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申报模板: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

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名称: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幼儿园教育研究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现状、意义、价值

现状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的教育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飞跃。如今,信息化的教育手段也进入了幼儿园,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信息化的幼儿园综合管理平台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化、为教育资源的多层次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提升,还是一个新的尝试和研究。因此,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及对幼儿园课程评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价值:

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下,运用数字技术可以为幼儿园教育评价提供管理支撑平台,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数字平台可以使幼儿园的“师徒制培训”更开放,更好地实现由“一对一”到“多对一”的超越,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形成新时期“虚实结合”的合作性“师徒制”。

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促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信息

素养。

另外,我园正在进行幼儿园综合管理平台的运用,可以将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提供完整而丰富的幼儿教育体系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可以成为我们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育手段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良好载体。

研究目标:

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保育信息数字化。

2、建立本园幼教信息库、幼教资源网、以软件制作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应用信息技术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幼儿园保育和各领域教学的整合,创设新型的教育活动模式和教育方法。

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运用,探索如何将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能力。

1、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幼儿园进行领域统计、课程评价、课件管理……..)

2、探索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供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

3、培训信息化教师(例:如何获取、利用资源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幼儿教育评估报告”、“幼儿教育课件制作”)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地运用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幼儿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师幼互动、家长与幼儿园交流方式的变革,创新幼儿园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创新点:

拓展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改变以往信息技术只在幼儿园个别领域的教学中发挥点滴作用的状况。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平台与幼儿保育、教育的有效整合,构建幼儿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下的幼儿园教育新模式,提升教育能力。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统计研究法、评估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4、设计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框架,确定具体项目负责人。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

1、利用平台建立信息技术综合管理网络资源库。

2、利用平台进行保育、教育创新的尝试并总结经验,针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3、进一步完善管理平台实施体系,在保育、教学创新的应用中进行优化并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1月)

1、总结性测试、汇总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

3、汇编论文、教学课例、保育案例等。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本课题负责人张欣园长,51岁,高级讲师,一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幼教第一线,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了先进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1997年参加了《中师语文学习手册》一书的编写工作并任副主编;1998年撰写的论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举要》发表在《宁夏教育》1998年增刊;2000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发表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市场经济发展理论心探》一书中;2002年参加了《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一书的编写,现已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3年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转换教师的角色》发表在银川大学学刊2003年第一期;2006年参加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程》一书的编写工作,并任副主编、目前该书已作为全国幼儿师范学校的大专教材使用;2007年成立课题组带领

骨干教师主持编写了《宁夏幼儿师范学校课程标准》;2008年承担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主编工作;2010年承担了《孟子》《论语》系列教材的编写,任副主编;2011年科研报告《幼儿在情景体验中学习行为规范的研究》荣获宁夏第十一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负责的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获宁夏教育厅重点;2011年负责的课题《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渗透于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设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获得一致肯定,并沿用至今。2012年主持编写了近30万字的银川一幼园史——《摇篮流芳》,填补了宁夏学前教育的空白。撰写的文章《励孩子需有方》发表在宁夏教育2013年第5期;2013担任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幼儿园管理实务》主编工作。2013年负责的《幼儿心理健康环境因素分析与养成教育研究》获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带领一幼团队以“学术立师,文化立园”的先进理念,先后取得了5个立项课题,其中不乏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提炼了“教师的家园,孩子的乐园,家园共育的花园”的办园理念;并多次参加区内外的讲座及培训,其中连续3年承担银川市师资培训处“校长培训班”的讲座,有较高的研究和组织能力,有充足的研究时间保证。刘秦中为我园副园长,36岁,中教一级,先后在宁夏幼儿师范学校、银川市实验中学,银川一幼工作,有中专、高中和幼儿园的不同教育教学经历,主持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的立项课题: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渗透于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同时也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幼儿园传统德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的研究。李娥,51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从事幼教工作32年,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闫述宁,32岁,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具有丰富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经验。曾晓玉,一直承担幼儿园蒙氏班上午班工作,工作认真、细致、善于钻研,能将蒙氏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她的论文《理解孩子》获市评比三等奖、参加宁夏电教中心多媒体论文评选获二等奖、市教科所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她制作的课件在宁夏电教中心课件比赛获一等奖;论文《零食,请选健康的》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园级骨干教师”。以上成员均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有时间参加本课题各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研究任务,达成预期目标。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为完成研究任务,全园上下提供积极的保障条件。思想理论保障:全体课题组成员甚至包括全园教师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领导保障:由园长任课题负责人,副园长人课题组长,全面保障课题活动的实施。研究资料保障:充分利用网络,全体教师资源,由专人负责,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档等工作。经费保障:保障课题活动的一切经费。研究时间保障: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好优先服务,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

预期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