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精华

三角形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精华

三角形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精华
三角形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精华

《三角形》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若等腰三角形底角为72°,则顶角为( )。

A .108°

B .72°

C .54°

D .36°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6

B .17

C .13

D .16或17

3. 下列条件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1) ∠A+∠B=∠C ; (2) ∠A:∠B:∠C=1:2:3;

(3) ∠A=90°-∠B ; (4)∠A=∠B=2

1∠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正△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E 交于点I ,则∠BIC 等于( )

A .60°

B .90°

C .120°

D .150°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 .60°

B .120°

C .60°或150°

D .60°或120°

6. 下面给出的几种三角形:(1)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2)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3)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4)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已知△ABC ,⑴如图1,若P 点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21 ∠A ; ⑵如图2,若P 点是∠ABC 和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 ; ⑶如图3,若P 点是外角∠CBF 和∠BCE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2

1∠A 。

上述说法下确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如图4,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矩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矩形的对称性

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三角形的稳定性

9.如图5,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如果EF =2,那么菱形ABCD 的周长是( )。

A .4

B .8

C .12

D .16

10.如图6,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如果AC=12 , BD=10, AB=m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图4 图5 图6

12.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7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13.如图8,△ABC 、△ADE 及△EFG 都是等边三角形,D 和G 分别为AC 和AE 的中点.若AB =4时,则图形ABCDEFG 外围的周长是( )。

A .12

B .15

C .18

D .21

图7 图 8

14.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4,周长是16,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4

B .12

C .10

D .8

二、填空题

1. 在△ABC 中,若∠A :∠B :∠C=2:3:4,则∠C=_________。

2.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7,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9,在△ABC 中,∠AB C=90°,∠A=50°,BD ∥AC ,则∠C BD 的度数是_________。

4. 如图10, 已知△ABC 中,AB =AC ,∠BA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D 点,∠ADC=130°,那么∠CAB 的大小是_________。

图9 图10

5.如图11所示,把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两次后,得到的一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6. 如图12,△ABC 中,AB =AC ,∠A=36°,BD 平分∠ABC,DE∥BC,则图形中共有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7.如图13,在△ABC 中,AB=AC ,∠BAD=20,且AE=AD ,则∠CDE=_________。

图11 图12 图13

8.在方格纸上,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如图14,在4×4的方格纸上,以AB 为边的格点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符合条件的C 点共有_________个。

9. 如图15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若已知中间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 ,则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如图16,P 是正三角形 ABC 内的一点,且PA =6,PB =8,PC =10.若将△P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得到△P'AB ,则点P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APB =_________。

图14 图15 图16

11. 已知:x :y=1:2,则 (x+y):y=_______

A

B A E D

C B 20°

12. 若32=b a ,则 b

a a - =__________ 13.△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E ∥BC 。若AD :AB =1:2,则S △ADE :S △ABC =_

14.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BC 内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P 位置,图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度是 度,△ADP 为 三角形.

15.已知D 、E 分别是等边△ABC 中AB 、AC 上的点,且AE=BD ,求BE 与CD?的夹角是 度.

三、解答下列各题

1. 如图,已知△ABC 中,∠ABC=∠ACB=2∠A ,且BD ⊥AC ,垂足为D ,

求∠DBC 的度数。

2.如图,一根旗杆的升旗的绳垂直落地后还剩余1米,若将绳子拉直,

则绳端离旗杆底端的距离(BC)有5米.求旗杆的高度.

3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①求证:△BCE ≌△ACD ;②求证:CF=CH ;

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已知:如图,AB ∥CD ,F 是AC 的中点,求证:F 是DE 中点。

A D

5.已知:如图,AB=AD, C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CE=CF 。

6.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1)AD⊥EF ;

(2)当有一点G从点D向A运动时,DE⊥AB于E,DF⊥AC于F,此时上面结论是否成立

7.两个全等的含300, 600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如图所示放置,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的中点M,连结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8.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m长的竹杆竖直放置时的影长为1.5m,在同一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m,留在墙上的影高为2m。你能帮助他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完整版)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点归纳(★☆注重细节,熟记考点☆★)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 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 ?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 A B C += 7.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经典练习题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 的长.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 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_________ °,BC= _________ ;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 (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提升专题05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部分训练手册

