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资料

最新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资料

最新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资料
最新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资料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

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三、“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

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第三节法国“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阿仑?雷乃《广岛之恋》第二章意大利电影

第一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一、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2、电影现状

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1、注重描写本国社会现实生活。

2、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

3、尽量在实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

4、反对明星效应,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

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概况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期(1942--1945)

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鲁西诺?威斯康蒂《沉沦》

2、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期(1 945-- 1 950 )

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罗伯托?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鲁西诺?威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

《偷自行车的人》的特点:

(1 )、深刻反映了意大利平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平。(2)、在结构上,采用了单纯性和开放性的表现手法。

(3 )、大量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二节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

一、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

1、从题材表现上看:现代主义电影以表现“现代人”相标榜,着重渲染生活中个体的内心孤独和无法互相交流的“存在状态”,善于表现生活困境中的茫然失措,深入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活动。

2、从表现技巧上看:(1)、用事件的无逻辑组合或非理性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逻辑的情节结构。(2)、用跳切、自我介入或其他主观随意的手法来打破传统的技巧。

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红色沙漠》

三、费德里科?费里尼和他的《八部半》

《八部半》的艺术特点:(1)、通过隐喻性的场景设置,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2)、把主人公的回忆、幻觉、想像以及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现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3)、采用套层结构,表达了导演本人对电影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前苏联电影

第一节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

蒙太奇学派三大奠基人:库里肖夫《死光》;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第四章

;普多夫金《母亲》

美国电影

第一节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

好莱坞电影生产的特点:1、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3、制片人专权4、明星制度第二节美国电影发展

1.默片时期(1896~~1923):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勃斯特*基顿(喜剧电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将军号》

2.有声电影时期(1923~~1932)1927 年,华纳:《爵士歌王》

3.蓬勃发展时期(1932~~1941)代表作:《茶花女》《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关山飞渡》《费城故事》《蝴蝶

梦》

4.二战时期(1939~~1945)《大独裁者》

5.二战后时期(1945~~七十年代末)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战争与和平》《窈窕淑女》

6.70 年代末~~80 年代末《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雨人》

7.90 年代~~至今:《木乃伊》《第六感》《狮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肖恩克的救赎》《勇敢的心

》《楚门的世界》《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第三节类型电影的特点

1、公式化的情节

2、定型化的人物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第四节类型电影的类别

(1)西部片1903 年,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点)

1939 年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特点全面形成)(2)科幻片梅里爱《月球旅行记》;德国:弗里茨* 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现代科幻片) 1968 年,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美国第一科幻片)(3)歌舞片《爵士歌王》《百老汇旋律》;金*凯利——《雨中曲》犯罪片《教父》;希区柯克(悬念大师)《蝴蝶梦》《后窗》《精神病患者》《群鸟》

第五节新好莱坞电影

一、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1、电视的竞争

2、非美活动调查与反垄断法

3、观众群的变化

4、欧洲电影的影响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1、追求影片的真实性

2、塑造了一系列反文化的主人公形象

3、更加注重电影技巧的运用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

斯坦利?库布里克和他的《全金属外壳》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他的《现代启示录》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次

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演员:1905 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女演员:1913 年在《庄子试妻》中饰侠女的严姗姗。

第一家电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A ?雷马斯在上海兴建的维多利亚大戏院。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拍摄的《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影片:1931 年,张石川《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1935 年,《渔光曲》参展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 第一部有声卡通片:1941 年拍摄的《铁扇公主》。

第一部彩色影片:1948 年,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片《生死恨》。新中国第一部电影: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桥》。

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 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魔术师的奇遇》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的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部在奥斯卡获奖的电影:2001 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第7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师、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4 项大奖。

第五章“影戏” --- 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 年—1932年)

第一节最初的尝试

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

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

1、《阎瑞生》

2、《海誓》

3、《红粉骷髅》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第二节“影戏” --- 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一、郑正秋与“影戏”传统的建立

二、“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

1、关注社会人生,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

2、以戏剧性矛盾冲突作为叙事的基础,情节模式化。

3、借鉴、移植戏剧,特别是文明戏的艺术形式,作为电影的表现手段。

4、影片故事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

三、田汉对中国早期电影的贡献(1)、他强调电影应该具有相当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崇高的艺术价值。(2)、他主张电影一定要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有前途。

(3)、他是把新文艺界的思想引入电影界的第一人,结束了我国电影一直游离于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第三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

