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控制策略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控制策略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控制策略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控制策略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控制策略方法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12T16:31:38.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邱翡翠[导读] 摘要:随着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导致诸多变电站存在异电源上网,而主网线路故障跳闸导致备自投、重合闸装置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存在小局部面积孤网运行风险,甚至会造成电压、频率大波动、机组出力不够,引起大面积停电,本文提出改进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装置控制策略,优化控制方法,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省河源 517000)摘要:随着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导致诸多变电站存在异电源上网,而主网线路故障跳闸导致备自投、重合闸装置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存在小局部面积孤网运行风险,甚至会造成电压、频率大波动、机组出力不够,引起大面积停电,本文提出改进孤网运行环境下保护装置控制策略,优化控制方法,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键字:小水电、孤网运行、智能备自投、控制策略 1、绪论

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小水电有利于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全面适用可再生能源的相关优惠政策。小水电可分散开发、就地成网,且发供电成本较低,多建在偏远山区,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能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保障重要用户供电和提供电压支撑,并具有削峰填谷、平衡负荷、降低网损等积极作用。某地区处于粤东北山区,水电资源丰富,大部分变电站均有小水电上网,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在丰水期当运行线路跳闸后,变电站不会马上失压,使备自投、重合闸装置不能迅速恢复供电。而孤网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一般有:电力系统的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随着电力系统的低压率减载装置以及低频率减载装置的动作,让电压逐步恢复以及电力系统频率恢复,可能产生高电压以及高频率现象;电力系统的电压瞬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2]。

2、孤网运行控制策略分析

2.1 常见孤网架构保护控制策略(1)标准备自投的控制策略

备自投装置是一种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有效的安全自动装置。在地方区域采取解环、分区运行的供电方式下,备自投装置的作用尤为突出,目前大部分110kV变电站都采用了备自投,线路保护都配置了重合闸功能,传统备自投及目前广泛推广的标准备自投逻辑上有不同的优化,以110kV变电站两进线+分段接线方式为例,如图2-1所示

图2-1 水电上网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当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主供线路跳闸,备自投满足条件启动,动作逻辑以一种备投方式为例,结合一次结构图,主要实现的步骤:检测到Ⅰ、Ⅱ母线失压,电源1和电源2线路无电流,延时电源1线1DL、合电源2线2DL开关,备投成功。(2)线路重合闸的控制方法

在线路保护配置中,重合闸是线路故障快速回复供电的一项重要方式[4],110kV线路保护重合闸为三相一次重合闸方式,可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引入闭锁重合闸的方式。其控制方法主要有:检线有压母无压、检线无压母有压或投重合闸不检方式。

2.2 常规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情况下可以提高重合闸成功率,提高备自投动作的灵活度,但是备自投、重合闸都需要在母线电压失压的情况下实现,对于水电上网线路多的站点,无法实现全面切除,存在以下问题,影响备自投及重合闸装置动作的成功率: 1、若小电源侧变电站投入检同期重合闸方式,由于小电源侧频率的不稳定性,不能长时间满足重合闸检同期条件,最终导致重合失败。

2、若小电源侧变电站投入检母线无压重合闸,当孤网运行的变电站小水电逐步解列后,变电站失压后满足母线无压条件,可实现重合成功。但这种重合闸方式过渡时间较长,从变电站孤网运行到完全失压时间长达数十秒至几分钟,其间孤网运行地区电能质量较差,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

3、若小电源侧变电站具备两路电源,可配置进线备自投装置,备自投装置对于快速恢复供电效果明显,但在有水电上网的变电站则效果不太理想。

3、孤网运行控制策略的改进方案

针对目前标准备自投和线路重合闸功能存在孤网运行变电站的运行效果不理想,在现有的备自投装置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捕捉同期合闸角、实现频率波动轮切水电,延长母线失压等待时间,快速将孤网运行与主网实现同步连接,降低冲击电流和对电网电压、频率波动的影响。工作原理主要是针对两机系统重合闸最后一次操作的最佳时刻是距离新的稳定平衡点最近的时刻,即角度最接近新的稳定平衡点、角速度接近零的时刻。相关文献给出了一种很成熟实用的在线算法,将送收端两侧等效为功率发送端M、接收端N两个系统,故障跳闸后实时采集两侧母线和线路三相电压、电流、测量出两侧的功角。连续计算可以得到d(t) 的离散值d(k),角度的微分即是角速度。考虑到发出重合命令到断路器合闸操作完成的延时tB,利用公式(3.1)、(3.2)预测实测点k后tB时点P的角度和角速度;当预测值满足式(3.3)时;瞬时故障重合;满足式(3.4)时,永久故障闭锁重合。

