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摘要: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之一,是限制大豆及

其制品在人类营养和动物饲料中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对降解大豆

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进行试验的设计。

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细菌筛选发酵条件

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5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 种氨基酸,为全价蛋白源,在

动物饲料及人的高蛋白营养保健品中常作为优质原材料。但生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且所含的主要蛋白质7S 伴球蛋白及11S 球蛋白均为大分子蛋白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能激

起特异的免疫应答,食用后不仅会导致血清中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 滴度的升高,而且会

造成小肠局部发生器质性的损伤。这些大分子蛋白质被统称为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有: ①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②由于活化免疫系

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 ③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 ④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

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因此,消除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饲养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产酶菌的水解作用是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程度受交菌株

种类极大的的影响。所以筛选具有高效率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石慧

等的研究发现在众多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极好。因此本设计方法

在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上进行。

一、降解大豆抗原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1、试验菌种的准备:根据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留置备用。

2、豆粕发酵试验:称量适量豆粕,将枯草芽孢杆菌以不同浓度梯度的接种量分别接入

生豆粕中,加水混合均匀。将以上混合物装入阔口罐头瓶,并用塑料薄膜封好,于恒温箱中

静置发酵。将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记为P1~P1O,设置表格记录数据:

3、测定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是评价发酵工艺是否优异,发酵饲料是

否达到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测定发酵豆粕饲料中抗原

蛋白的含量。为了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测定发酵饲料产品中抗原蛋白的含量,试验采用抗

原蛋白残留率来判断发酵结果。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按下式计算:

提取到的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抗原蛋白残留率= ―――――――――――――――――――×100%

提取到的未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抗原蛋白残留率//%

接种量

P1P2P3P4P5P6P7P8P9P1 2%

5%

4、利用文献所提供方法提取抗原蛋白,并进行电泳检测。

5、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和电泳实验结果选择抗原蛋白残留率最小的组合,即筛选得到适宜的菌株,并确定适宜的接种量。

二、菌株发酵条件探究

根据石慧等的研究发现接种量、料水比和pH 值是影响枯草芽孢杆菌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到发酵饲料产品后期干燥的工艺成本。因此实验设计应在接种量、料水比和pH 值这三种因素间进行梯度试验,辅以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实验最佳方案,完成菌株发酵条件的探究。

1、接种量试验:温度为37 ℃,料水比为1.0∶1.0,pH 值为7.0 条件下,不同的接种量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根据表的接种量,测出发酵样品的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接种量。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接种量抗原蛋白残留率//%

2%

4%

6%

8%

10%

2、料水比试验:温度为37℃,接种量为上述最佳接种量,pH 值为7.0 条件下,不同的料水比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 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料水比。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料水比抗原蛋白残留率//%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3、pH 值试验:温度为37℃,接种量为最佳接种量,料水比为最佳料水比时,在不同pH 值下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pH。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试验号接种量料水比pH 值抗原蛋白残留率

1

2

3

4

5

6

7

8

9

x1

x2

x3

R

5、抗原蛋白残留率测定结果的验证:试验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均为多个重复的平均值,且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测定结果可以用SDS-PAGE电泳结果来验证。

三、其他发酵方法

有关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 ℃,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 ℃,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参考文献:

1、石慧.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J].湖北农业科学,2011

2、罗璇.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J]. 饲料工业.2011

3、于春艳. 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J]. 养殖与饲料.2009

4、韩鹏飞大豆抗原蛋白研究进展[J]. 综述.2009

5、方华. 大豆抗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机理. [J]. 江西饲料.2007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04044); 作者简介:李海萍(1984-),女,硕士研究生;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cesyjz @https://www.doczj.com/doc/5315521967.html,.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李海萍,易菊珍3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广州 510275) 摘要:首先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然后分别从化学改性、酶改性和物理改性三个方面对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进行了综述。其中,在化学改性方面,针对大豆分离蛋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巯基等不同活性基团的改性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酶改性方面,主要介绍了谷胺酰胺转胺酶、木瓜蛋白酶等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作用。在物理改性方面,介绍了共混、加热改性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等方法等来引起分子结构的微变化,可使人们获得各种符合预期的性能优良的产品,开发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改性 引言近年来,由于全球石油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以石油为原料、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的广泛使用引起 了大家的担忧[1],而且塑料垃圾掩埋后,有毒单体和小分子低聚物的释放又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给人类和 生物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通过可再生农作物开发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大豆分离蛋白(s oybean protein is olate ,SPI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是每年都可进行大量种植的可再生资源,而且具有无毒、可降解等优点,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豆蛋白包含多种功能团,如氨基、羟基、巯基、酚基、羧基等。这些活性基团可作为化学改性或交联的位点,来合成各种功能可与以石油为原料的材料相当或更优的新型聚合物。因此,本文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并对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功能基团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及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S oybean Protein Is olate ,SPI )是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原料。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 、H 、O 、N 、S 和P ,还含有少量的Zn 、Mg 、Fe 和Cu 。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主要 氨基酸含量如表1所示[2]。 SPI 主要包括β 2大豆伴球蛋白(7S 球蛋白,β2conglycinin )和大豆球蛋白(11S 球蛋白,glycinin )两种成分[3]。其中β2大豆伴球蛋白是由α’2(69kDa )、β2(68kDa )和β2(42kDa )三种亚基组成的分子量约为~180kDa 的三聚体糖蛋白,三种亚基分子量不同文献报道有所差别[4]。大豆球蛋白是由五种分子量为54kDa ~64kDa 的亚基(G 12G 5)组成的分子量约为~320kDa 的六角形化合物。各个亚基的基本结构通式为A 2SS 2B ,其中A 表示分子量为34~44kDa 的酸性多肽,B 表示分子量约为20kDa 的碱性多肽,A 和B 由 二硫键(SS )连接。Utsumi [5]、Maruyama 等[6]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并通过X 射线晶体衍射法推导出大豆球蛋 白和β2大豆伴球蛋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组别:第*组 班级:生工**班 组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

二、实验内容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 三、实验原理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并进行培养,根据奶粉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振荡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得到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也可直接将细菌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材料:土壤样品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及平板、奶粉培养基平板、45mL 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 3.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摇 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 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斗、试剂 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五、操作步骤

(一)配制所需培养基 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1.5~2.0g,水 100ml,pH 7.2 配制200mL 奶粉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2.0g,水 100ml,pH 7.0~7.2 脱脂奶粉 3g,配制200mL (二)分离 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植被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 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 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后将平板倒置,于30~32℃下培养24~48h. 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 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三)筛选 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奶粉斜面培养基,再转接奶粉培养基平板上,30~32℃下培养24~48h。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8.05 32 大 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但其中含有的 抗原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豆抗原蛋白是指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可引起人或畜禽产生过敏反应,又称为致过敏因子。研究表明,大豆中主要的抗原物质有2种: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据报道,生 大豆中具有抗原活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分别占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10%~20%和1%~2%。目前,在欧美等国,大豆已被列为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过敏人群常表现为颤抖、咽喉水肿、皮疹和急性哮喘等症状。另外,在畜禽生产中,日粮过敏反应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幼龄动物饲料中添加生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会导致仔猪、犊牛等的腹泻、肠黏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大豆及其制品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由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现象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30年代Duke首次发现大豆蛋白可引起婴儿腹泻、虚脱和肠道炎症反应以来,人们对大豆蛋白的研究便从未间断,现已从婴幼儿、仔猪和犊牛对大豆蛋白的过敏反应现象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 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孙 鹏 摘 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幼龄畜禽致敏作用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机理 逐渐深入到大豆抗原蛋白的致过敏机理研究。 1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 大豆中约含35%~40%的蛋白质,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可分为4大类,即2S、7S、11S和15S组分。其中,具有抗原性的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疏水蛋白(Hydrophobic protein),大豆壳蛋白(Hull proteins),大豆抑制蛋白(Profilin),大豆空泡蛋白(Vacuolar protein),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等。前已述及,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大豆中免疫原性最强的两种抗原蛋白,二者约占大豆蛋白的70%左右。 1.1 大豆球蛋白(Glycinin) 大豆球蛋白是大豆中的主要贮存蛋白之一,占大豆籽实蛋白质的40%以上,分子量在320kDa~360kDa,有5个亚基,分别为A1aB2(G1),A1bB1b(G2), A2B1a(G3),A3B4(G4),A5A4B3(G5),每个亚基由酸性多肽链(A,31kDa~45kDa)和碱性多肽链(B,18kDa ~20kDa)经二硫键连接而成。 1.2 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 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7S组分的主要成分,约占大豆蛋白总量的30%左右,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糖蛋白,分子量范围140kDa~170kDa,由α、α’和β三个亚基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kDa,72kDa和53kDa,各亚基都含 新进展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复习课程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组别:第*组 班级:生工**班 组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