一、有声电影的出现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二、电影理论的建设

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第六章30 年代电影(1932 年---1937 年)

第一节左翼电影运动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31年9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

1933年3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二、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界

1、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3月拍摄完成《狂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这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2、联华影业公司代表作品:《三个摩登女性》(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三、曲折绵延的1934--1935 年

第二节“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 年---1966 年)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1949 年—1955年)1949年4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

二、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发展(1956 年—1960年)

三、在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中艰难前行(1961 年—1966年)

第三节第二代导演的开拓创新和第三代导演的崛起

第二代导演:史东山《新儿女英雄转》郑君里《林则徐》桑弧《祝福》汤晓丹《南征北战》第三代导演:成荫

《钢铁战士》水华《白毛女》崔嵬《青春之歌》凌子风《红旗谱》谢铁骊《暴风骤雨》谢晋《红色娘子军》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从这时期的电影实践来看,首先,它打破了题材禁区,扩大了生活领域,使现实主义道路更为广阔,并将革命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作为表现的核心。

第二,在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上,特别重视对其内心世界的描写,将镜头深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揭示其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从而折射出时代精神。

第三,在电影表现形式与方法上具有开放性与纪实性特点,它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在大量吸取西方电影经验基础上,采用了各种开放型的结构形式和意识流等手法,并运用纪实性拍摄方法(实景拍摄、自然光效、长镜头和景深运用等)将复杂的生活、生动的人物真实地体现在银幕上。

一、第四代导演

(一)第四代导演的创作历程第四代导演经过了超长的专业孕育期,人到中年才开始单飞,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电影经验,作品较温和,因长期作助手,容易缺乏自信,力度不够。这一代人在成长中经历了文革的创痛,往往由审视个人而审视时代,忧患意识逐渐产生,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第四代导演的艺术成就他们不仅改变了旧的叙述模式,在时空结构、荒诞变异、艺术技巧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社会、人生有了独自的更深的发现,有了新的价值观念的注入,对于作为一门独立的新颖的丰富的艺术形态——电影本体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把镜头对准一向被视作禁区的人的世界,包括人性、人的灵魂、人的命运、人的意志、欲望、情感、个性等,作了大胆的切入和深层次的开掘。

黄健中电影作品:小花如意一叶小舟二十六个姑娘良家妇女一个死者

、第五代导演

一)第五代导演的兴起

,它是指78 级或82届电影学院的学生,包括83、84 届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和导演干修班的学员。

二,“第五代导演”概念是建立在7 8级电影学院学生群体的基础上,特指具有相似创作风格追求的这拨导演。他们共同表现出对电影语言的探索精神,并有意造成和观众传统欣赏习惯的冲突,突出强调电影画面的造型功用,讲究构图、光线对比、拒绝戏剧化过强的情节张力张力,透入深厚的民族文化反思、渗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疏离等。

三、经典第五代导演作品无不充溢着浓烈的个性,他们具有如下特点:艺术语言的大胆求新,反叛常规,追求试验。大量采用自然光效,实景拍摄,运用封闭式的古典构图,追求画面含义的自然流露,多显示出象征、隐喻意义。戏剧电影中的情节张力在他们影片中消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忧虑、深沉、注视着现实、关照这历史的摄影眼睛。

三、第六代导演

(一)第六代导演的兴起

第六代导演是指北京电影学院85级导演系8名毕业生,该学院85 级后的其他年级毕业生,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和上影厂近年合办的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包括:胡雪扬、张元、王小帅、管虎、吴文光、路学长、娄烨、王瑞、章明、李欣、阿年、何建军、邬迪等20 名左右。

视听风格上第六代影片并没有完全一致,他们强调的是自我理解和感受。其特色:游荡式、或疾或徐的运动;利用摇滚乐的音乐特质,通过剪辑构成影片的节奏;人物离开画面后,有意识地让影象空间延宕片刻再切换的现象,强化了空间不依人物而存在的自在性质。采用同期录音,未经过滤的、有杂质的声音,更为准确地还原了生活本身的原生状态。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极生活化。

(二)第六代导演的艺术成就第六代影片的叙事主题,基本上涉及了青春期的成长、焦虑、先锋艺术、精神分裂、窥视症、乱伦、感情多边化及人生残缺等所有城市亚文化层面的内容。这显然已完全超越了第五代电影的叙事主题。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一、关注底层——艺术良知的守望关注底层是贾樟柯电影的最大特色。在从影之初。贾樟柯即自称为“电影民工” 他没有表现占有社会话语权的强势群体,而是将视点聚焦在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身上,将他

