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②利用背斜找油。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遂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实验五 地质图的判图

实验五地质图的判图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 2.掌握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认识岩性及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4.能综合判读地质图。 二、实验工具与药品 一份地形地质图、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坐标纸等。 三、实验内容或原理 阅读地质图,读懂岩性及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地质图的概念 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某一地区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缩小并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这会图件就是地质图。地质图按比例尺大少可分:小比例尺地质图(比例尺<1:50万),中比例尺地质图(比例尺1:万20--1:10万)和大比例尺地质图(比例尺>1:5万)。 一幅地质图所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从观察内容上先从地形入手,然后在观察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从观察方法上,采用一般----局部----整体的分析步骤,首先了解图幅内一般概况,然后分析局部地段的地质特征,逐渐向外扩展,最后建立图幅内宏观地质规律性的整体概念。对土壤专业来说,应着重分析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形、水文和土壤母质分布的影响。 (二)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和方位从图名、图幅代号和经纬度可了解该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例如,湖北省地质图,湖北省第四纪地质和工程地质图等,图名列于图幅上方图框外正中部位,经纬度标于图框边缘。一般地质图图幅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特殊情况也有用箭头指示方位。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2.看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在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比例尺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数字比例尺,它是表示地面实际距离被缩小的倍数,如1:50000,即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上50000厘米或500米或0.5公里;直线比例尺是把图上一定距离相当于实际的距离用直线表示出来。比例尺反映了图幅内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比例尺愈大,制图精度愈高,反映地质情况也愈详尽。 此外,图框的右下方注明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以了解资料的新旧和质量。

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地形 地质剖面图判读

(安徽专用)2014高考地理二轮考前三个月选择题地形 地质剖面图判读型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 ) 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 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 2.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3.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1.A 2.B 3.D 解析第1题,①低纬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自然带。②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自然带。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自然带。第2题,③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第3题,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4~5题。 4.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 )

答案 B 解析A为中国,B为俄罗斯,C为德国,D为美国。只有俄罗斯东西经度跨度最大。 5.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 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 B 解析甲地形区是东欧平原,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多的地区;②属于内流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北美洲。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6~8题。 6.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7.图示区域的地壳(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8.关于图示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 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 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 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通道 答案 6.A 7.A 8.D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类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发,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把大气中的空气分子一起凝固在岩石中,之后气体挥发,气孔被保留在岩石内部。玄武岩喷出地表,必然会受到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第7题,从图中的断裂,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第8题,红海轮廓狭长,水域面积狭窄,风浪小,且位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围河川径流注入少,海陆间水循环不活跃。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地处世界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石油运输航线的必经之地,成为重要能源通道。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判读技巧 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 1、判断气压类型 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 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季节变化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3、判断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 4、判断某点风向 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5、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低压槽易形成锋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同压中心与高压脊气流辐散下沉,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二、等压线图中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等压线图中气压场的判读,可联系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气旋),反之为高压中心(反气旋)。 等压线弯曲,并向气压数值减小方向弯曲,弯曲处的狭长区域称为高压脊,高压脊的等压线呈舌状向外伸出,曲率最大处转折点的连线是脊线,脊线与等压线垂直;等压线弯曲,并向气压数值增大方向弯曲,弯曲处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低压槽的等压线呈V字状向外伸展,V字状顶端的连线是槽线,槽线与等压线