(3.1)

(3.2)

(3.3)

(3.4)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成为学校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学校建设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网络环境,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对网络的依赖将越来越紧密。校园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1.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校园网具有速度快、规模大,计算机系统管理复杂,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活动。当前,校园网网络常见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种。 1.1计算机系统漏洞。目前,校园网中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服务器、操作系统、防火墙、TCP/IP协议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安全漏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漏洞被人发现并利用。 1.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使网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3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在享受Internet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遭遇攻击的风险。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校园网的服务器,以窃取一些重要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可以自由下载很多攻击工具,这类攻击工具设

置简单、使用方便,破坏力大,这意味着攻击所需要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1.4校园网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Internet访问是与工作无关的,有人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商业的或免费的视频、软件资源下载服务,甚至有的是去访问色情、暴力、反动站点,导致大量非法内容或垃圾邮件出入,占用了大量珍贵的网络带宽,Internet资源严重被浪费,造成流量堵塞、上网速度慢等问题,而且不良信息内容也极大地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1.5网络硬件设备受损。校园网络涉及硬件的设备分布在整个校园内,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暴露在外面的设施,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无意地损坏,这样可能会造成校园网络全部或部分瘫痪的严重后果。 1.6校园网安全管理有缺陷。随着校园内计算机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日益增多,如果管理措施不力,随时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普遍存在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资;重运行,轻管理的现象。网络系统管理员只将精力集中于IP的申请分配和开通、帐户的维护、各服务器上应用系统日常维护、系统日志的审查和网络规范的设计及调整上,而很少去研究网络安全状态的发展变化、入侵手段、防范措施、安全机制等。 1.9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任洛卿,唐成虹,王劲松,黄琦 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106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grid's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Ren Luoqing, Tang Chenghong, Wang Jinsong, Huang Qi NARI Group(SGEPRI), Nanjing, Jiangsu 2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s of micro-grid and proposes a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s based on fast fault detec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mproved half-wave Fourier algorithm is used to carry out fast protection compu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so as to implement fast fault dete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is described by logical expressions and its real-time valu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running mode and as the criterion to implement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between the grid-connected mode and off-grid mode. So far, this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Luxi island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 KEY WORD: micro-grid; fast fault dete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摘要: 本文对微电网组成结构及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故障快速检测和运行模式识别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方案。故障快速检测以改进的半波傅里叶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微电网特征量的快速保护运算,实现故障的快速检测。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实现方法,将微电网特征量以逻辑表达式的形式进行描述,通过读取微电网特征变量实时值,识别出微电网当前运行模式,实现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目前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鹿西岛微电网示范工程。 关键词: 微电网;故障快速检测;模式识别;协调控制策略 1 引言 微电网由分布式发电、负荷、储能等部分组成,一般与中低压配电网相连,是一种可以运行在并网模式或离网模式的小型配电网系统。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电源数量快速增长。智能微源、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1],因此微电网是处理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的必然选择,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坚强电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 微电网有并网和离网两种状态。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可离网运行,进入独立的孤岛状态。然而在微电网的发展中,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尤其是并离网切换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的电力输出与实际负荷的电力需求很可能不平衡,造成大量电能缺额或电能过剩。此时需要迅速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使微电网能够平滑切换至离网状态运行。 现有的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控制装置一般是针对特定并网方式设计,而离网控制操作过程需要人工参与[4-6],无法自动适应微电网运行方式,很难做到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因此,研究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实现方法[7-12]是保证微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智能微电网的并离网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基于快速保护运算的故障检测技术和基于模式自识别的协调控制方法。这些新技术组成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使微电网可以在并网和离网模式间实现平滑切换,同时保证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2 快速故障检测技术 快速的故障判断是微电网的并离网切换控制的重要基础,而更快速的故障判断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保护量的运算。 传统的全波傅里叶变换是电力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保护计算方法。 传统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N -1 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达到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 2 a n =x n N =0 sin(nπ 2π ) N 4∑ N

谈校园网安全访问控制体系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 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 专业:百度 学生姓名:百度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百度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9年3月1日

