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资料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资料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资料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资料

!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典型例题

【例1】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请填空:

改变条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K w c(H+)总c(OH-)总:

水电离出的c(H+)升温到100℃

通氯化氢(10-2 mol/L

加氢氧化钠固体; 10-4 mol/L

加氯化钠固体10-7 mol/L`

【例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双选

A.1.0×10-7 mol·L-1 mol·L-1

mol·L-1 mol·L-1

【例3】室温下,把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 mol/L

【分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酸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酸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

稀释后c(H+)=(1×10-3L×L)/2L = 1×10-4mol/L

c(OH-) = 1×10-14/1×10-4 = 1×10-10 mol/L

【答案】D

【例4】将pH 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 42-):c (H +

)约为( ) A 、1:1 B 、1:2 C 、1:10 D 、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 (H +)=2×10-8mol ·L -1,c (SO 42-)=10-8 mol ·L -1

,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 。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 ·L -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 ·L -1

。 【答案】C

【例5】弱酸H Y溶液的pH=,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的pH 范围是( )

·

A.3.0~

3.5

【分析】虚拟HY 为强酸,则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c (H +)=

2

1×10-3 mol ·L -1

pH=3+lg2=,事实上HY 为弱酸,随着水的加入,还会有部分H +

电离出来,故

c (H +)>

2

1×10-3 mol ·L -1

即pH <。 【答案】A

【例6】将体积均为10 mL 、pH 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加入水稀释至a mL 和b mL ,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 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

=b=100 mL =b=1000 mL

<b

>b

/

【分析】盐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加水稀释过程中盐酸电离出的H +

离子的物质的量不

会增加。溶液中c (H +)与溶液体积成反比,故加水稀释时,c (H +

)会随着水的加入而变小。醋酸是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未电离的醋酸分子发生电离,从而使溶液中H +

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而c (H +)与溶液体积同样成反比,这就使得此溶液中c (H +)受到n (H +

)的增加和溶液体积V 增加的双重影响。很明显,若将盐酸和醋酸同等程度的稀释到体积都为a ,则盐酸的c (H +

)比醋酸的c (H +

)小。若要稀释到两溶液的c (H +

)相等,则醋酸应该继续稀释,则有b >a 。

【答案】C

【例7】L 的盐酸和L 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H +

)为( )(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A. 0.5×(10-8

+10-10

)mol/L B. (10-8

+10-10

)mol/L C.(1×10-14

-5×10-5

)mol/L D. 1×10-11

mol/L

【分析】把101mL的Ba(OH)2分差成99mL和2mL,其中99mLBa(OH)2溶液和99mL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这样就相当于将L的Ba(OH)2加水稀释至200mL,先求溶液中的[OH-],然后再化成[H+],故应选D。

[答案]D

【例8】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最接近于()。|

A. 8.3

B. 8.

C. 9

D.

[解析]同种溶质的酸或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约为大的pH减去(两溶液的pH值必须相差2以上)。

[答案]D

【例9】室温下x L pH=a的盐酸溶液和y L pH=b的电离度为α的氨水恰好完全中和,则x/y 的值为()

B. 10-14-a-b /α

C. 10a+b-14/α

D.10a-b/α

【分析】c(HCl)=c(H+)=10-a mol·L-1,盐酸的物质的量=10-a×x mol·L-1,c(NH3·H2O)·α=c(OH-)=10b-14 mol·L-1,NH3·H2O物质的量为10b-14÷α×y mol·L-1。根据题意:

10-a·x=10b-14÷α×y,得x/y=10a+b-14/α。

【答案】C

-

【例10】若在室温下pH=a的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A.10a+b-12 %

B. 10a+b-14 %

C. 1012-a-b%

D. 1014-a-b%

【分析】设氨水和盐酸各取1L。氨水电离出的c(OH-)=10-14÷10-a mol·L-1=10a-14mol·L-1

即氨水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为10a-14mol,而NH3·H2O的物质的量=盐酸的物质的量=10-b mol·L-1×1L=10-b mol;所以氨水的电离度为10a+b-12 %。

【答案】A

【例11】用LH2SO4滴定L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则①和②c(H+)之比为()

A. 10

B. 50

C. 5×103

D. 104

【分析】多加1滴H2SO4,则酸过量,相当于将这1滴硫酸由稀释至100mL。少加1滴H2SO4,

相当NaOH 溶液过量2滴,即将这部分NaOH 溶液稀释至100mL 。现计算如下:

!