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

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 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彭岳 地质剖面图在高中阶段通常用来分析判断岩石的类型、新 老关系、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例如:读右地质 剖面图1,回答:(1)岩石的类型,①为__________,②为 __________,⑥为__________;(2)①②③④⑤岩层由老到新 的排列顺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发生的主 要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 力作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要正确的分析和解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区分三大类型岩 石的成因及特征、相互转化关系。①岩浆岩是由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侵入地壳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一般喷出岩受到的压力小,挥发性气体容易逸出,冷却快,结晶不充分,具有气孔构造,颗粒小;侵入岩受压力大,冷却慢,结晶充分,颗粒大,具有斑晶构造等。②沉积岩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重新固结而成的。一般常含化石,老的岩层在下(含的化石简单),新的岩层在上(含的化石复杂),具有层理构造。③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重新结晶,发生变质作用而成的。一般在炽热的岩浆周围,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板岩变质成页岩等,并常具有片理或片麻构造等特点。 ④在相互转化时,记住“三个都可以、一个只能由”,即:每一种类型已经形成的岩石,都可以直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都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沉积岩;都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新的变质岩;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能由其它已经形成的岩石转化而成。 第二,要弄清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①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地壳运动又以水平运动为主,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一般表现为背斜(岩层上拱,中心老、两翼新)成山、向斜(岩层下凹,中心新、两翼老)成谷。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也可形成谷地;向斜中心受挤压,岩层紧密,不易被侵蚀也可形成山岭。垂直运动为辅,常表现为岩层隆起或岩层相对上升(地垒)后易被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岩层下凹或岩层相对下降(地堑)后易被外力沉积、固结成岩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也各具特色,如冰蚀峡湾、U 型谷、角峰,冰积丘陵、冰积垄;水蚀V型谷,山麓洪积扇、河口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型沙丘、黄土地貌等。 第三,要会分析不同地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常见的为:①背斜由于岩层上拱,地下水不易下渗,比较安全稳定,底部利于开挖隧道;而向斜岩层下凹,容易渗水,开挖后岩石破碎、易崩塌,底部不宜开挖隧道。②背斜由于顶部封闭,油气不易挥发,为储油构造,易于找油;而向斜顶部敞开,利于地下水汇集,为储水构造,易于找水。③断层线上由于岩层断裂错动,地质基础不稳,容易渗水,易被侵蚀,故不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如修筑水库、桥梁等;但容易出露地下水,形成泉,发育河流,利于找水。 至此,我们可以迁移和运用上述知识原理,作出如下分析并得出正确答案: (1)①应为炽热岩浆入侵冷却凝固而成的岩浆岩(或侵入岩),②同③④⑤一起表现出明显的层理特征,应为沉积岩,⑥受炽热岩浆的影响,应是发生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2)①②③④⑤岩层的形成过程,我们不妨做下面假设,如下图所示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等。认真提取图上信息可知,①已经侵入到②或③所在的岩层,因此①必然发生在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一、以极地俯视光照图来掌握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 . 二.光照图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角 1.两线——晨线、昏线 (1)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AB。 (2)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BC。 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 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2)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老师赠言:只要永不舍弃,就能创造奇迹! 2013级高二 编号:32 高二一轮复习必修一学案 命题人: 王汝华 审核人:郭纪秀 编写时间:5月11号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 行政班 教学班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课前自学案★ 【预习目标】 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分析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 【自主检测】 (2014·沈阳四校联考)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 1、F 2、F 3为A 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 1、F 2、F 3依次为( ) A .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 .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 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老师赠言:只要永不舍弃,就能创造奇迹!2013级高二编号:32 高二一轮复习必修一学案命题人:王汝华审核人:郭纪秀编写时间:5月11号A.①B.②C.③D.④ 解析:1.B 2.D 第11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第12题,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 向正确。 3.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 中N地气压高于M地。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3.解析:选A 根据气压高低和北半球可判断 出N地风向为东北风。 7.(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 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 位:hPa)。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 正确的有(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解析:选A 图中甲地等压线较稀疏, 而乙地等压线较稠密,则甲地风力小于乙地。依据风向判读方法,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甲地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而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8.(2014·西安一模)下图是某区 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图中的①② 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 从气流运动方向可 看出,图中①位于高压中心、②位于 低压中心、③④位于低压槽附近,故 ①气压最高。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重点、难点 ?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 ?判读地质年代表; ?认识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阅读地质图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几个概念的区分: 地史---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是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含放射性元素确定的;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地层的地质年代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 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二、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老后新(下老上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4. 生物层序法: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