谈校园网安全访问控制体系 摘要:校园网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威胁,本论文通过对校园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体系问题进行分析,就身份认证﹑防火墙﹑文件和服务的共享访问和封锁系统漏洞四个方面提出基于访问控制的安全策略.因此合理安全的利用好校园网对一个学校的今后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防火墙,共享,校园网,访问控制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校园网数据丢失,被修改或系统瘫痪屡有所闻。因此,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网络系统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保护网络和用户系统的安全。但目前中小学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工作繁重,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学校没有专职的网管员,一般计算机老师又要承担教学,电脑设备维护、网络管理等,各级学校由于技术人员提供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如何能够以最少的投入保证系统的安全,保证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就成为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网安全及防范策略

校园网安全及防范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但是,它的安全问题日渐突显:计算机病毒的侵害、黑客的攻击、数据的篡改和丢失等等网络安全隐患,对校园网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在校园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 2.校园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2.1操作系统漏洞。这是造成校园网自身缺陷的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xxxx年/XP、UNIX、Linux等都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如Windowsxxxx年/XP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使它成为最不安全的系统:自身安全漏洞、浏览器的漏洞、IIS的漏洞、病毒木马等。加上系统管理员或使用人员对复杂的系统和自身的安全机制了解不够,配置不当,从而形成安全隐患。 2.2内部用户的恶意攻击。这是校园网安全受到威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学校是计算机使用者集中的地方,学生中不乏高手;同时,学生的好奇心重,摹仿力强,即使水平不高,也可以用从网上下载的专门

软件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据统计,校园网约有70%的攻击来自内部用户,相对于外部攻击者来说,内部用户更具有得天独厚的破坏优势。 2.3保密意识淡薄。在校园网中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访问,是校园网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容易造成系统资源和重要信息的泄漏或被篡改。一些校园网为了简单省事,计算机的命名经常按部门名称命名,计算机的管理员账号也不作任何修改而采用默认账号,甚至不设登录密码,这等于给攻击者大开方便之门,让攻击者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而随意进入,对保密内容随意浏览,更为危险的是,有的数据非授权就可以任意改动,根本无安全可言。 1 / 5 2.4计算机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病毒是由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5黑客的攻击。除了面临来自内部的攻击之外,校园网还要防范来自外部黑客的攻击。外部黑客是利用黑客程序,针对系统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系统。黑客通常会在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一个木马病毒,与黑客程序内外勾结,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进而危及网络。

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三代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开序幕时,节能环保,可再 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微电网逐渐成为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 政策和电力市场机制改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分布式发电成为未来发展重要的 能源选择。现阶段我国的 能源方式仍以集中供电系统为主,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能源供电方式, 将是集中供能系统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微网;监控系统;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对环境的要求 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的一些清洁能源逐渐代替传统能源。在该大环境之下,微型电力系统逐 渐被大众所接受,它主要由微源、负荷和各个系统链接所构成,这样能够达到运行极为灵活 轻巧,并且可以独立并网地运行的微型电力系统。在我国逐渐提出了“互联网+”之后,新能源 微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推进新时代的节能减排和促进环保。 1微网具备的特点 第一是分布式能源的集成和运用,第二运行方式极为方便,第三电网可以自我调节,电 能的质量好,第四高可靠性,可以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根据上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 微网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基于了电子技术的发展,静态开关和电能的质量控制。在运行的过 程中包括了微电网故障检测和保护技术、运行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 2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是整个微网系统当中的核心部分,起着协调作用,有利于实现微网协调、稳定 控制、高效科学、能源最大化,是充分完备的设备。在微网运行过程当中,监控系统通过数 据的监测,事实掌握微网的运行现状,通过数据的分析,实现微网的控制目标和协调机制, 总的来说监控系统是微网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1监控系统的特点 不同于电站和水站,微网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一,能够控制对象的分布位置,能源的负荷主要是以区域为单位,可以分布在各个区域;第二,运行模式多样化,它们的并 网运行模式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和主体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第三,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响 应速度存在不一样的差异,比如电能质量调节、无缝对接等,都要求在发电时,必须使得监 控系统达到分钟级别或者小时级别。第四,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是特别高的,要根据不同微网 的特点和分布的情况,来定制化设计系统,使得微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的完备和可靠。 2.2监控系统功能架构 根据以往的微网的特点,在设计微网监控系统时,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以此来适 用微网的各个功能系统。首先从纵向来看,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了三个层面,主要有平台基础 功能、业务应用功能和综合功能体系。其中平台应用功能主要指的是为微网系统提供基础性 的服务支撑,主要包括了报表、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内容,业务应用主要涉及了微网内部的 各个元素的基本配置情况设置,有微网的综合监控、综合管理监控信息等。综合功能指的是 微网的效能分析、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和协调控制。