二、实验内容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 三、实验原理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并进行培养,根据奶粉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振荡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得到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也可直接将细菌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材料:土壤样品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及平板、奶粉培养基平板、 45mL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 3.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恒温水浴锅、 摇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 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 斗、试剂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 纸。

五、操作步骤 (一)配制所需培养基 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1.5~2.0g,水 100ml,pH 7.2 配制200mL 奶粉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2.0g,水 100ml,pH 7.0~7.2 脱脂奶粉 3g,配制200mL (二)分离 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植被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 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 菌。 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后将平板倒置,于30~32℃下培养 24~48h. 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 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 为芽孢杆菌。 (三)筛选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可行性计划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 可行性计划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可行性计划说明 我国大豆蛋白细分产品包括脱脂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等,其中大豆分离蛋白(SPI)是利用脱皮脱脂冷榨豆饼或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经稀碱萃取、酸沉淀、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用大豆蛋白产品。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为碱提酸沉工艺。 该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9209.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01.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7%;流动资金2508.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23%。 达产年营业收入208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056.35万元,税金及附加187.29万元,利润总额4825.65万元,利税总额5678.55万元,税后净利润3619.2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59.3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40%,投资利税率61.66%,投资回报率39.30%,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提供就业职位372个。 报告针对项目的特点,分析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能源消费量并提出节能措施;分析项目的环境污染、安全卫生情况,提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 ......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信息、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研究分析、项目建 设内容分析、选址科学性分析、土建工程、工艺技术说明、环境保护说明、项目安全卫生、项目风险情况、项目节能评价、项目实施安排方案、投资 方案说明、项目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等。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 我国大豆蛋白细分产品包括脱脂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等,其中大豆分离蛋白(SPI)是利用脱皮脱脂冷榨豆饼或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经稀碱萃取、酸沉淀、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用大豆蛋白产品。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为碱提酸沉工艺。 (二)项目选址 xxx产业园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6853.42平方米(折合约40.26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1.86%,建筑容积率1.0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9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6.4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实验一腐乳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1

实验一腐乳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涂布分离和平板划线法从食物中分离食源性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并熟练掌握该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是蛋白酶的最佳来源,与动物和植物相比,微生物作为蛋白酶的来源具 有更多生理生化上的优越性。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都是胞外酶,易于分离纯化,更 重要的是微生物易于培养和发酵,有广泛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和遗传操作的感受性。 通过稀释涂布法或划线分离法在选择性平板上可以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分离。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将菌体按比例制备成若干个稀释度,再分别经涂棒涂布培养 而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 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 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 离微生物的“纯种”。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 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目的菌株,透明圈越大的菌具有较强的产酶能力。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纯化,得到高产蛋白酶菌株。 三、试验材料 1、材料与试剂 豆腐乳:市购豆腐乳 2、主要仪器与设备 无菌操作箱、恒温水浴锅、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振荡培养箱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可溶性淀粉1%、酵母膏0.5%、酪蛋白1%、KH2PO40.1%、MgSO40.02%、琼脂2.0%,pH值为中性 配制方法:称取酪蛋白 1.0g,先用少量2%NaOH润湿,玻棒搅动,再加适量 的蒸馏水,在沸水浴中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补足水量至100mL,加入其他成分,调整pH,灭菌备用。 2、菌株纯化分离(涂布法和划线法每组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 (1)稀释法分离:采用无菌水,10倍梯度稀释豆腐乳的菌悬液到10-8,吸取

实验十一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2013

实验十一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2013 实验十一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碱性蛋白酶是一类最适宜作用pH为碱性的蛋白酶,在轻工、食品、医药工业中用途非常广泛。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酶都是胞外酶,具有产酶量高,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类营业性酶类。 从自然界筛选获取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一直是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基本原理 , 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 , 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不同类型的蛋白酶都能在牛奶平板上形成蛋白水解圈,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条件和液体环境中生长的情况相差很大,因此在平板上产圈能力强的菌株不一定就是碱性蛋白酶的高产菌株。 , 碱性蛋白酶活力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标准QB747-80进行。 , 原理:Folin试剂与酚类化合物(Tyr,Trp,Phe)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用蛋 白酶分解酪蛋白生成含酚基的氨基酸与Folin试剂呈蓝色反应,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可知酶 活大小。 二、实验目的 , 学习用选择平板从自然界中分离胞外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 , 学习并掌握细菌菌株的摇瓶液体发酵技术