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

图表攻之高考地理中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一) 今日话题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对于地质剖面图,如何判读?2009--2017年高考都是如何考查的?掌握本期容,地质剖面图方面的高考一定会顺利突破哟。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 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 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 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 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 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 B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沉积岩甲。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1、定南北级 (1)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看自转“北逆南顺”,如图1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3)看经度大小的排列:自转方向与东经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与西经度从大到小的排列相同) 2、定晨昏线 判定晨线与昏线时应注意太阳光线的来向,并利用好地球的自转方向。 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为晨线。如图1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图2中AB为晨线。 3、定地方时 ①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②自西向东经度每增加1度地方时增加4分钟。 根据上述两点,并结合以下几条特殊的经线的地方时来进行推算: (1)赤道上的点总是昼夜平分,日出6时,日落18时。故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1中B点所在的经线为6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图2中D点所在经线为6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1中O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 (3)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4、定直射点 (1)直射点的纬度:从极昼、极夜的范围来判断 ①二分日,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夏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③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 ④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90°-φ);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90°-φ)。南半球类推。如图3,太阳直射在10°S。(2)直射点的经度:通过当时的太阳光照图来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所在的经线就是光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在侧视图上,一般是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在俯视图上,是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5、定昼夜长短 一般要在光照图中作过该点的纬线进行判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根据1个昼夜长为24小时及所占的比例来推算。如图: 6、定日出、日落时间:根据昼长来推算。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 + 昼长÷2

高考地理课时练习: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课时达标(十七) 一、选择题 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 ℃、深埋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 C.③、沉积岩D.④、甲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该区域()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3.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1.A 2.C 3.B解析第1题,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①,故A正确。第2题,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而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形成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第3题,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可燃冰,故B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拉张褶皱、拉张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 B.拉张褶皱、拉张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 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 5.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板岩、片麻岩B.板岩、大理岩 C.石英岩、大理岩D.石英岩、片麻岩 4.D 5.C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下部的石灰岩属沉积岩层,应该先经过沉积过程;下部的岩层发生弯曲,说明又经过了挤压褶皱;由岩层错位切断了褶皱可知,该处断裂出现在褶皱之后;下部弯曲岩层的表层有侵蚀面,说明又经历了抬升侵蚀;上部出现了新的沉积岩,说明又经过了下沉沉积;由岩浆岩穿过沉积岩层喷出地表,说明又经历了岩浆侵入与喷出,故D正确。第5题,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结合沉积岩的分布可知,该处的变质岩应该是沉积岩变质形成,选项中只有石英岩、大理岩符合条件,故C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岩层及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②③①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7.导致图中背斜谷进一步扩展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D.褶皱变形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 行政班教学班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课前自学案★ 【预习目标】 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分析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 受力F 1 ( )和 F 2 ( )共同影 响 F 1 ( )、 F 2 ( )和 F 3 ( )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与等压线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 【自主检测】 (2014·沈阳四校联考)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 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 则风向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B 2.D第11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第12题,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向正确。 3.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 中N地气压高于M地。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3.解析:选A根据气压高低和北半球可判断 出N地风向为东北风。 7.(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 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 位:hPa)。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 正确的有()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解析:选A图中甲地等压线较稀疏, 而乙地等压线较稠密,则甲地风力小于乙地。依据风向判读方法,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甲地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而多阴 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8.(2014·西安一模)下图是某区域 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 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从气流运动方向可 看出,图中①位于高压中心、②位于 低压中心、③④位于低压槽附近,故①气压最高。

如何读地质图图

如何读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学习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长山地区1:25 000地质图(附图),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附图),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地质图的一般知识 ①地质图的概念。地质图是将各补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沉积岩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用规定的图例和符号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或平面图上的一种图件。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着重表示某种地质现象的图件,称专门的地质图。 通过地质图我们可以判读该区的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质发展历史及成矿规律等。是帮助我们预测矿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依据,因此,它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图件,是国家资源和地质工作最重要的资料。 ②地质图的一般规格。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有统一的规格,除图幅本身外,还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图单位、编图年月及编图人等,并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 图名:一般放在图框正上方,用来表明本图幅所在地区及图的类型。为了进一步表明该图所在的地理位置,一般在图框右上方注明图幅的接合表(有些图在图名下方注明)、图幅和国际代号,以便查图之用。 比例尺:一般数字比例尺放在图名之下;线条比例尺放在图框外正下方。 图例:用各种规定的颜色、花纹、符号等表示地层时代、岩性和户状等。通常放在图框的右侧或下方。地质年代按从新到老、自上而下排列:当放在图幅下方时,则自左至右排列。且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符号等顺序绘制。 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左侧。 地质剖面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正下方。 2.地质图的读图步骤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有所差别,但读图步骤却基本相同的。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一、专题讲解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