浅谈校园网安全控制策略(一)

浅谈校园网安全控制策略(一) 摘要]数字化大学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校园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策略;数据;访问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作为网络时代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各高校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校园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2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现状 2.1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UNIX、WINDOWS和Linux等,这些操作系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许多新型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染。如不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弥补各种漏洞,计算机即使安装了防毒软件也会反复感染。 2.2病毒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3黑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黑客的定义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人对黑客的理解。大多数黑客不会自己分析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源代码、找出漏洞、编写工具,他们只是能够灵活运用手中掌握的十分丰富的现成工具。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法有:端口监听、端口扫描、口令入侵、JAVA炸弹等。 2.4口令入侵 为管理和计费的方便,一般来说,学校为每个上网的老师和学生分配一个账号,并根据其应用范围,分配相应的权限。某些人员为了访问不属于自己应该访问的内容或将上网的费用转嫁给他人,用不正常的手段窃取别人的口令,造成了费用管理的混乱。 2.5非正常途径访问或内部破坏 在高校中,有人为了报复而销毁或篡改人事档案记录;有人改变程序设置,引起系统混乱;有人越权处理公务,为了个人私利窃取机密数据;一些学生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获取习题的答案或在考前获得考试内容,使正常的教学练习失去意义。这些安全隐患都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管理秩序。 2.6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校园网接入Internet后,师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在自己的电脑上进入Internet。目前Internet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有关色情、暴力、邪教内容的网站泛滥。这些有毒的信息违反了人类的道德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来说,危害非常大。 2.7设备受损 设备破坏主要是指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破坏。校园网络涉及的设备分布在整个校园内,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锁的地方的设施,都有可能被人有意或无意地损坏,这样会造成校园网络全部或部分瘫痪的严重后果。 2.8敏感服务器使用的受限 由于财务等敏感服务器上存有大量重要数据库和文件,因担心安全性问题,不得不与校园网络物理隔离,使得应用软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9技术之外的问题校园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网络环境。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扩大,目前,大多数高校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办公上网,学生宿舍、教师家庭上网。由于上网地点的扩大,使得网络监管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高校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很感兴趣,而且具有相当高的专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江苏科技大学 李雅倩 【摘要】由于分布式电源各具特色,储能、负荷装置也不尽相同,为使分布式电源在并网以及脱离主网时实现无缝切换,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微网控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微网控制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网控制策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电源;控制 1.引言 传统的庞大电力系统在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与供电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加之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目光转向以新能源为主能源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2.微网的概念 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简称DR)、储能系统、重要负荷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配电系统[1]。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等。储能系统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各种储能技术因不同的电能转换方式和存储形态,在储能容量、功率规模、功率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单位容量和单位功率造价、响应时间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微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在联网模式下,负荷既可以从电网或微网获得或输送电能(根据接入电网的准则)。当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运行于孤岛模式。在孤岛模式,微网必须满足自身供需能量平衡。微网技术克服了DR单独接入主网时对配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微网控制 3.1 单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 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方法分为恒功率(PQ)控制、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14-16]。 (1)恒功率控制 如图1.1所示,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采用PQ控制,其控制目的是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于其参考功率。该控制方法需要系统中有维持电压和频率的分布式 图1.2?Droop控制的原理 (2)下垂控制 下垂控制原理如图1.2所示,它利用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和频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均成线性关系而进行控制。对等控制 策略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控制。 (3)恒压恒频控制 原理如图1.3所示,不管分布式电源输出 功率如何变化,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一 直维持不变。此方法一般用在主从控制策略 3.2 多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 (1)主从控制策略 主从控制模式是指在微网处于孤岛运行 模式时,其中一个DG或储能装置采取V/f控 制,用于向微网中的其它DG提供电压和频率 参考,而其它DG则可采用PQ控制。 当微网在联网模式运行时,电网可以稳 定系统的频率,微网不需要进行频率调节; 而孤岛模式运行时,主从控制系统中的主控 制单元需要维持系统的频率和电压。在联网 运行时微网中所有分布式电源采用PQ控制, 即微网不参与系统频率调节,只输出指定的 有功和无功功率;在孤岛运行时主单元采用 V/f控制维持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恒定[13-14]。 常见的主控制单元选择包括下述几种: 1)储能装置作为主控制单元。这类典 型示范工程包括荷兰Continuon微网[3],希腊 NTUA微网[4]等。 2)分布式电源为主控制单元。这类典型 示范工程包括葡萄牙EDP微网[5]等。 3)分布式电源加储能装置为主控制单元。 这类典型示范工程包括德国MVV微网[6]等。 (2)对等控制模式 对等控制模式中的微网中所有的DG在控 制上都具有同等的地位,每个DG都根据接入 系统点电压和频率的就地信息进行控制。同 时这种控制方法能让微网具有“即插即用” 的功能。采用对等控制策略,要求分布式电 源采用本地变量进行控制,不同分布式电源 [7-9] 图1.5?P-f和Q-V下垂控制 两种基于下垂特性的典型控制方法在对 等控制策略的分布式电源控制中被广泛应 用[10-12]。采用Droop控制可以实现负载功率变 化在DG间的自动分配,但负载变化前后系统 的稳态电压和频率也会有所变化。一种是f-P 和V-Q下垂控制方法,它利用测量系统的频率 和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幅值产生有功和无功 功率。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测量分布式电源输 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产生电压频率和幅值, 称作P-f和Q-V下垂控制法,如图1.4和1.5所 示。 TimGreen在他的微网控制系统中提出了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三环反馈控制 方法[17],内环控制器提高了电能质量、增 加滤波器谐振阻尼的同时限制故障电流。尤 其指出了采用滤波电感电流作为控制变量能 限制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电流,为保护逆变器 提供了依据。但是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分布 式电源接入主网时电流变化会影响其端口输 出电压的变化,因此电压受负荷扰动影响较 大。 (3)分层控制模式 文献[2]就提出配网调度中心、微网、 分布式电源三者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 上,应用多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由全系统 控制协调代理(CAG)、微网控制代理(MGAG)、 分布式电源代理(DRAG)以及母线代理(BAG) 组成的多代理系统,在保证配电网辐射状运 行、满足配电网电压与电流及馈线容量等约 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恢复。 3.3 其他控制方法 文献[18]用粒子群优化(PSO)方法解决继 电器协调的问题,制定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 规划(MINLP)方法。并提出了利用方向性过流 继电器保护分散型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网。 文献[19]提出了一种阻抗为电阻线的低 电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在电压骤降情况 下提出了逆变器接口的虚拟电感器输出控制 方法,以及当地负载效应功率控制算法。 文献[20]分析采用闭环控制的逆变器输 出阻抗受线路参数和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基础 上,进行内环电压电流控制器的设计,电压 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稳定负荷电压,采用比 例环节的电流控制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 且设计控制器参数使输出阻抗为感性阻抗。 在此基础上利用下垂特性设计外环功率控制 器,实现微网内多逆变单元间的无线通信控 制。 文献[21]分析了微网中:(1)可能发生的 开关事件;(2)导致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模式 的故障事件。DR包括一个传统的旋转同步机 和电力电子转换器接口。后者的单元接口转 换器配有独立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以减少 孤岛瞬变,保持微网相角稳定和电压质量。 文献[22]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的主动式孤 岛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横轴(d轴)或纵轴 (q轴)电压、电流转换器注入干扰信号然后进 行检索。 文献[23]提出了采用根轨迹和频域法分 析传统控制技术来设计控制器的方法。 4.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方向 微网技术作为电力系统的的前沿领域, 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微网控制是其中最 关键的技术,它必将融合传统控制理论、智 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小波分 析、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微网系统最优控 制的模型。 微网系统具有单个DR的(下转第191页)

校园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园网络安全 风险分析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属学院: 所属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17日