, 掌握蛋白酶活力测定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三、实验器材 1(菌株 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蛋白酶产生菌株 2(溶液和试剂 蛋白胨,酵母粉,脱脂奶粉,琼脂,干酪素,三氯醋酸,NaOH,NaCO,Folin 试剂,硼砂,23 酪氨酸,水等 3(仪器和用品 三角烧瓶,培养皿,吸管,试管,涂布棒,玻璃搅拌棒,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培养摇床,高压灭菌锅,尺,玻璃小漏斗和滤纸 四、操作步骤 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1)牛奶平板:在普通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1.5%的牛奶 (2)发酵培养基:玉米粉4%,黄豆饼粉3%,NaHPO 0.4%,KHPO 0.03%,3 mol/l NaOH 调节2424 pH到9.0,0.1MPa 灭菌20min,250ml三角烧瓶的装瓶量为50ml。 (3)pH11硼砂- NaOH缓冲液:硼砂19.08克溶于1000ml水中;NaOH 4g,溶于1000 ml水中,二液等量混合。 (4)2%酪蛋白:称取2g干酪素,用少量0.5mol/l NaOH润湿后适量加入pH11的硼砂- NaOH缓冲液,加热溶解,定容至100ml,4?冰箱中保存,使用期不超过一周。 2. 酶活标准曲线的制作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摘要: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之一,是限制大豆及 其制品在人类营养和动物饲料中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对降解大豆 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进行试验的设计。 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细菌筛选发酵条件 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5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 种氨基酸,为全价蛋白源,在 动物饲料及人的高蛋白营养保健品中常作为优质原材料。但生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且所含的主要蛋白质7S 伴球蛋白及11S 球蛋白均为大分子蛋白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能激 起特异的免疫应答,食用后不仅会导致血清中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 滴度的升高,而且会 造成小肠局部发生器质性的损伤。这些大分子蛋白质被统称为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有: ①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②由于活化免疫系 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 ③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 ④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 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因此,消除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饲养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产酶菌的水解作用是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程度受交菌株 种类极大的的影响。所以筛选具有高效率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石慧 等的研究发现在众多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极好。因此本设计方法 在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上进行。 一、降解大豆抗原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1、试验菌种的准备:根据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留置备用。 2、豆粕发酵试验:称量适量豆粕,将枯草芽孢杆菌以不同浓度梯度的接种量分别接入 生豆粕中,加水混合均匀。将以上混合物装入阔口罐头瓶,并用塑料薄膜封好,于恒温箱中 静置发酵。将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记为P1~P1O,设置表格记录数据: 3、测定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是评价发酵工艺是否优异,发酵饲料是 否达到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测定发酵豆粕饲料中抗原 蛋白的含量。为了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测定发酵饲料产品中抗原蛋白的含量,试验采用抗 原蛋白残留率来判断发酵结果。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按下式计算: 提取到的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抗原蛋白残留率= ―――――――――――――――――――×100% 提取到的未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抗原蛋白残留率//% 接种量 P1P2P3P4P5P6P7P8P9P1 2% 5%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建议书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建议书 我国大豆蛋白细分产品包括脱脂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等,其中大豆分离蛋白(SPI)是利用脱皮脱脂冷榨豆饼或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经稀碱萃取、酸沉淀、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用大豆蛋白产品。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为碱提酸沉工艺。 该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13835.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633.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63%;流动资金4202.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37%。 达产年营业收入284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925.29万元,税金及附加246.04万元,利润总额6474.71万元,利税总额7613.81万元,税后净利润4856.0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57.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6.80%,投资利税率55.03%,投资回报率35.10%,全部投资回收期4.35年,提供就业职位438个。 报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经营管理等初步方案;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 ......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汇总讲解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活化选育、发酵及酶活力的测定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它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主要包括: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产酶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产酶微生物的发酵与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及生长曲线、培养基优化。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高产菌的选育技术;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情况,学会绘制其生长曲线;学会培养基优化的方法;了解蛋白酶的性质及蛋白酶的测定原理;掌握蛋白酶的发酵及酶活力测定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品 校园内土壤样品 1.2实验仪器与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番红;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血球计数板、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电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 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培养皿、胶头滴管、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规定)等。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药品放入烧杯中。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3.调pH 4.分装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 5.包扎 塞好棉花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大豆蛋白的分离提纯与药用前景