们并不先进也并不伟大的生活展现在银幕上,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令人动容和深思的银幕形象。

(一)变动时代中的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从最初的《小武》一路走到2015 年上映的《山河故人》

(二)揭示底层人民的人性价值贾樟柯透过这些矛盾,冷静地发掘这些底层人和边缘人的人性价值。二、纪实手法—电影真实的灵魂纪实是贾樟柯电影的的灵魂,贾樟柯将纪实手法运用得老道而自然,他的电影大都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给观众以真实的感觉。

(一)长镜头一一妙用中不断探索长镜头是写实主义导演们常用的电影手法,在贾樟柯的电影里,长镜头随处可见。

(二)实景拍摄一一追求真实的故事氛围贾樟柯的电影大都是采用实景拍摄。他没有因拍摄电影而搭建什么建筑物,镜头中所有的景物都是实际存在的。

(三)电影音乐一一流行音乐反映出时代变迁他的大部分电影没有专门的配乐,影片中所有音乐都是人物

所处时代的流行歌曲,音乐与影片的纪实风格相一致

(四)启用非职业演员一一本色表演中展现生活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是贾樟柯纪实追求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散文式结构——韵味深厚的叙述

(一)淡化矛盾冲突——回归自然的生活贾樟柯的电影接近于“散文式结构” 。首先表现在影片的故事性

不强,淡化矛盾冲突,影片往往在一条主线确立后,插入一些与故事并不相干的情节,以此结构电影。

(二)开放的结局一一故事依然延续

电影尽管已经落幕,故事却不因此而终结,人物的生活还在继续

四、多义的主题——不尽的沉思

(一)青春——岁月中的隐痛《小武》《站台》《任逍遥》这三部影片的主人公就是生活不安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街边厮混度日。这几个青年的性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一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适应的老成,而没有青年人应有的勃勃生气

(二)生存——艰难的挣扎生存的艰难也是贾樟柯电影里常见的主题。

香港电影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

(一)萌芽时期(1913 年~~~1936年)1.1913年,黎伟明、严珊珊《庄子试妻》(香港第一部电影)

2.黎伟明:1922 年,《胭脂》

3.1933年,黎北海《良心》(香港第一部有声影片)

(二)1948 年,《蝴蝶夫人》(香港第一部彩色故事片)1949年,《锦绣天堂》(香港第一部彩色国语影片)二.黄金时期(1949 年~~~1966年)

三.转型时期(1966年~~~1978 年)

1966 年,张彻《独臂刀》胡金铨《大醉侠》

李小龙真功夫片1971 年,罗维《唐山大兄》(标志香港武侠电影由刀剑武侠片转向拳脚武侠片)

1972 年,罗维《精武门》《猛龙过江》

1973 年,《龙争虎斗》(标志中国功夫武侠片正式国际化)

喜剧功夫片《醉拳》(标志标志香港新派武侠片中的喜剧功夫片流派正式诞生)成龙《龙少爷》《警察故事》系列、《A 计划》系列《简单任务》《我是谁》《龙旋风》《尖峰时刻》四.多元化创作时期(1979 年~~~1997年)影片类型:

1、武侠功夫片(1)传统武侠功夫片1982 年,张鑫炎《少林寺》徐克《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

(2)现代枪战片吴宇森:1986 年,《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英雄本色2》《喋血街头》

(3)警匪片成龙《警察故事》系列、《A 计划》系列、《超级警察》

2.喜剧片(1)都市动作喜剧片《最佳拍档》系列、《警察故事》系列

(2)无厘头喜剧片周星驰:《赌神》《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少林足球》

3.鬼怪灵异片程晓东《倩女幽魂》系列关锦鹏《胭脂扣》

4.爱情文艺片许鞍华《倾城之恋》《半生缘》陈可辛《双城故事》《甜蜜蜜》尔冬升《新不了情》

5.家家庭伦理片许鞍华《女人四十》

6.社会写实片王家卫《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7.历史片李翰祥《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

五.新时期(1997 年~~~)