①多加1滴硫酸时,c (H +

)=

100

2

01.005.0??=10-5(mol/L),

②少加1滴硫酸时,c (OH -)100201.005.0??=10-5

(mol/L),

c (H +)=514

1010)(---=

OH c K W =10-9(mol/L),故二者比值为104。 【答案】D

【例12】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 ·L -1

的盐酸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一半;向②中加入少量的CH 3COONa 固体(加入后仍显酸性);③不作任何改变,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酸碱中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及抽象思维能力。

对①加热蒸发,由于HCl 的挥发性比水大,故蒸发后溶质可以认为没有,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最少。在②中加入CH 3COONa 固体,发生反应:HCl+CH 3COONa==CH 3COOH+NaCl ,当以酚酞作指示剂时,HCl 、CH 3COOH 被NaOH 中和:HCl+NaOH==NaCl+H 2O ,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 ,此过程中被中和的H +

物质的量与③相同。

#

若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 )为~,此时,部分CH 3COOH 不能被NaOH 完全中和,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 溶液体积为③>②>①。 【答案】C

【例13】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 ) 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 ) 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 ⑷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 ) ⑸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 )

%

⑹指示剂用量过多。 (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及误差分析能力。(1)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会导致标准液读数偏大,造成滴定结果偏高。(1)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使标准液浓度降低,造成滴定结果偏高。(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标准液用去更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4)气泡不排除,结束后往往气泡会消失,所用标准液读数增大,造成测定结果偏高。(5)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导致标准液读数偏大,造成滴定结果偏高。(6)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弱电解质,指示剂用量过多会导致标准液耗去偏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二)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 含H+的溶液

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OH-]<[H+]的溶液

2.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该溶液的pH将会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3.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同,则X、Y、Z的关系是

=Y=Z >Y=Z <Y=Z =Y<Z

4.pH=2的溶液,其H+浓度为L,下列四种情况的溶液:①25℃的溶液、②100℃的溶液、③强酸溶液、④弱酸溶液,与上述符合的有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

5.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H+]与乙溶液中[H+]的关系︰1 ︰1 C.1︰100 D.无法确定

6.有两瓶pH值都等于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另一瓶是弱酸,可用来鉴别它们的一组试剂是

A.石蕊试液和水试纸和水

C.酚酞试液和水

D.酚酞试液和苛性钠溶液

7.一元碱A与L的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A为强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L

②若A为弱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L

]

③反应前,A溶液中c(OH)-一定是L

④反应后,混合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大于阳离子的浓度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3和pH=4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

B 溶液中[H +

]越大,pH 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C 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 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9.在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

浓度为×10-13

mol ·L -1

,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可能.....

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NO 3-、Cl -、Na

+ +

、HCO 3-、Cl -、K +

+

、Fe 2+

、SO 42-

、NO 3-

、SO 42-、K +

、Na +

1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 )

OH ()

H (-+c c ,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AG <0

C.常温下 mol ·L -1

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 mol ·L -1

盐酸溶液的AG=12

&

11.在25℃时,分别用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分别为V 1和V 2,则V 1和V 2的关系是( )

=10V 2

>10V 2

<10V 2

>10V 1

12.在25 ℃时向V mL pH=a 的盐酸中,滴加pH=b 的NaOH(aq)10V mL 时,溶液中Cl -

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 +

的物质的量,则a +b 的值是

B.14

D.不能确定

13.在一定温度下,相同pH 的硫酸和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 (H +

) 分别是×10-a

mol·L -1

和×10-b

mol·L -1

,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为( ) A.1.0×10

-14

2a 、

有%醋酸溶液,其电离度为10%,假设溶液的密度为1g/mL ,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H +]=10-3mol/L

B.[OH -]=10-9

mol/L =4 D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 +]=10

-10

mol/L

<

15.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 值是( )

