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精编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精编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精编

《化学必修1、2》复习资料精编

A.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

OH -,H+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和SO 3

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 3

-和Fe2+/ 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及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 、CO 、H 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 ,N==nN A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 ,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 、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 ,V==nV m 标准状况下:V m =22.4L/mol

b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 、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 ,ρ1/ρ2==M1 / M 2 ⑷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 、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量 C==n / V ,n==CV

b 、物质的量浓度及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 —2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

点刚好及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8、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9、钠的氧化物比较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 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 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 、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 、Sn 、Pb 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 、Na 、Al 等(K 、Ca 、Na 、Mg 都是电解氯化物,Al 是电解Al 2O 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 —3e -

==Al 3+

a 、及非金属:4Al+3O 2==2Al 2O 3,2Al+3S==Al 2S 3,2Al+3Cl 2==2AlCl 3

b 、及酸:2Al+6HCl==2AlC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 、及强碱:2Al+2NaOH+2H 2O==2NaAlO 2(偏铝酸钠)+3H 2↑ (2Al+2OH -+2H 2O==2AlO 2-

+3H 2↑) 大多数金属不及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 、铝热反应:2Al+F

e 2O 3===2Fe+Al 2O 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 2O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 、及酸:Al 2O 3+6H +==2Al 3++3H 2O

b 、及碱:Al 2O 3+2OH -==2AlO 2-+H 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 、实验室制备: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b 、及酸、碱反应:及酸 Al(OH)3+3H +==Al 3++3H 2O 及碱 Al(OH)3+OH -==AlO 2-+2H 2O ③KAl(SO 4)2(硫酸铝钾)

KAl(SO 4)2·12H 2O ,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 4)2==K ++Al 3++2SO 42-,Al 3+会水解:Al 3++3H 2O Al(OH)3+3H +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 、及非金属:Fe+S==FeS ,3Fe+2O 2===Fe 3O 4,2Fe+3Cl 2===2FeCl 3

b 、及水:3Fe+4H 2O(g)===Fe 3O 4+4H 2

c 、及酸(非氧化性酸):Fe+2H +==Fe 2++H 2↑

及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 、及盐:如CuCl 2、CuSO 4等,Fe+Cu 2+==Fe 2++Cu Fe 2+和Fe 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 2+ ②及KSCN 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 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点燃

点燃 高温

点燃

点燃 △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精编

①及无色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

Fe 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及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

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 、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 、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 2SiO 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 2+CaO===CaSiO 3,SiO 2+2NaOH==Na 2SiO 3+H 2O ,SiO 2+4HF==SiF 4↑+2H 2O

c 、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

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

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及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 2SiO 3+2HCl==2NaCl+H 2SiO 3↓

③硅酸盐:

a 、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 3(Si 4O 10)(OH)2可表示为3MgO ·4SiO 2·H 2O

b 、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

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 2SiO 3·CaSiO 3·4SiO 2;

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及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

般作氧化剂。及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 2有少量及水反应(Cl 2+H 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 2。新制氯水含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

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 2CO 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 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

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 和O 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 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

主要成分是CaCl 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 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高温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精编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

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及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及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 2>Br 2>I 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 、酸性氧化物:可及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 2+H 2O H 2SO 3

可及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SO 2+Na 2SO 3+H 2O==2NaHSO 3

b 、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 、具有还原性: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及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 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 2SO 4==2H ++SO 42-

主要微粒 H 2SO 4 H +、SO 42-、(H 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 、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 、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 、O 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 、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 、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 以后的金属也能及之反应(Pt 、Au 除外):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ⅲ、及非金属反应:C+2H 2SO 4(浓硫酸)===CO 2↑+2SO 2↑+2H 2O ⅳ、及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 2

d 、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 :NaCl+H 2SO 4(浓)==NaHSO 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pH 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 2 H 2SO 3 H 2SO 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 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 2)

a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 、分子结构:分子式——N 2,电子式—— ,结构式——N ≡N △

H 2O O 2

c 、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及H 2反应:N 2+3H 2 2NH 3

②及氧气反应:N 2+O 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 2===2NO 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 2+H 2O===2HNO 3+NO ,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 中的NO 2

两条关系式:4NO+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

Ⅱ、氨气(NH 3)

a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

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H

b 、分子结构:分子式——NH 3,电子式—— ,结构式——H —N —H

c 、化学性质:

①及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一水合氨) NH 4++OH -,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及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现象:产生白烟 d 、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 4Cl+Ca(OH)2===2NH 3↑+2H 2O+CaCl 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 Ⅲ、铵盐

a 、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如Cl -、SO 42-、CO 32-

)形成的化合物,如NH 4Cl ,NH 4HCO 3等 b 、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 、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 4Cl===NH 3↑+HCl↑,NH 4HCO 3===NH 3↑+CO 2↑+H 2O

②及碱反应:铵盐及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

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 4NO 3+NaOH===NH 3↑+H 2O+NaCl,,离子方程

式为:NH 4+

+OH -===NH 3↑+H 2O ,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 、NH 4+的检验:NH 4++OH -===NH 3↑+H 2O 。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 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

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 、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 、不稳定性:4HNO 3=== 4NO 2↑+2H 2O+O 2↑,由于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水,所以

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c 、强氧化性:ⅰ、及金属反应: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常温下Al 、Fe 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及非金属反应:C+4HNO 3(浓)===CO 2↑+4NO 2↑+2H 2O

催化剂

放电或高温

△ △

△ △ △

或光照

d 、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

的金属如Pt 、Au 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 :质量数 Z :质子数 N :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 和18O ,12C 和14C ,35Cl 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 主族(7个)(ⅠA —ⅦA) 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 —ⅦB)

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 、Ne 、Ar 、Kr 、Xe 、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 ,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 ,因为Fr 是放射性元素)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 、及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 2,金属性越强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 、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 4==FeSO 4+Cu)

d 、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 、及H 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X

A

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极性键

化学键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及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布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及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

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 n 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 n H2n+2+(3n+1)/2O2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甲烷乙烯苯

CH4C2H4C6H6

不作要求

结构简式CH4

CH2=CH2或

不作要求空

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平面型

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

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

∏键)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是天然气、沼气、油田

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

化学性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

质 ②取代反应: CH 4+Cl 2 CH 3Cl+HCl

2CO 2+2H 2O ②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 ③加聚反应: nCH 2=CH 2 —CH 2—CH 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

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12CO 2+6H 2O

②取代反应:

a .及液溴反应:

+Br 2

+HBr

b .及硝酸反应: +HO-NO 2

+H 2O

③加成反应: +3H 2 (环己烷)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 3Cl ,麻醉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及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 、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6O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 ,官能团——羟基,—OH

c 、化学性质:ⅰ、及活泼金属(Na)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ⅱ、氧化反应:燃烧:C 2H 5OH+3O 2 2CO 2+3H 2O

催化氧化: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ⅲ、酯化反应: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d 、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 、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 、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4O 2,结构简式——CH 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c 、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 2CO 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

d 、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

a 、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 、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OOH+CH 3CH 2OH 光照

催化剂 [ ]n

Fe

浓H 2SO 4

△ Ni

点燃

Cu 或Ag

△ 浓H 2SO 4

浓H 2SO 4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CH 3COOCH 2CH 3

+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 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 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

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

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B.学业考试《化学必修1、2》复习学案

《化学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包括:(一)气体的制备、净化及干燥 、收集和尾气处理。(二)物质的分离及提纯:1、物

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浓缩法,结晶、重结晶法、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吸附法,升华

法,水洗法,液化法,渗析法,盐析法;2、化学方法:酸、碱处理法,热分解法,吸收法,转化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例题1给50mL 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以下仪器必须用到的是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 ⑦泥三角 ⑧坩埚 ⑨铁三脚架 A. ②③⑤⑧ B. ③⑥⑦⑧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⑤⑥ 练习1: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例题2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

方有

A .4 处

B .3 处

C .2 处

D .1 处

例题3:为了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溴化钠,常用的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水,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经振荡、静置、分液,将氯化钠溶液加热排除溶解在水中的氯分子,得到氯化钠溶液。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操作叫萃取 B.苯层在下层或四氯化碳在上层 C .可以用酒精代替苯或四氯化碳 D.氯水是氯化剂 练习2:萃取和分液都要使用的仪器是

A .漏斗和烧杯

B .分液漏斗和烧杯

C .容量瓶和烧杯

D .锥形瓶和烧杯 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n 、N 、N A 之间的关系: n 、m 、M 之间的关系: n=