摘要 校园网络安全是现在各类学校校园网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是网络管理人员的困惑所在。本文对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网所面对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我校针对该问题的应对策略做了相应调查。 关键词 校园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调查 一、校园网络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1来自硬件系统的安全威胁 硬件的安全问题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安全,一种是设置安全。物理安全是指由于物理设备的放置不合适或者防范不得力,使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光缆和双绞线等网络线路以及UPS和电缆线等电源设备遭受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造成校园网不能正常运行。设置安全是指在设备上进行必要的设置(如服务器、交换机的密码等),防止黑客取得硬件设备的远程控制权。 2来自校园网内部的威胁 校园网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内部用户对网络的结构和应用模式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在校学生,学校不能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学生会经常的监听或扫描学校网络,因此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更难应付。 3来自Internet的威胁 Internet上有各种不同内容的网站,这些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不但会占用大量流量资源,造成网络堵塞、上网速度慢等问题,而且由于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校园网也就面临着遭遇攻击的风险。 4系统或软件的漏洞 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存在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而且现在许多从网络上随意下载的软件中可能隐藏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可能被攻击者侵入和利用。 5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校园网的用户群体一般比较大,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数据量大、速度高。随着校园内计算机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接入校园网节点日渐增多,学生通过网络在线看电影、听音乐,很容易造成网络堵塞和病毒传播。而这些节点大部分都没有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随时有可能造成病毒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二、威胁校园网安全的原因分析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场所,所以,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有着它自己的特殊性,目前,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主要有如下几点: 1校园网中的设备多 校园网需要各种设备的支持,而这些设备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管理困难。其中任何环节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校园网的瘫痪,如室外通信光缆、电缆等,分布范围广,不能封闭式管理;室内设备也可能发生被盗、损坏等情况。校园网是一个平台,面向全校的师生,校园网中的设备管理也比较多样化,校级设备一般有网络中心管理,院、系级设备由本部门管理,也由本部门维护,学生自用的机器,放在学生宿舍中,由学生自行维护。这样就很难对所有设备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如安装防病毒软件等。所以当用户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后感染病毒,这台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又影响了校园网的运行,于是出现“交叉感染”。

微网基本运行与控制策略

微网基本运行与控制策略 摘要为保证微电源与微网之间,以及微网与主电网之间功率传输的稳定、可控,需要多个微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因此微网的整体运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本文 系统地介绍了微网中常用的基本运行与控制策略特点,以便针对微网存在的不同 问题应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微网控制策略分层控制协调控制 0.引言 由于大多数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输出电能的频率都不是工频,它们需要通 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微网[1]。因此逆变单元是微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布式电 源的逆变器控制是整个微网的底层控制。从微网运行的灵活性以及微网对传统电 网的影响方面出发,有专家提出了“即插即用”式控制方案[2],该方案的含义包括 微网对大电网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内多个分布式电源对微网的“即插即用”。基 于以上控制思想,微网整体控制策略可分为主从控制、对等控制以及分层控制[3],而针对微电源接口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恒功率控制(PQ Control)、下垂控制(Droop Control)以及恒压恒频控制(V/f Control)[4]。 本文将介绍微网运行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不同微电源的接 口控制方法,最后针对三种常用的微网控制策略以及每种策略中微电源不同的控 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 1.微网运行与控制的主要问题 典型微网是由一组放射型馈线组成,通过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与主电网相连。在PCC处设有一个主接口(Connection Interface, CI),通常由微网并网专用控制开关——固态断路器(Solid State Breaker, SSB)或背 靠背式的AC/DC/AC电力电子换流器构成。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通过电力电子 接口(Power Electronics Interfaces,PEI)与交流母线相连,负荷主要包括阻抗性 负荷、电动机负荷及热负荷。 微网既可以通过配电网与大型电力网并联运行,形成一个大型电网与小型电 网的联合运行系统,也可以独立地运行在孤岛状态,为当地负荷提供电力需求。 联网运行时,PCC连接处应满足主电网的接口要求,微网在不参与主电网操作的 同时应减少当地电能短缺且不造成电能质量恶化。这时候,微网电压和频率由大 电网提供支撑。而在孤岛情况下,微网必须能自己维持电压和频率。在微网中, 大量电力电子装置的存在使得微网缺乏惯性,而诸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 生能源发电系统存在输出功率的波动,这些都增加了微网频率与电压调节的难度。另一方面,在联网运行与孤岛模式相互切换的暂态,如何维持微网稳定也是值得 研究的问题。一般说来,当微网联网运行从主电网吸收功率或者为主电网提供功 率时,如果突然切换到孤岛状态,微网发出功率与负荷需求功率的不平衡将导致 微网的不稳定;而当微网从孤岛状态切换到联网模式时,与电网的同步是主要问题。为保证微电源与微网之间,以及微网与主电网之间功率传输的稳定、可控, 需要多个微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微网的整体运行控制策略也至关重要。 2.微网的控制策略 微网的控制策略主要在于控制微电源输出功率,对电力电子接口控制主要指 对DC/AC逆变环节的控制。在通常情况下,逆变器接口的直接控制目标有两种:(1)控制输出电压幅值与频率;(2)在有电压支撑的情况下控制输出电流的幅 值与频率。着眼与不同的控制目标,微电源的逆变器接口常用的控制策略可以分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成为学校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为学校建设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网络环境,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对网络的依赖将越来越紧密。校园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1.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校园网具有速度快、规模大,计算机系统管理复杂,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活动。因此,在全面了解校园网的安全现状基础上,合理构建安全体系结构,改善网络应用环境的工作迫在眉睫。当前,校园网网络常见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种。 1.1计算机系统漏洞。目前,校园网中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 WS,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服务器、操作系统、防火墙、TCP/IP协议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安全漏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漏洞被人发现并利用。许多新型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染,如不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更新,这些漏洞就是一个个安全隐患。 1.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使网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攻击隐蔽性强;二是繁殖能力强;三是传染途径广;四是潜伏期长;五是破坏力大。如ARP欺骗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网络执行官、网络特工、ARPKILLER、灰鸽子等木马病毒,表现为集体掉线、部分掉线、单机掉线、游戏帐号、QQ帐号、网上银行卡等帐号和密码被盗等等,严重威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 1.3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在享受In ternet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遭遇攻击的风险。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校园网

