一章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1. 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与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本章主要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和介绍我国近现代翻译史。学完本章后,学生应该对以上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有意识地逐步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形成良好的译风。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后续课程:无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得专业方向课,目得在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得理解、翻译与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得各种技巧,打下扎实得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得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得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得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得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她们对文学翻译得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得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得选修课,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得一门重要得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得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

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得: 本课程得目得就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得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得翻译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得学习将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得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得互译,并达到较高得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得英语与汉语水平以及其她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得理论并且进行一定得训练与实践。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得统一。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得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得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得文体特征与翻译问题等。引导式教学法:引导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 课程模块: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必选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一学期内上完,每周2课时。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 适用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 成绩考核:考试课 开课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英汉翻译教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分配在英语专业二年级进行。 课程任务:《英汉翻译教程》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式,笔译与口译,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中国翻译史,翻译练习

《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学时:36学时 学分:2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涉外旅游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利于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开拓视野,把文化研究和文化导入纳入翻译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双文化洞察力和跨文化的敏感性,旨在培养能用地道英语与海外旅行社进行业务交流,向海外游客介绍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秀丽山水景色,或独立带领国内游客畅游欧、美、澳洲,具有良好表达力及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熟练的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所需的高技能旅游英语人才。 前导课程:英语听说 后续课程:跨文化交际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习者了解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的要点,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各自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从理论上理解在某种情况下要采取某一翻译方法和技巧;懂得同一语言现象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加快了解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旅游发展、工作中的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熟悉翻译中的语用和文化因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汉互译技能,具备与海外企业、海外游客交流的能力;在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对《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英语,并达到“中英兼修”的目的。理论和实践并重使学生克服对外交流的自

卑感,养成勇于表现、能够承担压力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为以后的旅游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的要点,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各自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从理论上理解在某种情况下要采取某一翻译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实际演练法。 五、教学条件 理论教学场所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篇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 (一)形合与意合 教学时数:2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介绍,理解英语翻译中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掌握英译汉中形合转意合以及汉译英中意合转形合的要领。 教学重点难点: 1.英译汉——形合转为意合; 2.汉译英——意合转为形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演示法 理论教学内容: 1.何谓形合、意合; 2.英译汉——形合转为意合; 3.汉译英——意合转为形合; 4.关于形合与意合的说明。 (二)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教学时数:2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英语翻译中英语“主谓结构”转为汉语“话题——评论”结构以及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稿)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复旦大学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我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作为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和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除向学生提供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还要提供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 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听、说和写的产出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 复旦大学的学生入校水平词汇量要求在3000左右。经过大学阶段学习,毕业时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最高要求的水平,并鼓励优秀学生通过《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复旦大学的学生英语要求为:1. 词汇: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结束时掌握总词汇量为70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2. 阅读:能借助词典读懂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献。速度达到130wpm,准确率为75%。 3. 听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能基本听懂英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重要细节。4.口头表达: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比较自如地即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参加讨论。表达清楚,语言规范,语体得当。 5. 书面表达:能熟练写出所学专业文章的摘要。能写技术报告和论文。能在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大纲教程

《中医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90 课程名称:中医英语翻译 英文名称:TCM 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学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 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中医英语词汇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中医对外交流传播能力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连接学生所学中医知识与所掌握英语能力的桥梁,是对学生所学中医与英 语两大知识体系的高度综合和强化,担负着完成专业设置目标的重任,因而在整个 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中医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基础上设立,是对前面课程 所培养能力的高度应用,直接影响着专业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树立优良的翻译道德,既要做到忠于原文,又要对译文读者负责。 2.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中医英译史,掌握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中医术语的英译,并能胜任一般的中医翻译工作。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自如地应用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完成一般的中医翻译任务,进行简单的中医对外交流活动。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掌握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从事中医英译工作的能力;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应用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从事中医英译的能力。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难点章节是第1章、第4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以学生翻译实践为基础,讲解中医英译的原则和方法与讲评学生翻译相结合,真正做到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指导 自学 小计 1 总论 2 2 PPT 2 辨证论治 2 3 PPT 3 阴阳学说 2 3 PPT 4 五行学说 2 3 PPT 5 脏象学说 2 3 PPT 6 气血精津液 2 3 PPT 7 经络学说 2 3 PPT 8 望诊 2 3 PPT 9 闻诊 2 3 PPT 10 问诊 2 3 PPT 11 切诊 2 3 PPT 12 八纲辨证 2 3 PPT 13 脏腑辨证 2 3 PPT 14 卫气营血辨证 2 2 PPT 15 三焦辨证 2 2 PPT 16 六经辨证 2 2 PPT 17 中药 2 2 PPT 18 方剂 2 2 PPT 合计 48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WHO 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1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