专题05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部分 【训练目标】 1、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角的推广及三角函数的符号判断; 2、熟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并能熟练的进行恒等变形; 3、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能正确的迁移到正弦型函数和余弦型函数;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的规律,并能根据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5、熟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6、能熟练,灵活的使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温馨小提示】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难度中等,要想拿下,只能有一条路,多做多总结,熟能生巧。 【名校试题荟萃】 1、(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文) 已知函数. (1).求 )(x f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 (2).当 时,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1)π, (2) 【解析】 (1) ,π=T , 单调递增区间为; (2) ∴当 时, ,∴ . 当时, ,∴ . 2、(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数学文)试卷)已知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是 ,

且,其中是的面积,.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 (1);(2). (2),所以,得①, 由(1)得,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②, 联立①②,解得,,则,所以. 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十月联考文科数学试题)已知函数f(x)=sin(ωx+)- b(ω>0,0<<π的图象的两相邻对称轴之间的距离,若将f(x)的图象先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奇函数. (1)求f(x)的解析式并写出单增区间; (2)当x∈,f(x)+m-2<0恒成立,求m取值范围. 【答案】 (1),单调递增区间为; (2).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1、如图,已知MB=ND ,∠MBA=∠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 ∠M=∠N (B ) AB=CD (C ) AM=CN (D ) AM ∥CN 2、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 无法判断 △ABE ≌△ACD 的是( ) (A ) AD=AE (B ) ∠AEB=∠ADC (C ) BE=CD (D ) AB=AC 3、已知,如图,M 、N 在AB 上,AC=MP ,AM=BN ,BC=PN 。求证:AC ∥MP 4、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 F E A C D B M P C B N C N M A B D E B D A C

5、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O ≌△BDO ,CE ∥DF 。求证:CE=DF 。 6、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 ,G 是CD 与EF 的交点,求证:△BCF ≌△DCE F E O D C B A A E D C B G F E D C A B

8、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9、如图,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DE=DF ③ BE=CF D C F E D C A B G

高考解三角形专题(一)及答案

解三角形专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1,3 a b B π ===,则A = ( ) A. 12π B. 6π C. 3π D. 2 π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 表示ABC ?的面积,若 () 2 2214 S b c a = +-,则A ∠=( ) A. 90? B. 60? C. 45? D. 30? 3.在ABC ?中,若sin 2sin cos A B C =,且 ()()3b c a b c a bc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4. 在 中,内角为钝角, , , ,则 ( ) A. B. C. D. 5.在中,若,,则的周长为( )C A . B . C. D . 6.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成等差数列, 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锐角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则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8.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的最小值为 . 9.在 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 (1)求角的大小; (2)若的面积,为边的中点,,求. ABC △23 C π = 3AB =ABC △6sin 33A π?? + + ?? ?6sin 36A π??++ ???33A π??++ ???36A π? ?++ ?? ?ABC ?A B C ,,a b c A B C b =ABC ?ABC ?A B C a b c 2sin cos 2sin sin C B A B =+3c ab =ab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1.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①;②;③;④.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如图,已知,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 3.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4B.1∶2C.2∶1D.1∶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 D B C A N M O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7.如图,在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8.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9.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目标点B 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米,OB=40米, AA′=0.0015米,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为 () A.3米B.0.3米C.0.03米D.0.2米 10、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一块面积为2cm2的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是()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训练

三角求值与解三角形专项训练 1三角公式运用 【通俗原理】 1?三角函数的定义:设 P(x,y),记 xOP R , r |0P| ~y", 则sin y ,cos r x , ,ta n r 弘0) 2 .基本公式: 2 2 sin c os 1,tan sin cos 3 ?诱导公式: 其中 由tan -及点(a,b)所在象限确定 a ② asin bcos a cos b sin . a 2 b 2 cos( 4 ?两角和差公 式: si 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msin sin , tan( ) tan tan 1 mtan gtan 5.二倍角公式: si n2 2si n cos , cos2 cos 2 sin 2 2cos 2 1 1 2sin 2 1 tan 2 6 .辅助角公式:① asin bcos 、、a 2 b 2 sin(

其中由tan b及点(a , b)所在象限确定 a 【典型例题】 1.已知R,证明:sin(-) cos

4 ?求cos15o tan 15o的值. 、 3 5 ?证明:cos3 4cos 3cos 【跟踪练习】 1 ?已知sin( ) 3 ,求cos( )的值. 2 ?若(0,—), tan 2,求sin cos 的值. 2 3 ?已知sin()1 , sin() 2,求芽的值.