1. 导演吴宇森徐克陈可辛、王晶、王家卫等

2. 演员成龙、周润发、李连杰、梁朝伟、张国荣等

(一)武侠动作片,《黄飞鸿》和《东方不败》相继掀起打风热潮,一时间李连杰、林青霞成为卖票保证。徐克对于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美誉的香港电影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克执导《倩女幽魂》开拓了将声、光、电、技术移植于香港传统鬼怪片的新路。1991 年执导《黄飞鸿》系列片,再次掀起功夫片新高潮,成为新武侠片的创始人。

(二)除了商业,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中获奖。九十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 (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

(三)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近年来,周星驰也开始逐渐走向导演的行列,如《功夫》、《长江七号》、《西游降魔记》、《美人鱼》等。

(四)周润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凭《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坛的地位,之后拍了一连串动作片、黑帮片,例如:《赌神》《卧虎藏龙》《让子弹飞》《澳门风云》。

(五)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神话》、《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十二生肖》。

(六)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异军突起。王晶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王晶的赌片、喜剧片在香港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鹿鼎记》《城市猎人》《澳门风云》。

王家卫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东邪西毒》《一代宗师》。

台湾电影的发展

台湾电影的黄金年代。1962年一一1972年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对电影业的投资也大幅度的提升,于是60年代成为台湾电影的黄金年代。

琼瑶电影的兴与衰。

兴盛原因:六七十年代,正值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影片自身的魅力:亮丽的明星,梦幻剧情, 精美的布景,浪漫的爱情等

衰败原因:75年之后,在教育与经济能力普遍提高,阶级差距不断缩小的80年代,这种乌托邦的爱情边

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行业人才断档,制作资金匮乏,制作规模缩的现象加剧了文艺片的没落。影片本身:结构相对单一,故事类型化,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心理厌倦

台湾新电影运动

台湾新电影运动发生在1982年到1987年左右,是全面提升台湾电影文化品格,使台湾电影走向国际的电影运动。1982年以电影《光阴的故事》拉开了台湾新电影的序幕。开始贴近现实主义风格,对现实进行无言的批判,对台湾电影的整体创作风格,独立个性,艺术潮流与美学观念的建立有重大影响。

台湾电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每年产出量一直维持在15至20部,票房悲惨。

2000年后,台湾的电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龙》

复兴热潮: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大规模国际化商业路线并在内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三名,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

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更被视为台湾电影票房的指标

和以往国片低迷期时艺术电影挂帅的状况不同,以一般大众为市场目标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以戏院上映为主的商业纪录片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发展(如《翻滚吧!男孩》等)。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 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外国电影史

格里菲斯贡献 一,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1第一个将镜头确定为电影最小的叙事单位,还确定了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标准概念,改变了电影构成单位,从“场”变为“镜头”。是蒙太奇艺术产生的基础。 2,将画面景别标准化,赋予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等以特定的涵义, 并形成了经典电影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 发展了大特写、大远景等一系列电影语言,并创造性的运用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二,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1,有意识的系统的使用运动镜头,如摇镜头、移动镜头及景深镜头,还发明了圈入圈出、淡入淡出的技巧 2,他根据镜头的情绪内容决定画面的选择,包括构图、光线、景别,用剪辑来控制情绪和节奏3,首先使用三维立体的真实布景和表意性的灯光照明 4,注重对演员和表演要求,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开创了好莱坞明星制度的先河。 三,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作的创新 1,丰富了电影的结构,创造平行剪辑,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快速剪辑打破了戏剧美学的“三一律”,形成了真正电影化的叙事语言,且成为好莱坞影片最为典型实用的叙事模式 2,大胆的使用闪回、平行交替等切入手法和省略法,使电影具有无限的时空自由 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将电影真正带入了成熟的叙事艺术阶段。 西部片: 1,西部片式以美国西部为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发西部为题材,是美国人民民族性格与精神的体现。 2,通过特定的戏剧性程式表现,有固定的情节、善良的白人遭受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作为执法者来除暴安良,结果一定是善胜恶。有固定的人物、背景和相关道具,连镜头都有一定格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处理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 3,西部片不是历史的再现和西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反映了一种道德理想,善胜恶的伦理,观众寻求的不是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宽慰和道德满足。 4,代表人物作品:约翰、福特《铁骑》,《关山飞渡》等。 霍克思《红河》、齐纳曼《正午》 喜剧片: 1912-1930美国喜剧电影的黄金时代: 美国喜剧电影之父麦克·塞纳特(拍片的指导思想是对任何事情特别是自认严肃的事情采取调侃的态度,讽刺的主要目标就是虚伪),创造了著名的“启斯东警察”。其影片制造的各种噱头都成为喜剧片的类型特征。 四个电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大将军》哈罗德·劳埃德《大学新生》哈莱·朗东 犯罪片(强盗片):名解 1,以城市和犯罪事件始末为北京,以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

