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供水问题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城市供水问题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城市供水问题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城市供水问题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城市供水问题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一、***市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基本概况

1、地表水资源量。***市地表水资源量主要由产自境内的河道径流和区间降水径流组成。***市常年有水的河流共有5条,均产自境内,无区间降水径流量,年总径流量3.88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97亿立方米。

2、地下水资源量。***盆地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封闭盆地,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地下水系统,由四周向***最低点排泄。西部、北部***山区是河流流域地表水及盆地地下水的产流区,**山、*山隆起带,将***分割成南北两个盆地,南北盆地内沉积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地下水储存和运行场所。整个***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247亿立方米。

3、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当地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水的总补给量构成***市水资源总量。由于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因此***市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3.88亿立方米与不重复地下水补给量0.441亿立方米之和,即***市水资源为4.321亿立方米,人均1465立方米,远低于全国水平。

(二)***市水系水量状况

***市水系均发源于西、北部中高山区,补给源为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市境内五河均属封闭性山间盆地内流区,发源于***中段***山南坡,按水系的自然归宿属***水系。

根据***市河流特点,以出山口为界的河流条数进行统计计算,***市共有大小河流5条,根据现有水文测站实测和资料分析、统计计算,五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124×10∧8m3。各河流基本情况如下:

(三)***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1、水利枢纽

***市有渠首6座,1座为弯道式,5座为底栏栅式。5座渠首正常运行,1座暂停使用。***渠首为弯道式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5m3/s,供***使用。***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5 m3/s;***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0m3/s;***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 m3/s;***渠首设计引水流量2 m3/s;恰勒坎渠首因年久失修,现暂停使用。***市特有的底栏栅式渠首是我地区西北部山区主要河流的重要水利工程枢纽,它解决了***市由于山区季节性河流纵向坡度大,河水夹杂大量砂石难以引水的难题,由于部分工程老化失修,目前多已处于非正常运行

状态。

2、渠系工程

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干、支、斗、农四级渠道总长4476.989公里,其中防渗渠道总长3597.47km公里, 防渗率达81%,各级渠道具体情况见表。灌区内主要配套建筑物有闸门、渡槽、桥(涵)等,共有2708座。

3、水库

***市现有中小型水库9座,水库设计总库容2692.1万m3,现有水库状况统计见下表。

***市水库统计表

(四)存在的问题

1、水土资源开发不尽协调,农业灌溉规模偏大。

***市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生态最脆弱的县市。我市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水资源利用仍停留在传统的农业阶段,几乎全部被农业占用,经济发展缓慢,随着我市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越来越多,但已没有可利用水量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约占整个地区用水量的95.5%,但给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13%,较少用水量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给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

2、地下水超采已破坏水平衡。

为满足社会经济用水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在引用地表水至极大可能程度情况下,超采利用地下水,目前地下水超采率达到166%。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较大范围地下水漏斗,绿洲内部和边缘地带生态系统退化,大量坎儿井出水量锐减,尤其是***以南地区**井出水量枯竭,已全部报废。局部地区地下水埋深60米以上,机电井已达150米左右,接近含水层底部,地下水面临枯竭。目前,***市供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若持续下去,将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缺乏山区控制性水库、供水保证率较低。

***市虽然已建有9座水库,大多数水库均属于小型水库,库容在1000万m3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00万m3,对流域水资源利用起到的调节作用甚微。由于***市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各河道主要来水集中在6~10月份,占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其他月份来水较少,这不仅影响***市农业灌溉发展,而且影响煤炭资源开采业等工业在全年不均衡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市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状况,就必须修建控制性水库枢纽工程,只有通过水库的调蓄作用,将***市各河道来水充分利用,才能使我市工业、农业不受季节影响生产。

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市农业生产灌溉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畦灌等形式,灌溉定额偏高。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市渠道总体防渗率较高,达到82.1%,但大部分干渠和支渠均为六十年代修建,目前已运行三、四十年,因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渗漏损失严重,并且输水方式落后,渠道输水损失较大,而且田间工程设施缺乏配套,灌溉水平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市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复利用率低,节水水平还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

在生活用水中,节水意识普遍薄弱,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生活中用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5、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多年来,由于体制上、认识上的原因,***市与全区其它地区一样,在水资源管理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水体存在方式或利用途径将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乡村,水量与水质,供水与排水分割开来,实行多部门分权管理、“多龙管水”的问题: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节水和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理污水和地下水,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处理回用。这种体制上的弊病造成了在水资源管理上诸多问题,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臵、节约保护。

