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即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的“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五不变:

宏观:①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二:实验

1.红磷(P)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铺细沙的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放热炸裂锥形瓶底

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

小气球的作用:调节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瓶塞飞出

为什么要迅速塞上瓶塞:点燃红磷,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Fe)与硫酸铜(CuSO4)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打磨铁钉的目的:出去铁钉表面的杂质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Cu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3.盐酸(HCl)和碳酸钠(Na2CO3)反应:

化学方程式: 2HCl + Na2CO3 ====2 NaCl +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天平偏右的原因:装置不密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

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4.镁(Mg )燃烧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前镁条质量<反应后产物的质量

原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 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5.

现象:铜丝表面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三: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质的方面: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表明了各粒子的个数比,各物质的质量比

3.读法: ①宏观:

质的关系: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量的关系: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②微观:一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连接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③等:把“——”改成“====”

④标:标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等,

标出生成物状态,如 气体“↑”沉淀“↓”

⑤查:

检查化学式的书写、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符号等

注意:催化剂和其他条件并存时,催化剂在上,另一条件在下。

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的气体才能标气体符号,否则不能标;

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的固体才能标沉淀符号,否则不能标。

顺口溜: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准化学式,计量数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记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5.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偶配法、设“1”法(万能法)、观察法等。

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反应中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②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③列:列出比例式

④求:求解

⑤答:简明作答

注意:设未知数时要说明其物理意义,不带单位

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要带单位且单位统一

代入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如果不纯,需按纯度计算出纯净物的质量

如果时体积,需换算成质量。

3.特殊词语的理解:

①恰好反应和完全反应:反应完成后,反应物无剩余

②充分反应:反应不受时间等因素限制,反应物可能无剩余,也可能过量

③反应一段时间: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一种或多种反应物有剩余

④适量:两种或多种反应物按一定的质量比恰好完全反应

⑤足量: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无剩余,另一种反应可能完全反应可能有剩余

⑥过量:反应完成后,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剩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2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2)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 (3) CO 2 + Ca(OH)2 ===CaCO 3↓+ H 2 (4)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 S + O 2 SO 2 ⑵ 4 P + 5 O 2 2 P 2O 5 ⑶ C + O 2 CO 2 ⑷ 3 Fe + 2 O 2 Fe 3O 4 ⑸ 2 H 2O 2 O 2↑ + 2 H 2O ⑹ 2 KClO 3 2KCl + 3O 2↑ ⑺ 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⑻ 2 H 2O 2 H 2 ↑+ O 2 ↑ ⑼ 2 H 2 + O 2 2H 2O ⑽ C 2H 5OH + 3 O 2 2 CO 2 + 3 H 2O ⑾ 2 HgO 2 Hg + O 2↑ ⑿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MnO 2 △ MnO 2 △ △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⑴ 2 H 2O 2 H 2 ↑+ O 2 ↑ ⑵ 2 HgO 2 Hg + O 2↑ ⑶ 2 H 2 + O 2 2 H 2O ⑷ H 2 + Cl 2 2 HCl ⑸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⑴2 H 2O 2 H 2 ↑+ O 2 ↑ ⑵S + O 2 SO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⑴ 2 Mg + O 2 2 MgO ⑵ Fe + CuSO 4 FeSO 4 + Cu ⑶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⑷ 2 NaOH + CuSO 4 Na 2SO 4 + Cu(OH)2↓ ⑸ CaCO 3 CaO + CO 2↑ ⑹ H 2 + CuO Cu + H 2O ⑺ Fe 2O 3 + 3 H 2 2 Fe + 3 H 2 O ⑻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⑼C 2H 4 + 3 O 2 2 H 2O + 2 CO 2 △ △ 高温 高温 高温 △

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初三化学重要的、要识记的知识点 回答 全部答案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 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三章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二课时) 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充分发 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育。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 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2、讲授新课: [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 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 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 (1.把两个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细铁丝制作成小树并在树枝上放上小棉花团(3个小树) 3.在小棉花上均匀地滴上酚酞试液,把小树用细线拴好,并让小树花悬在 瓶子的中间、底部。另一个放在两个锥形瓶之间 4.事先在青霉素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将青霉素瓶用细线拴好并放在瓶底, 或者用注射器向青霉素瓶中注射浓氨水,盖上胶塞,观察现象。白色的小 花从下往上逐渐变红。)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习题

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 二氧化碳的验满 B . 倾倒液体 C . 检验气密性 D . 测定溶液pH 值 . 点燃酒精灯 B .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 .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5.(2013?岱岳区模拟)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6.(2010?麻城市模拟)某学生欲称取4.3g 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 砝码,把游码移到0.3g 处,然后在右托盘上7.(2012?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

. B . C . D . 11.(2012?赤峰)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 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17.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能说明 . 氧气的可燃性 B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金刚石硬度大 D . 氧气的氧化性 24.(2008?桂林)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 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 ③人类战胜疾病所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2013?自贡)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e_________;f_________. (2)上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3)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可组合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不添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检查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装置;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要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的i装置. 27.(2012?牡丹江)请将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用字母表示): A.腐蚀标签B.试管炸裂C.沾污试剂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 (2)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吸取其它试剂_________; (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_. 28.(2011?枣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时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 学实验室. (1)f的名称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_________(填序号). A.用干布擦净 B.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C.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的碳酸氢钠溶液 (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29.(2011?梧州)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_盖灭.(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_________保持水平. 30.(2011?台州)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99236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 3 O 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2Al 2 O 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2H 2 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SO 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CO 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 2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 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H 2 O==H 2 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5H 2 O==CuSO 4 ·5H 2 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 O+O 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26、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其他 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2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 CO 2 +2H 2 O 2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 2O 3 2Fe+3CO 2 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3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35、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 理):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 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

3、物理性质: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一、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1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8、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9、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 O2↑ 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和△2KCl + 3O2↑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6、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温4Fe + 3CO2↑(四)、复分解反应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 (OH)2 === CuCl2 + 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3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3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38、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3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4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 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 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点燃 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人教版初三化学章节复习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1.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B.测量C.推理D.理论 3.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热性B.良好的导电性C.隔水D.熔点高 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A.无机材料透气 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6.“绿色化学”是指() A.无害化工产品 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9.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 A.农药B.印染C.汽车D.瓷 11.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实际上描述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C.降水量D.土壤 1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白色烟雾 二、填空题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钟后取出。待试管冷却后,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滴入清水的试管里的浆糊变成蓝色,滴入唾液的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中含有_____,它对淀粉有_____。 3.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下图)。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

人教版课本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5、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0、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3Cu+ Al2(SO4)3 21、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2 Ag +Cu(NO3)2 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6、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29、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3、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 2O 3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35、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Ca(OH)2==CaSO4+2H2O 37、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8、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39、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 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 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水原子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5、一个离子转变为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 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6、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 A、146 B、92 C、136 D、23

88、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克 B、24 C、2a D、 2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⑵所有氢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⑶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⑶ B、只有⑴⑶ C、只有⑵⑶ D、有⑴⑵⑶ 10、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 【知识网络】 【知识归纳】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3、运 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实 验现象的一 般步骤:① 说明化学反 应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 ②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 应该是参加 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 总和等于各 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