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

A.将水加热到99℃,使水的pH=

B.在水中滴入稀硫酸

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

D.在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

二、填空题

17.水的电离可表示为2H 2O H3O++ OH-。已知,乙醇CH3CH2OH也能发生类似电离,写出该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知乙醇的离子积常数为K S=1×,在乙醇中的K s相当于水中的________,与pH相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有两瓶pH都等于2的无色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为了对它们作出鉴别,某学生只用蒸馏水和pH试纸,便得出结论,试简述其方法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 3COOH CH3COO-+ H+的电离平衡。(要求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能说明的问题)

19.在25℃时,有pH=a的盐酸与pH=b的NaOH溶液,取V a 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恰好反应,需V b LNaOH溶液,问:

~

(1)若a+b=14时,则V a/V b= (填数值);

(2)若a+b=13时,则V a/V b= (填数值);

(3)若a+b>14时,则V a/V b= (填表达式),且V a V b(填>、<或=).

20.有甲、乙两份等体积的浓度均为·L-1的氨水,pH为11。

(1)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的pH将为_______ (填序号)。

A.9~11之间 B.11

C.12~13之间 D.13

(2)乙用·L-1的氯化铵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的乙溶液与稀释后的甲溶液比较,pH______(填“甲大”、“乙大”或“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⑴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⑵标准液在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标准液);()

⑷碱式滴定管(待测液),或移液管里有水珠未经润洗,直接注入待测液;()

⑸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尖嘴与瓶壁不接触);()

⑹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认为到了滴定终点。()

'

⑺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

⑻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内壁。()

三、计算题

22.在t℃时,稀硫酸和盐酸混合液中,c(H+)=10-a mol·L-1,c(OH-)=10

-b mol·L-1,已知a+b=12.向20mL该混合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pH=11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量如图所示,当加入60mL Ba(OH)2

溶液时,C点溶液的pH=6(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计算:

(1)最初混合酸溶液中c(H2SO4)= ,c(HCl)= ;(2)A点pH= ;

(3)B点比最初混合酸的pH增加多少(写出计算过程)(lg3=)

{

(三)能力测试

1.pH=13的强碱溶液和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溶液和强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A. 11:1

B. 9:1

C. 1:11

D. 1:9

~

2.将0.23g钠投入到100mL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g/cm3,则该溶液的pH为(温度为25℃)()

.10 C

3.在10mLpH=12的NaOH溶液中,加入10mL的某酸,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这种酸可能是()。

=2的硫酸 =2的醋酸的甲酸的硝酸

4.下列溶液:①pH=0的盐酸,②·L-1的盐酸溶液,③·L-1的氯化铵溶液,④·L-1的氢氧化钠溶液,⑤·L-1的氟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①②③⑤④

D.⑤③④①②

5.25℃时,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a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7时,水的电离一定受到促进 >7时,水的电离一定受到促进

C. 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a

D. a>7时,溶液的pH可能为a

6.某温度下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D2O D++ OD-,D2O的离子积常数=×10-12,若pD=-lg c(D+),该温度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0.1molNaOD溶于重水制成1L溶液,pD=13

B.将pD=4的DCl的重水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pD=6

C.向·L-1NaOD的重水溶液中加入·L-1DCl的重水溶液,所得溶液pD=11

=10的NaOD的重水溶液中,由重水电离出的c(OD-)为1×10-10mol·L-1

7.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Fe3++2I-==2Fe2++I2(水溶液),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____(填:向左、向右、不)移动。

%

'

"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参考答案

(二)基础练习

1.D 7.A 8.D 9.BC c 水(H +

)=×10

-13

mol ·L -1

,则该溶液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强酸性溶液,总之,水

的电离被抑制。因而“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是指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评注:若去掉题干中的“不可”,则选D 。若去掉题干中的“一定不”,则选AD 。 10.AD

11.B 因为pH 1=9,所以c 1(OH -)=10-5 mol ·L -1;因为pH 2=10,所以c 2(OH -)=10-4 mol ·L -1

根据题意得:c 1(NH 3·H 2O)V 1=c 2(NH 3·H 2O)V 2 由于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则

)

O H NH ()

O H NH (23123221??=c c V V >10,即V 1>10V 2。 \

12.A 根据电荷守恒,反应后的溶液中:

c (Na +)+c (H +)=c (OH -)+c (Cl -)

由于c (Na +)=c (Cl -

) 所以:c (OH -)=c (H +

)

即酸所提供的n (H +)等于碱所提供的n (OH -

): 10-a mol ·L -1×V mL=10b -14

mol ·L -1

×10V mL

解得:a +b =13。 13.D

.