3 5 6

1 2?若sin2 2,求tan 的值. 三角求值与解三角形专项训练 2.解三角形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①A B C ② cos2A cos2B A B . 7.解三角形的三种题型:①知三个条件 (知三个角除外),求其他(角、边、面积、周长等 ② 知两个条件,求某个特定元素或范围; ③ 知一边及其对角,求角、边、周长、面积的范围或最值 . 【典型例题】 1 .在△ ABC 中,若acosA bcosB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2 a b 2 2 c 2bccosA 2 2 2 b 2 2 2 2accosB .变形: b c a a c cosA ,其他同理可得 2bc 2 c 2 a b 2 2abcosC 3 .余弦定理: 1 ?三角形边角关系:在 △ ABC 中, ②若a b c ,则a b c ;③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 2 .正弦定理: a b c sin A sinB sinC 变形:a 2RsinA , b 2Rsin B,c 2R ( R 是厶ABC 外接圆的半径). 2Rsi nC 1 4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A ABC absi nC 2 5.与三角形有关的三角方程:① si n2A bcsin A 2 acs in B . 2 sin2B A B 或 2A 2B ; 6 .与三角形有关的不等式:① a b si nA sin B cosA cosB .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等边ABC ?中取点P 使得PA ,PB ,PC 的长分别为3, 4, 5,则APC APB S S ??+=_________. 【答案】936 【解析】 【分析】 把线段AP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 ,由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得△ADB ≌△APC ,连接PD ,根据旋转的性质知△APD 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PBD 为直角三角形,∠BPD =90?,由△ADB ≌△APC 得S △ADB =S △APC ,则有S △APC +S △APB =S △ADB +S △APB =S △ADP +S △BPD ,根据等边3S △ADP +S △BPD =332+12×3×4=936+. 【详解】 将线段AP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 ,连接PD ∴AD =AP ,∠DAP =60?, 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 ∴∠BAC =60?,AB =AC , ∴∠DAB +∠BAP =∠PAC +∠BAP , ∴∠DAB =∠PAC , 又AB=AC,AD=AP ∴△ADB ≌△APC ∵DA =PA ,∠DAP =60?, ∴△ADP 为等边三角形, 在△PBD 中,PB =4,PD =3,BD =PC =5, ∵32+42=52,即PD 2+PB 2=BD 2, ∴△PBD 为直角三角形,∠BPD =90?, ∵△ADB ≌△APC ,

∴S△ADB=S△APC, ∴S△APC+S△APB=S△ADB+S△APB=S△ADP+S△BPD=3 ×32+ 1 2 ×3×4= 93 6+. 故答案为: 93 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旋转的性质作出辅助线进行求解. 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 【答案】110°、125°、140° 【解析】 【分析】 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 ∠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 【详解】 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 则a+b=60°,b+c=180°﹣110°=70°,c+d=60°, ∴b﹣d=10°, ∴(60°﹣a)﹣d=10°, ∴a+d=50°, 即∠DAO=50°,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AO=AD,则∠AOD=∠ADO, ∴190°﹣α=α﹣60°,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点归纳(★☆注重细节,熟记考点☆★)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 A B C += 7.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精选

#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精选 相似三角形 例题: 1、(2007杭州)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该属于( ) A.相似 B.平移 C.对称 D.旋转 # 2、(2008天津)如图,已知△ABC 中,EF ∥GH ∥IJ ∥BC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 跟踪练习: 1、(2007韶关)如图1,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 对 对 C. 2对 对 2、(2007上海)如图2,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E ,交边CD 于点F .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写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题: 1.下列各组图形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 .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 2、(2007永州)如图,添上条件:_______,则△ABC ∽△ADE 。 3. (2009新疆)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 4.(2010临沂) 如图,12∠=∠,添加一个条件使 得ADE ?∽ACB ? . 跟踪练习: 1.(2010陕西西安)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CD ,要使ADC ?与 ~ ABC ?相似,应添加的条件是 。 (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2、(2008 江西南昌)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2 1E D C B A A. 图1 D C B A A B D \ F

高二解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60°,c=2,b=1,则a=( ) A.1 B.3 C.2 D.3 2.设a,b,c分别是△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则直线l1:sin A·x+ay+c=0与l2:bx-sin B·y+sin C=0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重合 C.垂直D.相交但不垂直 3.在△ABC中,若2cos B sin A=sin 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4.在△ABC中,已知A∶B=1∶2,∠ACB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分成面积为3∶2的两部分,则cos A等于( ) A.1 3 B. 1 2 C.3 4D.0 5.在△ABC中,AC=7,BC=2,B=60°,则BC边上的高等于( ) A. 3 2 B. 33 2 C.3+6 2 D. 3+39 4 6.已知锐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a,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1