增词译法

第三章词法翻译 四、增词译法(Amplification)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有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照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的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不是无中生有的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词。 一、根据句法上的需要增词 (一)增补原文答句中的省略部分 1. Is this your book? Yes, it is. 这是你的书吗?是我的。 (Yes, it is. = Yes, it is mine.) 2. Do you love him? Yes, of course I do. 你爱他吗?我当然爱他。 (Yes, of course I do. = Yes, of course I love him.) (二)增补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动词 1. He remembered the incident, as had his wife. 他记得这件事,他的妻子早就记起来了。 2. I believed it too. But I don’t now. 过去我也是相信的。可是现在,我不相信了。 3.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来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 4. I fell madly in love with her, and she with me. 我狂热地爱上了她,她也狂热地爱上了我。 5.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6. An eagle and a fox had long lived together as good neighbors; the eagle at the summit of a high tree, the fox in a hole at the foot of it. 一只鹰和一只狐狸长期友好的住在一起,鹰住在一棵高高的树顶上,狐狸住在树下一个洞里。 7. Many people can bear adversity, but few contempt. 很多人能够忍受逆境,但很少人能忍受被人轻视。 (三)增补原文比较句中的省略部分 1. The footmen were as ready to serve her as they were their own mistress. 仆人们愿意服侍她,就像他们愿意服侍他们的女主人一样。 2. Better be wise by the defeat of others than by your own. 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比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好。 3. The Chinese way of co-operations is more inventive than others. 中国的合作方式比别国的合作方式更有特色。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好资料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mprehensive English 总学时数:__256_ 学分数: _ 16__ 其中:实践学时:__ __ 适用专业:英语(商务)执笔者: _黄燕丽(讲师/硕士)编写日期: 2013.0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综合英语》是英语(商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课程。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作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学习高年级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言,综合英语是一门最主要的课程。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英美等国家的文化,掌握全面的英语应用技能,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交际能力。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 1.语音: 能按照音标读出单词,发音正确;能朗读句子、课文及相应的课外短文,语音语调正确。 2.词汇: 领会式掌握5000词汇及词组。对其中4000个单词及其常用词组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并用于英语语言交际实践中。 3.语法;掌握基本语法规则,能解决阅读中较复杂的语法难题。 4.听说:能够就某一话题开展全面的具有创造性和话语连贯性的语言活动,并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和教学技巧融为一体。 5.阅读: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借助词典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难度于课文内容相当的各种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个词。 6.翻译:能将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完整、明了。 7.写作:掌握不同体裁文章(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格式, 做到语法正确,表达清晰,论点明确,有较强的思想性。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所选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所选教材中涉及的词汇、词组、课文与语法知识,同时进行听说、阅读、写作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的各项基本技能。 各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注:任课教师每学期可在以下教学内容中筛选5-6单元):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荆楚理工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 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 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 《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 九、考核方式:笔试 十、教学纲目: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三、教学时数:4学时。

笔译技巧3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一)语法增减词 A.英汉在语法上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 B.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 C.英语多用代词,相较汉语; D.英语介词丰富,汉语介词很少; E.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主要靠逻辑关系来铺排句子,强调意念的连贯性;F.汉语多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气。 例如: a.I’ve been rich and I’ve been poor —and I tell you , rich is better. 富裕也罢,贫穷也罢,我都经历过。说实话,富裕当然胜过贫穷。(省略关联词和已出现过的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b.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增加人称代词) c.该地区已没什么城乡差别。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in this region .(增加介词) d.Is more growth really better ? 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吗?(增加语气词) (二)词义增减词 A.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范围往往有宽窄之分,并非一一对应; B.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取增词法,使原文隐含的 意思得以充分表达; C.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则要采用减词法。 例如: a.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heer(纯粹的,一味地)increase in quantity of products has imposed an enormous cost on society in the form(方式,形式)of pollution ,crowding , proliferation(激增)of wastes that need disposal , and debilitating(使虚弱,使衰弱)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effects. 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 已经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需特殊处理废物的激增, 以及由此造成的负面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增词法) b.The only cure for envy in the case of ordinary men and women is happiness , and the difficulty is that envy is itself a terrible obstacle to happiness. 对于普通人而言,治疗嫉妒的唯一方法是快乐,然而困难在于,嫉妒本身就是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