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熔化和凝固自学学案

3.2熔化和凝固自学学案

3.2熔化和凝固自学学案
3.2熔化和凝固自学学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学生自学学案 作者:于海龙

固态 液态 气态

课题 3.2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自学过程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

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 晶体和非晶体

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食盐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点℃晶体熔点℃晶体熔点℃

钨 3 410银962冰0

铁 1 535铝660固态水银-39

钢 1 515铅328固态酒精-117

灰铸铁 1 177锡232固态氮-210

铜 1 083萘80.5固态氧-218

金 1 064海波48固态氢-259

5.熔化吸热

6.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三: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4.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熔点。

5.凝固放热

6.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课前导学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课堂导学

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

/℃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

蜡的状态

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

(1)萘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常见的如:

(2)、非晶体:,常见的如:

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课堂练习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

非晶体

课后练习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 、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 、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 、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 、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 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 段是 态,物体 ,温度 :CD 段是 态,物体 ,温度 ; B 点物体是 态,C 点是 态,E 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熔化和凝固(二)

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3、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水银的是 ,酒精的是 。 课堂导学

1、将熔化后的石蜡和萘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2、画出萘和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温度(℃)564840320

4

2K 6

B

8

10

12

C 14

时间(分)

D

16

3、分析萘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

(1)萘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

(2)蜡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

4、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

晶体在凝固时要热,但是温度,这个温度叫,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非晶体在凝固时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点。课堂练习

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3.该选哪一项?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5、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外练习

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7、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8、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9、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10、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铜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熔化和凝固学案3.17

41中导学案 学科:物理编写:物理组授课时间:2012- - 姓名:班级:初一班学号: 课前评价:课后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固体熔化的特点; 2、知道晶体有熔点。 二、学习活动 实验准备: 仪器: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海波,试管夹,火柴。 阅读教材实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 2、熔化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而凝固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 酒精灯使用方法: 3、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扣放在桌上。 4、划着火柴,从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5、点燃后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6、实验中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应注意: 不要,要。 实验: 阅读教材,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海波熔化实验装置

初一物理实验课导学案 记录实验数据。 经过讨论得出: 8、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的熔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9、固体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晶体的特点是。 10、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中的熔点表,填写下列物体的熔点。 铝,铜,锡,固态水银。 小结: 拓展题: 1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为什么? 1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吗?为什么?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苏科版

三、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自己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熔化时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试管,试管夹,温度计)×2。热水,冰,烛蜡,打火机。四、学习过程 (一)导学 1、叫熔化,熔化要热(填“吸”或“放”) 2、晶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香、蜡烛、玻璃、冰、萘、海波、沥青、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晶体。 4、你体验一下,用手摸0℃的水和0℃的冰,哪一个更冷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二)研学 1、熔化和凝固 根据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经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P39活动) (加热方法____________) (2)归纳小结:冰、烛蜡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物体不同点相同点 冰 烛蜡 总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

。____ ___叫熔点。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 归纳:(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 ____ ②__________。 3、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 4、介绍几种物质的熔点(P40表格) (四)、固学 1、如下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 2、右上图是冰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 冰的起始温度是,刚开始加热最初5min内冰为态,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此过程物质的状态是共存,到达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本课反思: 三、熔化和凝固(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叫凝固,凝固要热(填“吸”或“放”)。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相同/不同)。 3、在寒冷的北方,气温常常在零下50℃,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4、你知道改变冰的熔点的方法吗?下了雪的路面,为了使雪尽快的熔化,人们在雪地里洒盐,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二、研究凝固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请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 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异同点: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 3、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________. A.玻璃 B.萘 C.不变 D.改变 4、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 A. 0℃ B. 0℃以下 C. 0℃以上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7、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 · 8、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冰熔化后, 杯中的水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保温瓶中放有1500克0℃的水,将一小块-1℃的冰放入其中,盖好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块冰将化成0℃的水 B.有少量的水会结成冰 C.冰水质量没有变化 D.冰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10、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房间温度在0℃以上 《 二、填空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1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___现象.

第1节_熔化和凝固学案1

§4-1 熔化和凝固学案 2课时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主备 袁亚辉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目标一: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2、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观察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 松香的熔化 3、 结合上表[思考]: A: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是否变化,是否一直变化? 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 变化,松香的温度一直在 ;海波的温度先 ,但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却保持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填“上升”、“降低”或“不变”) B: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海波和松香的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 时间(分)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40 42 45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0 43 48 52 56 60 63 65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导学目标:1、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3、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态变化 : 练习:1.影响物态变化的是因素是 2.通常水有哪几种状态存在? 3.想一想,下列情景中那些属于物态变化?() A、玻璃打碎了。 B、铁钉在炉火中被烧红了 C、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D、冬天的河流结冰了。 知识点二:熔化1、熔化:指,例如: 2 、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 总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加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 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 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知识点三:凝固 1、凝固:指。 (1)晶体凝固条件:(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关系: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 1.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 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2.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是()表 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3.如图上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 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并解释为什么?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熔化和凝固 评估测试题