外国电影史的复习资料

1、早期电影创作中的两种不同风格是什么? 答: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卢米埃尔力求引起旁观者的感觉,引起对‘当场抓住的自然’的好奇心;梅里爱则出于艺术家的偏爱而沉湎于幻想,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实际活动。”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梅里爱表现“银幕戏剧”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卢米埃尔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卢米埃尔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耶路撒冷教堂》等。 梅丽爱的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灰姑娘》《德莱弗斯案件》《月球旅行记》等。 2、《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记录。 答:《火车大劫案》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 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鲍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 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 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 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 《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精彩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3、谈谈美国喜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答:麦克·赛纳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的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的形式开辟了道路。赛纳特的喜剧精神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包括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巴斯特·基顿被称作“大石脸”的假面具的背后,蕴藏着机智、勇敢和复杂的喜剧冲突,他最优秀的影片是自导自演的《大将军》。 哈罗德·劳埃德,1925年的《大学新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品。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公文写作小试牛刀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卢米埃尔兄弟 C.鲍特 D.爱森斯坦 2.________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A.布努埃尔 B.鲍特C.奥逊??威尔斯 D.格里菲斯 3.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导演是________。 A.岩井俊二 B.小津安二郎 C.黑泽明 D.北野武 4.下列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的是__________。 A.广岛之恋 B.西西里的美丽传说C.魔戒 D.悲梦 5.“数字癖”是下列哪个导演惯用的技法___________。 A.王家卫 B.许鞍华C.蔡明亮 D.陈可辛一、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1918)(一)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1.卢米埃尔兄弟(世界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售票供应电影,其中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早期短片。 2.“电影特技之父”乔治??梅里爱(法)为电影开辟新天地乔治??梅里爱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创造第一座电影摄影棚;2.

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摄影手法;3.发明了许多特技,如淡出、淡入、叠印、多次曝光等。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他被公认为“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一直作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原因,法国被誉为“世界电影的故乡”。(二)美国电影(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电影) 1.爱迪生开创美国电影之先河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全美电影首次商业公映,这标志者美国电影的开端。 2.埃德温??S??鲍特开创电影剪辑之先河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揭示了电影剪辑的叙事潜能,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创作的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 3.电影艺术诞生的诞生与“现代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格里菲斯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作为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最早提出“蒙太奇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4.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崛起,并从一战期间,称霸世界影坛。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1919~1930)(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对世界电影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表现性蒙太奇”,重在表意。《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母亲》/1926年。(二)“意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外国电影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外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 1.电影概念: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荧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是一门艺术,在特定的时空内,通过画面,表现时间、空间完整性和差异性的叙事艺术。 2.1822年,尼埃普斯将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置于暗箱中,经过14小时的曝光,得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餐桌》。 3.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这种装置就是摄影机的雏形。 普拉托(奥地利人)于1832年底成功地制出了被称为电影雏形的“诡盘”。 1879年,法国人雷诺依据“诡盘”的原理制造了“活动视镜影戏机”,以此为基础,1880年雷诺又获得了“放映式活动视镜”的专利权。 1888年,雷诺首先制成了一架使用带孔图片的放映机——“光学影戏机”,这就是现代电影放映机雏形。 4.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在公映中,播放了《墙》、《工厂大门》、《婴儿喝