15.解析:常温下,c (H +

)=×10-7

mol ·L -1

,即每升水中已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0-7

mol ,而每升水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g 18g

1000 ,则:

n =

18

1000mol ∶10-7 mol=×108

答案:B 16.D 17.2CH 3CH 2OH

CH 3CH 2OH 2+

+ CH 3CH 2O -

K w pCH 3CH 2OH 2

18.(1)等倍数(如1000倍)地稀释两种溶液,稀释过程中pH 变化大的是强酸,pH 变化小的是弱酸。

(2)在醋酸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醋酸能电离出H +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 3COONH 4晶体,振荡溶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c (H +

)变小,证明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 3COO - + H +

的电离平衡。(注意:用CH 3COONH 4晶体而不用CH 3COONa 晶体,是因为CH 3COONH 4

在溶液中呈中性,故选择之。) 19.(1)1

(

(2)10

-1

(3)10-14/(10-a ×10-b

);>. 20.(1)促进;A

(2)甲大,乙用NH 4Cl 稀释后c (NH 4+

)增大,使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向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又由于NH 4Cl 溶液中NH 4+

水解,使稀释后的乙溶液的c (H +

)增大 21.答案:(1)~(6):偏低;(7)、(8):无影响。 22.(1)c(H 2SO 4)=·L -1

,c(HCl)=·L -1

(2)pH=1

(3)最初混合酸c(H +

)=·L -1

×2+·L -1

=·L -1

pH=

B 点还没有完全中和,酸有剩余

c(H +

)=L L L mol L L mol 06.004.0205.020.030.011???-??--

=

30

1

mol ·L

-1

pH=

所以B 点比最初混合酸的pH 增加-=

(三)能力测试

1.【解析】溶液混合一定先考虑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

设加入的强酸的体积为1升,加入的强碱的体积为x ,则混合前含氢离子摩尔,由:H +

+OH -

=H 2O ,知:×x – = (1+x )×,得x = 1/9。

【答案】D 2.D

3.[解析]本题实质考查对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了解程度。石蕊变红色,则pH<。 [答案] B 、C 。

4.[解析]纯水和酸、碱、盐的稀溶液中都存在着c(H +

)与c(OH -)的乘积为一个常数关系,常温下纯水或不发生水解的盐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

)=10-7

mol ·L -1

。在酸或碱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都小于10-7

mol ·L -1

,酸(或碱)电离出的c(H +

)或c(OH -)越大,则其水电离出的就越小。pH=0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

)=10-14

mol ·L -1

,·L -1

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

)=2×10-14

mol ·L -1

,·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电离出c(H +

)=10-13

mol ·L -1

。氯化铵、氟化钠等能发生盐的水解而促进了水的电离。由于NH 3·H 2O 电离度小于HF ,NH 4+

水解程度大于F -,故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程度比氟化钠溶液中的水电离程度大。综上所述,水电离出的c(H +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⑤④②①。 [答案]B

5.[解析]围绕水电离出的c (H +

)=×10-a

mol ·L -1

考查水的电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当a <7时,c (H +

)=×10-a

mol ·L -1

>×10-7

mol ·L -1

,此是水的电离被促进,则溶液必是盐溶液,可能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因此pH 可能为a 或14-a ;a >7时,水的电离一定被抑制,则可能酸溶液或碱溶液,pH 可能为a 或14-a 。

[答案]AD

6.[解析]根据该温度下重水的离子积常数,可推算·L-1NaOD重水溶液中含c(D+)=10-12/c(OD-)=10-12/10-1=10-11。A选项不正确。

该温度下纯重水电离的c(D+)=c(OD-)=10-6mol·L-1,把pD=4的DCl重水溶液稀释100倍后,c(D+)=10-6+10-6=2×10-6mol·L-1,所得溶液pD=6-lg2=,B选项也不正确。C选项中把·L-1NaOD重水溶液与·L-1DCl重水溶液混合后所的溶液:c(OD-)=×,pD=10-11