C.7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 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 ?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A B C += 解三角形有用的结论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1 / 3 第18.1课时 相似三角形 一.填空题(基础) 1. 如图,ABC ?∽MNP ?,则它们的对应角分别是A ∠与∠___M__,∠B 与∠___N__, C ∠与∠___P__;对应边成比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 =2.7cm,cm MN 9.0=,cm MP 1=,则相似比=_________,=BC _________cm . B A G F E D C B A N P M (第2题) (第1题) 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EF ∥BC ,AC 交EF 于G .图中能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_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通过这两对相似三角形推出了比例 式: AB BE AD FG =,对不对,为什么? 二.填空题 3. 如图,ABC ?和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7、2、6和12、4、14,且两三角形相似,则A ∠与∠_____,∠B 与∠_____,C ∠与∠_____, ) ()()(AC DF AB ==。 (第5题) (第4题) (第3题) C G F E D C B A F E B A E F D C B A 4. 如图,ABC ?∽AEF ?,写出三对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并且 ) () ()()()(==AF ,若ABC ?与AEF ?的相似比是3:2,cm EF 8=,则________=BC 。 5. 如图,ABC ?中,点D 在BC 上,EF ∥BC ,分别交AB 、AC 、AD 于点E 、F 、 G , 图中共有______对相似三角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高三理科解三角形大题专题带答案

实用文档 解三角形大题专题 20141513 分)(.(本小题满分石景山一模)B,Ca,b,cA,ABCca?b?Asin2b3a?中, 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在△B的大小;(Ⅰ)求角c ABC2a?7?b的面积.,求边的长和△(Ⅱ)若, 13201415分)(.(本小题满分西城一模)222 aBACbcABC bca?b?c?.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A的大小;(Ⅰ)求6b?2?Bcos ABC 的面积.,(Ⅱ)如果,求△3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2014海淀二模)15.(本小题满分13分)

A7sina?2ABC?b?21. 且在锐角中,B的大小;(Ⅰ)求c c3a?的值(Ⅱ)若. ,求 20151513 分)西城二模)(.(本小题满分 b 3 a C ABC AB ab c 7,,=,所对的边分别为=在锐角△中,角,,,,已知 .A 的大小;(Ⅰ)求角ABC 的面积.(Ⅱ)求△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2013丰台二模)15.(13分) 2(B?C)?32sinsin2A.的三个内角分别为已知A,B,C,且ABC?(Ⅰ)求A的度数; BC?7,AC?5,求(Ⅱ)若的面积S. ABC?

20141513 分)(.(本小题满分延庆一模)?3c,a,b,AB,C?C?Bcos2ABCa?.在三角形中,角,且所对的边分别为,,45Asin的值;(Ⅰ)求ABC?的面积.(Ⅱ)求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2015顺义一模)15.(本小题满分13分) ?6ABC??32,sinBb?B?A?c,a,bA,B,C. 在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32a; (I)求的值Ccos. 的值(II)求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 1.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性质,能应用他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斜边上的高线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会用他们解决线段成比例的简单问题。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能力,常以选择题或填空形式出现,如: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线之比是---------,对应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的角平分线之比是----------,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是-------- 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 2. 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 如图,在Rt ΔABC 中,∠ACB=90°, CD ⊥AB 与D ,AC=6,BC=8, 则AB=--------,CD=---------, AD=---------- ,BD=-----------。, 3. 综合考查三角形中有关论证或计算能力,常以中档解答题形式出现。 预习练习 1. 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8和6,则他们面积的比是( ) 2. 有一张比例尺为1 4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周长是60cm ,面积是250cm 2,则这个地区的实际周长-------- m ,面积是----------m 2 3. 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7,则另一个 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是------------- 4.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为10cm 和20cm ,若它们的周长的差是60cm , 则较大的三角形的周长是----------,若它们的面积之和为260cm 2,则较小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cm 2 5. 如图,矩形ABCD 中,AE ⊥BD 于E ,若BE=4,DE=9,则矩形的面积是-----------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12,则这两直角边在 斜边上的射影之比------------- 考点训练 1.两个三角形周长之比为95,则面积比为( ) (A )9∶5 (B )81∶25 (C )3∶ 5 (D )不能确定 2.Rt ΔABC 中,∠ACB=90°,CD ⊥AB 于D ,DE ⊥AC 于E ,那么和ΔABC 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在Rt ΔABC 中,∠C=90°,CD ⊥AB 于D ,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D ? BD=CD 2 (B )AC ?BD=CB ?AD (C )AC 2 =AD ?AB (D )AB 2 =AC 2 +BC 2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EF 交AC 于G ,交AD 于F ,AF FD =13 则CG GA 的比值 是( ) (A )2 (B )3 (C )4 (D )5 5.在Rt ΔABC 中,AD 是斜边上的高,BC=3AC 则ΔABD 与ΔACD 的面积的比值是( ) (A )2 (B )3 (C )4 ( D )8