学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真实的走进千家万户,深深的融入到家庭网络、媒体传播、教学系统管理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问题也是深深的困扰着我们,其中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校园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校园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启用相适应的解决方案,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校园网 随着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深入,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由此,在高校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也着实令人担忧,校园网的安全应用成了最大隐患,如何防范、制止种种网络安全是现今最重要的问题,分析解剖网络安全的隐患,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管理,设计有效的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一、校园网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1、校园网之硬件安全 校园网络之硬件安全。一套优质的硬件设施也可以为校园网提供有力的安全条件,这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前提准备。计算机的CPU、主板、内存是启动计算机的关键;硬盘、显卡可进入系统的运行桌面;声卡、鼠标。键盘、音响电脑可进一步使用文档等操作;打印机、扫描机、传真机可方便校园学习文件等相关使用。当然,计算机硬件的损坏也是常常发生的事件,例如计算机存储器的损坏,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办法就是将有用的数据做好备份,储存在外部内存中,一旦机器出现故障,可在修复后再次把有用的数据保存回去;其次就是计算机中使用RAID技术,同时将数据存在多个硬盘上,在安全性高的情况下可使用双主机。关乎计算机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硬件应为首重。 2、校园网之软件安全 校园网之软件安全。首先,校园网不是一个应用产品,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更像一个WINDOWS那样的一个技术平台,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可以延伸很多web 等的应用级产品,随之而来就是很多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校园网的访问多样化、以及用户群体的庞大情况,相对应的不良信息的传播、病毒的危害、非法访问网页、恶意破坏和一些入侵口令等严重威胁着我们校园网络的安全。例如校园网的病毒入侵,针对病毒的入侵,学校网络管理方面,一定要加强校园网络范围内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器本地安装、远程安装、Wed安装以及脚本安装等多种方式布置病毒监控防护系统。 3、校园网之防护安全 校园网之防护安全。伴随着国际网络信息的发展,学校目前多数都是呈现网络教学系统,教育不再受国家、地区等条件的限制,但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黑客攻击事件以及非法信息的发布、网络病毒的爆发,也给网络蒙上了厚厚的阴影,校园网更是受害至深。防范病毒入侵、监控校园网络流量、保护重要信息资源,对于校园网络而言,这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是加强安全防范和管理的必需事项。同时,网关是至关重要的一扇门,也是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的出入口,更是病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1.分布式电源及其等效模型 1.1分布式电源的定义 国际上关于分布式发电的定义较多,没有形成对分布式发电的统一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发电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1)国际能源署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技术,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2)美国《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小规模、分散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运行、也可以联网运行的发电系统;(3)丹麦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靠近用户,不连接到高压输电网,装机规模小于10MW的能源系统;(4)德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和小水电;(5)法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接入低压配电网,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电源。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容量限制为10MW,主要是热电联产、小水电和柴油机。综合以上几种定义的共同点,可以认为分布式电源指的是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容量较小且靠近负荷中心的发电设备,如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等。 目前,微电网示范工程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力发电机、小型风机、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此外,还有少数的生物柴油机、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