大豆蛋白的分离提纯及药用前景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2) 2.1 碱提酸沉法 (2) 2.2 膜分离方法 (3) 2.3 起泡法 (3) 第三章分离蛋白产品在医药领域的作用及前景 (5) 3.1 大豆肽 (5) 3.2 大豆卵磷脂 (6) 第四章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大豆蛋白的分离提纯及药用前景 摘要 大豆的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一般含蛋白30%—50%。大豆蛋白含有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只是赖氨酸相对稍高,而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较低。目前大豆蛋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资源,特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以上,是 一种优良的食品原料。 大豆分离蛋白主要由11S球蛋白(Glycinin )和7S球蛋白(B -con-glycinin )组成,大约占整个大豆籽粒贮存蛋白的70%。这两种球蛋白的组成、结构和构象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也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在提取、加工和贮运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适当的改变可以提高大豆蛋白在食品、药品中应用的功能特性。 本文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和改性方法,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生物特别是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蛋白,分离方法,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 大豆营养价值高,资源丰富, 原料成本低。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功能特性和营养特性的蛋白质, 作为食品的原料成分或添加基料。除了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外,还具有一定的加工特性和生理活性。为此,加强或改善大豆的功能特性和生物活性, 开发新的功能食品, 成为食品及医疗保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食品、医疗等领域, 大豆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国外的关注。 大豆经清洗、破碎、脱皮、压片和正已烷浸出后,可得到脱脂大豆片,即白豆片。由于白豆片的NSI (水溶性氮指数)值高,为提取分离蛋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所谓分离蛋白,就是从白豆片里除去非蛋白质成分得到含蛋白90%以上的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是理想的植物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大豆分离蛋白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性,而且具有乳化性、吸水性、吸油性、凝胶性、粘结性和分散性等众多的功能性。在食品加工业中,它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等加工上。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副产品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纤维素和低聚糖。它们都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物质。 从大豆中分离蛋白是一种提取的植物蛋白质,主要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肉食品、冷饮、烘烤食品、乳制品等的添加剂,还可以利用分离蛋白生产出很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在这些产品中,有很多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的功效,所以如果能将其应用在医药中间体,药品辅料或直接作为某些药品的主要原料进行研发生产,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而逐步实现了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国对分离蛋白的提取和性能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逐步成熟,分离蛋白的许多指标基本上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和科研水平,我们对分离蛋白的提取进行的系统的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 1.1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水合性 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吸水性 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保水性 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 7,温度35~55℃时,为14g水/g蛋白质。 1.2. 3膨胀性 膨胀性即蛋白质的扩作用,是指蛋白质吸收水分后会膨胀起来。它受温度、pH 和盐类的影响显著,加热处理增加大豆蛋白的膨胀性,80℃时为最好,70~100℃之间膨胀基本接近[3]。 1.3吸油性 1.3. 1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另一种形式的乳化作用。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随pH增大而减少。 1.3. 2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产蛋白酶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陇东大学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8生物技术班 作者: 指导教师: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何泰杜旭谢丽娟,刘丽萍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采用陇东学院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农田土壤及养殖场附近土壤作为样品,利用牛奶水解圈筛选模型从中分离筛选得到产蛋白酶能力较高的菌株whr1,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最适培养时间为24h,最佳碳源为质量浓度1% 蔗糖,最佳氮源为质量浓度1.5%酵母膏,最适初始pH值为6.0,最适发酵温度为35℃。 关键词:菌种筛选,鉴定,蛋白酶,条件优化 Protease produced the screening of the bacteria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zyme production condition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oil near east institute, soil and soil samples near farms .Using milk hydrolysis circle screening model separating screening in high ability get protease whr1 strains. Preliminary appraisal of the fungus belong to bacillus.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the capability of whr1 was improved, the optimal condition is: The time is 24h; carbon source is sucrose 1%; nitrogen source is Y east extract 1.5 %, the pH is 6.0;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 Keyword: Screening,Identified,Protease,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0引言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皮革、毛皮、丝绸、医药、食品、酿造等方面的重要工业用酶[1],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商业酶,其市场占有率约占整个商品酶销售量的60%,微生物蛋白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不受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动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3]。目前,蛋白酶的研究仍注重于新品种的发掘,并通过分离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和诱变育种或构建基因工程菌等综合手段获得高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4,10]。我国的蛋白酶研究还存在如微生物资源开发不足,蛋白酶种类较少,酶制剂品种单一等问题。 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较高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的鉴定,将菌株初步确定到属。研究产蛋白酶菌株发酵产酶条件,对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活力。

