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中国现代科学家

2011中国现代科学家

2011中国现代科学家
2011中国现代科学家

2011-14 中国现代科学家(五)(J)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贝时璋(1903年-20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工作,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分裂、细胞重建等作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钱学森(1911年-200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杰出的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也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侯祥麟(1912年-200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长期负责我国石油科研机构和队伍的组建及科研计划的管理。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贡献,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钱三强(1913年-1992年),出生于浙

江绍兴,籍贯浙江湖州市。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在核物理研究中或多项重要成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①全套枚数:4枚②全套面值:4.80元③邮票规格:40×30mm ④整张枚数:20枚⑤齿孔度数:13度⑥版别:影写版⑦设计者:陈景异⑧发行日期:2011年5月25日⑨印刷厂:北京邮票厂⑩4-1 贝时璋 1.20元?4-2 钱学森 1.20元?4-3 侯祥麟 1.20元?4-4 钱三强 1.20元

2011-14 中国现代科学家(五)【全套数】:4枚

【整张数】:20枚

【发行日期】:2011-5-25

【规格】:40mm×30mm

【齿孔度数】:13度

【暗记】: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面值】:4.8

【设计者】:陈景异

【版别】:影写版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图案面值】

(4-1)J 贝时璋 1.20元

(4-2)J 钱学森 1.20元

(4-3)J 侯祥麟 1.20元

(4-4)J 钱三强 1.20元

邮票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邮政曾发行过《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四组16枚,分别表现了李四光、竺可桢、吴有训、华罗庚、林巧稚、张钰哲、侯德榜、丁颖、熊庆来、汤飞凡、张孝骞、梁思成、梁希、茅以升、周培源、严济慈等科学家。

2011年将召开第八届全国科技大会,2011年也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该套邮票表现的人物拟为贝时璋、钱学森、侯祥麟、钱三强。

贝时璋是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侯祥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断推进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钱三强是核物理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中国教育体制

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目录 一、中国教育体制 1、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二、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 1、惩罚教育 2、赏识教育 3、因材施教。 4、爱心教育 5、学校的教育 6、家庭的教育 7、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1、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2、教育发展不公平 四、对中国教育制度改善的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为了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全民教育的历史性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不高,全民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全国共有中等学校93968所,在校生9415.21万人。中等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 高等教育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96所(截止2002年6月20日统计),民办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自考复习】【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历年真题及答案】200704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原话是() 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 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文字 C.合乎礼教道德的生活的文字 D.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2.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 A.浅草社 B.未名社 C.莽原社 D.狂飙社 3.1928年发生的革命文学论争的两方主要是() A.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 B.创造社——太阳社 C.太阳社——新月社 D.左联——“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4.“孤岛文学”指的是() A.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B.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C.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D.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学 5.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 A.反帝国主义 B. 反对国民党统治 C.反封建 D.阶级斗争 6.下列能概括鲁迅杂文主要思想内容的是() A.对帝国主义的抨击 B.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揭露 C.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D.歌颂人民革命 7.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A.胡适的《尝试集》 B.周作人的《小河》 C.郭沫若的《女神》 D.朱自清的《毁灭》 8.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A.《新潮》 B.《语丝》 C.《每周评论》 D.《新月》 9.“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出自郁达夫下列作品中的() A.《南迁》 B. 《沉沦》 C. 《春风沉醉的晚上》 D. 《薄奠》 10.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主要表现了() A.村民的愚昧与无知 B.农村劳动者的贫穷与痛苦 C.乡村劳动妇女的本色美 D.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 11. 属于茅盾《子夜》中创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A.周朴园 B.吴荪甫 第 1 页共7 页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指导教师:王兰 组员:胡皓阳李亮王翰高伟王群郭春景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的“体才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争”,在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问题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是我们选取《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这个课题的直接动因。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小组讨论。研讨讨论的目的是使全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调查的对象。并交流了各自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想法,第二步是进行文献查阅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在图书馆及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资料采集 photo 第三步是进行调查采访。在这一过程是最辛苦和劳累的在开展调查之前我们调查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如下: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给各类人群做了问卷,其结果经我们统计如下:

另外,我们还倾听了理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对中国教育的看法。Photo 最后一步我们进行汇总和撰写研究报告。 主体报告内容:据这次调查所的资料如下 历史就是一条河。自然的河澜汗成灾,于是有鲧之捍洪、禹之导水,以让自然的河听命于人。后人循堤溯源,早已不见了当年捍洪导水的壮举,只见到那被不断修改的堤坝。人写的历史,就象这堤坝。散落在河中的文字和真实存在的人物,早已随着河水的更新而无影无踪,只有那充满筑堤者意志影响的堤坝,还静静地躺在大风扬起的灰尘中。也许,世人的冷漠,会让堤坝溃于蚁穴;也许,人们会踏上堤坝,去想象一下那久已消逝的历史。但是,倘若你也想做一个筑堤人,想踏勘旧时的堤坝而去追寻筑堤者的精神,也许你应当做的是:“体悟历史。” 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法国革命”后拿破伦趁机成立专制军事政权,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西班牙、义大利和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当时欧洲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通称哲学家)费希特在对他的国家深入研究之后,发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他把当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鲁士总理,在内外交困之际,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 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法》,明确宣告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定德国公民接受免费教育,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中国现代伟大的科学家

陈景润: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陈景润宿舍的灯光经常亮到天亮,他对“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图书室看书时,管理员喊下班了,他一点也不知道,等到肚子饿了才想到吃饭,他匆匆向外走去,结果是“铁将军”把门。他笑了笑,又转身回到书库,重新钻进了书的海洋。他走路也是边想边走,有一次他碰到路旁的大树上,连忙道歉,可是并没有反应,他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碰的是一棵茂盛的白杨树。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全记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全记录 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世界为之震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懈探索。 基础教育逐步转向义务教育政府办 2001年7月19日下午,正在安徽阜阳考察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专程来到颍上县十八里铺乡宋洋小学。 有着30多年历史的宋洋小学是一所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508人,在职教师13人。望着教室里几十张破旧的课桌,朱镕基问校长王伟:“怎么没有凳子?”王伟解释:“为了节省经费,凳子都是学生自己带。现在放假了,学生就把凳子带回家了。” “这些课桌有多少年历史了?”朱镕基问。 “20年。” “20年都没有换过吗?” “没有。” “这个学校在县里是什么水平?” “中等。” 朱镕基沉默良久,摸着斑驳的桌面感慨地说:“很艰难啊!” 考察后,朱镕基在宋洋小学召开农村基础教育座谈会,听取乡镇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对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和乡镇干部、中小学校长的一番对话,朱镕基感慨万千:“感谢大家让我了解到了真实情况。任何一个国家,义务教育都是政府的责任,我国也不能例外”,“义务教育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绝不能削弱!” 正如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中国义务教育体制适应基本国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第一次变革:调动地方积极性,依靠人民群众办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曾提出过发展意义上的“普及教育”的概念,但并没有使用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概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次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提出之后,艰巨的任务与中央政府当时无法包办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为此,从实际国情出发,《决定》进一步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决定》还要求,“为了保证地方发展教育事业,除了国家拨款以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改变了中央过于集权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的办学积极性,为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实现“两基”目标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社会支持。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9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央文件中并未出现“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提法,所谓“人民教育人民办”只是在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人民群众主要是广大农民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义务教

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小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