汤》、《火车进站》以及《水浇园丁》。其中《工厂大门》被称做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 5.《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他为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变现形式作出了一定贡献,梅里爱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将戏剧的元素大量引入电影领域。 梅里爱拍摄了一大批以《月球旅行记》、《仙女国》、《太空旅行记》为代表的神话片、科幻片。 拍摄于1902年《普雷火山爆发》使梅里爱达到了自己电影生涯的巅峰。 6.乔治*史密斯、詹姆斯*威廉逊、E.柯林斯为英国电影的先驱,他们后来被人们称作“布莱顿学派”。 1900年,詹姆斯*威廉逊拍摄的《中国教会被袭记》被誉为世界电影史的第一部追逐片。 7.1907年大卫*格里菲斯化名进入比沃格拉夫公司当了一名配角演员,1908年开始兼任导演,1915年拍摄了不朽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又拍摄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根据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 《党同伐异》把四个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巴比伦的陷落”、“基督教的受难”、“圣把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母与法”交替放置在同一电影时空,用以表现“排除异己和仁爱之间的斗争”这一模糊的主题。 《一个国家的诞生》确立了蒙太奇的基本形成。 8.蒙太奇从诞生到理论形成:诞生阶段——英国布莱顿学派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syuzhet与情节(“休热特”俄国形式主义术语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 ) 为电影叙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 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西部片1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也被称 作牛仔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的茫荒的原野,是关于美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并将文学语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克鲁兹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西是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1938年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 .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部片之一,凯文 2、歌舞片多由歌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 改编的影片。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优美、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世纪20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强盗片3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 背景的类型片,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其三,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警匪片。此外,诸如《美国往事》、《好伙伴》、《巴格西》等以强盗生涯为内容的传记式强盗片。 新一代犯罪电影,如大卫林奇《蓝丝绒》、《心中狂野》;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昆廷塔仑蒂诺《低俗小说》等。 、恐怖片 4(又译为《化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杰克医

外国电影史_黄文达_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任务: 本课程要使学生对外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掌握视听语言的基本发展脉络,学会和提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经济、技术、文化、政治多方面的视野出发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牢固掌握外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人物、作品的要素和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注意从发展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兼顾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本课程学时安排为80学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组织学生观看代表影片。但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外国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摹笔记。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概况及电影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电影叙事语言的发展,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视听语言的发展、变化,因此主要以叙事电影的发展为主线,突出电影运动的思潮、现象、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与分析。总体上突出以点带面的方式,以美国、欧洲、前苏联的叙事电影发展为重点,同时兼顾亚洲(日本、印度、韩国等)的电影发展。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做到精讲细论,深入讨论、准确掌握。在厘清各国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从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出发,通过深入讲解与讨论,使学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世界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的电影史识。 在教学实践方面,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看、讲、议结合,突出对段落和整体结构的认识和运用,因此要求观看与“剪片”相结合,在认真观看原作与若干量的段落的基础上,以对原作的重点段落与画面的串讲为主,结合课堂讨论、课后论文的方式来进行。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黄文达《外国电影发展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4.电影馆丛书焦雄屏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电影理论史》(意)基多·阿里斯泰戈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6.《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3)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2003 7.《中外影视名著辞典》李恒基王汉川等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8.《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钟大丰梅峰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 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 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 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 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 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 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