A N N

n=M

m 标准状况(0℃,101P a )下,气体: 溶液中n (B )、c (B )、V 的关系: n=

m V V V m =22.4L/mol c (B )=V

B n )( 例题4:下列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N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克Na 由原子变为Na +

时,共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 、18克H 2O 所含有的电子数为8N A C 、28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在20℃,1.01×105Pa 时,11.2LO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练习3:4gNaOH 溶于水配成1L 的溶液,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将3. 65g HCl 通入此溶液中反应后,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 。 练习4:实验室欲配制80mL 2mol/L 的KCl 溶液,就配制该溶液的过程,请回答: (1)不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0mL 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 50mL 容量瓶 (2)配制时应称取KCl g 。

(3)下列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G.转移

(4)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实验结果将,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实验结果将。

(5)将配制好的溶液稀释至400mL,则该溶液浓度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1、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

混合物

金属单质:Na、Fe、Cu等

物质单质

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

纯净物酸:HCl、H2CO3等

无机化合物碱:NaOH、Ba(OH)2、NH3·H2O等

化合物盐:Na2CO3、NaHSO4、Cu(OH)2(CO3)2

氧化物:CO、CO2、CuO等

有机化合物: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

又: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强电解质:HCl、H2SO4、NaCl等

电解质

化合物弱电解质:CH3COOH、NH3·H2O等

非电解质:C6H12O6、CO等

例题5:按照无机物的分类方法,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不同类型的物质是

A.火碱、烧碱、生石灰B.生石灰、冰、干冰

C.熟石灰、苛性钠、氢氧化钾D.纯碱、硫酸钠、胆矾

练习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B.食盐C.纯碱 D .酒精

练习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B.食盐C.硫酸D.蔗糖

2、离子反应

(一)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类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主要条件:①生成水或弱电解质②生成沉淀③生成气体(思考:①及复

分解反应条件比较有什么发现?②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会发生什么变化?③还有没有

其他条件可以发生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反应式子。

如:H++OH-=H2O,它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HCl+NaOH=NaCl+H2O,H2SO4+2KOH=K2SO4+2 H2O都可能用这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但H2SO4+Ba

(OH)2=BaSO4↓+2 H2O不行。(思考:为什么?)

例题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O32-+2H+=CO2↑+ H2O

B.氯气及H2O反应:Cl2+H2O==2H++Cl-+ClO-

C.钠及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及Ba(OH)2反应:Ba2++SO42-==BaSO4↓

练习7: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a+、OH-、NO3-B.Cu2+、Ba2+、Cl-、NO3-

C.Na+、Mg2+、OH-、SO42- D.Fe2+、H+、NO3-、ClO-

练习8:向含有Cl-、Br-、I-、Fe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量明显减少的是;离子数量基本不变的是。

练习9: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硫酸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钠:

硫酸:

氯化铜:

3、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

原产物。

(2)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a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b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题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都量置换反应

例题8: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能发生的是

A、Cl-→Cl2

B、Fe2+ →Fe3+

C、I2→I-

D、CO32-→CO2

练习10:在SiO2 +3C= SiC + 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 60:36 B. 36:60 C. 2:1 D. 1:2

练习11:在稀硫酸及锌的反应中,硫酸是()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被氧化

D.催化剂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要点:

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 ④ Na 2O 2←Na →NaOH →Na 2CO 3←NaHCO 3 2、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Al → Al 2O 3 ← Al (OH )3 → AlCl 3 ⑤ 2

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Fe 3O 4←Fe →3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硬度、水溶性、熔点,有什么特殊等;②化学性质:反应的条件和现象,生成物等;③应用。

例题9: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

C.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及水反应产生气体

D.钠及水反应生成氧气

练习12:0.2mol Na 218O 2及足量的CO 2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克。0.2mol Na 218O 溶于足量的重水(D 2O )中,生成的烧碱为 克。

例题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NaOH 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A Fe 3+

、CI -

、Na +、SO 42-

B AI 3+、Na +、CO 32-

、NO 3

C Ag +、Na +、SO 42-、NO 3

- D AIO 2-

、CO 32-

、K +

、Na +

练习13:有MgCl 2、Al 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

液,得到的沉淀量及加入的NaOH 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 A 1∶1 [Cl ˉ]及[SO 42-]之比为 B 2∶3 C 3∶2