大豆抗原蛋白elisa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豆抗原蛋白elisa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2 ng/L -48 ng/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其它相关样本中大豆抗原蛋白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豆抗原蛋白水平。用纯化的大豆抗原蛋白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大豆抗原蛋白,再与HRP标记的大豆抗原蛋白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大豆抗原蛋白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豆抗原蛋白浓度。 试剂盒组成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1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水份:≤6% 干基粗蛋白:≥90% 水溶氮指数:≥60% TPC:≤10000个 大肠杆菌:0个 色泽:浅黄/乳白 气滋味:具有分离蛋白特有的气滋味 PH值:6.8~7.2 密度:过200目筛95%,过270目筛 90% 产品的功能特性将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确认 乳化型:通过1(蛋白):4(水):4(脂肪)的测试,肠体光亮、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凝胶型:通过1(蛋白):5(水):2(脂肪)的测试,肠体光洁度好,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分散(注射)型:1:10(蛋白:水)试验:稍搅拌溶解,静置三分钟无分层,0.5mm注射针头完全通过。 2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流程 低温豆粕——萃取——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杀菌——闪蒸——干燥——超细粉碎——混合造粒——喷涂——筛选——金属检测——包装 3 工艺简要描述: 萃取:将大豆低温豆粕置入萃取罐中按1:9的比例加入9倍的水,水温控制为40C0,加入碱使溶液在PH为9的条件下低温豆粕豆粕中的蛋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低温豆粕溶液送入高速分离机,将混合溶液中的粗纤维

(豆渣)与含有蛋白的水(混合豆乳)分离开。豆渣排到室外准备作饲料销售。混合豆乳回收置入酸沉罐中。 酸沉:利用大豆蛋白等电点为4.2的原理,加入酸调整酸沉罐中混合豆乳的PH到4.2左右。使蛋白在这个条件下产生沉淀。 分离:将酸沉后的混合豆乳送入分离机进行分离,使沉淀的蛋白颗粒与水分离。水(豆清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后达标排放。回收蛋白液(凝乳)到暂存罐。 水洗:按1(凝乳):4的比例加水入暂存罐中搅拌。使凝乳中的盐份和灰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暂存罐中的凝乳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达标排放,凝乳回收入中和罐。 中和:加入碱入中和罐,使凝乳的PH调整到7。 杀菌:将中和后的凝乳利用140C0的高温进行瞬时杀菌 干燥:将杀菌后的溶解送入干燥塔,在干燥温度为180C0的条件下将溶解干燥。 筛选:对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初步筛选。使98%通过100目标准筛。 超微粉碎:用特殊超微粉碎机对产品进行粉碎,使90%通过200目标准筛造粒:产品随后进行造粒设备进行造粒,使产品粒度均匀。 筛选: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筛选。 喷涂:在产品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提高产品乳化稳定效果。 金属检测:对产品进行金属检测。 包装: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自动包装系统,按规定的重量进行包装。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规划方案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该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9720.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61.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56%;流动资金2958.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44%。 达产年营业收入2078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797.80万元,税金及附加193.90万元,利润总额4985.20万元,利税总额5866.71万元,税后净利润3738.9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27.8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29%,投资利税率60.35%,投资回报率38.46%,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提供就业职位323个。 报告根据项目的经营特点,对项目进行定量的财务分析,测算项目投产期、达产年营业收入和综合总成本费用,计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结合融资方案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并开展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 我国大豆蛋白细分产品包括脱脂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等,其中大豆分离蛋白(SPI)是利用脱皮脱脂冷榨豆饼或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经稀碱萃取、酸沉淀、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用大豆蛋白产品。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为碱提酸沉工艺。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产业研究、项目规划分析、选址方案、土建工程方案、项目工艺技术、环境保护可行性、企业