外国电影史期末考试

1、道格玛95 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丁·莱文等人发起的一场电影运动。因为是在1995年发生,所以叫做道格玛95。 这场运动强调电影摄制过程中的纯粹性,后期剪辑的修改和其他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拍摄过程中的质朴感,主要关注于故事的真实性与演员表演本身。 2、新现实主义电影 地点:意大利 时间:1945年到1951年,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理论:反映了进步工作者致力于民族改造。 标志: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特点:以最大的热情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不平等性。 代表作品:德西卡《擦鞋童》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 创作原则: 1、用日常生活的事代替虚构的事。 2、不给观众提供出炉的答案 3.、反对编导分家 4、不要职业演员。 5、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6、采用生活化语言 评价:不仅是一场新现实主义运动,还是统一的电影艺术运动。 3、电影手册派 1958年到1962年,在法国出现了拍片新浪潮,涌出了一批激进导演,突破以往电影传统语法,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由于他们大都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员,由到电影俱乐部中看影片、在杂志上写评论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坛的,因此将他们叫做“电影手册派”。代表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里维特、卡斯特 4、左岸派 50至60年代,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 代表人物:雷乃,科尔皮,瓦尔达; 理论: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 2、萨特的“存在主义” 3、伯格森的“直觉主义” 4、布莱希特的影响。 风格:侧重人物内心现实,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结合,关注“双层现实”:“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 5、新德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联邦德国,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 背景:二战结束,50年代电影转好,50年代前危机。在新浪潮运动,1962年在奥伯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明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 一、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一)主要成就: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二)代表作品:(均为1895年放映) 1.《工厂大门》、《烧草的妇女们》、《婴儿午餐》 2.《火车到站》(采用深焦点镜头,产生了长镜头内部调度的效果,时空变化连 续完整。) 3.《水浇园丁》(最受欢迎。具有一个基本情节、一个喜剧噱头和一个喜剧故事 的基本模式,是最早的故事片雏形,也是一切喜剧片的原型和胚胎。) 4.《出港的船》(黄金分割率的构图原则) (三)艺术特征: 1.以“从实地捕获的自然现象”为拍片方针,多捕捉记录生活的实景。可以说是 世界电影史上写实主义和纪实美学的最早尝试者。 2.大部分影片没有情节,只是客观地记录生活的片段,但个别也初步具有叙事艺 术的一些特点。 (四)局限性:卢米埃尔兄弟毕竟是科学发明家,而不是艺术家和娱乐制作家,他们更关心的是电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客观实录。 二、乔治·梅里爱 (一)主要成就: 1.1897年改造建立了蒙特路伊摄影棚,涉及了一整套复杂的机械装置以便拍摄那些需要复杂场面调度的影片。从此诞生了电影制片厂的观念诞生了。 2.发明魔幻片,把电影引向大众喜爱的娱乐演出,成为今天影响最大的“故事影片”的先驱与奠基人。 3.大量探索电影的表现技巧,特别是特技镜头、多次曝光、快动作、慢动作、叠印等被他发现并运用。 4.最早拍摄纪录片《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并拍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电影《德莱福斯案件》。 5.电影发行业的创始人。梅里爱创立的“明星电影公司”的所在地——歌剧院街被当时的英国人称作“世界电影中心”。 (二)作品: 1.《贵妇人的失踪》(1896,梅里爱第一部魔幻片,革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 2.《橡皮头人》(纵深移动摄影和多次曝光手法) 3.《管弦乐队队员》(多次曝光,同一画面上高达七次) 4.《月球旅行记》(1902,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片,“艺术创作全盛时期”的代表 作) 5.《太空旅行记》(1905,又译<奇幻航程>) 6.《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世界上第一部经过重新安排的新闻纪录片)

外国电影史补充知识点

1、新酷儿新酷儿电影是给1990年代早期在电影节巡演时获得评论界称赞的一次酷儿电影浪潮的一个命名。新酷儿电影,或者我要提到的NQC,是电影理论家比·鲁比·里奇(B.Ruby Rich)造出并广泛记载,它表现了令人兴奋的前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形象以及电影制作者已经峰回路转。不再背负着正面形象寻求认可的麻袋布或者边缘制作的相对晦涩,电影可以激进也可以通俗,可以流行并且经济上可行。这次浪潮,或者说运动,由1991年和199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詹妮·李文斯顿(Jennie Livingston)的《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1990年)、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毒药》(Posion,1991年)、汤姆·凯林(Tom Kalin)的《夺魄》(Swoon,1992年)——以及其它电影节令人惊讶的成功构成。更大的收获通常包括马龙·瑞格(Marlon Riggs)的《饶舌》(Tongues Untied,1990年)、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我私人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1991年)、伊萨克·朱利恩(Isaac Julien)的《年轻灵魂的反叛》(Young Soul Rebels,1991年)、劳里·林德(Laurie Lynd)的《敬候赐复》(,1991年)、德雷克·贾曼(Derek Jarman)的《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992年)、普拉娣巴·帕码(PratibhaParmar)的《极乐》(Khush,1991年)、克里斯托弗·芒奇的(Christopher Munch)的《小时与时间》(The Hours and Times,1991年)和格雷格·阿雷基(Gregg Araki)《走投无路》(The Living End,1992年),以及像塞德·本宁(Sadie Benning)、塞西莉亚·道格迪(Cecilia Dougherty)、苏·弗雷德里希(Su Friedrich)、约翰·格列森(John Greyson)和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这样一些电影制作人的作品。像里奇指出的那样,这些电影几乎没有共同的美学或叙事策略,它们似乎分享的是一种态度。她发现它们是“不敬的”和“有力的”,根据J.霍勃曼(J.Hoberman)的观点,它们的主角是“自负地过分自信”。1 实际上,我感觉将这一类型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最好描绘成反抗。这种反抗可以在几个层面上加以考虑,都是用来阐明新酷儿电影的特征。第一,尽管西方大众文化有对接受主体的永恒的规定,这些电影表达了边缘的声音,不仅仅是集中在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群体,而且还集中于包含在其中的亚群体。举例来说,《饶舌》和《年轻灵魂的反叛》都探究了黑人男同性恋的男性体验(后者还出现了少有的跨种族结合)。《我私人的爱达荷》有主角的男性卖淫。纪录片《巴黎在燃烧》注意了纽约异装舞会的男同性恋以及换性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年轻人。第二,这些电影没有为其角色的缺点甚至罪过辩解:他们避开了正面的形象化的描述。《夺魄》、《毒药》和《走投无路》美化了犯罪和(同性)色情暴力。在《夺魄》和《走投无路》中心的这些男同性恋在他们的杀人关系中展现。凯林在《夺魂》中高度程式化的摄影和黑白色的使用把这部电影不体面的事件变成了一种精致的带有某一时代特征的作品。在一场重要的戏中,一个高角度的法庭的戏剧性场面和来自原审的连续镜头交叉剪接,这部电影就基于这个原审。当一个“精神病学家” 从法院证人席上描述这两人的病状时,他们在上面松散着头发拥抱欢闹的那张床在前面填满了空间。另一方面,阿拉基让他的主要角色冒充西岸酷派的衣冠楚楚,虽然在路上,“热情”而且全神贯注。与此同时,海恩斯大量借鉴了尚·惹内(Jean Genet)的《情歌恋曲》(Un chant d'amour,1950年),特别是其艺术和性爱控制,在一个男子监狱黑暗的地下室和不能擦过的岩丛中传递一个囚犯对另一个囚犯的性着迷。第三,这些电影挑战过去的圣洁,特别是讨厌、害怕同性恋的过去。《爱德华二世》、《小时与时间》以及《夺魄》都重访了历史的婚姻关系,并坚定地设置了忽略了的同性恋内容。《爱德华二世》讲述了国王爱德华同加维斯顿(Gaveston)的同性恋关系。《小时与时间》详述了约翰·列侬(John Lennon)与布莱恩·艾普斯坦(Brain Epstein)之间的性活力。《夺魄》重述了利奥波德(Leopold)同勒布(Loeb)的凶杀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希区柯克《夺魂索》(1948年)的再现,但是完全呈现了凶手的同性恋。第四,这些电影屡屡在形式、内容和类型方面挑战电影常规。塞德·本宁的短片用一台费雪Pixel Vision拍摄,使用各种各样的文本创新以提供粗糙的、实验性的但是仍然自信的作品。约