熔化和凝固评估测试题 达标自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________. 2.松香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在此过程中松香要不断吸热,其温度一直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A.晶体B.非晶体).3.水变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水要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4.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________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5.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2500℃以上,请你通过查阅物质熔点表,说明应用什么物质作为灯丝的材料?在金属中,铁最便宜,用它行吗? 6.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测室外物体的温度,是用酒精温度计,还是用水银温度计?这是为什么? 能力提高 7.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把水和少量的酒精混合后,它们的凝固点将是怎样的?设计一个实验. 所需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分析论证: 8.为了研究不同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课本上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同时进行的实验,绘制两个不同的熔化曲线,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请你以冰和蜡为例,仿此法来研究一下晶体和非晶体正在熔化时,它们在硬度、弹性方面的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9.阅读材料: 液晶是什么? 某些有机物在加热时,并不直接由固态变成液态,而是要经过一个(或几个)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这种处在过渡状态的物质称为液晶.液晶的力学性质像是液体,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从光学性质来看,它又具有晶体的有序性.液晶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这个温度范围的下限t1称为熔点,其上限t2称为清亮点,温度t<t1时为普通的晶体,温度t>t2时成为普通的液体.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质才处于液晶态,才具有奇特的性质和许多特殊的用途.如有些液晶没有通电时,它是透明的,当适当通电时,它又变得混浊,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作各种显示器件,如仪器上数码文字和图像的显示,电控亮度玻璃窗等.还有些液晶会随着温度的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时间/min 《 熔化和凝固》 导 学 案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53-57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实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阅读53页“物态变化”部分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是 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能够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假设与猜想 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设计并实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熔化和凝固经典练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 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 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 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设问 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 三、新课导学: (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①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 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 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 的过程)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 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 048

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这是海波熔化过程) 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非晶体 (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二)聚焦目标二:熔点和凝固点 (1)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 ℃。 (2)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 的形状。 思考并回答: ①AB 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 温度______。 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CD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3)总结: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 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04861 35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B.降低 C.不变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 2、基本病理过程 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变化及机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 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水肿 E、DIC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方法是() A、动物实验 B、临床观察 C、流行病学调查 D、离体器官实验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分子生物学实验 三、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容主要包括——————、————、和——————。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 3、疾病概论主要包括——————和———————。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科学,是联结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 二、选择题:1、E 2、A 3、A 三、填空题: 1、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2、患病机体 3、病因学和发病学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疾病概论分为病因学和发病学。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机体各器官组织对不同刺激出现的特殊反应。体重要的器官系统的一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如心功能不全等。 一、选择题 A型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脑电波消失 2.引起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是指疾病发生的() A.原因 B.诱因 C.条件 D.外因 E.因 3.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称() A.病理状态 B.病理反应 C.基本病理过程 D.疾病 E.综合征 4.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层死亡 B.不可逆昏迷 C.大脑死亡D.心跳停止 E.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 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最新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飘渺 C.秋天,漏水晶莹 D.冬天,霜打枝头 2.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3.用手指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等 B.感觉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D.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4.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5.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6.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固的是( ) A.露 B.雾 C.冰 D.霜 7.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病理学123章参考答案

着重从形态学角度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 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器官病理学 D、细胞病理学 2. 关于增生的叙述恰当的是 A、增生就是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B、增生与肥大常用同时存在 C、增生通常为可复性,原因消除后常可复原 D、增生就是肥大 9. 构成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为 A、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与炎细胞 C、毛细血管与炎细胞 D、胶原纤维与新生的毛细血管 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为 A、骨折后良好的复位与固定 B、患肢的早期活动 C、预防感染 D、地塞米松的应用 一般认为细胞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内质网损伤 B、线粒体损伤 C、高尔基体损伤 D、微体损伤

下列细胞中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皮肤表皮 B、肾小管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淋巴造血细胞 6. 转移性钙化常见原因有 A、甲状旁腺切除 B、骨肿瘤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给大量维生素D 7. 坏疽主要是指 A、与外界相通器官的坏死 B、组织坏死后伴厌氧菌感染 C、组织坏死后伴腐败菌感染 D、组织坏死后伴细菌感染 8. 关于坏死的结局不恰当的是 A、纤维包裹与钙化 B、溶解吸收 C、化生 D、机化 关于脂肪变性的形态学变化不恰当的是 A、体积增大、包膜紧张 B、颜色变黄 C、触之有油腻感 D、切面隆起,质地较硬

4.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好发部位为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细动脉 发生萎缩的器官,形态学改变不恰当的是 A、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B、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 C、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D、实质细胞常发生脂肪变性 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区别为 A、坏死范围 B、有无腐败菌感染 C、颜色 D、有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一般认为细胞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内质网损伤 B、线粒体损伤 C、高尔基体损伤 D、微体损伤 3. 转移性钙化常见原因有 A、甲状旁腺切除 B、骨肿瘤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给大量维生素D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53-P57,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持续,但是温度。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持续,温度。 4、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 预习反思:通过预习,你未解决和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有: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海波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记录表格: 3、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知道: (1)萘在熔化前,持续,温度;熔化时,持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持续,温度;熔化时,持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常见的如:

(2)非晶体:,常见的如: 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相同。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9、课本P56想想议议 10、仔细阅读课本P56“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部分,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四、课堂检测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晶体在熔化时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热,温度。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或凝固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 B.夏天吃冰棒解热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3、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D.凝华 4、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5、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