1.2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 虽然各种分布式电源都可以接入微电网为负荷供电,但由于它们自身的一下特点和微电网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不尽相同。小型水力发电机、鼠笼型异步风机和柴油机等小型常规发电机输出稳定,可直接并网。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直流风机等直流分布式电源输出直流电,通常需要经逆变器接入交流微电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直—交式并网。微型燃气轮机和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幅值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电气量,需要整流逆变后才能并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交—直—交并网,对应的分布式电源统称交直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1.分布式电源及其等效模型 1.1分布式电源的定义 国际上关于分布式发电的定义较多,没有形成对分布式发电的统一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发电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1)国际能源署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技术,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2)美国《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小规模、分散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运行、也可以联网运行的发电系统;(3)丹麦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靠近用户,不连接到高压输电网,装机规模小于10MW的能源系统;(4)德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和小水电;(5)法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接入低压配电网,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电源。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容量限制为10MW,主要是热电联产、小水电和柴油机。综合以上几种定义的共同点,可以认为分布式电源指的是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容量较小且靠近负荷中心的发电设备,如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等。 目前,微电网示范工程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力发电机、小型风机、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此外,还有少数的生物柴油机、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 1.2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 虽然各种分布式电源都可以接入微电网为负荷供电,但由于它们自身的一下特点和微电网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不尽相同。小型水力发电机、鼠笼型异步风机和柴油机等小型常规发电机输出稳定,可直接并网。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直流风机等直流分布式电源输出直流电,通常需要经逆变器接入交流微电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直—交式并网。微型燃气轮机和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幅值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电气量,需要整流逆变后才能并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交—直—交并网,对应的分布式电源统称交直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截至目前,国内已开展微电网试点工程30个,既有安装在海岛孤网运行的微电网,也有与配电网并网运行的微电网。“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微电网示范区,还将推动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为进一步保障微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结合我国微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一些新的微电网技术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微电网研究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微电网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任一微电网的接入,不对既有微电网系统造成明显影响;能协调微电网的发电与负荷,自主选择运行点;能稳定的在并网和孤岛两种模式下运行,并在两种模式间平滑切换;可以对有功、无功进行独立控制,具有自主校正电压跌落和系统不平衡的能力。 微电网控制功能基本要求是新的微电源接入时不改变原有设备,微电网解、并列时是快速无缝的,无功功率、有功功率要能独立进行控制,电压暂降和系统不平衡可以校正,要能适应微电网中负荷的动态需求。微电网控制功能如下: (1)基本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 由于微电源大多为电力电子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调节科分别进行,可通过调节逆变器的电压幅值来控制无功功率,调节逆变器电压和网络电压的相角来控制用功功率。 (2)基于调差的电压调节 在有大量微电源接入是用P-Q控制是不适宜的,若不进行就地电压控制,就坑内产生电压或无功振荡。而电压控制要保证不会产生电源间的无功环流。在大电网中,由于电源间的阻抗相对较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微电网中只要电压整定值有小的误差,就可能产生大的无功环流,使微电源的电压值超标。要根据微电源所发电流是容性还是感性来决定电压的整定值,发容性电流时电压整定值要降低,发感性电流时电压整定值要升高。 (3)快速负荷跟踪和储能 在大电网中,当一个新的负荷接入时最初的能量平衡依赖于系统的惯性,主要为大型发电机是惯性,此时仅系统频率略微降低而已。由于微电网中发电及的惯量较小,有些电源是响应时间常数又很长,因此当微电网与主网解列成孤岛运行时,必须提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储能设备,相当于增加一些系统的惯性,才能维持电网的正常运行。 (4)频率调差控制 在微电网成孤岛运行时,要采取频率调差控制,改变各台机组承担负荷比例,已使各自出力在调节中按一定的比例且都不超标。 储能系统是微电网中的一种特殊微电源。储能系统由储能单元和双向变流器构成,在联网运行时,储能系统能够存储能量;在孤岛运行时,储能系统起着加快切换时间,改善电能质量和平衡多种电源间响应时间不一致的弊端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