D选项,pD=10的NaOD重水溶液中的c(OD-)=10-2mol·L-1,因此由重水电离出的c(OD-)=c(D+)=10-10mol·L-1。

[答案]CD

7.向右

水的电离知识点

水的电离知识点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D=±H30++0H-,通常简写为H2O H++OH-;AH>0 25C时,纯水中c(H+)=c(OH-)=1 XW-7mo|/L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水的电离知识点。 K w=c(H ) c(OH-),25 C 时,K W=1 X10-(无单位)。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5C时K W=1 X10-14,100C时K W约为1X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水的电离知识点液,只要温不变,K W就 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 C升到100 C ,c(H )和c(OH-)从1 X10- mol/L 增大到1 X10- 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 -)=1 >10-7mol/L ;

酸性溶液:c(H+)>c(OH -), c(H +)>1 >0-7mol/L ;

+ - + ~7~ c(H )1 >10-7mol L -1>c(OH -), pH<7,酸性越强,pH 越小。 ③ 碱性溶液:c(H +)<1 >10-7mol L -1>c(OH -), pH>7,碱性越强,pH 越大。 2、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注意: pH=0的溶液c(H +)=1mol/L 。) ⑶pH 的适用范围 c(H +)的大小范围为:1.0 X 0-14mol L -1 1mol -1或c(OH -) > 1mol -1 L ,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⑷溶液pH 的测定方法 ① 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 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 pH ) ② pH 试纸法:粗略测定溶液的pH )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取一小块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 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 ,随即(30s 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 测定溶液pH 时,pH 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 的pH 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 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 按pH 从小到大依次是:红 ③ pH 计法:精确测定溶液pH ) 4、有关pH 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 酸性先算c(H +),碱性先算c(OH — ) ⑴单一溶液的pH 计算 碱性溶液: 思考:C (H +)>1 >10-7mol/L 思考:1、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 2倍,则两者的c(H +)是什么关系? (酸性),蓝(碱性))

初三化学酸碱盐测试题和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 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

特异性免疫习题

《特异性免疫》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免疫是() A.人类所特有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B.人类所特有的免生疾病的能力 C.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D.机体的一种特殊的免生疾病的功能 2.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指()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材D.第四道防线 3.当人体患了病毒性感冒,说明感冒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几道防线?()A.一道B.两道 C.三道D.四道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骨髓干细胞B.A细胞 C.抗原D.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主要是() A.淋巴管B.胸腺 C.骨髓D.肝脏 6.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有() A.骨髓、胸腺、淋巴结、脾 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C.淋巴因子、抗体 D.皮肤、黏膜 7.能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都具有() A.异物性B.变异性 C.大分子性D.特异性 8.免疫细胞能够识别抗原的重要原因是() A.免疫细胞表面存在蛋白质载体 B.免疫细胞内含有抗原的遗传物质 C.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基因 D.抗原物质是特定的蛋白质 9.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胶原蛋白B.球蛋白 C.纤维蛋白D.白蛋白 10.抗体产生于()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 C.T细胞D.B细胞 11.对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起杀伤作用的是() A.抗体B.干细胞 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 12.一般来说,人体对付外毒素并使之失去毒性的是()