二、解决***市市区供水问题的措施探讨

1)抓紧开展水量分配,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管理,控制

用水量。要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我市水量分配方案,统筹考虑自产水量和入境水量,合理配臵地表水和地下水,制定我市和行业的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并层层分解到各用水户,明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之间配臵目标,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明晰各用户之间的初始水权分配。开展全面的取水许可登记,完善计量设施,强化用水监督管理。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压缩农田灌溉面积。

***市应逐渐实现农业型经济转变,在大力节水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商贸、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调粮、退棉、增经、扩草”,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适当压缩农田灌溉面积,使其维持在30万亩(现基本农田面积)以内,减少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把挤占的生态用水退出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并且地下水位开始上升。压缩农田灌溉面积要先从种植大户和非农单位开始,保证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失。要注意把关井压地、发展设施农业和确保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做得减地不减收入,在节水的同时农民增产增收。

3)以节水为核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农业方面,设施农业是工厂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也是加快工业化、实现城镇化,由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

社会的必要之路。***市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和葡萄、西甜瓜等大植株滴灌。当前要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推进高新节水技术的发展,改善水利基础设施。随着高新节水模式的实施,当地政府要积极做好市场引导、技术指导、水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和各类产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方面,除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高重复利用率外,要合理确定工业发展重点,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产业。由于***市水资源十分短缺,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在加快发展石油、煤炭开采主导产业的同时,要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产业,特别是石化、煤化、电力产业。

城镇生活及第三产业方面,要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进行管网改造。同时要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市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其关键环节是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市要全面发展以水权为中心的用水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形成宣传教育先行、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对径流的调节能力

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加流域内水资源

水库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库等的建设工程,可增加调蓄供水量980万m3。加快推进***水库、***水库的前期工作。

5)实施水权转让,保障工业发展用水。

***市煤炭、石油、天然气、钾硝石、钠硝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煤炭、石油在国家能源供给安全中举足轻重,要积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按照国务院第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规定,对新增工业用水实施全面水权转让。要借鉴黄河宁蒙等地区水权转让的经验,积极探索该地区压缩农田灌溉面积,发展高新节水技术,节约出来的水量转供工业用水的补偿机制,开展工业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权转让可行性论证工作,使其投入出让水权方面相应节水改造和增加的运行费用,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工业用水通过水权转让取得取水权。

6)优化水资源开发方式,加强重要水源统筹管理与调度。

根据当地自然及水资源条件,高效输送和利用地表水,减少水资源循环环节,是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效手段,但在加强河沟重要水库调蓄利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水库调度管理,兼顾上下游地区用水,进一步压减绿洲区地下水开采量,必要时可采用多水源联供,减轻对已有用水户的影响程度。

7)加强污水的回用

积极推广再生水的利用,要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抓好水资源配臵,要不断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抓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约保护等专业规划的编制。要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区域用水协议,对流域内用水全面实行总量控制。进一步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要切实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增强水资源管理在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制度,进一步加大征收力度。这样,既可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在水资源配臵中的经济调节作用,又可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撑。水利管理部门应依法关闭自备水源,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长效的水源地保护机制,防止水质污染;建立科学的取水制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对自备水源要按规定加强征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力度,以做到

水资源合理保护、合理开采、合理利用。

(二)继续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强行政区域内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臵、调度、节约、保护,统筹水源地建设、防洪、取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工作,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

(三)努力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定期开展水资源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及时准确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摸清水资源变化规律,分析用水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抓紧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监控体系,加强对社会取用水户取水的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

(四)加大对供水事业投入,保证供水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市的供水矛盾日渐突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影响***市未来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水源地建设和城市管网建设。水源地建设投资规模大,仅凭管水单位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水源地应由政府投资建设,所需资金也应

由政府统筹安排。

(五)适当提高水价。近年来职工工资的政策性调整,各种原材料大幅上涨,致使供水成本大幅增加。加之这几年搞水利工程建设,水管单位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背负着巨额欠款,致使水管单位的工作步履维艰。折旧不能到位,设施不能更新,渠系建设改造难以进行,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从目前初步测算结果看,***市供水成本已达到每立方米2.22元,水管单位仍处于不断严重亏损中。因此,必须加快水价格改革进度,使水管单位达到保本经营、维持运转。同时,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和水资源补偿费,促进全民树立节水意识,让人们认识到水也是一种商品,以形成有偿用水的概念,为促进供水单位的发展提供价格支持。

***市水利局

2012年2月2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