美国电影发展史

美国电影发展史 Of all the products of popular culture, none is more sharply etched in our collective imagination than the movies. Most Americans instantly recognize images produced by the movies: Charlie Chaplin, the starvin g prospector in The Gold Rush, eating his shoe, treating the laces like spaghetti. Paul Muni, the jobless World War I veteran in 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 who is asked how he lives and replies, "I steal." Gloria Swanson, the fading movie goddess in Sunset Boulevard, belittling suggestions that she is no longer a big star: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Movies are key cultural artifacts that offer a window into American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A mix ture of art, business, and popular entertainment, the movies provide a host of insights into Americans' shi fting ideals, fantasies, and preoccupations. Like any cultural artifact, the movies can be approached in a variety of ways. Cultural historians have treated movies as sociological documents that record the look an d mood of particular historical settings; as ideological constructs that advance particular political or moral values or myths; as psychological texts that speak to individual and social anxieties and tensions; as cul tural documents that present particular images of gender, ethnicity, class romance, and violence; and as vi sual texts that offer complex levels of meaning and seeing. Beside Macy's Department Store in Herald Square New York City there is a plaque commemorating t he first public showing of a motion picture on a scre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was here, on April 23, 1896, at Koster and Bial's Music Hall in New York City, that Thomas Alva Edison presented a show in cluded scenes of the surf breaking on a beach, a comic boxing exhibition, and two young women dancin g. A review in The New York Times described the exhibition as "all wonderfully real and singularly exh ilarating." The first successful efforts to project lifelike images on a screen took place in the mid-seventeenth ce ntury. By 1659, a Dutch scientist named Christiaen Huygens had invented the magic lantern, the forerunn er of the modern slide projector, which he used to project medical drawings before an audience. The first true moving images appeared in the 1820s, when the concept of the p ersistence of vision wa s used to create children's toys and other simple entertainments. The thaumatrope, which appeared in 182 6, was a simple disk with separate images printed on each side (for example, a bird on one side and a cage on another). When rapidly spun, the images appeared to blend together (so that the bird seemed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