A.相应的抗体B.相应的抗原 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 13.抗体存在于人体的() A.细胞内B.内环境 C.细胞内或内环境D.细胞内和内环境 14.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B.此人免疫反应强烈 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D.花粉破坏了嗅神经 15.过敏反应属于()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D.免疫缺陷 16.组织胺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可引起() A.血管扩张B.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C.平滑肌收缩D.腺体分泌增强 17.风湿性心脏病应属于() A.传染病B.遗传病 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 18.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它属于() A.传染病B.自身免疫病 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9.下列情况易于感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握手 B.与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促膝谈心 C.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且未消毒的餐具 D.请游医拔牙、洗牙或穿耳孔 20.人体注射卡介苗是为了获取()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广义的免疫概念就是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 2.非特性免疫是对一切病原体都有防御能力。() 3.世界上最早使用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的是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 4.T细胞和B细胞寿命很长,生成后只有少部分死亡,绝大部分进入淋巴器官。()5.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就是指各种抗体(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 6.抗体只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 7.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通过分泌溶酶体酶,使靶细胞溶解碎裂。()8.过敏反应由于有个体差异性,所以父母有过敏反应,子女不一定有。() 9.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器官实施了攻击出现的症状。() 10.艾滋病患者的唾液和泪水中也含有HIV。() 三、问答题 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与自我评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生物组黄荻清 (本文获2008年广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壹等奖) 1教学设计理念: 1.1、人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 ...............。教师的讲解应简洁、 明了、准确,深入浅出。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 ..........。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1.2、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更是增进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的地方。 2 教材分析: 2.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物选修本“免疫”一节知识,是高考大纲中必考的重要内容。而“特异性免疫”中关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之内容又是重中之重。 2.2教学目标分析: 2.2.1知识目标: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抗体、吞噬细胞、B 细胞、T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概念及其在相关免疫过程中的联系;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原理、特点;抗体怎样清除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2.2.2能力目标:自主构建 ..........特异性免疫过程动态图解并能以清晰、明了的书面及口头语言 表达 ..。能用坐标曲线 ....表达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的变化。能用拟人化或比喻 的形式将抽象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内化 ..为具体、易理解、易记忆的过程。通过自我独立练习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从而逐步构建正确的自主评价体系。 2.2.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动笔绘图、思考,体验什么是“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和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同伴的成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以自己的成功激发自信。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以维持全身稳态的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 [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形式复习抗原、抗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引入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 2、正课: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水的电离分为两部分:水的离子积和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够从水 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引入,接下来对水的离子积实 行讲解,包括公式、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温度)。接下来是影响电离 平衡的因素,可通过引导分析的方式分析出温度、加酸碱及可水解的 盐的影响及原因,这个地方能够对比记忆:直接加氢或氢氧根,抑制 水电离;加可水解的盐,促动水电离。 水溶液中H+与OH-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绝大部分溶液中二者是不相 等的,就会显示酸性或者碱性。接下来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过渡)。 这个部分的讲解能够从溶液酸碱性判断的依据及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 法两个方面实行讲解。在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部分,除了 讲解讲义上的PH的测定方法及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的变色范围之外还 应再扩展一部分——PH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分为五种情况: 1. 单一酸碱溶液,直接根据公式、已知浓度实行计算。 2. 稀释,这种情况要注意酸碱无限稀释,PH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 会跨越7。讲解后注意跟2019年上半年教资真题相结合。 3. 酸酸混合,注意混合后氢离子的浓度。 4. 碱碱混合,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 5. 酸碱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结果又分为三种情况:中性、酸性、碱性。混合后为酸性的,根据H+浓度的变化实行计算;混合后为碱性的,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注意结合2019年下半年教资真题。 除了理论计算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接下来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完整版)酸碱盐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2013

化学酸碱盐测试题月日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 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 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 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铁粉 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203)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42-,NO3-,其中Fe3+,Mg2+,S042-的个数比为3:3 :1, 可推知溶液中Fe3+,S042-,N03-的个数比是() A.3:2:1 B.1:2:1 C.3:1:15 D.3:1:13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FeCI3、Ba(OH)2、KNO3, B.Na2CO3、CaCl2、Zn(NO3)2 C.CuS04、KCI、NaCI D.MgCl2、NaN03、Na2S04 15.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表13-1):(1)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可通过非特异模式识别受体(PRR)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或某些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衰老损伤细胞、畸变肿瘤细胞和变性自身抗原而被激活迅速产生免疫效应;(2)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募集,即“集中优势兵力”之方式,而不是通过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细胞后产生免疫效应;(3)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可通过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4)固有免疫细胞寿命较短,在其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不能产生免疫记忆细胞,因此固有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也不会产生再次应答。 表13-1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并能影响初始T细胞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生理条件下,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宿主免疫防御、监视和自稳功能,产生对机体有益的免疫保护作用。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髓样DC是体内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他们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CD4+Th1/Th2/Th17/Tfh细胞和CD8+CTL细胞,启动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专职APC可有效激活CD4+Th1/Th17细胞和相应CD4+记忆T细胞,启动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作为专职APC将滤泡DC表面滞留或脱落的可溶性抗原或抗原-C3d复合物摄取加工后表达于细