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1.B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所以B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题

· · A E 0o 0o 图4 C F · ·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图2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12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4时 C .6月22日20时 D .6月22日8时 4.此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悉尼正值少雨期 B .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 .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当天汕头、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汕头、广州 B .广州、汕头、北京 C .北京、广州、汕头 D .汕头、广州、北京 图3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 ,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据此回答第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六5时 B .星期日5时 C .星期六23时 D .星期日23时 图4中,ECF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 .18时 B .22时 C .10时 D .8时 8.若右图3中A 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 .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 .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 .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 .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图5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点。 读下图1、图2,然后回答9—10题。 9.图中A 、B 、D 、E 四点白昼最长的是( ) A .A 点 B .B 点 C .E 点 D .D 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5°E 、23°26′N B .A 点位于东半球 C .此时,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D .尼罗河进入枯水期 图 1 图2 图3 图5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达标15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达标15岩石 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 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A) 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 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 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 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左图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右图中相对应的是( B) A.a和6 B.b和3 C.c和5 D.d和1 4.有关左图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右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箭头“三进一出”的为岩浆,由此得出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剩下c为沉积岩,2、5为外力作用,故B正确。第4题,出露地表呈现山岭的“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受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故C正确。 浮来山又被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 6.据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B) 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完整版)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一、判读技巧 1、判断南、北半球 ①S、N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判断,即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南北半球。 2、判断地方时 (1)点: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线:①昼半球平分经线为12时;②夜半球平分经线为0时。 3、判断节气 (1)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二分(春分或秋分):①太阳直射赤道;②全球昼夜平分;③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夏至: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3)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冬至: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4、判断方向 (1)侧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3)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极视图: ①东西:找出两点之间的劣弧,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画箭头,位于箭头前方的点则更东,位于箭头后方的点则更西。 ②南北:离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北;离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南。 5、判断晨线、昏线 (1)晨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 (2)昏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 6、求昼长、夜长 (1)昼长=昼弧∕15° 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1)夜长=夜弧∕15° 夜长=24-昼长 7、求日出、日落时刻 (1)日出时刻=12-昼长∕2 (2)日落时刻=12+昼长∕2 8、求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说明: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 二、例题解析 地球光照图主要分为光照侧视图、光照极视图和矩形投影图三种类型,下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高三地理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附练习答案

高三地理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附练习答案 1、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判断南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与等压线垂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判断季节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气压; 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般为高气压。 问题:根据下图判断季节是什么? 5、判断是近地面还是高空

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夹角较大。并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高空,由于摩擦力很小,风向基本上与等压线平行。这样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将越来越接于平行等压线。 6、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7、根据气旋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 气旋是与低气压相伴发生的大型空气旋涡。如右图所示,图上有两个低压槽,在槽线附近相应出现了两个锋面。在图中槽线北方是冷气团控制地区,南方为暖气团控制地区。图中虚线箭头为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从A、B、C、D的风向可以发现:图中左侧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右侧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是暖锋,并且锋面雨区都位于冷气团一侧(图中C、B处于雨区)。如果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槽线北方为暖气团,南方为冷气团。气旋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不难发现,图中左侧仍然是冷锋,右侧仍然是暖锋,只是锋面的前进方向和锋面雨区出现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8、判断气压性质 在垂直方向上,等压值从低处向高空,气压越来越低。因而等压面向下凹陷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其它地方气压低;向上凸出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它地方气压高。规律如下: 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偏高;等压线向低空凸出,气压偏低 图示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