D 2∶1

v 1.25v

例题11: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 B.Fe3+ C.Fe2+ D.H+

练习14: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 冷、浓HNO3

B Cu(NO3)2溶液

C 稀HNO3

D Fe(NO3)3溶液

练习15:在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试判断:A.溶液中一定有Fe3+ B.溶液中一定无Fe2+

C.溶液中一定有Fe2+ D.无法确定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要点:

1、硅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相到转化关系

O2NaOH H+或

Si SiO2Na2SiO3H2SiO3

C CaO H20+CO2

CaSiO3

例12:能得到硅酸的化学反应

A.石英和浓盐酸混合B.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

C.硅藻土和浓烧碱共热D.二氧化硅和氢氟酸混合

练习16:光纤通讯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A.单晶硅B.普通玻璃C.二氧化硅D.聚氯乙烯纤维

练习17: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3和SiO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杂质,最好选用

A.水B.盐酸C.硫酸D.烧碱溶液

2、氯元素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HClO←Cl2→←HCl→NaCl

↖↙↘↙

Ca(ClO)2 AgCl

例题13:下列物质不能用金属跟氯气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A.FeCl2 B.FeCl3 C.CuCl2 D.AlCl3

练习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有毒,Cl-也有毒B.Cl-和Xλ2都是黄绿色

C.Cl-的半径比Xλ半径小 ?.Xλ-有还原性

练习19:自来水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谋取暴利,可用化学试剂鉴别真伪,该试剂可以是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CO2及SO2的异同点比较:

例题14: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F2+H2O=4HF+O2B.Si+2NaOH+H2O=Na2SiO3+2H2↑

C.3NO2+H2O=2HNO3+NO D.P2O5+3H2O=2H3PO4

练习20:下列混合气体和水反应时,一种气体的体积减少,另一种气体的体积增加的是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B.氢气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氮 D.氯气和氯化氢气体

练习21: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臭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4.硫酸、硝酸和氨

(一)硫酸:①酸的通性②吸水性③脱水性④强氧化性

金属和浓硫酸反应的规律:

①常温时浓硫酸能使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跟除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

通式:金属+浓硫酸△或常温高价硫酸盐+ SO2(少数产生H2S)+H2O。

金属跟浓硫酸的反应中表现了浓硫酸的性质:、。

(二)硝酸:

硝酸及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硝酸具有。

②氧化能力:浓HNO3稀HNO3。

③通常,浓硝酸及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稀硝酸及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④硝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能力,越容易,其还原产物的化合价就。

⑤在常温下浓硝酸能使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在常温下可以用的容器来盛装冷

的浓硝酸。

(三)氨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二性”:

①碱性:及水、酸反应时显碱性:

、;

②还原性:

氨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方程式:。

(四)农业上常用的氮肥,主要有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都是铵盐。铵盐有“三解”,请填写下列空白处:

a)铵盐的溶解:

b)铵盐的热解:

①氯化铵受热分解:;

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铵盐的碱解:任何铵盐遇碱共热都产生,这既是实验室制的方法,也可用于的检验:。

例题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硝酸及铁反应可产生H2

B.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O2、CO2

C. 不可将水直接导入浓硫酸里进行稀释

D. 浓硫酸对皮肤或者衣物有很强的腐蚀性

例题16: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NO3、Na2SO4、(NH4)2SO4、NaCl四瓶溶液鉴别开来,

此试剂是

A. BaCl2

B. Ba(OH)2

C. AgNO3

D. NaOH

练习22: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 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 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 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练习23:某地有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有下列离子八种离子中的四种(不含相同离子): Ag+、Ba2+、Fe3+、Na+、Cl-、SO42-、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为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排出,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O42-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在不同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D.NaNO3来自同一工厂

《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

几个等式: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电子层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表1:

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强弱比较(同学自己完成)

3、化学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 极性键:

例题17:.某主族元素R 的最高正价及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 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 一定是ⅣA 族元素

C.R 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 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 2R 例题1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 H 2SiO 4<H 2CO 3<H 3PO 4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 > Cl - > I -

例题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B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练习24: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及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练习25:某元素X 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 g 及氧气充分作用,可得6 g 化合物XO 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8 10

17

36

D

1

2 11 19

C

1

4

5

15

B

3 5

12

20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