化学盐类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1、盐类的水解反应 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 )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 +-酸性或碱性。3.特征 (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 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4.表示方法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AlCl3的水解:AlCl 3 +3H 20 ?Al + 3Cl + 3-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 -(或H +) 如AlCl3的水解:Al + 3H 2O ?Al(OH)3 + 3H +3+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盐的本性 (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2.外因 (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 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 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 3、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 如0.1 mol ·L -1的Na 2CO 3和NaHCO 3溶液的碱性:Na 2CO 3>NaHCO 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 mol ·L -1的①NaCl ,②Na 2CO 3,③AlCl 3溶液的pH 大小:③<①<②。 2.利用明矾、可溶铁盐作净水剂 如:Fe +3H 2O ?Fe(OH)3+3H +3+ 3.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 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一定量酸(盐酸)抑制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铜离子水解。4.制备胶体 如: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产生红褐色胶体。F e +3H 2 O Fe(OH)3(胶体)+3H + 3+ 5.热碱去油污 升温促进碳酸钠水解:CO 3+ H 2O ?HCO 3+ OH ,溶液碱性增强 -2--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铁粉 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203)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42-,NO3-,其中Fe3+,Mg2+,S042-的个数比为3:3 :1,可推知溶液中Fe3+,S042-,N03-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I3、Ba(OH)2、KNO3, B.Na2CO3、CaCl2、Zn(NO3)2 C.CuS04、KCI、NaCI D.MgCl2、NaN03、Na2S04

水的电离知识点.docx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 H3θ++OH-,通常简写为H2O . H++OH-;ΔH>0 25C 时,纯水中c(H+)=c(OH-)=1 ×0-7mol∕L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 - -14 K W=C(H ) C(OH ), 25 C 时,K w=I ×10 (无单位)。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5C时K w=1 ×10-14, IOO C时K 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纯水由25C升到100C, C(H+)和C(OH-)从1 ×10-7mol∕L 增大到1 ×10-6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 -)=1 ×0-7mol∕L ; 酸性溶液:c(H+)>c(OH -), C(H +)>1 ×0-7mol∕L ; 碱性溶液:c(H+)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及答案

酸碱盐综合训练题(一)及答案山西省怀仁四中吴兴文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精盐 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 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的是() 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C.一定含有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 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11.(2009,锦州)将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12.(2010,镇江)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双选)() A.NaOH NaCl MgCl2 FeCl3 B.Na2CO3稀H2SO4稀HCl NaNO3 X Y Z 1

(完整版)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准确,深入浅出,能够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二、学情分析 1、共性要素 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意识非常强烈,虽不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但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思考讨论,勇于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参与,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示自我机会。 2、个性要素 该班级学生为实验班,相对而言基础更扎实,学习自主性更强,在课程的基础内容上,可以适当进行扩展与补充,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内容。必修3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稳态。本课时要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与特点,这是免疫调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系统的组成;而后一个课时,学生将学习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非常复杂,也十分抽象,学生一开始不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借助各种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从典型事实出发,经过推理、归纳和概括,形成特异性免疫这个过程的新概念,然后运用这个新概念去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最终将新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概念体系。 2、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水的电离知识点.doc

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OH -,通常简写为H2O H++OH -;ΔH>0 H2O+H 2O H3O +)=c(OH -)=1 ×10-7mol/L 25℃时,纯水中c(H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c(H + ) ·c(OH - -14 ),25℃时,K W=1×10 (无单位)。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 -14,100℃时K W 约为1×10-12。 25℃时K W=1×10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 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 +)和c(OH-)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OH- H2O H 条件 变化平衡移 动方向 电离 程度 + c(H )与c(OH - )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 酸碱性 离子积 K W 加热向右增大c(H+)=c(OH -) 中性增大 + 降温向左减小c(H )=c(OH - ) 中性减小 加酸向左减小c(H+)>c(OH -) 酸性不变 + 加碱向左减小c(H )c(OH -) 酸性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 + -