解三角形专项练习(含解答题)

解三角形专练 1.在ABC △中,已知4,6a b ==,60B =,则sin A 的值为 2.在ABC ?中,若0 120,2==A b ,三角形的面积3= S ,则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 . B .2 C ..4 3.边长为8,7,5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 120 B . 135 C . 90 D . 150 4.在△ABC 中,已知a =4,b =6,C =120°,则边C 的值是( ) A .8 B . C . D . 5.在三角形ABC 中,若1tan tan tan tan ++=B A B A ,则C cos 的值是 B. 22 C. 21 D. 21- 6.在△ABC 中,若22 tan tan b a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C .不能确定 D .等腰三角形 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2226 5b c a bc +-=,则 sin()B C +=( )A .-45 B.45 C .-35 D.3 5 8.设△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sinA 、sinB 、 sinC 成等比数列,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9.在ABC ?中,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若18=a ,24=b ,?=45A ,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A.0个 B. 两个 C. 一个 D. 至多一个 10.已知锐角A 是ABC ?的一个内角,,,a b c 是三角形中各角的对应边,若221 sin cos 2A A -=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2b c a += B. 2b c a +< C. 2b c a +≤ D. 2b c a +≥ 11.在ABC ?中,已知 30,4,34=∠==B AC AB ,则ABC ?的面积是 A .34 B .38 C .34或38 D .3 12.在ABC ?中,角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2 a b -=且sin C B =,则A 等于A .6π B .4 π C .3π D .2 3π 13.若?ABC 的三角A:B:C=1:2:3 ,则A 、B 、C 分别所对边a :b :c=( ) A.1:2:3 B.2 D. 1:2: 14.△ABC 的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a ,b ,c ,且a cosC,b cosB,c cosA 成等差数列,则角B 等于( )A 30 B .60 C 90 D.120 15.在?ABC 中,三边a ,b,c 与面积S 的关系式为 2221 () 4S a b c =+-,则角C 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 16.△ABC 中,a b sin B = 2 ,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17.设?ABC 的内角A,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 ,若b+c= 2a,.3sinA=5sinB ,则角C=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doc

八年级提高班数学资料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MB=ND ,∠MBA=∠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 ∠M=∠N (B ) AB=CD (C ) AM=CN (D ) AM ∥CN 2、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 △ABE ≌△ACD 的是( ) (A ) AD=AE (B ) ∠AEB=∠ADC (C ) BE=CD (D ) AB=AC 3、已知,如图,M 、N 在AB 上,AC=MP ,AM=BN ,BC=PN 。求证:AC ∥MP 4、 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 5、 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O ≌△BDO ,CE ∥DF 。求证:CE=DF 。 F E A C D B M P C B N F E O D C B A C N M A B D E B D A C

6、 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 ,G 是CD 与EF 的交点,求证:△BCF ≌△DCE 8、 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 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9、 如图,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 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DE=DF ③ BE=CF A E D C B G F E D C A B D C F E D C A B G

解三角形大题专项训练

标准文档 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Ⅰ)求cosA的值; (Ⅱ)的值. 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的值; (2)若cosB=,△ABC的周长为5,求b的长. 3.△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sinAsinB+bcos2A=a.(Ⅰ)求; (Ⅱ)若C2=b2+a2,求B.

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是a,b,c,已知3acosA=ccosB+bcosC (1)求cosA的值 (2)若a=1,,求边c的值.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求A的值; (2)若,求sinC的值. 6.△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1,b=2,cosC= (I)求△ABC的周长; (II)求cos(A﹣C)的值.

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2C=. (I)求sinC的值; (Ⅱ)当a=2,2sinA=sinC时,求b及c的长. 8.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且3b2+3c2﹣3a2=4bc. (Ⅰ)求sinA的值; (Ⅱ)求的值. 9.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A=(2b+c)sinB+(2c+b)sinC.(Ⅰ)求A的大小; (Ⅱ)求sinB+sinC的最大值.

10.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1)确定角C的大小; (2)若,且△ABC的面积为,求a+b的值. 1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Ⅰ)求sinC的值; (Ⅱ)求△ABC的面积. 12.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60°,c=3b.求:(Ⅰ)的值; (Ⅱ)cotB+cot C的值.

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供参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 _________ °,BC= _________ ;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 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 (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 (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10.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 (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 (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 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 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 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 (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 (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 (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 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 (1)求梯形ABCD的面积S; (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E⊥BC 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