卫生、项目风险情况、节能说明、进度方案、投资方案、项目经济收益分析、项目总结、建议等。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规划方案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规划分析 第四章选址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六章项目工艺技术 第七章环境保护可行性 第八章企业卫生 第九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章节能说明 第十一章进度方案 第十二章投资方案 第十三章项目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四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总结、建议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活力的测定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活力的测定 作者刘艳芝指导教师张玲秀 (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1201班034000) 摘要:采用忻州师范学院校园附近土壤、农田土壤及体育场土壤作为样品,并从中筛选分离并得到产蛋白酶能力较高的菌株,经过初步鉴定该菌株属芽孢杆菌。通过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产酶最佳碳源为质量浓度15g/L 的乳糖,最佳氮源为质量浓度20g/L的尿素,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适发酵温度为35℃。 关键词:菌种筛选;鉴定;蛋白酶;条件优化 蛋白酶蛋白质中肽键水解的酶,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皮革、毛皮、丝绸、医药、食品、酿造等方面的重要工业用酶,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商业酶,其市场占有率约占整个商品酶销售量的60%,微生物蛋白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不受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动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蛋白酶的研究仍注重于新品种的发掘,并通过分离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和诱变育种或构建基因工程菌等综合手段获得高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我国的蛋白酶研究还存在如微生物资源开发不足,蛋白酶种类较少,酶制剂品种单一等问题。 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较高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的鉴定,将菌株初步确定到属。研究产蛋白酶菌株发酵产酶条件,对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活力。 一、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电子分析天平,pH测量仪,水浴锅,微波炉,紫外光可见分光光度计,摇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斗、试剂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1.2 实验材料: 样品:取自忻州师范学院附近的土壤。 试剂:无菌水(带玻璃珠)、100ug/ml 酪氨酸溶液、PH8.0硼酸缓冲液、 0.4mol/L三氯乙酸、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酪蛋白培养基、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 二、操作步骤 (一)配制所需培养基 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 0.5g,琼脂1.5~2.0g,水100ml,pH 7.2,配制200mL 酪蛋白培养基:牛肉膏0.3g,酪素1g,NaCl 0.5g,琼脂2g ,定容于100ml 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玉米粉6g,豆粉4g,磷酸二氢钾0.03g,碳酸钠0.1g,磷酸氢二钠0.4g,定容于100ml (二)分离 1.洗涤培养皿、试管等实验器具,与121℃高压灭菌20min

大豆蛋白分离系统工艺流程及技术

大豆蛋白分离系统工艺流程 及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豆蛋白分离系统工艺流程及技术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蛋白含量高,几乎不含胆固醇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凝胶性、溶解性、起泡性、吸油性和持水性等性能,是其它动物蛋白所不能替代的。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与人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最接近、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天然植物蛋白源,属于全价优质蛋白。 在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方面,酸沉法工艺应用是最完善的,其主要工艺是粉碎、萃取、分离渣乳、酸沉、凝乳分离、中和老化、杀菌干燥,检验包装等工序。整个进料、分离、出料均是自动、连续、封闭的状态下完成。 一、大豆蛋白质分离纯化工艺 用于生产食用蛋白食品的大豆经过预处理后,浸出油料,提取脱脂豆粕和豆粉,然后在碱性溶液中将大豆蛋白质从豆粉中溶解出来,最后加酸使蛋白质凝集沉淀分离出来。 其中渣液分离是最关键的生产工序,目前普遍采用高转速卧螺离心机,来提高蛋白回收率,萃取后的溶液经卧螺离心机后可直接分离出豆渣和豆浆,根据工序条件又分为一次分离和二次分离。 凝乳分离的目的是将凝乳混合料液中的乳清、碳水化合物、盐类等可溶性部分分离去除,来提纯蛋白的质量,最后再进入水洗工序。 二、其他大豆蛋白生产工艺: 1、传统湿热浸提工艺是由于回收不了可溶于水的大豆蛋白,使得蛋白质得率极低,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2、乙醇浸提工艺是醇法制备的大豆浓缩蛋白是一种高蛋白的大豆制品,其氨基酸组成合理,产品的风味清淡、色泽较浅,蛋白损失较小。然而由于醇溶液的变性、沉淀作用,使得产品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功能差,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由于生产中采用的回液比大,需蒸馏回收乙醇的量较大,因此生产中能源消耗也较高。 3、稀盐酸浸提工艺是产出量虽比前1、2种工艺较大,但工艺复杂,投资较大,工时较多,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耗用大量的酸和碱溶液,排出的废水较难处理 三、蛋白质分离纯化工艺优点: 1、产品得率高,百分百回收。 2、不加任何添加剂,绿色环保。 3、不需加热即可浓缩、工艺简单、工时短,能耗低。 4、产品质量好、无变色,变味。 5、可用同一条线生产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不需增加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