(完整版)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2、下列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是酸的是() A、HCl B、HNO3 C、NaHSO4 D、H2SO4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Cu(OH)2CO3 C、KHCO3 D、K2SO4 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CuO B、Cu(OH)2 C、(NH4)2SO4 D、H2SO4 5、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 B、纯净的盐酸是浅黄色液体 C、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D、盐酸有腐蚀性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类的是() A、硫酸 B、硝酸银 C、硝酸 D、盐酸 7、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铁 B、氯化镁 C、氢氧化钠 D、硝酸银 8、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 == 2FeCl3+3H2 ↑ B、Fe2O3+HCl ==FeCl2+H2O C、Cu+2HCl ==CuCl2+H2↑ D、Cu(OH)2+2HCl == CuCl2+2H2O 9、下列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Al+HCl== AlCl3+3H2↑ B、CaCO3+2HCl == CaCl2+H2O+CO2 ↑ C、Ba(OH)2+2HCl ==BaCl2+2H2O D、BaCl2+AgNO3==Ba(NO3)+2AgCl↓ 10、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钾溶液 11、在盛有下列固体的试管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AgNO3 B、Fe2O3 C、CuO D、Na2CO3 12、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 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3、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分别是() A、Ag B、Zn C、Cu D、Fe 14、能与酸反应,并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是() A、Au B、Al C、Fe2O3 D、BaCO3 15、下列金属中最容易在酸溶液中变为金属离子的是() A、Mg B、Zn C、Ca D、Fe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1、下列说确的是() A、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2、下列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是酸的是() A、HCl B、HNO3 C、NaHSO4 D、H2SO4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Cu(OH)2CO3 C、KHCO3 D、K2SO4 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CuO B、Cu(OH)2 C、(NH4)2SO4 D、H2SO4 5、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 B、纯净的盐酸是浅黄色液体 C、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D、盐酸有腐蚀性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类的是() A、硫酸 B、硝酸银 C、硝酸 D、盐酸 7、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铁 B、氯化镁 C、氢氧化钠 D、硝酸银 8、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 == 2FeCl3+3H2 ↑ B、Fe2O3+HCl ==FeCl2+H2O C、Cu+2HCl ==CuCl2+H2↑ D、Cu(OH)2+2HCl == CuCl2+2H2O 9、下列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Al+HCl== AlCl3+3H2↑ B、CaCO3+2HCl == CaCl2+H2O+CO2 ↑ C、Ba(OH)2+2HCl ==BaCl2+2H2O D、BaCl2+AgNO3==Ba(NO3)+2AgCl↓ 10、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钾溶液 11、在盛有下列固体的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AgNO3 B、Fe2O3 C、CuO D、Na2CO3 12、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 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3、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分别是() A、Ag B、Zn C、Cu D、Fe 14、能与酸反应,并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是() A、Au B、Al C、Fe2O3 D、BaCO3 15、下列金属中最容易在酸溶液中变为金属离子的是() A、Mg B、Zn C、Ca D、Fe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2、下列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是酸的是() A、HCl B、HNO3 C、NaHSO4 D、H2SO4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Cu(OH)2CO3 C、KHCO3 D、K2SO4 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CuO B、Cu(OH)2 C、(NH4)2SO4 D、H2SO4 5、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 B、纯净的盐酸是浅黄色液体 C、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D、盐酸有腐蚀性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类的是() A、硫酸 B、硝酸银 C、硝酸 D、盐酸 7、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铁 B、氯化镁 C、氢氧化钠 D、硝酸银 8、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 == 2FeCl3+3H2 ↑ B、Fe2O3+HCl ==FeCl2+H2O C、Cu+2HCl ==CuCl2+H2↑ D、Cu(OH)2+2HCl == CuCl2+2H2O

9、下列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Al+HCl== AlCl3+3H2↑ B、CaCO3+2HCl == CaCl2+H2O+CO2 ↑ C、Ba(OH)2+2HCl ==BaCl2+2H2O D、BaCl2+AgNO3==Ba(NO3)+2AgCl↓ 10、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钾溶液 11、在盛有下列固体的试管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AgNO3 B、Fe2O3 C、CuO D、Na2CO3 12、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 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3、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分别是() A、Ag B、Zn C、Cu D、Fe 14、能与酸反应,并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是() A、Au B、Al C、Fe2O3 D、BaCO3 15、下列金属中最容易在酸溶液中变为金属离子的是() A、Mg B、Zn C、Ca D、Fe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