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样 本 完整版共8页)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的文学运动 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 杂文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神》等诗集 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王统照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庐隐 第五节 郁达夫 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 第七节 冯文炳冯至李金发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蚀》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 第六章 老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骆驼样子》 第三节 《四世同堂》 第七章 巴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家》 第三节 《寒夜》 第八章 沈从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边城》、《长河》 第三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第九章 曹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雨》,《日出》 第三节 《北京人》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夫 第三节 了玲 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芜 第五节 田汉 洪深 第六节 林语堂 何其芳 第七节 叶紫 吴组缃 萧军 萧红 第八节 戴望舒 臧克家 第九节 张恨水 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 穆旦 第四节 夏衍 陈白尘 李 健吾 第五节 路翎 钱钟书 第六节 张爱玲 第七节 徐訏 无名氏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 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赵树理 第三节 孙犁 周立波 第四节 《白毛女》 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梁启超的贡献: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 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文体的特点:”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 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廷梁.梁启超开创了写议论文、政论文. 1911年辛亥革命发起和倡导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激烈批判封建道德,批驳 遗老们欲把孔教定为国教、列 入宪法的荒谬主张.一场反对 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 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飚 突起,迅猛展开.1917年1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 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胡 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 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 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 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 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 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①提出”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 对非人的文学.”他解释”人的 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 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所 谓”肉”,是”相信人的一切生活 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 满足”;所谓”灵”,是指”逐渐向 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 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的人 的”内面生活”.②”人的文学, 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他把”人 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 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 记录研究的文字”. 《平民文学》的思想内容:周 作人在1918年还写有《平民 文学》、《思想革命》、《新文学 的要求》.《平民文学》提出” 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强调平 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 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 实,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 败,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 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翻译文学剧作家: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 刘半农、沈雁冰(茅盾) 等,1918年5月《新青年》出 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 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 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 义》. 1、《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指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光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2、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1917年~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双簧戏: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 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他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 1、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2、倡导者的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多少有些消极影响.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彻底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 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 深刻的文化革命.2、作为新文 化运动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 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 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 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 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 命.3、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 道”、”代圣贤立信”的旧文学 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 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 想.4、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 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 建和小说形式的革命,特别是 以白话代替文言 ,使白话文学 立于正宗地位.5、文学革命使 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 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 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 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 迈进 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 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 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 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 1月成立 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 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二是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 “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1921年3月,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 出版《戏剧》月刊.田汉的南国社成立于1923年.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对新文学发生重大影响.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茅盾、郑振铎这时期写了许多论文,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比起文学革命倡导者来,他们是更自觉、更有意识、更系统、更理论化地宣传了现实主义.在创作方面,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尤其是主干人物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 实现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 一时.第三,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 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 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这一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成为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泱泱大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论见解.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不出于绝望逃避,便是反抗斗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适合这些青年的要求. 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 乃超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 早在1919年就发生过”问题 与主义”之争,这是第一次公开论争.是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随即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 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徐枕亚有 《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 1、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 乐作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把” 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 一目的是错误的.鸳蝴派中一 些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 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能一概否 定.2、今天,也不能把这一流派 完全看成是新文学的对立面, 或称之为现代文学中的逆流.这一流派的出现有其社会和 文学自身的原因,在从古代小 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这 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技巧等 方面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 用. 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 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 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

中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差距在哪

中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差距在哪? https://www.doczj.com/doc/522533533.html,2011-09-27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用来评估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初中生在未来是否具备国际经济社会竞争能力的一个项目,因为去年公布的上海中学生在2009年这项评估中名列全球第一而备受国人关注。今天,PISA创始人及总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在北大附中以“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特色,中国和世界的比较”为题,与媒体进行了交流。 施莱克尔在国际上被誉为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杂志《大西洋月刊》称他为“全世界的校长”,美国的教育部部长评价他“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比他更了解全球教育正在面临的问题”,而英国的教育部部长称他是“英国教育最重要的人”。 那么,以他独特的国际眼光来看,中国与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差距究竟在哪呢? 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关注什么 施莱克尔认为,想知道本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差异与差距,必须先了解当前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在关注什么。 “几十年前,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基本类似,重视教授知识,学生只要有背书的能力就行。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发现背书的能力越来越不适用,于是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施莱克尔说。 据他介绍,思维能力包括理解所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多个方面。“芬兰在以往的PISA测试中表现突出,其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很受认可,不仅因为他们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还因为他们懂得自己如何去学习,有自学能力,非常明白自己为何学习,他们对全球化的变化也非常了解,明白在新世界获得成功需要什么东西。” 施莱克尔认为,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第二个方面是教育资源分布合理。“我在上海考察的时候,注意到他们将好的校长和老师派到落后学校,这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布的一个有效方式。” 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第三个方面是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育体系。“中国以前在这方面没有问题,老师地位高,受人尊重,当时很多优秀年轻人愿意当老师。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的发展,年轻人机会很多,这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据他介绍,芬兰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师的工作环境好,人文环境好,很多老师觉得做教师很有意义,“如果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中国教育体系的优点 在施莱克尔看来,中国教育体系也有其优点。 首先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家庭、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也非常努力。 其次,中国非常重视教育公平。“当然,贫富差距问题也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公平,但是,据我对全球教育的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公平的。在其他国家,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少,但在中国,还是有的。像美国,经济很发达,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教育体系中有很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学校,但美国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在这方面做什么。而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行动促进教育公平,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施莱克尔说。 施莱克尔认为,钱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平均分配钱也不可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